固定汇率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1.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2.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3..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4.派生存款: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5.存款乘数: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6.货币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7.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8.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9.股票:是投资者向股份公司投入股本的证书和取得收益的凭证。

10.债券:是发债人向投资者出具的具有一定约束条件的债务凭证。

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2.税收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3.公债是指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比例。

5.转移支付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变量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6.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财政7.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

8.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固定汇率的名词解释

固定汇率的名词解释

固定汇率的名词解释固定汇率【拼音】 gu ding hui。

又称钉住汇率,指一个经济体或地区对于某种货币或货币兑换率所确定的相对稳定不变的一组汇率。

也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对本国货币规定出与另一国货币或该国货币的兑换比价,并根据这一比价,使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维持一种相对稳定的比价关系。

其目的在于为了避免因汇率波动而导致的国际收支恶化,以及因汇率的变动而给本国货币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

货币当局在一定时期内选择固定一个汇率,实际上是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希望通过此举,来达到维护一国经济稳定的目的。

例如:我国央行每月第二个星期三都要公布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并且保持两年不变。

所以有些国家在谈判时往往要求我国必须采用该货币的固定汇率政策。

【基本概念】国家按事先商定的规定,通过外汇管理机构公布一个较长时期内相对稳定不变的汇率。

它是国际汇率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

国家选择固定汇率政策,主要是为了防止汇率波动给本国经济带来的风险。

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因汇率波动而导致的国际收支恶化,或因汇率的变动给本国货币造成不利影响。

通常所说的固定汇率制度,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规定一个较长时期内不变的名义汇率;二是货币当局公布和维持一个在较长时期内不变的固定汇率;三是经常项目下不受限制的自由兑换。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最大的风险是汇率变动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或者资本外流的风险。

因此,为了防止货币贬值或者资本外流,西方发达国家大都规定有严格的汇率管制制度,采取钉住汇率制度。

近几十年来,随着各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绝大多数国家均放弃了钉住汇率制度,转而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但是,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仍然存在,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洲。

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迅速发展和应用的推动下,国际金融市场日益发达,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和外汇期货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浮动汇率制的弊端越来越显露出来。

由于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加之交易手段多样化,特别是金融创新工具的广泛运用,浮动汇率制已逐渐失去原有的优势,钉住汇率制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广泛地实施起来。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1.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2.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3.利润: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4.总产量: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5.平均产量: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6.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7.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8.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9.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0.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11.规模报酬: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12.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13.长期成本: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14.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第五章市场理论1.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2.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3.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4.一级价格歧视: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

5.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小,厂商索价越高,购买量越大,厂商索价越低。

6.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消费群,不同市场上分别收到不同的价格。

7.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国际金融考试名词解释完整版(全)

国际金融考试名词解释完整版(全)

外汇广义概念:用外国货币表示的、可用作国际清偿的资产。

狭义的概念: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主要为外币票据和现汇存款。

1)自由兑换性2)普遍接受性3)可偿性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间的折算比价,是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表现出若干数额的本国货币(1美元=6.2358 人民币)间接标价法: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基准,显示出若干数额的外国货币。

美元标价法:如不涉及英镑、欧元、澳元、新西兰元、南非兰特等此几种货币,一律以美元作为基准货币进行标价中间汇率: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算术平均数固定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选择本国货币钉住某基准国际货币或者某一货币指数,在一定的时期内通过直接的外汇管理措施或间接的调控措施维持本币对该基准货币汇率不变。

浮动汇率:是指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决定,货币当局不以汇率固定为目标经常干预汇率的波动。

管理浮动汇率:是指在汇率的形成由市场决定的基础上,货币当局通过不时的干预以保证汇率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波动。

外汇市场:由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各种金融机构以及公司、个人进行外汇买卖和调剂外汇余缺的交易场所。

即期外汇业务:是在外汇买卖成交以后,原则上两个工作日内办理交割的外汇业务(US$/HK$:7.7529-7.7569)远期外汇业务:即买卖双方先行签订合同,规定买卖外汇的币种、数额、汇率和未来的交割日期;到规定的交割日期,则按合同条款进行外汇交易。

套汇业务:是利用不同市场的汇率差异,在汇率低的市场大量买进、同时在汇率较高的市场卖出,利用贱买贵卖,套取投机利润的活动择期业务:客户可以在远期合约内的任何一个工作日,按约定的汇率进行交割的外汇买卖业务掉期业务:在买进或卖出一种交割日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另一种交割日的外汇业务外汇风险管理:规避外汇风险或将其对自身的影响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方法、措施欧洲货币: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被存储和借贷的某种货币。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汇率基础理论】外汇——指外国货币或心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即期汇率——指目前市场上两种货币的比价,用于外汇的现货买卖。

远期汇率——指当前约定,在将来某一时刻交割外汇所用的两种货币比价,用于外汇远期交易和期货买卖。

固定汇率——指本国货币当局公布的,并用经济、行政或法律手段维持其不变的货币与某种外国参照货币(或贵金属)之间的固定比价。

浮动汇率——指由外汇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本国货币当局不加干预的货币比价。

实际汇率——是名义汇率用两国价格水平调整后的汇率,即外国商品与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

有效汇率——是某种加权平均的汇率,最常用的是以一国对某国的贸易在其全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为权数。

一价定律——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可贸易品价格相同。

绝对购买力平价——在一定的时点上,两国货币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

相对购买力平价——即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要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成比例。

直接标价法——固定外国货币的数量,以本国货币表示这一固定数量的外国货币的价格。

间接标价法——固定本国货币的数量,以外国货币表示这一固定数量的本国货币的价格。

套补的利率平价——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大约等于两种货币的利率差。

利率低的国家的货币,其远期汇率必然升水;利率高的国家的货币,其远期汇率必然贴水。

非套补的利率平价——预期的汇率远期变动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

利率低的国家的货币,市场预期其远期升值;利率高的国家的货币,市场预期其远期贬值。

汇率超调——指一个变量对给定扰动做出的短期反应超过了其长期稳定均衡值,并因而被一个相反的调节所跟随。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起因在于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存在“粘性”或者“滞后”的特点。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经常账户——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4.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6.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8.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4.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2.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

6.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3.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C13.长期成本: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8.产权制度:产权是指个人或单位使用资源或资产的权力。

产权制度是指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

4.储蓄函数: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9.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8.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8.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9.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10.财政赤字: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政府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

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D7.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9.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2.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固定汇率的名词解释

固定汇率的名词解释

固定汇率的名词解释固定汇率指的是国家对本国居民和非居民的外汇实行限制性购买政策。

有些经济发达国家实行较严格的对外汇的管理,要求每个公民只能拥有有限的外汇;有些发展中国家虽然允许本国居民拥有一定数量的外汇,但是外汇是非自由兑换的;还有些国家的外汇政策则采取比较宽松的做法。

可自由兑换程度一般来说,大多数国家都规定外汇可以自由兑换。

如美国规定:除了一种特殊情况,所有在国外获得的收入都必须卖给国内,用外汇换回本币。

另外,所有公民出入国境都必须持有外汇支票或携带外汇现金,并且国际间通用的结算工具不是本币而是外汇。

只有在自由兑换的基础上,人们才会考虑这个国家的货币是否会有良好的信誉。

通常情况下,即使实行自由兑换的国家,也都设有各种障碍来限制其自由兑换,特别是在信贷、资本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等方面。

一般来讲,各国都希望本国货币成为最后的国际储备货币。

当某一国家发生金融危机时,它往往会放弃实行自由兑换的政策,而转向固定汇率制。

可以从汇率上升的原因和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般来讲,汇率上升主要是两种情况造成的。

一是国际收支逆差导致本币需求增加,而国内供给减少;二是国际收支顺差导致本币供给增加,而国内需求减少。

国际收支顺差是由于一国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吸引国外的资本、商品流入,导致国际储备增加,货币供给增加,本币价值提高。

反之,国际收支逆差是由于一国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国际储备减少,本币需求减少,货币供给减少,本币价值降低。

可以从以下几点判断一国的经济实力,即分析该国外汇储备变化和经常项目变化的状况。

这一点主要是看经常项目是否稳定,外汇储备是否丰富,外债是否偿还等。

可以从一个国家对外贸易中得到有关信息。

如一个国家进口商品多,意味着国内缺乏该种商品的生产能力,进口多为投资;出口商品多,意味着国内需求旺盛,出口多为投机,盈利大。

可以通过观察外汇的收付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讲,外汇在流入的同时就会流出,或者说收进的多就会支出的多,即外汇收入就会减少,反之亦然。

固定汇率

固定汇率

固定汇率固定汇率是将一国货币与另一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基本固定的汇率,固定汇率并非汇率完全固定不动,而是围绕一个相对固定的平价的上下限范围波动,该范围最高点叫“上限”,最低点叫“下限”。

当汇价涨或跌到上限或下限时,政府的中央银行要采取措施,使汇率维持不变。

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的金本位制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70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都实行固定汇率制。

固定汇率(fixedexchangerate )是浮动汇率的对称,是在金本位制度下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通行的汇率制度,这种制度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维持一个固定比率,汇率波动只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由官方干预来保证汇率的稳定。

按照“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必须确认美国政府在1934年规定的35美元折合1盎司黄金的官价。

美国政府承担各国按此价格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

当黄金官价受到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炒家冲击时,各国政府要协同美国政府进行干预。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基金组织各会员国的货币必须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

美国政府根据上述黄金官价,规定1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 克纯金,各会员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按各国货币的含金量与美元确定固定比价,或直接规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但不得轻易改变。

汇率波动幅度应维持在固定比价的上下1%以内。

如果货币含金量的变动超过1%,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使美元等同于黄金,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与黄金发生联系,从而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中心地位。

在这一货币制度下,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都用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许多国家还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外汇储备,有的甚至还用美元作为发行货币的准备金。

因此,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

如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国际货币基金各成员国货币兑美元的官定比价就是平价,各成员国货币汇率只能在平价上下1%波动,由中央银行出面干预。

金融学基础教学材料二形考作业-2

金融学基础教学材料二形考作业-2

金融基础教学材料二——四次形考作业《金融学基础》形考作业一(教材第1章~第3章)一、名词解释信用货币:就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包括流通中货币和银行存款。

货币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规则、结构和组织机构体系的总称。

换言之,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格雷欣法则:即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是格雷欣法则。

跛行本位制:是指由金银复本位制或银本位制转化为金本位制的一种过渡性货币制度。

是金币和银币仍然同为本位币,仍然按法定比价流通和兑换,都具有无法偿还能力,但是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币则不能自由铸造。

利息:是指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市场利率:随市场供求变化而自由变动的利率。

实际利率:物价不变,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浮动汇率:一国货币管理当局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代为债权人或债权人的信用。

现代经济活动中的国家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

消费信用: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国际信用:是指各国银行、企业、政府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向各国政府、银行、企业提供的信用,反映了国际的相互借贷关系。

民间信用:是指个人之间以货币或实物的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二、判断正误1、划分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的一般标准是信用工具是否具有直接购买力。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比价,也就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相对价格,也是一种资产价格。

直接标价法:又称价格标价法或应付标价法,指以本币表示的一定单位外币的表示方法。

以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单位本国货币的表示方法。

间接标价法:又称数量标价法或应收标价法,以外币表示的一定单位本币的表示方法。

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单位外国货币的表示方法。

固定汇率:一国货币同另一国的货币汇率基本固定,汇率波动幅度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通常为正负1%。

浮动汇率:本国货币当局不规定任何汇率波动幅度的上下限,汇率水平由外汇市场上供求关关系来决定的汇率外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可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与金融资产。

购买力平价:国家间综合价格之比,即两种或多种货币在不同国家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时的价格之比,用来衡量对比国间价格水平的差异。

一价定律:在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官方贸易壁垒等因素的自由竞争市场上,以同一种货币衡量的,在不同国家出售的某种同样的货品的价格应是一致的,这就是开放条件下的一价定律利率平价:利息平价,指所有可自由兑换货币的预期回报率相等时外汇市场所达到的均衡条件国际收支: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居民同非居民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系统的货币记录国民生产总值:一国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并在市场上卖出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量国内生产总值:用来度量一国境内产出的指标,等于GNP减去本国从世界上其他地方获得的净要素收入。

国际经济收支均衡:国内经济处于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情况下的国际收支平衡,它是一国达到福利最大化的综合政策目标弹性论:在国民收入、利率不变的情况下,运用汇率的变动对经常项目失衡进行调节,由于这一调节机制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关系密切J曲线效应: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短期内由于合同的时滞效应,贬值初期国家收支出现恶化,经过一段时间调整之后得到慢慢改善马歇尔-勒纳条件:弹性论的理论是由马歇尔提出,并经勒纳发展而起。

国际金融新名词解释

国际金融新名词解释

1、开放经济与封闭经济:开放经济指一国与国外有着经济往来,对外有进出口和货币、资本的往来,本国经济与外国经济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封闭经济指一国在经济活动中没有与外国的经济往来,仅仅存在国内的经济活动,成为处于封闭经济的状态。

在开放经济中,要素,商品与服务可以较自由地跨国界流动,从而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益。

2、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入的差额为零;国际收支失衡指一国经常账户、金融与资本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即对外经济出现了需要调整的情况。

3、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即期汇率也称现汇率,指货币目前在现货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价格;远期汇率也称期汇率,是交易双方达成外汇买卖协议,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进行外汇实际交割所使用的汇率。

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涨;通货紧缩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跌。

5、短期价格刚性与长期价格灵活性:短期价格刚性指价格短期内确定后不易变动的现象,即价格缺乏弹性;长期价格灵活性是指价格在长期内是受各因素而变动的现象,即价格具有弹性。

6、绝对购买力平价与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者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有两国的通货膨胀率(价格变动率)决定的。

7、贸易品与非贸易品:贸易品指可在两国内进行交易的产品,其特征是可以运输和位移;非贸易品是指不能在两国之间进行交易的产品,一般不能位移,只能在国内生产和消费。

8、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名义汇率是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被直接公布、使用的表示两国货币之间比价关系的汇率;实际汇率是指名义汇率用两国价格水平调整后的汇率,即外国商品与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

9、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其是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固定汇率

固定汇率

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 自19 世纪中末期金本位制在西方各国确定以来,一直到1973 年,世界各国的汇率制度基本上属于固定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是从1816 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金本位制度时期的固定汇率制;二是从1944 年到1973 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浮动,发挥汇率的价格信号作用;二是根据经常项目主要是贸易平衡状况动态调节汇率浮动幅度,发挥“有管理”的优势;三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即从一篮子货币的角度看汇率,不片面地关注人民币与某个单一货币的双边汇率。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由于各国政府不再规定货币的法定比价和汇率界限,也不承担维持汇率稳定的义务,汇率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

其波动之频繁、波幅之大是固定汇率制度下所远不能比的。

有时一天彼动幅度高达5%以上,一周波动竟能达10%以上。

一遇政治、经济形势变动,其波幅更大。

汇率的频繁剧烈波动,对国际经济秩序带来了不稳定的影响。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完全自由浮动的汇率是不存在的。

各国货币当局出于各种动机和考虑,都采取措施不同程度地对汇率的浮动进行干预,实际上都是管理浮动。

只不过干预力度、干预频率大小有别。

浮动汇率下宏观经济政策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体系从相对固定改为有管理的浮动体系,世界经济由于浮动汇率体系的保证呈现出一体化的市场特征,任何一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变动都会通过汇率之手向其他国家传导,一个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和由此产生的该国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同样通过浮动汇率体系波及到其他国家。

而其中美国以其占全球1/5强的GDP产值更对全球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样原因,美国经济的宏观调控同样对世界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对美国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变化和世界经济的变化来描绘浮动汇率体系之下市场之手的波动状况。

首先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采用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减免税收、增加国防开支,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促进美国经济保持了低速增长的同时,也使得美国的财政赤字不断扩大。

金融学-名词解释

金融学-名词解释

金融学-名词解释第1章银行券: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首先在欧洲出现于流通中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纸币:与银行卷同时处于流通中,还有一种由国家发行并强制行使的纸质货币,有的国家称之为纸币;支付手段:货币已经不是流通中的媒介,而是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的环节,即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而使早先发生的流通过程结束,这时货币就起着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制度:大体涉及这样一些方面: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的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等;铸币税:是朝廷铸造重量轻、成色差的铸币并强制百姓按照铸币面值接受,从中所形成的财政收入;本位币(主币):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纸厂铸成的铸币;辅币:小于一个货币单位的流通手段,面值大多是本位币的1/10、1/100;无限法偿: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有限法偿:主要是对辅币规定的,其含义是: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第2章浮动汇率:是固定汇率的对称。

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而自由涨跌,货币当局不进行干涉的汇率。

在浮动汇率下,金平价已失去实际意义,官方汇率也只起某种参考作用;固定汇率:是浮动汇率的对称,是在金本位制度下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通行的汇率制度,这种制度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维持一个固定比率,汇率波动只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由官方干预来保证汇率的稳定;最适货币区理论:由蒙代尔提出,核心内容: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区域内,各国放弃本国的货币,采取统一的区域货币,有利于安排汇率,以实现就业、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目标;外汇管理:政府对外汇收、支、存、兑所进行的一种管理;汇率: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钉住汇率制:把本国货币与本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确定一个固定的比价,随着某一种或者集中货币浮动;汇率决定的的国际借贷说:也称“国际收支说”,外汇供求状况取决于由国际商品进出口和资本流动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汇率决定的汇兑心理说:在经济混乱的情况下,汇价变动与外汇收支,与购买力平价的变动并不一致;这事,决定汇率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们的心理因素及预测;汇率决定的金融资产说:投资者根据经济形势和预期,经常调整其外币资产的比例,从而往往引起货币资本在国际间的大量流动,并对汇率产生很大的影响。

国际金融复习(修复答案)2

国际金融复习(修复答案)2

国际金融复习一、名词解释1.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与非居民的所有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的系统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则是记录国际收支情况的统计报表。

2.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其主要形式为国外银行存款与外国政府债券。

3.固定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外币之间的比价基本固定,并且汇率波动幅度也在一定范围之内。

4.BSI:即借款一即期合同一投资法。

在有应收外汇账款的条件下,企业首先应从银行借入与应收外汇相同数额的外币,将借入的外币做一个即期交易,卖给银行换回本币,这样外币与本币价值波动风险均已消除,同时将换得的本币存入银行或进行投资,以其赚得的投资收入,抵消一部分防范风险时的费用支出。

5.国际收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外国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6.国际储备:又称官方储备或自有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其货币汇率和作为对外偿债保证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各种流动资产的总称。

7.可自由兑换货币:是指在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能自由地购买(兑换)某种外国货币。

8.套利:又称利息套汇,是指投资者利用不同国家或地区短期利率的差异,将资金由利率低的地方转移到利率高的地方,以赚取利差收益的一种外汇交易。

9.LSI:即提早收付一即期合同一投资法。

在有应收外汇账款的条件下,企业可征得债务方的同意,请其提前支付货款,并给其一定的折扣,这样外币账款收讫,时间风险便消除。

然后再通过即期合同,兑换为本币即可消除货币风险。

与此同时,将换回的本币用于短期投资,以取得一定的利益,从而弥补折扣的费用。

10.国际清偿力:国际清偿力其实就是广义的国际储备,指一国平衡国际收支和干预外汇市场的总体能力。

更确切地说,是一国官方所能动用的一切储备资产的总和。

国际清偿力包括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即除了包括该国货币当局直接掌握的国际储备外,还包括该国向外国的临时借款,如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借款、向外国政府和银行的借款等。

金融学《国际金融》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金融学《国际金融》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国际金融一、名词解释1.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种系统地记录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其他国家各项经济交易的系统报表。

2.外汇储备:一国金融当局持有的可兑换货币以及用他们表示的支付手段。

3.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一定的时点上,两国货币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

4.套汇:套汇是指利用不同外汇市场的外汇差价,在某一外汇市场上买进某种货币,同时在另一外汇市场上卖出该种货币,以赚取利润。

5.固定汇率:是指两国货币的比价基本固定,或者上下浮动被固定在一定的幅度之内。

二、选择题1.若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项目为-100亿美元,则表示该国:BA.减少了100亿美元的储备 B.增加了100亿美元的储备C.人为的帐面平衡,不说明什么问题2.金币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AA.两种货币的法定金含量 B.通货膨胀率C.铸币平价3.我国实行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符合IMF:AA.第五会员国规定 B.第八会员国规定C.第十二会员国规定4.国际清偿能力的范畴较国际储备:BA.等同 B.为小C.为大三、判断题(正确的划“√”,错的划“×”)1.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登录规则,资产减少,负债增加的项目应记入贷方。

(×)2.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可存在任何经济条件下。

(×)3.在间接标价法下,当外国货币数量减少时,称外国货币汇率上浮或升值。

(√)4.外汇管制就是限制外汇流出。

(×)5.只要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货币兑换,该国货币可被称为自由兑换货币。

(√)6.特别提款权的分配同国际信贷一样,是有代价的。

(×)7.套汇交易是银行的一种正常业务,它不属于外汇投机。

(√)8.IMF采用的是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

(√)9.抵补套利主要是为了套期保值,而外汇投机主要是为了盈利。

(√)10.一国货币贬值后,一定会导致贸易收支的改善。

(×)11.70年代中期固定汇率制垮台后,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整理版(名词解释)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整理版(名词解释)

第二章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经常账户——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

资本和金融账户——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

错误与遗漏账户——一种抵消结账时出现的净的借方或贷方余额的账户,数目与上述余额相等而方向相反。

临时性不平衡——指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程度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带有可逆性)结构性不平衡——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

货币性不平衡——指一定汇率水平下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引起出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进口货物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

收入性不平衡——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而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周期性不平衡——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预期性不平衡——由于人们对未来经济的预期,使实物流量和金融流量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国际收支失衡。

马歇尔-勒纳条件——当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贸易收支才能改善。

J曲线效应——贬值对贸易收支发送的时滞效应。

第三章汇率基础理论外汇——指外国货币或心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即期汇率——指目前市场上两种货币的比价,用于外汇的现货买卖。

远期汇率——指当前约定,在将来某一时刻交割外汇所用的两种货币比价,用于外汇远期交易和期货买卖。

固定汇率——指本国货币当局公布的,并用经济、行政或法律手段维持其不变的货币与某种外国参照货币(或贵金属)之间的固定比价。

浮动汇率——指由外汇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本国货币当局不加干预的货币比价。

实际汇率——是名义汇率用两国价格水平调整后的汇率,即外国商品与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

有效汇率——是某种加权平均的汇率,最常用的是以一国对某国的贸易在其全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为权数。

一价定律——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宝的可贸易品价格相同。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买入价:即买入汇率,是银行从客户或同业那里买入外汇时使用的汇率。

卖出价:即卖出汇率,是银行向客户或同业卖出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中间价:即买入价与卖出价的平均价。

即期汇率:也称现汇率,是交易双方达成外汇买卖协议后,在两个工作日以内办理交割的汇率。

远期汇率:也称期汇率,是交易双方达到外汇买卖协议,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进行外汇实际交割所使用的汇率。

基础汇率:是一国所指定的本国货币与基准货币(往往是关键货币)之间的汇率。

套算汇率:是在基础汇率的基础上套算出来的本币与非关键货币之间的汇率。

电汇汇率:也称电汇价,是以电汇方式支付外汇所使用的汇率。

信汇汇率:也称信汇价,是银行用信函方式通知给付外汇的汇率。

票汇汇率:也称票汇率,是银行买卖即期汇率的汇率。

官方汇率:也称法定汇率,是外汇管制较严格的国家授权其外汇管理当局制定并公布的本国货币与其他各种货币之间的外汇牌价。

市场汇率:是外汇管制较松的国家在自由外汇市场上进行外汇交易的汇率。

贸易汇率:是用于进出口贸易及其丛书费用计价结算的汇率。

金融汇率:是用于非贸易往来如劳务、资产移动等方面的汇率。

固定汇率:是在金本位制度下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通行的汇率制度,这种制度下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维持一个固定比率,汇率波动只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由官方干预来保证汇率的稳定。

浮动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不由官方制定,而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可自由浮动,官方在汇率出现过度波动时才干预市场。

名义汇率:是由官方公布的火灾市场上通行的、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汇率。

实际汇率:是在名义汇率基础上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汇率。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

(百度)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汇率名词解释
固定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被政府或央行以一定比例固定下来,并承诺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

固定汇率制度是一种货币政策的选择,旨在为经济体提供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固定汇率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是通过直接干预外汇市场,国家政府或央行通过购买或销售本国货币来调整市场上的货币供需,从而维持汇率稳定;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货币联盟或共同市场的成员之间达成协议,共同维护固定汇率。

固定汇率制度有一些优点。

首先,它可以增加对外贸易的稳定性。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企业可以更好地预测进出口交易的成本和收益,从而提高信心和投资。

其次,固定汇率制度有助于保持价格的稳定性。

当汇率稳定时,进口商品价格的波动性较小,从而减少了通货膨胀的风险。

此外,固定汇率制度还可以促进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增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信任。

然而,固定汇率制度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风险。

首先,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国家必须花费大量外汇储备来干预市场,这可能导致外汇储备不足,从而削弱国家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其次,固定汇率制度可能限制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当经济面临通胀或衰退时,国家无法通过调整汇率来调整货币供应量,从而陷入困境。

此外,固定汇率制度也容易导致经济不平衡,因为各国经济体量和竞争力的变化可能超出了汇率的调整能力。

固定汇率制度需要十分谨慎的管理和监测,以确保汇率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家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监控和调整汇率,确保其与经济基本面的一致性。

同时,国际合作也至关重要,各国可以通过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来避免汇率战,维护可持续的固定汇率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