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重点归纳- 试卷概括- 期末考试必须备
2024最新药理学必考知识点大全
同药物氧化过程的氧化酶系。其中最重要的是CYP450,即细✃
色素P450单氧化酶系。CYP450是一类亚铁血红素-
硫醇盐蛋白(heme-thiolate
prot括药物、环境化合物在内的
外源性物质的代谢。其他有关的酶和辅酶包括:NADP HCYP450还原酶、细✃色素b5、磷脂酰胆碱和NADPH等。许 多药物或其他化合物可以改变肝药酶的活性,能提高活性的药
第三章 药动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并用数学原理 和方法阐释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
3
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 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药物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滤过(水溶性扩散)、简单扩散(脂 溶性扩散)、载体转运(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 滤过:药物分子借助流体静压或渗透压随液体通过细胞膜的水 溶性通道由细胞膜的一侧到达另一侧,为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绝大多数药物按此种方式通过生物膜。非极性药物 分子以其所具有的脂溶性溶解于细胞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 过细胞膜。也是一种被动转运方式,故又称被动扩散。 载体转运:分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 首过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 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强,或由于胆汁 的排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内有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 ,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首过消除高时,生物利用度底,机体 可利用的有效药物量减少,要达到治疗浓度,必须加大用药剂 量。 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的因素:药物的脂溶度、毛细血管通透性 、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与血浆蛋白和组织蛋白的结合能力、 药物的PKa和局部的pH、药物转运载体的数量和功能状态、特 殊组织膜的屏障作用等。
药物与受体结合不但需要亲和力,还要有内在活性,才能激动 受体产生效应。
药理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药理学常考知识点总结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与机体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了解药理学的常考知识点对于医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药理学常考的知识点总结。
1.药物分类:2.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的吸收可以通过口服、注射、皮肤贴剂等方式进行。
吸收后,药物会分布到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中。
药物代谢发生在肝脏中,通过化学变化使药物转化为可排泄物。
最后,药物通过肾脏、肺、肠道等排泄出体外。
3.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机制对生物体产生作用。
常见的作用机制包括激动剂、抑制剂、拮抗剂等。
4.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药物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药物可以选择性地与受体结合,通过改变受体的活性来产生药理效应。
5.药物的剂量依赖性和效应依赖性:药物的剂量依赖性是指药物对生物体的反应与药物剂量之间的关系。
药物的效应依赖性是指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效应与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6.药物的治疗窗口:治疗窗口是指药物在治疗疾病时所需要达到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治疗窗口的确定可以帮助医生合理地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7.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药物的副作用是指在治疗有效剂量下可能产生的不希望的效应。
药物的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对生物体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
8.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之间可以发生相互作用,改变对方的药物效应。
药物相互作用的形式包括添加作用、拮抗作用、代谢酶作用等。
9.药物与基因的相互作用:药物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药物的代谢、吸收和效应。
根据个体的遗传差异,药物对不同个体的作用可能存在差异。
10.药物的治疗原则: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治疗原则。
例如,选择适当的药物剂量、联合用药时避免相互作用、监测药物血药浓度等。
药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对于理解和应用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是药理学常考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学习和掌握药理学有所帮助。
《药理学》常考简答题(考研和期末考必背)
《药理学》常考简答题(考研和期末考必背)1、简述何谓药物作用的二重性。
答: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由于药物的选择性是相对性,有些药物具有多方面作用,一些与治疗无关的作用会引起对病人不利的反应,此为不良反应,这就是药物的两重性的表现。
2、简述表示药物安全性的参数及实际意义。
答:治疗指数TI:LD50/ED50tt值,评估药物的安全性,数值越大越安全。
安全指数:最小中毒量LD5/最大治疗量ED95比值。
安全界限:(LD1-ED99/ED99×100%,评价药物的安全性。
3、简述受体的主要特征。
答:敏感性、选择性、饱和性、可逆性。
4、简述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答:不良反应类型: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反应、致畸、致突变、致癌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
5、简述主动转运的特征。
答:需要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需耗ATP,分子载离子可由低浓度或低电位差的一侧转运到较高的一侧,具有选择性、饱和性、竞争性(针对载体)。
6、简述简单扩散的基本特征。
答:脂溶性药物跨膜方式,药物解离度对简单扩散影响很大,药物进出膜取决于分子型药物的浓度,取决于PH的变化,膜两侧的浓度梯度出重要,顺浓度差转运,不耗能。
7、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基本特征。
答: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活性暂消失,呈可逆性结合,是药物的暂时“储存”,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消除。
血浆蛋白结合位点有限,可发生两种以上药物竞争结合位点,而使游离药物浓度增加,可能导致药物中毒。
8、试述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及竞争性对实际用药的指导意义?答:结合率高的药物在结合部位达到饱合后,如继续稍增药量,就能导致血浆中的自由型药物浓度大增,而引起毒性反应。
如两种药与同一类蛋白质结合,且结合率高低不同,将他们前后服用或同时服用可发生与蛋白质结合的竞争性排挤现象,导致血浆中某一自由型药物的浓度剧增,而发生毒性反应。
9、肝微粒体混合氧化酶的基本特征。
答:非专一性,个体差异大,被诱导,被抑制,食物和药物对酶活性的影响大。
药理知识点全部总结
药理知识点全部总结一、药物的吸收1. 药物的吸收机制药物的吸收可以通过口服、皮肤贴敷、吸入、注射等方式进行。
药物的口服吸收可以经过胃肠道通过被动扩散、主动运输、膜通透、吞咽等方式进行。
而皮肤贴敷、吸入、注射等方式也各有其特殊的吸收机制。
2.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药物的吸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本身的性质、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患者自身因素等。
其中,肠道黏膜、肝脏、肾脏等器官的健康状态对药物的吸收影响较大。
3. 药物吸收的应用药物的吸收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临床用药有着重要意义。
临床上可以根据药物的吸收特点来选用不同的给药途径,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轻不良反应。
二、药物的分布1. 药物的分布机制药物分布到组织器官内,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进行。
在血液循环中,药物主要通过毛细血管的间质空间向组织器官内分布,靶向组织也可能受到药物蛋白的结合影响。
2.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主要包括药物本身的性质、组织器官的灌注情况、蛋白结合状态等。
不同性质的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率也会有所不同。
3. 药物分布的应用分布机制对于药物在体内的血浆浓度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在临床上,可以根据药物的分布特点来合理调整给药剂量,以提高药物在靶组织器官内的浓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三、药物的代谢1. 药物的代谢途径药物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和肾脏等器官进行代谢,其中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
在肝脏内,药物可以通过氧化、还原、羟基化、脱甲基化等酶系统进行代谢。
2.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主要包括肝脏功能状态、药物的结构特点、酶系统活性状态等。
有些药物可以通过诱导或抑制肝脏的酶系统来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
3. 药物代谢的应用药物代谢可以影响药物的药效和毒性。
在临床上,可以根据药物的代谢特点来调整给药剂量,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轻不良反应。
四、药物的排泄1. 药物的排泄途径药物在体内主要通过尿液、粪便、呼吸和汗液等方式进行排泄。
药理学章节重点知识归纳
药理学章节重点知识归纳第一章绪论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机制的学科。
2.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3.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
包括药物在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1、不良反应:(1)副作用: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副作用。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时,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引起的危害性反应称为毒性反应。
(3)变态反应: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经接触致敏后所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称为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常见于过敏体质患者。
如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4)停药反应: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使原有疾病症状重新出现或加剧的现象称停药反应,或称反跳现象。
(5)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留的药理效应称后遗效应。
后遗效应长短不一。
短的如服用催眠药后,次晨出现的乏力、困倦现象;长的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出现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状。
(6)续发反应:续发反应是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如广谱抗生素。
(7)依赖性: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后,患者对药物产生主观和客观上连续用药的现象,称为依赖性。
如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
(8)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产生的反应与常人不同,这种现象称为特异质反应。
如蚕豆病。
2、效能: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称为该药物的效能。
效能反映了药物内在活性的大小,效能大活性大。
3、效价强度:指能引起等效反应所需要的药物剂量,简称效价。
药物剂量越小,药价的效价越大。
4、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TI)可用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是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与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
这仅用于治疗效应和致死效应的量效曲线平行的药物。
治疗指数越大,药物安全性越高。
两条曲线不平行:LD1/ED99或LD5和ED95之间的距离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药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药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的学科,是医学和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在药理学的学习中,掌握必考知识点对于考试取得好成绩以及日后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根据药理学教材和历年考试题目,总结药理学必考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药理学知识。
一、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1、镇静催眠药:这类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主要用于失眠和神经官能症的治疗。
2、抗癫痫药: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病灶神经元的过度放电,预防和治疗癫痫发作。
3、抗精神病药:这类药物通过影响脑内神经递质,缓解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症状。
4、抗高血压药:这类药物通过扩张血管、减少心脏排血量等途径降低血压,主要用于高血压的治疗。
5、抗心律失常药:这类药物通过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纠正心律失常,恢复正常心跳。
二、药物代谢与动力学1、药物的吸收:药物经口服后,通过消化系统的吸收进入人体循环。
药物的吸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脂溶性、药物在消化道内的解离度等。
2、药物的分布:药物进入人体循环后,会随着血液流动而分布到全身各处。
药物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能力、药物在组织器官中的亲和力等。
3、药物的代谢:药物在肝脏中被分解代谢为活性较低的代谢产物,这个过程称为药物的代谢。
药物的代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肝脏的功能状态、药物代谢酶的活性等。
4、药物的排泄:药物经代谢后,大部分以代谢产物的形式经肾脏排泄出体外。
药物的排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肾脏的功能状态、尿液的酸碱度等。
三、药物治疗学1、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根据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设计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
2、药物治疗的原则:药物治疗应遵循科学、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合理选择药物和治疗周期。
3、药物治疗的监测与调整: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四、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治疗风险1、药物不良反应: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引起的非预期的、有害的反应,如头痛、恶心、过敏等。
《药理学》分章重点、考点期末总结
《药理学》分章重点、考点期末总结第一章绪论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也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滤过(水溶性扩散)、简单扩散(脂溶性扩散)和载体转运(包括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
绝大多数药物是通过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生物膜。
药物通过细胞膜的速度与可利用的膜面积大小有关。
膜表面大的器官,如肺、小肠,药物通过其细胞膜脂层的速度远比膜表面小的器官(如胃)快。
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统称为ADME系统。
吸收: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药物只有经吸收后才能发挥全身作用。
(一)口服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内是以简单扩散方式被吸收的。
首过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
(二)吸入(三)局部用药(四)舌下给药(五)注射给药分布:药物一旦被吸收进入血循环内,便可能分布到机体的各个部位和组织。
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称为分布。
大多数药物在血浆中均可与血浆蛋白不同程度地结合而形成结合型药物,它与未结合的游离型药物同时存在于血液中,并以一定百分数的结合率而达到平衡。
代谢:体内各种组织对药物的消除,肝是最主要的药物代谢器官排泄:肾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一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血浆药物浓度高,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多,血浆药物浓度降低时,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也相应降低。
-2 -零级消除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
药物消除半衰期(tl/2):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药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药理考试知识点总结一、药理学概述1. 药理学的定义及其发展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以及药物和生物体相互作用的科学。
药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而现代药理学的发展主要集中在19世纪和20世纪。
20世纪50年代以后,药理学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2. 药物的分类及其特点药物可以按照其化学结构、来源、作用部位、作用方式等多种方式分类。
主要包括化学分类、药理学分类、临床分类等。
根据药物特点进行分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应用。
3.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药理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以及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等。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理论研究,也包括实践应用。
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1. 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主要包括药物的化学特性、给药途径、给药部位、药物剂型等。
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直接影响着药物起效的时间和效果。
2. 药物的分布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包括药物的性质、生理状态、组织通透性等。
药物的分布特点对于药物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3. 药物的代谢药物的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生物转化过程。
药物代谢通常主要发生在肝脏中。
药物代谢的结果通常是使药物转化成为易于排泄的代谢产物,或转化为活性的代谢产物。
4. 药物的排泄药物的排泄是指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药物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肝脏、肺部等器官完成。
药物排泄的速度和方式对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药物的药效动力学1. 药物的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主要内容包括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效应、作用机制等。
药物的药效学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药物的作用特点和应用规律。
2. 药物的作用方式药物的作用方式是指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
药理期末知识总结
药理期末知识总结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科学,旨在探讨药物的各种性质、作用机制、药动学和药效学等方面的知识。
药理学的学习对于医学、药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不仅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药物的治疗原理,还有助于他们合理使用药物,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药理学期末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药理学的核心内容。
一、药物的分类药物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如根据药理学作用、化学结构、治疗用途等进行分类。
1. 根据药理学作用:药物可分为激动药、抑制药、替代药、拮抗药四类。
激动药通过激发细胞的活性以发挥其作用,比如激素、生长因子等;抑制药通过抑制细胞的活性以达到治疗效果,比如抗生素、化疗药物等;替代药通过替代体内某种物质达到治疗效果,比如血液制品、人工关节等;拮抗药则是通过与药物或激素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减轻或消除其生理功能,比如抗凝剂、抗生素拮抗药等。
2. 根据化学结构:药物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生物碱。
无机化合物包括无机酸、无机碱、无机盐等,如氢氧化钠、磺酸铵等;有机化合物则是指以碳作为主要元素的化合物,比如酮类、酰胺类、酯类等;生物碱则是从天然植物或动物体内提取的生物活性大分子化合物,如阿托品、奎宁等。
3. 根据治疗用途:药物可以根据其治疗作用进行分类,比如抗生素、心脑血管药物、抗肿瘤药物等。
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是其药代动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合理用药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吸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通常是由口服给药、皮肤吸收、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途径进行的。
吸收速度受到若干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性质、给药途径、溶解度、肠胃道pH值等。
2. 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通常是指药物分布于组织器官、毛细血管和细胞外液等处。
药物的分布系数受到药物的脂溶性、离子性和分子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3. 代谢: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是指药物经过生物化学反应转化为代谢产物。
药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药理必考知识点总结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
它是医学、药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理解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以及合理用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一些药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其规律。
1、吸收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众多,包括药物的理化性质(如脂溶性、解离度等)、给药途径(如口服、注射、舌下含服等)以及机体的生理状态(如胃肠道的 pH 值、蠕动情况等)。
其中,口服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但药物可能会受到胃肠道的酸碱环境、酶的破坏以及食物等因素的影响。
而注射给药(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则能直接将药物送入血液循环,起效迅速。
2、分布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会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血浆蛋白结合率、器官的血流量、组织细胞的亲和力以及药物的理化性质等。
只有游离型的药物才能发挥药理作用,而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则暂时失去活性,是一种药物的储存形式。
3、代谢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变化称为代谢,也称为生物转化。
主要的代谢器官是肝脏,参与代谢的酶主要是肝药酶。
药物经过代谢后,其药理活性可能会发生改变,有的药物代谢后活性增强,有的则减弱甚至消失。
4、排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体内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肾脏是最主要的排泄器官,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将药物排出体外。
此外,胆汁排泄、肠道排泄、肺排泄以及乳汁排泄等也是药物排泄的途径。
二、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1、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的基本作用包括兴奋和抑制。
兴奋作用能使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抑制作用则使其减弱。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指药物只对某些组织或器官产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组织或器官作用较小或无作用。
药理学考点大全-重点总结-试题总结-期末考试必备
药理学一、名解: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2。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药物对机体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又称药效学。
3.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又称药动学.4.首关消除(first—pass effect/elimination):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致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
5。
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
6。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
F=A/D*100%(D为用药剂量,A为体循环中药物总量)7。
副反应(side reaction):药物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8效能(efficacy):药理效应达到的不再随剂量或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的极限效应。
9。
效价(potency):引起等效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剂量越小效价强度越大.10。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通常将药物的的L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11.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s):长期口服或注射使用广谱抗生素时,敏感菌被抑制,不敏感菌乘机大量繁殖,由原来的劣势菌群变为优势菌群,造成新的感染,称作二重感染。
12.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被分泌到胆汁内的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出,经胆汁入肠腔的药物可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药理学知识点归纳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
以下是对药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1、药物的作用兴奋作用:使机体原有功能增强。
抑制作用:使机体原有功能减弱。
2、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有些药物只对某些组织器官产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作用很小或无作用。
选择性高的药物,针对性强,副作用相对较少;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广泛,副作用较多。
3、治疗作用对因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杀灭病原微生物。
对症治疗:改善疾病症状,如使用镇痛药缓解疼痛。
4、不良反应副作用: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药物损伤细胞遗传物质导致的特殊不良反应。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1、吸收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但可能受食物、胃肠道酸碱度等因素影响吸收。
注射给药:包括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吸收速度较快。
呼吸道吸入给药:适用于气体或挥发性药物。
经皮给药:药物通过皮肤吸收,但吸收速度较慢。
2、分布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结合型药物暂时失去药理活性,且不易透过血管壁。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不均匀,受血流量、组织亲和力、体液 pH 等因素影响。
3、代谢主要场所是肝脏,通过各种酶的作用使药物发生化学变化。
药物代谢的结果可能使药物活性增强、减弱或灭活。
4、排泄肾脏排泄:是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胆汁排泄:有些药物经胆汁排泄后,可在肠道再次吸收形成肝肠循环。
其他排泄途径:如乳汁、唾液、汗液等。
三、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关系1、量效关系以药物剂量为横坐标,以药物效应为纵坐标作图,得到量效曲线。
效能: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
药理学重点完美总结
药理学重点完美总结药理学是探究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学科,是药物研发和应用的基础。
药理学的知识点繁多,但是有些重点是必须掌握的。
下面就对药理学的重点进行完美总结。
一、药物的分类药物根据其功能、来源、化学结构、给药途径等方面可以分为很多类别,但是最主要的分类是按照其作用机理来划分,可分为以下5类:1.激动剂药物: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受体,促进生理功能的增强。
如肾上腺素类药物、阿托品、多巴胺、肌肉松弛剂等。
2.抑制剂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某些生理反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阿司匹林、吗啡、红霉素等。
3.替代剂药物:这类药物是替代机体缺乏的某种物质,如血液制品、维生素等。
4.抗生素:这类药物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病原体的作用。
5.肿瘤化疗药物:这类药物用于治疗癌症等恶性肿瘤,可分为化学治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等。
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这些过程通常决定了一个药物在体内的药效、体内的留留时间以及其毒副作用等。
下面针对这些过程进行一些细节介绍:1.吸收过程:药物的吸收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口服药物会受到胃肠道颠簸的影响,注射类药物会受到注射部位、注射速度、注射剂量等因素的影响。
一些药物需要经过肠黏膜屏障,进入门静脉和肝脏,然后再进入全身循环。
2.分布过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取决于药物的生理特性、药物细胞膜渗透性、血流量、药物的蛋白结合率等各种因素。
有些药物可能会在某些组织上有富集现象,如甲状腺素和地高辛在肌肉和心脏组织中富集。
3.代谢过程:药物的代谢作用主要发生在肝脏中,药物代谢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氧化还原和酯水解,都需要通过药物代谢酶完成。
由于肝脏的代谢酶存在异质性,所以部分人群对某些药物的代谢会出现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的药效和副作用。
4.排泄过程:药物在体内排出的途径主要有肾脏、肝脏、肺部、乳腺和胆汁等。
药物的排泄速度受到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影响。
药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药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科学,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和药动学。
以下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归纳:1. 药物的定义和分类:- 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
- 分类包括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
2.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通过与生物体内的受体结合,影响细胞功能和代谢过程。
- 包括激动剂和拮抗剂,前者增强受体功能,后者抑制受体功能。
3. 药物的药效学:- 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效应的科学。
- 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毒性和治疗指数。
4. 药物的药动学:- 药动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 包括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半衰期、血药浓度曲线等。
5. 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剂量是指药物达到治疗效果所需的量。
- 给药途径包括口服、注射、吸入等。
6. 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 药物与食物、其他药物或疾病状态之间也可能发生相互作用。
7. 药物的不良反应:-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
- 需要了解如何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
8. 药物的临床应用:- 包括药物的选择、用药指导、药物监测等。
- 强调个体化治疗和合理用药。
9. 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包括药物的临床试验、药品审批流程和药品监管。
10. 药物的储存和保管:- 了解不同药物的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11. 药物的法律和伦理问题:- 包括药品专利、药品广告、药品价格和药品可及性等。
12. 新药研发:- 了解新药研发的流程,包括药物设计、合成、筛选、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
13. 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包括合理用药、最小有效剂量、药物经济学等。
14. 药物的监测和评价:- 如药物的疗效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药物利用评价。
15. 药物的未来发展:- 包括个性化医疗、精准医疗、药物基因组学等新兴领域。
药理学重点知识精简总结
药理学知识重点总结1.药物效应动力学∙定义:药物对机体∙药物基本作用:兴奋抑制∙药物作用的两重性o治疗效果:对因治疗对症治疗o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o量反应:效能(最大效应)、效价强度(等效剂量)o质反应:治疗指数(TI)▪LD50/ED50▪TI越大,药物相对越安全▪表示药物的安全性∙药物与受体:根据药物内在活性的不同,将药物分为▪完全激动药: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部分激动药: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弱内在活性,单独存在为弱激动剂,与一定量激动药同时存在时为拮抗药。
▪拮抗药:亲和力强,内在活性为零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的体内过程o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静脉注射无吸收过程▪吸收速度:吸入>舌下含服>口服o分布▪弱酸性药在胞外稍高,弱碱性药胞内稍多▪碘主要集中在甲状腺;钙沉积于骨骼;氯喹在肝内分布高;庆大霉素易分布到皮肤、毛发及指甲中。
▪血浆蛋白结合率:临时储库(结合后不易跨膜转运)、暂时失活、可逆性、动态平衡(结合率)、竞争性o排泄▪药物及代谢物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肝肠循环∙药物的速率过程o消除速率过程▪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 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半衰期恒定▪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 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无关,药物血浆半衰期随血浆浓度高低而变化,血药浓度过高超出机体消除能力极限。
o连续恒速给药▪稳态浓度▪剂量和给药间隔恒定,经4个半衰期达到稳态浓度3.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传出神经o胆碱能神经、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o自主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传出神经的递质的失活▪摄取1(神经摄取):75%~90%,储存于囊泡、被MAO破坏,也叫储存式摄取▪摄取2(非神经摄取):被COMT、MAO所破坏∙传出神经的受体o胆碱受体 M受体 N受体o肾上腺素受体α受体β受体4.胆碱受体激动药∙M受体激动药o毛果芸香碱▪药理作用▪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增加腺体分泌▪临床应用青光眼、虹膜炎颈部放疗后口腔干燥▪不良反应:M样症状(毒蕈碱样症状)∙乙酰胆碱ACh :药理作用:腺体分泌增多、膀胱排空、缩瞳等5.抗胆碱酯酶药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o作用机制:抑制AChE →完全拟胆碱→兴奋M、N受体o药理作用▪对骨骼肌兴奋作用最强▪对胃肠平滑肌兴奋作用较强▪对腺体、眼、心血管及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弱o临床应用▪重症肌无力▪腹气胀及尿潴留▪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竞争性肌松药中毒o禁忌证:机械性肠梗阻、泌尿道梗阻、支气管哮喘。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药理学知识点归纳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既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也是医学与药学之间的纽带学科。
下面将对药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1、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药物作用具有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治疗作用又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对因治疗旨在消除致病因子,如使用抗生素杀灭细菌;对症治疗则是改善症状,如用镇痛药缓解疼痛。
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等。
副作用是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一般较轻微且可预料;毒性反应是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损害;后遗效应是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停药反应是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变态反应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与药物剂量无关;特异质反应是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
2、药物的量效关系量效关系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剂量或浓度呈一定的关系。
常用量效曲线来表示,其中包括最小有效量、最大效应、半最大效应浓度等重要概念。
效能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效价强度则比较同类药物达到相同效应时所需的剂量。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1、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不同的给药途径吸收速度和程度不同,如口服给药方便但吸收受多种因素影响,静脉注射则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起效迅速。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包括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给药部位的生理状态等。
2、分布药物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过程称为分布。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组织器官的血流量、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组织的亲和力等。
3、代谢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称为代谢,主要场所是肝脏。
参与代谢的酶包括微粒体酶系(肝药酶)和非微粒体酶系。
肝药酶具有诱导和抑制现象,可影响药物的代谢速度和效果。
4、排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药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药物:能影响机体的生化过程、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肿瘤细胞)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内容:①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②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2、药物的特异性和选择性选择性高,影响机体的少数几种功能,针对性强,不良反应少药物作用的双重性(1)治疗作用(2)不良反应①副作用:药物在治疗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反应②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反应的危害性反应3、药物的量—效反应量—效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药物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呈一定比例关系,因药理效应与血液浓度更密切,故也常称浓度—效应关系量反应:药理效应的强弱呈连续性量的变化,可以用数量表示者,有可测定的数据值质反应:药理效应不能定量,仅有质的差别,只有阳性或阴性,全或无之分(纵坐标同为效应强度)量—效关系的药效学参数效能: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效价强度:引起一定效应时所需剂量的大小,常用50%最大效应剂量来表示【效价强度部分取决于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及药物—受体偶联产生反应的效应】(临床择药用效能分级)半数有效量(半数有效浓度):能引起50%的效应(量反应)或50%阳性反应(质反应)的剂量或浓度半数致死量:能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LD50 越大,药物毒性越小,LD50常用于临床前药理研究检测药物毒性的大小4、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激动药:对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他们与受体结合并激活受体而产生效应拮抗药:对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它能占据受体而妨碍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和效应的发挥5、受体调节向上、下调节:若受体脱敏和受体增敏只涉及受体数量的变化,数量降低称向下调节,数量增加称向上调节6、被动转运:药物顺着生物膜两侧的浓度差,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的扩散转运7、药物的体内过程全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首关消除:有些药首次通过胃肠壁和肝脏时可被酶代谢失活,是进入体循环的药物减少8、表观分布容积:指药物吸收达到平衡或稳态时,体内药物总量按血药浓度推算,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容积(意义在于反应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泛程度或药物与组织成分的结合度)公式:Vd=9、稳态血药浓度:当给药速度等于消除速度时,血药宁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10、毛果芸香碱(1)直接的选择兴奋M胆碱受体(2)对眼: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3)主治青光眼11、阿托品(1)M胆碱受体阻断药(2)对眼:扩瞳,眼内压升高,调节麻痹(3)临床应用:①解除平滑肌痉挛②用于眼科验光③抑制腺体分泌④抗缓慢性心律失常⑤抗休克⑥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12、肾上腺素(1)α、β受体激动药,对β1、β2受体无选择性(2)主要表现为:兴奋心血管系统,抑制支气管平滑肌兴奋和促进分解代谢(3)对心脏:①心肌收缩加强,传导加速②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③舒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血液供应④作用迅速,是一个起效快、作用强的心脏兴奋药(4)对血管:①对肾血管收缩最为强烈,而对肺和脑血管收缩微弱,②对冠状血管,肾上腺素激动β2受体、冠状血管灌注压力的升高③心肌的代谢产物腺苷等均可使冠状血管扩张,阻力降低,冠脉流量增加(5)临床应用:①心脏骤停②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③支气管哮喘④减少局麻药吸收及局部止血⑤青光眼13、去甲肾上腺素(1)α受体激动药,对α1、α2受体无选择性,对心脏β1,受体也有较弱激动作用,但对β2受体无作用(2)不良反应:急性肾功能衰竭14、酚妥拉明(1)非选择性的α受体阻断药,能对抗肾上腺素的α受体激动作用,阻断α受体的作用弱而短暂(2)临床应用:①外周血管痉挛性的治疗(手指发白,雷洛症)②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外漏的处理③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术前治疗④抗休克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⑥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15、酚苄明药理作用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α受体阻断药可将肾上腺素的生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这种现象称为“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酚苄明和肾上腺素同用时,血压会下降,这是前者阻断了α受体,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被取消,而激动β受体的舒血管作用仍然存在,故血压下降,但酚苄明对异丙肾上腺素的降压作用无影响16、普萘洛尔(β受体阻断药)临床表现:①高血压(单独受体药)②心绞痛和心肌梗塞③快速性心律失常④青光眼⑤偏头痛⑥甲状腺功能抗进17、拉贝洛尔(α、β受体阻断药)治疗高血压18、苯二氮䓬类药理作用:①抗焦虑作用②镇静催眠③抗惊厥,抗癫痫④中枢性肌松作用19、氯丙嗪(1)药理作用:阻断脑内DA受体,但对不同脑区,DA受体的选择性低,也能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和M胆碱受体,故其作用广泛,长期应用多种严重不良反应(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与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及中脑—皮质通路D2样受体有关,本品长期应用,不易产生耐受性(3)临床应用:低温麻痹与人工催眠冬眠合剂(由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㖘替啶100mg及5%葡萄糖250ml配成,多采用静脉滴注给药)(4)不良反应:①锥体外系反应(震颤麻痹,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阻碍,迟发性运动障碍)内分泌紊乱②外周M受体阻断症状③心血管系反应④过敏反应⑤药源性精神异常和中枢神经症状⑥急性中毒20、碳酸锂应用碳酸锂时必须监控血药浓度,治疗浓度可控制在0.8~1。
药理期末考点总结
药理期末考点总结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药物相互作用等的科学。
掌握药理学的知识对于合理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药理学的一些重要考点总结,供大家在期末考试中参考。
一、药物的分类1. 按化学结构分类(1)有机化合物药物,如阿司匹林、氨苄青霉素等。
(2)无机化合物药物,如硫酸铜、磺胺药等。
2. 按制剂性状分类(1)固体药物,如片剂、胶囊等。
(2)液体药物,如注射剂、滴剂等。
3. 按作用部位和效应分类(1)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如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等。
(2)心血管系统药物,如降压药、扩血管药等。
(3)消化系统药物,如抗酸药、止痛药等。
(4)呼吸系统药物,如氨茶碱、沙丁胺醇等。
(5)泌尿系统药物,如利尿剂、消炎药等。
(6)内分泌系统药物,如胰岛素、甲状腺药物等。
(7)抗生素和化学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四环素等。
(8)抗肿瘤药物,如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4. 按其药代动力学特性分类(1)短效药物,如硫喷妥钠、吗啉胍等。
(2)长效药物,如地高辛、普萘洛尔等。
5. 按其来源分类(1)化学合成药物,主要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药物。
(2)生物制剂,主要是通过生物技术制备的药物,如基因工程药物、体素疫苗等。
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1. 药物吸收过程(1)给药途径:口服给药、注射给药、局部给药等。
(2)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剂型、药物物理化学性质、pH 值、溶解度等。
2. 药物分布过程(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会影响药物的有效浓度和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2)组织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分布差异很大。
3. 药物代谢过程(1)肝脏是药物主要的代谢器官,药物主要经过肝脏的氧化、还原、羟化、脱甲基等反应进行代谢。
(2)药物代谢的前提是药物必须能够被肝脏细胞摄取,各种药物在摄取和代谢速率上有差异。
4. 药物排泄过程(1)肾脏是主要的药物排泄器官,药物主要通过肾小管的被动转运和主动分泌进行排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重点归纳- 试卷概括-
期末考试必须备
本文档旨在总结药理学的重点知识点,提供试卷概括以备期末
考试之用。
1. 药理学基础知识
- 药物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化学结构、来源等分类药物。
-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掌握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点。
- 药物作用机制:了解不同类别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受体结合、信号传导等。
-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药物与其他物质(如食物、饮品)的相互作用。
2. 药物治疗相关知识
- 药物治疗原则:了解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化治疗、剂量选择等。
- 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重点关注各种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原
则和常用药物。
3. 药物安全与不良反应
- 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了解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预防和应对措施。
- 过敏反应和药物相容性:掌握药物过敏反应和药物相容性的
知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4. 药物开发与临床试验
- 药物研发过程:了解药物开发的各个阶段和相关要点。
- 临床试验设计与实施:研究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原则,包
括伦理、监管等方面的要求。
以上是药理学知识点的重点归纳,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并进行适
当的复,相信能够为期末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祝你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