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学期《4.3 人类的聚居地 聚落》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测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西北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为适应生活创造的民居是()
A.窑洞B.蒙古包C.四合院D.斜顶屋
【解答】解:西北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为适应生活创造的民居是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牧区传统的民居形式,是草原上一种呈圆形尖顶的苍穹式室庐。
蒙古包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
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有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是()
A.河流的上游地区B.热带雨林地区
C.河口三角洲地区D.热带沙漠地区
【解答】解: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
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有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故选:C。
3.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聚落密集,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资源D.交通
【解答】解: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根据题意。
故选:A。
4.加里曼丹岛图中甲地的传统民居为下列中的()
A.B.
C.D.
【分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解答】解:甲位于加里曼丹岛的南部,加里曼丹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该地区的传统民居是高架屋,适宜湿热的气候环境,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读图解答即可。
5.下列属于城市聚落景观的有()
A.农田B.牧场C.池塘D.高楼
【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
【解答】解:农田、牧场、池塘都属于农业景观,该些景观都属于乡村的景观,高楼属于城市的景观。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乡村和城市的差别,理解解答即可.
6.下列有关聚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B.在聚落的发展过程中,一般是先有乡村,后有城市
C.城市的人口较多,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D.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较分散
【分析】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
聚
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
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
【解答】解: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A正确;
在聚落的发展过程中,一般是先有乡村,后有城市,B正确;
城市的人口较多,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C错误;
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较分散,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聚落的相关知识,理解掌握。
7.城市与乡村的根本差别在()
A.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不同
B.现代运输方式的不同
C.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D.环境卫生优劣的不同
【分析】乡村是指居民以农业活动为基本内容的一类聚落的总称,又称农村;城市指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
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解答】解:城市和乡村的本质区别是乡村的生产活动主要是农业,城市的生产活动主要是非农业,如工业和商业,服务业等;生活方式也有区别,城市生活节奏快,乡村生活节奏慢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城市和乡村的本质区别,理解答题即可。
8.下列聚落文化遗产位于中国的是()
A.布达拉宫B.水城威尼斯C.魁北克古城D.雅典卫城
【分析】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为数众多的文化遗产。
【解答】解:布达拉宫位于我国西藏,水城威尼斯位于意大利,魁克北古城位于加拿大,
雅典卫城位于希腊。
故选项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世界的文化遗产,记忆解答即可。
9.下列不属于我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是()
A.安徽皖南古村落B.云南丽江古城
C.山西平遥古城D.意大利威尼斯水城
【分析】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为数众多的文化遗产。
【解答】解: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我国的聚落有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皖南古村落、北京故宫等;水城威尼斯位于意大利,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搜集相关资料解答即可。
10.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的侵蚀
B.控制污染对历史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
C.在著名文化遗产建大型的影剧院,吸引游客
D.加强宣传教育,减少人为破坏
【分析】文化遗产对于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解答】解: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的侵蚀;促进遗产保护立法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控制污染对历史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加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故C项做法不正确,不利于遗产的保护。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知识,保护文化遗产应从身边做起,学生应牢记文化遗产的现实意义,从我做起,保护和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11.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是()
A.为方便游客,在黄山上建许多豪华宾馆
B.九华山风景区提倡登山游客自捡垃圾
C.为了发展当地的经济,在古代建筑物附近兴建化工厂
D.在古代建筑上刻写“某某于某时到此一游”
【分析】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解答】解: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遗产保护立法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加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
选项A、C、D都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知识,保护文化遗产应从身边做起,学生应牢记文化遗产的现实意义,从我做起,保护和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2.读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A、B、C三处乡村聚落选址的共同特点是沿河而建。
(2)A、B、C三处乡村聚落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聚落的是B,理由是B处在两条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和物的集散。
(3)如果在靠近林区的C村建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不合理,因为C处位于河流的上游,造纸厂会造成水污染,影响下游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安全
【分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解答】解:(1)结合图示1得知:A、B、C三处属于乡村聚落,选址的共同特点沿河
流而建;
(2)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B,理由是:B处在两条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和物的集散;
(3)C处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在C处建造纸厂是不合理的,因为C处位于河流的上游,造纸厂会造成水污染,影响下游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安全。
故答案为:(1)沿河而建;(2)B;B处在两条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和物的集散;(3)不合理,因为C处位于河流的上游,造纸厂会造成水污染,影响下游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安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聚落和环境的关系。
13.我市某校初一学生利用暑假组织“探究祖国生态美”的实践活动。
下图是同学们实地测量并绘制的该区域示意图和基地附近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聚落类型是乡村(乡村/城市)。
请说出判断的依据。
生产方式以农业生产为主(或有大片的农田和森林)。
(一条即可)
(2)根据图文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①图示区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
②甲地森林面积广,环境优美。
√。
③图示区域农田分布呈条带状,说明主要分布在山谷地带。
×。
④依图判断,该基地曾经是海洋,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
(3)甲、乙、丙、丁四地需要搬迁合并,你认为最佳位置是乙,请说明此位置的优势有哪些?(至少写出三条理由)乙处附近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完善,靠近河流上游,水质好,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
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
随着经济技术的提高,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对聚落的影响日益明显。
【解答】解:读图可知(1)图示区域生产方式以农业生产为主,有大片的农田和森林,因此,聚落类型是乡村。
(2)①图示区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②甲地森林面积广,环境优美。
③图示区域农田呈片分布,说明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④依图判断,该基地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曾经是海洋,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3)甲、乙、丙、丁四地需要搬迁合并的最佳位置是乙,主要原因是乙处附近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完善,靠近河流上游,水质好,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等。
故答案为:(1)乡村;生产方式以农业生产为主(或有大片的农田和森林);(2)×;√;
×;√;(3)乙;乙处附近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完善;靠近河流上游,水质好,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的相关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14.读“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过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最早影响该聚落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河流.
(2)聚落后来发展高楼林立,有许多企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该类聚落叫城市.该聚落的人们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工业、服务业.一般说来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3)后来发展的聚落呈条带状分布,影响其形态的主要因素是交通.
(4)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分析】聚落的形成发展深受地形、气候、水源、资源、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最早影响该聚落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河流.
(2)聚落后来发展高楼林立,有许多企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该类聚落叫城市,城市聚落的人们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工业、服务业.一般说来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3)后来发展的聚落呈条带状分布,影响其形态的主要因素是交通.
(4)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故答案为:
(1)河流;(2)城市;工业、服务业;乡村;城市;(3)交通;(4)平坦;充足;肥沃;
丰富;便利.
【点评】本题考查了城市聚落形成的条件,理解答题即可.
15.下面是某地理小组的地理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一起完成。
探究主题:“环境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探究过程:
(1)水源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水源的有无远近影响农业灌溉,以及人类生活饮用水,例如,世界文明多为大河文明,以中国为例,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河流孕育农业和人类;又如沙漠中聚落选择在大河绿洲沿岸;同时,水源影响交通运输,所以,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交汇处。
(2)气候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聚居的人口多,聚落也较多,且规模较大;气候寒冷的两极、干燥的沙漠地区和气候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人口少,聚落也少。
说明聚落的特征深受气候的影响。
(3)地形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在平原地区的聚落多呈团块状,在山区多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
读“某地不同坡度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1”,说出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4)其他环境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例如,从图2中聚落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影响其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交通条件。
探究结论: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拓展提升:
(5)我国西北部的聚落分布比较分散的主要原因是C
A.山地面积大B.交通便利C.水源不足D.平原广阔
【分析】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
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水源的有无远近影响农业灌溉,以及人类生活饮用水,同时,水源影响交通运输,所以,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交汇处。
(2)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聚居的人口多,聚落也较多,且规模较大;气候寒冷的两极、干燥的沙漠地区和气候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人口少,聚落也少。
说明聚落的特征深受气候的影响。
(3)在平原地区的聚落多呈团块状,在山区多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
读“某地不同坡度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1”,看出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4)从图2中聚落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影响其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交通条件。
(5)我国西北部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聚落分布比较分散的主要原因是水源不足,人们择水而居。
故答案为:
(1)河流;(2)沙漠;湿热;气候;(3)团块;10~15°;(4)交通;(5)C。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相关的知识点,理解答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