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家兔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

2. 掌握家兔失血性休克的实验操作方法。

3. 观察家兔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休克是指机体在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情况下,由于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失血导致血容量急剧减少,引起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进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新西兰纯种白兔(体重2.0-2.5kg)3只。

2. 实验仪器:手术器械、注射器、动脉夹、血压计、生理盐水、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氯化钙、葡萄糖、乳酸林格氏液等。

3. 实验药品:20%乌拉坦、利多卡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125U/ml肝素溶液、1%普鲁卡因,7.5%高渗盐水、5%葡萄糖、去氧肾上腺素注射液,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佩尔(乌拉地尔),硝酸甘油注射液。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3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只。

2. 实验步骤:(1)麻醉:采用20%乌拉坦(5ml/kg体重)进行全身麻醉。

(2)手术:将家兔仰卧固定,常规消毒后,在颈部暴露颈动脉,用动脉夹阻断血流,然后切开皮肤,分离颈动脉,插入动脉导管,连接血压计。

(3)失血性休克诱导:采用快速失血法,即在2分钟内使家兔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30%。

(4)观察指标:观察家兔失血性休克发生后的临床表现,如心率、血压、呼吸、精神状态等。

(5)治疗:分别给予3组家兔不同的治疗方法:A组:给予生理盐水(5ml/kg体重)静脉滴注,作为对照组。

B组:给予肾上腺素(0.01mg/kg体重)静脉注射,作为治疗组。

C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0.1mg/kg体重)静脉注射,作为治疗组。

(6)观察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家兔的临床表现,如心率、血压、呼吸、精神状态等。

五、实验结果1. 家兔失血性休克发生后的临床表现:家兔失血性休克发生时,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

休克_实验报告

休克_实验报告

1. 了解休克的定义、分类及病理生理变化。

2. 掌握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建立方法。

3. 观察失血性休克对机体的影响,包括心、肺、肝、肾等器官的功能变化。

4. 探讨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3只,体重2.5kg左右。

2. 实验器材:手术器械、生理盐水、肝素、无创血压计、心电图机、显微镜等。

3. 实验药品:戊巴比妥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三、实验方法1. 家兔麻醉:将家兔置于实验台上,采用戊巴比妥钠进行麻醉,剂量为40mg/kg,静脉注射。

2. 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将麻醉后的家兔仰卧固定,剪去腹部手术野被毛,暴露腹主动脉,用无创动脉夹阻断血流,剪断腹主动脉,收集血液,造成失血性休克。

3. 观察指标:(1)血压:采用无创血压计测量失血前后及治疗后的血压变化。

(2)心电图:采用心电图机记录失血前后及治疗后的心电图变化。

(3)血液指标:采集血液,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4)器官功能:观察心、肺、肝、肾等器官的功能变化,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肝肾功能等。

4. 治疗方法:(1)补充血容量: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注射,维持血容量。

(2)血管活性药物: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

(3)肾上腺素:给予肾上腺素,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

1. 血压:失血后血压明显下降,治疗后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2. 心电图:失血后出现心律失常,治疗后心律失常得到改善。

3. 血液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在失血后明显下降,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

4. 器官功能:失血后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受损,治疗后器官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五、讨论1. 休克是机体在急性循环障碍时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包括心、肺、肝、肾等器官的功能受损。

失血性休克是休克常见类型之一,主要由失血引起。

2. 在本实验中,通过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了失血对机体的影响,包括血压、心电图、血液指标、器官功能等方面的变化。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实验一: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建立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建立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以便探究该病情的发生机制及抢救
措施。

实验材料和方法:本次实验材料均来自成年雄性家兔,共有15只,体质量均为2.5
kg左右,每只家兔体内取得150 ml鲜血,并以此构建失血休克模型,放置于恒温器中保
持恒温,监测家兔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理指标。

实验结果:按照实验设定,放血完毕后,家兔的体表温比刚开始实验时期降低了 1.2℃以上,血氧饱和度下降到80-90%以下,而心率却急剧上升到160-170次/分钟之外,家兔
还出现了瘙痒、抽搐、呕吐等典型症状,明显发现其已经进入失血性休克状态。

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可供今后失血性休克研究及抢救策略
研究使用。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考察用于家兔失血性休克的抢救策略的有效性,并找出最佳的
抢救方案。

实验材料和方法:经过安置好各个参数后,按照实验设计,将15只家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对照组、抗血清组、血液制品组,分别给予相应的抢救治疗,比较形成失
血性休克的家兔休克恢复情况。

实验结果:经过1个小时的抢救,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的生理指标有显著改善。

其中,血液制品组的体表温降幅最低,血氧饱和度下降最小,心率最低,可见血液制品组的抢救
措施最为有效。

结论:本次实验证实,在家兔失血性休克抢救中,最佳抢救方案应该采用血液制品抢救,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病理生理休克实验报告(3篇)

病理生理休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休克的基本概念、病因和病理生理变化;2. 观察休克早期、中期和晚期的临床表现;3. 掌握休克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生理记录仪、血压计、心电图机、实验台等;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肝素钠、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正常组、失血性休克组和抢救组。

2. 失血性休克模型制备:(1)正常组:家兔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观察生理指标变化;(2)失血性休克组:家兔给予肝素钠抗凝,然后进行失血,直至血压降至正常值的50%;(3)抢救组:在失血性休克组的基础上,给予肾上腺素和阿托品进行抢救。

3. 观察指标:(1)血压:记录各组动物血压变化;(2)心率:记录各组动物心率变化;(3)心电图:观察各组动物心电图变化;(4)呼吸:观察各组动物呼吸频率和深度变化;(5)瞳孔:观察各组动物瞳孔变化。

4.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1. 失血性休克组:(1)血压:失血后血压明显下降,低于正常组;(2)心率:失血后心率加快;(3)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T波倒置等变化;(4)呼吸: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5)瞳孔:瞳孔缩小。

2. 抢救组:(1)血压:给予肾上腺素和阿托品后,血压逐渐回升至正常水平;(2)心率:心率逐渐恢复正常;(3)心电图:ST段抬高、T波倒置等变化逐渐消失;(4)呼吸:呼吸频率和深度恢复正常;(5)瞳孔:瞳孔恢复正常。

五、实验讨论1. 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性疾病,其病因多样,如失血、感染、创伤等。

休克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为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组织灌流不足、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障碍。

2. 实验结果表明,失血性休克组动物血压、心率、心电图、呼吸和瞳孔等指标均出现明显异常,提示休克的发生。

而抢救组动物在给予肾上腺素和阿托品后,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说明休克可以通过及时抢救得到有效治疗。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家兔在不同程度失血后对身体机能的影响及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实验方法:
1.实验前令家兔空腹24小时,保证实验数据更精确。

2.选取5只体重相近的家兔,用异丙酚进行麻醉。

3.将家兔置于手术台上,消毒操作后进行切腹手术,暴露血管并取血。

4.分别在实验一组、实验二组、实验三组、对照组分别取血量为7ml,10ml,13ml,无取血。

5.在实验过程中检查家兔的心率及呼吸率,并记录实验数据,如血压,心率等数据。

实验结果:
1.实验一组:取血量为7ml,失血后家兔发生心悸、呼吸急促、体温下降等症状,心率加快,下降到了96次/分钟。

4.对照组:没有进行任何失血处理,心率平稳,保持在120次/分钟左右。

1.家兔失血量较小时,如7ml左右,心率下降速度较慢,家兔出现的症状也较轻。

2.家兔失血量逐渐增大,呼吸急促、体温下降等症状逐渐显露,瞳孔扩大等症状也逐渐出现。

3.家兔失血量逐渐增大,心脏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4.对照组的数据表明,不进行失血处理的家兔的心率较稳定,生命体征不受任何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失血性休克对家兔身体的严重危害。

家兔失血量逐渐增大,症状逐渐加重,甚至会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因此,在医学实践中,我们应当全面掌握失血性休克的处理方法,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5页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5页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5页实验目的:掌握失血性休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家兔失血性休克的病因,症状及预防措施,探究失血性休克对家兔生理指标的影响。

实验原理: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失血过多或失血速度过快引起心排血量明显下降所导致的一种危重症状。

根据失血量的大小和失血速度的不同,失血性休克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类型。

其中,轻度失血性休克是指失血量为体重的10%以下,失血速度缓慢,可根据病情情况进行适当治疗,预后良好;中度失血性休克是指失血量为体重的10%~20%,失血速度较快,病情较为危重,治疗难度较大;重度失血性休克是指失血量为体重的20%以上,失血速度极快,是一种严重的危急病情,需要紧急处理。

实验方法:选取10只健康家兔作为实验对象,体重在2~3kg之间。

将家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

实验组先采取禁食水2小时的方式,然后通过采取背部动脉穿刺法取血,取血量分别为其体重的5%、10%和15%。

每次取血量后,分别测量其呼吸、心跳和体温等生理指标,并进行记录。

对照组则不采取任何处理,保证其生理状况不受任何影响。

实验结果:取血量为体重的5%时,实验兔呼吸频率变化不明显,心跳略有加快,体温基本不变。

取血量为体重的10%时,实验兔身体出现明显的抽搐现象,呼吸明显加快,心跳急促,体温略有下降。

取血量为体重的15%时,实验兔呼吸急促,心跳明显加快,体温显著下降,部分实验兔出现昏迷和休克现象。

实验讨论: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失血量的大小和速度对家兔生理指标有着显著的影响。

当失血量达到体重的10%以上时,会出现明显的生理反应,病情变得危急。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尽量避免家兔失血量过大或失血速度过快的情况,确保家兔的生命安全。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探究了家兔失血性休克对生理指标的影响,深刻认识到失血性休克的严重性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在家兔实验中,要尽可能减少失血量和速度,确保实验安全和精度。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医学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作者:Aspirin实验日期:2013年12月18日院系:第一临床医学院专业:临床医学【实验题目】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目的】1.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2.观察失血性休克时和抢救过程中动物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微循环改变3.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治疗方案【实验原理】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以机体微循环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病因。

休克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当血量锐减,如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超过总血量的25%~30%,超出机体代偿的能力,即可引起心排血量和平均动脉压下降而发生休克。

根据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将休克分为三期: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或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休克中期(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瘀血性缺氧期)、休克晚期(不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衰竭期)。

但依失血程度及速度的不同,各期持续时间、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

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首先强调的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以提高有效循环血量、心排血量,改善组织灌流;其次根据休克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必要是可予抗炎等治疗。

【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0kg以上)2.器材与药品器材:兔手术台、婴儿秤、兔用器械1套、动脉导管、三通管、气管插管、体温计、注射器(1ml、10 ml 、50 ml)、输液装置、丝线(7#、1#)、纱布、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药品:25%乌拉坦溶液、肝素生理盐水、1%普鲁卡因3.方法与步骤①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25%乌拉坦溶液按4ml/kg剂量经耳缘静脉注射麻醉,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减去手术部位被毛。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抢救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抢救实验报告

--------------------- 精选公文范文------------------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抢救实验报告篇一:休克实验报告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人员5 人第2 组班一、实验目的1. 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少量失血和大量失血对家兔动脉血压、心率、皮肤和粘膜颜色的影响。

探讨其发生机制。

2. 用颈外静脉输血和输液的方法抢救失血性休克,观察抢救过程中家兔动脉血压、心率、皮肤和粘膜颜色的变化。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器械:兔手术台,常规手术器械,注射器,动脉夹,动脉插管,电刺激连线,血压换能器,三通管,铁架台,棉线,纱布实验仪器:电脑,RM6240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精选公文范文----------实验药品:20%氨基甲酸乙酯,肝素,生理盐水/10g三、实验对象家兔1 只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四、实验步骤1、仪器调试:首先打开电脑,选择MedLab 生物信号处理系统;从第1、2、3 通道中选择1 个通道,记录动脉血压。

其次将血压换能器连接线与相应的通道相连,检查换能器是否正常,加肝素溶液排除空泡,先清零,血压0mmH2、家兔称重、麻醉和固定取家兔一只,称重:,用20%氨基甲酸乙酯以5ml /Kg (体重), 耳缘静脉缓慢注射麻醉, 共注射14ml, 至呼吸深而慢、反射迟钝(角膜反射、夹肢反射)为止。

把兔子以背位固定法固定。

3、麻醉起效后手术颈部手术——左颈总动脉、右颈外静脉、右颈总动脉插管------- 精选公文范文----------23(1)颈部备皮,作颈部,正中 3~5cm 切口,左右颈总动脉分离,穿线标记,备用。

(2)左颈总动脉插管术 --- 测血压 动脉插管及换能器肝素化,左颈总 动脉远心端结扎,近心端动脉夹夹闭, 动脉前壁倒 “V ”切口动脉插管插入, 结扎 固定。

放开动脉夹记录正常动脉血压。

( 3)右颈外静脉插管术 —输血输液排掉输液管中的空气。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医学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作者:Aspirin实验日期:2013年12月18日院系:第一临床医学院专业:临床医学【实验题目】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目的】1.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2.观察失血性休克时和抢救过程中动物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微循环改变3.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治疗方案【实验原理】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以机体微循环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病因。

休克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当血量锐减,如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超过总血量的25%~30%,超出机体代偿的能力,即可引起心排血量和平均动脉压下降而发生休克。

根据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将休克分为三期: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或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休克中期(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瘀血性缺氧期)、休克晚期(不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衰竭期)。

但依失血程度及速度的不同,各期持续时间、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

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首先强调的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以提高有效循环血量、心排血量,改善组织灌流;其次根据休克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必要是可予抗炎等治疗。

【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0kg以上)2.器材与药品器材:兔手术台、婴儿秤、兔用器械1套、动脉导管、三通管、气管插管、体温计、注射器(1ml、10 ml 、50 ml)、输液装置、丝线(7#、1#)、纱布、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药品:25%乌拉坦溶液、肝素生理盐水、1%普鲁卡因3.方法与步骤①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25%乌拉坦溶液按4ml/kg剂量经耳缘静脉注射麻醉,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减去手术部位被毛。

机能学实验病理生理学部分-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

机能学实验病理生理学部分-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9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评分实验目的: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制备并观察其表现,了解高晶高胶液体对家兔失血性休克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

实验原理:采用对家兔股动脉处放血的方法,10min内使MAP(平均动脉压)降至5.33kPa (40mmHg),并维持20 min,此时放血量已经达到20%以上,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利用解剖显微镜动态观察肠系膜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再采用高晶高胶液进行扩容治疗,观察其对家兔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作用。

实验动物:家兔,2-3kg实验设备与试剂:动物秤,哺乳动物手术器械,储血瓶,烧杯,注射器(20ml,10ml,5ml),血压换能器,呼吸换能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体温计,针头,血管插管,动脉夹,输液装置,棉线若干,纱布。

25%乌拉坦,肝素,生理盐水,微循环灌流液,7.5%氯化钠与6%低分子右旋糖酐混合液(即高晶高胶液)。

实验步骤:1、分组:生理盐水治疗组、高晶高胶液治疗组。

2、取正常家兔,称重后于耳缘静脉注射25%乌拉坦(4ml/kg体重),使家兔全身麻醉。

3、将实验兔固定于操作台,颈部备皮,手术暴露气管和颈总动脉,分别与呼吸描记装置和压力传感器连接,使用生物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记录MAP、Ps-d、HR。

4、在左侧股三角区域触及股动脉后,沿动脉行走方向做长约2cm的切口,插入长度约为40cm股动脉导管至下腔静脉入右心房处,插入深度约为20cm,导管外端连接三通管,一侧同输液瓶相连后,缓缓输入生理盐水(5-8d/min)以保持导管及静脉通畅,一侧经压力传感器与生物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连接,记录CVP。

5、在剑突下方1.5cm处向下沿正中线做长约5cm的腹正中切口,沿腹白线打开腹腔,找出一段游离度较大的小肠肠袢,轻轻拉出,置于微循环灌流盒内,用解剖显微镜观察肠系膜微循环情况。

6、将温度计插入直肠,测体温。

7、记录各项指标后,降低储血瓶,松动动脉夹,快速从左股动脉放血,10min内使MAP 降低至40mmHg,并维持20min,记录各项指标及储血瓶内血量。

休克实验报告分析

休克实验报告分析

一、实验背景休克是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因素刺激后,由于循环功能障碍,导致组织器官血液灌流不足,引起全身代谢紊乱和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休克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为了深入了解休克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本研究采用动物实验模型,观察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并探讨其治疗策略。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用健康成年家兔,体重2.0-2.5kg,雌雄不限。

2. 实验分组:将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失血性休克组、治疗组(阿拉明组、多巴胺组)。

3. 实验操作:(1)对照组:仅进行麻醉和固定操作。

(2)失血性休克组:麻醉后,经耳缘静脉注射50U/ml肝素,待肝素起效后,采用股动脉插管抽取一定量的血液,造成失血性休克模型。

(3)治疗组:阿拉明组:在失血性休克模型建立后,给予阿拉明治疗。

多巴胺组:在失血性休克模型建立后,给予多巴胺治疗。

4. 观察指标:(1)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2)动脉血气分析、乳酸、尿素氮等生化指标。

(3)组织灌流情况。

(4)脏器功能变化。

三、实验结果1. 生命体征变化:失血性休克组动物血压、心率明显降低,呼吸浅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治疗组动物血压、心率较失血性休克组明显升高,呼吸平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2. 生化指标变化:失血性休克组动物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降低,乳酸、尿素氮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治疗组动物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较失血性休克组明显升高,乳酸、尿素氮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3. 组织灌流情况:失血性休克组动物皮肤、黏膜苍白,四肢厥冷,组织灌流不足。

治疗组动物皮肤、黏膜色泽逐渐恢复正常,四肢温暖,组织灌流得到改善。

4. 脏器功能变化:失血性休克组动物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功能受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治疗组动物器官功能较失血性休克组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实验二十六家兔失血性休克一:实验目的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家兔模型;观察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变化,探讨其发生机制。

二:实验方法通过对比同一只家兔正常时和大量失血时的角膜反射、血压、心跳频率、呼吸频率、呼吸幅度以及红细胞压积来观察失血性休克时机体的变化。

三:实验步骤1.取健康家兔一只称重、固定,用1%普鲁卡因溶液皮下浸润麻醉颈部和股三角区动脉搏动明显部位,分离颈总动脉和股动脉,在两动脉下穿双线备用2.耳缘静脉注射1%肝素溶液1.5ml/Kg3.颈总动脉插管以及股动脉插管,股动脉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以备放血用4.观察正常时的各项指标,同时用比积管取一管血作为正常红细胞压积测定5.从股动脉大量放血,直至血压降至正常血压一半,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

10min后再次从股动脉取血做红细胞压积测定,将两管置于离心机,4000r/min,离心5min,读数。

读数时注意取斜面最高点和最低点数值之和的一半。

单位为ml%,读数结果乘以二才为最终结果6.大量放血后15min时观察各项指标四:实验结果正常时:大量失血后即刻:大量失血十五分钟后:家兔失血性休克结果家兔失血性休克时,嘴唇发绀五:讨论1.为何大量放血后家兔血压会下降?之后血压又有所回升?在突然对家兔实施大量放血时,家兔血容量降低,回心血量急剧下降,导致心脏搏出量快速降低,血压也就急剧下降,虽然经过代偿作用后,心率、外周阻力以及循环血量等发生变化,但是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在大量出血时作用很小,因此代偿作用也弥补不了因血容量降低而引起的血压急剧降低。

血容量减少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入学,同时还有许多缩血管体液因子参与,共同起到缩血管作用,同时儿茶酚胺可作用于β受体,使微循环动-静脉短路开放,真毛细血管网血流量明显减少,同时伴随着“自身输血”和“自身输液”作用,使得血压得到一定程度的回升于,但并不能回复到正常水平。

2.为何在大量失血后家兔心率会加快?大量失血后家兔血容量降低,引起回心血量降低,导致心脏搏出量快速降低,动脉血压降低,从而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心脏β1受体,产生兴奋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增快3.为什么大量失血后家兔呼吸会加深加快?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肺部小血管收缩,而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更为明显,使肺部毛细血管处于“少灌多流”的状态,使得血液与肺泡氧交换不充分,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塔潴留,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医学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作者:Aspirin实验日期:2013年12月18日院系:第一临床医学院专业:临床医学【实验题目】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目的】1.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2.观察失血性休克时和抢救过程中动物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微循环改变3.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治疗方案【实验原理】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以机体微循环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病因。

休克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当血量锐减,如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超过总血量的25%~30%,超出机体代偿的能力,即可引起心排血量和平均动脉压下降而发生休克。

根据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将休克分为三期: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或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休克中期(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瘀血性缺氧期)、休克晚期(不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衰竭期)。

但依失血程度及速度的不同,各期持续时间、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

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首先强调的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以提高有效循环血量、心排血量,改善组织灌流;其次根据休克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必要是可予抗炎等治疗。

【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0kg以上)2.器材与药品器材:兔手术台、婴儿秤、兔用器械1套、动脉导管、三通管、气管插管、体温计、注射器(1ml、10 ml 、50 ml)、输液装置、丝线(7#、1#)、纱布、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药品:25%乌拉坦溶液、肝素生理盐水、1%普鲁卡因3.方法与步骤①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25%乌拉坦溶液按4ml/kg剂量经耳缘静脉注射麻醉,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减去手术部位被毛。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引言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大量失血导致血容量急剧减少,无法维持正常体循环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病理状态。

该病理条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动物家兔模型,研究失血性休克的发生过程以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

材料与方法实验动物本实验选用3只健康雄性家兔(品系:新西兰白兔),体重均在2.5-3.0kg之间。

实验分组将3只家兔随机分为以下两组:1.实验组(n=2):给予家兔产生失血性休克的处理2.对照组(n=1):不进行任何处理,作为对照实验过程1.家兔饭前禁食12小时,但可以自由饮水。

2.每只家兔在实验前进行术前准备,包括固定家兔以及检查基础生理指标。

3.实验组的家兔进行1.5 mL/kg的大量出血处理,同时监测动脉血压、心率、血液氧饱和度和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

4.对照组的家兔不进行任何处理,只进行基础指标的监测。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动脉血压、心率、血液氧饱和度和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

使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p值小于0.05视为统计学意义。

结果实验组中,家兔在大量出血后,动脉血压和心率明显下降,血液氧饱和度和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降低。

对照组中,这些指标变化不明显或无明显变化。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指标实验组(n=2)对照组(n=1)动脉血压(mmHg)78.5 95.2心率(次/min)110 92血液氧饱和度(%)86 95血红蛋白浓度(g/dL)7.2 9.5经过统计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动脉血压、心率、血液氧饱和度和血红蛋白浓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本实验以家兔模型进行失血性休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量出血后,家兔的动脉血压和心率会明显下降,血液氧饱和度和血红蛋白浓度也会显著降低。

这些结果与临床上的失血性休克表现一致,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然而,实验结果仅仅是初步验证了家兔模型在失血性休克研究中的适用性,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更加详细的研究。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参考模板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参考模板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医学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作者:Aspirin实验日期:2013年12月18日院系:第一临床医学院专业:临床医学【实验题目】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目的】1.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2.观察失血性休克时和抢救过程中动物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微循环改变3.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治疗方案【实验原理】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以机体微循环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病因。

休克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当血量锐减,如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超过总血量的25%~30%,超出机体代偿的能力,即可引起心排血量和平均动脉压下降而发生休克。

根据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将休克分为三期: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或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休克中期(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瘀血性缺氧期)、休克晚期(不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衰竭期)。

但依失血程度及速度的不同,各期持续时间、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

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首先强调的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以提高有效循环血量、心排血量,改善组织灌流;其次根据休克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必要是可予抗炎等治疗。

【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0kg以上)2.器材与药品器材:兔手术台、婴儿秤、兔用器械1套、动脉导管、三通管、气管插管、体温计、注射器(1ml、10 ml 、50 ml)、输液装置、丝线(7#、1#)、纱布、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药品:25%乌拉坦溶液、肝素生理盐水、1%普鲁卡因3.方法与步骤①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25%乌拉坦溶液按4ml/kg剂量经耳缘静脉注射麻醉,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减去手术部位被毛。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医学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作者:Aspirin实验日期:2013年12月18日院系:第一临床医学院专业:临床医学【实验题目】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目的】1.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2.观察失血性休克时和抢救过程中动物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微循环改变3.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治疗方案【实验原理】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以机体微循环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病因。

休克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当血量锐减,如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超过总血量的25%~30%,超出机体代偿的能力,即可引起心排血量和平均动脉压下降而发生休克。

根据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将休克分为三期: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或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休克中期(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瘀血性缺氧期)、休克晚期(不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衰竭期)。

但依失血程度及速度的不同,各期持续时间、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

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首先强调的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以提高有效循环血量、心排血量,改善组织灌流;其次根据休克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必要是可予抗炎等治疗。

【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0kg以上)2.器材与药品器材:兔手术台、婴儿秤、兔用器械1套、动脉导管、三通管、气管插管、体温计、注射器(1ml、10 ml 、50 ml)、输液装置、丝线(7#、1#)、纱布、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药品:25%乌拉坦溶液、肝素生理盐水、1%普鲁卡因3.方法与步骤①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25%乌拉坦溶液按4ml/kg剂量经耳缘静脉注射麻醉,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减去手术部位被毛。

休克设计性实验报告(3篇)

休克设计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主要由多种原因引起,以机体急性微循环障碍为主要特征,并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失血性休克是休克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由于大量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从而引起急性循环障碍。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性实验,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理,研究其救治措施,并观察动物在失血性休克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微循环改变。

二、实验目的1. 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动物在失血性休克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2. 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理及救治措施。

3. 分析失血性休克时动物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微循环改变。

三、实验原理休克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

当血量锐减超过总血量的20%以上时,极易导致急性循环障碍,组织有效血液灌流量不足,即休克的发生。

根据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将休克分为三期:休克早期(微循环缺血期或缺血性缺氧期)、休克期(微循环淤血期或淤血性缺氧期)和休克晚期(微循环衰竭期或DIC期)。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3kg)。

2. 实验器材:注射器、手术器械、体温计、血压计、血氧饱和度计、显微镜、离心机、显微镜载玻片等。

3. 实验药品:生理盐水、肾上腺素、多巴胺、乳酸林格氏液等。

五、实验方法1. 动物分组:将实验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 实验组:通过静脉放血的方式,使实验组家兔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30%。

3. 对照组:不进行失血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

4. 观察指标:- 生理指标: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等。

- 功能代谢指标: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

- 微循环指标:显微镜观察微循环改变。

5. 实验步骤:-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家兔进行基础生理指标检测。

- 对实验组家兔进行失血处理,观察动物在失血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家兔进行救治,包括补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 观察动物在救治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家兔进行生理指标、功能代谢指标和微循环指标检测。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并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2. 观察失血性休克时和抢救休克时动物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微循环改变;3. 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理及救治措施。

二、实验原理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机体急性微循环障碍为主要特征,并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病因。

休克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当血量锐减(如外伤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超过总血量的20%以上时,极易导致急性循环障碍,组织有效血液灌流量不足,即休克的发生。

根据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将休克分为三期:休克早期(微循环缺血期或缺血性缺氧期);休克期(微循环淤血期或淤血性缺氧期);休克晚期(微循环衰竭期或DIC期)。

但依失血程度及快慢的不同,各期持续时间、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

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首先强调的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以提高有效循环血量、心排血量,改善组织灌流;其次根据休克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2只,体重2.0-2.5kg;2. 仪器:电子秤、血压计、心电图机、呼吸机、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生理盐水、肝素钠、阿拉明、多巴胺等。

四、实验方法1. 动物分组:将2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

2. 实验过程:(1)A组:首先对家兔进行麻醉,麻醉成功后,打开胸腔,暴露心脏,用针头刺破心脏,使家兔出现失血性休克。

观察并记录家兔血压、心率、呼吸、微循环等变化。

(2)B组:仅进行麻醉和暴露心脏,不进行失血性休克处理。

3. 休克抢救:(1)首先进行止血,对出血部位进行压迫止血。

(2)补充血容量,通过静脉输液通道输注生理盐水。

(3)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阿拉明和多巴胺,观察并记录血压、心率、呼吸、微循环等变化。

4. 实验结束:观察家兔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恢复正常,则实验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十六家兔失血性休克
一:实验目的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家兔模型;观察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变化,探讨其发生机制。

二:实验方法通过对比同一只家兔正常时和大量失血时的角膜反射、血压、心跳频率、呼吸频率、呼吸幅度以及红细胞压积来观察失血性休克时机体的变化。

三:实验步骤
1. 取健康家兔一只称重、固定,用1%普鲁卡因溶液皮下浸润麻醉颈部和股三角区动脉搏动明显部位,分离颈总动脉和股动脉,在两动脉下穿双线备用
2. 耳缘静脉注射1%肝素溶液1.5ml/Kg
3. 颈总动脉插管以及股动脉插管,股动脉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以备放血用
4. 观察正常时的各项指标,同时用比积管取一管血作为正常红细胞压积测定
5. 从股动脉大量放血,直至血压降至正常血压一半,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

10min 后再次从股动脉取血做红细胞压积测定,将两管置于离心机,
4000r/min,离心5min,读数。

读数时注意取斜面最高点和最低点数值之和的一半。

单位为ml%,读数结果乘以二才为最终结果
6. 大量放血后15min 时观察各项指标
四:实验结果正常时:
H :
:
-
£0.0-
5Q.Z-
:o.c-
10.:'
H
--
家兔失血性休克时,嘴唇发绀
五:讨论
1•为何大量放血后家兔血压会下降?之后血压又有所回升?
在突然对家兔实施大量放血时,家兔血容量降低,回心血量急剧下降,导致心脏搏出量快速降低,血压也就急剧下降,虽然经过代偿作用后,心率、外周
阻力以及循环血量等发生变化,但是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在大量出血时作用很小,因此代偿作用也弥补不了因血容量降低而引起的血压急剧降低。

血容量减少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入学,同时还有许多缩血管体液因子参与,共同起到缩血管作用,同时儿茶酚胺可作用于B受体,使微循环动-静脉短路开放,真毛细血管网血流量明显减少,同时伴随着“自身输血”和“自身输液”作用,使得血压得到一定程度的回升于,但并不能回复到正常水平。

2. 为何在大量失血后家兔心率会加快?
大量失血后家兔血容量降低,引起回心血量降低,导致心脏搏出量快速降低,动脉血压降低,从而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心脏B 1受体,产生兴奋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增快3. 为什么大量失血后家兔呼吸会加深加快?
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肺部小血管收缩,而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更为明显,使肺部毛细血管处于“少灌多流”的状态,使得血液与肺泡氧交换不充分,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塔潴留,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

同时由于失血过多,组织缺氧,导致组织无氧酵解增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堆积,使血液氢离子浓度上升,也会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

4. 为什么大量失血后角膜反射正常?
角膜反射的反射弧在脑干,在失血后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而释放出大量儿茶酚胺,人体不同部位的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不一样,脑血管
因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较少,a受体密度低,因此脑的血流量无明显减少,故大量失血后角膜反射仍正常。

5. 为什么大量失血后红细胞压积会降低?
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所占单位体积百分比。

大量失血后机体处于休克代偿期,由于“自身输血”和“自身输液”作用,使肝、脾等储血器官中储存的血液向心回流,使组织液从组织间隙大量回流入毛细血管,使血液被稀释,从而红细胞压积降低。

重庆医科大学15 级检本一班耿明月II* 1I I I
I Z.0 1Q 6.Q £.010. Q 12.0
心茕Z85^yyi£®§. 0. 93fnmMg/ms
收歸庄:25. 44™)Mg 头徽分:-I- 04mraHg7ms
舒张圧:14. E9mMg
平均压;lSEOirn血
大量失血十五分钟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