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历史文化梳理

合集下载

【内部资料】2020年太仓沙溪古镇历史文化研究

【内部资料】2020年太仓沙溪古镇历史文化研究

江苏太仓沙溪古镇历史文化研究一、城市概况1、太仓市1)简介:太仓是苏州所辖的县级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南岸。

东濒长江,与崇明区隔江相望,南临上海市宝山区、嘉定区,西连昆山市,北接常熟市。

全市总面积为823平方公里,辖1个街道、6个镇和太仓港经济开发区。

人口94.7万。

2019年,太仓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0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亿元,增长5.1%。

位列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七位、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第四位。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2523元,增长7.0%。

2)历史沿革:✧太仓古代为滨海村落,人烟稀少,户不满百。

✧春秋时属吴地,秦属会稽郡,汉为吴郡娄县惠安乡。

✧三国吴于此建仓屯粮,渐次发展。

✧元代于刘家港开创漕粮海运后,遂日益繁盛,成为万家之邑。

元末筑太仓城。

吴元年建太仓卫。

✧明初置镇海卫,屯兵驻防。

✧明弘治十年(1497),割昆山、常熟、嘉定三县地建太仓州。

✧清雍正二年(1724),升为江苏直隶州,并析地置镇洋县。

✧民国元年(1912),太仓州和镇洋县合并,定名太仓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属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后隶属江苏省苏州地区专员公署。

✧1983年3月,改隶苏州市。

✧1993年3月28日,撤县建太仓市。

2、沙溪镇1)沙溪镇简介:位于太仓市中部,是市区的卫星镇,接受市区的辐射,距离市区约13公里,市区到沙溪镇由东亭路连接。

镇面积132.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2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全镇人口9.1万人。

3、沙溪古镇1)简介: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景区。

曾享有“东南十八镇,沙溪第一镇”之誉。

开凿于宋代的七浦河贯穿全镇,河道宽阔,河中有岛,为江南古镇一大特色。

我国杰出的舞蹈大师吴晓邦诞生在这里。

2)古镇格局:“一河二街三桥一岛”✧一河(指具有千年历史,横贯镇区的七浦河)✧二街(指老七浦南北两岸沿河道走向,长达三里的古街)✧三桥(指跨越老七浦,连接南北两岸古街的利济桥、义兴桥和庵桥)✧一岛(橄榄岛)3)历史沿革:建国后为沙溪镇发展史✧唐代已形成村落;✧元代自涂菘西迁,形成市集;✧明代弘治十年,太仓建州,沙溪始属太仓州,商运通达,成为商贸重镇;✧清代雍正二年(1724)升太仓州为江苏直隶州,并析州地置镇洋县,州县同城而治,沙溪仍隶属于太仓州;✧清宣统二年(1910),太仓州实行自治,镇乡董会改称为自治会;✧1912年,废太仓州改为县治,镇自治会则改称为镇公所;✧1916年,撤消镇公所,建立沙溪第5区直理镇事;✧1919年,撤消第5区恢复镇公所;✧1937年11月28日,沙溪镇沦陷,初设维持会,数日后,又建立沙溪地5区,并以中市桥(又名永兴桥、大木桥、老木桥)为界,为东西两镇治。

太仓元代古船的前世今生

太仓元代古船的前世今生

文 图/朱巍太仓,是一座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港口城市,春秋时吴王于此置仓,故名“太仓”。

域内河网密布,通江达海,自古为长江通海之门户。

元至元十九年(1282),朱清、张瑄以太仓刘家港为始发港,开通了漕粮海运的新路线,加之元廷开放对外贸易,太仓番商云集,外通日本、高丽、琉球等国,号称“六国码头”。

元代的太仓刘家港是长江口最大的良港,“粮艘商舶,高墙大桅,集如林木”。

当时的半泾河“东流出大海”,是刘家港的重要港汊。

2014年,半泾河北部发现一艘元代古船并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古船出土场景-101234567891018354051608160016601680158016501295171017752440古船纵剖面模型年古船的出土则以更有力的实物证据揭示了元代半泾河及刘家港的繁荣。

元代古船 通江达海太仓元代古船主体保存较为完好,丰富了中国古船在用材、结构、工艺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为江浙一带造船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船体特征古船修复前的尺寸为:长17.83米,宽5.76米,高1.56米;修复后为:长19.8米,宽5.55米,高1.71米。

古船为货船,可载重30吨,排水量为45吨,航速为12节。

船体平面略呈柳叶形,前端横剖面“V”形,后端横剖面“U”形,共11个隔舱,双桅。

古船的船型与平头、平底的沙船不同,与尖底的福船有很大差别,从造船材料上看也不属于广船,从船体线型特征来看属江浙船,具体来说,与长江地域的鱽鱼船有许多相似之处。

船体外板和龙骨均采用松木,护舷木为杉木,舱壁板底部为樟木,舱壁板上部为杉木,桅座为樟木。

全船均采用铁钉连接,有钩钉、方钉、蘑菇钉等,采用中国传统的油灰捻缝。

这印证了文献的记载,为太仓是元明时期对外贸易重要港口提供了实物证据。

半泾古河 沉船重现半泾河全长20余公里,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河道,位于太仓古城东门外。

2014年5月,半泾河万丰村段清淤时发现一艘木质沉船。

2014年8—12月,南京博物院联合太仓博物馆对沉船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并整体搬迁至万丰村海丰农场进行文物保护。

太仓文化综述

太仓文化综述

一.娄东文化1.昆曲2.娄东画派3.娄东诗派二.非物质文化遗产2.1麻将文化2.2粮仓文化2.3桥牌之乡、2.4武术之乡、2.5龙狮之乡、2.6民乐之乡2.7富裕型中国长寿之乡2.8 江南丝竹2.9 滚灯3.0 太仓七夕节3.1 双凤山歌3.2 太仓肉松制作技艺3.3 太仓漕油制作技艺3.4 双凤新湖龙狮制作技艺3.5 渔民号子三.江海文化3.1.郑和精神(太仓刘家港郑和七下西洋始发港)3.2.六国码头四.良渚文化、马桥文化五.太仓名人5.1娄东画派代表人物(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5.2 政界名流5.3 文学大家5.4 科技界名人六.太仓经济6.1经济概况6.2产业发展一.娄东文化太仓人杰地灵的文化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勤劳智慧的人民群众,千百年的发展,创造出了南北文化交融、江海文明相汇、独具特色的娄东文化。

娄东文化,形成于两宋,鼎盛于明清,是时,魏良辅创昆曲、张溥兴社、王世贞兴文、吴伟业兴诗、陆世仪兴学、“四王”兴画,使太仓文化得到全面发展。

1.昆曲——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发源于昆山,兴起于太仓,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太仓南码头人士魏良辅在张野塘等人的帮助下,借鉴、吸收了当时流行的海盐腔、余姚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调的特点,对流传于太仓、昆山一带的土腔进行了深入研究,后经整理加工,终于创造出了将南北曲融为一体、被世人称之为“百戏之祖”的昆曲。

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娄东画派300多年前,在江苏太仓诞生了一个在中国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画派,这个画派不仅统领了整个清代画坛,其影响力甚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太仓历史文化梳理

太仓历史文化梳理
1
太仓市历史文化
自古享有“锦绣江南金太仓”的美誉,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娄东文化
江海文化
非遗文化
• 太仓位于娄水之东,又称娄东。娄 东人文荟萃,多种特色文化丰富多 彩,形成了独特风格的娄东文化。 其中,昆曲、娄东画派、娄东诗派 知名度高,具有代表性。
• 六国码头:元代时,太仓港商船云集, 岸边则店铺众多,为东南贸易大港;
2018年苏州市各市旅游接待情况(万人次)
2018年苏州市各市星级景区情况
苏州市 昆山市
2045.05
11294.8
5A 4A 3A 景区 景区 景区
景区概况
常熟市
1985.35
张家港市
913.57
太仓市 524.65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2018年苏州市各市旅游收入情况(亿元)
苏州市
2078
昆山市
261.77
苏州市
8
昆山市
1
常熟市
2
张家港市
0
23
11
景区:拙政园/虎丘山景区/金鸡湖/太湖旅游区/网师园等 特征:以江南园林和生态湖泊景区为主
3
2
景区:周庄古镇/千灯古镇/亭林园/锦溪古镇等 特征:以历史文化古镇为主
4
0
景区:虞山尚湖旅游区/沙家浜旅游度假区/蒋巷村等 特征:以自然山水景区为核心
景区:凤凰山/永联小镇/香山/暨阳湖欢乐世界等
4
3
特征:以生态田园景区为核心
常熟市 张家港市
303.43 138.29
太仓市
0
2
2
景区:沙溪古镇/现代农业园景区等 特征:以田园乡村景区为核心

娄东

娄东
娄东 文化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太仓隶属吴国之地, 由于吴王在此地建仓屯粮而得名“太仓”,又称 娄东。被太仓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河的娄江,不仅 滋润了一方沃土,养育了这里的儿女,而且随着 历史的发展,孕育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人 们称它为“娄东文化”。 太仓是中国江南的一个”水”的城市,“水” 的灵气孕育了这片古老的土地。
东名人
娄东
娄东建筑
太仓方言 民间故事
张溥(1602 年-1641年), 字天如,太仓人, 明代文学家。

张溥故居为 明代著名文学家 和社会活动家张 溥的住宅。故居 始建于明代天启 年间,现存三进 组合式的通转走 马楼房屋,深宅 大院,崇脊飞檐, 是一座保存较完 整的明代建筑。
《丁老头》 《问答歌》 《笃笃笃,买糖粥》 一个丁老头,欠我两个玻璃球, 侬姓啥?我姓黄。啥个黄?草 笃笃笃,买糖粥,三 我说三天还,他说四天还。给你一 头黄。啥个草?青草。啥个青?碧 个蛋,三根韭菜三毛三,一块大饼 碧青。啥个笔?毛笔。啥个毛?三 斤胡桃四斤壳,吃子你格 七毛七,一串葡萄六毛六。 毛。啥个山?高山。啥个高?年糕。 肉,还子你格壳。 啥个年?2012年。

说说太仓市的来历

说说太仓市的来历

说说太仓市的来历
因吴王及春申君在此设立粮仓而得名“太仓”。

元末筑太仓城。

明弘治十年(1497年),割昆山、常熟、嘉定三县地建太仓州。

民国元年(1912年),太仓州和镇洋县合并,定名太仓县。

1993年3月28日,撤县建太仓市(县级)。

太仓自古为文化之乡,人文荟萃,自具特色,积淀厚实,底蕴丰富,形成了独特风格的娄东文化,为今天留下悠久而优秀的文化财富。

早在晋代,名士瞿硎等活动于境内传布知识文化。

在此前后,境内兴建有多处古刹名塔,反映当时建筑艺术和佛道文化水平。

双凤民歌等已经流行,之后民间舞蹈、高跷、龙灯、滚灯等在乡间流传不衰。

牛郎织女降生黄姑(今南郊乡境)的神话传说很早流传,唐宋时建专祠祭祀。

元代,漕运开通,刘家港发展成为“天下第一码头”。

“漕运文化”的发展,推动与国内外文化交流,娄东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

元代的桥梁建筑独具风格,至今保存着国内少有的元桥群。

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在刘家港启航停泊,沟通太仓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并留下碑文、实物、著作等历史性重要文物。

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和优美动听的江南丝竹源自太仓一带。

明清园林之盛,有“太仓园林甲东南”之誉。

太仓建州后学堂、书院盛极一时,培养出众多杰出人才。

张溥兴社、王世贞兴文,吴伟业兴诗,陆世仪兴学,“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兴画,使太仓文化得到全面发展,民间读书成风。

现今,太仓的文化更具有开放性,多种特色文化丰富多彩,有全国桥牌之乡、武术之乡、龙狮之乡、民乐之乡等称号,文学、舞蹈、戏曲、音乐、摄影、书法等文化艺术硕果累累。

历史的航行——太仓

历史的航行——太仓

历史的航行——太仓高二(14)班丁燚太仓,一个美丽的江南水乡;太仓,一个富庶的天朝码头;太仓,更是一个历史凝聚沉积的地方。

太仓位于江苏东南沿海,濒临东海,又有娄江流经境内而入于东海。

在元、明之际,当江水深宽阔,其水阔可达“二、三里”,万斛之舟可由娄江泊于太仓城东郊和南郊。

太仓西由娄江与富庶的太湖流域连成一片,北接长江与广袤的长江流域相交通,具有衔接江海的地理优势。

太仓刘家港地当娄江入海之处,也靠近长江口,港区宽阔水深,在元朝时即以其优良的港口条件而成为当时屈指可数的重要港口。

“港外即大海,水面宏广,与他港浦不同。

”“汐汹涌,可容万斛之舟。

”当时,国内“巨艘大舶帆交番夷中”,即以太仓为进出码头。

而“番舶珍货,皆于此市易,谓之六国码头。

”在郑和下西洋前夕,即永乐二年,又对刘家河进行了浚修。

据史载,“永乐二年春正月己已,召世子高炽及高阳王高照还京师。

夏原吉言:‘苏松水虽由故道入海,而支流未尽疏泄,非经久计。

’乃命复浚白茆塘、刘家河、大黄浦,大理少卿袁复为之副,已复命陕西参政宋性佐之。

”在经过一番浚修疏泄之后,刘家港作为一个可泊众多巨舶的深水良港,不仅可泊庞大的郑和船队,而且也为海外各国使节来华访问及外商前来贸易提供了便利。

史称:“自此,外国贡使络绎而来,番商洋贾慕刘河口之名,帆樯林立。

”又称:“矧今永乐承平之岁,薄海内外,靡敢不服,九夷百番,进贡万物,道途相属,方舟大船,次第来舶,太仓复旧之宏观。

”这些记载表明,在郑和下西洋时期,太仓作为郑和下西洋的始发港和船队返回的驻泊港,已成为国内最大和地位最重要的国际港口。

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的28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太仓作为郑和船队始发港的地位从未有过改变,这绝不是偶然的。

郑和下西洋与历代以来的远洋航海不同,每次航行所到国家和地区少则10余个,多则30多个,动用远洋巨舶百余艘,随行人员二万七八千人。

这样大规模的远洋航行,除要装载大量的随行人员日常生活应用物品,还要运输与众多海外国家进行贸易和给赐各国的大量物品。

太仓的特色文化

太仓的特色文化

太仓的特色文化
嗨!大家好!我是大家今天的小导游——xxx。

我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我们太仓的特色文化。

说到太仓,就不能不告诉大家太仓有“金太仓”的美誉。

太仓市的浏河历史上就是江南地区出海要津,古代对外贸易重要港口。

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

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

郑和泛海通使西洋,后来,刘家港码头号称“天下第一码头”。

(浏河)(郑和公园)历史悠久并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太仓,粮食文化更是异常丰富。

太仓喻意为皇帝的粮仓,太太的仓库,是个天然富庶之地。

春秋时期吴王在如今的太仓位置设仓囤粮,故而得名。

打这以后,无论是元明旌帆云集的漕运,还是明清盛极繁华的“米市”,太仓的贸易兴衰始终与粮食相关。

现在,我们太仓人以“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的粮仓概念,以博大的胸襟海纳百川,砥砺前行,奋勇开拓,追求卓越。

我们不断吸取“粮仓”的滋养,努力做到每年五谷丰登。

啊!我忘了向大家介绍“南园”。

南园建于明万历年间,当朝宰相王文肃(字锡爵)营建,占地三十余亩。

主要建有“绣雪堂”、“潭影轩”、“香涛阁”诸胜。

南园以前是王宰相处理政务和种梅养菊之处,太仓民间亦称“太师府”。

(南园)
好了,篇幅有限,今天就说到这里吧!经过我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太仓有所了解,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就来找我吧!。

太仓沙溪古镇的历史和介绍

太仓沙溪古镇的历史和介绍

太仓沙溪古镇的历史和介绍
嘿,朋友!今天我要跟你好好唠唠太仓的沙溪古镇。

沙溪古镇啊,那可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地儿。

据说早在唐宋时期,这儿就已经有人烟啦。

岁月悠悠,它就像一位默默见证历史变迁的老者。

走进古镇,那石板路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街道两旁的古建筑,虽然有些斑驳,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致与繁华。

我跟你说,上次我去沙溪古镇,碰到了一件特有趣的事儿。

我正慢悠悠地走着,欣赏着街边的店铺。

突然听到一阵热闹的吆喝声,“新鲜出炉的糕点哟,快来尝尝!”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家糕点铺子前围满了人。

我这人啊,好奇心重,赶忙凑了过去。

“老板,这都有些啥好吃的呀?”我问道。

老板笑容满面,“姑娘,咱这有桂花糕、芝麻饼,都是刚做好的,香着呢!”
旁边一位大妈接着说:“他家糕点可好吃了,我隔几天就来买。


我忍不住买了几块桂花糕,咬上一口,甜甜的味道瞬间在嘴里散开,那叫一个满足。

在古镇里,还有一座古老的寺庙。

听当地的老人讲,这座寺庙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每逢初一十五,香火特别旺。

沙溪古镇的河水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河水清清,能看到鱼儿在欢快地游来游去。

河边的柳树垂下枝条,微风吹过,仿佛在跟人们打招呼。

到了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古镇的屋顶上,整个古镇都变得格外温馨。

总之啊,沙溪古镇就像是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充满了故事。

朋友,有机会你一定要亲自来感受感受这独特的魅力!。

太仓的“海上丝绸之路”遗迹

太仓的“海上丝绸之路”遗迹

长江口的古城太仓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交通港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它崛起于宋元之交,繁盛于元明两代,尤其是元代的“漕粮海运”和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形成了以太仓为中心的辐射我国古代北洋、南洋的航线和向东洋、西洋延伸的国际航线。

太仓这座江南小城在中国航海历史乃至世界航海和贸易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太仓拥有一流的物资给养、一流的港口条件、一流的船坞工场、一流的航海船只、一流的水军力量、一流的修船技师、一流的文人志士……此天时、地利、人和的诸多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发达繁盛的通海贸易、强大的水军力量、先进完善的造船工业和码头设施等因素的完美结合,才成就了它此段不平凡历史。

这段历史给太仓留下了海运仓遗址、石拱桥、元代古代沉船、浏河天妃宫遗迹、元太仓城遗址等众多重要文化遗产,它们都传递着许多珍贵的历史信息。

文 图/刘剑太仓的“海上丝绸之路”遗迹海丝遗迹海运仓遗址海运仓遗址位于今天太仓科教新城范围内,遗址面积40余亩,所处的台地高出周围地面约0.5—1.5米。

周围河流纵横成网,南有老浏河,北有新浏河,西为盐铁塘。

2009年,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与调查,发现了建筑堆积和古代建筑基址,出土大量元末明初时期的陶瓷片、砖块等。

海运仓始建于元代,扩建于明代,是元至明早期的一处规模较大的国家仓储遗址。

明崇祯《太仓州志》载:“太仓,在城南娄江北岸,亦名海运仓。

洪武二十六年,即元旧创,廒九十一,为间者九百一十九,贮浙江、南直隶各处粮至数百万石,俗又呼百万仓。

永乐十二年,会通河成,罢海运,仓废。

弘治十年,仓基改教场。

”太仓石拱桥太仓石拱桥包括皋桥、州桥、周泾桥、井亭36Silk Road丝绸之路字,两端刻有圭角。

中孔内4块相对应的券上刻有铭文:“平江路昆山州太仓”“安福桥”“时大元天厉二年岁次已巳十月……崇福寺僧”等。

周泾桥,仰天石外侧正中镌“海门第一”四字,桥面“千斤石”为花岗岩,上刻“轮回”图案。

太仓的名词解释

太仓的名词解释

太仓的名词解释太仓,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经济发展重点区域。

太仓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人文资源以及繁荣的经济环境而备受关注。

一、太仓的地理特点太仓坐落于江苏苏州市的东北部,毗邻上海,素有“沪宁之冠”之称。

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处于中国长江经济带的黄金地段,拥有连接长三角城市群的便捷交通网,便于与周边大城市进行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

太仓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并以水网密布而著称。

境内广大的农田和水系资源为太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农业和水产养殖条件。

同时,得益于长江口特殊的地理优势,太仓港成为全球最大的港口之一,对于全国乃至全球的物流贸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太仓的历史文化太仓的历史悠久,早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片土地上就有了人类的活动。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太仓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太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

其中,太仓的儒学文化是其文化特点之一。

自古以来,太仓便以文化教育繁荣着。

这里曾扎根了许多儒学名士,为太仓培养出了一批批有贡献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太仓还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如有着千年历史的静海寺、建于明代的后花园、以及著名的南洋码头等。

这些古迹和景观不仅见证了太仓的千年历史,更为太仓增添了独特的人文魅力。

三、太仓的经济特色太仓市长期以来一直以农业为主导,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这里的农产品以稻米、小麦和淡水鱼等为主要特产,享誉全国。

同时,太仓这片沃土还为种植葡萄、苹果等水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太仓的经济开始进行多元化的发展。

太仓积极引进国内外资本和技术,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形成了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太仓的产业结构逐渐由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型,进一步推动了其经济的蓬勃发展。

此外,太仓还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和改革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努力打造宜居的生态城市。

涉及太仓的诗词

涉及太仓的诗词

涉及太仓的诗词太仓,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

本文将对涉及太仓的诗词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座美丽的城市。

一、太仓简介太仓,简称“仓”,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

太仓自南宋以来就是一座商贸繁荣、文化发达的重镇,素有“金太仓”之美誉。

二、太仓诗词概述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文人墨客都与太仓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们的诗词作品不仅描绘了太仓的美丽风光,还展示了太仓独特的文化底蕴。

太仓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派的激昂奔放,也有婉约派的清新秀美。

三、著名太仓诗人及其作品1.辛弃疾:《太仓行》辛弃疾(1140-1207),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的《太仓行》一诗,描述了太仓当时的繁华景象:“斗大黄金印,凿空取不予。

百岁壮心与,千载太仓谷。

”2.陆游:《太仓道中》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文学家。

他的《太仓道中》一诗,抒发了对太仓的赞美之情:“麦陇青青桑叶黄,酒旗斜挂过桥梁。

江南好,太仓尤胜,自古英雄多戍楼。

”3.苏轼:《太仓》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的《太仓》一诗,描绘了太仓的丰收景象:“岁熟太仓积,农夫鼓腹歌。

官仓老鼠大如斗,谁遣鹦鹉舌锋快。

”四、太仓诗词的价值与意义涉及太仓的诗词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是研究太仓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这些诗词作品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展示了太仓地区的历史风貌,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地方文化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五、结语太仓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作为职业写手,我们有责任挖掘、整理和研究这些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太仓的历史文化,感受太仓的独特魅力。

全国竟然有5个叫太仓的地方!难到是失散多年的“兄弟”?

全国竟然有5个叫太仓的地方!难到是失散多年的“兄弟”?

全国竟然有5个叫太仓的地方!难到是失散多年的“兄弟”?你知道吗?原来整个中国有5个地方叫太仓!苏州太仓市是县级市,其余4个都是村。

每个叫太仓的地方都藏着独有的人文底蕴。

(红色标记处为全国5个叫太仓的地方)扬州市宝应县西安丰镇太仓村扬州太仓村在古代是一处大的军粮仓库,因而得名。

汉吴楚七王之乱,吴王刘濞屯兵、粮于此,驻地曰安丰、太仓。

——清·曹镳《淮城信今录》太仓村人勤物丰,人杰地灵,主要农产品:黄豆、橙子、绿苹果、青椒、葱西安丰镇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这里开展敌后斗争,太仓村被誉为“小延安”。

太仓村还是前线剧团诞生地。

1944年6月1日,新四军苏中公学组建业余剧团,从各学员队选调演员排演苏联话剧《前线》。

1945年,改编、排演《甲申记》,在首演《甲申记》前夕校委会决定正式成立“前线剧团”。

太仓村是个历史悠久的集镇,还有许多民间传说,如拖枪沟的故事,神枪朱艾的传说,特别是黄百万的传说最为著名,并形成系列,从他发家一直讲到衰落,广为流传。

河南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太仓村在洛阳太仓村,最出名的就是“太仓毛笔”了。

2009年,“太仓毛笔制作工艺”被列入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太仓毛笔制作工艺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的,在清末和民国时期达到鼎盛。

太仓毛笔曾作为吏部的办公用笔,因太仓毛笔的制作者多为潘姓人,素有“南湖北潘”之说。

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太白镇太仓村安徽太仓村得名于北宋元丰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1962年正式建制,成立为独立的生产大队,2004年实行乡镇区域调整,隶属于当涂县太白镇。

太仓村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环境洁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沟塘净化、家庭美化”的新农村“六化”标准。

先后被授予“全国50佳生态村”、“全省十佳生态村”、“全国园林绿化千强村”和“全国生态示范村”。

也是安徽省首批宜居村庄之一。

河北邯郸市涉县合漳乡太仓村太仓村是个古老的村落,至今村内还保留着一些明清时期建筑,如国安寺,明清时期寺庙,如今是邯郸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批太仓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二批太仓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二批太仓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仓市作为江苏省苏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太仓市文化旅游局于近日公布了第二批太仓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下是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 民间舞蹈——锦绣太仓锦绣太仓是太仓市的一支优秀民间舞蹈团体。

该舞蹈以太仓市的城市风貌和传统文化为主题,通过华丽的舞蹈动作和精美的服饰,展示了太仓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和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锦绣太仓曾多次在国内外的艺术节上获得奖项,成为太仓市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2. 传统音乐——江南丝竹江南丝竹是太仓市的一种传统音乐表演形式,以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为主要音响元素。

这种音乐形式独具江南地区的特色,寄托了太仓人民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情感。

江南丝竹音乐曾多次在国内外音乐大赛中获奖,成为太仓市民众喜爱的艺术形式。

3. 手工艺——太仓剪纸太仓剪纸是太仓市重要的手工艺之一。

太仓剪纸以其独特的纹样和精湛的剪纸技术而闻名,被誉为“中国剪纸之乡”。

太仓剪纸的纹样多样,其中包括动植物、神话传说、传统文化等各种主题。

太仓剪纸不仅用于室内装饰和礼品制作,还经常在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展示,成为太仓市文化艺术的代表。

4. 传统戏曲——太仓秧调太仓秧调是太仓市民间戏曲的一种表演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太仓秧调通常以太仓方言演唱,加上精致的表演动作和精美的服饰,展示了太仓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热情豪爽的性格。

太仓秧调在江苏省的戏曲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曾多次在国家级文艺大赛中获奖。

5. 传统手工艺——太仓蓝印花布太仓蓝印花布是太仓市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太仓蓝印花布以其富有江南特色的花纹和色彩而闻名,成为太仓市的代表性工艺品之一。

太仓蓝印花布制作过程繁琐,需要经历设计、制版、印染等多个环节,体现了太仓市手工艺人的智慧和技艺。

太仓蓝印花布不仅用于家居装饰和服装制作,还成为太仓市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品娄东文化

品娄东文化

品娄东文化名胜古迹,智慧结晶娄东文化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名胜古迹、名人、名土特产是其基本构成。

太仓属于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故历史遗存的损毁就多,现已十不存一,但仍留下了宋代乐荫园、阅兵台,元代石拱桥,明代王锡爵大学士第、张溥故居,弇山园、南园,云塔桥、西塔,清代钱家祠堂、龚氏雕花楼等古迹,这些估计保存了大量历史文化信息。

如今弇山园内的海宁寺基,距今八九百年历史,而海宁禅寺,又是梁天监年间的妙莲庵旧址,可以追溯到一千五六百年前。

2003年园子改造时挖出来的石础、石柱、条石等就是最好的证明。

园中的墨妙亭为元代时始建的文物古迹,《辞海》也有记载。

如张溥故居这种典型的走马楼式明代建筑,如大学士第的将军门楼,如国内的第一号的元代大铁釜等,都承载着不可多得的历史信息。

郑和精神,彪炳史册太仓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始发地,不但保存下了天妃宫,还留存了下一些有关郑和的传说。

600年前,郑和的两百多艘宝船,两万八千人的队伍,在太仓刘家港海塘上结集编队,在天妃宫朝拜祈祷,规模之大,气势之盛,古今罕见。

郑和面对浩淼无垠的大海,劈风斩浪,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他以和平信使的身份,宣传的那种睦邻邦交的政策,都给历史给后人留下了一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郑和下西洋始发港、起锚地更成为太仓的城市名片,擦亮了太仓的知名度。

郑和的开拓精神也激励真我们后人勇往直前。

郑和七下西洋是一口深井,可挖掘的东西还很多。

它为古老的娄东文化注入了一种新的活力。

民俗民风,原汁原味娄东文化既然是一种地方文化,那么民俗民风必是它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太仓的民俗民风很多,除了大过年、过清明、过端午、过中秋、过重阳外,还有立夏尝三鲜,立夏秤恩,七月七的乞巧节、农历七月三十日的点酒思乡、叫喜等。

还有双凤的民歌历史悠久,明代时已很出名。

另外,太仓还有矛子舞、滚灯、龙灯、舞狮、龙船后艄翘等独特的民间节目和民俗。

土虽土,却有地方色彩、地方特色。

土产特产,好吃好记别小了土产特产,中国的食文化向来源远流长,且受众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的关注。

太仓_精品文档

太仓_精品文档

太仓太仓: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引言:太仓,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东临黄海,南接上海,是一个兴旺发达的现代化城市。

太仓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繁荣的商业港口城市。

近年来,太仓市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赞叹。

本文将介绍太仓市的地理特点、人文历史、经济特色和旅游资源等方面,以展示这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一、地理特点:太仓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地理位置优越,东临黄海,南接上海,北接苏州。

太仓市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缓,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太仓市还有长达100多公里的海岸线,境内还分布着许多湖泊和河流,水资源丰富。

这种地理特点为太仓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人文历史:太仓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太仓地区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太仓是文化古迹众多的地方,有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五胡乱华时期的二虎山遗址、南宋的船山牧秀等。

这些历史遗迹和文化遗址见证了太仓市丰富的人文历史。

三、经济特色:太仓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商业港口城市,拥有独特的经济特色。

近年来,太仓市致力于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太仓市现代化工业发达,拥有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

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太仓市的企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太仓市还拥有一流的现代化物流体系,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中心和国内外贸易的重要枢纽。

四、旅游资源:太仓市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旅游资源方面也独具特色。

太仓市有许多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陈靖姑故居。

陈靖姑是明朝末年的抗清女烈,她的故居保存完好,成为了太仓市的一张名片。

此外,太仓市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张骞寻碑、董浒的墓地等,吸引了众多历史爱好者和文化游客。

结语: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太仓市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太仓的历史沿革

太仓的历史沿革

太仓的历史沿革
太仓古代为滨海村落,人烟稀少,户不满百。

春秋时属吴地,秦属会稽郡,汉为吴郡娄县惠安乡。

三国吴于此建仓屯粮,渐次发展。

元代于刘家港开创漕粮海运后,遂日益繁盛,成为万家之邑。

元末筑太仓城。

吴元年建太仓卫,明初置镇海卫,屯兵驻防。

明弘治十年(1497),割昆山、常熟、嘉定三县地建太仓州。

清雍正二年(1724),升为江苏直隶州,并析地置镇洋县。

民国元年(1912),太仓州和镇洋县合并,定名太仓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属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后隶属江苏省苏州地区专员公署。

1983年3月,改隶苏州市。

1993年3月28日,撤县建太仓市。

清代,太仓是江苏省下属的一个直隶州,下辖4县:镇洋、嘉定、宝山、崇明,辖境除今太仓市,以及今上海市的嘉定、宝山2区和崇明县以外,还包括今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杨浦、虹口、闸北、普陀4个区的大部分。

太仓市名胜古迹

太仓市名胜古迹
四、罗汉玉兰:时思三观堂内,前人盛栽罗汉松和白玉兰树。百年罗汉松和姣洁的白玉兰花相映成趣。
五、万泾泛舟:原时思乡政府大门前有条大河,名叫万家泾。通鹿鸣泾进入长江。古人时有泛小舟荡漾于万家泾浏览景致,情趣盎然。
六、清碑唐石:可惜此出典已失传。
七、牛郎织女庙:至今,在太仓浏河镇。南宋龚明之在《中吴纪闻》中记载了太仓牛郎织女庙的诞生。另外,明张采《太仓州志》记载了其变迁的原因。历史文化价值:太仓七夕节由来已久,南宋时已有文字记载,以后每年在织女庙前举行乞巧会,许多民间风俗和民间信仰都通过这一群众性的活动得以保留和传承。
时思湮灭的六处景点
一、崖山吊忠:纪念宋末民族英雄陆秀夫殉职于广东崖山。他的衣冠冢,俗称石坟,安葬于时思镇的南端,原有陆秀夫神像设在时思三观堂内,人们称为崖山公。
二、井亭怀古:原时思鹿新小学内有一口古井,井上有石亭、石栏,建于康熙年间,上有时思庵等字样。
三、庵池月形:庵池本身如一弯新月,月映池中,景致幽雅,别有情趣。
太仓七夕节由来已久南宋时已有文字记载以后每年在织女庙前举行乞巧会许多民间风俗和民间信仰都通过这一群众性的活动得以保留和传承
太仓市名胜古迹
玉皇阁、南广寺、海天禅寺、西芦园、州桥、乐荫园、吴晓邦艺术馆、天妃宫、南园、憩园?、张溥故居、王锡爵故居、高仁歧油画馆、吴健雄墓园、港区码头、梅花草堂、郑和纪念馆、太仓博物馆,宋文治艺术馆、璜泾西塔等。
名胜古迹
玉皇阁南广寺海Fra bibliotek禅寺州 桥
乐荫园
太仓博物馆
天妃宫
南 园
憩 园
张溥故居
王锡爵故居
高仁歧油画馆
吴健雄墓园
港区码头
梅花草堂
郑和纪念馆

太仓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

太仓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

太仓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太仓是一座江南名城。

有着4500多年的文明历史,春秋时期,吴王在此设立粮仓,故得名太仓,素有"锦绣江南金太仓"的美誉。

下面跟着小编去看看太仓的传说故事吧。

太仓的传说故事一:四大姓氏背后的传奇故事王姓——诗书望族有史料记载姓王的第一人是王亥,他是大规模经商活动第一人,也是民间财神爷的原型。

太仓王氏是太原王氏的支属。

自西晋永嘉年间王导率族南渡后,世居江东。

太仓王氏发展成横跨明清两朝,风流相承数百载的衣冠诗书望族。

家族之中人才辈出,著名人物有名臣王忬、文坛盟主王世贞、文学家王世懋、画苑领袖王鉴、诗人王昊等。

王姓在太仓经历了千年的繁衍、变迁,逐渐成为了第一大姓。

黄帝的后代姓张张姓的来源跟我们讲的“弓长张”还是很相关的,黄帝儿孙辈时的职务是“弓正”,就是做弓箭、制造军火的,后来他的后人就以职业为姓,改姓张。

据考证,张姓的起源之地是宜兴和溧阳之间一个叫上黄的地方,这里也是黄帝的发源地。

太仓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张氏代表,就是明朝的“娄东二张”——张溥和张采。

其中,张溥曾与郡中名士结为复社,是明代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继续。

文学方面,张溥一生著作宏丰,编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经学各个学科,代表作《五人墓碑记》可谓妇孺皆知,是中国古代杂体文章的一座不朽丰碑。

陆姓,三国风云陆姓最早发源于山东,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传播,很早便迁居南方。

南方孙吴政权有大都督陆逊一族,陆逊之子陆抗为孙吴镇军大将军,均曾在太仓治军,孙辈陆机、陆云皆西晋著名文学家,江南陆姓昌盛可见一斑。

陈姓遍全国炎帝家族在黄帝时代受了分封,封地在江苏宜兴和浙江湖州之间一个叫秘图山的地方,这里是陈姓的起源地。

一说,陈姓是舜的后人妫满建立的陈国后裔,其中有一支是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以后,将妫满封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建立了陈国。

陈氏分家以后,其成员散布到大半个中国的事实,确属无疑。

无怪后来的“义门” 陈氏祠堂内楹联写道“义聚三千七百口人间第一,庄分七十二军州天下无双”。

关于太仓的诗句

关于太仓的诗句

关于太仓的诗句
【实用版】
目录
1.太仓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2.太仓的著名诗句及其作者
3.太仓诗句的意义和价值
正文
太仓,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自古以来,太仓就是文人墨客喜爱游历的地方,许多诗人都曾留下了赞美太仓的诗句。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太仓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太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这里是吴国和越国的交界地。

明朝时期,太仓因其地理位置优越,成为了全国著名的商贸重镇。

悠久的历史积淀了太仓独特的文化底蕴,使得这里成为了诗人们向往的胜地。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一些太仓的著名诗句及其作者。

其中最著名的诗句当属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太仓的自然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喜爱。

此外,还有宋代诗人苏轼的《乌夜啼》:“太仓穀粟陈腐,乌衣巷陌荒芜。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浦。

”这首诗表现了太仓的繁荣富庶,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座城市的感慨。

太仓的诗句具有丰富的意义和价值。

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太仓的自然美景和繁荣富庶,还展现了诗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抒发的情感。

这些诗句传承了太仓的历史文化,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独特符号。

如今,太仓的诗句仍然为人们传颂,激发了人们对这座城市的好奇与向往。

总之,太仓的诗句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诗句既展现了太仓的自然美景和繁荣富庶,又传承了这座城市的独特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苏州市各市旅游接待情况(万人次)
2018年苏州市各市星级景区情况
苏州市 昆山市
2045.05
11294.8
5A 4A 3A 景区 景区 景区
景区概况
常熟市
1985.35
张家港市
913.57
太仓市 524.65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2018年苏州市各市旅游收入情况(亿元)
吴国建仓屯粮, 成为王仓要津
元代时期
开创漕粮海运,筑太仓城, 刘家港开始了海外贸易
清末民初
农业发展,工商业发达
当代时期
德企之乡 港口城市
注:全市总面积为823平方公里,人口94.7万。 2018年,太仓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0.72亿元,综合实力始终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十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55万元。
• 郑和精神:明代时,太仓港是郑和七下 西洋的始发地,如今郑和开拓进取的精 神已成为太仓的城市名片。
• 太仓非遗文化资源丰富,现有国 家级项目1项(江南丝竹)、省 级项目6个、苏州市级项目17个
2
太仓市历史文化
太仓自古为文化之乡,名人辈出,尤其以艺术界大家最为突出
1 艺术 大家
2 文学 大家
3 科技界 名人
1
太仓市历史文化
自古享有“锦绣江南金太仓”的美誉,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娄东文化
江海文化
非遗文化
• 太仓位于娄水之东,又称娄东。娄 东人文荟萃,多种特色文化丰富多 彩,形成了独特风格的娄东文化。 其中,昆曲、娄东画派、娄东诗派 知名度高,具有代表性。
• 六国码头:元代时,太仓港商船云集, 岸边则店铺众多,为东南贸易大港;
• 文坛:文学家王世贞,独主文坛20年; 文学家、史学家张溥,撰有《五人墓 碑记》流传后世;理学家陆世仪,著 书立说60余种,被尊为“江南大 儒”;唐文治 ,近代享有盛名的国学 大师、教育家。
• 诗坛:吴伟业,开创娄东诗派。
• 著名科学家:唐孝威、唐孝 炎、黄胜年、邹世昌等。
3
太仓市历史文化
太仓市旅游市场发展规模较小,优质旅游资源匮乏,旅游可进入性一般
• 画:娄东画派代表人物(王时敏、王鉴、 王原祁、王翚);明代大画家仇英等。
• 戏曲:“昆曲之祖”魏良辅;音乐家张野 塘创制的吴中新乐“弦索”,后演变为江 南丝竹。
• 古琴:徐上瀛,明代古琴大师。
• 舞蹈:吴晓邦,探索舞蹈创作实践60余 年,中国新舞蹈奠基者。
• 电影:朱石麟,编、摄、导电影百余部, 成为“香港电影拓荒者”。
景区:凤凰山/永联小镇/香山/暨阳湖欢乐世界等
4
3
特征:以生态田园景区为核心
常熟市 张家港市
303.43 138.29
太仓市
0
2
2
景区:沙溪古镇/现代农业园景区等 特征:以田园乡村景区为核心
太仓市 75.41
0
Hale Waihona Puke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4
太仓市历史文化
城市 名片
太仓自古为天下粮仓,经济文化繁荣,如今是一座现代化的港口城市
【天下粮仓】
【郑和起航】
【港口城市】
明代时期

秦汉时期
建置 娄县惠安乡
唐宋时期
财赋重地 吴门太仓
建太仓卫,置镇海卫,建太仓州,成东 南巨州,郑和从此七下西洋,经济文化
繁荣达到鼎盛



沿
革 春秋时期
相传吴王屯粮置仓
三国时期
苏州市
2078
昆山市
261.77
苏州市
8
昆山市
1
常熟市
2
张家港市
0
23
11
景区:拙政园/虎丘山景区/金鸡湖/太湖旅游区/网师园等 特征:以江南园林和生态湖泊景区为主
3
2
景区:周庄古镇/千灯古镇/亭林园/锦溪古镇等 特征:以历史文化古镇为主
4
0
景区:虞山尚湖旅游区/沙家浜旅游度假区/蒋巷村等 特征:以自然山水景区为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