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决策与医患共情-巩守平
医患共同决策模型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医患共同决策模型的应用与效果评估医患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议题,而医患共同决策模型的出现为这一关系带来了新的变革。
医患共同决策模型是指医生和患者在医疗决策过程中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的一种模式。
它强调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平等合作,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和价值观,提高医疗决策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探讨医患共同决策模型的应用和效果评估。
首先,医患共同决策模型的应用可以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传统的医患关系中,医生通常是权威的决策者,患者往往被动接受医生的治疗方案。
而在医患共同决策模型中,医生会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共同制定治疗目标和方案。
这种平等的沟通关系可以增加患者的参与感和满意度,同时也可以提高医生的专业形象和信任度。
其次,医患共同决策模型的应用可以提高医疗决策的质量和效果。
在医患共同决策的过程中,医生会向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项,并解释每个选项的利弊和风险。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价值观进行选择,医生则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意见。
这种共同决策的方式可以确保治疗方案更加符合患者的需求和期望,减少医疗决策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同时,医患共同决策也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因为患者更加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治疗方案。
然而,医患共同决策模型的应用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影响共同决策的效果。
医生具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而患者可能对医学知识了解有限。
在共同决策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向患者提供足够的信息,帮助患者理解治疗选项的利弊和风险。
其次,医患共同决策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与传统的医疗模式相比,医患共同决策需要医生更多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讨论,这可能增加医生的工作负担和时间压力。
为了评估医患共同决策模型的效果,可以采用多种定量和定性的方法。
定量评估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或者临床数据分析来收集数据。
例如,可以比较医患共同决策模型和传统医疗模式下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医患共同决策互惠会赢的角度阐述医患沟通的医学价值

医患共同决策互惠会赢的角度阐述医患沟通的医学价值
医患共同决策是指患者和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共同参与并讨论诊疗方案,最终达成一致的治疗决策。
这种决策方式可以让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沟通更加紧密,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医患共同决策的医学价值在于它可以促进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和理解。
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下,医生通常是治疗的主导者,而患者则是被治疗对象。
这种模式下,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往往是单向的,患者很难真正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而医患共同决策则打破了这种单向沟通的模式,让医生和患者更加平等地参与治疗决策,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这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另外,医患共同决策也有利于减少医疗错误的发生。
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下,医生通常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制定治疗方案,而忽略了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
而医患共同决策则可以让医生更加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减少医疗错误的发生。
此外,医患共同决策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医患共同决策可以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感和合作意识,让患者更加积极地参与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医患共同决策可以促进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和理解,减少医疗错误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互动共识医德与医患共同决策的原则和实践

互动共识医德与医患共同决策的原则和实践互动共识:医德与医患共同决策的原则和实践医患关系是医疗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互动对于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医患关系中,医生作为专业人士扮演着决策者的角色,而患者往往被动接受医生的治疗方案。
然而,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和患者角色的转变,医患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互动共识的理念逐渐兴起,强调医患之间的平等、相互尊重和共同决策。
本文将讨论互动共识下医德与医患共同决策的原则和实践。
一、医德与医患共同决策的原则1. 尊重患者自主权:患者是医疗行为的主体,有权参与决策过程。
医生应尊重患者的自主决策权,充分听取患者的意见和需求。
2. 提供客观信息:医生应向患者提供准确、全面的医学信息,包括疾病诊断、治疗方案、风险和效果等。
患者只有在了解清楚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做出理性的决策。
3. 共同协商治疗方案:医生和患者应当就治疗方案进行充分的协商和讨论。
他们应以平等和相互理解的态度,共同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4. 关注患者利益:医生应当以患者的利益为核心,将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置于第一位。
任何决策都应当以患者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
二、医德与医患共同决策的实践1. 完善沟通技巧:医生应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以便患者理解。
医生应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顾虑,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
2. 充分信息共享:医生应将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预后等信息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告知患者。
在共同决策的过程中,医生应提供多个治疗方案的优缺点以及可能的风险和效果,让患者充分了解并做出合理的选择。
3. 尊重患者选择:医生不应强迫患者接受特定的治疗方案。
即使医生认为某种治疗方法更为有效,也应尊重患者的自主决策权,让患者做出自己的选择。
4. 审慎权衡利弊:医生与患者共同决策时,应权衡治疗方案的利弊。
医生应详细介绍每种方案的风险和效果,同时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生活方式等因素,以及治疗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共同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高质量医疗服务中医患互动环节SOP指引答案(市二类2.5分)-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

高质量医疗服务中医患互动环节SOP指引(市二类2.5分)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一、医患互动模式新进展1.不属于医患互动模式的是()参考答案:医生查房2.80%医疗纠纷与()有关参考答案:医患沟通3.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为重要。
出自()参考答案:希波克拉底4.()是现代医学实践中医患关系的基础模式参考答案:指导-合作模式5.医患互动和医患沟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参考答案:以上都是二、医患互动环节SOP关键接触点标准化服务,提升就医体验感1.萨斯和霍伦德依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将医患互动状况划分了三种模式()参考答案:主动-被动模式,指导-合作模式,相互参与模式2.全世界有超过()种疾病,人类认清的大概有()多种参考答案:3700 ;7003.据中国医师协会调查,90%以上的医疗纠纷是由于()造成的参考答案:医患沟通不当或不够4.相关基于医患互动过程分析系统(RIAS)的研究显示,患者就医体验感好的医患互动因素是()参考答案:高年资医务人员5.住院患者医患互动SOP服务关键点是()参考答案:以上都是三、门诊服务医患互动环节SOP指引的应用1.急诊留观病人需要在()决定去向参考答案:24小时内2.医患互动是医患双方在社会角色中,双方信息产生与传递的过程,包括()三种形式参考答案:心理互动、行为互动、语言互动3.门诊医生诊疗服务的禁忌,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忌询问院外治疗检查4.急诊医师应及时完成急诊病史、急救记录、会诊记录、口头医嘱及其他记录,如因抢救来不及记录时,应在抢救结束后()据实补记参考答案:6小时内5.门诊输液患儿服务的关键点()参考答案:以上都是四、内科住院服务医患互动环节SOP指引的应用1.查房人员入室顺序第一位的是()参考答案:管床医生2.危重患者入院服务SOP的适用范围()参考答案:全院临床科室医护人员3.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组织者应在本次抢救()内组织参与抢救的医师进行讨论参考答案:2小时4.医护一体业务查房的重点不包括()参考答案:老年患者5.危急重患者入院到达病房后在()内完成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及病情评估参考答案:5分钟五、外科患者服务医患互动环节SOP指引的应用1.高氧化还原电位水,不稳定,室温放置不能超过()参考答案:72小时2.()是所有伤口最安全和合适的洗剂参考答案:生理盐水3.伤口清洗范围,需大于伤口周围()参考答案:1.0cm4.手术室护士接患者SOP,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转运途中:推行前手术室护士上好护栏,立于患者右侧,途中注意观察并给予安慰5.手术患者交接服务的关键点()参考答案:以上都是六、服务文化与医患互动环节标准化沟通1.美国梅奥诊所核心文化是(),合作至上,技术至上参考答案:患者至上2.医疗服务的三条主线是()参考答案:功能线索、技能线索、人性线索3.调查主要由()、电话询问、邮寄问卷后电话随访、语音互动四种方式组成参考答案:邮寄问卷4.国际选拔医疗人才增加了()及性格参考答案:爱心5.床边交接、护理查房中沟通,哪一项不正确()参考答案:昏迷病人无需沟通七、医患沟通的制度1.()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医患沟通的重要制度背景,能够在经济层面保障医患沟通顺利进行参考答案:完善科学的医疗保障制度2.决定在全国推行医患沟通制是以()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经验和做法为指导参考答案:重庆3.医患沟通制度建设的原则除外()参考答案:仅医生参与原则4.医院内常见也是对病人最重要的医患沟通制度是()参考答案:充分尊重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5.关于医院内医患沟通制度的描述,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所采取的各项诊疗措施及其相应的风险、副作用不需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说明八、医患沟通的意义、价值及功能1.医患共同决策互惠双赢-患方之赢的描述,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减少医患矛盾,化解纠纷2.我国现代医学模式是()参考答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现代医学模式体系中,周围系统起到的作用除外()参考答案:指挥、协调4.2016年8月19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的内容是()参考答案:以上均是5.医患沟通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是()参考答案:以上均是九、新时代条件下的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一)munication的中文表述为()参考答案:沟通2.医生们的微笑来自于对()的心存感激参考答案:病患者3.()年举行的全国医患沟通现场经验交流会参考答案:20014.宋时一位医者()在《本草衍义》一书提到:医不慈仁,患者猜鄙。
医患共同决策实施现状与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法制体系不断健全以及人民对 健康的需求不 断 的 提 高,越 来 越 多 的 诊 疗 方 案 可 被 患 者 选 择。 医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的关键。由研究[1]表明全世界 2/3的 患者认为在诊治过程中医生的不做答,没有让患者参与决策,对 学术字语不做解释是患者感觉到不满的首要原因。同时 70% ~84.87%患者认为导致医患之间的基本矛盾,主要因医患双方 沟通不当。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在诊断疾病时,更加愿意和 医生共同参与去探讨及解决疾病。通过共同决策医患双方可达 到共同理解,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经调查 83.4% ~94.3%的 患者认 同 医 患 共 同 决 策;85.8% ~91.5% 患 者 和 63.9% ~ 91.6%的医生可以感知到医患共同决策。同时我国偏好医患共 同决策的比例范围在 67.7% ~88.8%。[2]因此在医院开展医患 共同决策这一新的诊疗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针对医患共 同决策实施现状,探讨医患共同决策重要性以及医患共同决策 主要影响因素。
DOI:10.19792/j.cnki.1006-6411.2020.20.003 工作单位:710061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通信作者:易建华 收稿日期:2019-10-10
重要的一点就是交流,因此医患共同决策构建了患者与医生交 流的平台。通过医疗信息的共享及交流,可以使患者全面的了 解疾病,减少医患间误会,降低患者焦虑,有效拉进了医患间的 心里距离。有研究[3]表明 95%的患者希望了解疾病治疗的过 程,这样他们会更加满意诊疗服务。在美国犹太大学开展了一 项研究,为乳腺癌的患者制作了一段关于乳腺癌治疗的相关视 频,其中包括生理病理、预后以及外科治疗的相关知识。通过医 生的讲解、患者咨询以及双方对视频的观看。结果发现,充分给 予患者诊疗信息的交流及共享,降低了患者对于疾病压力的恐 惧[4]。因此建立良好信息交流及共享,把争夺患者及家属的意 见作为标志性内容,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发展的新方向。 1.2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当患者对疾病的不了解及自身认知 能力不同,并且加上接二连三的检查和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一 拥而上的情况下。使患者产生恐惧和质疑,从而对治疗方案产 生了抵触的情绪,降低了患者对诊疗过程中依从性。然而通过 医患共同决策的开展和实施,医患双方全面系统的详细沟通,使 患者可以对自己病情有个全面的了解以及充分的思想准备时, 减轻了患者在 整 个 诊 疗 过 程 中 焦 虑 和 质 疑 的 心 理。 有 调 查 [5] 证实 56%的医生以及 64%的社会公众认为,增加患者在医疗决 策中的参与,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以及患者的依从性。对于抑 郁症的患者而言,医患共同决策更为重要。通过信息的分享,提 高了抑郁症患者在整个诊疗过程的安全感以及对诊治过程中的 认同性[6]。从而增加了医患双方的密切配合度,提高治疗的依 从性。 1.3 提高病人自我管理意识 对于大多数慢性疾病而言,大多 数程度下需要病人具备自我管理意识。医院以及医生是不能代 替患者完成这样的任务。相比之前的诊疗方式,如果医院及医 生能够重视医患共同决策的模式,可以与病人商讨出适合的康 复方案,告诉病人哪些需要在医院做的治疗,哪些需要出院后自 我管理,甚至不注意所造成的后果,可以降低病人对待疾病沮丧 的情 绪,树 立 健 康 信 念 的 信 心,从 而 提 高 患 者 自 我 管 理 的 意 识 [7]。众所周知,疾 病 管 理 的 终 极 目 标 不 是 治 愈 疾 病,而 是 在 医患 共 同 努 力 下,使 在 疾 病 没 有 发 生 的 情 况 下,达 到 预 防 的 目的。
“共同决策模式”在ICU医患沟通中的应用价值

“共同决策模式”在ICU医患沟通中的应用价值伍松柏;吕爱莲【摘要】为了探讨“共同决策模式”在ICU医患沟通中的应用价值,分析178例ICU危重症患者医患沟通相关的临床调查数据,其中8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患沟通,另外89例(干预组)采用“医患共同决策”.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家属沟通满意度良好,ICU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患者家属焦虑抑郁评分、ICU内临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90天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ICU危重症患者采用“共同决策”可以使患者、医院、社会获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期刊名称】《医学与哲学》【年(卷),期】2019(040)006【总页数】4页(P25-27,77)【关键词】医患共同决策;重症监护室;危重症;医患沟通【作者】伍松柏;吕爱莲【作者单位】长沙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湖南长沙 410005;长沙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湖南长沙 41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院危重症患者救治特殊的单元,由于存在医患利益、疾病认知的差别及高额医疗费用、人文关怀缺失等诸多不良因素,极易诱发医患冲突[1]。
医患共同决策模式(family clinician shared decision-making,FCSDM)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的医患沟通模式,医患共同决策可以弥合分歧,营建医患同心的医疗,此对于ICU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尤为重要[2]。
目前学界一致的认识是医患共同决策有利于诊治决策的完善和个体化,有利于密切医患关系,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健康管理等[3]。
但是,目前在中国尚少见针对ICU危重症患者的FCSDM研究,本研究通过针对ICU危重症患者开展FCSDM进行医患沟通,探讨FCSDM在ICU医患沟通中的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3月~2018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ICU危重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采取FCSDM进行医患沟通干预,对照组选取同时期采取常规医患沟通模式的ICU患者。
医患关系中的共同决策模式

医患关系中的共同决策模式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信息的快速传播,患者对医疗决策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传统上,医生通常是医疗决策的主导者,而患者则是被动接受治疗方案的接受者。
然而,近年来,医患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
共同决策模式逐渐兴起,医生和患者成为医疗决策的合作伙伴。
共同决策模式是指医生和患者在医疗决策中共同参与,分享信息、讨论治疗方案,并最终达成共识的决策模式。
它强调患者的意愿和需求,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鼓励医生提供专业知识和建议,最终达到医患双方都能接受的决策。
在共同决策模式下,医生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家族病史以及对治疗的期望。
患者也需要积极参与,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担忧。
只有通过双方的积极参与和理解,才能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共同决策模式的优势不言而喻。
首先,它增强了患者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其次,共同决策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患者在参与决策的过程中更容易接受治疗方案,并且更加愿意积极配合治疗。
再次,共同决策模式能够减少医疗纠纷和患者满意度低的情况。
由于患者参与决策,他们对治疗方案更加了解,对治疗过程也更有信心和支持。
然而,共同决策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医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患者进行沟通和讨论。
这对于忙碌的医生而言可能是一个负担。
其次,患者的医学知识和信息获取能力不同。
有些患者可能无法理解专业术语或者获取准确的医学信息,这可能会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和实施性。
因此,医生需要在信息传达上更加耐心和细致。
最后,医生和患者在决策时可能存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
如何在尊重患者意见的同时保证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是共同决策模式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正确应用共同决策模式,医生和患者需要互相配合和理解。
医生要能够通过提供专业建议和信息的方式,帮助患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而患者则应该充分利用医生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决策的过程,并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医患关系平等互助的合作模式

医患关系平等互助的合作模式在传统的医患关系中,医生通常被赋予了高于患者的权威地位,而患者则处于被动接受医生治疗的状态。
然而,随着医学伦理观念的逐渐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探索一种更为平等和互助的医患合作模式。
本文将探讨医患关系平等互助的合作模式,旨在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疗质量。
一、倡导患者参与决策在医患关系平等互助的合作模式中,医生应当积极倡导患者参与决策。
医生可以向患者详细解释疾病的性质、治疗的可行方案以及可能的风险和效果,然后与患者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通过让患者参与决策,可以增强患者的主体地位,使其有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的自由,同时也可以增加患者对治疗过程的理解和信任,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二、建立医患沟通的桥梁医患沟通是医患关系平等互助的合作模式中的关键环节。
医生应当注重沟通技巧,以平和友善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个人权益。
同时,医生也应当学会倾听,理解患者的需求和关切,积极解答患者的疑问,化解患者的痛苦和焦虑。
通过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消除误解和隔阂,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三、提供全面的医疗信息在医患关系平等互助的合作模式中,医生应当向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信息,包括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医疗费用和可能的并发症等。
通过向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信息,可以增强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使其更加了解疾病和治疗的过程,有助于患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同时,医生也应当尊重患者的决策,不强制患者接受治疗或者进行不必要的检查。
四、建立医患共同治疗目标在医患关系平等互助的合作模式中,医生和患者应当共同制定治疗目标,并通过共同努力来实现这些目标。
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意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向患者解释治疗的预期效果和可能的风险。
患者也应当积极参与治疗过程,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中给予医生需要的反馈。
通过建立医患共同治疗目标,可以增强医患之间的合作和互信,共同努力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五、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医患关系平等互助的合作模式中,医生应当积极引导患者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患者参与”临床决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研究生论坛∗本文系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临床伦理咨询对我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研究(14YJC720016)阶段性成果∗∗通信作者ꎬE-mail:lucyllz@163.com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赵㊀燕ꎬ张㊀倩ꎬ梁立智∗∗(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ꎬ北京100069ꎬ718119210@qq.com)摘要 随着患者自主权在临床日益被重视与尊重ꎬ 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也逐渐受到关注ꎬ但同时也受到质疑ꎮ通过梳理 患者参与 理念的历史ꎬ阐述 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的含义ꎬ并从义务论和效用论的视角论述其理论与实践意义ꎻ在此基础上ꎬ辨析 患者参与 在我国面临的主要实践伦理问题ꎬ包括临床决策中患者参与的能力和作用ꎬ 家庭参与 临床决策对 患者参与 的挑战ꎬ以解决人们对 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实践应用的质疑ꎮ关键词 患者参与ꎻ临床决策ꎻ临床伦理ꎻ家庭参与中图分类号 R197.32㊀㊀㊀ 文献标识码 A㊀㊀㊀㊀ 文章编号 1001-8565(2018)06-0799-05DOI:10.12026/j.issn.1001-8565.2018.06.27StudyontheTheoryandPracticalProblemof PatientParticipation inClinicalDecisionMakingZHAOYanꎬZHANGQianꎬLIANGLizhi(SchoolofHealthManagementandEducationꎬCapitalMedicalUniversityꎬBeijing100069ꎬChinaꎬE-mail:718119210@qq.com)Abstract:Aspatientautonomyisincreasinglyvaluedandrespectedinclinicꎬ patientparticipation inclini ̄caldecisionmakinghasbeengraduallyconcernedꎬwhileithasbeenalsoquestioned.Throughreviewingthehistoryoftheconceptof patientparticipation ꎬthispaperexpoundedthemeaningof patientparticipation inclinicaldecisionmakingandits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fromtheperspectiveofdeontologyandutilitytheory.Onthisbasisꎬthispaperdiscussedthemainpracticalethicalissuesof patientparticipation facedinourcountryꎬincludingtheabilityandroleofpatientparticipationinclinicaldecisionmakingꎬthechallengeof familiesinvolve ̄ment inclinicaldecisionmakingto patientparticipation ꎬtosolvepeople sdoubtsaboutthepracticalapplica ̄tionof patientparticipation inclinicaldecisionmaking.Keywords:PatientParticipationꎻClinicalDecisionMakingꎻClinicalEthicsꎻFamiliesInvolvement㊀㊀临床决策(medicaldecisionmaking)是医疗活动的核心环节ꎬ指在多种临床方案中选择一种最佳方案的过程ꎮ在医学家长主义盛行的时代ꎬ医生在临床决策中占主导地位ꎬ为患者选择临床方案ꎮ随着患者自主权在临床日益被重视与尊重ꎬ 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也开始受到关注ꎬ但同时也受到质疑ꎮ为此ꎬ笔者在阐述 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含义的基础上ꎬ论述 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的意义ꎬ并基于实证研究探讨其实践伦理问题ꎬ以期完善临床决策ꎮ1㊀ 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的含义 患者参与 (patientparticipation)从字面可知ꎬ是指患者参与到临床活动中ꎮ戴夫 布朗特(DaveBlount)指出: 患者参与 意味着患者置身其中ꎬ积极主动询问问题ꎬ独立思考ꎬ不断回应ꎬ并加以行动[1]8ꎮ另外ꎬ 患者参与 并非一维概念ꎬ由于患者置身于多维的医患关系中ꎬ不同维度都与患者权益息息相关ꎬ所以依据患者参与的领域不同ꎬ可分为997微观(患者参与自身的诊疗活动)㊁中观(患者参与医疗机构组织管理)和宏观(患者参与医疗卫生政策制定)三个维度[2]ꎮ本文研究的是微观层面ꎬ即患者参与临床决策ꎮ患者参与 (patientparticipation/engagement/involvement)临床决策并非一个全新的理念ꎮ早在1956年托马斯 萨兹(ThomasSzasz)和马克 霍兰德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ꎬ将医患互动分为三种模式: 主动-被动 指导-合作 和 共同参与 [3]ꎬ其中ꎬ 共同参与 要求患者作为医生的伙伴ꎬ平等地参与到临床活动中ꎬ包括临床决策在内ꎮ1987年ꎬ美国制定了 以患者为中心 的联邦计划ꎬ旨在关注患者的需求和价值诉求ꎬ尊重患者的选择ꎬ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医疗活动[4]ꎮ之后ꎬ美国医疗卫生政策及临床实践越来越重视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护理㊁治疗及医疗服务ꎬ甚至还专门通过立法确保患者参与临床决策的权利ꎮ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与共同决策㊁共享决策等术语有相同之处ꎬ都体现了反家长主义的含义ꎮ不过ꎬ它们在内涵上各有侧重ꎮ共同决策强调医生与患者共为决策主体ꎬ共同选择ꎮ共享决策强调医生与患者之间信息相互分享ꎬ彼此交流ꎮ在前两个术语强调医患平等㊁协同决策的基础上ꎬ 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强调患者应比医生更关心自己的疾病ꎬ更积极㊁主动地与医生交流ꎮ可见ꎬ通过 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ꎬ使医患分享信息ꎬ促进共享决策ꎬ实现共同决策目的ꎮ 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是共享决策和共同决策的基础ꎮ2㊀ 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的意义从 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的含义可知ꎬ这一决策行为或模式符合医学伦理原则且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ꎮ一方面ꎬ实施 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体现了尊重自主原则ꎮ汤姆 比彻姆和詹姆士 丘卓思认为尊重自主是尊重一个自主者ꎬ承认其有权持有自己的观点ꎬ以及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做出选择㊁采取行动ꎮ尊重自主原则要求医生应对患者的自主性持尊重的态度并采取尊重的行为ꎬ医生有义务维持或提高患者的选择能力ꎮ[5] 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即意味着他们应主动与医生交流ꎬ表达自己的偏好或意愿ꎬ医生应尊重并支持患者参与ꎬ回应患者的询问ꎬ鼓励患者感知信息与表达价值诉求ꎮ进而ꎬ在实践中ꎬ患者应是自己健康的管理者和责任主体ꎬ主动关心自己的生命与健康ꎬ积极面对与应对疾病ꎻ医患关系由施救者与被救者的患者被动关系ꎬ转变为医患共同体的双方主动关系ꎮ另一方面ꎬ 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是一种问题导向的医患沟通ꎬ患者主动询问医生的问题必然是他们所关切㊁困惑㊁求助的内容ꎬ医生予以回应ꎬ帮助他们解惑ꎬ满足他们被关心的心理需求ꎬ避免医生从自身立场出发告知患者信息的无效沟通ꎬ有利于促进患者对医生服务态度的满意ꎮ同时ꎬ患者主动表达感知㊁需求和价值诉求ꎬ有利于医患共同制定出符合患者最佳利益的诊疗方案ꎬ促进患者对医疗质量的满意ꎮ进而ꎬ医患间信息交流ꎬ不仅增加医患沟通机会与时间ꎬ还能增进医患了解与理解ꎬ化解医患沟通不足问题ꎬ有利于建立医患信任关系ꎮ总之ꎬ患者参与临床决策是必要的ꎬ既体现了对患者自主性及人格尊严的尊重ꎬ也有利于制定合乎患者最佳利益的临床方案ꎬ促进医患关系和谐ꎮ不过ꎬ 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亦面临着实践伦理问题的挑战ꎮ3㊀ 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的实践伦理问题3.1㊀医患应该如何看待患者在临床决策中的参与作用医患是临床决策的主体ꎬ 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这一理念的临床践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患的态度和意愿ꎮ已有实证研究表明ꎬ大多数医生对 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持肯定态度ꎬ少数有质疑的声音ꎮ如张新庆教授调查结果表明:面对重大疾病ꎬ80.4%的医务人员赞同共享决策[6]ꎮ对于质疑的原因ꎬ从张鸣明等调查结果可略窥一斑ꎬ如13%的医生认为让患者参与临床决策的困难在于患者缺乏医学知识难以交流[7]ꎮ医患间医学知识悬殊是不争的事实ꎬ对此ꎬ有的医生不仅鄙视患者缺乏医学知识ꎬ还对那些自主获取医学知识且向他们提问或质疑的患者表示轻视㊁嘲讽与不屑ꎬ他们被戴夫 布朗特称为 患者能力厌恶型医生 [1]9-10ꎮ这类医生对 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持消极态度ꎬ可能源于他们的医学权威意识或绝对家长主义观念作祟ꎬ但根本原因是他们对患者参与临床决策能力的质疑或否定ꎮ不仅医生可能持有这种态度ꎬ患者本身亦可能如此ꎮ如黎贵等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在常规检查㊁总体治疗方案㊁手术㊁化疗和放疗等方面更愿意让医生做决策ꎬ较少提出自己和家属的意见ꎬ认为自己是非专业人士ꎬ缺乏专业知识[8]ꎮ这反映出一些008患者对自己参与能力的低估或否定ꎬ他们更习惯于服从医生ꎬ被动接受医生传递的信息ꎬ喜欢依赖医生做决定ꎬ因为他们就医的信条是 医生知道什么是最好的 [9]ꎮ«制定医疗决策 医生指南»一书指出ꎬ临床决策应当首先从确定患者目的和目标以及评估患者生活价值和质量的方法开始ꎬ其中ꎬ医生的独特贡献是传达医学知识㊁教育患者ꎬ并利用自己的临床经验使患者适应决策的共同特性ꎻ而患者则是表达偏好㊁需求或价值观ꎬ在选择治疗方案时保持真实的自我ꎮ[10]这些在约翰逊 艾伯特(JonsenAl ̄bert)等[11]提出的临床决策 四盒子 理论中亦有体现ꎬ这四个模块分别是:①临床指征(MedicalIndica ̄tions)ꎬ指有关患者生理和/或心理状态的事实数据㊁观点和解释说明ꎬ依此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行为提供一个理性的基础ꎬ以实现对疾病和损伤进行预防㊁治疗和护理的医学目的ꎻ②患者意愿(PatientPrefer ̄ences)ꎬ指患者对有关自身健康的临床诊疗问题所做的判断和选择ꎬ常常是在医护人员充分告知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经验㊁信仰和价值观做出的决定ꎻ③生命质量(QualityofLife)ꎬ包含患者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ꎬ作为一个价值判断ꎬ包含一些主客观指标ꎬ如生理和精神状态㊁智力功能㊁社会角色的作用㊁对生活的满意度或幸福安康等ꎻ④情境因素(ContextualFeatures)ꎬ是将患者的个人生命利益置于同行经验㊁家庭因素㊁经济条件㊁宗教信仰㊁医疗机构管理制度㊁现行卫生政策和法律法规等社会背景下考量ꎮ可见ꎬ患者意愿㊁生命质量㊁情境因素均与患者息息相关ꎬ属于患者发挥作用的范围ꎮ因为只有患者能够感受到疾病或技术干预带给他们的不适与痛苦ꎬ表达对不同诊疗方案利益的偏好ꎬ对其风险的承受度或接受度ꎬ以及对经济和家庭负担的担忧与困扰ꎬ这些个人体验和价值偏好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ꎬ包括医生与患者家属在内ꎮ所以ꎬ患者参与临床决策的能力既包括他们表达个人需求㊁偏好和困惑的主动性能力ꎬ也包括他们感知和理解信息的能力ꎮ那么ꎬ患者参与临床决策的能力在实践中如何呢?对此ꎬ本课题组基于北京三级医院医疗资源云集㊁外地患者约占三分之一的特点ꎬ于2016年6-7月抽样调查北京4家三级医院的301名医生以及312名门诊和住院患者ꎮ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被调查患者(288人ꎬ92.3%)认为自己主动询问医生的程度 较高或非常高 ꎬ对此ꎬ三分之二的被调查医生(202人ꎬ67.3%)持肯定态度(见表1)ꎮ这表明大多数患者关心自己病情ꎬ有积极的意愿与医生主动交流ꎮ另外ꎬ大多数被调查患者(268人ꎬ86.2%)表示对医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较高或非常高 (见表2)ꎬ多数患者(229人ꎬ74.1%)表示自己与医生共同讨论治疗方案的程度 较高或非常高 (见表3)ꎮ对此ꎬ分别有近四分之一(69人ꎬ23.0%)的被调查医生赞成(见表2)和三分之一者(99人ꎬ33.1%)赞成(见表3)ꎮ可见ꎬ医患对于 患者理解医学知识的态度存在差异ꎮ并非所有患者完全肯定自己能够理解医学知识ꎬ也非所有医生完全否定患者对医学知识的理解能力ꎮ不过ꎬ虽然患者对医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力存在不确定性ꎬ因人而异ꎬ但我们不应因此否定临床决策指南和 四盒子 理论中患者独特的参与能力ꎬ如主动表达自己需求和偏好的能力ꎬ感知和体验能力ꎮ相反ꎬ医生有义务通过沟通提升患者对医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力ꎬ提高他们参与临床决策的能力ꎮ表1㊀患者能够主动问医生问题的现状评价程度医生患者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非常低82.720.6比较低186.020.6一般7224.0206.5比较高13043.36721.5非常高7224.022170.8合计300100.0312100.0表2㊀患者能够理解医学知识的现状评价程度医生患者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非常低299.751.6比较低6923.061.9一般13344.33210.3比较高4816.07323.5非常高217.019562.7合计300100.0311100.0表3㊀患者能够与医生讨论治疗方案的现状评价程度医生患者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非常低124.0216.8比较低5317.7165.2一般13545.24313.9比较高7324.47022.6非常高268.715951.5合计299100.0309100.0㊀㊀总之ꎬ临床决策离不开医患各自发挥应有的独特能力ꎬ因此医生和患者应认识并承认他们同为临108床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ꎬ应正确认识和评价患者在临床决策中的作用和贡献ꎬ不应对患者参与决策的能力存在偏见ꎮ3.2㊀ 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面临我国家庭文化的挑战受我国传统家庭文化的影响ꎬ临床实践常常出现 家庭参与 临床决策ꎬ即家属主动参与临床决策ꎬ与患者共同面对疾病ꎬ选择诊疗方案ꎮ儒家伦理思想认为个人价值与家庭价值不应分割ꎬ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依赖ꎬ而不是彼此独立[12]91ꎬ47ꎮ家庭成员的疾病与医疗行为是家庭所关切的问题ꎬ家庭的参与不仅给予患者精神支持ꎬ还能够分担患者的心理痛苦和经济压力ꎬ同时也能协助医生与患者沟通ꎮ所以ꎬ 家庭参与 临床决策在我国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ꎮ与此同时ꎬ临床实践也存在家属代表患者的代理决策ꎬ 家属代表患者 与 家庭参与 的临床决策存在异同ꎮ显然ꎬ二者都有家属参与ꎬ且家属均发挥实质性决策作用ꎮ区别是:前者是家属作为合法监护人代表无自主性或同意能力的患者ꎬ或是受有行为能力的患者明确委托或默认ꎬ行使知情同意权ꎬ是一种合法合理的代理行为ꎻ后者是家属与有自主性或同意能力的患者共同参与到医患双方临床决策中ꎬ是一种合乎我国传统文化的医疗决策的家庭主义模式ꎬ家庭作为整体做出临床决策ꎬ不意味着剥夺患者的参与权和自我决策权[12]61ꎮ家庭参与 临床决策的行为又会衍生出两种临床现象ꎮ第一种是家属不让患者知情ꎬ代替患者决策ꎬ常见于癌症或其他难治患者的诊疗ꎬ涉及医生是否应该把坏消息如实告知患者的伦理问题ꎮ尽管学界对这一问题存在争议ꎬ但我国相关规范倾向于支持医生如实告知ꎮ如2012年«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第21条规定医务人员应 不隐瞒㊁误导或夸大病情 ꎮ这些规范都强调患者有知情权ꎬ医生有义务如实告知病情ꎬ但应避免对患者的不利后果ꎮ实际上ꎬ医生不如实告知患者坏消息ꎬ多担心来自于家属的压力ꎮ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医生(210人ꎬ70.4%)表示对家属要求其向患者隐瞒病情真相感到困惑ꎬ有22.1%的医生表示困惑偏大(见表5)ꎮ这表明大多数医生有尊重患者知情权的意识ꎬ但又困惑于家属的要求ꎬ为了避免同家属产生矛盾ꎬ往往对家属的要求妥协ꎮ同时ꎬ一些医生以避免伤害患者的心理与精神为借口ꎬ把家属的这种行为视为理所应当ꎮ如本次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一的医生(97人ꎬ32.6%)认为患者对坏消息的接受程度 较低或非常低 (见表4)ꎮ可见ꎬ医生不如实告知患者病情真相ꎬ或是担心患者对坏消息的心理承受力ꎬ或是担心家属的纠缠ꎮ如此ꎬ患者得不到真实的医疗信息ꎬ无法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ꎬ也无从真正参与临床决策ꎮ那么ꎬ患者是否也愿意对坏消息不知情呢?本次调查显示:大多数患者(235人ꎬ75.6%)认为自己对坏消息的接受程度 较高或非常高 ꎬ仅极少数患者(31人ꎬ9.9%)表示自己接受程度 较低或非常低 (详见表4)ꎮ这一结果与医生对患者接受坏消息程度的判断相反ꎮ另外ꎬ丛亚丽教授有关肿瘤患者访谈研究的结果表明:多数肿瘤患者希望被告知实情[13]ꎮ这与我们的调查结果相似ꎬ大多数患者有意愿知晓自己的病情ꎬ即使是坏消息ꎮ如此ꎬ患者才能参与到自己的诊疗决策中ꎬ做自己现在和未来的主人ꎮ所以ꎬ除非患者明确拒绝知情ꎬ否则家属不应一意孤行地剥夺患者的知情权ꎬ应给予患者精神支持ꎬ与患者相互慰藉ꎬ共同面对坏消息ꎮ第二种临床现象是家属与患者意见不一致ꎮ对此ꎬ医生的通常反应:一是不干预ꎬ等待家属与患者自行商定㊁统一意见ꎻ二是ꎬ左右为难ꎬ不知应该听从谁的意见ꎬ如本次调查显示:当患者要自己做主ꎬ但家属却让医生听家属意见时ꎬ大多数医生(235人ꎬ78.6%)感到困惑ꎬ其中近半数医生(146人ꎬ48.8%)非常困惑(见表6)ꎮ实际上ꎬ无论医生采取上述哪种反应ꎬ临床决策都变成了纯粹的患方决策ꎬ而非医患共同决策ꎬ 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则变成了 患方做主 决策ꎮ然而ꎬ 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强调的是患者变被动为主动参与ꎬ但不是独立做决定ꎮ最终的临床决定应是医患在相互交流㊁分享信息的基础上ꎬ彼此信任㊁水到渠成地做出维护患者最佳利益的选择ꎬ而不是某一方做主ꎮ另外ꎬ患者是患病主体ꎬ是疾病及治疗效果的真实体验者ꎬ当患者与家属意见不一致时ꎬ双方应思考决策是否顾及患者感受ꎬ是否真正维护患者最佳利益ꎮ同时ꎬ家属不应全权做主ꎬ应与医生一同支持患者主动参与ꎬ鼓励患者表达ꎬ实现医患共同决策ꎮ表4㊀患者对自己病情坏消息的接受程度程度医生患者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非常低289.4154.8208续表程度医生患者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比较低6923.2165.1一般10535.14514.5比较高7224.27624.4非常高248.115951.2合计298100.0311100.0表5㊀医生对家属要求向患者隐瞒病情真相的困惑困惑程度人数百分比(%)偏大6622.2偏小14448.3无8829.5合计298100.0表6㊀医生对患者做主与家属做主分歧的困惑困惑程度人数百分比(%)偏大14648.8偏小8929.8无6421.4合计299100.0㊀㊀总之ꎬ 家庭参与 临床决策虽然是我国家庭文化影响下的一种特殊的合情合理的临床现象ꎬ但医生和家属应认识到家属在参与决策时不应越俎代庖ꎬ应支持并鼓励患者表达感受㊁偏好和意愿ꎬ与患者共同商议决策ꎮ4㊀结语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作为实现共享决策和共同决策的基础或前提ꎬ更强调患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ꎬ患者应改被动为主动ꎬ真正参与到自己的医疗活动中ꎮ尽管 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受到一些实践因素的制约ꎬ如医生工作繁忙ꎬ医生沟通技巧有待提升ꎬ患者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力有限等ꎬ但医务人员㊁患者及其家属亦应转变观念ꎬ正确看待患者在临床决策的参与能力和作用ꎬ以及家属参与决策的作用ꎬ尽可能为患者积极㊁主动参与临床决策创造条件ꎮ另外ꎬ我们亦应承认本次问卷调查仅局限于北京三级医院ꎬ调查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我国医患群体ꎮ不过ꎬ它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患者具备一定的能力参与临床决策ꎮ我们相信ꎬ当 患者参与 临床决策真正变为一种普遍的临床行为时ꎬ它将有益于维护患者的最佳利益ꎬ促进医患有效沟通与互信ꎮ参考文献[1]㊀德夫 小德布朗卡特.请患者参与[M].赵新远ꎬ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ꎬ2015.[2]㊀CastroEMꎬVanRTꎬVanhaechtKꎬetal.Patientempowermentꎬpatientparticipationandpatientcenterednessinhospitalcare:Aconceptanalysisbasedonaliteraturereview[J].PatientEducation&Counselingꎬ2016ꎬ99(12):1923-1939. [3]㊀SzaszTSꎬHollenderMH.Acontributiontothephilosophyofmedicineꎻthebasicmodelsofthe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J].A.M.A.archivesofInternalMedicineꎬ1956ꎬ97(5):585.[4]㊀BerghoutMꎬExelJVꎬLeensvaartLꎬetal.Health ̄careprofessionals viewsonpatient-centeredcareinhospitals[J].BMCHealthServicesResearchꎬ2015ꎬ15(1):385.[5]㊀汤姆 比彻姆ꎬ詹姆士 丘卓思.生命医学伦理原则[M].5版.李伦ꎬ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ꎬ2014:64-65.[6]㊀张新庆.医患 共享决策 核心概念解析[J].医学与哲学ꎬ2017ꎬ38(10A):12-15.[7]㊀张鸣明ꎬ李静ꎬ张小利ꎬ等.中国医生对患者参与医疗决策的理解的问卷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ꎬ2006ꎬ6(11):783-785.[8]㊀黎贵.癌症患者临床决策中对医生㊁自己及家属意见倾向性的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ꎬ2009.[9]㊀JosephwilliamsNꎬElwynGꎬEdwardsA.Knowl ̄edgeisnotpowerforpatients:asystematicre-viewandthematicsynthesisofpatientreportedbar ̄riersandfacilitatorstoshareddecisionmak-ing[J].PatientEducation&Counselingꎬ2014ꎬ94(3):291-309.[10]㊀施瓦茨.制定医疗决策:医生指南[M].郑明华ꎬ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ꎬ2011.[11]㊀JonsenARꎬSieglerMꎬWinsladeW.Clinicalethics[M].8thedition.NewYork:McGraw-Hillꎬ2015. [12]㊀范瑞平.当代儒家生命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ꎬ2011.[13]㊀丛亚丽.医患关系再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ꎬ2017ꎬ30(6):666-669.收稿日期㊀2018-04-08修回日期㊀2018-05-14编㊀㊀辑㊀曹欢欢308。
共情能力的培养在医学生医患沟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共情能力的培养在医学生医患沟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者:王肖茹来源:《山东青年》2020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以国内外医患关系为背景,探讨共情能力的培养在医患沟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针对医生与患者之间信任度的缺失、医患关系紧张的现象,提出了培养共情能力应多倾听、多学习、多总结。
相信在医护人员的一代一代努力下,在强有力的共情下,医患关系会越来越和谐。
关键词:共情能力;医患沟通;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闹”、“暴力伤医”等令人心痛的事件常常出现在身边,而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有:医患沟通力度不足、医学的不确定性、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媒体的片面报道等[1],医患关系最直接的导火索是医生与患者之间信任度的缺失。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作为人文关怀与病患沟通的技巧之一,共情能力是医护人员必备的基本职业素养。
因此,医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的同时,还要重视提升自己的共情能力,学会倾听,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
一、“共情”的基本含义及作用“共情”也称为同理心、移情,所谓“共情”指的是能深入他人的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一种能力。
它是日常生活中高情商的体现之一,然而真正的高情商,更需要共情来陪衬,才能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在同情之外,更要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许多学者对“共情”这一概念有着独特且精辟的见解,1971年Mayeroff认为,共情就是从心底去关怀一个人,了解他以及他的世界,并进入他的世界,从深处去了解他的生活方式,及他的目标、方向与理想[2]。
“共情”是情感、沟通和认知三方面相互结合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它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即体验患者情绪和情感、感受患者内心想法和态度和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3],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高情商的代表,医生医术的高低甚至领导力的高低也和共情能力息息相关。
“共情能力”是打开医患沟通的金钥匙,尤其是在医患关系僵持不下的今天,就好比医生在治疗病患过程中,准确“共情”病患正在经历的感受,并能将这种感受通过语言传递给病患,这不仅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更在医患之间打下稳固的信任之石[4]。
患者参与医疗决策构建共同治理的医疗模式

患者参与医疗决策构建共同治理的医疗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患者对医疗决策的参与程度也在逐渐提高。
传统的医疗模式注重医生的专业意见和治疗方案,而忽略了患者本身的需求和意见。
然而,患者参与医疗决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种参与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也可以构建一种共同治理的医疗模式。
一、患者参与医疗决策的必要性患者参与医疗决策,是现代医疗的重要趋势,具有以下的必要性:1. 提高治疗效果: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情况,具备对治疗方案提出意见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参与决策过程。
患者参与医疗决策,可以促进医患双方的积极互动,确保医疗方案更贴近患者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 提升患者满意度: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得到充分尊重和考虑,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患者参与医疗决策,可以使患者感受到被重视和关心,增强医患信任关系,从而提高患者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满意度。
3. 加强医患沟通:患者可以通过参与医疗决策的过程,与医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
这种沟通不仅可以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也可以让患者更好地了解治疗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增强双方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二、构建共同治理的医疗模式患者参与医疗决策需要在医疗体系中构建一种共同治理的模式,实现医患共同参与、共同决策和共同管理。
以下是构建共同治理的医疗模式的几个关键要点:1. 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和医疗方案的透明度。
通过提供准确、可靠的医疗信息,使患者能够理解治疗方案的可能效果和潜在风险,从而更好地参与医疗决策。
2. 加强医患互动与合作:医生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意见。
医生和患者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电话或在线咨询等方式,进行定期的互动与合作,以达成共同的治疗目标。
3. 倡导患者教育和自助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患者教育,提供全面的疾病知识和自助管理的方法,使患者能够积极参与到自身的康复过程中。
临床决策与医患共情-巩守平

医患共情在临床决策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医患共情在临床决策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明确角色功能
在医护人员主导的共情 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 设身处地理解患者的情 感和感受,若医护人员 不能明确自身职业立场, 就有可能在与患者共情 时“走进去”却“出不 来”。医护人员担任着各种角色,如科室管理者、协调 者、患者利益的保护者等,需适时地在这些角色之间来 回灵活转换,明确自身角色定位,避免“情感陷入”。
临床决策的内容和特点 小结
01 临床决策的主体:医务人员、病人以及病人家属。
临床决策的内容:选择何种风险程度和效益的诊断 02 治疗方案?所选择的医疗服务质量与费用?
加强临床决策的知识储备。医学集自然科学、社会
03
科学和人文科学于一体,将三者有机融合应用有助 于临床医务人员、病人及其家属在临床活动中作出
共情的概念 共情的概念的演变
共情的概念经历了认知共情、情感共情到多维共情的演变
01
认知共情强调的 是个体对他人内 心状态的认知觉 察,而不强调共 情过程中产生的 情感体验和行为 反应。
02
情感共情清晰地定义为: 知觉到他人情绪体验后 产生的一种设身处地的 情绪反应,或是从他人 的立场出发对他人内心 状态的认知而产生的一 种情绪体验。
共情最简单的意义就是通过对他人情绪状态的感 同身受,达到通情达理的效果。
03
医患共情
医患共情 医患共情的概念
对医护人员而言,共情是以道德为表达共情的内在 动机,识别、理解患者的观点和情感,对患者的情 感感同身受,并能基于患者的观点和情感主动与患 者进行沟通的一种能力。
医患共情 医患共情的概念
医患关系中的共情是指治疗者能够进入患者精神 世界的能力,以便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更好地 理解来访者的内心体验、态度和信念,同时使来 访者有被理解、被关心、被尊重的感受,产生温 暖、舒畅和满足感。
从医患共同决策互惠会赢的角度阐述医患沟通的医学价值。

从医患共同决策互惠会赢的角度阐述医患沟通的医学价值。
医患沟通是指医生与患者之间进行交流和共同决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医生和患者可以探讨和交流医学问题,并共同制定治疗计划。
因此,医患沟通对于医学价值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加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在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感到无助和恐惧,他们需要医生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与抚慰。
如果医生能够通过沟通,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就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病情,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压力,从而建立更加信任和舒适的治疗关系。
其次,医患沟通还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从而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医生可以了解到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药物过敏和治疗历史等情况,这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而且通过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从而提高了治愈的成功率。
此外,医患沟通还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生的职业满意度。
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医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提供更适合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质量和效果。
与此同时,医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患者的信任和肯定,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最后,医患沟通也可以促进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医生可以向患者传递相关的健康知识、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综上所述,医患沟通的医学价值是巨大的。
通过医患沟通,医生和患者可以建立更加信任和理解的治疗关系,制定更加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和治愈率,同时还能促进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医患共同决策互惠,实现医患共赢。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共情能力培育探析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共情能力培育探析
倪守建;崔玉玲;王书福;潘兴丽;吉峰
【期刊名称】《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年(卷),期】2017(025)003
【摘要】共情是医患沟通的重要途径、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也是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对满足患者需求、改善医患关系和调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探讨了共情能力培育的多种途径,以期切实提高医学生的共情能力,为将来的医学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页数】3页(P382-384)
【作者】倪守建;崔玉玲;王书福;潘兴丽;吉峰
【作者单位】济宁医学院,山东济宁272067;济宁医学院,山东济宁272067;济宁医学院,山东济宁272067;济宁医学院,山东济宁272067;济宁医学院,山东济宁2720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3
【相关文献】
1."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探析
2.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
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共情能力培育探析
4.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在外科教学中的探析
5.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共情能力现状及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剖析党支部为医院中心工作服务的三个贴近点

剖析党支部为医院中心工作服务的三个贴近点
巩守平;文博荣;王丽娟;党变玲;韦俊荣
【期刊名称】《中国新医药》
【年(卷),期】2004(003)004
【摘要】医院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如何变务虚为务实,使党支部工作与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贴紧、贴近、贴实,是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我们认为,规范党支部的建设,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调动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党支部在医院管理中有效发挥作用的三个贴近点.
【总页数】1页(P134-134)
【作者】巩守平;文博荣;王丽娟;党变玲;韦俊荣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71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
【相关文献】
1.服务中心工作贴近基层实际河南省公安机关“三项建设”专题培训圆满完成[J],
2.医院基层党支部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中的作用——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外科第一党支部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中的做法与体会 [J], 张林
3.做到三个"贴近" 提高党支部工作凝聚力 [J], 吕瑞芬
4.坚持"三贴近"与服务中心工作 [J], 姚菊泉
5.贴近实战贴近基层用权威的声音服务公安中心工作-《公安教育》2016年度工作会议综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ARS医院现象与医院信用伦理建设

SARS医院现象与医院信用伦理建设杨杰;巩守平;党变玲;张海英;高亚;韦俊荣;王子明【期刊名称】《中国医学伦理学》【年(卷),期】2003(16)6【摘要】SARS流行期间医务人员及医院出现一些特有现象,笔者称之为"SARS医院现象".我们从医务人员的反应性恐惧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冲突,控制感染的诸多要求与现有条件之间的矛盾,SARS确诊的特殊后续现象以及医院正常工作与SARS防治工作的统一性等方面阐述了SARS医院现象.据此,提出了加强医院信用伦理建设需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医疗程序和建立医院正常运行与应急运行的双轨机制三个方面入手.【总页数】2页(P30-31)【作者】杨杰;巩守平;党变玲;张海英;高亚;韦俊荣;王子明【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陕西,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陕西,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陕西,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陕西,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陕西,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陕西,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陕西,西安,7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1【相关文献】1.广东省中医院医院全面建设新理念与援港抗击SARS--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呼吸内科主任林琳 [J], 靳士英2.SARS之后医院建筑设计的新思考--2003年医院建筑专业学术委员会年会综述[J], 张春阳3.论医院文化中的“学院派医院文化现象”及高校附属医院文化的共性特征 [J], 胡林;谭正巧4.浅谈医院信用伦理建设的现状与思路 [J], 巩守平;韦俊荣;党变玲;柴渭5.基层医院预防SARS医院感染的体会 [J], 张招莲;黄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述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思想

浅述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思想
袁红斌;李永华;朱秋峰;石学银
【期刊名称】《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年(卷),期】2007(006)005
【摘要】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21世纪临床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核心思想是在医疗决策中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意愿三者相结合.循证医学思想极大地促进了临床医学教育观念和医学教育方式的转变,必将对临床教学、科研和医疗实践产生重大的影响.
【总页数】3页(P468-469,473)
【作者】袁红斌;李永华;朱秋峰;石学银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麻醉与复苏教研室,上海,20000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麻醉与复苏教研室,上海,20000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麻醉与复苏教研室,上海,20000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麻醉与复苏教研室,上海,20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浅述几种获取循证医学证据的数据库 [J], 齐宝宁;张嘉锋;唐国慧;薛变玲
2.心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思想的应用探讨 [J], 蒋伏平;陈霓红
3.浅述循证医学的由来及特点 [J], 潘文
4.浅述新媒体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J], 肖松舒;易水晶;曾飞;肖芳;薛敏
5.促进循证医学思想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J], 周竹娟;郑健;李黔宁;成戎川;陆凤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医院信用伦理建设的现状与思路

浅谈医院信用伦理建设的现状与思路
巩守平;韦俊荣;党变玲;柴渭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伦理学》
【年(卷),期】2003(016)004
【摘要】分析了医院信用伦理的现状,认为医患信用缺失是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而医疗服务管理措施的相对滞后则成为影响医院信用建设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了增进医患之间的理解与沟通;转换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完善监督机制;提高医院对缺陷服务的认知能力以及健全随访信用制度等建议,以指导医院信用伦理建设实践.
【总页数】2页(P4-4,8)
【作者】巩守平;韦俊荣;党变玲;柴渭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陕西,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陕西,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陕西,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05
【相关文献】
1.浅谈基层医院制剂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 [J], 黄雪梅
2.SARS医院现象与医院信用伦理建设 [J], 杨杰;巩守平;党变玲;张海英;高亚;韦俊荣;王子明
3.浅谈三甲医院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现状及发展思路 [J], 李蓉;王昆华;李伟;
4.浅谈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和新思路 [J], 和立春
5.基于天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探索“信用天津”高质量发展思路 [J], 金双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时期医院信息管理的创新性思考

新时期医院信息管理的创新性思考
巩振兴
【期刊名称】《魅力中国》
【年(卷),期】2021()8
【摘要】近年来,随着医保体制改革政策的迅速推行,信息管理一跃成为保障医院平稳运行的中流砥柱。
但受我国医疗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局限,信息管理模式并未在医疗服务活动中展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
其中,医院决策层对信息管理的不重视、医院内部对信息采集工作的限制以及信息管理专业化能力的缺乏是导致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水平停滞的根本因素。
在此形势下,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医院信息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几条可行性较高的优化策略,以期为行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几条应对思路。
【总页数】3页(P0001-0003)
【作者】巩振兴
【作者单位】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构建综合性医院院前检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实践与思考
2.新时期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研究——评《新时期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3.新时期创新公立医院
党建工作的思考4.新时期医院宣传工作创新思路思考5.新时期做好医院档案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创新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
医患共情
医患共情 医患共情的概念
对医护人员而言,共情是以道德为表达共情的内在 动机,识别、理解患者的观点和情感,对患者的情 感感同身受,并能基于患者的观点和情感主动与患 者进行沟通的一种能力。
医患共情 医患共情的概念
医患关系中的共情是指治疗者能够进入患者精神 世界的能力,以便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更好地 理解来访者的内心体验、态度和信念,同时使来 访者有被理解、被关心、被尊重的感受,产生温 暖、舒畅和满足感。
医学人文在线课程 临床决策与医患共情
目录
CONtants
01
临床决策
02
共情
03
医患共情
04
临床决策与 医患共情
01
临床决策
临床决策的概念
临床决策(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是在充分掌握患者病情和全 身状态的基础上,全面把握现有可能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了解各种诊断、治疗措施可能带来的治疗效果及危险与伤害, 应用最少损害带来最大治疗效果原则,做出较为正确的选择
临床决策的伦理法律与医患共情 医患共情有助于解决临床决策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20 世纪60 年代以后,医学高技术带来的临床伦理 难题日渐突出。例如,在生殖技术、器官移植等医 01 学高技术的临床应用方面,如何确保技术应用的正 当性, 是临床决策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生命维持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生必须重新评估死亡 02 标准,而对于那些要求安乐死的病人如何做出适当
临床决策学兴起的背景 临床决策学兴起的背景
20 世纪以前,医生的治疗手段极为有限,能被医生治 01 愈的疾病也为数不多。
20 世纪以后,医疗保健领域出现了从X射线、心电图 02 到CT 扫描、正电子摄影(PET)、核磁共振成象(MRI)
等检查手段。人工脏器和各种新药开始应用。
伴随着诊断治疗手段的丰富和选择的多样化而来的是, 03 医生与病人所面临的抉择却更加困难。
临床决策不仅涉及到临床医生, 而且也将病人与 01 病人家属包括在内。
医生在可行的选择中间进行比较, 衡量可能产生的 02 种种后果。
医生可以依据决策树来考虑病人的背景和经验, 向 03 病人解释目前的情况和治疗选择, 然后询问病人的
意见, 双方共同选择对病人有利的治疗。
临床决策的案例
泌乳素性垂体腺瘤的治疗
的决策,也是考验医生的难题。
医患共情有助于解决临床决策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无论是新药物,还是新的诊断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01 都需要医生主动共情,审慎、切实地以病人的利益
为首要考虑。
医护人员引导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共情,促使 02 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同样表示理解和尊重,这促
进了新的诊断治疗技术和药物的开展和应用。
最佳选择(需要医患共情能力)。
02
共情
共情的概念 共情的概念
l1909年,Titchener首次提出“Empathy”一词,其本意 是指美学中的“主体情绪投射于所观察的事物中去”。 lTitchener认为共情是指人不但能够看到他人的情感, 而且还能用心灵感受到他人的情感。 l共情最简单的意义就是可以达到通情达理的效果。
04
医患共情临床决策在临床决策中的体现形式
医患共情可使临床决策更具有科学性
对患者而言,患者普遍存在对自身健康沮丧、担心、自 01 卑等心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主动共情具有治疗或辅助
治疗的作用,可以促进患者自我表露和自我探索。
02
以共情为纽带建立起的信任合作关系使医方更准确可靠 的收集到疾病的信息。
临床决策学的兴起 临床决策学兴起的背景
01 1979 年,“医学决策学会”(Society for Medical Decision Making)在美国成立。
02 出版《医学决策》Medical Decision Making 杂志。 03 大学开设了医学决策学课程。 04 建立医学决策学系。
临床决策的内容和特点 临床决策的内容和特点
共情的概念 共情的概念的演变
共情的概念经历了认知共情、情感共情到多维共情的演变
01
认知共情强调的 是个体对他人内 心状态的认知觉 察,而不强调共 情过程中产生的 情感体验和行为 反应。
02
情感共情清晰地定义为: 知觉到他人情绪体验后 产生的一种设身处地的 情绪反应,或是从他人 的立场出发对他人内心 状态的认知而产生的一 种情绪体验。
医患共情在临床决策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医患共情在临床决策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强调医护人员主导的共情
患者是患有疾病、忍受疾病 痛苦的人,医护人员与患者 之间是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 双方的相互影响不是对等的, 主要是医护人员影响患者。 因此,在共情沟通中,医护 人员仍需占据主导地位,通 过恰当地运用共情,最终达 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作用。
临床决策的科学性与医患共情 医患共情可使临床决策更具有科学性
循证医学对于癌症患者的医疗决策是比较独特的,病 01 人必须权衡每种治疗选择所伴随的利弊。这个过程涉
及医务人员的主动共情。
医护人员的主动共情有助于医护人员了解病人的经济、 02 社会(地域、民族、习俗)、伦理(宗教信仰、道德
标准)与人文背景,从而制定人性化的治疗方案。
临床决策的内容和特点 小结
01 临床决策的主体:医务人员、病人以及病人家属。
临床决策的内容:选择何种风险程度和效益的诊断 02 治疗方案?所选择的医疗服务质量与费用?
加强临床决策的知识储备。医学集自然科学、社会
03Leabharlann 科学和人文科学于一体,将三者有机融合应用有助 于临床医务人员、病人及其家属在临床活动中作出
垂体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药物及放疗三种。三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应 该根据患者垂体瘤的大小、激素分泌的情况、并发症及共患疾病的情况、患 者的年龄、是否有生育要求以及患者的经济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临床决策的案例
ICU 的例子也解释了日常情形下, 临床决策是一个实践过程,牵扯 到伦理学和社会学等很多知识
共情的概念 共情的概念的演变
03 多维共情
四维度共情包括情感、认知、 道德和行为4个维度。认知 共情是指有识别和理解他人 的观点和情感的能力;情感 共情是指想象和分享他人精 神状态或感受的能力;道德 共情是指有表达共情的内在 动机;行为共情是指基于他 人的观点和情感进行语言或非 语言沟通的能力。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