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德仁《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圣才出品】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信用与金融市场)【圣才出品】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第二章信用与金融市场一、重要概念1.信用答: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偿还性和付息性是其基本特征。
信用的最基本的职能是动员闲置资金并加以再分配,第二个职能是提供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信用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环节中的一个范畴,信用分配是建立在社会总资金运动中企业初次分配和财政二次分配基础上的第三次分配。
信用是一种动员暂时闲置资金的行为,在这种借贷行为中,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资金的使用权发生了转让,从而使各主体可支配的资金规模发生了变化,因此,信用没有自己独立的资金可分配领域,而是与企业初次分配和财政二次分配重叠,是建立在前两次分配基础之上的第三次资金分配。
在现代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主要通过中央银行发放再贷款、办理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实现;货币供应量的收缩则做相反操作。
流通中的现金属中央银行的负债,通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提款获得增加。
因此,无论是从中央银行层面,还是从商业银行层面来讲,信用活动本身都包含着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创造货币的职能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增发货币的信用行为。
2.商业信用答: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所形成的一种借贷关系。
在赊销方式中,商品购买企业在获得商品的时候没有马上支付货款,而是约定时间,以后再支付货款。
赊销是工商企业之间经常采用的一种延期付款的销售方式。
赊销对双方都有好处。
如果购货企业必须马上用现金支付货款,那么当缺乏购货资金时就不能及时进货;购货企业拿不到商品,生产企业的商品就销售不出去,或者要推迟销售;商品销售不畅,资金就不能及时回流,生产企业的再生产必然受到影响。
若采用赊销的方式,购货企业可以在没有购货资金时先把商品取走,以后按约定的期限支付货款。
对生产企业来说,先把商品赊销出去,可以减少商品的库存占压,也不会延误商品的销售。
预付方式与赊销方式相反,即购货企业在没有获得商品时,预先支付部分或全部货款。
姚长辉《货币银行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通货膨胀【圣才出品】
姚长辉《货币银行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通货膨胀【圣才出品】第十二章通货膨胀12.1复习笔记一、通货膨胀概述1.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有众多的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
在西方货币金融学说中,各个学派都有各自的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
从西方经济学文献中,通货膨胀的定义一般有以下几种:(1)通货膨胀是需求过度的表现,在这种状态上,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2)通货膨胀就是货币总存量、货币总收入或单位货币存量的现象。
(3)通货膨胀就是在如下条件下的物价水平上涨现象:(4)通货膨胀是货币客观价值的下跌。
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通常将通货膨胀定义为: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四个含义:(1)把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作为考察对象,目的在于与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价格区别开来。
(2)强调“货币价格”,即每单位商品或劳务用货币数量表示的价格。
(3)强调“总水平”,即关注的是普遍的物价水平波动,而不仅仅是地区性的或某类商品及劳务的价格波动。
(4)强调“持续上涨”,即通货膨胀并非偶然的价格上升,而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价格有上涨的趋势。
2.通货膨胀的类型由于对通货膨胀的认识角度不同,人们将通货膨胀划分为多种类型。
具体分类如下:(1)公开型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明显地、直接地上涨;而抑制型或隐蔽型通货膨胀则是指货币工资水平没有下降,物价总水平也未上升,但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却下降的通货膨胀。
(2)按价格上涨速度对通货膨胀划分为三种:爬行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及恶性的通货膨胀。
但三种类型通货膨胀的数量界限有时是不明确的。
发达国家的公众大都认为年6%的物价上涨就是难以忍受的,属于严重的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则可以认为是恶性的通货膨胀。
(3)预期的与非预期的通货膨胀的划分,目的是要揭示通货膨胀的效应。
(4)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货币供给推动型、结构转换型和体制型通货膨胀是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去分类的。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四章~第六章 【圣才出品】
第四章利息与利率一、重要概念1.利息答:利息是货币所有者(债权人)因贷出货币而从借款人(债务人)那里获得的报酬。
从债务人的角度来看,利息则是借入货币或货币资本所付出的代价。
利息在本源上是剩余价值或利润的一部分。
利息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畴,并构成信用的基础。
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借贷行为,因此利息作为一种占有使用权的报酬早就出现了。
当时以实物形式如谷物、布匹等进行利息的支付。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利息的支付逐渐过渡到货币形式上来。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息是借贷资本家因贷出货币资本而从职能资本家那里获得的报酬。
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各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信用关系。
其中,利息所依存的资金借入方与贷出方的关系是最基本的信用关系,利息的普遍存在也就是必然的。
因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所有的信用活动都是以偿还债务并支付利息为条件的特殊的价值运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亦不例外。
2.利率答:利率又称“利息率”。
是一定期限内利息额与本金额的比率。
利率是计算利息额的依据,是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
利率的高低对资金借出者来说,意味着收益的多少;对资金使用者来说,则意味着成本的高低。
从期限看,利率一般有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三种。
现实生活中的利率都是以某种具体形式存在的,如三个月期贷款利率、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六个月期公债利率、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利率、贴现利率等。
随着金融活动的日益拓展,金融活动方式日益多样化,利率的种类也日益增多。
3.单利答:单利法计算是指不论期限长短,利息仅按借贷本金、利率和期限一次计算。
其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期限,若以S 表示本利和,P 表示本金,I 表示利息,r 表示利率,n 表示借贷期限,则有:I P r n =⨯⨯,()1S P r n =⨯+。
其中,利率和期限要搭配一致。
若期限是年,利率要用百分之几来表示,以此类推。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十章~第十二章 【圣才出品】
第十章金融与经济发展一、重要概念1.储蓄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储蓄概念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比如一年)国民收人中扣除消费后的剩余,即储蓄=收入-消费。
这种储蓄概念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广泛应用在宏观经济理论分析和经济预测与决策中。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实际,储蓄应该是指各种经济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居民家庭)把节余下来或暂时闲置的收入以货币资产、其他金融资产或实物积存起来的行为,即储蓄是储存、储藏、储备货币价值或实物的行为。
储蓄不仅包括货币价值形态的储蓄,而且包括实物形态的储蓄;储蓄不仅来自国内,而且来自国外;储蓄不仅来自居民工资收入和企业积累,而且还来自企业折旧。
所以就储蓄的形式来说,储蓄应包括手持现金、实物储蓄、存款储蓄和证券储蓄等多种形式。
2.边际储蓄倾向答: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YS MPS ∆∆=。
式中MPS 为边际储蓄倾向,△S 为储蓄增量,△Y 为收入增量。
3.二元金融结构答:二元金融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存在着现代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金融结构。
作为现代金融机构的是少量的外国银行机构与本国的国有银行机构。
其中外国银行机构主要集中在港口城市和其他经济中心,主要服务于这些国家的对外经济;而国有银行则遍布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并服务于这些国家占主体地位的国有经济或大公司大企业。
虽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资金匮乏,但国有经济或大公司大企业在取得资金方面享有某种特权。
除了现代金融机构外,发展中国家还存在着以传统方式经营的钱庄、摇会、当铺之类的传统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主要分布在经济落后的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并主要为小商品经济和个人消费提供金融服务。
4.金融抑制答:所谓金融抑制是指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种种管制,它突出表现在对金融资产价格的控制。
金融抑制是发展中国家一种普遍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利率控制、信贷限额或信贷指标配给、高估本国货币价值等。
货币银行学(第三版)第九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课后习题
第九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一、填空题1. 是测度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主要标志。
2.根据所选的样本数量和范围的不同,通常使用的物价指数有、和________。
3.大多数国家把________指数作为衡量月、季度通货膨胀的的状况。
4.根据不同的标准,通货膨胀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和两大类;按物价上涨的不同速度可分为、、、;按形成原因可为、、、。
5.“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这是指通货膨胀。
6.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完全是一种现象。
7.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和。
8.当总需求不变时,成本的上升会导致总供应曲线向上方移动,即企业会在同等产出水平上价格,或在同等价格水平上产出。
9.通货膨胀发生后,如果实物资产在货币形态的自然升值物价总水平上涨,则持有实物资产的人受益。
10.通过宏观紧缩政策控制社会总需求,各国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政策有:、和。
11.治理通货膨胀主要有以下四大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2.国外学者普遍把通货紧缩定义为。
13.双要素通货紧缩定义包括和。
14.三要素通货紧缩定义认为通货紧缩是_______ 和________的持续下降,而且伴随着经济的全面衰退。
15.形成结构型通货膨胀有三种情况: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1.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从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是()。
A.需求拉上论B.成本推进论C.开放型通货膨胀D.隐蔽型通货膨胀2.认为通货紧缩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的观点。
A.凯恩斯主义B.后凯恩斯学派C.货币主义学派D.马克思主义3.认为通货膨胀表现在流通领域,根源于生产和流通领域,是()的观点。
A.凯恩斯主义B.后凯恩斯学派C.货币主义学派D.马克思主义4.认为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社会总需求而不是货币量,持这种观点的是()。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章节题库(金融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章节题库第十章金融与经济发展一、概念题1.金融压抑(对外经贸大学2004研)答:金融压抑是指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全国家存在的各种过于严格的金融管制,包括利率限制、外汇管制、信贷配额、金融资产单调等。
金融压抑的出现往往反映的是一个经济体的市场体制不健全,金融体系不完善,一国的金融发展水平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此外还有政策或体制方面的原因。
2.金融相关率(吉林大学2003研;北师大2003研)答:金融相关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金融活动总量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
金融活动总量一般用金融资本总额表示,它包括:非金融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即股票、债券及各种信贷凭证);金融部门,即中央部门、存款部门、清算机构、保险组织和二级金融交易中介发行的金融工具和国外部门的金融工具。
经济活动总量则用国民生产总值表示。
从经验数据看,一般经济越发达的国家金融相关率越高,而通货膨胀率越高,金融相关率越低。
在一个国家中,金融相关率有升高的趋势,到一定水平就趋于稳定。
3.金融发展答:指金融交易规模的扩大和金融产业的高度化过程带来金融效率的提高。
体现为金融压制的消除、金融结构的改善,即金融工具的创新和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的多样化。
其量的方面(规模)可以以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的比率(金融相关比率)等指标来衡量。
质的方面(效率)可以以实际利率、金融工具与经济部门的分类组合(金融相关矩阵),各部门的资金流量表的合并(金融交易矩阵)和融资成本率等指标来衡量。
经济主体为追逐潜在收益而进行的金融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金融发展的根本动力。
金融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金融相关比率趋于提高。
4.金融自由化(深圳大学2009研)答:亦称“金融深化”,是“金融压制”的对称,主张改革金融制度,政府改变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分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减少对外资的依赖,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形成金融资产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的目的。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国际收支与经济均衡)【圣才出品】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第十二章国际收支与经济均衡一、重要概念1.国际收支答:国际收支这一概念的产生虽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但各国在各个时期理解不一,概括起来,不外乎广义说和狭义说两种。
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一国外汇收支的总和。
它涉及外汇收支的全部经济交易,主要是对外贸易,是一国国际收支的重要内容,但它不能反映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全部内容。
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对外往来所引起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总额的对比,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国际贸易和资金往来的概况和结果。
目前,对国际收支的统计和分析大都采用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
2.经常账户答:经常账户反映本国与外国交往中经常发生的项目,也是国际收支中最重要的项目。
它包括:①货物,是指通过我国海关的进出口货物。
②服务,包括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
③收益,包括两大类交易。
一是支付给非居民工人的报酬;二是投资有关金融资产产生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项下的利润利息收支和再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股息、利息等)和其他投资收益。
④经常性转移,包括各级政府的转移(如政府间经常性的国际合作,对收入和财产支付的经常性税收等)和其他转移。
3.资本和金融账户答:资本和金融账户是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包括资本和金融两个账户。
①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资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与放弃。
资本转移包括下面三项所有权转移:一是固定资产所有权转移,二是与固定资产购买和放弃相联系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三是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
②金融账户,包括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的所有权变动的所有交易。
按投资方式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按债权债务划分为资产、负债。
4.错误与遗漏账户答:错误与遗漏账户是指用于解决因资料和统计方面的错误和遗漏所产生的不平衡而设置的科目。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金融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第十章金融与经济发展一、重要概念1.储蓄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储蓄概念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比如一年)国民收人中扣除消费后的剩余,即储蓄=收入-消费。
这种储蓄概念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广泛应用在宏观经济理论分析和经济预测与决策中。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实际,储蓄应该是指各种经济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居民家庭)把节余下来或暂时闲置的收入以货币资产、其他金融资产或实物积存起来的行为,即储蓄是储存、储藏、储备货币价值或实物的行为。
储蓄不仅包括货币价值形态的储蓄,而且包括实物形态的储蓄;储蓄不仅来自国内,而且来自国外;储蓄不仅来自居民工资收入和企业积累,而且还来自企业折旧。
所以就储蓄的形式来说,储蓄应包括手持现金、实物储蓄、存款储蓄和证券储蓄等多种形式。
2.边际储蓄倾向答: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YS MPS ∆∆=。
式中MPS 为边际储蓄倾向,△S 为储蓄增量,△Y 为收入增量。
3.二元金融结构答:二元金融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存在着现代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金融结构。
作为现代金融机构的是少量的外国银行机构与本国的国有银行机构。
其中外国银行机构主要集中在港口城市和其他经济中心,主要服务于这些国家的对外经济;而国有银行则遍布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并服务于这些国家占主体地位的国有经济或大公司大企业。
虽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资金匮乏,但国有经济或大公司大企业在取得资金方面享有某种特权。
除了现代金融机构外,发展中国家还存在着以传统方式经营的钱庄、摇会、当铺之类的传统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主要分布在经济落后的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并主要为小商品经济和个人消费提供金融服务。
4.金融抑制答:所谓金融抑制是指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种种管制,它突出表现在对金融资产价格的控制。
金融抑制是发展中国家一种普遍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利率控制、信贷限额或信贷指标配给、高估本国货币价值等。
(word完整版)货币银行学习题和答案 第10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一部分填空题1、是测度通货膨胀何通货紧缩的主要标志。
2、根据不同的标准,通货膨胀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和两大类;按物价上涨的不同速度可分为、和 ;按西方通货膨胀学说分为和。
4、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是。
他们强调引发通货膨胀的是,而不是货币量。
5、后凯恩斯学派则用解释通货膨胀。
把通货膨胀归咎于提高。
6、货币主义学派则认为,通货膨胀完全一种现象,是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
7、通过宏观紧缩政策控制社会总需求,各国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有:、和。
8、治理通货膨胀主要有以下三大对策、和。
9、国外学者普遍把通货紧缩定义为。
10、对温和型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有三种观点:、和。
第二部分单项选择题1、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从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是。
A、需求拉上论B、成本推进论C、开放型通货膨胀D、隐蔽型通货膨胀2、把通货膨胀归咎于产品成本提高的是学派。
A、凯恩斯主义B、后凯恩斯C、货币主义D、马克思主义3、下列不属于通货紧缩三要素定义.A、物价水平持续下降B、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C、社会总需求下降D、经济衰退4、认为通货紧缩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的观点.A、凯恩斯主义B、后凯恩斯学派C、货币主义学派D、马克思主义5、认为通货膨胀表现在流通领域,根源于生产和流通领域,是的观点.A、凯恩斯主义B、后凯恩斯学派C、货币主义学派D、马克思主义6、认为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社会总需求而不是货币量,持这种观点的是。
A、凯恩斯主义B、后凯恩斯学派C、货币主义学派D、马克思主义7、通货膨胀对策中,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属于。
A、控制需求B、改善供给C、收入指数化政策D、紧缩性财政政策8、通货膨胀对策中,压缩财政支出属于。
A、改善供给B、紧缩性收入政策C、收入指数化政策D、紧缩性财政政策9、通货膨胀对策中,冻结工资和物价属于 .A、控制需求B、改善供给C、收入指数化政策D、紧缩性财政政策10、下列不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货币与货币制度)【圣才出品】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重要概念1.货币答:货币是一种被人们所接受的,用做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具有价值储藏作用的商品或者法定的凭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但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除了以自然属性满足人们的特定需要外,还具有特殊的社会职能,即具有表现、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和直接进行交换的能力,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在信用货币条件下,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表明保有或向社会索取等量物质财富的权利。
货币作为商品,只是对货币的使用权进行交易的一种特殊商品。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它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物物交换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偶然的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三个阶段。
纸币是货币的完成形态。
货币的形式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发展到信用货币和现代的电子货币,形式不断更新,趋于多样化和电子信息化。
但其基本职能不变。
2.货币制度答: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出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①确定本位货币金属和货币单位;②确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③确定纸币的发行和流通程序;④规定金准备制度和外汇准备制度。
总结世界各国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大体上经历了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信用货币制度等阶段。
3.价值尺度答:价值尺度是货币具有的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和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功能。
这是货币的首要职能。
货币的这个职能克服了在物物直接交换条件下,由于价值表现不同而给商品流通造成的困难。
货币出现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货币来表现,货币成为商品价值的唯一表现形式。
通过货币,不同商品的价值就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比较了。
金融学考研经典教材课后习题(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圣才出品】
第18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在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概念。
如何界定这两个概念,分歧甚多,但也没有妨碍它们的广泛使用。
你在这方面有什么见解?答:(1)通货膨胀一般的定义为: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普遍上涨的现象。
这个定义包含以下几个要点:①强调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作为考察对象,目的在于与股票、债券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价格相区别。
②强调“货币价格”,即每单位商品、服务用货币数量标出的价格。
是要说明,通货膨胀分析中关注的是商品、服务与货币的关系,而不是商品、服务与商品、服务相互之间的对比关系。
③强调“总水平”,说明这里关注的是普遍的物价水平波动,而不仅仅是地区性的或某类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波动。
④关于“持续上涨”,是强调通货膨胀并非偶然的价格跳动,而是一个“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具有上涨的趋向,即一次性的物价上涨不是通货膨胀。
(2)通货紧缩是指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现象。
循着定义通货膨胀的同一思路,通货紧缩也应该是对物价疲软乃至下跌的经济过程的概述——不是偶然的、一时的,而是成为经济走向、趋势的物价疲软乃至下跌。
2.西方和我国对通货膨胀的成因有种种理论概括。
从理论规范的要求出发,你认为归纳为几条较为适当?答:从理论规范的要求出发,对于通货膨胀的成因归纳为三条比较合适,即需求拉上说、成本推动说和供求混合推动说。
(1)需求拉上说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时,过多的需求拉动价格水平上涨,可以表述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对物价水平产生需求拉上作用的有两方面:①实际因素,如投资需求增加;②货币因素,或货币需求减少,或货币供给增加过快。
这样的分析是以总供给给定为假定前提的。
如果投资的增加引起总供给同等规模的增加,物价水平可以不动;如果总供给不能以同等规模增加,物价水平上升较缓;如果丝毫不能引起总供给增加,需求的拉动将完全作用到物价上。
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可用图18-5加以说明。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利息与利率)【圣才出品】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第四章利息与利率一、重要概念1.利息答:利息是货币所有者(债权人)因贷出货币而从借款人(债务人)那里获得的报酬。
从债务人的角度来看,利息则是借入货币或货币资本所付出的代价。
利息在本源上是剩余价值或利润的一部分。
利息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畴,并构成信用的基础。
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借贷行为,因此利息作为一种占有使用权的报酬早就出现了。
当时以实物形式如谷物、布匹等进行利息的支付。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利息的支付逐渐过渡到货币形式上来。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息是借贷资本家因贷出货币资本而从职能资本家那里获得的报酬。
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各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信用关系。
其中,利息所依存的资金借入方与贷出方的关系是最基本的信用关系,利息的普遍存在也就是必然的。
因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所有的信用活动都是以偿还债务并支付利息为条件的特殊的价值运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亦不例外。
2.利率答:利率又称“利息率”。
是一定期限内利息额与本金额的比率。
利率是计算利息额的依据,是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
利率的高低对资金借出者来说,意味着收益的多少;对资金使用者来说,则意味着成本的高低。
从期限看,利率一般有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三种。
现实生活中的利率都是以某种具体形式存在的,如三个月期贷款利率、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六个月期公债利率、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利率、贴现利率等。
随着金融活动的日益拓展,金融活动方式日益多样化,利率的种类也日益增多。
3.单利答:单利法计算是指不论期限长短,利息仅按借贷本金、利率和期限一次计算。
其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期限,若以S 表示本利和,P 表示本金,I 表示利息,r 表示利率,n 表示借贷期限,则有:I P r n =⨯⨯,()1S P r n =⨯+。
其中,利率和期限要搭配一致。
若期限是年,利率要用百分之几来表示,以此类推。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判断题)【圣才出品】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三、判断题
1.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都可能为负值。
()(中央财经大学2012金融硕士)
【答案】错
【解析】实际利率是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名义利率是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名义利率不可能为负,不会出现倒负利息的情况。
当通货膨胀率高于名义利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值。
2.期货与远期本质上是一致的,形式上的差别之一是期货具有标准化的合约,在交易所集中交易;而远期合约标准化程度较低,并不在交易所交易。
()(中央财经大学2012金融硕士)
【答案】对
【解析】期货合约和远期合约本质是一致的,都是在交易时约定在将来某一时间按约定的条件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标的物的合约。
它们的区别之一是期货具有标准化的合约,在交易所集中交易;而远期合约标准化程度较低,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
3.国际储备的功能包括储备资产的增值保值和提高对外投资的收益率。
()(中央财经大学2012金融硕士)
【答案】错
【解析】国际储备的功能包括:弥补国际收支赤字、调节本币汇率、充当信用保证以及防患突发事件。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章节题库(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圣才出品】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章节题库第八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一、概念题1.菲利普斯曲线(北师大2004研;华中科技大学2004研)答:菲利普斯曲线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变动关系的一条曲线。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
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会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即认为:失业率高,通胀率就低;失业率低,通胀率就高,并认为二者间这种关系可为政府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即通胀率或失业率太高时,可用提高失业率的紧缩政策或提高通胀率的扩张政策来降低通胀率或降低失业率,以免经济过分波动。
菲利普斯曲线可用图8-1说明。
图8-1菲利普斯曲线令图8-1中W为货币工资变动率,U为社会的失业率,L即为菲利普斯曲线。
当失业率由U2降到U1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由W2上升到W1。
这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有着一种交替关系。
也就是说,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然会出现较高的物价上涨率。
由于货币工资变动率与物价上涨率有关,而通货膨胀又用物价上涨率来表示。
因而,进一步对此图引申,便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2.通货紧缩缺口答:通货紧缩缺口是指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供给的差额以及由此导致的物价下降现象。
如总投资小于总储蓄,经济中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就可能小于企业所提供的产出数量,从而可能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下跌和总产量的下降。
如果原来的总产出水平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那么这种由于总投资不足造成的总需求不足,就会引致非自愿性失业,以及实际经济增长率不能达到潜在经济增长率。
当存在通货紧缩缺口时,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根据乘数原理,这个缺口将会造成国内生产总值更大幅度的下降。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章节题库(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体系)【圣才出品】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章节题库第十一章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体系一、概念题1.汇率(Exchange Rate)(上海财大1998研)答:汇率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指外汇买卖的价格。
它是两国货币的相对比价,或者说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
折算两种货币比率时,首先要确定以哪一国家的货币作为标准,这称为汇率的标价方法。
在外汇市场上,汇率有两种不同的标价方法,即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汇率有许多不同的划分方法。
按制定汇率的方法划分,汇率可分为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考察,汇率可分为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从外汇交易的支付工具角度考察,汇率可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从外汇买卖的交割期限的角度考察,汇率可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从汇率制度角度考察,汇率可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2.外汇(Foreign Exchange)(首都经贸大学2005研)答:外汇是“国外汇兑”的简称。
外汇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动态意义上的外汇指人们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动态的外汇等同于国际结算。
静态意义上的外汇具有三个特点:(1)普遍接受性,即必须是在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外汇资产;(2)可偿性,即这种外币债券是可以保证得到偿付的;(3)可兑换性,即这种外币资产能自由地兑换成本币资产。
它可以进一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静态外汇泛指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
在各国的管理法令中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解释中所沿用的便是这种概念。
如中国1996年1月颁行的《外汇管理条例》第三条对外汇的解释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①外国货币,包括纸币和铸币;②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的付款凭证和邮政储蓄凭证等;③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股票等;④特别提款权和欧洲货币单位;⑤其他以外币计价的资产。
狭义的静态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以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
第八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重要概念
1.通货膨胀
答: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情况。
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中使用非实物性的信用货币作为交易媒介所发生的现象。
通货膨胀降低了一国货币的购买力,引起货币贬值。
通货膨胀的发生,归根结底,必然有货币供应量的超常增加。
一般说来,严重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
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它使债务的实际价值下降了;但不利于债权人,不利于固定收入者,因为他们的实际收益或收入减少了。
在累进税和税收未实行指数化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会使名义收入增加,从而自动提高纳税等级,由此使纳税人多缴纳税款。
②引起价格的扭曲,进而影响经济效率。
严重的通货膨胀还将对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2.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答: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的是在社会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激增的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如生产资源和要素已接近充分利用,或达到充分利用,商品供给和劳务供给的增加受到了限制,或没有能随有效需求的增长而相应地增长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现象,或者说,由于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超过了按现行价格的供给的增长,使太多的货币去追求太少的商品和劳务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这种由于需求增大而引起的物价上涨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①自发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总支出的增加或者说需求的增加与原先的或预期的成本增加没有联系而引致的通货膨胀。
②诱发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由于成本
的增加而诱发了总需求的增加所导致的物价持续上涨。
③支持或补偿性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一国政府为了阻止失业上升而增加支出,或采用扩张货币政策而增加总需求所导致的通货膨胀。
3.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答: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指由于生产成本上升而引起的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
这种成本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存在强大的、对市场价格具有操纵力量的压力团体(如工会、垄断大公司)所致。
其成因主要是指工资推进和利润推进,当然还包括垄断推进及汇率成本推进等因素。
因此,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可分为:①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它是指由于工人工资的增加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②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指的是垄断组织和垄断企业为了保证一定利润而抬高价格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③操纵价格的通货膨胀,指垄断企业和寡头对部分产品卖价进行操纵,人为抬高价格而引起的通货膨胀;④汇率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本国货币对他国货币汇率贬值而引起的出口产品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持续上涨。
4.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
答: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是指由总需求增加和总供给减少共同作用下的通货膨胀。
从理论上说,可以区分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与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需求拉上的作用与成本推进的作用常常是混合在一起的。
事实上,无论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还是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单方面的作用只会暂时引起物价上涨,并不能带来物价的持续上涨,只有当总需求与总供给共同作用时,才会导致持续性的通货膨胀。
比如由总需求增加引起的通货膨胀中,不仅商品价格将上涨,而且因生产成本的相应提高,必然会使总供给减
少,产出水平回落,从而又引发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使价格进一步提高。
此时,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通常会如此),通货膨胀将持续下去。
5.结构型通货膨胀
答: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一种即使整个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变动,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也会发生的通货膨胀。
结构型通货膨胀通常是由部门结构之间的某些特点引起的。
一些部门在需求方面或成本方面的变动,往往通过部门之间相互看齐的过程而影响其他部门,以致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在我国,结构型通货膨胀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基础工业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二是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不相适应,农产品价格上涨引发价格总水平上涨。
6.停滞通货膨胀
答:停滞通货膨胀是指经济停滞不前的同时又发生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
停滞通货膨胀的发生有两个背景。
第一,20世纪60年代末期,西方许多发达国家政府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政策,结果物价上涨率并未降低,失业率却大幅度提高,即出现停滞膨胀。
第二,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次能源危机,石油价格上涨使生产成本提高,从而由供给冲击引发了物价和失业的同时上涨。
关于停滞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不同的经济学派看法不一。
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认为停滞通货膨胀主要来自供给方面的冲击,如能源危机、工资上涨等,引发总供给曲线AS左移,因而造成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同时提高。
货币学派则认为各国政府不断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引起公众对物价上涨率的预期提高,这是使AS 曲线左移,从而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同时提高的直接原因。
供给学派经济学家则认为,20
世纪60年代,各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一方面政府支出增加使总需求增加,导致物价上涨;另一方面,政府税收的提高使企业投资意愿及工人工作意愿降低,导致失业率提高。
7.膨胀预期的通货膨胀
答:膨胀预期的通货膨胀是指在膨胀预期的心理作用下持续存在的通货膨胀。
假设一个经济体系里的所有价格由市场灵活决定,人们普遍预期一年后价格要比现在高,比如商品出售者考虑到这一预期,以及为一年存货所需支付的利息与仓储成本以后,他们就不愿意在预期价格和后两种成本以下出售自己的商品。
如果购买者持有同样的预期,并且其他条件不变,他们就会立即购买这些商品,直到现行价格上涨到预期价格以上。
这种在市场各方预期作用下发生的通货膨胀就称为膨胀预期的通货膨胀。
预期心理加快通货膨胀的作用过程可从三个方面说明:第一,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
第二,对于储蓄者来说,一般较为重视实际利率的高低。
第三,膨胀预期要求提高货币工资。
8.输入型通货膨胀
答:输入型通货膨胀(Imported Inflation)是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通过国际传导过程,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
输入型通货膨胀与开放经济有密切关系,而且开放程度越大,输入型通货膨胀发生的概率越大。
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递途径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国际市场存在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会刺激对出口国家出口商品的需求,从而使出口增加;与此同时,出口国对国外进口商品需求减少,这样就会扩大该国贸易顺差,从而总需求增加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第二,国际市场存在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商品出口国呈现贸易顺差状况,在国际固定汇率制度下,储备增加将增加国内货币供给,从而起
到降低利率、刺激投资的作用。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直接引发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第三,在世界市场上,因石油、原材料等价格上涨,使石油、原材料等基础资料的输入成本提高,相应造成进口国物价上涨,引发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9.菲利普斯曲线
答:菲利普斯曲线是20世纪50年代新西兰经济学家A.W·菲利普斯提出的关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替代关系的理论解说和分析工具。
菲利普斯在研究英国1861~1913年经济资料时,发现工资的增加在失业率低的年代要快得多。
他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雇主们把增加后的工资以提价方式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结果出现通货膨胀,并且,这种高就业下出现的通货膨胀与总需求的扩张无关。
菲利普斯原曲线的形态,见图8-7。
图8-7中分布各点代表英国1861—1913各年度的货币工资变动率和失业率。
由菲利普斯设计的这条曲线,表示由工资增加引起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呈负相关关系。
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亦相反。
图8-7菲利普斯曲线
现代经济学家在使用菲利普斯曲线时,将原图竖轴代表的货币工资变动率改为以价格水平表现的通货膨胀率,并将研究重点放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与一定水平的失业率之间的替换
关系上。
应当指出,从本世纪40年代末以来,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实际情况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使得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与原菲利普斯曲线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仅以1948~1972年美国的情况为例,见图8-8。
图8-8美国1948—1972年菲利普斯曲线
从图8-8可见,整个曲线已向右方移动并且斜度急陡,这表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替换成本加大了。
由于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多出现与菲利普斯曲线不吻合的情况,因此,该曲线也受到不少经济学家的攻击和责难。
10.指数连动政策
答:所谓指数连动政策就是一种对货币性契约订有物价指数条款的政策。
一般说来,指数连动政策可适用于极广泛的经济活动中,从银行存贷款的利息支付到职工工资的调整,从商品价格的制定到国债利息的确定,这些货币形式的收支均应根据物价指数进行调整。
主张采用指数连动政策的主要理由是:①指数连动政策有利于国民收入分配的公平和社会稳定;
②指数连动政策可以提高资源的分配效率;③指数连动政策可以促进经济的正常发展;④指数连动政策有可能抑制通货膨胀率的持续上升。
不过,对指数连动政策持反对意见者也不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