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唐诗的基本特点。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影响深远。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以《望岳》为例,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这个案例展示了唐诗如何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情感。
2.教学难点
-意象的理解与把握:对于诗中的意象,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需要通过图片、情境创设等方式帮助学生感知。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如《渡荆门送别》中的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学生需学会识别并在写作中运用。
-诗歌情感的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往往含蓄、深沉,如《春望》中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需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深入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唐诗五首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高的。通过导入环节的问题,他们能够迅速被吸引到课堂内容上来。在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环节,我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诗歌的意象和情感,看得出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在新课讲授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上还存在困难。比如在讲解《春望》时,他们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表达感到困惑。这时,我通过对比现代的景象,帮助他们理解诗人在国难时期的心情。这种对比教学似乎对他们理解有所帮助。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包括《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望岳》、《登高》和诗歌背景:介绍每位诗人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2.诗歌内容:详细解读五首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韵律美和意象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三篇】

【导语】整理了⼈教版⼋年级上册语⽂《诗词五⾸》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诗词五⾸》教案⼀ 知识与能⼒ 积累古诗词,增加⽂化积淀,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

过程与⽅法 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加⽂化积淀,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提⾼审美情趣。

重点 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难点 正确理解诗歌内涵,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诗歌的朗读⾳频材料多媒体课件 3课时 陶渊明《〈饮酒〉(其五)》 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为了仕途⽽争名夺利,为了升迁⽽不择⼿段,甚⾄扭曲⼈性,残害亲⼈,但是却有少数⽂⼈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兮求”“⼈⽣⾏乐⽿,何须富贵时”的恬淡⽣活。

不同的⼈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有不同的⽣活⽅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位⽥园诗⼈陶渊明的⼀⾸⽥园诗《饮酒》。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说名潜,字渊明。

⾃号五柳先⽣,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

九江柴桑(九江县)⼈,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辞赋家、散⽂家。

1.听⾳频朗读,读准字⾳,划出节奏。

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2.⼩组讨论,通译全诗。

居住在众⼈聚居的地⽅,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与世俗远离,⾃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

⼣阳映照下的南⼭笼罩在⼀⽚蒙蒙的雾霭中,越发觉得美妙神奇,⽽⼀双双飞鸟借着暮⾊结伴飞向林间的巢⽳。

这⾥边有⼈⽣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表达。

3.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句深情⽽⾃得其乐;三四句恬静⽽闲适;五六句满⾜⽽得意;七⼋句陶醉⽽悠然;九⼗句深长⽽感慨。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2唐诗五首》优质课教学设计2篇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2唐诗五首》优质课教学设计2篇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2唐诗五首》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2唐诗五首》优质课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文化背景,初步了解唐诗的特点和韵律。

2.通过学习五首唐诗,培养学生对唐诗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品味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五首唐诗,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难点:理解和解读唐诗中的意象、意境及诗人的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给学生展示唐代人物画,并请学生谈谈对唐代文化的印象。

2.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什么是唐诗吗?它有什么特点?二、学习唐诗《静夜思》(10分钟)1.教师朗读《静夜思》。

2.请学生观察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学生们分组朗读、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三、学习唐诗《登鹳雀楼》(15分钟)1.教师朗读《登鹳雀楼》。

2.学生自由讨论诗中的意象、意境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3.请学生展示自己对诗的理解和解读。

四、学习唐诗《望庐山瀑布》(15分钟)1.教师朗读《望庐山瀑布》。

2.学生们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意境,通过对比不同组的解读,进一步理解诗意。

3.学生们自主完成诗的欣赏和解读。

五、学习唐诗《饮湖上初晴后雨》(15分钟)1.教师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2.请学生自由讨论诗中的意象、意境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3.学生们绘制与诗中意象相关的图画,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诗句。

六、学习唐诗《白日依山尽》(15分钟)1.教师朗读《白日依山尽》。

2.请学生观察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帮助他们理解诗句的含义。

3.学生们分组朗读、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七、总结与拓展(10分钟)1.请学生讨论唐诗的特点和韵律。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和评价这五首唐诗。

3.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的唐诗,培养对诗歌的兴趣。

4.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进行朗读和解读。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教案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教案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唐诗五首》详细内容:本节课将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首,王翰的《凉州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每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通过学习唐诗,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每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意图。

难点:鉴赏诗歌,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绍唐朝的社会背景和唐诗的特点,引导学生对唐诗产生兴趣。

2. 讲解:分别讲解每首诗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哲理。

3. 鉴赏: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首诗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实践:让学生模仿唐诗的风格,创作一首小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首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七、作业设计2. 请学生分析本节课所学的五首唐诗的艺术特色。

3. 请学生模仿唐诗的风格,创作一首小诗,并附上解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鉴赏,使学生了解了唐诗的价值和意义,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但在实践环节,学生的创作能力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唐诗的起源和发展,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唐诗五首》 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唐诗五首》 教学设计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律诗,感受其“起承转合”的结构美、和谐的音韵美。

2.背诵并默写古诗,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

3.体会诗歌遣词炼字的特点,品味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1.了解律诗,能准确说出律诗的基本知识。

2.背诵并默写古诗,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1.感受其“起承转合”的结构美、和谐的音韵美。

2.体会诗歌遣词炼字的特点,品味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课时1课时学情分析学生入读小学时,有接触过古诗、律诗及绝句,但未对其有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在结构方面。

因此,本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诗歌的分类,并熟悉律诗在韵律、节奏等方面的特点。

第一课时学习《野望》一、导入新课1.话说唐诗中国是诗的国度,而唐代是诗的时代。

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唐诗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

唐诗的意象,成了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也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将穿越时光的长河,翻开诗的篇章,撷取唐诗中的几颗明珠,一睹唐诗的风采。

2.提问导入提到唐诗,你会想到哪些唐代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今天咱们要学的这首唐诗不是李白也不是杜甫,甚至从未听说过这位诗人的名字。

他就是王绩。

我们先来看一看对他的这首诗的评价。

王尧衢说:“此诗格调最清,宜取以压卷。

”沈德潜说:“五言律前此失严者多,应以此章为首。

”闻一多说:“此诗得陶诗之神,而摆脱了它的古风形式,应该说是唐代五律的开新之作。

”施蛰存说:“唐代以前,还没有‘律诗’,王绩这一首诗是最早的唐代律诗。

”结合上面的评价思考:编者将王绩的《野望》放在《唐诗五首》的首篇的原因?明确:是唐代五律的开新之作,宜压轴。

小结:诗人王绩和这首诗的意义很了不起,这首诗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一洗齐梁以来的雕饰浮艳之气,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河。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3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诗五首》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这五首诗分别是《雁门太守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长沙行》、《钱塘湖春行》、《使至塞上》。

这些诗篇都是唐朝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篇,学生可以领略到唐诗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唐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鉴赏诗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不能很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感受唐诗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五首唐诗,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诗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这五首唐诗,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情感教学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学生感受唐诗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诗歌内容,查阅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唐诗的历史地位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唐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个展示这五首唐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朗读诗歌,教师指导发音、停顿等,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朗读。

4.巩固(10分钟)学生背诵诗歌,教师检查背诵情况,对背诵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三篇】

难点3.明确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教学新课野望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教师教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目标导学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提问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

提问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明确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目标导学三品味分析,体味感情提问3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明确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提问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提问5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提问1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诗文?明确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目标导学二朗读古诗,分析探究提问2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明确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教案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对创作诗句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创作的诗句在韵律、意境上还不够成熟。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安排一些类似的创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提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诗句。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唐诗的基本概念、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唐诗韵律、意境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通过多媒体展示、情境创设等方法,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对作者生平背景、文化背景的掌握。
-学生对唐诗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了解不足,影响对诗歌的理解。
-教师需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4)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分析、比较诗歌时,容易受到固定思维的限制,需要教师引导。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感悟和欣赏。
2.教学难点
(1)对诗句韵律、平仄的理解与运用。
-学生容易混淆平仄、韵脚等概念,需通过实例分析、练习加强理解。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诗句,以加深对韵律、平仄的掌握。
(2)对诗歌意境、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学生在理解诗句背后的意境、情感时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解释。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唐诗的基本概念。唐诗是唐代文人创作的诗歌,它以其独特的韵律、意境和艺术魅力影响深远。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登鹳雀楼》这首诗。这个案例展示了唐诗如何通过精练的语言描绘壮阔的景象,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表达情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13课 唐诗五首 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13课 唐诗五首 教案

13 唐诗五首
第1 课时 野望
黄鹤楼
1. 反复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歌。

第2 课时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1. 反复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歌。

古诗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教师要让学生从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的
诗句中理解诗意, 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境, 是有一定难度的。

而且, 稍不留神学
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

为了让学生爱学, 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的环节:
①通过优美的语言、配乐朗诵、启发想象等手段, 让学生在听、读、说中
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 提高能力; ②在上课前, 有目的地安排学生查阅诗人的
有关资料, 为理解诗意创造条件。

这些环节的设置为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体会
诗人情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美中不足的是, 阅读方式还是较为单一, 以后可
采用小组朗读、男女分组朗读等形式。

1. 【电子教案】【同步课件】【备课资源】【同步试卷】详见光盘内容。

2. 【拓展延伸】
经典唐诗名句
*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优质教案设计(精选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优质教案设计(精选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优质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唐诗五首》。

具体内容包括:《登高》、《望岳》、《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凉州词》。

这些诗歌均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李白等所作,展现他们独特艺术风格和高超诗歌才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并掌握五首唐诗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及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朗读、分析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韵律、意象及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诗歌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文化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例如,描述一个登高望远场景,让学生感受诗人在登高时豪情壮志。

2. 朗读:让学生齐声朗读五首唐诗,感受诗歌韵律美。

3. 讲解:详细讲解每首诗歌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文化背景。

4. 例题讲解:以《登高》为例,分析诗中意象、情感表达及韵律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意象、情感表达及韵律特点,并进行分享。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任选一首唐诗,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鉴赏文章。

答案示例:(1)主题思想:描绘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和对民族英雄敬仰。

(2)艺术特色: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泰山雄伟壮观。

(3)文化背景:泰山作为五岳之首,象征着中华民族威武不屈。

2. 作业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语言流畅,观点明确,分析透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其他唐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诗歌,解诗歌发展历程,拓宽文化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学生对诗歌韵律、意象及情感表达理解。

2. 课堂实践情景引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例题讲解深度和广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分析方法。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精美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精美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精美教案一. 教材分析《唐诗五首》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唐代诗人创作的诗歌,领略唐诗的魅力,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本课的五首诗歌分别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春望》、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和杜牧的《山行》。

这些诗歌在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和情感抒发方面各具特色,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的优质教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唐诗,对唐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的学生在理解力和分析力上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诗歌的朗读和背诵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诗歌;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每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唐诗的艺术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首诗歌的朗读、背诵和理解。

2.难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描绘的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共同探讨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五首诗歌的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五首诗歌,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查阅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学过的唐诗,激发学生对唐代诗歌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依次呈现五首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唐诗的魅力。

《唐诗五首》教案

《唐诗五首》教案

《唐诗五首》教案教案:《唐诗五首》一、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章节:第三单元第12课内容:本节课将学习五首唐诗,包括《春晓》、《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早发白帝城》。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五首唐诗。

2. 理解每首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学会欣赏和评价唐诗的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唐诗。

难点:理解每首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展示五首唐诗的文本和插图。

2. 纸张和笔,用于学生书写和绘画。

五、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

引出唐诗的主题,简要介绍唐诗的发展背景。

2. 讲解(20分钟)分别讲解五首唐诗的文本,引导学生理解每首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结合PPT展示的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景象。

3. 朗读与背诵(15分钟)引导学生正确朗读五首唐诗,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鼓励学生进行背诵,提供一些背诵的技巧和方法。

4. 实践与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唐诗进行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进行朗读和背诵。

六、板书设计1.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进行朗读和背诵。

2.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喜欢的唐诗的意境和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节课学生对五首唐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了检查,大部分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出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诗词五首》,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2.增强历史意识:了解诗词背景,认识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培养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解读诗词,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诵表演。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词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讨如何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察。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词的基本概念,包括诗词的格律、意象、情感表达等。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情感、独特的艺术魅力传承千年。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望岳》这首诗。它展示了诗人如何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象,表达出自己的豪情壮志。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诗词五首》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通过引导他们感受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大多数同学能够逐渐进入状态,跟随我的教学节奏。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诗词的格律知识,部分同学掌握得不够扎实。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简单的解释来帮助他们理解,但显然,这部分内容还需要在后续教学中不断巩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诗词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家国情怀、人生哲理,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唐诗五首》,包括《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油翁》、《钱塘湖春行》、《题临安邸》五首诗。

详细内容涉及对每首诗的背景了解、内容解析、意境体会及艺术特色分析。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

2. 体会唐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朗读、分析、理解、感悟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对五首唐诗的理解、分析和感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唐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

2. 新课导入:介绍五首唐诗的背景、作者及其生平事迹。

3. 诗词朗读:学生齐读五首唐诗,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4. 内容解析:逐句解析五首唐诗,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5. 例题讲解:以《登高》为例,讲解分析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卖油翁》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7.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五首唐诗的共性与个性,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五首唐诗的作者、背景及关键词。

3. 诗词解析的步骤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题临安邸》的艺术特色,结合诗句谈谈自己的感悟。

2. 答案:要求学生对诗句进行逐句解析,从意境、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唐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3. 教学过程的安排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唐诗五首》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收录了五首经典唐诗,分别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和杜牧的《山行》。

这些诗篇代表了唐诗的不同风格和主题,既有写景咏物的,也有抒发怀古之情的。

通过学习这些诗篇,学生可以领略到唐诗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唐诗,对唐诗的基本风格和主题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意和欣赏诗歌美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唐诗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唐诗,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诗意、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提高人文素养,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唐诗,理解诗意,感受唐诗的魅力。

2.难点: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欣赏诗歌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美。

2.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朗读感悟法:鼓励学生大声朗读,深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五首唐诗的课件,包括诗文、译文、诗人简介、图片等资料。

2.教学素材:准备与唐诗相关的图片、音乐、动画等素材。

3.作业布置: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熟悉五首唐诗的诗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五首唐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唐诗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五首唐诗的诗句,要求学生朗读。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1.《登鹳雀楼》——王之涣2.《望庐山瀑布》——李白3.《夜泊牛渚怀古》——杜甫4.《江雪》——柳宗元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美和意境美。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领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美和意境美的分析。

难点:《夜泊牛渚怀古》中历史背景的理解,以及《江雪》中寓意和哲理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课文音频。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五首唐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图片与哪首唐诗相关,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五首唐诗,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分析每首唐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意境美。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登鹳雀楼》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望庐山瀑布》的意境美。

2)分组讨论,探讨《夜泊牛渚怀古》中的历史背景。

6.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五首唐诗的及作者3. 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美、意境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五首唐诗。

2)分析《江雪》的寓意和哲理。

3)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唐诗的认识。

2. 答案:1)熟读并背诵五首唐诗,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2)《江雪》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仍保持清高、独立的品质。

3)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作品,如《静夜思》、《月夜》等。

诗词五首(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五首(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感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词的基本概念、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词内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欣赏诗词的美,并在生活中发现它们的独特魅力。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象运用和抒情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诗词中的意象和手法,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诗词朗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诵活动,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4.表达与交流:通过课堂讨论、诗词朗诵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5.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诗词意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团队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的韵律美与意境美:五首诗词在韵律和意境方面各具特色,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诗词的韵律规律,感受诗词所表达的意境。
举例:《登高》一诗的韵律为五言绝句,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望岳》则以五言律诗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2)诗词中的意象运用:重点分析五首诗词中诗人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掌握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
举例:《春望》中,杜甫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意象,表达了战乱时期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让他们从简单的诗词开始欣赏和分析;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诗词的内涵,挖掘更多的情感和价值。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诗五首》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五首经典唐诗,分别是《登鹳雀楼》、《春晓》、《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些诗篇代表了唐代诗歌的高峰,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通过学习这五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唐诗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同时也能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通过对古代诗歌的学习,他们对诗歌的韵律、意境、情感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分析诗歌的意象、抒发的情感以及诗歌的历史背景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五首唐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诗歌、品味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诗的魅力,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五首唐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意象、抒发的情感以及诗歌的历史背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音乐欣赏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力。

3.吟诵教学法: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包括五首诗的原文、译文、作者简介、相关图片等。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唐诗鉴赏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3.录音设备:准备录音设备,以便让学生跟读、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五首唐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作者及其背景,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唐诗五首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一些律诗的常识。

2.了解诗歌朗读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

4.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5.通过朗读、背诵、赏析、创新、写作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教学重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诗歌意境,发挥想象,写小作文。

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学习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想象。

大家从儿时起就开始接触中国古诗,你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儿时的启蒙诗。

你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些诗歌?(归纳诗的特点)今天我们再来和大家一起走进诗的世界。

(一)王绩《野望》教学设计1、先抽学生简介作者,然后教师补充。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

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

3、学生口头【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4【评析】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

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

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

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

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

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

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

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武,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5小结主题《野望》这首诗描写了山野秋天的萧瑟怡静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6学生反复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第二课时(二)《黄鹤楼》教学设计1.导入:提问:我国古代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各名文?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2.朗读:强调注意节奏(音韵兼顾意义),及声调的抑扬、速度的急缓。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拓展,小作文训练。

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学生表达能力。

这首诗不仅写景,还充分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每一句都可说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画,老师选择了其中的一句,根据诗意,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体会,写成一段小文,请同学们也模仿着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充分发挥想象,写成一段小作文。

示例1:“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金碧辉煌的黄鹤楼在阳光的照射下愈发显得宏伟与壮丽。

登临此楼,仰望长空,一碧如洗,唯有白云千朵,悬浮于天地之间,没有一丝杂色,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悠悠地飘荡。

胸中的一切仿佛都被荡涤而去,怎么不令人油然而生清寥孤寂之感。

示例2:“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汉水平原黄鹤楼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在风的吹动下,那披着绿衣的生灵也会慢慢地跳起舞来,显得那样快乐活泼。

再向黄鹤楼的东北角望一望,那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

在那个美丽的鹦鹉洲上,鲜嫩的芳草长得极其茂盛,让人情不自禁想伸出手去抚摸,闻着它,似乎也正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芳香。

示例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渐渐向西方坠落,远处辛勤劳作的农人,已收好农具准备回家。

想想自己,还在遥远的旅途之中,江上的雾气波涛,更使人感到路途的的迷茫,真不知何时才可走完这迷茫的路途啊。

看看天,看看地,哪儿是我的家,我的家又在哪儿?天色渐渐暗下来了,心中的归思,怎一个愁字了得?示例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小鸟归巢了,在和自己的家人团聚,那嘻嘻的笑声多么让人羡慕!日暮降临,一切都模糊起来,阴沉沉的天空中夹着一道道红霞,如长江之浪一涌而来,又如烈火在燃烧。

不远的江面上,雾气渐浓,我不知不觉沉醉其中,突然心中又豁然而生思乡之念。

美丽温柔的故乡在我眼前闪过,在我脑中停伫。

我,想回家,回到那充满笑声的家,回到那能洗净我脑中胸中愁思的家!5、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一首诗,理解了一位诗人,讨论了两个话题,写了一段文字,收获可谓大矣!第三课时(三)《使至赛上》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

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2、简介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崇信佛教。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所以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其诗、画的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3、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带读。

4、理解诗意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8句,分为四联,是哪四联呢?(首、颔、颈、尾)5、这首诗总体写了一件什么事呢?明确: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

王维轻车简从,驾车经过居延。

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可见虽然打了胜仗,都护并没有放松警戒。

诗句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6、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

”二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赏析: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诗人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听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

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塞上,本已心境不佳,并威风、气派。

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

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在那年四月被贬为荆州长史。

估计诗人王维也相应爱到了牵连。

“征蓬”于诗人,是正衬;而“归雁”于诗人则是反衬。

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而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自己过了居延这个地方,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天空。

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7、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

明确:这两句是全诗的名句。

两句主要写景,写到了哪些景物呢?(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

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

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幅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

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

只有一缕孤烟在升腾。

那是烽烟,烽烟是报警时点的烟火,这说明诗人此行快要到达目的地了。

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

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

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

这是一个特写镜头。

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婉蜒的河道。

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

诗人只用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

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使整个画面更显得雄伟奇丽。

8、最后两句,写了诗了到达目的地以后,从兵士那里得知都护正在边防前线准备战事,这两句可以看出边关战事吃紧。

9、小结主题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表达了诗人的抑郁和孤寂的思想情感。

第四课时(四)《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1导入,学习古诗2学生自由读《渡荆门送别》,初步了解诗意。

3放录音,营造气氛。

4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明确: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又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明确: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衡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5 这一联中有一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

明确:“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们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6 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请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明确:“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

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

天上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

教师补充: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时的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7 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明确:不是,是告别故乡。

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

诗人初次离开故乡,确实有些依依不舍,但不说破。

掉笔从对方写来,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会送我这个远别故乡的人到楚地。

明确:抒发了思乡深情。

9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是如何在浪漫主义风格中透着新奇的?这首诗五、六两句在李白浪漫主义风格中透着新奇。

这里的新奇不在描写景色的本身而在它的托意。

“月下飞天镜”,“下”字是动词,说月亮下来了,影子落在江水中。

圆圆的月亮,像一面镜子。

镜子从哪里来的呢?从天上飞下来的。

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影,上下生光,照得大地的一切晶明透亮。

古诗:“何。

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本诗却从相反的方面来运用它新奇的想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