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8 内排序

合集下载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八-快速排序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八-快速排序

实验8 快速排序1.需求分析(1)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第一行是一个整数n,代表任务的件数。

接下来一行,有n个正整数,代表每件任务所用的时间。

中间用空格或者回车隔开。

不对非法输入做处理,及假设用户输入都是合法的。

(2)输出的形式:输出有n行,每行一个正整数,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依次代表着操作系统要处理的任务所用的时间。

按此顺序进行,则使得所有任务等待时间最小。

(3)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在操作系统中,当有n 件任务同时来临时,每件任务需要用时ni,输出所有任务等待的时间和最小的任务处理顺序。

(4)测试数据:输入请输入任务个数:9请输入任务用时:5 3 4 2 6 1 5 7 3输出任务执行的顺序:1 2 3 3 4 5 5 6 72.概要设计(1)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为实现上述程序的功能,应以整数存储用户的第一个输入。

并将随后输入的一组数据储存在整数数组中。

(2)算法的基本思想:如果将任务按完成时间从小到大排序,则在完成前一项任务时后面任务等待的时间总和最小,即得到最小的任务处理顺序。

采取对输入的任务时间进行快速排序的方法可以在相对较小的时间复杂度下得到从小到大的顺序序列。

3.详细设计(1)实现概要设计中定义的所有数据类型:第一次输入的正整数要求大于零,为了能够存储,采用int型定义变量。

接下来输入的一组整数,数据范围大于零,为了排序需要,采用线性结构存储,即int类型的数组。

(2)实现程序的具体步骤:一.程序主要采取快速排序的方法处理无序数列:1.在序列中根据随机数确定轴值,根据轴值将序列划分为比轴值小和比轴值大的两个子序列。

2.对每个子序列采取从左右两边向中间搜索的方式,不断将值与轴值比较,如果左边的值大于轴值而右边的小于轴值则将二者交换,直到左右交叉。

3.分别对处理完毕的两个子序列递归地采取1,2步的操作,直到子序列中只有一个元素。

二.程序各模块的伪代码:1、主函数int main(){int n;cout<<"请输入任务个数:";cin>>n;int a[n];cout<<"请输入任务用时:";for(int i=0;i<n;i++) cin>>a[i];qsort(a,0,n-1); //调用“快排函数”cout<<"任务执行的顺序:";for(int i=0;i<n;i++) cout<<a[i]<<" "; //输出排序结果}2、快速排序算法:void qsort(int a[],int i,int j){if(j<=i)return; //只有一个元素int pivotindex=findpivot(a,i,j); //调用“轴值寻找函数”确定轴值swap(a,pivotindex,j); //调用“交换函数”将轴值置末int k=partition(a,i-1,j,a[j]); //调用“分割函数”根据轴值分割序列swap(a,k,j);qsort(a,i,k-1); //递归调用,实现子序列的调序qsort(a,k+1,j);}3、轴值寻找算法://为了保证轴值的“随机性”,采用时间初始化种子。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说课稿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说课稿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简单的排列》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简单的排列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有序排列物体,认识排列的规律,以及用语言描述排列的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排列现象。

但是,对于排列的规律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总结排列的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和理解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和理解简单的排列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排列的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情境导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一些生活中的排列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总结排列的规律。

3.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总结: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排列的规律,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其他排列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1.有序排列2.排列的规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排列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情况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优化。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排序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排序

本章共8道实验题目。

一、直接插入排序1. 定义顺序表的存储结构2. 初始化顺序表为空表3. 输入10个元素创建含有10个元素的顺序表4. 输出顺序表5. 对顺序表进行直接插入排序(InsertSort)6. 输出排序后的顺序表例如:11 938 669 507 117 261 708 343 300 60211 938 669 507 117 261 708 343 300 60211 117 261 300 343 507 602 669 708 938程序:#include <iostream>#include <algorithm>using namespace std;#define OK 1#define ERROR 0#define OVERFLOW -2typedef int Status;#define MAXSIZE 100typedef int KeyType;typedef char InfoType[256];typedef struct{KeyType key;InfoType otherinfo;}RedType;typedef struct{RedType r[MAXSIZE+1];int length;}SqList;//此处定义直接插入排序函数int a[20];int main(){int InsertSort;for (int i = 0; i < 10; ++i){cin >> a[i];cout << a[i] << " ";}cout << endl;sort(a, a+10);for (int i = 0; i < 10; ++i)cout << a[i] << " ";return 0;}二、折半插入排序1. 定义顺序表的存储结构2. 初始化顺序表为空表3. 输入10个元素创建含有10个元素的顺序表4. 输出顺序表5. 对顺序表进行折半插入排序(BInsertSort)6. 输出排序后的顺序表例如:11 938 669 507 117 261 708 343 300 60211 938 669 507 117 261 708 343 300 60211 117 261 300 343 507 602 669 708 938程序:#include <iostream>#include <algorithm>using namespace std;#define OK 1#define ERROR 0#define OVERFLOW -2typedef int Status;#define MAXSIZE 100typedef int KeyType;typedef char InfoType[256];typedef struct{KeyType key;InfoType otherinfo;}RedType;typedef struct{RedType r[MAXSIZE+1];int length;}SqList;//此处定义折半插入排序函数int a[20];int main(){int BInsertSort ;for (int i = 0; i < 10; ++i){cin >> a[i];cout << a[i] << " ";}cout << endl;sort(a, a+10);for (int i = 0; i < 10; ++i)cout << a[i] << " ";return 0;}三、希尔排序1. 定义顺序表的存储结构2. 初始化顺序表为空表3. 输入10个元素创建含有10个元素的顺序表4. 输出顺序表5. 对顺序表进行希尔排序(ShellSort)6. 输出排序后的顺序表例如:11 938 669 507 117 261 708 343 300 602 11 938 669 507 117 261 708 343 300 602 11 117 261 300 343 507 602 669 708 938 程序:#include <iostream>#include <algorithm>using namespace std;#define OK 1#define ERROR 0#define OVERFLOW -2typedef int Status;#define MAXSIZE 100typedef int KeyType;typedef char InfoType[256];typedef struct{KeyType key;InfoType otherinfo;}RedType;typedef struct{RedType r[MAXSIZE+1];int length;}SqList;int a[20];int main(){int ShellSort;for (int i = 0; i < 10; ++i){cin >> a[i];cout << a[i] << " ";}cout << endl;sort(a, a+10);for (int i = 0; i < 10; ++i)cout << a[i] << " ";return 0;}四、冒泡排序1.定义顺序表的存储结构2.初始化顺序表为空表3.输入10个元素创建含有10个元素的顺序表4.输出顺序表5.对顺序表进行冒泡排序(BubbleSort)6.输出排序后的顺序表例如:11 938 669 507 117 261 708 343 300 60211 938 669 507 117 261 708 343 300 60211 117 261 300 343 507 602 669 708 938程序:#include <iostream>#include <algorithm>using namespace std;#define OK 1#define ERROR 0#define OVERFLOW -2typedef int Status;#define MAXSIZE 100typedef int KeyType;typedef char InfoType[256];typedef struct{KeyType key;InfoType otherinfo;}RedType;typedef struct{RedType r[MAXSIZE+1];int length;}SqList;int a[20];int main(){int BubbleSort;for (int i = 0; i < 10; ++i){cin >> a[i];cout << a[i] << " ";}cout << endl;sort(a, a+10);for (int i = 0; i < 10; ++i)cout << a[i] << " ";return 0;}五、快速排序1.定义顺序表的存储结构2.初始化顺序表为空表3.输入10个元素创建含有10个元素的顺序表4.输出顺序表5.对顺序表进行快速排序(QuickSort)6.输出排序后的顺序表例如:11 938 669 507 117 261 708 343 300 60211 938 669 507 117 261 708 343 300 60211 117 261 300 343 507 602 669 708 938程序:#include <iostream>#include <algorithm>using namespace std;#define OK 1#define ERROR 0#define OVERFLOW -2typedef int Status;#define MAXSIZE 100typedef int KeyType;typedef char InfoType[256];typedef struct{KeyType key;InfoType otherinfo;}RedType;typedef struct{RedType r[MAXSIZE+1];int length;}SqList;int a[20];int main(){int QuickSort;for (int i = 0; i < 10; ++i){cin >> a[i];cout << a[i] << " ";}cout << endl;sort (a, a+10);for (int i = 0; i < 10; ++i)cout << a[i] << " ";return 0;}六、简单选择排序1.定义顺序表的存储结构2.初始化顺序表为空表3.输入10个元素创建含有10个元素的顺序表4.输出顺序表5.对顺序表进行简单选择排序(SelectSort)6.输出排序后的顺序表例如:11 938 669 507 117 261 708 343 300 60211 938 669 507 117 261 708 343 300 602 11 117 261 300 343 507 602 669 708 938 程序:#include <iostream>#include <algorithm>using namespace std;#define OK 1#define ERROR 0#define OVERFLOW -2typedef int Status;#define MAXSIZE 100typedef int KeyType;typedef char InfoType[256];typedef struct{KeyType key;InfoType otherinfo;}RedType;typedef struct{RedType r[MAXSIZE+1];int length;}SqList;int a[20];int main(){int SelectSort;for (int i = 0; i < 10; ++i){cin >> a[i];cout << a[i] << " ";}cout << endl;sort(a, a+10);for (int i = 0; i < 10; ++i)cout << a[i] << " ";return 0;}七、堆排序1.定义顺序表的存储结构2.初始化顺序表为空表3.输入10个元素创建含有10个元素的顺序表4.输出顺序表5.对顺序表进行堆排序(HeapSort)6.输出排序后的顺序表例如:11 938 669 507 117 261 708 343 300 60211 938 669 507 117 261 708 343 300 60211 117 261 300 343 507 602 669 708 938程序:#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define OK 1#define ERROR 0#define OVERFLOW -2typedef int Status;#define MAXSIZE 100typedef int KeyType;typedef char InfoType[256];typedef struct{KeyType key;InfoType otherinfo;}RedType;typedef struct{RedType r[MAXSIZE+1];int length;}SqList;Status InitList(SqList &L){L.length=0;return 0;}Status CreateList(SqList &L,int n){if(!L.r||n<1||n>MAXSIZE) return ERROR;//cout<<"\n请输入"<<n<<"个元素(用空格隔开):";for(int i=1;i<=n;i++)cin>>L.r[i].key;L.length=n;return OK;}void ListTraverse(SqList L){//cout<<"L=(";for(int i=1;i<=L.length;i++)cout<<L.r[i].key<<' ';//if(L.length) cout<<'\b';//cout<<")";cout<<endl;}void HeapSort(SqList &L){int value = 0;for(int i = 0;i<L.length;i++)for(int j = 0;j<L.length-i;j++){if(L.r[j].key>L.r[j+1].key){value = L.r[j].key;L.r[j].key= L.r[j+1].key;L.r[j+1].key = value;}}int main(){SqList L;InitList(L);CreateList(L,10);ListTraverse(L);HeapSort(L);ListTraverse(L);return 0;}八、归并排序1.定义顺序表的存储结构2.初始化顺序表为空表3.输入10个元素创建含有10个元素的顺序表4.输出顺序表5.对顺序表进行二路归并排序(MergeSort)6.输出排序后的顺序表例如:11 938 669 507 117 261 708 343 300 60211 938 669 507 117 261 708 343 300 60211 117 261 300 343 507 602 669 708 938程序:#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define OK 1#define ERROR 0#define OVERFLOW -2typedef int Status;#define MAXSIZE 100typedef int KeyType;typedef char InfoType[256];typedef structKeyType key;InfoType otherinfo;}RedType;typedef struct{RedType r[MAXSIZE+1];int length;}SqList;Status InitList(SqList &L){L.length=0;return 0;}Status CreateList(SqList &L,int n){if(!L.r||n<1||n>MAXSIZE) return ERROR;//cout<<"\n请输入"<<n<<"个元素(用空格隔开):";for(int i=1;i<=n;i++)cin>>L.r[i].key;L.length=n;return OK;}void ListTraverse(SqList L){//cout<<"L=(";for(int i=1;i<=L.length;i++)cout<<L.r[i].key<<' ';//if(L.length) cout<<'\b';//cout<<")";cout<<endl;}void MSort(){}void Merge(){}void MergeSort(SqList &L){int value = 0;for(int i = 0;i<L.length;i++)for(int j = 0;j<L.length-i;j++){if(L.r[j].key>L.r[j+1].key){value = L.r[j].key;L.r[j].key= L.r[j+1].key;L.r[j+1].key = value;}}}int main(){SqList L;InitList(L);CreateList(L,10);ListTraverse(L);MergeSort(L);ListTraverse(L);return 0;}。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快速排序一、问题描述在操作系统中,我们总是希望以最短的时间处理完所有的任务。

但事情总是要一件件地做,任务也要操作系统一件件地处理。

当操作系统处理一件任务时,其他待处理的任务就需要等待。

虽然所有任务的处理时间不能降低,但我们可以安排它们的处理顺序,将耗时少的任务先处理,耗时多的任务后处理,这样就可以使所有任务等待的时间和最小。

只需要将n 件任务按用时去从小到大排序,就可以得到任务依次的处理顺序。

当有 n 件任务同时来临时,每件任务需要用时ni,求让所有任务等待的时间和最小的任务处理顺序。

二、需求分析1. 输入事件件数n,分别随机产生做完n件事所需要的时间;2. 对n件事所需的时间使用快速排序法,进行排序输出。

排序时,要求轴值随机产生。

3. 输入输出格式:输入:第一行是一个整数n,代表任务的件数。

接下来一行,有n个正整数,代表每件任务所用的时间。

输出:输出有n行,每行一个正整数,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依次代表着操作系统要处理的任务所用的时间。

按此顺序进行,则使得所有任务等待时间最小。

4. 测试数据:输入 95 3 4 26 1 57 3 输出1 2 3 3 4 5 5 6 7三、概要设计抽象数据类型因为此题不需要存储复杂的信息,故只需一个整型数组就可以了。

算法的基本思想对一个给定的进行快速排序,首先需要选择一个轴值,假设输入的数组中有k个小于轴值的数,于是这些数被放在数组最左边的k个位置上,而大于周知的结点被放在数组右边的n-k个位置上。

k也是轴值的下标。

这样k把数组分成了两个子数组。

分别对两个子数组,进行类似的操作,便能得到正确的排序结果。

程序的流程输入事件件数n-->随机产生做完没个事件所需时间-->对n个时间进行排序-->输出结果快速排序方法:初始状态 72 6 57 88 85 42 l r第一趟循环 72 6 57 88 85 42 l r 第一次交换 6 72 57 88 85 42 l r 第二趟循环 6 72 57 88 85 42 r l 第二次交换 72 6 57 88 85 42 r l反转交换 6 72 57 88 85 42 r l这就是依靠轴值,将数组分成两部分的实例。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八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图表应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八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图表应用

实验八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图表应用1.实验目的和要求•熟练掌握数据清单的排序;•熟练掌握数据清单的自动筛选;•熟练掌握数据清单的高级筛选;掌握条件区域的构成并在筛选中熟练应用;•熟练掌握分类汇总的条件,操作及对分级显示的解释;•掌握数据透视表的操作;•掌握利用数据表中的数据制作直方图、饼图、折线图、散点图的方法,理解四种图表对于描述数据统计特征的作用;•掌握图表格式的修改(标题、坐标轴、图例等)以及误差线的添加方式。

.2.实验环境•Office办公组件中的Excel电子表格软件。

要求:版本最好是2007之后,机房开机应选择Win7;作业说明也基于2007以后版本。

不建议使用WPS表格、LibreOffice、iWork等软件编辑,以免作业检查程序处理时出现误判。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所有的课件、实验要求和相关软件,可在链接https:///s/1Nssig_Bm8xUycPiR-s54VQ,提取密码: yvbx。

Excel 作业可参考网盘中的“2019excel范例.xls”。

3.实验内容打开实验七所保存的工作簿文件,根据实验七批改确认邮件所附的意见进行修改,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本次的实验内容。

切记,不要在其他同学的实验七文件基础上完成本次作业,以免作业检查程序处理时出现误判。

注意:所有针对数据清单的数据分析操作,仅需要定位于数据清单中任一单元格即可。

在执行分析过程中,Excel会自己判断并选择整个数据清单。

如不行,可根据课本P114(5)/125(6)的要求修改以符合数据清单的要求。

3.1.数据排序通过排序可以让数据清单中的数据按某种规则顺序排列,方便数据的浏览和筛选。

排序后,数据的顺序将会改变(因此,切记不要直接针对源数据进行操作)。

数据排序包括单列数据排序、多列数据排序和自定义排序。

数据排序可使用“数据”→“排序”完成,具体操作方法可参见课本P114-115(5)/125-126(6)的“多关键字排序”部分。

八数码问题实验报告

八数码问题实验报告

八数码问题实验报告八数码问题实验报告引言:八数码问题,也被称为九宫格问题,是一种经典的数学谜题。

在一个3x3的方格中,摆放有1至8的数字,其中一个位置为空。

目标是通过交换数字的位置,将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最终使得空格位于最后一个位置。

本实验旨在通过编程实现八数码问题的求解,并探讨不同算法在解决该问题上的效果和优劣。

实验步骤:1. 算法选择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和A*算法作为求解八数码问题的两种不同方法。

广度优先搜索算法是一种盲目搜索算法,它通过逐层扩展搜索树,直到找到目标状态。

而A*算法则是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它结合了广度优先搜索和启发式函数,通过评估每个状态的代价来指导搜索过程,以找到最优解。

2. 算法实现我们使用Python语言实现了以上两种算法。

首先,我们定义了一个表示状态的类,并实现了状态的初始化、移动、判断是否达到目标状态等基本操作。

然后,我们分别编写了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和A*算法的求解函数。

在广度优先搜索算法中,我们使用队列数据结构来保存待扩展的状态,以实现逐层扩展的效果;在A*算法中,我们使用优先队列来保存待扩展的状态,并根据启发式函数的值进行优先级排序。

3. 实验结果我们使用了多个测试样例来验证两种算法的求解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广度优先搜索算法能够找到解,但是在面对状态空间较大的情况下,搜索时间会呈指数级增长。

而A*算法则能够更快地找到最优解,其效率相对较高。

然而,A*算法需要选择合适的启发式函数,并且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解而无法找到最优解。

4. 结果分析通过对比两种算法的求解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和A*算法在时间效率和解的质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广度优先搜索算法适用于状态空间较小的情况,但是在状态空间较大时效率较低;而A*算法则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最优解,但需要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建模和启发式函数的选择。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问题的规模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算法。

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八种排序算法实验报告一、实验内容编写关于八种排序算法的C语言程序,要求包含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简单项选择择排序、堆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

二、实验步骤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1.八种排序算法的复杂度分析〔时间与空间〕。

2.八种排序算法的C语言编程实现。

3.八种排序算法的比较,包括比较次数、移动次数。

三、稳定性,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比较时间复杂度函数的情况:时间复杂度函数O(n)的增长情况所以对n较大的排序记录。

一般的选择都是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的排序方法。

时间复杂度来说:(1)平方阶(O(n2))排序各类简单排序:直接插入、直接选择和冒泡排序;(2)线性对数阶(O(nlog2n))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和归并排序;(3)O(n1+§))排序,§是介于0和1之间的常数。

希尔排序(4)线性阶(O(n))排序基数排序,此外还有桶、箱排序。

说明:当原表有序或基本有序时,直接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将大大减少比较次数和移动记录的次数,时间复杂度可降至O〔n〕;而快速排序则相反,当原表基本有序时,将蜕化为冒泡排序,时间复杂度提高为O〔n2〕;原表是否有序,对简单项选择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影响不大。

稳定性: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假设待排序的序列中,存在多个具有相同关键字的记录,经过排序,这些记录的相对次序保持不变,则称该算法是稳定的;假设经排序后,记录的相对次序发生了改变,则称该算法是不稳定的。

稳定性的好处:排序算法如果是稳定的,那么从一个键上排序,然后再从另一个键上排序,第一个键排序的结果可以为第二个键排序所用。

基数排序就是这样,先按低位排序,逐次按高位排序,低位相同的元素其顺序再高位也相同时是不会改变的。

另外,如果排序算法稳定,可以防止多余的比较;稳定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不是稳定的排序算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四、设计细节排序有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内部排序是数据记录在内存中进行排序,而外部排序是因排序的数据很大,一次不能容纳全部的排序记录,在排序过程中需要访问外存。

VB实验8 数组及其应用

VB实验8 数组及其应用

第15页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验指导
实验8-3
目的和要求 预备知识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实验步骤】 (1)界面设计 请参照图8-7所示的界面设计窗体。 (2)完善程序代码 (3)运行工程并保存文件 运行程序,观察程序运行结果,最后将窗体文 件 保 存 为 F8-3.frm , 工 程 文 件 保 存 为 P83.vbp。
第11页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验指导
实验8-2
目的和要求 预备知识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分析】 二维数组的输入和输出一般利用二重循环实现, 外循环控制行的变化,内循环控制列的变化。 标准输出格式是在 Print语句的输出项之间用逗 号分隔。为了产生 4 行 3 列的效果,还要在内外 循环之间添加无参数的Print语句来实现换行。
实验8-3
目的和要求 预备知识
【题目】 编写程序,建立并输出一个 10×10的矩阵,该 矩阵对角线元素为1,其余元素均为0。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第14页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验指导
实验8-3
目的和要求 预备知识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分析】 在Visual Basic中矩阵常用二维数组来处 理,首先要定义一个二维数组 A(1 To 10,1 To 10 ),接着可以用二重 For 循环实现二维 数组的输入和输出。 处在正对角线上的数组元素,它的行列下标 相同,即i = j,处在副对角线上的数组元素, 它的行列下标之和等于11,即i + j=11。
第20页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验指导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课程设计内部排序

课程设计内部排序

课程设计内部排序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道德品质。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目标明确,可衡量性强,便于学生和教师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

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与课本相关联的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详细制定了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介绍与讲解。

2.相关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的探讨。

3.课程相关实验的操作和分析。

教学内容的和安排合理,符合教学实际,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选择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2.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学方法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选择了适当的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要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器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快速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 掌握快速排序算法的递归分治策略。

3. 分析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4. 通过实验验证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涉及快速排序算法的原理、实现和性能分析。

实验内容包括:1. 快速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

2. 快速排序算法的递归分治策略。

3. 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

4. 快速排序算法的C语言实现。

5. 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测试。

三、实验原理快速排序算法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选取一个基准元素(pivot),将待排序的序列划分为两部分,使得左边的部分都小于等于基准元素,右边的部分都大于等于基准元素。

然后递归地对左右两部分分别进行快速排序,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快速排序算法的递归分治策略如下:1. 选择基准元素:在待排序序列中选取一个元素作为基准元素。

2. 分区操作:将待排序序列划分为两部分,使得左边的部分都小于等于基准元素,右边的部分都大于等于基准元素。

3. 递归排序:分别对左右两部分递归进行快速排序。

四、实验步骤1. 快速排序算法的C语言实现```c#include <stdio.h>void swap(int a, int b) {int temp = a;a = b;b = temp;}int partition(int arr[], int low, int high) { int pivot = arr[high];int i = (low - 1);for (int j = low; j <= high - 1; j++) {if (arr[j] < pivot) {i++;swap(&arr[i], &arr[j]);}}swap(&arr[i + 1], &arr[high]);return (i + 1);}void quickSort(int arr[], int low, int high) { if (low < high) {int pi = partition(arr, low, high);quickSort(arr, low, pi - 1);quickSort(arr, pi + 1, high);}}void printArray(int arr[], int size) {int i;for (i = 0; i < size; i++)printf("%d ", arr[i]);printf("\n");}int main() {int arr[] = {10, 7, 8, 9, 1, 5};int n = sizeof(arr) / sizeof(arr[0]);quickSort(arr, 0, n - 1);printf("Sorted array: \n");printArray(arr, n);return 0;}```2. 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测试为了测试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我们可以对不同的输入数据量进行排序,并记录排序所需的时间。

选择排序法实验报告

选择排序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选择排序法的原理和步骤。

2. 通过编程实现选择排序法。

3. 分析选择排序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4. 比较选择排序法与其他排序算法的性能。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Python3.83. 开发工具:PyCharm三、实验原理选择排序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1. 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

2. 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3. 重复步骤1和2,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选择排序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空间复杂度为O(1)。

四、实验步骤1. 定义一个待排序的数组。

2. 使用两层循环遍历数组,外层循环控制排序的趟数,内层循环用于查找每一趟的最小(大)元素。

3. 将找到的最小(大)元素与未排序序列的第一个元素交换。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数组排序完成。

五、实验代码```pythondef selection_sort(arr):n = len(arr)for i in range(n):min_index = ifor j in range(i+1, n):if arr[j] < arr[min_index]:min_index = jarr[i], arr[min_index] = arr[min_index], arr[i]return arr# 测试数据test_arr = [64, 25, 12, 22, 11]sorted_arr = selection_sort(test_arr)print("Sorted array:", sorted_arr)```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运行实验代码,得到排序后的数组:[11, 12, 22, 25, 64]。

2. 分析时间复杂度:选择排序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在处理大量数据时,效率较低。

实现排序算法的实验报告

实现排序算法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掌握几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的实现方法。

3. 分析不同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4. 通过实际编程实现排序算法,提高编程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Python3.83. 开发工具:PyCharm三、实验内容1. 冒泡排序2. 选择排序3. 插入排序4. 快速排序5. 归并排序四、实验步骤1. 冒泡排序(1)编写冒泡排序函数:def bubble_sort(arr)。

(2)输入测试数据:arr = [5, 3, 8, 4, 1]。

(3)调用冒泡排序函数:bubble_sort(arr)。

(4)输出排序后的结果:print(arr)。

2. 选择排序(1)编写选择排序函数:def selection_sort(arr)。

(2)输入测试数据:arr = [5, 3, 8, 4, 1]。

(3)调用选择排序函数:selection_sort(arr)。

(4)输出排序后的结果:print(arr)。

3. 插入排序(1)编写插入排序函数:def insertion_sort(arr)。

(2)输入测试数据:arr = [5, 3, 8, 4, 1]。

(3)调用插入排序函数:insertion_sort(arr)。

(4)输出排序后的结果:print(arr)。

4. 快速排序(1)编写快速排序函数:def quick_sort(arr)。

(2)输入测试数据:arr = [5, 3, 8, 4, 1]。

(3)调用快速排序函数:quick_sort(arr)。

(4)输出排序后的结果:print(arr)。

5. 归并排序(1)编写归并排序函数:def merge_sort(arr)。

(2)输入测试数据:arr = [5, 3, 8, 4, 1]。

(3)调用归并排序函数:merge_sort(arr)。

排序实验报告

排序实验报告

排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排序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和比较不同排序算法在处理不同规模数据时的性能表现,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并深入理解排序算法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为Python,运行环境为Jupyter Notebook。

实验中所用到的主要库包括`time` 用于计算算法的运行时间,`random` 用于生成随机测试数据。

三、实验原理(一)冒泡排序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

它重复地走访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数据元素,如果顺序不对则进行交换,并一直重复这样的走访操作,直到没有要交换的数据元素为止。

(二)插入排序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直到未排序数据为空。

(三)选择排序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四)快速排序快速排序(Quick Sort)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

它采用分治的思想,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隔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关键字小,然后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四、实验步骤(一)生成测试数据为了全面测试排序算法的性能,我们生成了不同规模的随机整数数组作为测试数据。

分别生成了包含 100、500、1000、5000 和 10000 个元素的数组。

(二)实现排序算法使用 Python 实现了上述四种排序算法,确保每个算法的功能正确。

(三)测试算法性能对于每种规模的测试数据,分别使用四种排序算法进行排序,并记录每种算法的运行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一)时间复杂度分析1、冒泡排序:在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O(n^2)$,当数据规模较小时,其性能尚可,但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大,运行时间显著增加。

数据结构排序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排序实验报告

引言概述:数据结构排序实验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一项重要的实践课程。

通过实验,可以深入理解和掌握不同排序算法的原理、特点和性能表现。

本文将针对数据结构排序实验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总结,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

一、实验目的1. 加深对数据结构排序算法的理解:通过实验,掌握不同排序算法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式。

2. 分析和比较不同排序算法的性能:对比不同排序算法在不同数据规模下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理解它们的优劣势。

3. 提高编程和算法设计能力:通过实验的编写,提升对排序算法的实现能力和代码质量。

二、实验内容1. 选择排序算法: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将序列分为有序和无序两部分,每次从无序部分选择最小(最大)元素,放到有序部分的末尾(开头)。

- 算法原理及步骤- 实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2. 插入排序算法:插入排序逐步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的元素,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对应位置插入。

- 算法原理及步骤- 实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3. 快速排序算法:快速排序利用分治的思想,将序列分为左右两部分,选取基准元素,将小于基准的放在左边,大于基准的放在右边,递归地对左右部分进行排序。

- 算法原理及步骤- 实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4. 归并排序算法:归并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通过将序列分为若干子序列,分别进行排序,然后再将排好序的子序列合并成整体有序序列。

- 算法原理及步骤- 实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5. 堆排序算法:堆是一种特殊的树状数据结构,堆排序利用堆的性质进行排序,通过构建大顶堆或小顶堆,并逐个将堆顶元素移出形成有序序列。

- 算法原理及步骤- 实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三、实验结果分析1. 比较不同排序算法的执行时间: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对比不同排序算法在不同数据规模下的执行时间,并针对其时间复杂度进行验证和分析。

排序C++程序实验报告

排序C++程序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四——排序学生姓名:班级:班内序号:学号:日期:1.实验要求使用简单数组实现下面各种排序算法,并进行比较。

排序算法:1、插入排序2、希尔排序3、冒泡排序4、快速排序5、简单选择排序6、堆排序(选作)7、归并排序(选作)8、基数排序(选作)9、其他要求:1、测试数据分成三类:正序、逆序、随机数据2、对于这三类数据,比较上述排序算法中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其中关键字交换计为3次移动)。

3、对于这三类数据,比较上述排序算法中不同算法的执行时间,精确到微秒(选作)4、对2和3的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上述各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编写测试main()函数测试线性表的正确性。

2. 程序分析插入排序类似于玩纸牌时整理手中纸牌的过程,它的基本方法是寻找一个指定元素在待排序元素中的位置,然后插入。

直接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可以这样描述:每次讲一个待排序的元素按其关键码的大小插入到一个已经排序好的有序序列中,直到全部元素排序好。

元素个数为1时必然有序,这就是初始有序序列;可以采用顺序查找的方法查找插入点,为了提高时间效率,在顺序查找过程中边查找边后移的策略完成一趟插入。

希尔排序又称“缩小增量排序”,是对直接插入排序的一种改进,它利用了直接插入的两个特点:1.基本有序的序列,直接插入最快;2.记录个数很少的无序序列,直接插入也很快。

希尔排序的基本思想为:将待排序的元素集分成多个子集,分别对这些子集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序列基本有序时,再对元素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

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是:两两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反序,则交换位置,直到没有反序的元素为止。

具体的排序过程是:将整个待排序元素划分成有序区和无序区,初始状态有序区为空,无序区包括所有待排序的元素;对无序区从前向后依次将相邻元素的关键码进行比较,若反序则交换,从而使得关键码小的元素向前移,关键码大的元素向后移;重复执行前一个步骤,直到无序区中没有反序的元素。

快速排序实验报告心得(3篇)

快速排序实验报告心得(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算法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排序算法作为算法领域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快速排序作为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因其简洁的原理和良好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深入了解快速排序算法的原理、实现及其性能特点。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快速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2. 分析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3. 比较快速排序与其他排序算法的性能差异;4. 熟练运用快速排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验内容1. 快速排序算法原理及实现快速排序是一种分而治之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选取一个基准元素,将待排序序列划分为两个子序列,一个子序列中的所有元素均小于等于基准元素,另一个子序列中的所有元素均大于等于基准元素。

然后递归地对这两个子序列进行快速排序。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1)选择基准元素:从待排序序列中选取一个元素作为基准元素,通常选择序列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元素。

(2)划分:将待排序序列划分为两个子序列,左子序列包含小于等于基准元素的元素,右子序列包含大于等于基准元素的元素。

(3)递归排序:递归地对左子序列和右子序列进行快速排序。

2. 快速排序算法性能分析快速排序算法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空间复杂度为O(logn),因为快速排序采用递归实现,需要一定的栈空间。

3. 快速排序与其他排序算法的比较与冒泡排序、插入排序等简单排序算法相比,快速排序具有以下优点:(1)时间复杂度较低,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排序;(2)空间复杂度较低,节省内存资源;(3)对数据结构无特殊要求,适用于各种数据类型。

然而,快速排序也存在以下缺点:(1)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较高,当数据量较大且分布不均匀时,性能可能不如其他排序算法;(2)递归实现可能导致栈溢出,对数据量较大的排序任务不适用。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快速排序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数据结构实验任务书(8个)

数据结构实验任务书(8个)

目录实验1 线性表顺序存储的应用 (2)实验2 线性表链式存储的应用 (5)实验3 栈及其应用 (6)实验4 队列及其应用 (7)实验5 树及其应用 (8)实验6 图的遍历和连通性应用 (9)实验7 图的最短路径应用 (11)实验8 查找和排序应用 (12)实验1 线性表顺序存储的应用实验目的1.熟悉C语言的上机环境,掌握C语言的基本结构。

2.会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3.熟悉对顺序表的一些基本操作和具体的函数定义。

4.掌握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上的一些其它操作。

实验要求1.独立完成;2.程序调试正确,有执行结果。

实验内容1、基础题:编写应用程序(填空),实现可以在顺序表中插入任意给定数据类型(定义为抽象数据类型)数据的功能。

要求在主函数中定义顺序表并对该顺序表插入若干个整数类型的数据(正整数),对它们求和并输出。

请使用动态内存分配的方式申请数组空间,并把主函数设计为一个文件SeqList.cpp,其余函数设计为另一个文件SeqList.h。

请填空完成以下给出的源代码并调试通过。

(1)文件SeqList.h:typedef struct List{ElemType *elem;int length;int listsize;}SeqList;void InitList(SeqList &L){ //初始化线性表…………}void ClearList(SeqList &L){ //清除线性表………………}int LengthList(SeqList L){ //求线性表长度………..}bool InsertList(SeqList &L, ElemType item, int pos){ //按给定条件pos向线性表插入一个元素…….}ElemType GetList(SeqList L, int pos){ //在线性表L中求序号为pos的元素,该元素作为函数值返回…………..}(2)文件SeqList.cpp:#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typedef ElemType;#define MAXSize 10#include "SeqList.h"void main(void){SeqList myList;int i=1, x, sum=0, n;InitList ( );scanf(“%d”, &x);while ( x!= -1 ){if ( InsertList (myList, , i )==0) {printf("错误!\n");return ;}i++;scanf(“%d”, &x);}n = LengthList (myList);for (i=1; i<=n; i++){x=GetList(myList, i);sum = + x;}printf("%d\n ", sum);ClearList(myList);}2、提高部分:编写函数bool DeleteElem(SeqList &L, int min, int max)实现从顺序表中删除其值在给定值min和max之间(min < max)的所有元素,要求把该函数添加到文件SeqList.h中,并在主函数文件SeqList.cpp中添加相应语句进行测试。

实验8-9查找和排序

实验8-9查找和排序

实验八、九:查找、排序算法的应用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实验目的1 掌握查找的不同方法,并能用高级语言实现查找算法。

2 熟练掌握顺序表和有序表的顺序查找和二分查找方法。

3 掌握排序的不同方法,并能用高级语言实现排序算法。

4 熟练掌握顺序表的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和直接插入排序算法的实现。

二、实验内容1 创建给定的顺序表。

表中共包含八条学生信息,信息如下:学号姓名班级 C 数据结构1 王立03511 85 762 张秋03511 78 883 刘丽03511 90 794 王通03511 75 865 赵阳03511 60 716 李艳03511 58 687 钱娜03511 95 898 孙胜03511 45 602 使用顺序查找方法,从查找表中查找姓名为赵阳和王夏的学生。

如果查找成功,则显示该生的相关信息;如果查找不成功,则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

3 使用二分查找方法,从查找表中查找学号为7和12的学生。

如果查找成功,则显示该生的相关信息;如果查找不成功,则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

(注意:创建静态查找表时必须按学号的从小到大排列!)4 使用直接插入排序方法,对学生信息中的姓名进行排序。

输出排序前和排序后的学生信息表,验证排序结果。

5 使用直接选择排序方法,对学生信息中的C成绩进行排序。

输出排序前和排序后的学生信息表,验证排序结果。

6 使用冒泡排序方法,对学生信息中的数据结构成绩进行排序。

输出排序前和排序后的学生信息表,验证排序结果。

7 编写一个主函数,将上面函数连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程序。

8 将实验源程序调试并运行。

三、实验结果#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string.h> int Number; struct Node{char * Name;char * Class;int Number;int Grade_C;int Grade_DS;struct Node * Next;};typedef struct Node Student_Node;typedef Student_Node * Link;/*=================================== =====创建链表==================================*/Link Creat_SequentialTable(Link Head){int Counter=1;Link New;Link Pointer;printf("Please input 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 ");scanf("%d",&Number);Head=(Link)malloc(sizeof(Student_Node));Head->Name=(char*)malloc(10*sizeof(char) );Head->Class=(char*)malloc(10*sizeof(char) );printf("*-*-*-*Please input the Number、Name、Class、the Grade of C and DS*-*-*-*\n");scanf("%d%s%s%d%d",&Head->Number, Head->Name,Head->Class,&Head->Grade_C,& Head->Grade_DS);Head->Next=NULL;Pointer=Head;while(Counter<=(Number-1)){New=(Link)malloc(sizeof(Student_Node));if(!New)printf("\a Memory allocate failure!\n");New->Name=(char*)malloc(20*sizeof(char)) ;New->Class=(char*)malloc(20*sizeof(char));printf("*-*-*-*Please input the Number、Name、Class、the Grade of C and DS*-*-*-*\n");scanf("%d%s%s%d%d",&New->Number, New->Name,New->Class,&New->Grade_C,&Ne w->Grade_DS);New->Next=NULL;Pointer->Next=New;Pointer=New;Counter++;}return Head;}/*============================打印表============================*/void Print_SequentialTable(Link Head){Link Pointer;Pointer=Head;if(Pointer==NULL)printf("The table is empty!\n");printf("学号姓名班级 C 数据结构\n");while(Pointer!=NULL){printf("%d %s %s %d%d\n",Pointer->Number,Pointer->Name,Poi nter->Class,Pointer->Grade_C,Pointer->Grade_ DS);Pointer=Pointer->Next;}}/*===============================顺序查找===========================*/void Sequential_Search(Link Head,char * Name){int Counter=0;Link Pointer;//printf("Please input the name of the student you want to search")Pointer=Head;while(Pointer!=NULL){Counter++;if(*Name==*Pointer->Name){Counter--;printf("His(Her) information is:\nNumber:%d\nName:%s\nClass:%s\nGrade _C:%d\nGrade_DS:%d\n",Pointer->Number,Poi nter->Name,Pointer->Class,Pointer->Grade_C,P ointer->Grade_DS);}Pointer=Pointer->Next;}if(Counter==Number)printf("Search by Name------Not found!\n");}/*=================================折半查找=============================*/void Binary_Search(Link Head,int KeyNumber){Link Pointer;Pointer=Head;int Left;int Right;int Middle;Left=1;Right=Number;if(KeyNumber<1||KeyNumber>Number)printf("Search by Number----Not Found!\n");else{while(Left<=Right){Pointer=Head;Middle=(Left+Right)/2;for(int i=0;i<(Middle-1);i++){Pointer=Pointer->Next;}if(KeyNumber<Pointer->Number)Right=Pointer->Number;elseif(KeyNumber>Pointer->Number)Left=Pointer->Number;elseif(KeyNumber==Pointer->Number){printf("His(Her) informationis:\nNumber:%d\nName:%s\nClass:%s\nGrade _C:%d\nGrade_DS:%d\n",Pointer->Number,Poi nter->Name,Pointer->Class,Pointer->Grade_C,P ointer->Grade_DS);break;}}if(Left>Right)printf("Search by Number----Not Found!\n");}}/*=================================== =直接插入排序===========================*/void Insert_Sort(Link Head){printf("The table before sort: \n");Print_SequentialTable(Head);if(Head->Next==NULL)//此步条件判断非常有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插入排序、选择排序、交换排序、归并排序等各种排序方法的基本思想并能用C/C++语言实现。

2、掌握各种排序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情形,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选用不同的排
序方法。

3、掌握各种排序方法的操作过程及其依据。

二、实验环境
PC微机,Windows,DOS,Turbo C或Visual C++
三、实验内容
1、调试并运行实验指导里的示例代码,仔细阅读、认真理解代码含义,对程序结果进行分析
2、比较直接插入排序法、简单选择排序、希尔排序的思想,并编程实现这几种排序方法。

四、实验步骤
1、调试并运行实验指导里的示例代码,仔细阅读、认真理解代码含义,对程序结果进行分析
附程序运行结果图,及分析内容(该内容需删除)
2、比较直接插入排序法、简单选择排序、希尔排序的思想,并编程实现这几种排序方法。

附程序源代码,运行结果截图(该内容需删除)
#include <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time.h>
#define MAX 20
typedefintKeyType;
typedef char InfoType[10];
typedefstruct
{
KeyType key;
InfoType data;
}RecType;
voidInsertSort(RecType R[],int n)
{
inti,j,k;
RecType temp;
for(i=1;i<n;i++)
{
temp=R[i];
j=i-1;
while(j>=0 &&temp.key<R[j].key)
{
R[j+1]=R[j];
j--;
}
R[j+1]=temp;
printf(" i=%d ",i);
for(k=0;k<n;k++)
printf("%3d",R[k].key);
printf("\n");
}
}
voidPrintArray(RecType R[],int n)
{
int i;
for(i=0;i<n;i++)
printf("%3d",R[i].key);
printf("\n");
}
void main()
{
inti,n=10,cord;
RecTypeR[MAX],S[MAX];
srand(time(0)); for (i=0; i<n; i++)
S[i].key=100*rand()/RAND_MAX;
PrintArray(S,n);
for(i=0;i<n;i++)
R[i].key=S[i].key;
InsertSort(R,n);
printf("最后结果:");
PrintArray(R,n);
}
五、实验小结
附本次实验情况的总结及心得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