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风自救装置标准
压风自救、水袋、喷雾安装规定
![压风自救、水袋、喷雾安装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0d68500e6c85ec3a87c2c558.png)
煤矿井下压风自救装置、隔爆水棚、防尘喷雾使用管理规定为加强井下压风自救装臵、隔爆设施及防尘喷雾的管理,完善井下通防安全设施,规范通防安全设施安装及使用,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及相关标准、文件的规定,结合煤矿实际,特制定本安装标准及使用管理规定,请相关单位严格遵照执行。
一、压风自救装臵的安装及管理井下压风自救装臵,由通防科按照相关规定安装并经验收合格后移交使用单位进行维护管理。
(一)采煤工作面压风自救装臵安装标准1、在采面回、运顺距工作面 25~40m 处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臵,每组压风自救装臵为20 个呼吸袋,由采煤工区自己安装;采煤工区保证压风自救装臵在距工作面25~40m 范围内并能正常使用。
2、在避难硐室内安装的压风自救装臵,不少于8个;安装完毕经验收合格后,交使用单位统一管理和日常维护。
3、在采面两顺槽施工钻孔需安装压风自救的,由瓦斯防治工区向通防科汇报,由瓦斯防治工区进行安装,每组压风自救装臵5 个,并由瓦斯防治工区打钻人员随着钻机一并移动,必须保证压风自救装臵安装位臵距打钻地点的距离不得超过20m 并能正常使用。
钻孔施工完毕后及时回收。
4、采面需放炮的,在操纵放炮地点及站岗警戒地点安装压风自救装臵,每组压风自救装臵5 个。
5、在采面进回风巷内绞车处、固定排水点、运输摘挂钩点等有人固定工作的地点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臵,每组压风自救装臵5个。
6、采煤工作面范围内的压风自救装臵由采煤工区进行统一管理和日常维护,并随着采面的回采及时向外挪移,不使用的必须向调度室汇报后及时回收。
发现损坏时必须及时修复。
(二)掘进工作面压风自救装臵安装标准1、在每个掘进工作面距迎头25m—40m 范围内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臵,并不得少于10 个呼吸袋;随着巷道掘进由使用单位及时前移压风自救装臵,始终保证压风自救装臵距迎头在25m—40m范围内并能正常使用。
2、在每个掘进巷道回风流中的固定排水点、绞车处、运输转载点等有人固定作业地点各安装一组5 个呼吸袋的压风自救装臵。
M-T 390-1995 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
![M-T 390-1995 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7a7c1ba300a6c30c229f1f.png)
MT 9 一 1 9 3 0 9 5
矿井压风 自救装置技术条件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井压风自 救装置的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由压风管道供风的压风自 救装置( 以下简称装置) .
2 引用标准
62 包装 .
621 每套装置用塑料袋包装. ..
622 装置与其他附件应分别装入包装箱. .. 623 包装箱应满足下列要求: .. a 有防止箱内产品碰撞的衬垫物, . b 坚固, 牢靠. 624 每套装置应有下列文件, .. 并封存在塑料袋中.
a 产品合格证; . b 使用说明书; .
�
压迫感
44 供气压力和排气量测定 . 441 调整试验系统开关, -. 观察供气压力. 442 凋整装置的阀杆位置, .. 使供气压力分别为 030507 a测量排气量. . . . , , , MP 45 噪声测定 . 当试验系统供气压力为.7 a 在装置的减压部件轴线的水平面内, 1 . 时, MP 距其 m远的 3 个方位 和减压部件上方 1 m远处, G 59 按 B 8的规定测量噪声. 8
10 10 mn范围内. 0 5L i /
31 装置工作时的噪声应小于8 d ( ) .1 5 A , B
4 试验方法
4 1 一般规定 . 411 试验用压力表, .. 气体流量计的准确度不低于 250 . 0; 声级计为 I 仪表应由法定检验部门检验 型. 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12 试验时, .. 气源压力不小于.7 M a稳定, 5 , P 可调.
63 贮存 .
c 装 . 箱单.
产品应存放在干燥, 通风良好的仓库内.
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置-的安装与维护技术要求内容
![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置-的安装与维护技术要求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496e1750066f5335a8121ad.png)
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置的安装与维护技术要求压风自救装置: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及国家关于对煤矿“六大系统”中压风、供水施救系统的相关要求或标准,对压风自救装置安装标准规定如下:一、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装围:1、煤巷掘进面距工作面25~40m设置一组,其数量应比该区域工作人数多2台,然后每隔50m设置一组每组4~8台;岩巷掘进面距工作面100~130m设置一组,数量比该区域同时工作人数多2台,向外每隔100m和放炮撤人地点各设置一组,每组4~8台。
2、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在距采面安全出口以外25~40m 围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应满足每班施工人员使用个数加2个);进风巷皮带机头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向里每隔200m 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回风巷无极绳绞车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向里每隔200m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
3、在以下每个地点都应至少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各机电设备附近、放炮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以及回风道有人作业处等。
二、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装标准:1、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为:主管路不小于Φ150mm,采区分管路不小于Φ100mm,采掘进工作面不小于Φ50mm。
2、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均应敷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间隔按规定执行,最大间隔不超过200米3、压风自救装置与三通之间用1~5m的高压管连接,采用快速接头,高压管及压风管路要吊挂平直,不得有缠绕盘旋情况出现。
4、压风自救装置的横供风支管应距底板1.2m。
5、压风自救装置应吊挂在巷道帮上,煤巷与半煤岩巷用卡子固定,岩巷在巷道边上用螺纹钢固定压风自救装置,螺纹钢的外露长度为0.2m。
6、每组压风自救装置的横(竖)短支管连接处用生料带连接,不得用其他物品代替,不能有漏风现象。
7、压风自救装置的手柄方向与巷道方向平行,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
8、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在宽敞、支护良好、水沟盖板齐全、没有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5m以上。
某某公司压风自救装置安装标准
![某某公司压风自救装置安装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6985881ec3a87c24028c49f.png)
某某公司压风自救装置安装标准
1、掘进:
距采掘工作面25m-40m设一处压风自救装置,在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位置各设一处压风自救装置,回风巷有人作业地点设一处压风自救装置,长距离的掘进巷道中,应每隔50m设置一组压风自救系统。
(如盲回距离超过100米,建议在盲回中部安装一处)2、回采:
在回采工作面回风顺槽以里,每间隔50米安装一组三通及阀门;进风顺槽以里,每间隔100米安装一组三通及阀门。
在回风顺槽距离回采工作面35米设一处压风自救装置,第二处距离第一处200米,回风顺槽有人固定作业地点设一处压风自救装置;防突风门外安装一处;在进风顺槽距离回采工作面35米设一处压风自救装置,第二处距离第一处200米,进风顺槽口50米处设一处压风自救装置。
3、安装要求:
压风自救装置要安装在地点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积的人行道侧,管路安装高度按距底板1.5米,自救袋的安装高度按自救袋的袋底距底板0.5米,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
压风自救袋阀门扳手要同一方向且平行于巷道,压风自救袋上的煤尘要及时清理,经常保持清洁。
必须保证压风管路系统供风可靠、有效,压风系统不得随意停风。
每处安装地点的压风自救装置组数、个数根据当班出勤人数确定,每组压风装置不少于8个压风呼吸嘴,压风呼吸嘴间距不大于
0.8米,所安装的压风自救袋个数不少于当班最多出勤人数的1.5倍,压缩供气量每人不少于0.3m3/min。
煤矿井下压风自救装置、隔爆水棚、防尘喷雾
![煤矿井下压风自救装置、隔爆水棚、防尘喷雾](https://img.taocdn.com/s3/m/4acbb641a8956bec0975e333.png)
煤矿井下压风自救装置、隔爆水棚、防尘喷雾使用管理规定为加强井下压风自救装臵、隔爆设施及防尘喷雾的管理,完善井下通防安全设施,规范通防安全设施安装及使用,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及相关标准、文件的规定,结合煤矿实际,特制定本安装标准及使用管理规定,请相关单位严格遵照执行。
一、压风自救装臵的安装及管理井下压风自救装臵,由通防科按照相关规定安装并经验收合格后移交使用单位进行维护管理。
(一)采煤工作面压风自救装臵安装标准1、在采面回、运顺距工作面 25~40m 处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臵,每组压风自救装臵为20 个呼吸袋,由采煤工区自己安装;采煤工区保证压风自救装臵在距工作面25~40m 范围内并能正常使用。
2、在避难硐室内安装的压风自救装臵,不少于8个;安装完毕经验收合格后,交使用单位统一管理和日常维护。
3、在采面两顺槽施工钻孔需安装压风自救的,由瓦斯防治工区向通防科汇报,由瓦斯防治工区进行安装,每组压风自救装臵5 个,并由瓦斯防治工区打钻人员随着钻机一并移动,必须保证压风自救装臵安装位臵距打钻地点的距离不得超过20m 并能正常使用。
钻孔施工完毕后及时回收。
4、采面需放炮的,在操纵放炮地点及站岗警戒地点安装压风自救装臵,每组压风自救装臵5 个。
5、在采面进回风巷内绞车处、固定排水点、运输摘挂钩点等有人固定工作的地点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臵,每组压风自救装臵5个。
6、采煤工作面范围内的压风自救装臵由采煤工区进行统一管理和日常维护,并随着采面的回采及时向外挪移,不使用的必须向调度室汇报后及时回收。
发现损坏时必须及时修复。
(二)掘进工作面压风自救装臵安装标准1、在每个掘进工作面距迎头25m—40m 范围内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臵,并不得少于10 个呼吸袋;随着巷道掘进由使用单位及时前移压风自救装臵,始终保证压风自救装臵距迎头在25m —40m范围内并能正常使用。
2、在每个掘进巷道回风流中的固定排水点、绞车处、运输转载点等有人固定作业地点各安装一组5 个呼吸袋的压风自救装臵。
压风供水自救装置 标准
![压风供水自救装置 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4fe7a6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2.png)
压风供水自救装置标准在灾害或紧急情况下,供水是人类生存与救援的基本需求之一。
为了在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中提供可靠的水源,压风供水自救装置应运而生。
本文将深入研究压风供水自救装置标准的制定,以及这些标准在灾害救援中的重要性与应用。
一、压风供水自救装置的基本原理压风系统:压风供水自救装置采用压风系统,通过手动或电动泵将外部大气中的空气压缩,并推送水源进入供水管道。
自救设计:装置设计为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工具,用户可以在缺乏外部供水的情况下通过这一系统获得安全的饮用水。
二、压风供水自救装置标准的制定流量与压力标准:制定压风供水自救装置的流量和压力标准,确保其在不同紧急情况下能够满足基本的供水需求。
耐用性标准:制定耐用性标准,确保装置在长时间存放后仍然能够正常工作,提高其可靠性。
材料与安全标准:制定材料与安全标准,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卫生标准,且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对用户产生危险。
人机工程学标准:考虑到用户在紧急情况下的操作,制定人机工程学标准,确保装置易于使用且能够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
三、压风供水自救装置在紧急救援中的应用灾害现场供水:压风供水自救装置可以在自然灾害现场迅速投入使用,为灾区居民提供急需的饮用水源,减缓水资源短缺的紧急情况。
野外生存:在野外活动或紧急求生情况下,装置可以为人们提供紧急的饮水来源,增加生存的可能性。
临时医疗站点:在紧急医疗救援中,压风供水自救装置可以用于为医疗站点提供临时的饮用水源,确保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标准的意义与发展趋势提高装置的国际通用性:制定国际通用的标准,促进压风供水自救装置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提高救援行动的协同性。
结合新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标准的制定需要不断更新,结合新技术,提高压风供水自救装置的性能和便利性。
推动产业发展:制定标准有助于规范行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推动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环境适应性:压风供水自救装置需要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制定相应的标准需要克服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下的挑战。
煤矿压风自救与供水施救要求
![煤矿压风自救与供水施救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ade093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7f.png)
压风自救与供水施救规定要求一、压风自救系统1、安装地点掘进工作面的安装:距采掘工作面25m-40m、在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位置各设一处压风自救装置,XX巷有人作业地点设一处压风自救装置,长距离的掘进巷道中,应每隔200m设置一组压风自救系统。
2、安装要求:安装地点应宽敞、支护良好、水沟盖板齐全、无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0.8m以上,管路安装高度为距底板0.5m。
压风管路应敷设至掘进顺槽。
必须保证压风管路系统供风可靠、有效,压风系统不得随意停风。
每处安装地点的压风自救装置组数、个数根据当班出勤人数确定,每组压风自救应当可供5-8人正常使用,压缩供气量每人不少于0.1m3/min。
压风自救系统的配置与安设井下压风自救系统用风对环境的要求:(一)供气装置的要求压风管道供气压力为0.3-0.7MPa;在0.3MPa压力时,压风自救装置的供气量应在100-150L/min范围内,应满足剧烈运动后和紧张状态下正常人吸气60-80L/min的标准。
(二)管路固定的要求牢固平直,压风管路每隔3m吊挂固定一次,岩巷用金属托管配合卡子,煤巷用钢丝绳吊挂,支管不少于一处固定,压风扳手要同一方向并且平行于巷道。
(三)汽水分离器安装要求在主送气管路中要装集水防水器。
在供气管路进入与自然系统连接处时,要加装开关,后边紧接着安装汽水分离器。
(四)连接方式要求系统最好采用同时与进风巷、XX巷压风管路连接的连环方式。
(五)阀门的安装要求不得存在缺少阀门、阀门损坏或不起作用、无减压阀的现象,也不得存在出气量大小不一的现象。
进入采掘工作面巷口的进风侧要设有总阀门。
(六)管路材料的要求压风干管选用无缝钢管,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因灾变二破坏。
(七)安装地点的要求安装地点应宽敞、支护良好、水沟盖板齐全、无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0.8m以上,管路安装高度为距底板0.5m。
压风管路应敷设至回采工作面的材料巷和运输巷、掘进顺槽,距采掘工作面25-40m的巷道内,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位置,以及XX 巷道有人作业处、紧急避险硐室、采区带式输送机和采区轨道巷最高点等地点。
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置-的安装与维护技术要求
![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置-的安装与维护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cf34acf02d276a201292e0b.png)
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置-的安装与维护技术要求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置的安装与维护技术要求压风自救装置: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及国家关于对煤矿“六大系统”中压风、供水施救系统的相关要求或标准,对压风自救装置安装标准规定如下:一、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装范围:1、煤巷掘进面距工作面25~40m设置一组,其数量应比该区域工作人数多2台,然后每隔50m设置一组每组4~8台;岩巷掘进面距工作面100~130m设置一组,数量比该区域同时工作人数多2台,向外每隔100m和放炮撤人地点各设置一组,每组4~8台。
2、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在距采面安全出口以外25~40m范围内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应满足每班施工人员使用个数加2个);进风巷皮带机头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向里每隔200m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回风巷无极绳绞车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向里每隔200m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
3、在以下每个地点都应至少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各机电设备附近、放炮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以及回风道有人作业处等。
二、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装标准:1、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为:主管路不小于Φ150mm,采区分管路不小于Φ100mm,采掘进工作面不小于Φ50mm。
2、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均应敷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间隔按规定执行,最大间隔不超过200米3、压风自救装置与三通之间用1~5m的高压管连接,采用快速接头,高压管及压风管路要吊挂平直,不得有缠绕盘旋情况出现。
4、压风自救装置的横供风支管应距底板1.2m。
5、压风自救装置应吊挂在巷道帮上,煤巷与半煤岩巷用卡子固定,岩巷在巷道边上用螺纹钢固定压风自救装置,螺纹钢的外露长度为0.2m。
6、每组压风自救装置的横(竖)短支管连接处用生料带连接,不得用其他物品代替,不能有漏风现象。
7、压风自救装置的手柄方向与巷道方向平行,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
矿井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装标准
![矿井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装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5220eb6f8c75fbfc77db292.png)
矿井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置的安装与维护技术要求压风自救装置: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及国家关于对煤矿“六大系统”中压风、供水施救系统的相关要求或标准,对压风自救装置安装标准规定如下:一、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装范围:1、煤巷掘进面距工作面25~40m设置一组,其数量应比该区域工作人数多2台,然后每隔50m设置一组每组4~8台;岩巷掘进面距工作面100~130m 设置一组,数量比该区域同时工作人数多2台,向外每隔100m和放炮撤人地点各设置一组,每组4~8台。
2、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在距采面安全出口以外25~40m范围内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应满足每班施工人员使用个数加2个);进风巷皮带机头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向里每隔200m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回风巷无极绳绞车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向里每隔200m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
3、在以下每个地点都应至少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各机电设备附近、放炮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以及回风道有人作业处等。
二、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装标准:1、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为:主管路不小于Φ150mm,采区分管路不小于Φ100mm,采掘进工作面不小于Φ50mm。
2、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均应敷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间隔按规定执行,最大间隔不超过200米。
3、压风自救装置与三通之间用1~5m的高压管连接,采用快速接头,高压管及压风管路要吊挂平直,不得有缠绕盘旋情况出现。
4、压风自救装置的供风支管应距底板1.2m,吊挂平直。
5、压风自救装置应吊挂在巷道帮上,煤巷与半煤岩巷用卡子固定,岩巷在巷道边上用螺纹钢固定压风自救装置,螺纹钢的外露长度为0.2m。
6、每组压风自救装置的横(竖)短支管连接处用生料带连接,不得用其他物品代替,不能有漏风现象出现。
7、压风自救装置的手柄使用灵活,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
8、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在宽敞、支护良好、水沟盖板齐全、没有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5m以上。
六大系统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安装要求
![六大系统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安装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b33a238bb4cf7ec4afed0f9.png)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指南》中关于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的设置标准压风自救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一般由地面空气压缩机系统、输气管路和终端用气装置组成。
空气压缩机站配置主要包括供电设施、空气压缩机、冷却循环系统、监测监控及各种保护、管路、管路附件及储气装置等。
输气管路组成包括:主管、主干、支管、连接法兰、快速接头、弯头、管路三通〔多通〕、管道阀门、压力表、汽水〔油〕别离装置。
终端用气装置包括:永久避难硐室、移动救生舱及掘进工作面临时呼吸自救系统〔面罩式、防护袋式〕。
1、压风自救系统的建设原则煤矿企业压风自救系统应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压风自救系统的基础上,满足在灾变期间能够向所有采掘作业地点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建设完善的压风自救系统。
(1)空气压缩机应设置在地面。
对于深部多水平开采的矿井,空气压缩机安排在地面难以保证对井下作业点有效供风时,可在其供风水平以上2个水平的进风井井底车场安全可靠地位置安装,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但不得选用滑片式空气压缩机。
(2)空气压缩机在满足要求的同时,至少要有1台备用。
(3)空气压缩机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煤矿安全规程》等规定的要求,应配备压力表、安全阀等,对水冷空气压缩机必须装设断油、断水、超温等安全保护装置。
(4)空气压缩机宜采取顺序控制,实习自动化运行,并具有联网通讯和远程监控功能。
(5)空气压缩机应装备在线监控检测系统,以便有关人员可以随时了解空气压缩机的运行情况。
(6)空气压缩机站宜设置储气罐,并应在储气罐的出口管道上加装释压阀。
释压阀的口径不得小于出风管的直径。
储气罐应设在室外阴凉处,储气罐内的温度保持在120℃以下,并装有超温保护装置,在超温时可自动切断电源盒报警。
2.压风自救管道(1)所有矿区采区避灾路线上均应敷设压风管道,并设置供气阀门,间隔不大于200m。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和极复杂的矿井应在各水平、采区和上山巷道最高处敷设压风管道,并设置供气阀门。
压风自救装置使用管理办法
![压风自救装置使用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5d459a739b6648d7c1c746a8.png)
山西晋煤集团赵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压风自救装置使用管理办法根据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要求,规范我公司井下作业地点压风自救装置日常管理,让井下工作人员都能了解、维护和熟练使用本系统,真正起到紧急避险的作用,特编写本管理办法。
一、安装标准压风自救装置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在采掘工作面巷道内的压缩空气管道上,设置在宽敞、支护良好、水沟盖板齐全、没有杂物堆,无淋水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5m以上;压风自救装置必须固定牢固,安设时必须统一高度(箱体上沿距底板的高度为1.5m左右,箱体间隔0.5m);2、压风自救系统适用的压风管道供气压力为0.3~0.7MPa;在0.3 MPa压力时,压风自救装置的供气量应在100~150L/min范围内;压风自救装置工作时的噪声应小于85分贝。
;3、压风自救装置应保持连续供风。
因故障中断供风,施工队组必须及时汇报矿调度室,现场安检员必须立即通知停供风区域施工人员停止作业,恢复供风后方可生产(压风自救装置停供风的不准进行割煤、支护、放炮、施工防突钻孔等一切生产工作)。
4、安装在距工作面迎头(或回采工作面)25~40m范围内(回风巷独头巷道小于40m的压风自救装置设置开路横川上风侧);5、掘进工作面共安装3组,每组6个;6、综采工作面安装在紧靠回采工作面两条进风巷道内,每条巷道各安装5组,共10组,每组6个;7、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位置以及回风道有人作业处等地点至少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8、打钻地点每台钻机配备一组压风自救装置,50m内钻机可以共用一组压风自救装置,但必须保证足够人员使用;9、每班应指定人员进行清扫维护,保证压风自救装置无积尘和漏风现象,压风自救装置箱体内不准存放任何物品。
压风自救装置必须建立压风自救装置管理牌版,并建立压风自救装置检查记录台账。
10、压风自救管理牌板吊挂在压风自救装置2m范围内,填写标准见下表:二、使用当井下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危及在场人员生命或发现有煤与瓦斯突出预兆时,或瓦斯严重超标,对工作人员生命有严重威胁时,现场工作面人员要以最快的速度打开压风自救装置的箱门,再打开气动阀,带上面罩进行呼吸,等待救援。
压风自救装置[1]
![压风自救装置[1]](https://img.taocdn.com/s3/m/bd832deb6294dd88d0d26b54.png)
压风自救装置综述压缩空气自救装置是一种固定在生产场所附近的固定自救装置,它的气源来自于生产动力系统——压缩空气管路系统。
由于管路内的压缩空气具有较高的压力和流量,不能直接用于呼吸,必须经过减压、节流使其达到适宜人体呼吸的压力和流量值,并要同时解决消声(由于减压引起)和空气净化问题。
通过可调式气流阀调节节流面积,以适应不同供风压力下的流量要求,按健康人在静止状态吸气20L/min,在剧烈运动和紧张状态下吸气60~80L/min的标准,确定压风自救装置的供风量应≥100L/min。
技术原理图1 ZY—M型压风自救装置结构示意图1—盒体;2—送风器;3—卡箍;4—波纹软管;5—紧固螺母;6—半面罩(1)动作原理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研制的ZY—M型压风自救装置由盒体1、送风器2、卡箍3、波纹软管4、紧固螺母5和半面罩6组成(见图1)。
盒体用螺母固定在工作面支架上,装置使用时将箱盒盖打开,取出半面罩并佩戴好,波纹管随之伸直,转动送风器外套打开气阀,压风经送风器内部的调节阀、过滤装置、波纹软管至半面罩输送给避灾工人,供风能力为100L/min。
送风器同时具有开关、节流、减压、消音的功能,因而送给的压风清洁,工人呼吸后感到舒适。
(2)安设地点与方式压风自救装置安设在距采掘工作面25~40m的采区巷道、综采工作面、高档普采工作面、爆破员操作起爆器的地点、警戒人员及撤离人员的位置。
在采掘工作面的回风巷中有人作业处,每隔50 m安设一组压风自救器,每组压风自救系统一般可供4~8人使用,压缩空气供风量每人不得少于0.1 m3/min。
如图2所示:图2 ZY—J型压风自救系统安装图1—三通;2—气管;3—弯头;4—接头;5—球阀;6—气管;7—自救器;8—卡子;9—防护袋图3 综采工作面压风自救系统安装布置图1—阀门;2—放水器;3一气水分离器;4—主管;5—支管;6一压风自救装置;7—支架;8—采煤机综采工作面压风自救系统由压风自救装置、管路、放水器、气水分离器组成。
矿井压风自救装置 呼吸器供气标准
![矿井压风自救装置 呼吸器供气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5c7cbb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3.png)
矿井压风自救装置呼吸器供气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矿井压风自救装置呼吸器供气标准引言随着煤矿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矿井安全成为重中之重。
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置的安装与维护技术要求
![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置的安装与维护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74326a076eeaeaad0f33037.png)
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臵的安装与维护技术要求压风自救装臵: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井压风自救装臵技术条件》(MT390-1995 )及国家关于对煤矿“六大系统”中压风、供水施救系统的相关要求或标准,对压风自救装臵安装标准规定如下:一、压风自救装臵的安装范围:1、煤巷掘进面距工作面 25~40m 设臵一组,其数量应比该区域工作人数多 2 台,然后每隔 50m 设臵一组每组 4~8 台;岩巷掘进面距工作面 100~130m 设臵一组,数量比该区域同时工作人数多 2 台,向外每隔 100m 和放炮撤人地点各设臵一组,每组 4~8 台。
2、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在距采面安全出口以外25~ 40m 范围内设臵一组压风自救装臵(应满足每班施工人员使用个数加 2 个);进风巷皮带机头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臵,向里每隔200m 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臵;回风巷无极绳绞车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臵,向里每隔200m 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臵。
3、在以下每个地点都应至少设臵一组压风自救装臵:各机电设备附近、放炮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臵以及回风道有人作业处等。
二、压风自救装臵的安装标准:1、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为:主管路不小于Φ150mm,采区分管路不小于Φ100mm,采掘进工作面不小于Φ50mm。
2、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均应敷设压风管路,并设臵供气阀门,间隔按规定执行,最大间隔不超过200 米3、压风自救装臵与三通之间用1~5m的高压管连接,采用快速接头,高压管及压风管路要吊挂平直,不得有缠绕盘旋情况出现。
4、压风自救装臵的横供风支管应距底板 1.2m。
5、压风自救装臵应吊挂在巷道帮上,煤巷与半煤岩巷用卡子固定,岩巷在巷道边上用螺纹钢固定压风自救装臵,螺纹钢的外露长度为0.2m。
6、每组压风自救装臵的横(竖)短支管连接处用生料带连接,不得用其他物品代替,不能有漏风现象。
7、压风自救装臵的手柄方向与巷道方向平行,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
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
![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https://img.taocdn.com/s3/m/f5239e1710a6f524ccbf85dc.png)
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95—09—28批准 1995—10—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井压风自救装置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由压风管道供风的压风自救装置(以下简称装置)。
2 引用标准GB/T 2626 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通用技术GB 5898 凿岩机械与风动工具噪声测量法工程法GBl011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MT 113 煤矿井下用非金属(聚合物)制品安全性能检验规范3 技术要求3.1 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3.2 自制件经检验合格、外协件、外购件具有合格证或经检验合格方可用于装配。
3.3 装置的防护袋、送气管的材料应符合MT 113的规定。
3.4 装置配有口罩时,口罩用材料应符合GB 2626的规定。
3.5 装置零、部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3.6 装置的外表面应光滑、无毛刺,表面涂、镀层应均匀、牢固。
3.7 装置应具有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和开关等功能。
3.8 装置的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
3.9 避灾人员在使用装置时,应感到舒适、无刺痛和压迫感。
3.10 装置适用的压风管道供气压力为0.3~0.7MPa,在0.3MPa 压力时,每个装置的排气量应在100~150L/min范围内。
3.11 装置工作时的噪声应小于85dB(A)。
4 试验方法4.1 一般规定4.1.1 试验用压力表、气体流量计的准确度不低于2.5%;声级计为Ⅱ型。
仪表应由法定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1.2 试验时,气源压力不小于0.75MPa,稳定、可调。
4.1.3 试验系统如下图所示:4.1.4 气体压力和流量的测量次数应不少于3次,以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量值。
4.2 外观质量检查用感观法按本标准3.5、3.6、3.7、3.8条的规定检验。
4.3 舒适感检查在试验系统上,当供气压力为0.7MPa时,距出气口250mm处,用手心迎气流检查是否有刺痛和压迫感。
压风自救系统质量标准化标准
![压风自救系统质量标准化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a481418a216147917112885.png)
压风自救系统质量标准化标准第一条压风自救装置应具有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和开关等功能。
第二条压风自救装置的外表面应光滑、无毛刺,表面涂、镀层应均匀、牢固。
第三条压风自救装置的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使用舒适、无刺痛和压迫感。
第四条管路供气压力为0.3~0.7 MPa;当供气压力为 0.3MPa 时,每台自救装置的排气量应在100~150 L/min范围内;当供气压力为0.7MPa时,距出气口250mm处,用手心迎气流是否有刺痛和压迫感;自救装置工作时的噪声应小于85 dB(A)。
第五条每组压风自救装置应可供5~8人使用。
第六条压风自救装置要安装在地点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积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8米以上,管路安装高度应距底板1.2-1.3米,便于现场人员自救使用。
第七条压风管路和阀门型号符合设计要求,连接紧密、可靠;不得存在无风、漏风或自救袋破损长度超过 5 毫米的现象;在管路安装的较低点,应安装油水分离器,定期排放。
第八条采掘作业地点、避难硐室及采区避灾路线上均需安装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间距不大于200m。
压风自救装置要安装在地点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积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8米以上,管路安装高度应距底板1.2-1.3米,便于现场人员自救使用第九条距采掘工作面25~40m的巷道内、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回风巷、有人作业等地点应至少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在长距离的掘进巷道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设置。
第十条压风泵站必须有专人值班;维护、维修人员必须定期对空气压缩机、管路及其附属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建立设备台帐、设备故障记录表、巡查和检修记录。
第十一条有压风自救系统布置图,并根据实际生产作业区域的变化及时修改、调整和审批。
第十二条每周至少对压风系统进行1次全面巡检,保证系统各环节正常使用,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十三条煤矿企业必须制定压风自救系统管理制度,制定泵站司机、维护维修人员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设备检查、检修制度及人员培训、值班、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技术资料与记录保存。
压风自救安装标准
![压风自救安装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168e28dbceb19e8b8f6bacf.png)
压风自救安装标准1、煤巷掘进工作面自掘进面回风口开始,每50m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袋,每组自救袋数量为5个,靠近迎头一组不少于15个,并保持距迎头25~40m的距离;岩巷掘进工作面距迎头50m内安装一组(15个)压风自救装置,以外每隔100m安装一组(5个)压风自救装置;放炮撤人把口地点要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5个袋)。
压风自救和供水施救安装位置及数量1、主斜井井底给煤机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和供水施救。
2、9101 回风巷长602m在距回采工作面25~40m范围内设置一组压风自救和供水施救;向外每隔200m安装一组;共三组。
3、9101运输巷长702m.在距回采工作面25~40m范围内设置一组压风自救和供水施救;向外每隔200m安装一组;共安装4组。
4、910回风大巷长661m.向外每隔200m安装一组;共安装3组。
5、910主运大巷长698m910主运皮带尾安装一组压风自救和供水施救,向外每隔200m 安装一组;共安装4组。
6、910辅运大巷长575m, 向外每隔200m安装一组;共安装2组。
7、910辅运斜巷长130m。
安装一组压风自救和供水施救8、9#煤东翼回风巷长205m安装一组压风自救和供水施救。
9、9#煤东翼主运巷长212m安装一组压风自救和供水施救。
10、中央辅运大巷500m,每隔200安装1组压风自救和供水施救,共3组。
共计23组3、压风自救袋要安装在地点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积的人行道侧,管路安装高度按距底板1.2~1.3m自救袋的安装高度按自救袋的袋距底板0.5m,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
掘进工作面安装压风自救时,压风自救袋的支管要固定好,压风自救袋阀门扳手要同一方向且平行于巷道,压风自救袋上的煤尘要及时清理,经常保持清洁,压风自救系统下面或管路上不得堆放杂物。
4、管路设要牢固平直,压风管路每间融3m吊挂固定一次,进入采掘工作面巷口的进风侧要设有阀门。
5、各采掘区队必须保证所负责区域内压风自救系统完好性和安装的规范化,风压风自救系统不许存在无气、漏气或自救袋破损烂洞。
压风自救安装标准和管理制度15
![压风自救安装标准和管理制度15](https://img.taocdn.com/s3/m/d64359bb960590c69ec37670.png)
压风自救安装标准和管理制度1、煤巷掘进工作面自掘进面回风口开始,每50m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袋,每组自救袋数量为5个,靠近迎头一组不少于10个,并保持距迎头25~40m的距离;岩巷掘进工作面距迎头50m内安装一组(10个)压风自救装置,以外每隔100m 安装一组(5个)压风自救装置;放炮撤人把口地点要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5个袋)。
安装距离超过规定,对责任单位罚款50元,少安装一个压风自救袋对责任单位罚款100元。
硐室长度不够的可酌情安装。
2、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在距采面上安全出口以外25~40m范围内设置一组自救袋,自救袋个数为30个;向外有人固定作业地点安装一组(5个)压风自救装置;进风巷在距采面下安全出口以外50~100m范围内设置一组自救袋,自救袋个数为30个;工作面回风巷向风门外放炮警戒位置一组(5个)压风自救袋装置。
否则,罚责任单位100元。
3、压风自救袋要安装在地点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积的人行道侧,管路安装高度按距底板1.2~1.3m自救袋的安装高度按自救袋的袋距底板0.5m,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达不到要求,每处(5个为一组)对责任单位罚款50元。
掘进工作面安装压风自救袋时,压风自救袋的支管要固定好,压风自救袋阀门扳手向外要同一方向且平行于巷道,压风自救袋上的煤尘要及时清理,经常保持清洁,每个不合格对责任单位罚款20元。
压风自救系统下面或管路上不得堆放杂物,否则每处责任单位罚款50元。
4、管路设要牢固平直,压风管路每间隔2m吊挂固定一处,进入采掘工作面巷口的进风侧要设有阀门,否则罚责任单位50元。
5、各采掘区队必须保证所负责区域内压风自救系统完好性和安装的规范化,压风自救系统存在无气、漏气或自救袋破损烂洞罚责任单位10-50元。
6、凡压风自救系统存在残缺(缺少阀门、阀门损坏或不起作用、无减压阀等)、出气量大小不一(检测标准为:手握自救器袋下出气口,打开进气阀门,7~10秒钟内气袋充满为合格)及压风自救系统下面由水沟无盖板或盖板不齐全等,每处(项)对责任单位罚款30元。
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置 的安装与维护技术要求
![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置 的安装与维护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d6c566c1711cc7931b7168a.png)
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置的安装与维护技术要求压风自救装置: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及国家关于对煤矿“六大系统”中压风、供水施救系统的相关要求或标准,对压风自救装置安装标准规定如下:一、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装范围:1、煤巷掘进面距工作面25~40m设置一组,其数量应比该区域工作人数多2台,然后每隔50m设置一组每组4~8台;岩巷掘进面距工作面100~130m设置一组,数量比该区域同时工作人数多2台,向外每隔100m和放炮撤人地点各设置一组,每组4~8台。
2、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在距采面安全出口以外25~40m 范围内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应满足每班施工人员使用个数加2个);进风巷皮带机头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向里每隔200m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回风巷无极绳绞车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向里每隔200m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
3、在以下每个地点都应至少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各机电设备附近、放炮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以及回风道有人作业处等。
二、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装标准:1、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为:主管路不小于Φ150mm,采区分管路不小于Φ100mm,采掘进工作面不小于Φ50mm。
2、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均应敷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间隔按规定执行,最大间隔不超过200米3、压风自救装置与三通之间用1~5m的高压管连接,采用快速接头,高压管及压风管路要吊挂平直,不得有缠绕盘旋情况出现。
4、压风自救装置的横供风支管应距底板1.2m。
5、压风自救装置应吊挂在巷道帮上,煤巷与半煤岩巷用卡子固定,岩巷在巷道边上用螺纹钢固定压风自救装置,螺纹钢的外露长度为0.2m。
6、每组压风自救装置的横(竖)短支管连接处用生料带连接,不得用其他物品代替,不能有漏风现象。
7、压风自救装置的手柄方向与巷道方向平行,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
8、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在宽敞、支护良好、水沟盖板齐全、没有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5m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风自救装置设在压缩空气管路上,为所有采掘作业地点提供压缩空气。
压风自救装置设置在距离采掘工作面25-40m巷道内、放炮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叫所在的位置以及回风巷道有人作业处。
每个压风自救装置一般可供5-8人使用,压缩空气供给量,每人不少于0.3m3/min。
压风自救装置设置在宽敞、支护良好、水沟盖板齐全、没有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8m以上,管路敷设高度应距底板1.5m,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
在供气管路与自救装置连接处,要加装开关和汽水分离器。
压风自救系统阀门应安装齐全,阀门扳手要在同一方向,以保证系统正常使用。
压风自救装置应具有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和开关等功能,零部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存在无风、漏风或自救袋破损长度超过5mm的现象。
压风管路应接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并设置供气阀门,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兆帕之间,供风量不低于0.3m3/min·人,连续噪声不大于70 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