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摘要:
人口老龄化加剧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了巨大冲击,本文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入手,探究其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措施。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人口老龄化
(一)人口老龄化含义和标准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二)人口老龄化的产生和特征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压力增大以及观念改变等原因,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而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也在不断下降。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我
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7.10%,以国际标准来看,我国自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我国人口老龄化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大。因我国人口基数大,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老龄人口的规模很大。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的1/2。二是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从1980年到1999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就基本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而英国完成这一过程大约用了85年,瑞典用了45年。三是高龄化趋势明显。现在我国人均寿命延长,高龄老人越来越多,现在经常能看到关于百岁老人的一些报道。四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由于区域经济科技发展存在很大差异,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上海于1979年进入人口老龄型,而西部宁夏则于2012年才进入人口老龄型,二者时间跨度长达33年,可见差异显著。五是城乡倒置。西方国家一般是城市人口老龄化高于农村老龄化,而我国农
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出现倒置的情况。这是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某种程度上减缓了城市人口老龄化情况,反之,加剧了农村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六是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五千到一万美元左右,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我国目前尚不足一千美元,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
(三)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下面我们透过一组数据来分析
2002-2012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变化:%
以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例的数据为参考,此指标从2002年的7.3%上涨至2012年
的9.4%。2012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27亿人,且每年仍以800万人的速度增加。21 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老龄化高峰期即将到来。根据2005 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研究报告《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该报告预测21 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1 年到2020 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 第二阶段,从2021 年到2050 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 第三阶段,从2051 年到2100 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并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 世纪始终。2030 年到2050 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二.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影响养老保险方式的转变。以前养老主要靠家庭,即子女承担父母的养老。人口老龄化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制度收到冲击。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传统的大家庭逐渐解体为以核心家庭为主的小家庭,家庭的保障能力大大削弱,核心养老家庭难以承担养老负担。尤其是现
在的“四二一”式小家庭。一对青壮年夫妻可能要承担8位老人的养老。所以现在需要社会养老保险,加入社会养老保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
(二)人口老龄化影响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转变。社会保险筹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现收现付制、基金完全积累筹资模式、基金部分积累模式(混合筹资模式)。采用何种筹资模式需要根据具体的国情来定。现收现付制筹资模式是指通过以支定收,使社会保险收入和支出在年度内大体平衡的筹资模式。运行的基本原理是:相对稳定的人口结构下,由制度内生产性劳动人口负担老年劳动人口的退休养老费用,而现有的生产性劳动人口的养老退休费用则由下一代生产性劳动人口负担。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费率调整灵活,易于操作。在劳动者不同代际之间实行收入分配,有利于体现社会保险的共济性与福利性。以前很多国家采用这种模式。但是它的约束条件是相对稳定的人口结构。而在现代国际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生产性人口与退休人口比例严重失调,现收现付制很难继续维持下去。因而促使社会养老保险筹集模式向基金积累制转变。
基金制是通过预提积累方式筹集养老保险基金,
生产性劳动人口在工作期间内储蓄一定的养老
保险基金,然后通过某种方式用基金进行投资运
营得到收益,为以后养老做准备,这是一种劳动
者个人不同生命周期的收入再分配。在人口老龄
化背景下可以实现对劳动者的经济保障。
(三)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保险给付能力
下降状况。社会保险的给付程度取决于各国社会
保险的目标、经济发展状况、近期及远期的资金
供求情况。人口老龄化使退休人口与在职职工比
例差异加大。中国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的比例由
1990年的1:5.39 下降到2000年的1:3.30,2002
年的1:3.08,2003年的1:3.02,2004年降至
1:2.99,以后各年在1:3.05上下波动,总体来
说退休人口与在职人口比例不断增大。随着老龄
化加剧,在职职工比例不断下降,退休人口比例
不断提高。也就是说提供养老保险基金的人越来
越少,而领取退休金的人越来越多。这必然会影
响养老保险的给付能力。
中国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的职工及离退休人数(2000年-2010年)
年份职工(万人)离退休人员(万人)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