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三下固体与液体免费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
教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第一章:认识固体1.1 学习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固体的特征。
能够区分固体和液体。
1.2 教学内容:固体的定义和特征。
观察和描述不同种类的固体。
进行实验,观察固体的形状和体积的变化。
1.3 教学活动:引入固体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常见的固体物品。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固体的形状和体积的变化。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固体的特征。
第二章:液体的特性2.1 学习目标:能够描述液体的特征。
能够区分液体和固体。
2.2 教学内容:液体的定义和特征。
观察和描述不同种类的液体。
进行实验,观察液体的形状和体积的变化。
2.3 教学活动:引入液体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常见的液体物品。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的形状和体积的变化。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液体的特征。
第三章:固体和液体的相互作用3.1 学习目标:能够描述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能够解释固体和液体混合后的现象。
3.2 教学内容: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观察和描述固体和液体混合后的现象。
进行实验,探索固体和液体混合后的性质变化。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固体和液体混合后的现象。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固体和液体混合后的性质变化。
第四章:固体的溶解4.1 学习目标:能够描述固体溶解的过程。
能够解释溶解现象的原因。
4.2 教学内容:固体溶解的定义和过程。
观察和描述固体溶解的现象。
进行实验,探索固体溶解的影响因素。
4.3 教学活动:引入固体溶解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固体溶解的现象。
分组进行实验,探索固体溶解的影响因素。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固体溶解的过程和原因。
第五章:液体和固体的应用5.1 学习目标:能够了解液体和固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够举例说明液体和固体的用途。
5.2 教学内容:液体和固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观察和描述常见液体和固体的用途。
进行调查,了解液体和固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苏教版科学三下《固体和液体》《认识固体》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下《固体和液体》《认识固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固体和液体》《认识固体》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认识固体的特征,了解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区别。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选取了一些典型的固体材料,如石头、沙子、金属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固体的基本特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他们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材料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观察和描述固体特征时,往往只关注到表面的现象,缺乏对固体内部结构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深化对固体特征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固体的基本特征,了解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固体的基本特征,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区别。
2.难点:对固体内部结构的认识,以及对固体特征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操作、讨论、汇报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材料,如石头、沙子、金属等,引导学生关注固体的特征。
2.探究固体的特征: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固体材料的外观、质地、形状等特征,探讨固体与其他状态物质的区别。
3.实验验证: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固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如熔化、凝固等,进一步了解固体的特征。
4.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固体的基本特征,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5.巩固提高: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固体材料,让学生判断它们属于哪种固体,并说明理由。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固体特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5课时表格式教案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一、课题:1认识固体二、课程标准: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4.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5.愿意合作与交流。
6.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7.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三、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性质,并能描述。
知识与技能●能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那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四、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性质,并能描述。
●能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那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五、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性质。
层次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性质,但不能描述。
层次3: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性质,并能描述。
探究能力:层次1:不能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那些是液体。
层次2:能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那些是液体,但不会给物体分类。
层次3:能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那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教学准备:1.文具盒、石块、笔、胶水、果汁、面粉、水、牙膏等固体液体。
2.四种固体材料、记录表。
3.米、各种豆子、花生等。
4.黄豆、玉米粉、绿豆、天平、量杯(或量筒)。
5.筛子、两种颗粒大小不等的固体颗粒。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固态和液态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固态和液态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固态和液态的特征的区分。
2. 实验操作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使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总结固态和液态的特征。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固体和液体物品、实验仪器等。
2. 学生准备:记录本、画笔等。
六、教学内容1. 固体和液体的定义及特征。
2. 固态和液态的转化。
3. 固体和液体的常见类型。
4. 固体和液体的性质和用途。
5. 实验:固体和液体的溶解。
6. 实验:固体的吸附。
7. 实验:液体的表面张力。
8. 实验:液体的扩散。
9. 实验:固液混合物的研究。
10. 生活中的固体和液体应用实例。
11. 课堂小结。
12. 作业布置。
13. 拓展阅读。
14. 教学反思。
15. 课后评价。
六、教学内容6.1 固体和液体的定义及特征引导学生了解固态物质的特点: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排列紧密。
引导学生了解液态物质的特点: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具有固定的体积,分子排列相对松散。
6.2 固态和液态的转化介绍固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如冰融化成水。
介绍液态转化为固态的过程,如水结冰。
六、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实物展示等方式直观地展示固体和液体的特征。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固态和液态的转化过程。
七、教学内容7.1 固体和液体的常见类型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固体类型,如金属、非金属、晶体等。
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液体类型,如水、油、酸、碱等。
7.2 固体和液体的性质和用途介绍固体的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
介绍液体的性质,如溶解性、表面张力、扩散性等。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固态和液态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固态和液态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2. 固体和液体的区别。
3. 固态和液态的转换。
三、教学重点:1. 固态和液态的基本特征。
2. 固体和液体的区别。
四、教学难点:1. 固态和液态的转换。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固态和液态的实物,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固态和液态的转换。
3. 讨论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固体和液体的定义及基本特征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引发学生对固体和液体的思考。
2. 讲解:讲解固体和液体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3. 实践: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固体和液体,加深对它们特征的理解。
第二课时:固体和液体的区别1. 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固体和液体的区别。
2. 讲解:讲解固体和液体的区别。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固体和液体的不同特性。
第三课时:固态和液态的转换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固态和液态转换的思考。
2. 讲解:讲解固态和液态的转换。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固态和液态的转换过程。
第四课时:冰的融化1. 导入:通过冰的融化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固态和液态的转换。
2. 讲解:讲解冰的融化过程。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第五课时:水的蒸发1. 导入:通过水的蒸发现象,引导学生了解液态和气态的转换。
2. 讲解:讲解水的蒸发过程。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蒸发过程。
六、第六课时:固态和液态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固态和液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固态和液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与液体《把液体倒进水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与液体《把液体倒进水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与液体《把液体倒进水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哪些液体可以沉浮。
2.知道知道液体在水里的溶解情况。
3.知道热水在冷水中会上浮2学情分析这次的课本是三年级的下册,在这一节课中,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始的时候让学生复习固体在水中的性质,以复习点引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学习起来更容易。
针对三年的学生特点我设计的课件用了可爱的版底,这样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重点难点重点:借助水认识液体更多的性质。
难点:了解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在前面的课中,我们学习了把固体放进水里,谁能说说,当我们把固体放进水里都有什么现象? (学生自由发言)那么如果把液体倒进水里,会发生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把《把液体倒进水里》(出示课题)。
活动2【讲授】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沉和浮1、在讲台上有4个烧杯,里面分别装有食用油、蜂蜜、水和酒精,为了使大家看得更清楚,我在水中加入了几滴蓝墨水,如果我把蜂蜜倒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请小组谈论下,把预测的结果填写在实验单上。
2、老师首先进行操作实验,把蜂蜜沿着杯壁慢慢的倒入水中,你们看看有什么现象?(生自由回答)板书:蜂蜜→水沉如果把油倒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呢?小组讨论下,把预测填入试验单中(学生填入预测结果),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试试吧!(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把油倒进水里),同学们在动手操作的时候要注意(1)因为是玻璃器皿,所以要小心注意安全.(2)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让液体沿着烧杯壁慢慢进入烧杯。
(3)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不要忘记填写。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1认识固体教案 苏教版
1、认识固体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进行观察.2、能够对周围常见物体进行分类.3、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4、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样的物体是固体,什么样的物体是液体。
2、知道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
3、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混合前后固体重量不变,体积改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合作与交流。
2、体验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二、教学准备:瓶子、铅笔盒、杯子、水、勺子、牙膏、胶水、涂改液、牙刷、石块、螺帽、玻璃、橡皮、米、各种豆子、锺子、擀面杖、黄豆、玉米粉、绿豆、天平、量杯、筛子等.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大家看,今天我给大家都带来了哪些物品?(学生边看边说出名称)2、师:请大家把这些物品按固体、液体分类。
3、学生活动。
①往水里加面粉,不停地搅拌,直到搅不动为止。
②往牙刷上挤点牙膏。
(师强调面糊和牙膏只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二)学习新课(1)用多种方法研究固体的性质1、师:在三年级上学期我们曾经观察过水,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都用哪些感官来认识它的?(生:看、闻、尝、听、摸)2、师:下面我们就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研究石块、螺帽、玻璃、橡皮的性质.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研究的结果。
5、师小结。
(2)了解固体间存在硬度差异1、师:请大家说一说,你们的桌面上都有什么?2、师:请你们四人小组想办法,把这些固体弄碎,并根据弄碎的难易程度给它们排序。
把排序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3、学生进行实验。
4、汇报排序结果。
(3)认识固体混合和分离的现象1、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固体混合和分离的现象?2、师演示:糖拌花生米混合及分离的现象.3、提问: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4、师小结。
(4)研究固体混合前后的变化情况1、师出示:黄豆、玉米粉、绿豆三种物体,同时将这三种物体放到天平上称一下。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与液体认识液体全套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与液体认识液体
全套教案模板范文
【比赛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液体在颜色、透明度、气味、味道、流动速度、轻重等性质差异。
会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
2、能运用多种方法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
3、愿意参与,体验合作学习。
2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知道液体在颜色、透明度、气味、味道、流动速度、轻重等的性质差异。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活动】准备活动
教师准备:水、牛奶、油、蜂蜜、烧杯、简易天平、水槽、火柴、滴管、蜡光纸、课件学生准备(8–—9人小组准备):水、牛奶、油、蜂蜜、塑料杯、量杯、水槽、小勺、木板2【导入】一、激趣导入新课
1、活动(投影):把带有肥皂的火柴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现象。
揭示并板书课题:认识液体。
2、看,这是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几种常见的液体,大家认识它们吗?(课件展示牛奶、油等液体)
3【活动】二、指导学生探究液体的性质
1、指导学生辨认不同液体的方法
(1)、复习对水的认识。
(2)、复习认识水的方法(生交流并出示课件: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嘴尝等),并作出相应的安全提示。
(3)、生交流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液体?(透明度、颜色、气味、味道等)
2、指导学生认识液体的性质(颜色、透明度、气味、味道等)
(1)、指导学生从颜色、透明度、气味、味道等方面去探究这四种液体,并完成活动记录表一。
(出示实验要求、活动记录表)。
苏教小学科学三下《3.1.认识固体》word教案(5)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认识固体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常见固体的性质特征。
2.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
混合前后固体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2.能够对周围常见物体进行分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工具比感官更有效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学生实验记录单2.学生分组研究材料:石头、木块、布、海绵、玻璃、磁铁、白铁皮、牙签、一杯水、一杯可乐、牙膏三、教学过程:(一)分类识别1.给桌上物体分类(生活动并汇报)2.有没有不同意见?(突出牙膏是混合体)3.说一说固体和液体的区别4.说一说教室里有哪些物体是固体过度:看来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固体,那你们想不想亲自来研究它们?设计意图:这段教学活动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为认识固体性质做了充分的学习准备(二)深入了解固体的性质1.先把桌上的液体和混合物放到桌子下面2.师:接下来,还是请同学们给桌上剩下的固体分类,看看各个小组能根据那些标准给它们分类,最后我们来比一比哪个组分类方法的最多(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轻重颜色大小形状软硬光滑度透明度厚薄……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板书:手眼睛……秤锤子……过度:我们把这些都叫做固体的性质(板书:性质),这些是人的感觉器官(板书:感觉器官),这些又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工具(板书:工具)我们可以利用感觉器官和一些工具从固体性质的不同方面来认识和了解固体(板书课题:认识固体)设计意图:本着“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所以在这段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告诉学生这些固体具有的不同性质,也没有交代观察实验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在分类中,引导学生运用感官进行观察,从而轻松愉快地认识了固体的一些性质,同时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是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固体和液体的特性。
本单元共安排了4课时的教学内容,分别是《固体的特征》、《液体的特征》、《固体和液体的分类》和《固体和液体的利用》。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固体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基本概念,对物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和观察方面,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固体的特征,能运用固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固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固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固体的名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固体的特征:(1)观察固体:学生观察教师提供的固体模型,说出固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2)实验验证: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固体的硬度、密度等特征。
(3)讨论交流: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固体的特征。
3.应用固体特征: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固体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固体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固体的特征。
5.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固体的特征,并进行记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形状、大小、颜色•硬度、密度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实验等环节的参与情况。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第一章:认识固体1.1 学习目标:了解固体的特征,能够分辨固体和液体。
1.2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触摸不同种类的固体,如木块、金属、塑料等,让学生感知固体的形状、硬度等特征。
1.3 教学活动:观察和触摸不同种类的固体,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受和发现。
第二章:比较固体2.1 学习目标:学会比较不同固体的性质,如密度、硬度等。
2.2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固体的密度和硬度,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区分它们。
2.3 教学活动:进行固体密度和硬度的实验,如用天平称量不同固体的质量,用硬度计测量不同固体的硬度,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章:认识液体3.1 学习目标:了解液体的特征,能够分辨固体和液体。
3.2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触摸不同种类的液体,如水、盐水、牛奶等,让学生感知液体的形状、流动等特征。
3.3 教学活动:观察和触摸不同种类的液体,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受和发现。
第四章:比较液体4.1 学习目标:学会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如密度、酸碱度等。
4.2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液体的密度和酸碱度,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区分它们。
4.3 教学活动:进行液体密度和酸碱度的实验,如用天平称量不同液体的质量,用pH试纸测试不同液体的酸碱度,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五章:固体和液体的相互作用5.1 学习目标:了解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溶解、吸附等。
5.2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学会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它们。
5.3 教学活动:进行固体和液体相互作用的实验,如观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研究活性炭对水中有色物质的吸附作用,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六章:固体和液体的转化6.1 学习目标:了解固体和液体之间的转化现象,如融化、凝固等。
6.2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固体和液体之间的转化现象,并学会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它们。
6.3 教学活动:进行固体和液体转化的实验,如观察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研究水在冷却过程中的凝固现象,并进行小组讨论。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固体放到水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把固体放到水里《把固体放到水里》是三年级下册的一堂科学课,主要是认识固体的性质,了解固体在水中沉浮现象。
回顾前后教学,觉得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地方处理的还算成功。
一、教学设计理念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液体变化也会影响物体的沉或浮。
整个教学环节安排注重知识层面的环环紧扣和思维逻辑的严密性,对于在教学过程中也注意去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的习惯,如何利用每一步教学去挖掘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深刻内涵。
在探讨另一杯是否是盐水时,原来只让个别学生说说就过去了,后来我觉得这一步让每个学生参与设计证明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周密性。
结果学生经过讨论设计出很多种能证明是否是盐水的方法,包括让这杯水放到太阳地下去晒;再溶解一杯盐水,将马铃薯放入,看能否浮起来;品尝一下,用酒精灯烧等。
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甄别,哪些方法不科学,为什么?接着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结构性材料设计实验方法,在做这一步时原来只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每组不但要设计实验,而且要求确定实验时各位学生的具体分工,实验做完后该怎样做?在汇报时,老师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上讲台边讲实验方法边并根据组内分工演示,下面学生对他们的实验过程是否合理提出建议,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品位,又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的习惯和态度,又能让下面学生清楚明白实验的具体过程,如果汇报时只让学生说,由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而使其他同学不明白该组具体的实验过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由此我感到科学老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尽可能多地挖掘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亮点。
二、要深入领会教材的内涵。
教材安排自制盐水这一步是让学生明白马铃薯只有在浓盐水中才能浮起来,经过实验得出的“马铃薯在盐水中会浮起来”的结论还不是很正确。
在后来的教学中我较好地体现了编者的意图。
在得出液体越重,浮力越大结论后,教材安排一个糖水、清水和油三层面的实验装置,不同的物体悬浮在不同的液面上,从而说明液体轻重不同,浮力也不同。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固态和液态的特征,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固态和液态的特征1. 认识固态和液态的概念。
2. 了解固态和液态的特征。
3. 观察生活中的固体和液体。
第2课时:常见的固体和液体1. 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
2. 了解固体和液体的用途。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固态和液态的特征,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
2.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交流、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五、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固体和液体物品。
2. 工具准备:观察盒、记录本、画笔等。
3. 环境准备:干净的实验桌、充足的光线等。
【教学反思】1. 部分学生在观察和描述固体和液态特征时,表达不够准确。
2. 部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能力较弱,需要加强指导。
1. 引导学生准确表达观察到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加强对学生的操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各种固体和液体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什么状态的吗?”二、学习固态和液态的特征(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固态和液态物品,提问:“固态和液态有什么不同?”三、观察生活中的固体和液体(10分钟)1. 教师发放记录本和画笔,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固体和液体,并将观察到的现象画下来。
2. 学生观察、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你们知道固态和液态的特征了吗?”五、课后实践(课后自主完成)1. 教师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观察家里的固体和液体,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苏教版科学三下《固体与液体》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下《固体与液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固体与液体》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认识固态和液态的基本特征,了解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身边的固体和液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固体和液体的特性,并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状态的变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固体和液体的基本特征,了解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固体和液体的基本特征,物质状态的变化过程。
2.教学难点:物质状态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板书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固体和液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固体和液体的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总结固体和液体的基本特征。
3.物质状态的变化: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了解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
4.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固体和液体的基本特征2.物质状态的变化过程3.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固体和液体基本特征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过程的理解程度。
3.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如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案苏教版
(3)汇报实验结果。
3、小结:我们用( )的方法可以使牙膏皮、橡皮泥、铝片、土豆这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到水面上来。。
B、探究小船能装载的重量与什么有关
1.讲述:我们让这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造船的过程,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就是我们自己制作的小船,刚才每个同学都做了一回小小的造船工程师。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教学难点
知道船的承载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泥,水杯、盐、小螺帽、铝片、牙膏皮、生鸡蛋
2、学生准备:橡皮泥、铝片、土豆
教 学 过 程
(一)任务驱动,激发探究欲望
1、出示本节课要研究的物体:橡皮泥、牙膏皮、土豆、铝片。
3.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课 题
3.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改变形状、增大空间或水中加盐都能增加水的浮力。
2、知道船的承载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研究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的过程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三)、课后延伸:
1、提出课后活动目标: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制作一艘船。
2、活动注意点:(1)安全 (2)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
板 书 设 计
3.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借物漂浮
减轻自身重量
水中加盐
2、讲述:这些物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水里都是沉的。
3、提问:你能猜想一下可以用一些什么办法使它们在水中浮起来吗?
(二)、学生自主学习。
A、探究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
1.学生猜想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以上这些沉在水里的物体在水中浮起来。
苏教版科学三下固体和液体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课设计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认识固体目标:1、能够鉴别四周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绘出来。
3、感觉小组合作的乐趣,愿意与别人合作并沟通想法。
要点:小组合作研究固体的性质。
教课难点:多角度认识、描绘固体。
教课准备:教师准备:水、墨水、胶水等液体,冰、面粉等固体。
学生实验记录单学生疏组研究资料:石头、木块、布、玻璃、磁铁、别针等,剪刀,小刀等。
教课过程:一、导入教师边说边演示:1、出示一杯水。
它还这是一杯水,此刻它盛在圆柱形的杯子里,它是什么形状的?把它倒入方形的杯子里,是圆柱形的吗?这说明什么?(水的形状简单改变。
)2、出示一杯冰。
这是一块冰,它也盛在圆柱形的杯子里,它是什么形状的?把它倒入方形的杯子里,它的形状改变了吗?这说明什么?(冰的形状不简单改变。
)3、教师小结:像水这一类形状简单改变的物体,我们称它为液体;像冰这一类形状不简单改变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固体。
4、对于固体和液体你们都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讲话)二、物体分类。
1、同学们能够分清固体和液体吗,老师这里有一些物体,你能帮老师分一分吗?2、出示:墨水、胶水、牙膏、面粉、石头、钢笔、食醋、白酒,待学生察看思虑后,指名学生疏类。
3、方才有同学说面粉、牙膏形状简单改变,是液体。
大家赞同吗?4、教师演示一:(水倒在纸板上,流走了。
面粉倒在纸板上,却聚积下来。
)这说明什么?5、教师演示二:(碗里放入面粉,加水搅拌,成糊状。
)像不像牙膏?它里面有些什么?(水、面粉)水和面粉分别是固体仍是液体?小结:牙膏是固体和液体的混淆。
三、揭题:方才老师带大家分辨了固体和液体,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认识固体。
(板书课题)四、研究固体的性质1、我们的四周有许很多多的固体,你们想不想亲身着手研究固体的性质呢?你想从哪些方面研究它们呢?你想用什么方法去研究? (自由讲话)2、请每个小组的组长取出桌子上的固体,选择4种感兴趣的固体进行研究,比一比谁用的方法多,察看的认真、全面。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第1课认识固体教案苏教版
第1课、认识固体一、教学目标:二、(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辨别周围的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
混合前固体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文具盒、石块、笔、鸡蛋等各种固体;水、饮料、胶水、酒精等液体;天平、量筒、量杯。
分组实验材料:烧杯、水、面粉、筷子、小勺、放大镜、筛子。
2、学生准备:各种固体、锤子等。
三、教学时间: 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有关固体和液体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关于固体和液体,你都知道些什么呢?2、学生回答。
(二)自主学习。
1、按固体和液体两类给物体分类。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一些物体,请学生按固体和液体分类。
(2)师生交流。
(3)还有哪些物体是固体或者是液体。
(4)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牙膏是固体还是液体?”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不需要下定论,只要学生能够说出道理即可。
(5)教师演示“和面”的实验。
往水里加水,不停地搅拌,直到搅不动为止。
边搅动边让学生描述当时是固体还是液体?从而让学生明确固体和液体的区别。
2、研究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1)小组确定研究哪几种固体。
(2)组内讲座用哪些方法研究固体的性质。
(3)分组实验。
请学生注意记录研究的情况。
(4)小组内交流,完善本组的研究成果。
(5)小组间交流,描述固体的性质,还要比一比,哪个组研究的项目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能够全面地认识固体的性质。
(6)引导学生总结固体的共同性质:都有一定的形状。
(7)学生实践活动:用多种办法把P44上列举的固体弄碎,并按硬度的强弱排队。
3、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1)研究固体混合前后重量是否变化。
小学科学苏教三年级下册3单元固体和液体认识液体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认识液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液体关于颜色、形状、黏稠度的性质;会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教学准备:油、蜂蜜、牛奶、水、滴管、蜡纸、烧杯、表格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好,生活中你们最熟悉的四位好伙伴非常高兴,也到了我们的课堂,想和你们一起学习。
谁来说一说,它们分别都是什么?(牛奶、水、蜂蜜、油)。
2、如果老师把你们的眼睛蒙上,你们还能准确地判断出它们都是什么吗?有什么好办法?(用嘴尝、用鼻子闻、用手摸)3、同学们真了不起,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完成问题,你准备给这四位好伙伴起一个什么共同的名字,应该叫什么?(板书:液体)4、想不想知道关于液体更多的事情?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认识液体。
(板书课题:认识液体)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一)初步运用感官,观察四种液体的性质1、下面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种液体,比较一下,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点?一定要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生:(观察)2、哪一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运用什么办法发现了什么?说的真好!(用眼睛看,发现四种液体颜色不同;透明度也不同;用鼻子闻,发现气味不同,用嘴尝发现味道不同)(二)、猜想预测液体具有的其它性质⑴老师真高兴,你们在观察的过程中,个个都能像小科学家一样认真仔细,。
可是,今天你们研究的这液体四伙伴除了颜色、气味、味道不同之外,还有很多不同点,现在就请小组的同学大胆的猜一猜这些液体还有可能哪些地方不同?想到一个不同点就在小组实验探究积分卡上加一分。
⑵讨论交流,推想预测⑶汇报一下小组的想法吧!生边汇报,师归纳整理到黑板上。
⑷预测情况:1、四种液体流动的速度有快有慢。
2、生产的厂家、日期不同。
3、营养成份作用不同。
4、同样多的四种液体轻重不同。
5、水具有毛细现象,其它液体也具有毛细现象吗?……⑸可是这么多的问题,哪些问题适合在这节课上研究,师生研讨确定研究范围:①同体积液体轻重不同。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3认识液体教案 苏教版
3、认识液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的颜色、轻重、黏稠度方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会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
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多种方式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教学重点:液体轻重,黏稠度的性质。
教学难点:液体轻重的性质。
教学准备烧杯、平底烧瓶、锥形瓶、天平、食用油、蜂蜜、牛奶等液体、量杯、天平、勺子、塑料袋、表格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1、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到许多液体,说说你都知道有哪些液体?2、出示两种没有名称的液体,(酒精和醋)请同学们帮帮忙,判断这是什么液体?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气味”)3、讲解:气味是液体的一个特点,液体还有很多特点,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认识液体好吗?(板书“认识液体”)(二)引导探究1、认识液体的颜色、气味和味道是液体的性质.①请看讲桌上摆了很多种液体,这些液体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讲桌上的液体有牛奶、豆油、蜂蜜、酱油、醋和红色的水)(根据回答板书:“颜色”)②出示食用油和蜂蜜,这两种液体你们每个桌上都有,现在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辩认它是什么液体。
(根据回答板书:“味道”)③讲述:刚才我们大家提到颜色,气味和味道这些都是液体具有的特点,在科学上我们把这些特点叫做性质(板书“性质")但液体的性质不仅仅表现在颜色,气味和味道上,还表现在许多方面。
说说你还想研究液体的哪些性质?2、研究液体的其他性质①板书学生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生:液体的轻重,液体的形状,将液体混合后会怎样,什么样的液体流动得快等问题)②和学生一起把提出的问题合并归类,选出将要研究的问题。
③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④请1—2个小组来汇报,其他小组给他们小组提出问题和建议..⑥⑦请1—2名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⑧根据学生汇报师板书:轻重不同,黏度不同。
(三)教师课堂小结课后反思您对本课的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1.认识固体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我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能够对周围常见物体进行分类。
●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样的物体是固体;什么样的物体是液体。
●知道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
●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混合前后固体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合作与交流。
●体验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几种固体、几种液体;天平、小量杯、量筒、筛子、面粉、杯子、放大镜、锤子、擀面杖、记录表格、黄豆、玉米粉、绿豆、筛子。
学生准备:几种固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2.把固体放到水里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水认识固体的性质。
●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
●了解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
●知道固体与水能混合也能分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2.把固体放到水里
沉浮溶解不溶解
混合分离结晶
教后记
3.认识液体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
●知道液体在颜色、形状、透明、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粘稠度
都有表面张力
教后记
资料:
什么是液体?
1.液體分子間之引力較氣體分子甚強,使得液體分子能進行平移運動,但液體分子不能像固體分子一樣停留在固定的結晶格子上。
導致液體形狀能改變、能流動,但體積不變。
2.液體的密度較接近固體,不容易受壓縮,但與氣體一樣具有流動性,合稱為流體。
液體為一種不可壓縮性之流體。
什么是流体
流体是液体和气体的总称。
流体是由大量的、不断地作热运动而且无固定,平衡位置的分子构成的,它的基本特征是没有一定的形状和具有流动性。
流体都有一定的可压缩性,液体可压缩性很小,而气体的可压缩性较大,在流体的形状改变时,流体各层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运动阻力(即粘滞性)。
当流体的粘滞性和可压缩性很小时,可近似看作是理想流体,它是人们为研究流体的运动和状态而引入的一个理想模型。
4.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
●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知识与技能
●知道哪些液体可以沉浮,哪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
●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制作果汁饮料的乐趣,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知道有的液体溶于水,有的液体不溶于水。
教学准备:
食用油、水、蜂蜜、烧杯、果汁、洗手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认识到可以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
●知道改变形状、增大空间、减轻重量或在水里加盐能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玩中学”的探究乐趣,并产生课后继续研究相关问题的兴趣,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知道改变形状、增大空间、减轻重量或在水里加盐能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教学准备:
学生:橡皮泥
教师:曲别针、橡皮泥、装水水槽、一次性筷子、吸管、塑料小棒、泡沫板、泡沫条、气球、线、牛皮筋、小刀、烧杯、凉开水、盐、糖、熟鸡蛋、土豆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改变形状
减轻重量
增加浓度
教后记:
资料:
有关死海的故事:
很早以前,在亚洲的西部,也是在我们国家的西边,有两支军队在打仗,一支军队将另一支军队打败了,逼到了一个海边,就把那些战败的士兵都扔进了海里。
可是这些士兵一个都没有被淹死,被海浪送回岸边。
它们又把战败的士兵扔进海里,但是这些士
兵还是被浪送回岸边,没有淹死。
战胜的军队一看,以为是神灵保佑它们,大惊失色,就全部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