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平移教学反思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练习》教学反思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练习教学反思《练习一》这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平移与旋转轴对称现象,并能在头脑中初步构成形成他们的表象。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和将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知识梳理在练习课之前,我让学生按照我发的导学单上的步骤进行收集和整理知识点,其中我在每个模块后面留有一处空白,留学生在整理信息过程中,发现新的知识点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在上课时,知识系统已基本完整,通过集体交流和补充,完善知识系统,让学生在头脑中,能有一个知识网络,方便学生后期学习和记忆。
二、练习巩固在课堂练习中,进一步认识平移和旋转,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在课中安排了“自己说一说”“同位互相说一说”“集体交流”等环节,这样在“练中说”,在“说中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单元结束后,我还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测试。
在测试中,大部分同学都能正确判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现象;能很好的画出平移前后的图形及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但在将简单的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90°,还有少部分学生存在疑惑,尤其是旋转平行四边形、和其他不规则的图形。
三、设计活动,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在最后一环节,我还设计了“我是小小设计师”这一环节。
在练习课之前,我布置学生通过自己对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理解尝试设计图案,鼓励学生创造美,展示美,使学生在设计图案的过程中加深对图形运动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交上来的图案给予我美的感受,可见大部分同学都非常喜欢这次特别的作业,部分学生还在图案上描上了颜色。
在数学教学中,设计有趣的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愉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审美情趣和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课中我设计了:设计师交流会,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的?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还可以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增强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的概念及其特点。
2.能够通过三种方法确定图形的轴对称线。
3.能够应用轴对称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1.2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及其特点。
2.三种方法确定图形的轴对称线。
3.应用轴对称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1.3 教学准备1.教师:黑板、彩色粉笔、多边形卡片、小黑板、中心对称卡片、平衡轴。
2.学生:书本、笔、纸、准备工具。
1.4 教学过程1.4.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及其特点,并了解如何确定图形的轴对称线。
1.4.2 合作探究1.让学生将多边形卡片折成一个三角形,使用中心对称卡片在三角形上寻找对称中心并把它标出来。
2.让学生使用平衡轴在多边形边缘上旋转,观察哪些旋转能够使多边形重叠,从而确定图形的轴对称线。
3.让学生将一张纸半叠起来,将一边剪下三个小块,旋转后将块重新组合成另一个图形,并确定这个图形的轴对称线。
1.4.3 讲解1.介绍轴对称的三种方法:用中心对称卡片、用平衡轴、用手进行对称。
2.讲解轴对称的相关知识点,并分别解释每个知识点的意思和推导方法。
1.4.4 练习让学生进行轴对称相关练习,包括选择题、计算题、解题题等。
1.4.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和归纳轴对称的知识点及其应用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的实际意义。
1.5 教学评价1.能否正确分辨轴对称图形中的轴对称线。
2.能否正确使用中心对称卡片、平衡轴、手进行轴对称。
3.能否应用轴对称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反思这节课上,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解、练习和总结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在使用平衡轴求轴对称线时遇到了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轴对称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对轴对称线的性质和特点不够清楚。
因此,在讲解环节我采用了一些具体的例子和图形,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轴对称的性质和应用方法,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1.4 练习一》教学反思
1.4 轴对称
1.改变了原有的对固定不变的图形的学习,将运动变换的观点引入了课堂,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开阔,更好地深入思考、理解图形世界,发展空间观念。
2.现实世界里,有关平移、旋转、轴对称或类似的现象特别多,如电梯升降、火车直行、表针转动、风扇叶片转动、许多动物形状、建筑物形状、图案形状、推拉门窗、窗帘拉动、水龙头的开关、旋转木马、摩天轮等等。
学生学习图形的运动变换,有助于学生观察、认识周围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图形的运动变换可以设计出精美的图案,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与现实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布匹、建筑、作品格式设计等等联系起来,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对称、平移和旋转_苏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对称、平移和旋转_苏教版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三、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
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
于是,我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
让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感知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平移、旋转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提供灵活空间,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把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到指定位置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机会,并让学生想办法验证得到正确的结果,先让每个学生通过数一数、移一移,研究美丽的热带鱼平移的距离;再让学生数一数、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以及确定的方法,教师适时结合多媒体课件随机移动热带鱼的每一个特征点,在多次数热带鱼任意一点的平移结果后,学生感悟出平移的本质,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灵活解决问题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和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五、培养审美情趣,体会数学方法的价值。
结合数学学科活动,先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中的对称,体会平移和旋转在团中的应用。
接着让学生按要求做出美丽的图案,最后让学生综合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自己设计美丽的图案并进行交流和评比,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的同时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最新整理四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反思.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反思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反思第一单元结束了,回顾教学过程,结合测验结果,我觉得学生掌握得还不错,总结一下我的经验教训。
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课堂。
不论是谭老师说的课堂以学生为主还是仲广群老师的助学课堂,都突出一点,学生是主体,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发现再怎样精心设计的课堂流程也不如让学生多一点体会更好。
其实旋转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个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都先让他们撕一个和图像差不多的纸片,然后按照要求手动旋转。
在这样具体操作中,学生能更清晰地感受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和角度,从而正确地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而在闭眼回顾旋转的过程时,他们初步形成空间几何的具体感知,对于空间想象能力是一个很好的体验。
其次课堂效果好,课后的练习也是非常必要的。
借助体育课,我把两个班的学生聚在一起,给他们分学习小组比赛做题。
每个小组的组长都是能得95分以上的学生,说是比赛,其实过程中小组长可以一对一指导,这样其它学生也就清楚自己做题是否正确,提高了做题的有效性。
当然最后还是要测验的。
第一次测验我故意选择一个旋转特别多而且复杂的一张试卷。
因为一个寒假的放纵,孩子们明显心浮气躁,我想要他们沉静下来的办法就是刺激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
果然,平均分53VS54,试卷发下去明显感觉到他们的震惊,我适时提点,“看来你们没有想象中学得那么好呢”。
经过第一次测验他们课后练习更多了,小组长也比以前更忙碌了。
但是课堂也没有那么活跃了,我就又来一次正常试卷的测验,最后71VS73,孩子们以为是他们那段时间的努力才提高了那么多,因而后来都主动找小组长学习了。
所以说老师也要耍一点心机的,不同难度的试卷这么一考,比我嘶吼努力的重要性强多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第1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进行图形变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 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3. 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4.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本质特征,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进行图形变换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发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
2.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意义和作用。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存在。
2. 新课导入:讲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性质。
3. 案例分析:分析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进行图形变换。
5. 总结与拓展:总结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以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练习完成情况,评价他们的掌握程度。
3. 实际应用: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3. 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优秀3篇)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优秀3篇)《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篇一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学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教材中给我们展示“饮料加工厂”情境,但孩子并没有到过饮料加工厂亲身体验过,对有些工具压根就不知道,不好理解。
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动态的卷帘门、推拉窗、摩天轮、电梯、时钟、陀螺的运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并用手势比画各种物体的运动方式,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从而形成表象,引出课题。
学生会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
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直观演示,巧妙突破教学难点。
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区别平移旋转,学生碰到困难,如观察“饮料加工厂”,当孩子们觉得安装灯泡、拉杆的运动是什么时学生有较大分歧,及时的利用教鞭,直观演示,大家发现它们运动的路线不是直线,而是弧线,于是大家知道这些运动是旋转,而非平移。
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为让学生主动学习,我创设“喜羊羊搬家”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究——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探究的方法。
我想这样上也许能更好的突破这一难点。
三、多种感官配合,让学生“动”起来。
为了让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概念,我分四步层层加深感知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一看:引导观察喜羊羊平移,发现在平移的过程中什么变什么不变,从而找到平移的本质特点:“位置变化了,但本身的方向没变。
苏教版四年级《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四年级《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苏教版四年级《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1在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一方采用了同学个人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另一方,让学生充分应用多种感知通道来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观看教师大量的实物演示,生动、直观地感悟平移和旋转,然后又通过动手操作和活动进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转。
另外,教学中我注意了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民主、友好的氛围中参与活动,高高兴兴地感悟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和形成相关技能,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正是学生开展多种活动的过程。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有利学生思维成长的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教师恰当点拨相结合,重视学生的情感。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生活实践数学化、数学概念实践化这样两个转化,即学生在一堂课中初步完成了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回到感性这样两次飞跃。
但因为自己时间上把握不够好,导致课后的小结草草收兵,同时,教学中如果再增加一些不一样颜色的图形,让学生通过平移和旋转来组成有趣的图形,则会更好些。
四年级《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2“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
从数学的好处上讲,平移和旋转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两种基本的图形转换。
透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使用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同时有助于学生了解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感知它们的作用,并建立空间观念。
为了便于两种变换的比较,我们将平移和旋转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同时思考到二年级的学生理解潜力有限,所以将“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这一教学目标放到下一节课。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优秀5篇)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优秀5篇)《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篇一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对称图形之后学习与研究的内容,是从运动变化角去探究和认识空间与图形。
教材注重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两种运动的不同特征及其普遍存在性。
通过本节课,我有了以下两点思考:一是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而这种发现的最佳途径则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去获取的。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去体验、思考、讨论,在数学活动中经历、感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二是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因此,教师要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创设一切条件,设计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素材,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通过与生活的联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篇二平移和旋转是新课程标准增加的内容,在二年级学生已经对平移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并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旋转的概念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让学生构建准确的概念又是必要的。
第一次教学这样的内容,说句实话真是没有一点把握。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们从人教网上下载了相关的教案和课件,在教学时首先从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俄罗斯方块进行导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
再让孩子们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针怎样旋转的?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点。
第三步再来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最后画旋转图形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刚开始学生有点束手无策,我就从画图的工具,画图的步骤详详细细地进行指导,经过我的讲解和示范,孩子们基本上能够画出来。
平移与旋转反思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大吉小学马向华平移和旋转现象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两种现象,学生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平移的距离这一抽象的知识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构建平移和旋转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平移距离是本节课的难点。
反思整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发扬:
1、以活动的形式展示教学过程
“平移和旋转”是孩子们在平时生活中见惯了的现象,对他们来说生活与活动过程中经常会做的。
所以本节课我安排学生在活动中去认识“平移和旋转”,在活动中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平移是直直的,方向不变;旋转是围绕一个点做转动。
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的知识点。
2、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起来很轻松,也很感兴趣,学习氛围非常地足,这才是真正有效地教与学。
通过学生联系实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不足之处:
对“旋转”学生的认识还比较好。
对于“平移”学生掌握不够好。
今后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制作一些实用的教学课件,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变成生动的课堂,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1.3 轴对称》教学反思
1.3 轴对称
1.本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具体的物体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本堂课我借助多媒体技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以折纸活动入手,让同学们能直观地感受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同时让学生体会关于数学的美。
2.教学时首先为学生展示彩色图片,为学生创设优美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问的心理特征,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积极的思考。
在引入课题的基础上,讲授新知识,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操作,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定义中的两点:一,它是一个能沿某一直线折叠的图形。
二,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这两个特征作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
在强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复习轴对称定义中的两点:①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都相同;②对重合的方式有限制,也就是它们的位置关系必须满足一个条件:把它们沿某一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
最后通过小结,使知识成为“体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反思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反思《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初步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详尽活动,进一步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体会图形运动的基本方式,积累一些图形变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的重点是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的图形平移;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是: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一、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呈现学生身边丰盛、风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现象。
三上已经初步认识了平移、旋转合轴对称,本次教学从小区门口的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过程这一情景展开教学,并由此获得对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的感性认识,建立图形旋转的概念。
“轴对称图形”中的剪纸和折纸撕纸,使学生感受到平移、旋转与轴对称图形变换就在自己身边,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博的应用。
二、在动手操作中,紧扣图形运动的最基本特征,引导学生探索画运动后图形的方法。
认识平移、对称、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或对称图形。
在课中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画一画”“做一做”等,这样在“做中学”,不仅使学生加深体验图形变换的特征,提高动手能力,而且为学生独到的创意和丰盛的想像提供了平台。
三、设计丰盛多样的活动,培养审美情趣感受数学之美。
在课中我们让学生欣赏、收集图案,引导学生发现美。
让学生尝试设计图案,鼓励学生创造美,展示美,同时使学生体悟到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使学生在设计图案的过程中加深对图形运动特征的认识于理解,获得创造美的喜悦体验,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审美情趣和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初步开成以简驭繁的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24版】小学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精选7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精选7篇)小学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精选7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1一、平移和旋转属于抽象的几何概念,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由于这个内容比较抽象,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观念,造成学生学习上的难度。
二、要让学生初步的感知: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
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
概念无需掌握,但特点的感知需要大量表象进行建立。
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观察开、关窗户,拉窗帘,开关门、电风扇等现象,让学生描述窗户和窗帘头的运动,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各自特点。
通过学习与比较,孩子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较好的进行判断。
但是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学生掌握依然非常有难度。
在做了近3节课的练习后,仍然有近百分之四十的学生有问题。
可见学生空间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讨论:1、要知道平移几格,你要看哪里?怎么确定?通过多个图形的变化练习让孩子们感受到要确定平移几格,应该先在要平移的图形中确定一个点或者一条线。
2、怎样找对应点?让学生练习在平移后的图形中找到相应的点和线,数出对应的点或线中的方格。
如果要画平移图形,也是先找到对应的点和线,画出点或线后,再画出整个图形。
虽然精讲细练,但发现平移依然是难点。
仍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巩固方法,熟练画法,才可能让学生较好的掌握。
小学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2作为本次课改增加的内容,平移与旋转有着较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于形成空间观念都不容忽视,而今后需要学习的许多知识也需要从平移与旋转的角度去思考。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XXXXXX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平移》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教会学生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后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平移到指定位置并能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感知生活中平移现象,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进行平移.在教学时,我也是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平移知识和经验,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移一移、画一画等具体实践操作活动,进行平移,然后和例题的结果进行对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出进行平移的步骤和要注意的问题:找对应点,数清方格数,画出平移方向的箭头等.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效果还可以.在后面的练中,学生完成得也不错,但也有几个学生在判断平移的距离时有些问题,我在评讲学生的练时又着重补充强调了:先看清平移的方向,标出对应点,数清平移的方格数等等,有点效果.存在问题: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学生不会搞错方向和距离,但现成的样图让学生填空是先向什么方向平移几个再向什么方向平移几格学生反而要混淆开始图和结果图,原因是学生没在意图中标注的便平移方向.教师从开始的预作业环节开始就未想到题目的变式教学,让学生开始就只关注了图形变化结果,没有细化平移的过程及变式.还有就是学生对无多少斜线条的图形作图掌握还行,但对于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平移后的图形的作图错误相对多些.原因是教师在讲解简单图形画法时强调了作图技巧,可能因为图形的简单影响了学生,导致学生忽视了作图技巧的有用性.在练中该适当补充学生作图会出错的再进行讲解,真正让他们知道技巧的重要,反而能刺激他们课堂研究的效率.这一课的内容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课前预时,我布置学生在方格纸上平移线段,用笑脸图在方格纸上平移,并在方格纸上贴出笑脸最初位置和最终位置.课始交流预作业时,学生完成情况很好,也能根据预作业知道把图形平移要弄清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例题的研究也在此基础上很顺利的完成.在今后的讲授中我会改良讲授方法,不断学生的研究成绩.《图形的旋转》讲授反思图形旋转后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心中不明白.所以画的时分,就非常困难.为相识决这些困难,本年的讲授我采纳了聚集难点讲授的方法.我们知道,线段的旋转是平面图形旋转的基础,平面图形的旋转完全可以看做是与旋转中心相连的线段的旋转,因为平面是由线段组成的,旋转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于如许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我先让学生来窥察钟表上的指针的旋转方向,边窥察边自我演示,并让学生试着描述指针旋转前后的位置变化和旋转角度.在这里,旋转角度是原先指针的位置和旋转后指针的位置之间的夹角,需求学生前后一致的对应窥察.学生描述时要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说清楚.再让学生来窥察一根铅笔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现象,去发现旋转的过程中铅笔的形状和大小没有改变,只是铅笔的位置产生了变化.由此初步的感知旋转的特征.接下来,由铅笔的旋转过渡到线段的旋转,引导学生尝试画出线段旋转后的图形.学生一开始不明白,我就提醒学生把线段看做铅笔,铅笔会若何旋转呢,如许学生茅塞顿开,多数能够轻松画出了.我进行了几组如许的对比操演:1、把线段AB绕A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2、把线段AB绕A 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学生通过画线段的旋转,慢慢的掌握了线段旋转的画法,脑筋中逐步建立了旋转的概念.学生有了线段旋转的基础,再来画三角形的旋转,只是将与旋转中心相连的两条线段按要求分别旋转再连接就行了.因此,出示三角形的旋转例题时,不少学生相视一笑觉得很简单.学生尝试后,有个别学生会将一条线段旋转对,另外一条线段的旋转方向弄反.这说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因此让其他掌握的同学谈技巧,一个学生说,把线段看做铅笔的旋转,想不出来,就拿铅笔按要求转一转,转到哪里,就画在那里了.是啊,想不出来,就在操作一下吧.先操作再画,慢慢的,空间想象能力会逐步加强的.《轴对称图形》讲授反思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分已经初步的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本课主如果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出格是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指导学生会正确的画出图形的对称轴.在本课的讲授中,我侧重于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着手操作,自主探究常见的几个平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和分别有几条对称轴.从教室效果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参与性很强,研究的效果也比较明显,出格是关于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通过自己实际的操作有了比较深的认识.在本课中,我结合学生的研究情况,对对称轴的认识加以延长,出格是在学生画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将高与对称轴进行比较,让学生体味到这是两条不同的线,加深学生对对称轴的认识.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1《认识整万数》教学反思本课在认识整万数的时候主要是借助算盘进行的.在教学中,首先通过拨珠数数的方法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和对应的数位,在这个过程中我比较注重学生的拨珠体验,特别是满十进一的操作,渗透了十进制计数的教学.接着,我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读数写数经验尝试写和读整万数,事实上学生对这部分掌握的还是不错的,我也就没有花费太多时间进行说明了,只是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小结.最后结合数位顺序表介绍了我国的计数惯,这里我花费了一些时间,因为考虑到后面学生要研究含亿级数的读写,所以对数的分级做了专门的说明和强调,也是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因为做了强调,所以学生的印象还是比较深的,在后面的练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主动分级的意识.2《认识含有万级和亿级的数》教学反思本课在认识整万数的时分主如果借助算盘进行的.在讲授中,首先通过拨珠数数的方法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和对应的数位,在这个过程中我比较注重学生的拨珠体验,出格是满十进一的操作,渗透了十进制计数的讲授.接着,我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读数写数经验尝试写和读整万数,事实上学生对这部分掌握的还是不错的,我也就没有花费太多时间进行说清楚明了,只是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小结.最后结合数位顺序表介绍了我国的计数惯,这里我花费了一些时间,因为考虑到后面学生要研究含亿级数的读写,所以对数的分级做了专门的说明和强调,也是为后面的讲授做铺垫.因为做了强调,所以学生的印象还是比较深的,在后面的操演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主动分级的意识.3《认识整亿数》讲授反思《认识整亿数》是“认数”这一单元的第三课时,之前学生认识了整万数,对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读写也有一定的经验.所以这节课在课前布置前置作业,通过导学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写,归纳总结,将他们对整万数的研究经验迁移到整亿数上来.因为是周一的课,考虑到两个班学生周末的研究状态,先复多位数的读和写,学生并用自己的语言回顾含有万级和个级数的读、写.学生通过预知道了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一千万一千万的数,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十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在汇报的过程中,四(4)班的同学补充了誊写要规范,什么时分用数字,什么时分用文字,而四(6)班没有学生提出这个时候我就对书写提出了规范.学生认识了亿级后,完善数位顺序表,这也是学生在课前完成的.大部分学生通过预能够正确的填写数位顺序表.在交流的时候主要解决:省略号是怎么理解的;如何记忆;数位和计数单位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三个问题中,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研究整亿数的读和写,读数和写数的研究,是让学生继续理解数的意义.学生已有了研究整万数的经验,再用同样的方法学写整亿的写法和读法.从导学单的完成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通过课前预都能解决.这节课还有一个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计数法是整数的计数方法,学生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对理解整数的意义有重要的作用.十进制计数法的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二是计数法的位值原则——哪一个数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单位.这个内容在这节课中是不足的,有必要在下一节课中再让学生理解透彻.还有一点不足的是,虽然在课前布置前置作业让学生收集以亿作单位的数,但是在课堂上没有交流.数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也能帮助学生建立数感.4《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教学反思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是本单元的重难点,相比只认识整万数和只认识整亿数来说困难一些.但学生有了认识整万数和整亿数的基础,在写法和读法上道理相通.讲授时通过引入生活的中数,让学生应用数位顺序表去读写中认识数的组成,进一步掌握万以上数的读写方法.同时在想想做做中呈现我国近几年发展的一些数据,通过的对数据的读写与说感受,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我们经济的发展.1、组织交流,掌握读写的方法首先通过对整亿数和整万数的复,让学生说说它们的读写时应注意什么.把学生读写时的一些经验与体会进行交流.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读生活中的大数,体会到含有亿级和个级的大数的读写方法与前面的读写方法有很大相似之处,最后通过交流得出多位数的读写方法.通过学生多层次的交流体会与经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读写多位数的方法.2、联系生活,培养数感教材提供了生活中很多大数,让学生通过读一读写一写掌握进一步掌握读写多位数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体味大数的意义,感受祖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其实这几课的教学目标中都出现了培养学生数感,相当于多位数的读写方法来说,这是一个隐性的教学目标,如何在完成显性目标(如掌握多位数的读写)同时也能达成隐性的教学目标.我就结合这几节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感受.5《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教学反思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是在研究了亿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改写和省略,难点是亿以内数的省略.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掌握大数的改写方法和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近似数》讲授反思《近似数》一课是讲授的难点,缘故原由是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不熟悉.我在导入时就抓住生活:从我班的人数这个准确数引入新课.我认为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就要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素材,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这堂课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学校人数、我们身边的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判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本课一开始在讲解“准确数”和“近似数”时,通过让学生比较一些数据,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些数据意义的不同,加深认识“准确数”与“近似数”.3、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的研究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4、教学如何求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独立的看一看,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做研究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虽然在课堂上学生都参与到研究活动中了,但是在作业中,求近似数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何让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求近似数,有何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我还在思考的问题.第三单元:1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反思《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两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可以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课的研究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虽然是笔算乘法的关键,但学生有了二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如果单是由教师讲授,难免会有枯燥无味感.在讲授时,我以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小组合作交流的研究方式,在教室创设思考、交流空间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对于如何笔算128×16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在独立思考,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交流时,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有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的探究中,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研究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研究的主人.我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是探索者,由于研究方式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学生的研究活动积极了、主动了.在练的评讲,将重点放在学生容易错的题目或常见错误上.让学生做老师,进行批改纠错.分析这道题是否正确?如果是错的,那么错在哪里?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纠正了学生错误,加深正确做题的印象.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提出明确要求,包括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等,作业批改时也从严要求.从作业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问题是学生的口算能力较弱.其一,部分学生乘法口诀不熟练;其二,一百以内的加法不过关.虽然在上学期期末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训练,但效果并不显著,本学期要继续加强计算题的练,每天的题量可以少一些,但要坚持每天练.2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内容是新增内容.在以往的研究中,学生只会解决此类问题,老师也会时不时说出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但由于书本不提,故学生掌握不是很好.目前教材上明白提出常见的数量关系,其实讲授常见的数量关系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记住“总价、单价、数量”这一组数量关系,相识复合单位的表示方法,更在于引导学生经历从一类数量关系中抽象、概括出其本质的属性的过程,并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来.因此,讲授时我为学生提供相对丰富的实例,并把讲授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比较同一类数量关系的相同点上,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比一比切实经历抽象与概括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对于常见的数量关系式,我自认为学生不仅要理解概括,而且要牢记.记住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便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通过讲授,我发现学生有以下不足:1.学生记不住数量关系式,记不住就不能熟练运用.2.学生对复合单位读、写不够熟练.在解决题目时,单位往往会写错.如:“米/秒”写成“米”,“元/千克”写成“千克”,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写法.不过这也难怪,学生以前一直都是这么写的,方才接触复合单位,所以不太适应.《乘数开端有的乘法笔算》讲授反思学生在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研究中,曾经计算过乘数末尾有的乘法,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而前面学生又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完善学生对乘法笔算方法的理解,提高笔算乘法的能力.本节课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达到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的目的.接着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列出一个乘数末尾有的乘法算式.通过学生的尝试练,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计算乘数末尾有的乘法的经验,探究简便的笔算方法,教师注意了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计算过程,算理的重点讲评.“试一试”利用例题中的信息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列出两个乘数末尾都铀的乘法算式,通过计算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最后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最后通过笔算及口算的巩固练,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发现算法间的联系,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是让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可以使用计算器.主要目的,一是进行较数值较大的计算,二是用于探索一些和计算有关的规律.教学旨在改善学生的研究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几点想法:1、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玩”中初步认识计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功能键.在设计教案之前,我对学生(58人)进行了调查,其中大部分学生都会使用计算器.有的是家长教的,有的是自己按按就会了,所以用计算器计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根据实际情况,我在本节课中首先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及功能,教师做适当补充.2、由易到难、尝试操作、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我在讲授时,充分运用学生对计算器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究中学会计算方法.直接出示操演题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学生兴致浓厚,在自主操作中,发现题目,学会才略. 3、通过探究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探究规律》讲授反思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研究了整数乘、除法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讲授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同时在平常的研究中,学生也发现了计算中的一些规律和现象,所以在本课的研究中,学生对于商不变的规律和积的变化规律其实是不陌生的,很容易就发现其中的规律,归结总结的也比较到位.操演的环节中,我着重于让学生窥察算式间的变化与不变,加深学生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在拓展操演中,我也适当渗透了积不变的规律,通过两个规律的对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乘除法运算的理解和掌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亿有多大》讲授反思《一亿有多大》是一节活动课,课的开始,我就问学生:“一亿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给问住了,是啊,一亿有多大呢?很多孩子皱起了眉头.“一亿不就是十个千万嘛!”终于有个机灵的学生喊了出来,起了个头,一下又举起了许多小手,“一亿是100个百万!”……其实学生还是没有很好的形象的感知想象一亿到底有多大?教师以数“1亿本练本大约要多长时间?”为研究素材,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研究问题能力的培养和研究方法的训练上.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要想研究数1亿本练本要多长时间?是否真的要找出1本练本进行测量呢?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由部分推算出整体是多少.这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这种思想,学生再遇到像“1亿粒米有多重”、“一亿枚硬币摞起来有多高”这样的问题,便可以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引导学生组织探索,合作交流.新课程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改变学生的研究方式,积极倡导自主研究、合作研究、探究研究的研究方式,让学生成为研究的主人.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研究者为中心的研究.本节课的主旨,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亿有多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一亿有多大.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活动小组的结合,研究内容与活动步骤的确定,具体实验的进行……我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组合作完成,切实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平台和空间.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有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直观图或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这一目标的确的实际,是要依靠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体验画示意图好处.四年级下册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引导学生用画图的策略整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进而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同时巩固上学期研究的列表法整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本身的价值.在讲解例题的时候,我让学生读题,了解题意后要进行画图(其中画图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教师应指导画图)然后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当把例题讲解完以后,师生可以一起讨论经过了那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1.1平移》教学反思
1.1 平移
1.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教学中不仅仅是使学生感知和初步认识平移,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还要使学生认识平移的性质,并会利用性质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据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感知出发,通过大量的情境设计及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平移的概念及性质,教学的难点是画平移后的图形。
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分三个层次,环环相扣,由感知到认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去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并引导学生充分进行讨论,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首先是创设情境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出发,引入新课,让学生从感知中初步认识平移。
其次是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究,归纳总结出平移的特点。
其三是巩固提高,引导学生作平移后的图形,感觉效果不错。
教材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概念,体现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1课时图形的平移 (1)第2课时图形的旋转 (4)第3课时图形的对称 (7)第1课时图形的平移【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
(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三、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1.2 旋转》教学反思
1.2 旋转
1.旋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
从数学的意义上讲,旋转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图形的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教学伊始,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呈现三幅图通过“观察这些旋转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此环节的设计又使学生认识了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旋转,为之后的用语言描述打下基础。
2.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经历新知识的掌握过程。
整个数学课堂应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概括、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处理,从生活实际入手,更有助于学生的认知,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的中心点、旋转的方向(可分为顺时针、逆时针两种)和旋转的角度,并通过这三要素来描述物体的旋转。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反思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反思
学习图形变换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做平移和旋转运动,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因此这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是请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图形变换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数学知识,接着,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用数学书做平移和旋转运动,进行铺垫练习。
然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并让学生交流自己操作过程的不同方法,在操作中进一步体验不同图形的变换过程。
从练习中发现学生接受比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语言表述不准确。
学生对平移变换的表述是比较准确而流利的,但对旋转变换,尤其是旋转角度和方向的表述不够准确。
2、画图形的旋转上问题比较大,也就是说学生能够看图分析,
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不能准确的把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出来。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充分感觉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一些,计算能力差的、解决实际问题不好的同学,只要认真,照样可以把本单元的知识掌握的很好,但同时也发现有的学生很不主动,很不认真,画图不用铅笔和尺子,乱画一气。
平移旋转掌握都不错,只是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90°时部分学生掌握不好,今后在这
些方面要加强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移
教学反思
1.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教学中不仅仅是使学生感知和初步认识平移,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还要使学生认识平移的性质,并会利用性质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据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感知出发,通过大量的情境设计及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平移的概念及性质,教学的难点是画平移后的图形。
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分三个层次,环环相扣,由感知到认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去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并引导学生充分进行讨论,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首先是创设情境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出发,引入新课,让学生从感知中初步认识平移。
其次是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究,归纳总结出平移的特点。
其三是巩固提高,引导学生作平移后的图形,感觉效果不错。
教材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概念,体现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