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范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范文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步提⾼教育教学⽔平。

教学反思⼀直以来是教师提⾼个⼈业务⽔平的⼀种有效⼿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家⼀直⾮常重视之。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范⽂》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范⽂ 《9加⼏》是⼩学⼀年级数学第9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课时,我设计了“9加⼏”这节课,⽬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得出计算“9加⼏”的⽅法,并初步理解“凑⼗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的观察能⼒、动⼿操作能⼒、合作交流能⼒和⽤数学的意识。

上完课后,我对教学环节进⾏了深刻的'反思: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年级学⽣的年龄特点和⼼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熟悉运动员进⾏曲导⼊主题图,吸引孩⼦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认识到⽣活中蕴含着⼤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诱发孩⼦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让学⽣经历⾃主探索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实践、⾃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学习数学的重要⽅式。

”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数学知识、⽅法、思想等必须由学⽣在完成活动中⾃⼰去理解、感悟、发展,⽽不能单纯依*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的⼼理,从学⽣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开运动会的主题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的认知结构。

在讲“凑⼗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摆⼩棒,来算9+4等于多少?让学⽣上⿊板来摆⼀摆,说⼀说。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教学反思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教学反思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教学反思教案第5课时加法【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题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题的第一小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认识“+”“=”以及它们的书写方法,会读写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PPT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小花卡片4张。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准备1.填数。

2.5的组成游戏。

师:我说1。

生:我说4,1和4组成5。

师:我说3。

生:我说2,3和2组成5。

师:我说4。

生:我说1,4和1组成5。

师:我说2。

生:我说3,2和3组成5。

二、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现场表演。

(3个学生在拍球,又来了1个学生,合起来是4个学生)2.请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3.教师规范语言。

4.你能把刚才看到的过程借助磁扣到前面演一演吗?5.揭示课题。

三、引导探究,建构模型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的小丑图片1)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小丑在卖气球,左手拿了三个红色气球在卖,用数字“3”表示,右手上拿了一个蓝色的气球在卖,用数字“1”表示。

(分别板书“3”“1”)(2)(PPT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的小丑图片2)再看看这幅图,你能看懂是什么意思吗?(3)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4)说明:小丑左手拿了三个红气球,右手拿了一个蓝气球,两只手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2.在操作中理解合并。

(1)摆一摆。

①请你先拿出3朵红花,再拿出1朵黄花。

②把你摆的过程和同桌交流一下。

(2)画一画。

①师:刚才我们经历了同学的表演、气球图和摆小花。

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合并)②你能画一幅图把它表示清楚吗?(学生画图,教师巡视)③展示交流学生作品,并重点展示说明:④对比这两幅图,哪幅图更能表示出合并的意思?3.学习加法算式。

《加法》教学反思

《加法》教学反思

《加法》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其中包括如何有效地教授加法。

加法是数学中最基础的运算之一,但有时候学生却很难掌握。

本文将对加法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性1.1 确定教学目标在教授加法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例如,学生需要理解加法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等。

1.2 分解目标将整体的教学目标分解成小的具体目标,有助于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

例如,可以将加法的概念分解成逐步增加难度的练习,让学生逐步提升能力。

1.3 设立评估标准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要设立评估标准,以便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以通过测验、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2.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加法运算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加法规则。

2.2 游戏化教学将加法教学融入到游戏中,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加法游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加法,提高学习效果。

2.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加法问题。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内容的系统性3.1 渐进教学在教授加法的过程中,要采取渐进教学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的规律。

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加法基础。

3.2 知识串联将加法与其他数学知识进行串联,如与减法、乘法等进行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的整体认识。

通过知识的串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3.3 知识拓展在教学加法的同时,可以适当拓展一些相关知识,如进位、退位等概念,让学生了解更多与加法相关的知识。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反思(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反思第【1】篇〗小猴学钓鱼——10以内的加减混合教学反思本课是对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

有了前面连加连减的学习基础,在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上,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会很顺利地掌握。

本课我将重点放在了列式上。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数据变化的过程,我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题意后,让学生通过操作小棒,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如在解决“现在有几只小猴学钓鱼?”这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中含着的数学信息,然后边说边摆小棒,原来有5只小猴学钓鱼,跑了3只,又来了一只,学生在拿拿说说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加减混合的含义。

所以学生很快就根据信息列出了算式,并且能够正确地说出算式每一个数表示的意思。

对其他问题我也是采用的这种方法,让学生边说信息边操作小棒,直观的感受到其中的变化,大部分学生在这种操作中都能很快地解决问题,但是仍然有几个学生虽然操作了,但是却不能顺利列式,还需要对他们加强指导。

通过练习,我发现一个问题,虽然不是共性的,但存在的人数也不少,就是当解决先去掉再增加这类问题时,他们不是用原来的数减去掉的数,而是用剩下的去减。

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展开了讨论,是从哪个数里面去掉的,从原来的数里还是剩下的里面,通过讨论、举例、再练习,学生终于能够明白是从原来的数里去掉,接下来的巩固练习,就很少有出错的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反思第【2】篇〗人教版一年级上《10的认识及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和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我计了一些游戏活动:找朋友、歌谣、抢答等等。

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

我是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的,一是检查复习:利用找朋友的游戏练习学过的加减法,使用口算条练习,全员参与,体现了面向全体,又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第二个层次是授新知:这部分教学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图说图意,再说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是看算式直接计算结果,让学生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在肯定了学生们说出的各种方法后,指出想数的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后通过口算条巩固计算方法。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教学反思7篇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教学反思7篇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教学反思7篇一年级数学加与减教学反思篇1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4页的内容。

10是一个特殊的数,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也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

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教具、课件和整节课的设计等等,课后,我再回过头来思考课中的每一个细节时,发现其中有些地方处理得不错,有些地方就需要改进。

这节课我力图通过愉快的情景启发学生初步来认识10。

在上课时的导入部分,我选用了小朋友喜欢的数字排排坐课件引人入胜,让学生帮0和1想出办法对付横行霸道的9,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

在这样的问题情境里,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接着我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主体图,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物体是表示10的,还让学生动口用10说一句话,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很好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在教学10的分解和组成这部分内容中,我注意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

在10的分与合活动中,学生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也可以用1~9排列组合的办法,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不摆,直接用类推的办法都可以。

允许学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

虽然我打破了传统陈旧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及评价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时,做得还不够,收放得不够自如,似乎有点担心一年级小朋友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学环节,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很多的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个成功的好老师就是要在教学上敢于突破和创新,我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探索,今后我也会努力地朝这个方向去做。

《加法》教学反思

《加法》教学反思

《加法》教学反思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也是学习数学的起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加法》教学进行反思,从不同角度探讨加法教学的优化和改进。

一、引言概述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也是学习数学的起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加法》教学进行反思,从不同角度探讨加法教学的优化和改进。

二、加法的基本概念1.1 加法的定义和性质加法是指两个或者多个数相加得到一个和的过程。

它具有交换律、结合律和零元素等基本性质。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定义和性质,培养他们对加法的直观认识。

1.2 加法的运算方法加法有多种运算方法,如竖式加法、进位加法和打包加法等。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灵便运用不同的运算方法,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特点进行选择。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加法的兴趣和积极性。

1.3 加法的应用加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计算购物金额、时间的推算和物品的总数等。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加法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三、加法教学的问题和挑战2.1 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不深入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只停留在机械记忆和运算技巧的层面上,缺乏对加法本质和运算规律的深入理解。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运算方法和答案,而忽视了对加法概念和性质的讲解和探索。

2.2 学生对加法的运用能力不够除了理解加法的定义和性质,学生还需要掌握加法的运用能力。

然而,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能力。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中缺乏足够的实例和情境,没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反思

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反思

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反思每当被问起最喜爱上什么课时,专门多小孩都会回答我:体育课!因此我常常仰慕起体育老师:让小孩喜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想必是每个教师的心愿吧!究其缘故,有以下几点:1、体育课场地大,有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

2、每个小孩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去,而不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

3、有例如:毽子、短绳、跑步、做操等多种项目供小孩自由选择。

4、通过竞赛等形式表达团队合作精神,及时让小孩感受到成功的欢乐。

细看来,除了第一条无法毗及外,其余3条均是数学课能够达到的。

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就参与性,选择性,合作性这几方面花了心思进行设计,同时以学生感爱好的卡通人物kitty猫为情境主线,在民主,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小孩因此感受到了成为课堂的小主人的乐趣。

参与性:上课的开始我第一提出质疑:8+5应该如何样算,你有什么好方法?用学具分别表示8和5,然后动手摆一摆。

在那个地点,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方法的机会。

在汇报时我尽量让学生叙述、补充,使他们体验了自己获得成功的欢乐。

选择性:学生在进行凑十法的演算时,同时找到了拆大数和拆小数两种方法,基于这种情形,为鼓舞学生的积极思维,我忽略了课本上看大数,拆小数的运算方法,而是对两种拆数方法都给予了确信。

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运算,从而表达了学生的自主性。

而关于如此选择式的教学,我在练习设计时也多次采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爱好,获得了不错的成效。

合作性:合作如何有价值有成效?合作了是否还需要独立摸索?我个人认为:合作是在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独立完成有困难或依*个人力量能够完成但效率远低于集体完成的情形下所进行的课堂活动。

这节课,探究进位加法的算理是一个难点,我觉得学生有必要通过讨论来互相交流方法,获得新知。

为了幸免一些学生只当听众,我要求每个人先自己动手,在摸索出一种方法后,再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如此既给了他们独立摸索的时刻又分享了其他同学的体会,获益斐浅。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反思第【1】篇〗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喜欢数学。

为了顺利地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中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点:1、抓住知识“生长点”,巧设复习过关题,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本节课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上课伊始我首先以“游戏”和“抢答”的'形式设计了三类练习题,对刚学过的“9加几”进行了回顾复习,通过复习为下面学习新知做好了知识铺垫,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保证了学生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2、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新授过程中,我设计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入手,利用教材中学生领取饮料的场景,通过这样的设计安排,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找出了两个主要问题(两组一共要多少瓶果汁;两组一共要多少瓶水);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先寻找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学生很轻松地列出了算式。

但在探索用多种方法计算得数时,学生只探索出了一种计算方法“凑十法”,给人的感觉学生的思维想象太狭窄,可能这与第一节课“9加几”的教学时,强化了“凑十法”有关系。

在顺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我把第二个问题完全放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

《加法》教学反思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加法》教学反思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加法》教学反思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加法》教学反思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加法》教学反思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加法》教学反思_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本节课例1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

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

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

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以下方面需要做进一步改进:1、对于第一个例题,在讲解新授内容时,当有的学生说4.75+2.65时,可以看作475分加上265分等于740分,这个时候,我只是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方法,而教师并没有对这一生成性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引导和提示学生,740分可以看作7.4元,把元改成用分做单位,也就是看成用相同数位相加算法的雏形,直接过渡到小数加法计算是,应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首先要把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2、学生在班演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就是很好的生成性的资源,教师应该很好的利用取来,及时讲解和评定。

3、因为本节课应该是在学生掌握小数性质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教师事前没有进行有效的学情调查,所执教的班级还没有学过小数的性质的教学,导致在教学小数化简是,出现了一定的困难。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教学反思二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教学反思二新人教版

《加法》
一年数学的教学内容是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的加法,这些内容,因为学生原来已经接触得比较多,因此,教学之初,学生好像都已是轻车熟路,十分轻松,老师也感到没啥可学的了,但进一步探究下去,学生对于加法的内在意义十分模糊,从字义上给他讲解,都越弄越糊涂.
我感到,对于初涉数的认识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课堂上采取的教学原则,应该克服老师少“说教”,而大部时间应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活动,教师多做示范,结合学生能够接受的说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先有了感性的认识,再经过老师简要的通俗易懂的点拨,抓住要害的关键,设计恰当的活动,用上妥帖的精练的语言,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比以往花费更大的力气与机智.
而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通过这些简单的认识能够自觉地进一步去探索,更深一层的认识和规律,用初步的认识去发挥最深层次的思维,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适应终生学习的需要,适应创造性的个性发展.
1。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第【1】篇〗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算式以及知道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由于在前面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以及一年级学习2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并且在上节课学习了连写竖式的的写法,大部分学生在计算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本节课是从前面所学的连加连减进行复习,并对写竖式的方法进行巩固。

从而引出新课,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时,我通过情景图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通过情景图结合提出的问题找出获得的信息,并列式计算并引出新授知识。

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的顺序相同,所以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先独立完成,也可以进行分步计算,先计算第一个竖式,并计算出得数,再计算第二个竖式,并计算出结果,然后想一想简便写法的竖式。

这个过程中把学生的主动探索和老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使学生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习能力。

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同学都能正确计算就对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并没有做过的的讲解,我觉得这里应该有必要对计算顺序进行理解这是也是本节课的重点,要把这个问题分析清楚了,只要把这个问题分析清楚学生就能正确的掌握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新知个练习反馈,值得欣慰的是,学生对于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还是掌握较好的,计算速度也较快。

在教学例4有括号的计算方法时,学生知道方法但是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写出竖式,在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与教师的预设差距比较大。

第一:部分学生不能用竖式的方法,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了为用竖式的方法而凑竖式的现象。

第二、解决这个问题的时间比较长。

反思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我认为可能有这几方面:1、教师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还不够,如:思维的独立性。

2、教师的放手不够,学生参与自学和对子间学习的方法还需要改进。

《加法》教学反思范文

《加法》教学反思范文

加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也是孩子们在学习数学时必须攻克的难关。

因此,加法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篇文章将通过对自身在教学加法中的反思,总结出最优秀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一、教学思路在教学加法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孩子们普遍存在理解困难、计算慢、失误率高等问题。

因此,我的教学思路需要解决如下几个难点:孩子们需要充分理解加法概念并建立加法意识。

在学习加法前,我通过例题和实物模型,让孩子们逐渐理解什么是加法及其运算规则。

此外,我通过生活常识和情景模拟,让孩子们感受到加法的实际运用。

例如:“如果你吃了一个苹果,再吃了一个香蕉,你一共吃了几个水果呢?”这样的问题,能够增强孩子们对加法的实际认知,从而理解加法概念。

接着,我注重加法的基本技能建立。

对于孩子们而言,掌握了加法的计算规则,只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因此,我更注重孩子们基本能力的建立。

在这方面,我主要采用口算和算术练习两种方式。

口算是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让孩子们逐渐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算术练习则是通过让孩子们做许多练习题,加强孩子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巩固计算技能。

我关注计算过程中失误率高的问题。

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会让孩子们学习如何检查计算结果。

例如:同时检查计算的过程、检查计算结果与与题目要求是否一致等方面。

二、优秀教学方法总结教学加法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经过多次的尝试和实践,我总结出一些最优秀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具体如下:1.生活情境法生活情境法是将加法的运用引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加强孩子们对加法概念的直观认知。

例如:从日常中的口语和情境中出发,把孩子自己身临其境的场景编成算式,让孩子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这样能更好地巩固孩子对加法的认识。

2.操作模型法孩子们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能够通过实物模型或图形模型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更加清晰的理解加法概念。

例如:使用珠算,让孩子们通过操作珠子,逐渐掌握加法,从而提高口算的能力。

课文《加法》教学反思范文

课文《加法》教学反思范文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思考和反省,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对小学数学课本中的《加法》这一章节进行的教学反思。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要开始教学生加法,让他们掌握从1到10以内的加法计算。

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项非常基础的数学知识,但是对于老师来说,在教学中还是要注意很多细节。

我发现《加法》这一章节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是非常多的,除了单纯的加法运算,还包括了与加法有关的数学概念、运算规律和加减混合运算式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步骤地进行教学,不能过度追求知识点的多样性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发现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思维特点。

在学习加法运算中,学生需要理解“和”的概念,通过数值的加法运算,让学生能够将两个数相加得出一个新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物开始入手,例如用指、计数器、几何形体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和”的概念,之后再逐渐引导学生使用数值进行加法计算。

因为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存在着视觉思维转化能力较弱的情况,这样的设计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并能让他们更加轻松地掌握知识。

此外,在教学中,我还会尝试运用多媒体、游戏等方式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

例如,可以使用PPT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讲解“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结合律”、“加法的逆运算”等规律,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游戏设计,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加法的计算,进而加深记忆。

以上是我在教学《加法》这一章节时的一些思考和反省。

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更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他们的思维特点出发,更加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况下掌握知识点。

相信在不断的实验和探索中,我们能够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第【1】篇〗我在《10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导思,探究新知,归纳总结,拓展练习四个环节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集体交流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后还能注意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一、成功之处我顺利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能够做到看一幅图列出四个算式。

并能够较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二。

存在问题:1.本节课上,在看图列式的环节中,学生已会看图列式,我却让学生自己用小棍摆,再说说,浪费了时间。

2.拓展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加有层次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使学生学习更加扎实巩固。

3.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可丰富些,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进措施:1,加强备课环节。

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

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上课时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

3.巧妙设计拓宽练习,使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4.加强自身修养,不段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第【2】篇〗我在《10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加法》教学反思

《加法》教学反思

《加法》教学反思加法是数学中最基础、最常见的运算之一,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第一个接触的运算之一。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本文将对《加法》教学进行反思,从准备工作、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改进加法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进行加法教学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调研,了解他们对加法的掌握程度和困难点。

其次,教师要充分准备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课件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使用。

最后,我们还要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

接下来,我们要关注教学方法。

在加法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等。

首先,直观教学法可以通过物体的数量、图形的形状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其次,启发式教学法可以通过提供一些有趣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最后,探究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自主发现加法的规律和性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加法教学中,教学资源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利用教材、教具、课件等多种资源来辅助教学。

首先,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托,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其次,教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加法的运算过程,如算盘、计数器等。

最后,课件可以通过图像、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加法教学中,我们还要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作业评价和小组讨论等。

首先,课堂观察可以通过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其次,作业评价可以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加法的掌握情况和错误类型,帮助他们及时改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
“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数、比大小、第几、几和几(组成或分解)后进行的,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

初步认识加法,知识虽然简单,却对以后的学习计算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教学中,共设计四个环节,层层推进。

1.直观演示,初步感知加法含义;2.观察画面,体会加法含义;3.发散联想,理解加法含义;4.动手操作,巩固加法含义。

首先让学生观察小动物比赛情境,把观察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

接着,通过观察书上“气球图”,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图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用“加法”来表示的事例,增进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感悟到“加法”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最后是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先是看算式摆,然后是用5个学具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意识。

初步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等号,会读加法算式。

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并会在等号后面写得数。

会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

培养观察、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这些内容,因为学生原来已经接触得比较多,因此,教学之初,学生好像已是轻车熟路,十分轻松,但进一步探究下去,学生对于加法的内在意义十分模糊,从字义上给他讲解,都越弄越糊涂。

我感到,对于初涉数的认识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课堂上采取的教学原则,应该克服老师少“说教”,而大部时间应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活动,教师多做示范,结合学生能够接受的说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先有了感性的认识,再经过老师简要的通俗易懂的点拨,抓住要害的关键,设计恰当的活动,用上妥帖的精练的语言,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比以往花费更大的力气与机智.而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通过这些简单的认识能够自觉地进一步去探索,更深一层的认识和规律,用初步的认识去发挥最深层次的思维,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适应终生学习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