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大气压强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大气压强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大气压强课件

一个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呢?
由P=ρgh得
P
H = g
105 Pa = 103 kg / m3 10 N / kg
= 10m
小知识 :我们把76cm 汞柱高所产生的压强叫 做一个标准大气压。也 就是大约1.0 x105pa
下一张
想一想 为什么托里拆利不用水 做这个实验呢?
这是因为水的密度小,需要 大约10.34m才能到达一个标 准气压产生的压强
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大气压的测量 托里拆利实验
下一张
托里拆利实验 (1)装置:如图所示,玻璃管内的水银柱已保持静止。管内水银 柱上方到管顶为真空。
(2)原理:玻璃管外的大气压p0支持着管内水银柱,所以管内水银 柱产生的压强p水银等于玻璃管外的大气压p0,即p0=p水银,因此只要 测出内外水银面的高度之差,就可以得出大气压的数值。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当玻璃管中的水银柱高度降 至760mm时,其上方有空气吗?
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吗?
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而 管外水银面受到大气压强,正是大 气压强支持着管内760mm高的水银柱, 也就是大气压强跟760mm高水银柱产 生的压强相等。
这时大气压强是多少帕?
P = g h
(3)大气压的方向大样:气,压也强是的朝方向向各与个液方体压向强的的。方向一
目标导学二:大气压的测量
如图,记录刚刚拉 脱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 力。再量出吸盘与桌面 的接触面积,算出大气 压的大小。
用吸盘测量大气压
➢只能估测大气压,不精确。
大气压的测量
问题的引出:我们做过“覆杯”实验,不用纸板,你还有办法不 让杯 的中水流出来吗?
1.液体压强的特点?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3.两个压强公式的区分?

2024年物理讲义+专题练习8下(人教版)9.3大气压强(知识解读)(原卷版)

2024年物理讲义+专题练习8下(人教版)9.3大气压强(知识解读)(原卷版)

9.3大气压强(知识解读)(原卷版)•知识点1 大气压强的认识•知识点2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知识点3 大气压的综合应用•知识点4 估测大气压值实验•作业巩固训练1、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大气压用p0表示。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

3、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1)大气压的存在(2)大气压很大。

【典例1-1】(2023春•兴庆区校级月考)下列小实验都与压强有关,其中能证明大气压存在是()A.B.C.D.【典例1-2】(2023秋•浦东新区月考)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表面的力叫做压力;压强是表示的物理量。

著名的实验向人们展示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变式1-1】(2023春•槐荫区期中)小华将玻璃杯注满水后,用一硬纸片盖住杯口,倒过来后,水不会流出来,这是因为()A.水把纸片粘住了B.纸片很结实没有掉下来C.大气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强D.纸片与杯口吸住了【变式1-2】(2023秋•宝山区校级期中)著名的实验向人们证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意大利科学家首次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

如图所示茶壶的壶嘴和壶身是根据原理制成的。

1、托里拆利实验(1)精确测量出标准大气压数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2)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2、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很多(1)利用气压计。

(2)设计实验。

【典例2-1】(2023春•临澧县期末)如图所示,以下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其中分析正确的是()A.如图实验,帕斯卡裂桶实验,证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B.如图实验,压有砝码的桌子放在细沙上,砝码越轻,桌腿下陷越深C.如图实验,测出拉动注射器活塞时的拉力和活塞的横截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D.如图实验,在教室内可以用水代替水银做托里拆利实验【典例2-2】(2023秋•普陀区期末)意大利科学家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首先测得了标准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105帕,表示1平方米面积受到;实验时,若仅将玻璃管倾斜至虚线位置,则管内水银柱长度将(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9.3《大气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9.3《大气压强》

教案:9.3《大气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9章第3节《大气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理解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

2. 掌握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如托里拆利实验。

3. 探究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大气压强的概念,解释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

2. 能够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并解释其原理。

3. 能够探究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并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产生原因、测量方法以及与海拔高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及其原理,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托里拆利实验器材、PPT课件。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覆杯实验,让学生观察水杯中的水不流出,引发学生对大气压强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解释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如空气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3. 实验演示:进行托里拆利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解释实验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大气压强与水银柱高度的关系。

5. 知识拓展:探讨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大气压强:1. 概念:空气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产生大气压强。

2. 测量方法:托里拆利实验。

3. 影响因素:海拔高度、温度。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解释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及实验现象。

3. 探究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举例说明。

答案:1. 大气压强是空气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产生的压强。

产生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 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相等,通过测量水银柱高度来间接测量大气压强。

9.3 大气压强 知识点

9.3 大气压强   知识点

9-3 大气压强【利用大气压制作香甜可口的爆米花】将玉米置于爆花锅内加热,使得玉米处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锅内的温度不断升高,且锅内气体的压强也不断增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玉米粒便会逐渐变软,玉米粒内的大部分水分变成水蒸气,由于温度较高,水蒸气的压强是很大的,使已变软的玉米粒膨胀。

但此时玉米粒内外的压强时平衡的,所以玉米粒不会在锅内爆开。

锅盖被打开后,玉米粒突然处于常温常压下,锅内的气体迅速膨胀,压强迅速减小,使得玉米粒内外的压强差变大,导致玉米粒内的高压水蒸气也急剧膨胀,瞬时爆开玉米粒,即成了香甜可口的爆米花。

【马德保半球实验】1654年,当时的马德堡市长奥托·冯·居里克于罗马帝国的雷根斯堡(今德国雷根斯堡)进行的一项科学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真空的存在。

居里克和助手做成两个半球,直径14英寸,约37厘米,并请来一大队人马,在市郊做起“大型实验”。

5月8日的这一天,美丽的马德堡市风和日丽,晴空万里,十分爽朗,一大批人围在实验场上,熙熙嚷嚷十分热闹。

有的说这样,有的说那样;有的支持格里克,希望实验成功;有的断言实验会失败;人们在议论着,在争论着;在预言着;还有的人一边在大街小巷里往实验场跑,一边高声大叫:“市长演马戏了!市长演马戏了……”格里克和助手当众把这个黄铜的半球壳中间垫上橡皮圈;再把两个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然后把水全部抽出,使球内形成真空;最后,把气嘴上的龙头拧紧封闭.这时,周围的大气把两个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

格里克一挥手,四个马夫牵来十六匹高头大马,在球的两边各拴四匹。

格里克一声令下,四个马夫扬鞭催马、背道而拉!好像在“拔河”似的。

4个马夫,8匹大马,都搞得浑身是汗.但是,铜球仍是原封不动。

格里克只好摇摇手暂停一下.然后,左右两队,人马倍增。

马夫们喝了些开水,擦擦头额上的汗水,又在准备着第二次表现。

格里克再一挥手,实验场上更是热闹非常.16匹大马,死劲抗拉,八个马夫在大声吆喊,挥鞭催马……实验场上的人群,更是伸长脖子,一个劲儿地看着,不时地发出“哗!哗!”的响声。

9.3大气压强

9.3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
下一张
被压瘪的铁桶
视频中完好的铁桶被压瘪,即铁桶 发生了_形__变__,受到了_力__的作用。 那么施力物体来自于桶外还是桶内? 施力物体又会是谁呢?
解开铁桶压瘪之谜
结论: 上实验告诉我们大气压强的存
在,即任何处在大气之中的物体都受到 大气压强的作用。
想一想: 大气为什么会产生压强呢?
解释:大气和液体一样都受到了重 力的作用,也都具有流动性,所以 和液体一样也能够产生压强!
覆杯实验的解释:
大气
大气 大气
覆杯实验让我们了解什么呢?
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大气向各个方向都 有压强
想一想 在生活中用到大气压 的识有哪些?
抽水机 钢笔吸水 空气挂衣钩 用吸管吸饮料 …….
瓶中的水会怎样呢?
因素1:大气压的大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 小。
根据大气压和高度的关系,人们可以把无液 气压计改装成高度计! 因素2:大气压还和天气的好坏有关。一般情 况下晴天气压比阴天气压高,冬天比夏天要 高!
其他因素……
想一想 为什么高压锅内的水沸腾时的 温度比较高?
这是因为液体的沸点还和气压有关。 随着气压的增加而升高!
大气压的测量 托里拆利实验
小知识 :我们把76cm高汞柱所 产生的压强叫做一个标准大气 压。也就是大约1.0 13x105pa
想一想 为什么托里拆利不用水 做这个实验呢?
这是因为水的密度小,需要大约10.34m 才能达到一个标准气压产生的压强
想一想 : 大气压的大小和哪些因素 有关呢?(阅读课本41---42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_9.3 大气的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_9.3 大气的压强

知4-讲
1. 高压锅的工作原理 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 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制成的。用高压锅煮饭,锅 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锅内水的沸点升高,饭熟得快。
2. 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吸盘、吊瓶输液等,都是 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
感悟新知
知4-讲
延伸拓展: 标准大气压下,大气压只能支持10.336 m高
托里拆利实验的认识:
(1)玻璃管中要充满水银,不能混有气泡。若玻璃管内混
入少量空气,由于这部分空气也有压强,管内外水银
面高度差会变小,导致测得的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压强偏小。
(2)不选择粗管做实验的原因:耗用的水银多,且不易堵
住管口。
感悟新知
知2-讲
(3)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会随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 而与管的粗细、长度、形状无关。
变化,故B 错误,C 正确。 答案:B
感悟新知
3-1. 有关大气压的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大气压的数值在不同的地方一般不同 B. 大气压的值跟天气有密切关系 C. 离海平面越高,大气压的数值越小 D. 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76 cm 水银柱
知3-练
感悟新知
知识点 4 大气压的应用
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60
mm,水银处于静止状态。把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竖直
高度差不变。
水银有毒,需要戴上
橡胶手套进行操作。
感悟新知
知2-讲
(2)实验分析:①转换法: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 上方是空气,玻璃管内的水银之所以能高于水银槽内的 水银面而不下落,是因为大气压支撑着这段水银柱,数 值上大气压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②二力平衡法: 玻璃管内与水银槽液面相平处液片静止不动,则其受到 水银柱向下的压力F 水银柱和大气向上的压力F 大气是一对 平衡力,则F大气=F水银柱,即p大气S=p水银S, 可见p大气=p水银。

9.3 大气压强 基础+能力(解析版)

9.3 大气压强 基础+能力(解析版)

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基础+能力一.基础题(共15小题)1.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17世纪40年代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的值。

1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厘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解析】(1)由课本中提到的物理史实可知,马德堡市的市长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

(2)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最早测得大气压的值,一个标准大气压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h=76cm。

【答案】大气压;托里拆利;76。

2.如图所示,在铁桶内放入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铁桶被压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解析】(1)在薄皮铁桶内放些水,烧开后把开口堵住,再浇上冷水,铁桶内的气压减小,桶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铁桶被压扁了;(2)薄皮铁桶被压扁,大气压力改变了铁桶的形状,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答案】大气压强;改变物体的形状。

3.如图所示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将装满水银的玻璃管开口向下竖直放入水银槽中再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面的高度如图示,则此时大气压强等于75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如管内上方混入了部分空气,则管内水银柱将小于750mm;若将此装置移到高山上,则管内水银柱将小于750m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解析】(1)如图所示,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柱长度将增大,高度不变为750mm;故此时大气压强等于75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2)试管的顶端混入了部分空气,这些空气会对管内水银柱有个向下的压强,会导致管内水银柱高度减小;(3)若将此装置移到高山上,外界大气压减小,则水银柱的高度将变小。

【答案】750;小于;小于。

4.已知人体皮肤的表面积约1.5m2.那么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5m2的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1.5×105N;图中所测到的当时大气压强是75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课件-(共4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课件-(共43张PPT)

大气压强预习检查 1.像液体一样,在大气内部的各个方 向也存在着压__强__,这个压强叫做_大__气__压__强_, 简称大__气__压__. 2.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_马_得_堡.半球实验 3.能够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是:托_里_拆_利.实验 4.通常将1_.0_1×_1_05的Pa 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 5.大气压的变化: (1)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压减__小_; (2)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 气体体积减小它的压强就_增__大_,体积_增__大_它 的压强就减小.
1.01105Pa
水银气压计
760 m m 高水银柱产生 的压强称为_标__准__大__气__压_。
实际上,某个地区气体 的压强会经常变化。实时的 大气压强可以用_水__银__气__压__计_ 测量。
大气压的变化规律 气体压强的变化规律
堵住塑料注射器的注射嘴,推压注射 柄。内部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增大。这 表明:
拆利实验。
D、玻璃管的粗细,长短不影响托里
拆利实验的测量结果。
3、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使玻璃
管倾斜,那么管内水银柱
(B)
A、长度减小 B、高度不变
C、高度增大 D、高度减小
4、在冬天,保温瓶未装满水,当瓶内
温度下降时软木塞不易拔出,这主要是
(C) A、塞子与瓶口间摩擦力太大
Hale Waihona Puke B、瓶口遇冷收缩C、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5.自来水笔吸墨水时,把笔上的弹簧 片按几下,笔胆里气体压强_减__小_,在大__气__压_ 的作用下,墨水被“吸”到橡皮管里去了。
6.在做托里拆利实现时,已测得管内 外水银面高度差为76cm,若再向槽内加水 银,使槽内水银面上升1cm,则管内外的高 度差为76c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讲义)学生版+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讲义)学生版+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大气压基本概念:1.定义: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

【例题1】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A.船闸B.用吸管喝饮料C.吸盘挂物钩吸在墙上D.覆杯实验【变式练习1】下列情景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A.用剪刀剪树枝B.用吸盘挂物品C.用吸管吸饮料D.活塞式抽水机二、测量大气压的实验:1.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2.实验操作要点:(1)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即混入了空气),则测量结果偏小;(2)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3)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将玻璃管倾斜、玻璃管粗细、槽内水银的多少等因素不会影响水银柱的高度;3.标准大气压:支持760mm(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013×105Pa;(1)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2)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帕斯卡,约支持10m高的水柱。

4.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例题2】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原来玻璃管竖直,后来让玻璃管倾斜,水银充满全管,有关尺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玻璃管竖直时,上端无水银的部分肯定是真空的B.外界大气压强肯定是76cm高水银柱C.玻璃管倾斜后,水银对玻璃管上端有压强D.玻璃管倾斜后,若不慎将上端碰出一小孔,则水银会向上喷【变式练习2】某同学测量大气压强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时水银槽液面上方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B.如果将玻璃管倾斜,水银柱长度不变C.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托里拆利实验D.如果在管的侧壁A点开一个小孔,会有水银从孔流出【例题3】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是大气压支持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不会下落B.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有少量空气C.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D.换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变式练习3】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了测量教室内大气压强的大小,将直径为D的橡胶吸盘吸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板下方,在吸盘下方挂上钩码当吸盘快要松动时,向小桶内加入细沙进行微调,如图所示。

9.3_大气压强30ppt

9.3_大气压强30ppt
9.3 大气压强
马德堡半球实验
下一张
下一张
解释马德堡半球实验
周围的大气
下一张
想一想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了什么?
( 1)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并且大气压强很大
下一张
下一张
下一张
覆杯实验的解释:
大气 覆杯实验让我们了解什么呢? 毫无疑问 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气
大气
下一张
想想看!
下一张
此实6cm
h=76cm
(5)如果外界大气压强变了,水银柱的高 度 是否变化?为什么? P大气=P水银=ρ水银 g h
(3)如果漏进去一些空气,会影响 结果吗?为什么?
P 0 = ρ水银 g h
h=74cm
h=76cm
小知识 :我们把76cm 汞柱高所产生的压强叫 做一个标准大气压。也 5 就是大约1.0 x10 pa
讨论: (1)如果玻璃 管倾斜,会影 响结果吗? 为什么? 水银柱长度 怎么变?
P 0 = ρ水银 g h
h=76cm h=76cm
(2)改用粗一些或细一些的玻璃管, 会影响结果吗?为什么? P 0 = ρ水银 g
h
h=76cm
h=76cm
(4)在槽内 加水银, 水银柱的 高度是 否变化? 为什么?
(2)钢笔吸水 (3)药水进入针筒 总结: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 就是大气压强将液体”压” 上来的过程.
大气压大不大?
大气压究竟有多大?
大气压的测量 托里拆利实验
下一张
真空
计算
P=gh
3 10 千克/
760毫米
大 气 压 B A 大 气 压
= 13.6 × 米3 × 9.8牛/千克×0.76 5 米 = 1.01 × 10 帕斯卡

人教版八年级9.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9.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3)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亲手操作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并学会分析数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设想
1.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与大气压强相关的实例,如抽水机、吸管吸饮料等,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结合课堂所学,解释生活中至少三个与大气压强相关的现象,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2.实践操作与应用:
-设计并完成一个小实验,如制作一个简易气压计,测量不同海拔高度或气温下的大气压强,并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气温等因素的关系,撰写实验报告。
3.深度思考与探究:
-阅读拓展资料,了解伯努利原理在航空、水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并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共性问题,提醒学生注意。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大气压强的定义、影响因素、测量方法等。
2.教学内容归纳
-大气压强的定义及其与海拔高度、气温等因素的关系。
-伯努利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评价:
(1)采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注重学生自评与互评,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合作交流的能力。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飞机场等地,了解大气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2)鼓励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深入探究大气压强相关的科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9.3 《大气压强》课件

9.3 《大气压强》课件

巩固练习
托里拆利 实验,大气 4、测定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是___________ 5 1.0 × 10 压值约为__________帕。
5、在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中,所用玻璃管的粗细与测量结 无关 果__________, 在实验中应竖直放置,如果玻璃管倾斜,则管内水
不变 变长 银柱长度将__________, 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将___________.
h=74cm
(4)如果外界大气压强变了,水银柱的高度 是否变化?为什么? P大气=P水银=ρgh (5)在槽内 加水银, 水银柱的 高度是 否变化? 为什么?
h=76cm
h=76cm
(6)当用手将玻璃 管向上提,时玻璃 管上移,水银柱该 如何变化?
760毫米
2.大气压的数值 把玻璃管倾斜、下压、上拉管内水 银柱的高度保持760mm 不变,所以 760mm高的水银柱是被大气压托起的, 而且只能把水银托高760mm。所以760mm 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760毫米
大 气 压
大 气 压
讨论: (1)如果玻璃 管倾斜,会影 响结果吗? 为什么? 水银柱长度 怎么变?
h=76cm
h=76cm
(2)改用粗一些或细一些的玻璃管, 会影响结果吗?为什么?
h=76cm
h=76cm
(3)如果漏进去一些空气,会影响 结果吗?为什么?如果是顶端开洞呢?
h=76cm
巩固练习
重 力的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 1、由于空气也受_____
各个 方向都有压强。 向_______ 大气压强 简称 2、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___________, 大气压 __________.
马德堡半球 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3、著名的____________

9.3大气压强精品课件

9.3大气压强精品课件

(2)改用粗一些或细一些的玻璃管, 会影响结果吗?为什么?
h=760mm
h=760mm
(3)如果漏进去一些空气,会影响 结果吗?为什么?
h=760mm
h=740mm
玻璃管倾斜时的不变与变化
玻璃内水银柱长 变化: 度变化。
不变: 水银柱的高度(既 两液面的高度差)。
玻璃管粗细、上提、 无关: 下压、倾斜。
通常说的沸点,都是指在1标准大气压下。
说水的沸点是100 摄氏度,必须强调是在
1个标准大气压下。
一、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二、托里拆利实验第一个准确测量大气压值的 实验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水银柱=1.01X103帕 利用大气压工作的示例: 1、针筒抽取药液。 2、自来水笔吸墨水。 3、吸附在玻璃上的塑料挂衣钩。 4、吸管吸饮料。 5、“覆杯”实验 。 6、活塞式、离心式抽水机。 7、瓶子吞鸡蛋。
密度 •不同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__有关,密 增大 度越大,压强___。
第三节 大气压强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 由于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l那么,空气也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我们 周围是否存在朝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
“覆杯”实验
吸盘:
一、大气压强
浸在大气中的物体受到大气产生各个方向的 压强。
9.某同学在做托里拆利实验中,不慎在玻璃管 中混入了少量空气,则测量结果将( B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都有可能 10. 高山上煮饭不易煮熟,如要煮熟饭,下列 措施中合适的是( B ) A.加大火力烧 B.锅上加一个不漏气的盖子 C.降低气压,可使水沸点升高 D.都可以
11、盛满水的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封严, 小心地将杯口朝下,纸片不会掉下来,这是 因为( ) B A 纸片太轻了 B C D 空气对纸片向上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 水把纸片粘住了 水由于惯性处于静止状态

9.3大气压强-【课堂笔记】(人教版)

9.3大气压强-【课堂笔记】(人教版)

第九章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教材考点梳理一、大气压强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产生原因: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特点: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4.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或现象:(1)马德堡半球实验:第一个证明大气压存在。

(2)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注射器吸药液、吸管吸饮料等。

二、大气压强的测定1.测量工具:气压计(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

2.托里拆利实验:(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4)说明: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

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测定了大气压的数值。

3.标准大气压:通常把76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三、大气压强特点1.特点:(1)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2)大气压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得快,高空减小得慢。

3.液体沸点与压强:(1)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压如此强大,我们应该怎样进 行测量?
新知学习
托里拆利 托里拆利实验是最早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这个实验 测得的大气压与高度为760mm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 同,我们把该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
新知学习
托里拆利实验: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 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 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后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 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新知学习
取该液体平面为研究对象,受到液体压强 和大气压强的作用而保持平衡。
P气 =P液 =液gh
= 13.6 × 10 3㎏/m3 × 9.8 N/㎏× 0.76m = 1.013× 105 Pa
新知学习
管子倾斜、粗细、是否混有空气,水银柱的竖直
高度是否发生变化?
真空
少量空气
玻璃管倾斜, 试管变宽,水 水银柱高度 银柱高度不变 不变
从山下拿到山上,水银柱的高度变高
新知学习
从山下拿到山上,发现水银柱变高,这是为什么呢?
P瓶内气压 =P大气 +P液
瓶内气压不变,水银柱变高,液体压强变 大,大气压强减小。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新知学习
高原反应:高山地区,由于大气压的明显减 小,空气稀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少,不能 满足人体的需要,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 等症状,高度增加,人的感觉越明显。
回P试去管我空粗气 为+P了液保=持P大了气
玻璃管内混有少量空 气,液面高度下降
新知学习
水银气压计
金属盒气压计(也叫无液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的特点:精确但携带不方便。 无液气压计的特点:携带方便但不精确。
新知学习
取一个瓶子,装上适量带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 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 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 使瓶内气体 压强大于大气压, 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将其 从山下拿到山上,水银柱的高度会怎样变化?
课堂总结
1.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气
(1压)玻璃管倾斜,水银柱高度不变 强
(2)试管变宽,水银柱高度不变 (3)玻璃管内混有少量空气,液面高度下降
空气和液体一样, 具有流动性,因而大气压也是朝各 个方向的。
新知学习
大气压使悬空 塑料管里的水 不会流出来
大气压把塑 料吸盘压在 光滑的墙上
大气压使 饮料上升 到嘴里
新知学习
二、大气压的测量
大气压真的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吗?
在铁桶内加入少量的水,加热至沸腾,பைடு நூலகம்然后浇上冷水,会有什么现象?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铁桶被压扁。
自动供水装置
随堂练习
1.下列情景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D )
A.杯中水不流出
B.用吸管吸饮料
C.用吸盘吊起玻璃板 D.堤坝上窄下宽
随堂练习
2.他把橡胶管一端放入位置较低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另一端 与塑料瓶盖相连并密封,在空塑料瓶中倒入少许热水摇晃 后倒掉,然后迅速盖住瓶口并拧紧,烧杯中的水通过橡胶 管慢慢流入位置较高的瓶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塑料瓶中倒入热水摇晃后倒掉,目的是让瓶
新知学习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马德堡半球实验:将两个铜制半球合在一起,抽去 里面的空气,用16匹马才将铜球拉开。
(1)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2)大气压很大 (3)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新知学习
大气对浸在里面的一切物体具有的压强叫做大气压 强,简称大气压。 产生的原因 由于地球表面的空气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而 产生的。 大气压的方向
压强 大气压强
主讲:X老师
学习目标
1.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 大小和单位。(难点) 3.会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重点) 4.通过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 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新知导入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能够流动。 地球周围被厚厚的大气包围,大气也受重力且具有流动 性,我们周围是否存在朝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
新知学习
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随着大气压的减 小,水的沸点也会降低。在我国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 水的沸点仅为84℃~87℃。有的哨所海拔在五千多米, 水的沸点不足70℃,这样的温度,面条也煮不熟。战 士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使用压力锅做饭。
新知学习
三、大气压的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
茶壶上平衡 气压的小孔
内空气增加。 B.用瓶盖盖住瓶口并拧紧,目的是让瓶内气压
始终等于大气压。 C.烧杯中的水流入到位置较高的塑料瓶,是利
用了连通器原理。 D.烧杯中的水流入到位置较高的塑料瓶,是因
为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随堂练习
3.如图所示的实验,小试管在水流出时不下落反而 上升,主要依靠的是( A ) A.大气压强 B.水的分子引力 C.手的吸引力 D.两试管间的相互吸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