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导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与经济、政治》精品导学案
高级中学政治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评价使用时间:10/9/3 主备人:参与人:学案序号:02学习课题:文化与经济、政治学习目标: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感受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提高学生归纳、分析能力,提高参与文化生活的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
学习重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学习难点: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一.自主预习(预习时间:30分钟)(一)具体方法与要求:自主阅读课本P9-11内容,把握双基,完成知识填空;根据课本的探究活动以及提供的情境,进行合作探究,初步理解课本内容。
(二)把握双基[整体感知]1、概括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讨论一下,能否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2、时至今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愈发呈现出什么特点?具体是怎么表现的?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起什么作用,如何提升文化竞争力?[微观把握]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在的基础上1、经济、政治和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其中,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一定的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
2、掀开历史的画卷,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与、之分。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不同,对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3、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文化有其自身的和相对的。
4、一定的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式,而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
社会生产方式,包括和两个方面。
二.展示风采(一)温故知新1、文化的内涵2、文化的作用(二)热点聚焦感悟生活材料一:《时代》周刊说,在开幕式表演中,1.5万名中国演员用完美无瑕的表演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华。
政治导学案必修三
政治导学案必修三一、民主与集权民主与集权是政治上的两种基本制度方式。
民主是指国家的政治权力属于人民的整体,人民通过选举或直接参与政治决策的方式行使政治权力。
集权是指国家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决策权通常由一小部分人或一个组织集中掌握。
在民主制度中,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支持和授权,政府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进行决策和施政。
在集权制度中,政府通常由少数精英或一个人掌握,政策决策更加高效,但也容易忽视人民的意见和权益。
二、权利与义务公民权利是公民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的合法权益,包括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等。
公民对国家有一系列义务和责任,如守法、纳税、维护社会秩序等。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履行了自己应尽的义务,才能享有相应的权利。
三、公民参与政治公民参与政治是一项重要的民主实践活动,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监督权、表达意见权等。
公民可以通过选举代表、参加政治活动、提出建议和投诉等方式参与政治。
政府应当重视公民参与政治,积极倾听民意,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民主性。
四、政治道德政治道德是指政治人物在政治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政治人物应当恪守诚信、廉洁、公正、谦虚等道德准则,自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谋私。
政治人物的言行举止应当体现公民的政治责任和社会担当。
五、政治制度改革政治制度改革是为了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需要,包括制度的完善、法治的建设、民主的发展等方面。
政治制度改革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增强制度的公正性和适应性,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治理效能。
政治制度改革需要政府和公民共同努力,确保改革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六、政治发展趋势政治发展趋势是国家政治发展的总体规律和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政治制度将不断完善和发展,政治文明将不断提高,政治参与和决策将更加广泛和多样化,政治体制将更加透明和民主,政治生态将更加健康和和谐。
高中政治必修三 第9章第4节 全民守法(导学案)
9.4 全民守法导学案【预习案】(接续上一框题)四、全民守法(一)内涵和标准1.全民守法()。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全民守法()。
在享有()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
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3.全民守法()。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
可以通过()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
(二)为什么坚持全民守法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形成()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三)怎么样坚持全民守法1.推进全民守法,要(),坚持把()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推进全民守法,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
五、四者关系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在推进法治中国建没的进程中,这四个方面()【讲授案】总议题:国家治理的深刻革命议题一:科学立法巩固法治根基议题二:严格执法建设法治政府议题三:公正司法守卫公平正义议题四:全民守法倡导社会新风(接续上一框题)议题四:全民守法倡导社会新风合作探究:何为全民守法?结合预习,分组探究:Ⅰ全民守法的内涵和标准有哪些?Ⅱ为何要推动全民守法?(提示:这是本科第一个重点内容,请同学们提前进行知识点识记。
)名言警句: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孟子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守,仍不能实现法治。
——亚里士多德材料:何某爱好弹钢琴,退休后在家支起两架钢琴,除自己弹奏以外,还招了几个学生,在晚上进行教学活动。
高中政治必修三 第4章第2节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导学案3政治与法治
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2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导学案【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理解发扬人民民主的意义;理解我国坚持专政职能的原因和任务。
2.理解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的关系;理解国家的对内和对外职能。
二、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支持国家履行职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科学精神: 举例说明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因,理解民主和专政的关系,支持国家为保障人民民主而履行的对内和对外职能。
法治意识:知道国家履行职能有宪法和法律保障,要遵守宪法规定。
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感悟、通过传媒了解国家履行职能的体现,体会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理解国家发扬人民民主的意义;理解我国坚持专政职能的原因和任务;理解国家对内和对外职能。
2.学习难点:民主和专政的关系;国体和国家职能的关系。
【自主学习】一、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1.人民民主专政包含两个方面:2.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因(1)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2)现实意义:3. 专政职能的对象:4.国家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1)原因(2)国家政权的专政任务5.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意义(可课上总结)6(拓展延伸)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7.国家的对内职能8.国家的对外职能3.国家履行职能的意义4.(拓展延伸)国体和国家职能的关系(可课上完成)【自主构建知识框架】【自学检测】1. 判断对错。
(1)发扬人民民主就是一发打击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
( )(2)对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有利于保障人民民主。
( )(3)当前,阶级矛盾虽然不是主要矛盾,但仍然存在。
()2.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无论是对吉林长春长生公司,还是对天津权健传销事件,只要侵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就从不手软。
由此可见()①国家坚持专政职能,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②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人民平等享有权利③要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法治国家④我国坚持为人民服务,建设平安中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物权法、新拆迁条例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初步为农业人口落户城镇开辟通道;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的比例……我国的这些做法()①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是最广泛的②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③表明我国民主的全民性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自学检测】1. ×√ √2.B3.C。
高中政治必修3导学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导学案)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王明星审核人:周庆东陈力芳时间:2013/9 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文化的涵义三、导学诱思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要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文化生活。
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提到“文化”一词,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它的真正内涵,我们却不一定懂得。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它有什么作用”?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文化“万花筒”(1)文化形式:(2)文化现象:[实例探究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参加演讲会、辩论赛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⑥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⑦参加合唱团、舞蹈队A、①③⑤⑦B、②③④⑤⑥⑦C、②④⑤⑦D、①②④⑥⑦(3)文化特色:[实例探究2]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
以上材料说明()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含义是什么?[实例探究3]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自然科学③技术④语言、文字⑤选举人大代表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2)文化的特征?[实例探究4]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9章第1节 科学立法(导学案)
9.1 科学立法导学案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杨晓建【预习案】一、科学立法(一)内涵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
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不断提高法律的()。
(二)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1.():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2.():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3.():制定行政法规4.():制定部门规章5.():制定地方性法规6.():制定地方政府规章7.():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三)坚持科学立法的标准1.科学立法体现(),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
具体要求:立法要符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2.科学立法符合()。
具体要求:要立(),立(),完善(),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3.立法必须遭循(),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
具体要求:要明确划分(),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
(四)怎么样坚持科学立法1.科学立法要做到()。
在我国,()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2.科学立法要()。
要健全(),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3.科学立法要()。
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
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讲授案】总议题:国家治理的深刻革命议题一:科学立法巩固法治根基议题二:严格执法建设法治政府议题三:公正司法守卫公平正义议题四:全民守法倡导社会新风议题一:科学立法巩固法治根基基础过关:科学立法知多少?结合预习,快速浏览教材,自行梳理:Ⅰ科学立法的内涵?Ⅱ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有哪些?(提示:本问题比较简单,请同学们提前在教材上圈画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3导学案
第三单元(学案)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学案)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学案)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学案)学习指导(一)(学案)知识网络(二)(学案)课程标准要求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三)(学案)学法指导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和获取有关人类古代文明源流、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汉字、史学典籍等方面的材料,并通过分析、整理,加深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特点的理解。
75二、(学案)学习自评(一)(学案)单项选择题1.(学案)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是( ) 1.C A.史书典籍B.法律典章C.文字D.科学技术2.(学案)中华世纪坛序中写道: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架凤凰。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这表明中华文化( )2.C A.求同存异B.兼收并蓄C.源远流长D.丰富多彩3.(学案)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是( ) 3.DA.儒家学说B.秦始皇陵兵马俑C.史书典籍D.汉字4.(学案)在中国历史上,殷周时期的天命神权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的独尊儒术、隋唐气度恢弘的文化开放及宋明理学都曾对中国的文化思想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最深的学说是( ) 4.BA.宋明理学B.儒家学说C.佛教教义D.道教教义5.(学案)中华文化具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是的重要原因。
( ) 5.B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中华文明成为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明C.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有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思想D.中华文化的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二)(学案)非选择题邓小平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导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春学期高一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 课题必修三《政治与法治》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制作人 审核人 高一政治组 使用时间 第 1 周素养目标 1、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掌握改革开放的地位和历史意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定位和重大意义。
3、认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重难点 重点:改革开放的内涵和重大历史意义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具体内涵和历史意义要求 1、“预习案”1、2:在课前完成,并在教材对相关知识做标记;2、“课堂案1、2”:在课堂上由教师指导,小组研讨或独立完成;3、“课后达标案”:在上完本课的当周完成。
知识点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 前提和 基础。
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3、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取得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2)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程,充满着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付出与收获。
以下历史事件和历史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 、对 和对 的社会主义改造。
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
标志 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_________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高中政治必修三 第1章第1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导学案)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导学案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杨晓建【预习案】(一)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和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1.基本国情()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它们()。
2.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
其中,()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和()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推翻(),争取();彻底改变(),实现()。
4.中国人民的抗争(请举例):5.三种建国方案:第一种方案及结果:第二种方案及结果:第三种方案及结果:6.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
结论:有比较才有鉴别。
在近代中国三种主要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的必然,也是()的选择。
(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能够确立执政地位的原因1.指导思想: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
2.阶级与社会基础:随着()的创建,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近代产业工人。
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但集中分布在(),有利于组织成为()。
他们处于()、()和()三重压迫之下,富有斗争精神,具有()。
同时,他们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的代表,具有()。
中国产业工人成为一支日趋重要的社会力量。
五四运动后,()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3.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存在的两个根本性弱点:(1)没有认清革命的(),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2)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未能形成()、()群众运动。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9-3 公正司法 第3课时 导学案
4.特征(表现)
(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程序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____________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
(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____________、裁判结果合法合理。
①有效拓宽了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渠道
②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审判权和知情权
③有助于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
④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为推进法治化市场建设,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和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自2022年3月起施行。为更好地促进该法的实施,要求( )
理解公正司法的内涵和标准;
理解公正司法的要求。
任务与问题
【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填写并在课本相应位置把问题写出来,各组长督促检查,课代表抽查,不能空题!)
一、公正司法的内涵
1.含义:要在司法活动的________和________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2.重要性: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____________防线。
你认为张玉环案存在那些疑点?造成张玉环冤案的可能原因有那些?有何启示?
【分享与体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请做出你的思维导图。(必答题,不许空题目)
【当堂检测】
判断题
1.公正司法,就是司法活动的结果体现公平正义。( )
2.程序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 )
二、推进公正司法
1.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____________行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及原因。
2、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三、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发展时期文化思想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殷商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春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秋战国化思想()秦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意义汉独尊()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隋唐中国古代文化高度发展进入气势恢宏的()时代宋元明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在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封建社会影响较大(延续)明清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衰落)上述图表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举例说明中华文化的辉煌表现。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源远流长的见证(表现、重要标志)――汉字与史学典籍(1)汉字①地位:是中华文明的。
②作用: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史书典籍①地位: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
②特点:规模之大、,为世界所仅有。
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的衰微表现和原因(内因和外因)(1)内因:。
(2)外因:。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只有在和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续写中华文化壮丽的篇章四、课堂探究学案合作探究一、汉字的内涵总是在不断的丰富。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六课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识记中华文化发展的几个特殊时期(形成、划时代、儒家至尊地位、全胜、衰微时期)2、通过对比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历程,归纳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3、归纳并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史书典籍4、列举出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重要举措(至少3点)【学习重点】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学习难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
【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1、古代辉煌历程的表现?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二、深入学习探究一:以数字动漫为创作形式呈现贵州水族民间传说的作品《水书》制作完成。
《水书》通过水族人民奋力保护“水书”的传说,弘扬水族文字,让孩子们懂得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
水族是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自己灿烂的文化。
据考,甲骨文之前,水族古文字就已存在。
用其书写的文字被称为“水书”,记载了水族古代文化信息,至今,水语仍在水族地区广泛应用。
(1)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2)结合材料,谈谈水语、水书对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
三、迁移运用1.2015年10月26日,第二届“百姓儒学节”在孔子故乡山东曲阜开幕。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学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学说在中国被确立为至尊地位是在( )A.春秋时期B.秦统一后C.汉代D.隋唐时期2.隋唐时期各族人民在前代文化基础上,共同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科技成果,不仅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中华文化史上,隋唐时期( )A.逐渐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B.具有划时代意义C.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D.面临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高中政治必修三导学案
高中政治必修三导学案篇一:2014—2015学年高中政治必修三导学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知识目标1、记忆: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2、运用:知道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和应遵循的原则二、知识梳理一、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节日地位: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_________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_________的集中展示,也是_________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1)地位: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_________。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________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________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提醒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为了保护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收录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进行专门保护。
(2)世界遗产分为三类: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提醒不能将世界文化遗产混同于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
二、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1.世界文化是由_________、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2.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1)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_________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_________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是世界的。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________和政治的、________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______,即文化是民族的。
(3)关系:文化是________,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_________,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提醒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___________的内在要求。
高中政治必修三 第1章第1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导学案新3政治与法治
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一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导学案1.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明确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2. 回顾近代中国先后有哪些政治力量登上过历史舞台,对比三种建国方案,坚信中国共产党找到并可以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结合案例,思考新中国“新”在哪,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教学重点: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
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教学难点: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
(要熟记课本重点知识,加深理解,注意运用)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1. ①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
其中,②和中华民族的矛盾、③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3.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推翻④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⑤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1. 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①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自己的方案,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
2.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为中国人民②,为中华民族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从此,中国人民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④。
3.在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⑤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
⑥,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中国在由封建社会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其①也在发生变化。
随着官办和外国人开办的工业企业的创建,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近代②。
中国工人阶级富有斗争精神,具有③,他们同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④,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9章第1节 科学立法 导学案3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1框科学立法导学案【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一、学习目标1. 必备知识:理解科学立法的内涵、基本标准;理解科学立法的要求。
2.关键能力: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通过学习,明确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二、学科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
认可科学立法的标准,认同我国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及其做法的科学、严谨性。
增强建设法治社会、促进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信心。
2.科学精神。
通过案例和老师讲授、学习,明白法律制定的流程,知道立法的科学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
3.法治意识:全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建设法治社会。
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为国家立法建言献策,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
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理解科学立法的内涵、判断标准;理解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的要求。
2.学习难点:理解科学立法的判断标准;理解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的总体要求。
【自主学习】一、科学立法的内涵1.科学立法的内涵。
2.科学立法的判断标准——突出“科学”性。
即立法质量。
科学立法主要是从“质”的角度考量,是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质”。
(1)(2)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
(相关链接)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3)3.科学立法的重要意义。
(可单独思考,课堂上完成)二、推进科学立法1.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
子议题一:依法立法,提高立法质量议题情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四条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第五条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第六条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法律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
【人教版】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必修三)精品导学案:7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第课时主备老师:审查人:【学习要求】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重、难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自学过程】自主探究基础学问(抓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究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共性)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特性)(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①意义:②内容:(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发展:①意义:②内容:1、阅读P-2/76—77,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民族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是如何丰富和发展的,请举出详细的事例加以分析。
2、阅读P78,列举新时期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并请选择一个详细的精神事例谈谈它的时代背景及其现实意义。
(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不畏难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奉献、敢于成功)二、恒久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1.重要任务:2.必定要求:3.要求:4.须要:3、你能举诞生活中民族素养有待提高的事例吗?试着分析一下如何解决。
4、“忆一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怎样的意义?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1.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时代课题:5、阅读P81,你觉得作为一个中华儿女应当如何去弘扬和培育2.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1)(2)(3)(4)民族精神?请结合其中的某一个方面举例说明。
【学问测评】一、最佳选择题: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改变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摒弃一切传统思想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民族精神体系B.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大实践中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全新面貌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D.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旺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人上作者不仅创建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殊能吃苦、特殊能战斗、特殊能攻关、特殊能奉献的载人航大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必修三导学案
篇一:2019—2019学年高中政治必修三导学案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一、知识目标
1、记忆: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2、运用:知道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
态度和应遵循的原则
二、知识梳理
一、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
地位: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_________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_________的集中展
示,也是_________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1)地位: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_________。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
________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________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
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提醒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为了保护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
式收录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进行专门保护。
(2)世界遗产分为三类: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提醒不能将世界文化遗产混同于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
二、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1.世界文化是由_________、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2.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1)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_________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
发展的不同_________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是世界的。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________和政治的、________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
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______,即文化是民族的。
(3)关系:文化是________,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_________,各民
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提醒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