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点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小说、散文)知识清单
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让复杂、抽象的科学道理简单化、具体化。
(7)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浅显易懂。
(8)引资料
引用具体事例、数据、名言警句、诗词、俗语、谚语、神话故事、新闻报道、谜语等,准确说明事物特征,富有趣味,或增添文章的诗情画意。
(1)写人类(2)记事类(3)写景类(4)状物类
记叙文
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的
线索
①以实物为线索:如张之路《羚羊木雕》。
②以人物为线索:如胡适《我的母亲》。
③以事件为线索:如孙犁《芦花荡》(复仇事件)。
④以人物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鲁迅《故乡》。
⑤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如魏巍《我的老师》。
(3)逻辑顺序
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说明,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逻辑顺序主要有以下七种: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④从概括到具体;⑤从、主要到次要;⑥从一般到个别;⑦从总到分。
说明方法
(1)举例子
列举真实典型的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
(2)分类别
(2)并列式:文章的段落层次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并重的。
(3)层进式:文章采取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的方式,从而由浅入深,把道理说深说透。
论证方法及作用
举例论证
也叫例证法。就是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事例真实、典型、有代表性,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道理论证
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也包括一些对结果的推导过程。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初中语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理解核心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点点点点点点 【练习题】
自然奇观:海发光 (1) 你若有幸在夜间置身海边或航行海上,一定会有机会观赏到瑰丽无比的海发光。它似 星光万点,又似白光一片,更似绚丽多彩的礼花。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海火”。 (2) 这种迷人的景象是谁引起的呢?是谁的杰作呢? (3) 有一种海发光出现在航行中的余加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池沫里,这主要是由硕粗很小 ( 直径一般为 0.02 毫米一 5 毫米)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其本身多呈玫瑰红色,平时凭借 其体内的一种脂肪物质就能微微发光,通常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它们受到化学刺激时才 比较鲜明。这种海发光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当海上风浪把它们推 向砾石海岸时,它们因受到更大的触发而放光。放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知“火雨” 映落,一拨紧接一拔。这样的海发光通常称为火花型海发光。 (4)还有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的。它们发光强度较弱,其特点是不论什么海 况,也不管外界是否扰动,只要这种发光细菌大圣存在,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光辉。这
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 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 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2.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总分式(包括总一分、总一分一总两种),一种是递 进式。事物说明文大都用前者,事理说明文大都用后者。
部编版语文《说明文专题》-说明文基础知识及考点技巧精讲课件(用于中考复习和八下说明文专题)
例题示例:
请结合词语运用,具体分析下面两个句子语 言的准确性。
(1)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 多年的时间。 (2)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 是对称的。
(1) “只不过”是“仅仅”的意思,准确 地说明了人们对海底山脉的认识时间并不长, 并不是很了解。 (2) “研究发现”表明是经过调查和研究 的,是有科学根据的;“几乎”表示十分接 近,准确、严谨地说明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 线基本上是对称的。
PART 3
三、说明文三要素
1.内容的周密性:如实地反应客观 事物,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
3.语言的准确性、生动形象性:表 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 特征,都要求准确无误。修辞方法 的使用、表达方式的使用。
(一)语言准确周密性(含修饰 限制性词语)
表程度:(主要、近、极、几乎、比较、 相当、更、最、很大程度上、稍微) “几乎”起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 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差不多 是xx,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按说明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 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例如: 《核舟记》、《恐龙》。语文课本 上的《中国石拱桥》《海底世界》、 《苏州园林》《看云识天气》等等。
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 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 《敬畏自然》、《大自然的语言》 《时间的脚印》。
2、按语言风格分(说明语言的 特色、说明语言的生动程度等)
【方法】
举例子(含有以下词语譬如、例如、 比如、据说)
【答题规范】通过举......的例子, 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道 理),使说明更有说服力,更具体。
例题示例:
1.请分析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说明方 法及作用。
初中语文中考 名著阅读 说明文阅读 (1)
确性。
州桥历史悠久。
说明文阅读 知识
说明方法
特征
作用
举例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 通过比较,使事物
作比较
彼此有一定联系或 间的相似点或不同 《被压扁的沙子》中的“一立方英 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
者有相似点的事物 点明显地展现出来 的沙子要重得多”运用作比较的说
进行比较,从而介 ,便于读者把握事 明方法,准确说明了“被压扁的沙子
知识
说明文阅读 知识
一、说明文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事物的性质、特点、
成因、功能以及事理作客观的、科学的解释,从而使人获得知识。
说明文阅读 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
(一)按说明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 特征 解说实体事物的形态、结构、性质、特征等内容。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是一篇以苏州园林为说明对象的
举例
元]
事物说明文。
特征 阐释抽象的事理、本质、关系、规律等内容。 事理说明文
《时间的脚印》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讲述了岩石的侵蚀现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
举例 象、水流和风的搬运作用、沉积岩的形成和化石的来源, 元]
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变迁的痕迹。
说明文阅读 知识
(二)按语言特色分 直截了当地说明所写对象,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不夸
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的事理。将抽象的事理、本质、关系、规律等
说清楚,使读者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说明文阅读 知识
抢分秘籍
说明对象与说明内容的区别
说明对象是指文章所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而说明内容则 是指文章所介绍的对象的某些具体方面的情况。如《中国石拱桥》 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说明内容是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初中语文说明文散文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 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 寓理于事、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四)、散文的线索
•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 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 以地点为线。 • 找线索的方法: •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 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 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2、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题钥匙 首先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想 一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赞扬了什么, 批评什么,歌颂什么,反对什么;说 明了什么道理,抒发了什么感情等。 再认真具体分析重点段落、重点句子 和重点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进一 步把握好文章的主旨。最后用简要的 语言,完整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概括。
(二) 说明文答题技巧: 1、请简要说说本文说明 的主要内容。 说明对象+说明特征。 (划分层次,搞清说明对 象的特征,分点答题。)
2、文章是按什么说明
• 时间、空间、逻辑顺序
顺序写的?
3、本段(或划线句)运用什 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1)、举例子:具体、真切、
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 答题思路:举什么例子பைடு நூலகம் 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 说明对象的什么。
4、说明要有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 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 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 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 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 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 序。
5、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 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 式有:(一)总分式 (二)递进式等。
6、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 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 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 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共23张PPT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பைடு நூலகம்分” 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 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 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 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 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 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 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 (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 或制作的过程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 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 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
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 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 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 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 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 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 象的作用。
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 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 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 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 ××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 理由。
初中语文说明文文体知识清单(简明图表+详细介绍)
初中语文说明文文体知识清单(简明图表+详细介绍)说明文文体常识及阅读技巧总结第一部分:说明文基础知识一、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1、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
2、以其介绍的客观规律及其知识体系的不同: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
3、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三、说明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例如《食物从何处来》就是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
又如:《向沙漠进军》一文,讲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法,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说明,运用了逻辑顺序。
《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一)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二)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三)并列式。
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
初中语文八上期末复习——专题07 说明文阅读【考点清单】
初中语文复习八上说明文阅读复习知识清单一、文体知识1、说明文的分类: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和事理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分为平实说明文,如《地球是圆的吗》和生动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
2、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特征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3、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①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
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安排说明顺序,如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由远及近等。
③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a.从整体到局部;b.从原因到结果;c.从特点到用途;d.从主要到次要;e.从概括到具体;f.从现象到本质。
4、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等。
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5、说明文的结构:常用的有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
6、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严密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此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7、常见说明方法作用分析答题格式:①举例子:使说明具体、有说服力、通俗易懂。
格式:举出了……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列数字:从数量上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
格式:列举了“……”等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③作比较: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格式:把……与……作比较,突出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④打比方:生动形象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格式: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基本知识点).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二说明文阅读1、概念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文的特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外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
它的特点是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3、说明文的分类按说明对象: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按写作方法:一般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4、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说明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对于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采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对这些说明方法,要判断准确,要弄清各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作用,对它们的作用要结合具体的语句正确地分析。
(1下定义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言语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概念作规定性的说明,它是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来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2举例子选取某种事物中比较典型的具体实例或引用资料的办法,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规律的一种方法,也称“事例说明”举例说明虽然具有独立的功能,却不能单独使用,往往作为其他说明方法。
(3作比较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互比较,使其特点显得更加突出。
(4打比方用人们熟悉的、常见的事物作比来介绍说明人们生疏的、罕见的事物。
(5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的加以说明,又称“类说”“分类说明”。
通过说明对象的分类,显示出不同类别的差异,说清各自的特性。
(6列数字通过事物的数量或数量的变化,表明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的方法。
用数字说明,既能反映事实情况, 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7作诠释就是对说明现象的状况、性质、特征、成因等进行简要的解说。
它不像定义说明那样严格,只要揭示概念的内涵,把事物说清楚就可以了。
人们常在下定义后加以诠释,二者结合起来,能对事物既有概括的认识,又有准确的理解。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基本知识及常见题型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基本知识及常见题型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基本知识及常见题型说明文是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语文测试必考的一种文体,所以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对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和复习迎考非常重要。
一、说明文基本知识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二. 阅读技巧(一)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招:善于找准说明对象。
第二招:善于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第三招:善于分析说明顺序。
第四招:善于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弄清楚了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
第五招:善于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第六招:善于分析引用古籍或名言的目的。
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现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
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究竟起何作用:1.在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
2.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第七招:善于完成开放性问题。
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新课标”中要求“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二)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1、考查说明对象: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说明文公式汇总
第一课把握说明对象分析对象特征概括主要内容:1、事物说明文:对象+特征2、事理说明文:xx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3、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公式:中心句/关键词+过渡句第二课依据题干要求提取筛选信息根据题干要求筛选信息1.摘引语句法:关键词/关键句关联词:虽然….但是…,如果…就…,只有…才…,因为…所以…不仅…而且…,不是…就是…提示词:其一,另外,也,还有,1,2,3等关键句: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反复句、过渡句等2.提炼重组法:取主舍次+归纳合并第三课理清说明顺序把握结构层次判断说明顺序公式:标志词+段/层意第四课辨析说明方法,明确表达作用说明方法的作用公式:说明方法+规范化语言+事物的特征(特点)举例子:具体真切分类别:条理清楚列数字:具体准确作比较:突出强调下定义:简明科学打比方:生动形象画图表:直观形象作诠释:具体解释摹状貌:形象描摹引资料:具体充实第五课品析说明语言,强调准确生动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定性+事物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表态+原意+换意+变化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表态+定性+变化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模糊+准确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方法:找位置(前几句)+代入检查第六章重要语段的作用分析开头段:公式:内容+方法+效果中间段公式:结构+方法+效果过渡:(启下、承上启下)末尾段:公式:结构+内容(思考)第七课链接相关材料,激活开放思维1、改写:说明对象+特点补写:(过渡句):上文问+下文答(标题):说明对象2、举例说明:举出事例+探究原因3、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第八课联系生活材料拓展迁移公式:特征本质+对应点(结合文本材料)。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一、记叙文阅读理解知识点。
(一)记叙文六要素。
1. 人物。
2. 时间。
3. 地点。
4. 事件的起因。
5. 事件的经过。
6. 事件的结果。
(二)记叙文的顺序。
1. 顺叙。
2. 倒叙。
3. 插叙。
(三)记叙文的人称。
1. 第一人称。
2. 第二人称。
- 用“你”或“你们”来叙述。
这种人称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仿佛作者在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例如在一些抒情散文中,“你看那山川河流……”。
3. 第三人称。
(四)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1. 记叙。
- 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用来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人物的经历等。
如“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然后跑步去学校”,这就是简单的记叙。
2. 描写。
- 人物描写。
- 外貌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等外在特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他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通过外貌描写,初步勾勒出少年闰土的形象。
- 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对话、独白等表现人物的性格、思想等。
如孔乙己的“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他的迂腐。
-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能够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像“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出父亲爬月台时的艰难,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 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进行描写。
例如“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了“我”对叔叔于勒复杂的情感。
- 环境描写。
- 自然环境描写:描写自然景物,如天气、季节、山川河流等。
其作用包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如“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这段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故乡的萧条、冷落的气氛,烘托出“我”悲凉的心情。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梳理整合
按语言分 平实说明文:
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如 《中国石拱桥》。 生动说明文: 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拟人等形式来加 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如《蝉》《梦回繁华》。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事物说明文 因其说明对象具有事物性特点,故而事物间的区别非常明显,容易把 握。如《苏州园林》的标题正是它的说明对象。 事理说明文 着重说明事理,分析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因其 说明内容相对抽象,故而说明对象难以把握。如《大自然的语言》, 文章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6~10 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 候学的意义。由此可知本/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 懂。 判断标志,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 作用,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地解释说明,使说明对象更通 俗易懂。 举例,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 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 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 也更美观。具体说明了石拱桥的特征,设计原理,使说明更通俗易 懂。(《中国石拱桥》)
(三)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生动形象 平易朴实 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 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 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 风趣,总之不拘一格。如:《大自然的语言》“杏花开了……‘阿 公阿婆,割麦插禾’”运用拟人手法,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 气候变化的反应,说明了物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说明文知识点梳理
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据、举例子、 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摹状 貌、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等10种。
(1)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 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 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 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2)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 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 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例如: “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是人”,意思不变。 “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 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 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 释说明。
(7)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 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 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
(8)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 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 貌。 (9)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 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
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②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6)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 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下定义法和作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 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 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 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是人们比较 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 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 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
初中语文说明文考察知识点
初中语文说明文考察知识点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的文章。
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
写作说明文通常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写说明文的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2.说明文类型: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解释事物的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敬畏自然》。
写作事理说明文要遵遁的三个原则;①了解事理。
通过亲自观察研究或是查阅资料来了解事物的道理。
只有了解得透彻,才能介绍得动听。
②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首先是逻辑顺序(事物的因果、递进等关系),就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认识事物的规律。
逻辑顺序不但要运用在段落关系上,句子之间也要按照这种顺序来写;③选用合适的说明方法。
3.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
前提是准确,有平实和生动两种基本风格等。
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或知识小品文)。
科学性说明文,技术性说明文需要有相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的资料支撑。
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必须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
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
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4.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是指依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说明内容先后的。
逻辑顺序主要分成12种(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从结果到原因、从次要到主要、从部分到整体、从具体到概括、从本质到现象、从一般到具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根据课标的相关内容,说明文阅读应该达成的要求如下: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重点评价考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具体考查考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考查能否把握阅读的大意,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中考说明文阅读有着鲜明的文体特点。
和记叙文、议论文阅读比较而言、难度较小。
对文章提供的隐形信息的筛选较少。
选文选段体现的知识性科学性较强。
常见的考点有:1、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理解。
2、对说明方法的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品析。
7、对段的表达作用的理解和分析。
8、对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特点的体会。
9、进行与文段内容有联系的个性化表达。
下面就以几个考点为例作以分析。
(一)整体感知说明内容,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说明文,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总是说明的核心。
阅读事物说明文,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抓住了事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阅读事理说明文,要抓住被说明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发展的根本属性的东西,去理解事理的本质特征,要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也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和关键性词语,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特征,要想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还应注意文章在说明事物或事理过程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注意各个部分与被说明对象之间的联系,有些事物或事理可能不只具有一方面的特征,还要注意各个部分与事物特征之间的联系,再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二)理解文章的层次关系,明确说明顺序阅读说明文,理清文章的层次关系,明确说明的线索是进一步掌握说明顺序地关键一环。
说明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而逻辑顺序又可分为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
空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建筑的构造。
说明实体事物的形状、时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逻辑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的本质的说明文。
一篇说明文说明顺序有时不只一种,几种说明顺序如何结合运用,是由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本质决定的、掌握了这些说明顺序的运用规律,对于我们阅读说明文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正确判断说明方法,准确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为了更加准确地说明事物,突出其特征或本质,说明文中常常使用以下几种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摹状貌、作诠释等。
在这里仅就几种易混淆的方法作以阐释:下定义是用科学性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周全严密的规定性说明。
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语句好像是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这些语句只是对事物进行解释说明,并未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因而不能确定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而是用的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例:铀是银白色的金属。
是作诠释,不是下定义。
分类别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说明。
分类别的作用在于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有更清楚更条理化的认识。
举例子是通过列举实例来印证被说明事物的某些特点,使读者有更具体的印象。
作比较是指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与某些抽象的或别人比较陌生的事物进行比较,在比较中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打比方就是用比喻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无论采用哪种说明方法,目的都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说明方法,就能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的,形象的。
(四)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正确理解其表达作用。
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是说明文最基本特征。
主要指在说明事物、理解事物时能确切地反映被说明对象的真实情况,便于人们认可和接受,它的语言必须确切、简洁、通俗、准确性往往表现在句中的修饰语、关键性的中心语、修饰限制性的词语上、也要认真体会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语句。
适当地运用数字也可以增强语言的准确性。
常见考法说明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地中考常考的内容。
所选用的材料涉及人与环境、科技新发现、文化遗产等不同的生活侧面。
这些选文往往生动有趣、时代性强,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应特别关注与现实密切相关的一些科学话题(如2008年的地震、奥运场馆建设,2009年的卫星相撞、日全食等),还有文化方面的话题,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增加自己科学知识的储备。
误区提醒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洁身自好的莲花一提到莲花,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莲叶上滚动的露珠,也许还会想到宋代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肃然起敬。
20世纪7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叶面时发现,光滑的叶子表面有灰尘,要先清洗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而莲叶等植物叶面却总是干干净净。
他们利用人造的灰尘粒子污染玉兰、林山毛榉、莲花、芋、甘蓝等植物的叶面,然后用人造雨清洗2分钟,使雨滴滑落,再观察叶面灰尘粒子残留状况。
实验发现,有些植物叶面残留的污染物多达40%,而莲花等植物叶面的污染物残留比例均小于5%。
这就是所谓的莲花效应。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莲花效应呢?通过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莲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微米、纳米级的超微结构。
莲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并且覆盖着无数个约10微米的突包,每个突包的表面又布满了直径仅为几百纳米的更细的绒毛。
在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从而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落在叶面上,不会大范围直接接触叶面,而是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并且其能接触的点也只是叶面上若干个凸起的点。
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
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
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
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他们努力模仿这种表面,使应用研究迅速发展。
20世纪末,基于莲花效应的涂料陆续问世,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得到应用。
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周围将会出现不会脏的地板、墙壁和没有灰尘的无线电用品。
1.第一段中写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其作用是什么?2.请根据第二段文意,简要解释莲花效应。
3.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②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4.莲花效应能给植物本身带来哪些好处?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答案:1.形象地点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答出两个要点,意思符合即可) 2.叶面上的灰尘经雨水清洗能变得清洁干净。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3.①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微米、纳米级的超微结构。
(或: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覆盖着无数的突包,每个突包的表面又布满了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
) ②莲叶上的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沾起叶面上的灰尘从上面高速滑落。
(意思符合即可)4.使得叶面不沾水滴,保持清洁;能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不易生病。
(意思符合即可)分析:这是一篇生动形象的科普说明文,取材于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莲花。
文中提出的莲花效应,让我们对司空见惯的莲花产生兴趣,激发我们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知欲。
文后共设有四道题,分别从手法作用品析、语言表达、词句理解、文意概括几方面对考生的阅读能力予以考查。
第1题考查对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与品析。
此题易误处在于,有些考生可能误解开头的闲语:说明文简洁平实,写到文学作品中的莲花形象,有何用处?于是,便随意地答为增加文采。
但这样的作答是不符合说明文阅读思路的。
作者开头的闲笔不闲,正是以大家熟知的文学形象莲花,来生动形象地点出说明对象的特点高洁;并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第2题考查语言概括、表述能力。
题干中已给定阅读范围第二段,如果忽视这一点,就有可能答成莲花效应的作用、功能等,而不是针对第二段中的实验得出的结论。
第3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
要还原加点词指代的内容,首先要把加点词所在的句子还原到原来的位置,联系相应的上下文,予以概括。
①句是一个段首句,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并对上段内容作出高度概括。
因此要锁定第四段,围绕叶面超微结构等关键词来组织语言。
②句同样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段首句。
答这两个小题,如果不能准确找到题目语句所对应的信息范围,即锁定相应段落,则回答就会失分。
第4题考查对文意的把握与概括。
答案有两点,需要对文意予以概括,有的考生只答第一层保持清洁,而忽视由第一层作用衍生出来的第二层保护作用防止病原体入侵,造成答题不全面。
【典型例题透视】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妙趣横生话钥匙1.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小小的一把钥匙,与人类形影不离,是我们口袋中的必备之物,也是隐私的守护神,牵系着千门万户的温暖和幸福。
可是你知道吗?钥匙的发展历史亦妙趣横生呢。
2.人类最早锁门的方式是用绳子打成错综复杂的结把大门绑紧。
解铃还须系铃人,绳结只有打结的人才晓得如何解开。
传说中的亚历山大大帝是利用我们现在所说的横向思维,才挥剑斩断了当时著名的弗里吉亚戈尔迪亚诺难结。
据说解开此结者能统治整个亚细亚。
3.此后,人们发明了锁,当然,钥匙也就应运而生了。
最原始的钥匙是怎样的呢?考古人员在位于现在伊拉克赫尔沙巴德地区的亚述帝国国王萨尔贡二世宫殿废墟中,发现了一把米长的木制钥匙,这把钥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
这种原始的木制钥匙是一种形状类似大牙刷、一头有很多木栓的杠杆。
当把钥匙插入锁眼中后,这些木栓就会嵌入锁里同等数量的槽沟中,因此转动杠杆就能打开锁眼。
世纪中期,这种最古老的锁的结构成为莱纳斯耶鲁发明弹子锁的灵感源泉。
后来发明的弹子锁,所用的是锯齿状的扁平钥匙,钥匙边缘是高低不平的锯齿和豁口,而锁芯和锁体内装有5-6个大小不一的金属弹子作为障碍物,需将钥匙作为楔子把弹子置于同一位置才能打开锁。
20世纪的锁,大多以这种弹子锁作为模本。
5.近年来,为了提高锁的安全性,逐渐出现了很多非常先进的新型锁,比如多孔锁和直边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