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必看!如何进行土的分类与定名
土的分类和描述
土的主要成因类型的鉴定标准
1、碎石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碎石土,并按下表进一步分类。
碎石土分类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极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碎石土密实度按N63.5分类
注:本表适用于平均粒径等于或小于50mm,且最大粒径小于100mm的碎石土。
对于平均粒径大于50mm,或最大粒径大于100mm的碎石土,可用超重型动力触探或用野外观察鉴别。
2、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并按下表进一步分类。
表3.3.3 砂土分类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砂土密实度按标贯分类
砂土密实度按动力触探分类
粉土湿度的分类
粉土密实度分类
黏性土的状态应根据液性指数IL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和流塑,并应符合表3.3.11的规定。
淤泥和淤泥质土的鉴别。
土的分类与鉴定
土的分类与鉴定土属于第四系的松散堆积物,其结构松散,成因复杂。
根据地质成因,可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
据土的颗粒级配、塑性指标、液限或孔隙比可将土分为碎土石、砂土、粉土、粘性土和淤泥质土。
根据形成时代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沉积的土,定为老沉积土;第四纪全新世中近期沉积的土,为新近沉积土。
1.土的描述与定名在岩土工程中,土的分类主要依据其粒度成分,并结合其成因和时代进行命名。
因此在现场勘察时应注意划分成因和时代,并详细描述土的成分和结构特征。
碎石土应描述:砂土应描述:粉土应描述:粘性土应描述:2.碎土石的分类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碎石土,并按下表进一步分类。
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表1-11 碎石土分类土的名称颗粒形状颗粒级配漂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块石棱角形为主卵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碎石棱角形为主圆砾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角砾棱角形为主碎石土的密实度可根据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确定,对于平均粒径等于或小于50mm,且最大粒径小于100mm的碎石土,可用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按表1-12分类。
并按表1-13的修正系数对锤击数N63.5进行修正。
表1-12 碎石土密实度按N63.5分类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N63.5>205<N63.5≤205<N63.5≤10N63.5≤5密实度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对于平均粒径大于50mm,或最大粒径大于100mm的碎石土,可用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按表1-14分类,并按表1-15的修正系数对锤击数N120进行修正。
或参照表1-16根据野外观察鉴别。
表1-14 碎石土密实度按N120分类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120 N120>1411<N120≤146<N120≤113<N120≤6N120≤3密实度密实很密中密稍密松散3.砂土的分类粒径大小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并按表1-17进一步分类,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土的分类及定名
土的分类及定名(铁路规范)1.
2.
住:定名时应按粒径分组从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3.
住:定名时应按粒径分组从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4.
5.
由坡积、洪积、冰水沉积形成的,颗粒级配不连续,粗细颗粒混杂的土,应判定为“混合土”。
土的名称为在主要土名前冠以主要含有物的名称。
当主要含有物(碎石类土、砂类土、粉土、粘性土)的质量占总质量的5~25%时,应定名为“微含”,如微含粘土细角砾土、微含碎石粘土等;当主要含有物的含量大于或等于25%时,应定名为“含”,如含粘土粗角砾土、含碎石粘土。
对成韵律的吐槽,当薄层与厚层厚度比为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时,宜定名为“夹层”,厚层的土名写在前面;当厚度比大于三分之一时宜定名为“互层”;当厚度比小于十分之一,且有规律多次出现时,宜定名为“夹薄层”,厚层的土名写在前面。
6.。
土壤的分类与命名:掌握土壤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矿物质: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 分和元素 • 有机质: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 分、水分和空气 • 生物残体:改善土壤结构、保持 土壤肥力和促进植物生长
土壤的分类有助于更好 地了解土壤的肥力、结
构、稳定性等性质
• 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 供依据 • 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土地规 划提供支持
土壤的分类意义与应用
土壤分类在全球土壤多样性研究中的角色
土壤分类在全球土壤多样性研究中的作用
• 有利于揭示土壤的分布规律、形成过程和演变机制 • 有利于评估土壤的功能、稳定性和生态价值 • 有利于指导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全球土壤多样性研究是土壤科学的重要领域
• 土壤多样性包括土壤的类型、性质、功能和演变等方面的多样性 • 土壤分类是研究土壤多样性的基础和重要手段
美国土壤分类体系(USDA)
USDA体系的特点和优点
• 充分考虑了土壤的肥力、结构和稳定性等性质 • 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的概念有助于评估土壤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 适用于不同尺度的土壤分类和制图
美国土壤分类体系(USDA)是美国广泛采用的土壤分类体系
• 1938年提出,包括12个土壤纲、36个土壤亚纲和130多个土壤族 • 以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为基础进行分类
土壤分类为农 业措施提供指
导
02
• 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施肥 和灌溉等农业措施 • 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 可持续性
土壤分类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土壤分类为土 壤污染修复提
供依据
01
• 有利于评估土壤的污染程度 和修复潜力 • 为土壤污染修复方案制定和 实施提供科学支持
土壤分类为生 态系统保护提
供支持
土壤分类的历史与发展
土的分类
土的分类与鉴定土属于第四系的松散堆积物,其结构松散,成因复杂。
根据地质成因,可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
据土的颗粒级配、塑性指标、液限或孔隙比可将土分为碎土石、砂土、粉土、粘性土及其以前沉积的和淤泥质土。
根据形成时代晚更新世Q3土,定为老沉积土;第四纪全新世中近期沉积的土,为新近沉积土。
1.土的描述与定名在岩土工程中,土的分类主要依据其粒度成分,并结合其成因和时代进行命名。
因此在现场勘察时应注意划分成因和时代,并详细描述土的成分和结构特征。
碎石土应描述:砂土应描述:粉土应描述:粘性土应描述:2.碎土石的分类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碎石土,并按下表进一步分类。
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碎石土的密实度可根据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确定,对于平均粒径等于或小于50mm,且最大粒径小于100mm的碎按表1-12分类。
并石土,可用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进行修正。
按表1-13的修正系数对锤击数N63.5分类表1-12 碎石土密实度按N63.5对于平均粒径大于50mm ,或最大粒径大于100mm 的碎石土,可用超重型动力触探N 120按表1-14分类,并按表1-15的修正系数对锤击数N 120进行修正。
或参照表1-16根据野外观察鉴别。
3.砂土的分类粒径大小2mm 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并按表1-17进一步分类,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砂土的密实度应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N 划分为密实、中密、稍密和松散,按表1-18确定。
当用静力触探探头阻力划分砂土密实度时,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4.粉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
粉土的密实度应根据孔隙比e划分为密实、中密和稍密,按表1-19确定;其湿度应根据含水量w(%)划分为稍湿、湿、很湿,按表1-20确定。
土的分类及定名
土的野外定名铁路:碎石土:(4公斤)1.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6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
圆砾粗圆砾(角砾):粒径20~6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细圆砾(角砾):粒径2~2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工民建: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
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
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砂土:(1公斤)4.砾砂: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
(高粱米粒)5.粗砂:粒径大于0。
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小米粒)6.中砂: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白砂糖、白菜籽)7.细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
(粗苞米面)8.粉砂:粒径大于0。
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面粉)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
(能搓球)粘性土: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
(能搓条)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
(能搓小于0.5mm 的条)土的描述1.粘性土:颜色,塑性(软、硬(可)、坚硬),包含物(铁锰结核等),是否含有小砾石,层理等等等.2。
粉土:颜色,密实度,湿度,包含物(铁锰结核等),层理夹层等等等.3。
砂土:颜色,密实度,湿度,矿物成分,级配良差(或好),有无粘性土(估计粘性土含量)4.碎石土:颜色,密实度,湿度,砾石成分及风华程度,粒径一般xx~xxmm,最大xxmm,磨圆度(棱角、次棱角、次圆状、圆状),级配良好(或差),充填物(估计含量),等等等.原位测试判断:密实度及稠度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2.中密—钻进较困难,给进震动不剧烈,孔壁常有坍塌现象,需跟管钻进。
3.稍密 - 钻进较困难,给进震动剧烈,孔壁较易坍塌,需跟管钻进。
土的分类与定名
土的分类与定名一、概述(一)土分类的目的与意义土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分类来认识和识别土的种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土进行研究和评价,以便更好地利用和改造土体,使其适应和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土分类是工程地质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题,也是土力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在科学研究领域和工程实际应用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1、对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的土,按一定原则进行分门别类,以便更合理地选择研究内容和方法,针对不同工程建筑要求,对不同的土给予正确的评价,为合理利用和改造各类土提供客观实际的依据。
因此,在各类工程勘察中,都应该把研究区域内的各种土进行分类,并反映在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剖面图上,作为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依据。
2、土分类也是国内外科技交流的需要。
前面已经讲过的,在没有全国统一的土分类标准以前,国内各部门的土分类标准差异较大,其不利于学术交流,也不利于促进技术的发展。
只有形成统一的土分类标准后,土工技术才有了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发展。
(二)土的分类方法1、土分类的基本类型按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土分类可以概括为一般性分类、局部性分类和专门性分类三种基本类型。
(1)一般性分类,是对包括工程建筑中常遇到的各类土,考虑土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而进行的划分。
这是一种比较全面的综合性分类,其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最常见的土分类就是这种分类,也称通用分类。
(2)局部性分类。
仅根据一个或较少的几个专门指标,或者是仅对部分土进行分类,例如按粒度成分的分类,按塑性指数的分类及按压缩性指标的分类等。
这种分类应用范围较窄,但划分明确具体,是一般性分类的补充和发展。
(3)专门性分类。
根据某些工程部分的具体需要而进行的分类。
它密切结合工程建筑类型,直接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服务。
如水利水电、地质、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等部门都有相应的土分类标准,并以规范形式颁布,在本部门统一执行。
专门性分类是一般性分类在实际应用中的补充和发展。
2、土分类的序次(1)第一序次分类土体是一定地质历史时期的产物,不同时代的土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将土按地质年代进行的分类称为土的地质年代分类,这种分类是第一序次的分类。
土的分类及定名
土的分类及定名(铁路规范)1.
2.
住:定名时应按粒径分组从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3.
住:定名时应按粒径分组从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4.
5.
由坡积、洪积、冰水沉积形成的,颗粒级配不连续,粗细颗粒混杂的土,应判定为“混合土”。
土的名称为在主要土名前冠以主要含有物的名称。
当主要含有物(碎石类土、砂类土、粉土、粘性土)的质量占总质量的5~25%时,应定名为“微含”,如微含粘土细角砾土、微含碎石粘土等;当主要含有物的含量大于或等于25%时,应定名为“含”,如含粘土粗角砾土、含碎石粘土。
对成韵律的吐槽,当薄层与厚层厚度比为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时,宜定名为“夹层”,厚层的土名写在前面;当厚度比大于三分之一时宜定名为“互层”;当厚度比小于十分之一,且有规律多次出现时,宜定名为“夹薄层”,厚层的土名写在前面。
6.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第九章土壤分类和命名(原11章)PPT课件
1
9
土壤分类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工具;也是 土壤科学和其他学科研究的重要基础;土壤 分类还是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发挥土壤生产 潜力,进行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 依据;同时土壤分类也是国内外土壤科学研 究、进行土壤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
2
9
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
土壤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一 切土壤性状的获得,各种不同土壤 性状的差别,都与土壤的形成演化 有关,因此,土壤分类以土壤发生 学为基础,以土壤特性进行划分, 根据成土条件的差别和推断的成土 过程来划分。
17
9
中国近代土壤分类受美国早期土壤分类 影响较深,宋达泉(1950) 在《中国土壤分类 标准的商榷》中列举的中国土壤分类仍属美 国马伯特土壤分类。以土类为基本单元,以 土系为基层单元,分为显域、隐域和泛域土 3个土纲、7个亚纲、18个土类。
18
9
自20世纪中期至20世纪末期,苏联土壤 发生分类,特别地理发生学分类,对中国土 壤分类的影响较深,时间也较长。从1978年 始,中国开始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并随着 中国改革开放,国际交往的增加,美国土壤 分类系统和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逐渐 进入中国,对中国土壤发生分类系统产生了 一定程度的影响。
24
2、亚纲(38个)
主要根据土壤形成的水热条件、岩性 和土壤属性的重大差异性(盐碱土纲 的盐土和碱土)划分。
如铁铝土纲,根据气候条件分湿热铁 铝土和湿暖铁铝土2个亚纲(热量差 别)。
又如半水成土纲,根据土壤有机质的 丰缺和土色,分淡半水成土和暗半水 成土2个亚纲;
25
3、土类
是高级分类单元,它是一定的综合自然条件或人 为因素作用下,强调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 属性的统一和综合。同一土类具有独特的成土过 程,具有一定相似的发生层次(土体构型),均 有相对稳定的性态特征可资鉴别,不同土类间在 性质上有质的差异。
各种土的分类及鉴别方法
粘土 坚硬,用碎块能打碎,碎块不会碎落。 粘塑的,腻滑的,粘连的。 切面非常光滑规则,刀刃有涩滞,有阻力。 湿土用手捻有滑腻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湿极易粘着物体,干燥后不易剥去,用手反复洗才能去掉。 能搓成0.5毫米土条(长度不短于手掌)。手持一端不致断裂。
(1)软土。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为饱 和粘性土
(2)人工回填土:由于人类活动而产生的堆积物,其物质成分一般较为 杂乱,均匀性差。由碎石土、 砂土、粘性土等一种或数种组成的称为素填土。经过分层压实统称为压 实填土。大量含有垃圾、工业废
料等杂物的称为杂填土。
(3)黄土: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具有灰黄色或棕黄色的特殊 土,颗粒在0.05--0.005 毫米 的占总重量50%以上,质地均一,结构疏散,孔隙率很高,有肉眼可见 的大孔隙,含碳酸钙10%左右,无 沉积层理。
各 种 土 的 分 类 及 鉴 别 方 法
各种土的分类及鉴别方法
虽然已经有同僚在之前发表过类似文章,但我看了一下,是压缩文件 形式,减压以后还是PDF格式的,还需要专门软件才能阅读,为方便同仁门 阅读,兄弟略加整理后发布如下,万望笑纳!
土的工程分类及现场鉴别方法
1、为工程预算服务的分类: 国家计划委于砂 砾坚土三类。
即行崩散,分成散的有颗粒集团,在水面出现很多白色液体。 搓条情况与正常的亚粘土类似。 一般黄土相当与亚粘土,干燥后强度很高,手指不易捻碎
泥炭 深灰或黑色 有半腐朽的动植物遗体,其含量超过60% 夹杂物有时可见构造上无规律。 极易崩碎,变为细软淤泥,其余部分为植物根、动物残体、渣滓悬浮于 水 一般能搓成1-3毫米土条,但残渣很多时,仅能搓成 3毫米以上的土条 干燥后大量收缩,部分杂质脱落,故有时无定型
土的分类及定名.doc
土的分类及定名(铁路规范)1.
2.
住:定名时应按粒径分组从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3.
住:定名时应按粒径分组从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4.
5.
由坡积、洪积、冰水沉积形成的,颗粒级配不连续,粗细颗粒混杂的土,应判定为“混合土”。
土的名称为在主要土名前冠以主要含有物的名称。
当主要含有物(碎石类土、砂类土、粉土、粘性土)的质量占总质量的5~25%时,应定名为“微含”,如微含粘土细角砾土、微含碎石粘土等;当主要含有物的含量大于或等于25%时,应定名为“含”,如含粘土粗角砾土、含碎石粘土。
对成韵律的吐槽,当薄层与厚层厚度比为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时,宜定名为“夹层”,厚层的土名写在前面;当厚度比大于三分之一时宜定名为“互层”;当厚度比小于十分之一,且有规律多次出现时,宜定名为“夹薄层”,厚层的土名写在前面。
6.。
土的分类及定名教学总结
土的分类及定名
土的分类及定名(铁路规范)1.
2.
3.
4.
5.
由坡积、洪积、冰水沉积形成的,颗粒级配不连续,粗细颗粒混杂的土,应判定为“混合土”。
土的名称为在主要土名前冠以主要含有物的名称。
当主要含有物(碎石类土、砂类土、粉土、粘性土)的质量占总质量的5~25%时,应定名为“微含”,如微含粘土细角砾土、微含碎石粘土等;当主要含有物的含量大于或等于25%时,应定名为“含”,如含粘土粗角砾土、含碎石粘土。
对成韵律的吐槽,当薄层与厚层厚度比为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时,宜定名为“夹层”,厚层的土名写在前面;当厚度比大于三分之一时宜定名为“互层”;当厚度比小于十分之一,且有规律多次出现时,宜定名为“夹薄层”,厚层的土名写在前面。
6.。
各种土的分类及鉴别方法
土的名称 观察颜色 夹杂物 形状(构造)
侵入水中的现象 搓土条情况 干燥后强度
人工填土 无固定颜色 砖瓦、碎块、垃圾、炉灰等 夹杂物呈现于外,构造复杂 大部分变成微软淤泥其余部分为碎瓦、炉渣在水中单独出现 一般能搓成3毫米土条但易断,遇到杂质多时即不能搓成条 干燥后部分杂质脱落。故无定型,稍微一加力就破碎
土的名称 干土的状态 湿土的状态 湿润时用刀切 用手撵摸的感觉 粘着程度 湿土搓条情况
粘土 坚硬,用碎块能打碎,碎块不会碎落。 粘塑的,腻滑的,粘连的。 切面非常光滑规则,刀刃有涩滞,有阻力。 湿土用手捻有滑腻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湿极易粘着物体,干燥后不易剥去,用手反复洗才能去掉。 能搓成0.5毫米土条(长度不短于手掌)。手持一端不致断裂。
(3)粘性土:具有粘性和可塑性,塑性指数大于3的土。第四纪晚更新 及其以前沉积的粘性土为老粘 土;第四纪全新世沉积的粘性土为一般黏土;文化期以来新沉积的粘性 土称为新近沉积粘性土。按土的
塑性指数Ip有可分为黏土、亚黏土和轻亚黏土三种。
3、按工程性质分: 可分为软土、人工回填土、黄土、膨胀土、红黏土及盐渍土等特殊土。
2、为判定和评估岩土工程性质的分类: (1)根据土的颗粒级配、塑性指标等土的物理性质,可将土分为碎石类 土。粒径大于2毫米的颗粒含 量超过全重的50%以上。根据颗粒级配及形状又可分为漂石土、块石土、 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土和角
砾土。
(2)砂土。粒径大于2毫米的颗粒不超过全重的50%,塑性指数不大于3 的土。根据颗粒级配又可 分为砂砾、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淤泥 灰黑色,有臭味。 池沼中有半腐朽的 细小动植物遗体,如草根,小螺壳等 夹杂物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构造呈层状,但有时不明显 外观无显著变化,在水面上出气泡 一般淤泥质土接近与轻亚粘土,故能搓成3毫米土条(长至少3厘 米 ),容 易断裂 干燥后体积显著收缩,强度不大,锤击时呈粉末状,用手指能捻碎
土的分类与定名
土的分类与定名文/卢毅赵文廷一、概述(一)土分类的目的与意义土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分类来认识和识别土的种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土进行研究和评价,以便更好地利用和改造土体,使其适应和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土分类是工程地质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题,也是土力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在科学研究领域和工程实际应用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1.对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的土,按一定原则进行分门别类,以便更合理地选择研究内容和方法,针对不同工程建筑要求,对不同的土给予正确的评价,为合理利用和改造各类土提供客观实际的依据。
因此,在各类工程勘察中,都应该把研究区域内的各种土进行分类,并反映在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剖面图上,作为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依据。
2.土分类也是国内外科技交流的需要。
前面已经讲过的,在没有全国统一的土分类标准以前,国内各部门的土分类标准差异较大,其不利于学术交流,也不利于促进技术的发展。
只有形成统一的土分类标准后,土工技术才有了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发展。
(二)土的分类方法1.土分类的基本类型按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土分类可以概括为一般性分类、局部性分类和专门性分类三种基本类型。
(1)一般性分类,是对包括工程建筑中常遇到的各类土,考虑土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而进行的划分。
这是一种比较全面的综合性分类,其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最常见的土分类就是这种分类,也称通用分类。
(2)局部性分类。
仅根据一个或较少的几个专门指标,或者是仅对部分土进行分类,例如按粒度成分的分类,按塑性指数的分类及按压缩性指标的分类等。
这种分类应用范围较窄,但划分明确具体,是一般性分类的补充和发展。
(3)专门性分类。
根据某些工程部分的具体需要而进行的分类。
它密切结合工程建筑类型,直接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服务。
如水利水电、地质、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等部门都有相应的土分类标准,并以规范形式颁布,在本部门统一执行。
专门性分类是一般性分类在实际应用中的补充和发展。
2.土分类的序次(1)第一序次分类土体是一定地质历史时期的产物,不同时代的土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将土按地质年代进行的分类称为土的地质年代分类,这种分类是第一序次的分类。
土的分类和命名
5%-15%
巨 粒
〉15%
土
<5%
碎
卵石土
粒径大于6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 50%(浑圆或圆棱状为主)
5%-15%
石
〉15%
<5%
类
碎石土
粒径大于6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 50%(尖棱状为主)
5%-15%
〉15%
粒径大于20mm颗粒的质量占总质量的
<5%
砾 石
粗粒土
50%(粗圆砾土以浑圆或圆棱状为主,粗 角砾以尖棱为主)
二级定名
砂 类
中砂
粒径大于0.2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
的50%
5%-15%
〉15%
细砂
粒径大于0.07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 <5%
的85%
5%-15%
粉砂
粒径大于0.07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
粉 低液限 土 粉土
ML
IP< 10 ωL<40%
类 高液限 (M) 粉土
MH
IP< 10 ωL≥40%
土质粗粒 级配好的细砾 级配不好的细砾 级配好的含土细砾 级配不好的含土细砾
土质细砾 级配好的砾砂 级配不好的砾砂 级配好的含土砾砂 级配不好的含土砾砂
土质砾砂 级配好的粗砂 级配不好的粗砂 级配好的含土粗砂 级配不好的含土粗砂
土质粗砂 级配好的中砂 级配不好的中砂 级配好的含土中砂
符号
填料分组
Bb
5%-15%
〉15%
类
粒径大于2mm颗粒的质量占总质量的
<5%
细粒土
50%(细圆砾土以浑圆或圆棱状为主,细 角砾以尖棱为主)
土粒径的分类和定名标准
土的分类和定名标准
类别名称定名标准
漂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 200mm勺颗粒超过全重的50% 碎
块石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石土卵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 20mm勺颗粒超过全重的50%
类碎石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0mm勺颗粒超过全重的50% 圆砾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 2mm勺颗粒超过全重的50%
角砾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砾砂粒径大于2mm勺颗粒占全重的25%r 50%
砂粗砂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土
类中砂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细砂粒径大于0.1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75%
粉砂粒径大于0.1mm的颗粒不超过全重的75%
粘轻亚粘土塑性指数3< Ip < 10
性
土亚粘土塑性指数10<Ip < 17
类
粘土塑性指数lp>17
注:1.定名时,应该粒径分组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2.野外临时定名,可采用一般常用的经验方法。
【】供水文地质勘察院规范。
土工定名
第一章岩土室内定名1.1 适用范围适用于工民建、公路、铁路、水利行业的土工试验岩土室内定名。
1.2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 10077-2001)(J 123-2001)《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土工试验规程》(水利)(SL 237-1999)1.3 工民建标准岩土定名方法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1. 碎石土及砂土碎石土及砂土分类标准表表1.3-1注:分类时从粗到细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对于已经判为碎石土或砂土的土,再判别其塑性指数,参见表1.3-2。
根据不同的塑性指数,冠以“含”相应土名的前缀。
例如:塑性指数满足17<I p的中砂,定名为“含粘性土的中砂”。
表1.3-22. 粉土及粘土粉土及粘土分类标准表表1.3-3注:无塑性指数时,不定义任何土名。
3. 软土(淤泥和淤泥质土)对于判定为粉土或粘性土的土,再进一步判别是否是软土。
有机质含量不参与定名注:e为天然孔隙比,w为天然含水量,w l为液限。
例如:原土名为“粉质粘土”,若同时满足w>w l,1.5>e≥1.0时,现土名为“淤泥质粉质粘土”。
有机质含量参与定名有机质分类标准表表1.3-5注:为有机质含量。
例如:原土名为“粉质粘土”,若同时满足w>w l,e≥1.5,现土名为“淤泥”,若有机质含量参与定名并且满足10%<Q≤60%,现土名为“泥炭质粉质粘土”。
注意:1.当有机质含量为10%<Q≤60%时,要在粉土或粘性土的基础上用有机质含量的标准进行判断,不再用淤泥质土及淤泥分类标准进行判别;2. 当没有颗分试验数据或颗分试验得不到定名时按照塑性指数定名,原则如表1.3-3中粉土及粘土分类标准表;3. ***表示按其它原则判断出来的土名。
1.4 铁路标准岩土定名方法依据《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 10077-2001)(J 123-20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必看!如何进行土的分类与定名(一)土分类的目的与意义土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分类来认识和识别土的种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土进行研究和评价,以便更好地利用和改造土体,使其适应和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土分类是工程地质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题,也是土力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在科学研究领域和工程实际应用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1.对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的土,按一定原则进行分门别类,以便更合理地选择研究内容和方法,针对不同工程建筑要求,对不同的土给予正确的评价,为合理利用和改造各类土提供客观实际的依据。
因此,在各类工程勘察中,都应该把研究区域内的各种土进行分类,并反映在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剖面图上,作为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依据。
2.土分类也是国内外科技交流的需要。
前面已经讲过的,在有全国统一的土分类标准以前,国内各部门的土分类标准差异较大,其不利于学术交流,也不利于促进技术的发展。
只有形成统一的土分类标准后,土工技术才有了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发展。
(二)土的分类方法1.土分类的基本类型按具体内容和适用范Χ,土分类可以概括为一般性分类、局部性分类和专门性分类三种基本类型。
(1)一般性分类,是对包括工程建筑中常遇到的各类土,考虑土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而进行的划分。
这是一种比较全面的综合性分类,其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最常见的土分类就是这种分类,也称通用分类。
(2)局部性分类。
仅根据一个或较少的几个专门指标,或者是仅对部分土进行分类,例如按粒度成分的分类,按塑性指数的分类及按压缩性指标的分类等。
这种分类应用范Χ较窄,但划分明确具体,是一般性分类的补充和发展。
(3)专门性分类。
根据某些工程部分的具体需要而进行的分类。
它密切结合工程建筑类型,直接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服务。
如水利水电、地质、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等部门都有相应的土分类标准,并以规范形式颁布,在本部门统一执行。
专门性分类是一般性分类在实际应用中的补充和发展。
2.土分类的序次(1)第一序次分类土体是一定地质历史时期的产物,不同时代的土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将土按地质年代进行的分类称为土的地质年代分类,这种分类是第一序次的分类。
这种分类常用于小比例尺的地质或工程地质填图使用。
(2)第二序次分类土体的地质成因有许多类型,其特性与土的成因有密切关系,因此将土按地质成因的分类称为土的地质成因分类,这种分类是第二序次的分类。
与土的地质年代分类一样常用于小比例尺的地质或工程地质填图使用。
(3)第三序次分类土的物质组成(粒度成分和矿物成分)及其与水相互作用的特点是决定土体的工程特性的最本质因素,因此将反映土体成分和与水相互作用的关系特征的土分类称为土质分类,这种分类是第三序次的分类。
土质分类,可初步了解土体的最基本特性及其对工程建筑的适用性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土质分类是土分类的最基本形式,其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按土的粒度成分的分类;二是按土的塑性特性的分类;三是综合考虑粒度成分和塑性特性的分类。
粒度成分是决定着土粒的连结和排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土中矿物成分或岩屑成分的变化,与土的形成条件有关,一直是土质分类的重要标准,但它不是影响土性的Ψ一因素。
土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是决定土性的主要物质依据。
不同矿物与水作用程度不同,土的性质变化很大。
实践表明,土的粒度成分和矿物成分是影响土可塑性的最主要因素,所以把塑性指数作为土质分类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土的粒度和矿物亲水性的综合影响,而且测定简便。
粒度成分适用于粗粒土和巨粒土的分类,而塑性特性则适用于细粒土的分类。
对于含粗粒的细粒土及含细粒的粗粒土的分类,要综合考虑粒度成分和塑性特性。
(4)第四序次分类由于土体的结构及其所处的状态不同,土的特性指标变化常常很大。
为提供工程设计与施工所需要的参数,必须对土进一步分类,也就是土的工程分类。
土的工程分类是按土的具体特性的分类,主要考虑与水作用所处的状态(如湿度、饱和度、稠度、膨胀性或收缩性、湿陷性、冻胀性或热融性等)、土的密实程度或渗透性、压缩性和固结性等特性,将土进行详细的分类,以满足工程建筑的要求。
(三)土分类标准的发展概况有关土的地质年与成因分类和工程分类,我国各部门已有较统一的认识,其划分基本较一致。
但是,对于土质分类却一直争论不休。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最广泛使用的土质分类是水电部1962年颁布的《土工试验操作规程》中的土分类。
它采用两种平行的分类体系,一种是按粒度成分的分类,另一种是按塑性指数的分类。
应用较广泛的还有国家建委于1974年和1979年颁布的《工民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中的土分类标准,它们综合考虑了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作为土分类的指标,并考虑了地质成因和堆积年代的影响,根据土的工程特性将土分为一般性土和特殊性土。
水电部于1979年修订的《土工试验规程》制定了与国外统一的土质分类相似的新分类。
交通部1981年《公·土工试验规程》和地矿部1984年《土工试验规程》也规定了近似的统一土质分类标准。
统一分类按粒度将土分为粗粒土、细粒土等;粗粒土又按颗粒级配再进行细分;细粒土按塑性图和有机质含量再进行细分。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缺乏全国统一的土质分类标准,不同部门都各有各自的规定,分类原则和界限各不相同,土的名称也很混乱。
这种情况,不仅妨碍了生产、科研和教学及发展,也不利于国内外科技情报的交流。
通过有关部门的调查研究,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规范和标准,总结我国土质分类的实践经验,由原水利电力部会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土的分类标准》,经过有关部门会审,并于1990年12月批准,将《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作为国家标准。
至此,结束了无全国统一土分类的局面。
交通部于1993年又将1985年发布的《公·土工试验规程》(JTJ051-85)废止,重新修订并颁布新的行业标准《公·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而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规定的“土的工程分类”标准是目前我国工程建设中应用最广泛而且有重大影响的一种专门性分类标淮。
此外,有些地区还以国家统一标准为依据,制订了地方标准,这些分类标准都属于第四序次的分类。
如《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上海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等地方标准的土分类。
二、土体的堆积年代分类土体根据堆积年代分为以下三类:1.老沉积土(也称老堆积土):是指第四纪晚更新世及其以前形成的土体,包括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三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
2.新近沉积土(也称新近堆积土):是指文化期以来(第四纪全新世近期)沉积的土,即代号为Q42的地层。
3.一般沉积土(也称一般堆积土):指第四纪全新世早期沉积的土,即代号为Q41的地层。
此外,黄土根据堆积时代和堆积环境分为新黄土和老黄土。
新黄土可分为一般新黄土和新近沉积黄土,老黄土包括午城黄土和离石黄土。
详见黄土分类。
三、土体的成因分类土体的成因主要有:残积(包括泉水沉积、洞穴堆积等)、坡积、洪积、冲积、冰积、风积、化学堆积、生物堆积(古植物层)、火山堆积、坠积、崩积、滑坡堆积(包括土溜)、泥石流堆积、三角洲堆积(分河—湖相、河—海相)、湖泊堆积、沼泽沉积、海相沉积、海交互相堆积、冰水沉积及人工堆积等。
或者是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因的混合成因。
土体的成因类型代号见表5·2·4-4,当土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因时,可采用混合代号,例如:冲积和洪积混合层,表示为Qal+pl;当同时表示地层单λ与成因类型时,可用联合代号,例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成因的土,表示为Q3al。
此外,黄土按成因分为原生黄土(无层理)和次生黄土(有层理,并含有较多的砂砾和细砾,地质学上称其为黄土状土)。
四、根据有机质含量的分类土根据有机质含量分为无机土、有机质土、泥炭质土和泥炭等四类。
其中有机质土根据含水量、液限、孔隙比等指标分为淤泥质土和淤泥两种,泥炭质土根据有机质含量又分细分为弱泥炭质土、中泥炭质土和强泥炭质土等三类。
土根据有机质含量按表5·2·4-5确定类别。
但应注意:1.公·工程中关于有机质土的定义与上述不同。
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的含有机质的细粒土称为有机质土;有机质含量在5%~50%之间且孔隙比大于1.5的细粒土称为淤泥;有机质含量大于50%且大部分完全分解、有臭ζ、呈黑泥状的细粒土称为腐殖质土;泥炭是指喜水植物枯萎后,在缺氧条件下,经缓慢分解而形成的泥沼覆盖层,常为内湖沼沉积,有机质含量大于50%,且有机质大部分δ完全分解,呈纤维状,孔隙比一般大于5。
2.铁·工程对有机质土分类的规定见表5·2·4-19和表5·2·4-20。
五、根据工程特性的分类土根据工程特性分为一般性土和特殊土两大类,其中特殊土包括湿陷性土、膨胀土、红粘土、软土、填土、混合土、盐渍土、污染土、残积土、多年冻土等。
六、土按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的分类土按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的分类标准较多,编写勘察报告时应特别注意应根据工程需要选择适宜的分类标准。
下面介绍几种不同的分类标准:(一)《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的土分类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对土进行分类的标准相同,即根据颗粒组成及塑性指数按表5·2·4-6规定确定土的类别。
(二)《土的分类标准》中的土分类《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中的土分类是我国统一的“通用分类”。
1.通用分类标准中的粒组划分如表2·4-7。
2.土的通用分类方法《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中土分类的基本作法是:首先根据土的颗粒组成按表5·2·4-8确定巨粒土、巨粒混合土、粗粒土、含粗粒的细粒土和细粒土;然后再根据土的颗粒组成按表5·2·4-9确定巨粒土、巨粒混合土、粗粒土的类别和名称,共16种。
根据塑性指数与液限的关系按表5·2·4-10和表5·2·4-11确定细粒土的类别和名称,共16种,并对特殊土进行初步判别。
(三)《公·土工试验规程》中土的分类1.粒组划分《公·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根据颗粒大小按表5·2·4-12规定划分粒组。
2.土分类的方法《公·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土分类基本做法是:首先根据颗粒组成按表5·2·4-13之规定将土分成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然后再根据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标按表5·2·4-14至表5·2·4-15对巨粒土和粗粒土进一步分类和确定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