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艺术教育改革与创新

合集下载

浅谈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是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这个专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的核心、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和就业问题等方面,浅谈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的核心上存在问题。

过去,许多高校主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导致学生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较为薄弱。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灌输和传递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校艺术教育专业需要重新审视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在实践能力培养上存在问题。

艺术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高校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学生只是简单地听课、做作业,缺少真正的实践训练和实际项目经验。

高校艺术教育专业需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课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

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也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型艺术人才的需求。

高校艺术教育专业需要改革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在就业问题上存在问题。

当前社会对于艺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许多高校的艺术教育专业却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一方面,这是由于专业培养能力不足,学生毕业后缺乏实际项目经验和实践能力;这也与社会对于艺术教育专业的认知不足有关,许多企业和单位不了解艺术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高校艺术教育专业需要改善就业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与社会各界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这些课程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实际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建议。

首先,传统的公共艺术课程往往缺乏实践性。

许多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实际上却缺乏与艺术实践结合的机会。

学生需要亲身体验艺术的创造过程,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

改革措施可以包括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例,如创意工作坊、艺术创作课程等,以提供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

其次,公共艺术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

许多课程侧重于西方传统艺术,忽视了其他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方式。

此外,公共艺术课程往往以讲座和理论知识为主,缺乏与学生互动和讨论的活动。

改革措施可以包括引入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和文化背景,如东方艺术、民族艺术等。

此外,教师可以采用互动的授课方式,如小组讨论、艺术项目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第三,评价方式相对单一。

公共艺术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和论文为主,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文化修养。

然而,艺术的价值在于启发个体的感知和审美情趣,传达个体的情感和思想。

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艺术作品展览、演出、作品评论、实践报告等,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最后,教师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某些高校在公共艺术课程的师资选择上存在问题,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高校应提供艺术教育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招聘具有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业人士,同时鼓励艺术教育教师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实践性、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评价方式单一以及教师师资力量不足。

解决这些问题的改革措施应包括增加实践性课程、引入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和文化背景、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及提升教师师资力量等。

这些改革措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具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艺术人才。

高校艺术类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高校艺术类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高校艺术类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与对策[摘要]高校的艺术类课程发展,必须坚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才能为艺术学科的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和平台。

文章从艺术专业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的课题体系建构出发,提出高校艺术类课程在专业通识教育上要重塑艺术专业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目标、科学设置艺术专业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在专业教育课程上要推动艺术专业课程的不断整合、强化艺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以此推动艺术课程体系的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艺术通识课程专业课程课程改革高校的艺术类课程发展,必须坚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才能为艺术学科的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和平台。

课程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的基本元素,一切艺术教育必须充分落实到课程上才具有价值和意义,离开了课程,艺术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载体,高校的艺术教育改革其本质上是围绕着课程来进行的。

“课程体系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教育改革中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推动艺术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是依据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合理确定艺术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并细化为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并通过艺术课程来实现和完成。

一、强化艺术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通识教育课程泛指一切以人的全面素质培养为目标的课程。

“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应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应贯穿高等教育的全过程。

”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类课程三大部分,由于各个高校的主导思想、办学目标各不相同,因此,在通识教育的理念上和课程设计上也存在着众多的不同。

目前,国内各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大多为公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这类课程名称也不统一。

必修课程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课程,这类课程有一定的学分和学时要求。

选修课程是素质拓展课程,在学分和学时上的灵活性较大。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发展和艺术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艺术专业的学生也必须顺应未来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不断加强通识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

1.重塑艺术专业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思考

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思考

总第4 7 2 l 年第 3 魏 — 8 6 期 o2 o 0 7—
科 技 ,2 1.3 02 0
[】[]史 红.新 时期舞蹈 审关创造 刍议 [ .中国艺术研 5 6 D] 究 院博 士论 文 ,2 0 . 0 30 5
hq ∥ w . 8 . m t :w we 6 。 投稿热线:00656 C 1 4 9 IS 05 9 1 ) ms c 40 198 N1— 5/ SN10— 0 3 F 4
相对较少 ,集中表现于教师技能 “ 精专” 。但不管在现代教育的要 求下 , 抑或是舞蹈美学的要求下都需要教 师完成 由 “ 精专”向 “ 既 通又专” 的转变 ,如此才能保证 “ 师者 ,所 以传道授业解惑”的 能力。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要做到 “ 既通又精” ,就必须 :首 先, 教师要保证 自身的业务能力, 要有娴熟而精细的舞蹈基础 、 技 能及表现能力 ,这是作 为舞蹈教育主体 的最基本要求 ;其次 ,要 求教 师精通教育方面的技巧 , 对教师的教育理论提出了较高要求 , 教师要学 习和熟知教育 方面 的理论 ;第三 ,教师要掌握 美学 的理 论并有较高的审美素养 , 要注重 自身 的美学理 论积累和 能力历练 , 教师既要 阅读大量的美学书籍来充实 自己的理论能力 ,同时又必 须在 自身 的舞蹈学习和锻炼中将美学贯穿其 中,并在 此过程中提 升 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 力。只有将这三种知 识及能力完全具足, 教 师才可 以将 自己的业务技能 ,在美学理念 的指导下 ,通过合理 而正确 的教育方法对教育对象即学生进行指导 ,保证 舞蹈教学高 质 量 的进 行 。 舞蹈 美学促使教师对 “ 主客二分” 的教育方法进行 改革 ,完 善教学理念。 传统的舞蹈教学所采用的是主客 二分的教育理念 , 即 将师生间划分 出主体和客体。这种教学 方式舞蹈教师承担 了多种 角色 ,如教书育人、行政管理的角色、心理导 向角色和 自我定 向 角色。这种主客体 泾渭分明的划分使得 客体无法对主体进行促进 和感染 ,无法进行充分的互动和交流 ,这就对 师生间的平等交流 造成 了很 大的阻碍。而在舞蹈教学过程 中,由于美学理念 的引入 要求我们在进行舞蹈教 学时必须摈弃这种具有主客体 二分的教育 方式 ,而应将教育中的师生交流看作是主体 间的沟通与互动 。首 先 ,我们还要改正传统 舞蹈教学 中教师单极表演 的模式 ,这种模 式下舞蹈教 师作为导演对舞蹈教学过程 完全控制 ,这种单极 的表 演是对学 生群体的漠视 。在美学理念下的舞蹈教学中 ,我们要建 立的是在教学活动中由师生共同表演而共建意义 的教育模 式,师 生在舞蹈教学 中都 能找 到 自己的角色而共 同参 与教 学活动之中 ,

论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公共课的改革措施

论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公共课的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晶。” 学校艺术教育包括艺术课程 、 课外艺术活动 、 校外 艺术活动 。学校一定要把具体 的艺术课程 的开设作 为 学校艺术教育 的立足点 , 在此基础 上 , 分利用校 内外 充
社会艺术教育资源 ,促进学校 术教 育T作 的有 效开
展。
第二 , 构建科学规 范的艺术课 教学 体系 , 置必 设
内容 , 以适应不同基础 、 不同爱好学生 的学习要求 。
质教育的决定 》 中指出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 、 “ 提高素 养, 而且有助 于开发智力 , 于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具有 对 不可替代 的作用 。” 艺术教育在学生 的全面素质教育 巾 是任何其他学科都不能替代 的 ,是培养全 面发展人才
1胡显章 , 李曼丽 文化素质教 育与创造性培 养[] J. 人大复
印资 料 ( 育 学 )2 ( (6 教 ,0 4)
紧迫的话题。结合笔者的T作经验 , 总结 以下几点改 革措施 , 供各位同仁参考 :
点, 结合各高校 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组织教 学 , 把激发
和保持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获得学 习能力 放在首位 。其 次, 加强艺术教育科研 _作 。 r 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 , 以科
研促教学 , 以活动推普及 , 坚持普及和提高的结合 , 提高 公共艺 术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 , 提高艺术教师 的学术 素 养和研 究能力 。 再次 , 加强教师的专业 能力培训工作 。 应
修 课和选修课 , 这是 艺术教育改革的晕 『之 重。学科体 f 1 系的有效建设 , 教学 汁划 的合理 没置 , 是艺术教 育课程 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 大学一年级 , 应全面开 设艺术基础课程 , “ 乐规 范” “ 将 音 、美术基础 ” “ 、艺术概

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培养和改革创新论文

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培养和改革创新论文

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和改革创新摘要:如今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成绩普遍不高,使得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处于英语教学的边缘和弱势。

分析艺术学院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当前高校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对如何进行有效的大学艺术生英语教学开展分析和探索,提出有效的策略以便更好的推进我校英语艺术生的学习创新进程。

关键词:艺术生;英语教学;策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日益频繁,英语作为我国各级各类院校学习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语作为艺术学院学生的必须课程,对他们的人文素养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现在的艺术生英语课程教学至今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科学体系,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在理论上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为了在短时间内更好的促进我国艺术类英语课堂教学理论的研究,较好的解决当前大学院校艺术生英语学习能力水平较差的现状问题,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开始进行对英语教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我国对于艺术生的最根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艺术方面的专业人才,但是以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现状要求毕业生是药凭借自己的实力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才得以立足,而英语作为一项基本技能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和使用,那么在面对社会上的要求他们无法达到标准,最后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相反,如果一名专业的艺术生能够在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能完美的应用英语,就会让他们表现突出,大大的增强个人的社会竞争力。

基于这个特点,艺术英语的教学就应该更加的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特别要注重培养是学生的听说能力,我们要做到的就是使得毕业生在踏入社会的时候就能够说出流利的英语,写出标准的英语,在教学中我们坚持让学生学会活学活用,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均衡的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热情大多数的艺术生都对学习没有兴趣特没有信心,他们只是全力以赴的来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兴趣又怎么能够学好呢,这个现状就要求教师能够在进行英语教学中实施个性化的管理方式,恰当的对他们的进步给予夸奖和鼓励,帮助他们走出不愿意学习的心理阴影,即使学生在学习中已经凡有一定的错误,也不要将其放弃或者严重批评,我们需要的就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将教育学完美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地与教师进行互动,勇于交流,敢于发言,这样的信心也会让他们正视自己的错误,兴致越来越高,学习起来也就变得更加的有劲头。

艺术教育创新实践

艺术教育创新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因此,艺术教育的创新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艺术教育创新实践的相关内容。

一、创新艺术教育理念1. 转变教育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强化艺术教育功能:将艺术教育融入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实现五育并举。

3. 注重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创新艺术教育内容1. 丰富课程体系:增设新兴艺术门类,如数字艺术、影视制作、动漫设计等,拓宽学生视野。

2. 融合学科知识:将艺术教育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创新教学内容:以项目制、模块化等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创新艺术教育方法1.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强化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艺术实践活动,如艺术比赛、艺术展览、艺术创作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创新艺术教育评价体系1. 改革评价方式:从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转变,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强化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进步程度等。

3.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艺术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纳入评价范围。

五、创新艺术教育合作模式1. 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校校合作:与其他学校开展艺术教育交流活动,共同提升艺术教育水平。

3. 社会合作:与社会艺术机构、艺术家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艺术实践机会。

六、创新艺术教育管理机制1. 建立健全艺术教育管理制度:明确艺术教育目标、任务、责任,确保艺术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完善艺术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投入,提高艺术教育设施、师资队伍等资源配置。

论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论本科院校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分析 和 思考 。 并提 出相 应 的改革 思路 及 发 展 方 向。 以便 构 建 新 的 美术 教 学体 系, 树 立 全新 的教 学观念 。
事 物的特征的深刻把握。色彩 使得从未进行 过艺术方面开发过 的 学 生对于绚 丽的色彩产生 了与美术专业 学生不 同的解读方式 , 色 彩在绘 画领 域 占据重 要位置 , 理论课 则为 艺术概论 、 中外 美术 史 , 加技 法理论 、 透视和解 剖等诸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 内容在本科 院校美术 专业 学 科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全国专业艺术 院校 自身原有 学科 的调整分 化与整 合 , 其他 高 校也为 了提高办学效 益 , 新 开一大 批美术 学科 专业点 。有 些不 重 视美 术教育的综合型本科 院校 , 也在试着拓宽办学思路 , 扩大 每年
生创造性 的教育模式改 革。加强美 术专业 素质 的培 养 , 使 其技 能 与理论 同步前行 , 不仅要有 够硬的专业 技能 , 而且还要有坚实 的美 术理论知识做后盾 。 注重对美术教学方法 的研究 , 进一步明确美术专业的学科定位 与美术人才的培养 目标 , 完善其课程设置 。要 摆脱 纯艺术观念的束
论 本科院校 美术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赵 唤
( 中国名人 书画研 究院
【 摘

1 0 1 1 1 8 )
要】 美术教育的 目标是提高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文化素质。
愈来愈暴露 出它 的不 足 , 从课 程设置 到教 学 内容 的陈 旧过时和 教 学方法 的单调沉 闷体 现 出专业美 术教学体 系中普遍存在 的问题 。 本科院校美术专业的课程 设置分 为素描 、 色彩 、 专业技 法 、 创作 四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适时地准确调整我们 的美术人才 培养 目

高职高专艺术教育改革与创新[论文]

高职高专艺术教育改革与创新[论文]

浅析高职高专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摘要:随着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发展,艺术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方向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是高等职业教育兴起的根本,也成为一个专业是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本文结合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针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艺术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艺术类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整合教学改革成果,结合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实行引进项目等一些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本文结合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针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此来进一步全面推进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

一、明确艺术类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艺术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素描、水粉、建筑透视、表现技法、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这些课程为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艺术设计、摄影、绘画等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基础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专业针对性的能力培养艺术课程更多地让学生观察实际事物和接触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形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基础课程通过各类艺术的综合和联系,全面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色彩修养。

在教学中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如环艺专业侧重三维空间的塑造,平面专业重二维空间的构成等,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和徒手绘制能力得到协调发展,智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艺术类课程可以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观察力艺术基础课程就是培养和训练人观察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物体三维体积观察力的培养和训练,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对象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体积和一定的形体结构,因而学生在从事设计之前必须具备对物体三维体积的观察力。

此外,大多数人是不具备对复杂物体内部结构的认知力和想象力的。

高校艺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艺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艺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在我国大多数高校艺术教育中一直存在教育理念落后、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育机制存在不足、对艺术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问题。

构建高校艺术教育体系要改革旧有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艺术教育体制机制、增加教育投入、加强教学评估。

关键词:艺术教育;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育机制;教育投入;教学效果一、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现状(一)教育理念落后目前,我国高校艺术教育虽然已把艺术教学作为日常的教学内容进行开立,但其教育理念却较为落后。

究其原因,在于艺术教师组成结构的僵化,所教授内容与当下现实需求存在脱节。

因此有必要引进社会教学理念对其进行改造,使其与时俱进,能够满足现实所需,进而达到增强高校艺术教学的实效性的目的。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目前,仍有相当比重的高等院校将艺术教育课程当作辅助课程来对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产生了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等问题。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相关院校在课程安排方面过于落后:大多数院校只设有美术、音乐等常规课程;而设置有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如工笔画、书法、篆刻等的院校寥寥无几。

在当下学生个性化普遍发展之时,此种简单且缺乏个性的课程设置显然使得听的人没有兴致,讲的人没有激情,课堂气氛毫无生机。

在这种效率低下的授课方式之下,艺术教育的初衷与目的显然无法达到。

(三)教育机制存在不足当前,普通高校处在应试至上、实用为主的教育氛围中,工作重心向培育学术人才与科研人才倾斜,忽略了美育、德育工作的开展。

实际上,艺术与科学有相通之处。

艺术教育与学术人才、研究人才的培养不仅不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艺术教育对于学术人才、研究人才的培养还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李四光身兼地质学家与小提琴家双重身份,不仅在在地质学上颇有建树,同时在音乐界亦有作品问世。

“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非常热爱古典音乐。

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对于莫扎特音乐也是非常热爱。

宇宙学家霍金的最爱则是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

高校艺术教育改革方案

高校艺术教育改革方案

高校艺术教育改革方案一、背景介绍高校艺术教育一直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的领域。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需求的改变,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

因此,高校艺术教育改革方案是迫切需要的。

二、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高校艺术教育改革方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艺术创作是一门创新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高校应当鼓励学生探索个人的创作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高校艺术教育改革方案中应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和创作。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艺术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四、引入实践导师制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校艺术教育改革方案可以引入实践导师制度。

这样可以让学生与专业从业者进行互动交流,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指导。

通过与导师的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的需求和动态,为将来的就业创业做好准备。

五、提升学生审美素养艺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高校艺术教育改革方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开设艺术欣赏课程,组织艺术展览和观摩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

六、跨学科融合教学艺术学科本身就是一个丰富多元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许多可供互相借鉴和融合的地方。

因此,高校艺术教育改革方案可以鼓励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方式。

例如,在艺术与科学的交叉领域设立专门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强化艺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艺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艺术教育的一大特点。

高校艺术教育改革方案应当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可以通过开设理论与创作结合的课程,注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八、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艺术教育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现状与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现状与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现状与发展问题研究1.引言中国高校艺术教育以其深厚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转型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高校艺术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篇文章将从多个维度对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旨在促进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2.1 学科体系不完善目前,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学科体系相对封闭且不完善。

大多数高校艺术学院只设立简单的专业分类,缺乏对细分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培养。

这种模式限制了学生的选择范围和发展空间,也阻碍了专业教育的深入发展。

2.2 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相比于实践教学,中国高校艺术教育普遍存在着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的问题。

大量时间被用于教育理论和书本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艺术技能难以得到真正的锻炼。

2.3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中国高校艺术教育领域的师资队伍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师资队伍总体规模较大,但专业背景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另一方面,缺乏对国际前沿艺术发展趋势的了解和深入研究,限制了学生接触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机会。

3.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问题3.1 缺乏与市场需求的对接中国高校艺术教育在结合市场需求方面存在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市场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演变。

然而,高校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往往滞后于市场需求,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2 缺乏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相对封闭,与国际接轨的机会不足。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然而,目前中国高校艺术教育与国际先进艺术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仍有待加强。

3.3 评价体系不科学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评价体系普遍存在问题。

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主要以学术论文为主要依据,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坚定职业信念 注重实践教学——浅谈艺术院校“两课”教学改革

坚定职业信念 注重实践教学——浅谈艺术院校“两课”教学改革
N o . 1
一 一 DUCAT1 T ME E I 0N

Ja nuar y
坚 定 职 业 信 念 ” 学改 革 教
梁 维科
摘 要 : 两课 ” 学在 艺 术 院校 的境 况 相 对 困难 , 索提 高教 学质 量 与 效 果 的 改 革 成 为 全 国 “ 课 ” 师 当前 的 重要 任 务 。 艺术 院校 “ 教 探 两 教 的“ 两课 ” 学应 该 遵 循 艺术 生 的 特 点 与 现 实 , 提 高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放 在 首 位 , 争在 师 生 互动 中诠 释 实践 教 学理 念 。这 需 要 “ 教 把 力 两课 ”
教 书 育人 是 教师 最 基 本 的 职业 道 德 , 以 艺 术 院 校 的 “ 课 ” 所 两
课 ” 于公 共 理 论 课 , 机 构 的 特 殊 性 也 决 定 了 开 展 “ 课 ” 学 属 其 两 教
的困难度。
1 艺术院校“ 两课” 教学 困难的原 因 艺术 院校 “ 两课” 教学 困难 的原因很显 然是多方面的 , 中教 其
如 何 在 “ 课 ” 师 职 业 信 念 与 现 实 困境 间 的 激 烈 博 弈 中 让 两 教 艺 术 生 成 为 最 大 的 受 益 者 ? 两课 ” 师 坚 定 职 业 信 念 , 教 学 中 “ 教 在 注重 实 践 教 学 理 念 的 贯彻 是 解 决 这 一 问题 的关 键 所 在 。 21 因 为 只有 “ 业 ” 能 “ 业 ” “ 业 ” . 敬 才 爱 和 创
教 师 坚定 职 业 信 念 、 于创 新 、 敢 大胆 尝试 , 需 要 学校 对 “ 也 两课 ” 师 的 关 爱 和 支持 , 取 实现 艺 术 生 专 业 知 识 和技 能 的 发 展 目标 , 教 争 同时

浅谈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校艺术教育专业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和重视的领域之一,它不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艺术教育专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陈旧、师资力量不足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发展。

有必要对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滞后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

很多高校的教学内容还停留在传统的美术、音乐、舞蹈等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上,而忽略了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和多元化的需求,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很难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2. 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需求。

传统的上课方式和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

3. 师资力量不足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普遍存在不足的情况。

优秀的教师是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很难吸引到优秀的艺术教育人才,导致师资力量不足。

以上三点问题是目前高校艺术教育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发展。

有必要对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二、对策措施1. 更新教学内容高校艺术教育专业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纳入当下的新兴艺术形式和市场需求。

可以引入数字媒体艺术、多媒体设计等新兴专业,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2. 改革教学方法高校艺术教育专业需要改革教学方法,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可以引进国外优秀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理念,促进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

3. 增加师资力量高校艺术教育专业需要增加师资力量,吸引优秀的艺术教育人才。

创新教育——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唯一途径

创新教育——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唯一途径

创 新 教 育—— 高校 艺 术设 计 教 育 改革 唯一 途径
黄 东海
( 建工程 学院 建筑与规划 系, 建 福 福 福州 300 ) 507
摘要 :分析 了中国高校 艺术设计教育的现 状 , 认为只有通过 艺术设计教 育的观念创新 、 教学创新 和管
理创新 , 才能培 养出具有 良好的科学文化 素养、 敏锐的 审 美能力、 造性的 思维和 熟练掌握 本专 业技 创
科性 的 品质特征 。

如何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 , 如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为高校改革 日益关注的问题 之一 。本文拟从教育教学各要素角度 , 谈一些粗
浅 的看 法 。

艺术设计是一 门多元的交叉性的边缘学科 , 需要综合 自然科学 、 社会科学和艺术等相关的知
识, 良好的综合文化素养是保证设计创造力的必 不可少的基础。 目 前造成了艺术设计专业教育 的 整体文化素质的下 降, 使大部分 学生成为只会摹 仿和重复的“ 工匠”很少有人能成为真正意义上 , 的“ 创造型” 设计师, 究其根源就在于文化素质 的 缺陷。因此 , 首先就必须从高考招生方式的改革入
成 为真正 的创新型 人才 ¨ 。 。
教育的民族特色、 地方特色。因此 , 在考虑课程安 排时, 应保 留一些中国画、 书法 、 民间美术之类的 课程 , 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以丰 富现代设 计的表 现语 言。例如 中国美术学 院在 “ 环境艺术设计初步” 这一专业基础课 中, 强化 了 水墨渲染训练, 很好地传承了中国水墨 画和中国 传统文化精神。 2 新 实践能力 的培 养 .创 创新实践能力是保证创新活动顺利进行并实 现创新 目标的综合性能力。艺术设计是一个生产 过程 , 是一个系统的程序。设计人员不是单纯的 艺术家 , 从思维模式的角度来说 , 应该更接近工程 人员或技术管理人员。艺术设计的职业特点决定 了它 的实践性要 求 。 多年来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过多侧重造型教 育, 而忽视设计产 品的工艺流程 、 材料 、 与客户应 对的经验、 技术统筹管理等知识, 造成设计人员更 多停留在艺术感 觉的审美层面 , 设计出的产品实 用性不大或存在功能与工艺上的障碍 , 为企业造 成不应有的浪费。例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 就业前景本被世人看好, 原因在于我国快速发展

艺术教育创新建议

艺术教育创新建议

艺术教育创新建议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学生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观念。

然而,目前的艺术教育在创新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

为了改进和提升艺术教育的质量,以下是一些创新建议。

一、跨学科融合艺术教育应与其他学科融合,形成跨学科的学习体验。

通过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的结合,学生可以在探索和创造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例如,在绘画课程中添加科学实验,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科学原理,同时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这种跨学科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方式。

二、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教育应积极加入技术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数字艺术创作、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工具,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绘图和设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艺术展览等等。

这样的技术应用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方式和展示平台。

三、社区参与艺术教育应该与社区紧密结合,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社区艺术活动。

学校可以与社区艺术机构合作,举办艺术展览、表演和工作坊等活动。

通过参与社区艺术活动,学生可以与社区艺术家互动、观摩和学习,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同时也能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这样的社区参与将激发学生的艺术热情,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个性化教育艺术教育应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开展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学校可以设置不同的艺术课程或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艺术方向。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不同的艺术类别,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

个性化教育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艺术潜力。

五、评估方式改革传统的艺术教育评估方式主要侧重于作品的完成度和技巧的掌握。

但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评估方式也应该发生改变。

除了作品的质量,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创造过程和表达能力。

学校可以采用综合评估的方式,包括口头表达、写作、合作等多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发展潜力。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之改革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之改革

员、 信息 、 技术等方面的共享度和互动性。
育特色 , 从 社会实际需要 出发 , 确定人才培养 目标及其知识结 构、 能力结构 和素质结构 ; 以培养技 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 主线 , 深化教学 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 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 践教学体系 , 加强产学结合 , 逐 步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
才 的机 制 , 加强 实 践 教 学 , 强化 实践 教 学 训 练 , 与 企业 协 手 , 共
和实用性 .
其 , 嗣绕区域经济建设对艺术 设计人才 的需求状『 兕, 紧 紧依托行业组织 , 搞好专业调查 和建设规划 , 使 人才 培养的针
对L 生、 适应性更强 , 专业 的 区域 性 、 特色性更鲜明。
二、 教 育 方 法 和手 段 的 改 革
课程是解决 老师“ 教什 么” 和学生 “ 学什 么” 的问题 , 教 育 方法是研究探索“ 怎么教” 和“ 怎么学” 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
础 课教 学 适 应 专 业课 的需 要 。 ( 三) 专 业课 教 学强调 实 用性 在 制定 改 革 方 案 时 ,按 照 专 业 教 育 特 点 ,强 调 专 业 课 教 学、 理 论 教 学 的实 片 j 性 和 实践 性 , 着 眼 于 培 养 技 术 应 用 型设 计
观我国的艺术设计 教学 ,在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上还没有完
目标 、 培 养规格 、 教 学模式 、 课 程设 置体 系、 教 学 内容 和教 材 等方 面进 行全 面 、 系统的 改革 。
关键词 : 艺术设 计 ; 教 学改 革
中图分 类号 : G4 2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3 ) 2 7 — 0 2 5 4 — 0 1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此之 大 的成 就 呢 ?简 而 言 之 , 是 思 维 方 式 的根 就 本 转变 。
的、 不存在的全新 的产品。这种创造能力对设计师 来说是至关重要 的。因此我们教学重点的改革要 由 技术和知识的传授 , 向创 造性思维方式 的引导与 转 启发上去。也就是设计意识 的培养。
设计 意识 教育 是应 当贯 穿 于 四年教 学 的一根 无 形 的主线 。一 根 能让一 把加 工 完美 的提 琴最 终发 出 美妙音 响 的主 弦 , 计 教 育 应 当将 设 计 意 识 教 育 的 设 有效 确 立作为 教学 工作 中的一 项重 要 目标 。
造 , 造 始 于设 计师 的创 造性 思维 。 创的 目

二 、 术 设计 专 业教 学 改革 与 创新 的方 艺

高等院校的设计教 育应当是一种 有利于社会
的、 合理的、 健康发展的创 造力 的发掘与培养 , 设计
能力包 括理解 能 力 、 究 能力 、 思能 力 、 研 构 表现 能力 、 创造能 力在 内 的一 种 综 合 能 力 , 设 计 意 识 则 是一 而
维普资讯
第2卷 7
第2 期
长 春工业 大学学报( 高教研 究版 )
Junl f h n cu i ri f eh ooy HihrE uai td dt n o rao agh nUnv st o cn l ( g e dct nSu yE io ) C e y T g o i
教育观念 , 建立新形势下 以多种基本语言为基础 , 以 强化参与社会实践 、 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为主导 , 以培 养形象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为 目的的教学体系。 2 世纪以来 , 0 包豪斯几乎成 了现代艺术设计教 育成功的代名 词。包豪斯 的实 际影 响, 以及 它所具 有的广泛积极指导意义 , 已经超 出了它本 身的工 早 作效果和教育成就。那么是什么使包豪斯能够取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校艺术教育改革与创新[摘要]艺术融合了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也连接起了情感和科学。

艺术教育具有对事物和美的发现分析、改造启发、愉悦审美、交流沟通等功能。

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日趋素质化,更好地实现艺术教育的功能,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初衷。

文章明确了艺术教育的概念和作用,指出高校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培养,并提出高校艺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路径,即因材施教,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师资力量。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创新高校开展艺术教育已有多年,在模式的确立上,借鉴了不少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国情,创立了一套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从艺术理论上来讲,对什么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有什么影响,艺术教育的作用等还缺少一定的研究。

当代大学生的艺术教育改革创新只有明确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开展艺术教育工作,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

一、艺术教育概述以及作用作为人类情感的化身,艺术是依据人类的想象和情感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在生存空间中,精神情感是通过艺术表现出来的。

也就是说,艺术不仅仅是人的心理活动,如情感、知识、意念、理想等的有机产物,同时还表现出人们的精神世界以及现实生活。

要将这些用语言难以表达的经历,以及内心最为强烈的思想感情,以艺术的形式巧妙敏锐地表达出来。

1.强化学生素质教育。

高校艺术教育的首要功能就是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在高校教育中,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音乐、美术、体育。

同时,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如同语言一样,一定要将其放置在一个整体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有效。

学习艺术势必要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训练的方式也要采用综合的方法。

培养大学生的整体能力和综合素质,包括适应社会的能力、认识自我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独立竞争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

要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艺术修养,使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此改变学生沉闷的性格。

当前,高校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创新心理的锻炼培养。

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自信心,那么想法就不能够成为行动,更得不到坚持;没有了激情,也就没有了创新的动力,僵化了思维;学生缺少相应的责任心,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创新风险,很难获得持续进步。

2.强化学生知识结构。

当前高校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问题集中表现在过于偏重专业知识,导致知识面狭窄、知识层次之间缺少互补和联系,忽视了社会科学、人文、管理、经济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与当前社会所要求的多元化人才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目前,应优化和调整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其适应社会的要求。

在高校的课程设计上,要注重科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创建平衡开放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质,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精神。

另外,在艺术氛围的营造过程中,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审美的愉悦。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艺术“发现问题”引发的能力培养。

在发现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创新动机的产生就会更强烈,也会更充分地发挥创新动机,从而树立创新目标。

一般来讲,在共性事物中,“发现问题”用来寻找事物之间所存在的巧妙关系。

在绘画中,教师常常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分析、观察和探索,在尊重事物原本特征的基础上,变动或者是删减部分细节,以便寻找与众不同的高品位的组合方式,让学生自由发挥。

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是科技创新的两大部分,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部分。

加强改革现行教育模式,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改革创新。

4.培养学生“表现能力”。

指学生将自己的思想加入到对创作作品的理解中,赋予作品以生命力和想象力。

一副好的作品,需要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和语言。

在进行作品分析时,要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情感,将生活和作品联系起来,将自身的经验感受融入作品中,使作品充满血肉和灵性。

二、高校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培养1.净化心灵,培养情操。

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是一种感性教育。

艺术教育使用具体、生动的形象供人感受和观赏,从中得到净化和陶冶,提高精神境界。

教育离不开最能够打动人的情感,在教育中融入情感才能受到较好的效果。

艺术教育的特殊之处就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在愉悦的环境中让人受教。

艺术作品中的真善美,是艺术生命、品格和特质的化身。

成功的艺术作品,往往包含了艺术家对人、事、生活、社会全部的见解和感情。

在音乐欣赏中,无论是欣赏贝多芬的《命运》,还是聆听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不自觉中人们的情感和思绪都会跟随音乐的起伏而起伏,在音乐中接受哲理性的思考。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情成为教育者以及被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能够帮助学生认清善恶美丑、是非黑白,使受教育者正确理解真善美,同时拓展自身视野,陶冶心灵,弥补缺陷,充实人的精神领域,最终使受教育者在人格趋向和自身素质上都达到完善、完满和完美。

2.发展思维,激发创造。

艺术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音乐是引路人,同时指出想象比知识还要重要;钱学森认为,在科研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不能够分割的,首先要有猜想,之后才能进行逻辑思维的创造,艺术创造首先要做的就是体验客观生活,之后再进行艺术创造。

从生理机制的角度来讲,艺术创造的功能有很多,其一就是协调人脑的两个半球,使其协调发展,实现抽象和形象两种思维方式的相互补偿与结合,发挥大脑的潜能。

从心理机制的角度来讲,作为自由感受的审美本身具有自由和直观的因素,有利于形成创造心理。

艺术教育能够引领受教育者直观地领悟和把握感性和整体性的事物,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能力是智力认知通向直觉思维的通路,是由认知通向创造的渠道。

在艺术实践活动中,主要包括创造、表演和欣赏三大环节。

创作者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主动地寻找符合自身审美的题材,进行创造性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经过演唱和演奏两个环节来完成,包含了艺术的创造美。

所以,艺术教育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功能,能够充分地发展人的形象思维和艺术思维。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

在美的世界中,自然的美不仅能够增长学问、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推动创造,而且能够为艺术家们提供创作的灵感。

可见,在艺术创作中,创作的过程就是改变世界的过程。

从这一角度来看,艺术的作用可以定位在文明、自由、理解和想象的工具上。

3.愉悦身心,健康发展。

高校艺术教育具有一定的健体功能。

决定人身心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如情绪、生命有机体、性格、个性等,概括来说,指身体和心灵两部分。

遗传因素虽然也是决定身体素质的一大方面,但后天的培养和锻炼是很重要的。

“健”包含的意思是多面的,第一是指身体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产生健美的功能;第二是指运动者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审美体验。

在运动或者是舞蹈中,学生的身体得到了充分的伸展和锻炼,骨肉丰满、骨骼匀称、皮肤富有弹性,身体强壮、体型优美,具有美的基础;同时在健美和舞动中,人体才能够具有平衡协调的美感,学生内心才会出现流畅的艺术美感。

美感这一心理享受是愉快的,能够使人放松肌肉、愉悦心情、协调技能、舒缓心律,消除一切危害健康的因素,有利于分泌对身体健康有益的生物化学物质。

人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一项活动就是艺术和健美。

高校学生的体育健美主要以身体教育为主,协调学生的身心发展;情感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主要方向,协调人体全面发展。

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来讲,艺术教育可以对学生的情绪产生直接的影响和作用,激发学生体内有效健康成分的分泌,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

以音乐为例,乐声的展动可以看作是一种能够做功的物理量,在体内产生变化不等量的微弱的热,符合人体的体温变化,能够起到补充和调节的作用。

在这一点上看,按照美的方式和要求参加训练和锻炼,同时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就能够得到健美和谐的形体。

三、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创新路径1.因材施教。

在高校教学中,每个学科的学生都有自身的特色,高校艺术教育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和爱好具体进行艺术课程的改革和开发。

对于语言类的学科,如外语系、中文系、旅游管理等,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平面软件课程,学生学习这一课程,可以用来在生活中处理一些照片和摄影作品,进行文字的排版和设计等,毕业后设计自己的简历,工作中进行一定的图文处理等。

对于工科的学生来讲,如信息工程、会计系的学生,由于专业课程已经很枯燥、严谨,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选修一些书法、绘画、艺术体操等,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理性中寻找感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活力,缓解学业压力。

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计划,能够更好地掌握全校学生的情况,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加强辅导,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少一些批评和指责,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水平。

2.明确教学目标。

高校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整体素质。

因此,明确教学目标是开展艺术教育的基础,一旦确立了教学目标,就要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始运转。

在课程设置上来讲,要具有一定的特色,以书法为例,书法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还是我国的传统艺术。

在进行书法写作时,在墨笔选择上,可湿可干;在用墨选择上,可浓可淡;在笔画运用上,可粗可细。

对于作品来讲,无论是苍劲厚重的阳刚之气,还是婀娜挺秀柔美之范,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在生活中,书法作品也是常见的,使人们在体验美德的过程中受到陶冶,更加贴近生活。

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在书法作品中,我们欣赏的不仅是漂亮的字型,更关注书法的内容。

优秀的书法作品,以其丰富的思想和极致的艺术形式统一结合在一起,增强了学生的艺术感染力,拓展了学生的艺术审美境界。

3.加强师资力量。

在高校艺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出色的学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受学生欢迎的当属综合能力强的教师,这些教师有着丰富的技能和知识,能够给予学生更多专业上的指导,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吸引学生紧跟教师的节奏,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另一个关键点是要落实好教学工作,做到有张有弛地训练学生技巧,在教研上要多多与学生交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驾驭教材的应变能力,使教学有序顺利地展开。

实施艺术教育的范围非常广泛,美感和美育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从小到大,从家庭生活到社会生活,都离不开美,离不开与美之间的关系。

美感和美育在人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高校学生对于美的欣赏,将学生的爱好、趣味、理想和志向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引导,用美的力量加以感化和培养,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新时期社会对一专多能高素质人才要求的培养趋势。

[参考文献][1]张鹏,赵玲.美术学教育实习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程明太,林桂光.艺术综合教学探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英)H.里德.艺术的真谛[M].王柯平,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4]李砚祖.艺术与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