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地质作用3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地表水流的地质作用—暂时性水流地质作用及其堆积物(工程地质课件)

地表水流的地质作用—暂时性水流地质作用及其堆积物(工程地质课件)
➢ 下蚀向下切割河床,破坏河底,使河流 变深。
➢ 侧蚀向河岸方向侵蚀,使河流变宽变弯 ,破坏原有河岸。
➢ 下蚀和侧蚀是同时进行的,但河流上游 以下蚀为主,下游以侧蚀为主。
河流的侵蚀作用
➢ 下蚀作用:河流在垂直方向上对河底的 冲刷作用,又称为底蚀作用。
➢ 1.峡谷急流瀑布-在河流上游,河底纵 坡降大,水流速度快,底蚀作用最为强 烈。加上岩石性质构造条件的影响,常 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
洪流的冲刷作用
冲沟形成过程示意图
洪流的冲刷作用
➢ 冲沟发育地区施工,应查明冲沟形成条件 和原因,研究冲沟的活动程度,有针对性 地进行治理。
➢ 剧烈发展阶段的冲沟:上部截断水源, 沟头、沟底和沟壁加固。
➢ 衰老阶段的冲沟:植物加固沟壁,以免支 沟重新复活;工程施工应尽量少挖方,新 开挖的边坡则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 剧烈发展阶段的冲沟:上部截断水源, 沟头、沟底和沟壁加固。
➢ 衰老阶段的冲沟:植物加固沟壁,以免支 沟重新复活;工程施工应尽量少挖方,新 开挖的边坡则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洪流的堆积作用--洪积层
➢ 洪积物:洪流沿河谷流出山口时,搬运 力急剧减弱,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山口处 呈扇形堆积下来,称洪积物。
洪流的堆积作用--洪积层
➢ 洪积层有下述特征: ➢ ①锥状时,称洪积锥,呈扇形时称为洪积扇。 ➢ ②洪积层成分较复杂,由沟谷上游汇水区内的岩
石种类决定。
➢ ③沟口附近堆积多,厚度大,颗粒粗大,越向外 堆积越少越薄,颗粒细小,具明显的分带性
➢ ④略具分选性和层理,洪积物具有一定磨圆度
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 3.沉积的主要类型
➢ 三角洲——河水在海、湖口地段受到海湖水的阻滞 ,动能明显减弱,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河口积 淤,其形状一般是呈向大海(湖)中伸出的三角形 平地,称为三角洲。三角洲是重要的油气田分布区

地表水流的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工程地质课件)

地表水流的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工程地质课件)
风化能力、防止自然因素对岩石的侵袭。
地表水流的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的类型
风化作用的类型
• 风化作用的概念与研究意义 • 物理风化作用 • 化学风化作用 • 生物风化作用 • 物理风化与化学风化的关系
风化作用的概念与研究意义
➢ 风化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大气、水 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生物活动等影 响下,产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发生崩解, 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
➢ 一方面提高岩石的完整一般的方法有:水泥灌浆、粘土灌浆、
沥青灌浆及硅化法等。这些方法效果较 好,但成本较高,多用于重要建筑物或 加固范围不大的情况。
防止岩石风化的措施
➢ 另一方面则以防止各种自然因素对岩石 的侵袭为主。方法有:利用粘土浆、沥 青浆或水泥浆喷摸边坡表面或地下洞室 表面,封闭坑底,以防止岩石表面与空 气和水直接接触。
• Fe2O3+nH2O→Fe2O3·nH2O

赤铁矿
褐铁矿
• CaSO4+2H2O→CaSO4·2H2O

硬石膏
石膏
化学风化作用
水解作用:
水中的H+或OH-离子和矿物中的离子间的化学反应 ,形成含OH-的新矿物。
4KAlSi3O8+6H2O→A14[Si4O10](OH)8+8SiO2+4KOH
• 不同的地区,不同自然条件下,两种风化作用会 有主次之分。我国西北干旱大陆性气候为主的地 区,水缺乏,气温变化剧烈,以物理风化作用为 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潮湿,雨量充沛, 化学风化为主。
小结
• 风化作用的概念与研究意义 • 物理风化作用 • 化学风化作用 • 生物风化作用 • 物理风化与化学风化的关系
➢ 引起这些作用发生的风化因素统称为风化 营力;被风化的岩石圈表层称为风化壳。

第三章水的地质作用(地表水)

第三章水的地质作用(地表水)
第三章 水的地质作用
自然界中的水存在形式
海水 97.41% 淡水 2.59%
自然界的水循环
1.定义: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 圈等四大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
(1) 海陆间循环
(2) 内陆间循环 (3) 海上内循环
(1)海陆间循环

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 转换运动。这种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使得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三 河流地质作用与工程建筑的关系
王横线绛县路基、路面、挡墙冲毁路段
王横线绛县路基、路面、挡墙冲毁路段
301省道郧(西)漫(川)公路路基被洪水冲刷 一空,路面塌陷,交通中断
咆哮的洪水切断了公路,阻断了交通
洪水过后,路基荡然无存
三 河流地质作用与工程建筑的关系
建筑物在河谷横断面上所处位置的选择,河谷斜坡和河 流阶地上建筑物基础的稳定,与河流地质作用密切相关。 房屋建筑 河流对岸坡和大堤的冲刷掏蚀会对河岸或大堤造成破坏 桥梁工程 桥渡:选择在河流顺直地段过河 应尽量使桥梁中线与河流垂直 桥墩:基础位置应选择在强度足够、安全稳定的岩层上 路基
是大气降水后短暂时间内在地表形成的流水 雨季是它发挥作用的主要时间,特别是在强烈的集中暴 雨后,它的作用特别显著,往往造成较大灾害
一 淋滤作用及残积层
淋滤作用 大气降水渗入地下的过程中,渗流水不仅能把附近细小 破碎物质带走,还能把周围岩石中易溶成分溶解带走, 从而使地表附近岩石逐渐失去其完整性、致密性,这个 过程称为淋滤作用 残积层 残留在原地的、未被冲走,又不易溶解的松散物质
残积层的特征
松散破碎物质的破碎程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并逐渐过渡 到基岩风化带 其成分与下伏基岩成分密切相关 厚度与当地地形、降水量、水中化学成分等多种因素有关 具有较大的孔隙率、较高的含水量,作为建筑物地基时,强 度较低 工程地质问题: (1)建筑物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原因为土层厚度、组成成 分、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大,均匀性差,孔隙度较大 (2)出现建筑物沿基岩面或某软弱面的滑动等不稳定问题, 原因为原始地形变化大,岩层风化程度不同

工程地质课件第5章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课件第5章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凸岸沉积
河水对河岸的侵蚀
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下蚀作用与侧蚀作用的关系
空间上:河流的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 河流的下游以侧蚀作用为主。
时间上:河流发育的早期以下蚀作用为主, 随着坡度减小,逐渐转为以侧蚀作用为主。
二、搬运作用
1、化学搬运: 溶运:即易溶岩石及矿物成分溶解于河水,以 离子 状态进行搬运。 2、机械搬运 1)悬运:即粘土、粉砂等较小颗粒,由于流 水的紊流 作用而呈悬浮状态进行搬。 2)托运(牵引搬运): (1)推运:上举力小于颗粒在水中的重力,颗 粒在水流冲力推动下,沿河床滚动滑动。 (2)跃运:上举力基本等于颗粒在水中的重 力,颗粒在水流冲力推动下,跳跃前进。
2、谷底沉积作用
谷底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被河水所覆盖的河 床,在河床上产生的沉积作用称河床沉积;另 一部分是平水位时谷底未被河水所淹没的平坦 地形称为河漫滩。
心滩地貌 边滩地貌
3、河口沉积作用
河口是河流最主要的沉积场所。当河流入 湖泊、海洋时受湖水或海水的顶托,流速迅速 减小,使河水搬运能力减弱甚至消失,大量机 械搬运物质在河口沉积下来。
另一方面由于湖水、海水中富含有电解 质,当河流中以胶体搬运的溶运物与湖水、 海水相混合后,海水中的电解质破坏了胶体 的稳定性,致使胶体凝聚,而沉积在河口。 在河流流入湖泊或海洋的地方,河流沉积 物常形成锥形的沉积地貌称为三角洲。
密西西比三角洲
4、冲积物
河流的沉积作用指河流搬运的一部分碎屑物 质,在河谷的适当部分由于流速降低而发生 的沉积。 河流沉积的物质称为冲积物。冲积物是在 流 动的水体中以机械方式沉积的碎屑物,具有 下列基本特征: 1、分选性较好; 2、磨圆度较好; 3、成层性较清楚; 4、发育二元结构; 5、具有流水成因的沉积构造:波痕、砂丘 交错层理。

第三章水的地质作用PPT课件

第三章水的地质作用PPT课件
第三章 水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地球水循环
3
3.1 地表水
地面流水
水质点的 运动形式
片流 洪流 河流
层流 紊流
暂时性水流 经常性水流
层流:水质点在流动过程中,相对位置保持平行的 一种水流。 紊流:水质点在流动过程中,相对位置随时变换的 一种水流。是泥沙悬浮的主要原因。
下蚀作用定义:
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使河床逐渐下切和 加深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下蚀作用。
侵蚀基准面 : 河流下蚀作用消失的平面。以河口水 面为标高的水平面称为该河流的侵 蚀基准面。
18
溯源侵蚀
19
侧蚀作用
侧蚀作用定义: 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冲刷两岸使河床不断加宽的作用。
作用过程: 流动着的河流在进入弯道后,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流水不仅 有一向前的运动,同时还产生一种沿离心力指向凹岸的运 动。而由于水体表层流束与底层流束向凹岸运动的速度差 (底层的阻力大)导致出现横向环流,使底层的流束以很 大的流速冲向凹岸,产生较强烈的的冲刷,使得凹岸不断 的坍塌后退,冲刷下来的固体物质再由底层流束带向凸岸 (为前部或下一弯道凸岸的后部)堆积起来,这样使得河 湾曲率增大,在纵向流的影响下,使得河湾逐渐向下游移 动,从而导致河床发生平面摆动。
(3)堆积阶地:有时又叫堆积阶地或沉积阶地。阶地斜坡出
露的均为冲积物,未见基岩,河流未能切穿冲积层。堆积阶
地又可分为上迭阶地和内迭阶地。
12

第三章_水的地质作用

第三章_水的地质作用

平面
纵剖面
• 3.1.3 河流的地质作用
上游 中游 位于高山峡谷,流量不大但流速很高 河谷较宽,河漫滩和河流阶地发育 位于平原地区,流量大而流速较低
下游
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在整条河流上同时进行,相互影响。
一、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1. 侵蚀作用
河水动能: 河水流量 流速
1 2 E Qv 2
脉状裂隙水
构造裂隙水
带状裂隙水 层状裂隙水
3. 岩溶水
特点: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动态变化强烈,
流动迅速,排泄集中。
• 3.2.3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对岩层的破坏和建造作用。 剥蚀作用
机械潜蚀 化学溶蚀 搬运作用 机械搬运 化学搬运 沉积作用 机械沉积 化学沉积
一、剥蚀(潜蚀)作用
机械潜蚀作用 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对土、
下蚀作用:
切割河底,使河床变深
与流速、流量,组成河床物质有关
侧蚀作用: 冲刷河岸,使河床变弯、变宽
下蚀和侧蚀是同时进行的, 但河流上游以下以下蚀为主,下游 以侧蚀为主。
(2)侧蚀作用
冲刷部位
原始弯曲
主流线 浅滩
淤积部位
冲刷部位
河床中障碍物
主流线 淤积部位
河曲
蛇曲
牛轭湖
沼泽
2. 搬运作用
搬运能力与流速关系最大
(3)补给:大气降水通过包气带向下渗透。
大气降水性质 地表植物覆盖情况
水量影响因素
地面坡度
包气带岩土层的透水性 包气带的厚度
(4)径流和排泄
含水岩土层性质
潜水面水力坡度
地形切割程度 气候条件
3. 承压水
(1)分布:第四纪以前的较老岩层中。 (2)特征:不具自由水面,并承受一定的水头压

地面流水地质作用PPT课件

地面流水地质作用PPT课件
所谓千条江河归大海,河水最终是要注入海洋的, 所以河流的最终侵蚀基准面—海平面。
有些内陆河流,河口通向湖泊,因此湖面可以说是 地方暂时性的侵蚀基准面。
28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5)河流的平衡剖面
河流纵剖面:河流的源头至河口,沿中线所作的 剖面。
河流平衡剖面由于下蚀作用的结果使河床高度降低, 坡度变缓,河床趋于平滑,水动能减少。当流水即不 发生侵蚀,也不发生较大的沉积作用,这时纵剖面河 底成为光滑平缓的曲线,此剖面为河流平衡剖面。由 于人为及自然的作用总是打破平衡形成的条件,因此, 平衡剖面只是一个暂时的理想剖面。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 自由河曲
长 江 自 由 河 曲
43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 牛轭湖
随着河道弯曲的演化,河曲带逐渐加宽,河道长度逐渐增大, 河床坡度减小,流速减低。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因河道弯曲率逐渐 增加,河弯颈部渐细,最终在洪水期河水可能冲破河弯颈取直道前 进,造成河流的天然截弯取直。正是这种取直现象使河曲带不可能 无限加宽。河道截弯取直以后原来的河弯被废弃,并堵塞成湖,称 为牛轭湖。我国长江中下游自宜昌以下就发育有良好的牛轭湖。
河谷:河流侵蚀出的槽形凹地
谷底:河谷底部较平坦的部分
河床:河流平水期河水占据的河槽
漫滩:洪水期被洪水淹没的河床侧旁侧的谷底部分
谷坡:谷底至分水岭的斜坡
阶地:谷坡上的阶梯状平台
15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三)河水的运动形式 —层流与紊流
层流:水质点运动轨迹(线)平行的匀速运动,上下层水 质点之间保持着恒定的流动方向,相互不发生干扰。
6
第三节 洪流的地质作用
二、洪流的地质作用
1、洪流的剥蚀作用

普通地质学PPT课件 09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普通地质学PPT课件 09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特征:
★ 岩石成分和斜坡基岩成分一致 ★ 大小粒径取决于基岩特征、坡度和
面流的流速流量
★ 磨圆度、分选性差 ★ 常呈透镜状 ★ 粒度顺坡向外由粗变细
2 地面暂时流水的地质作用
(2)洪流的地质作用
★ 洪流的冲蚀作用和冲沟的形成 洪流的冲蚀作用:下蚀、旁蚀与溯源侵蚀
11
冲沟:随着洪流的冲蚀作用的进行,聚集的雨水越来越多, 侵蚀作用越来越强,沟谷具有明显的沟缘,形态呈勺状 ★ 洪流的沉积作用 雨季当沟谷水流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冲出山口时,流速骤然 降低,大量碎屑物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冲出锥),是 由间歇性洪流携带的物质不断堆积而成 特点:分选较差,磨圆度不好,有不规则的层理。干旱或 半干旱地区分布较广
3 河流的侵蚀作用
(3)河流的侧向侵蚀作用(侧蚀作用)
32
3 河流的侵蚀作用
(3)河流的侧向侵蚀作用(侧蚀作用)
33
武夷山九曲溪
3 河流的侵蚀作用
(3)河流的侧向侵蚀作用(侧蚀作用)
34
在极为弯曲蜿蜒的河段,凹岸区顶及其下方会迅速崩 塌后退,使河湾的弯曲度更大,相邻河湾会愈加靠近,上 一个河湾的下游部分与下一个河湾的上游部分非常逼近, 形成狭窄的曲颈,洪水期,由于洪水突然爆发,不断冲击 曲流颈,当水流冲溃曲流颈,切过曲岸边滩,便会撇下河 弯而径直流入下一河弯,这种现象叫河流的裁弯取直 撇下的河弯形成相对平衡 的水域,新河道带来的悬浮物 质将原来河湾两端不断壅塞, 使河谷中出现形如牛轭的湖泊, 称为牛轭湖
★ 同一条河流,上游坡度动能大;下游虽水量大,但流 速小,动能可能反而小 ★ 动能大,搬运力就大:搬运力>搬运量,则河流侵蚀; 搬运力=搬运量,则河流搬运;搬运力<搬运量,则河

水的地质作用 PPT

水的地质作用 PPT


平原地区的曲流对河流的凹岸破坏更大,严重的会形成牛 轭湖。



2.3.2搬运作用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携带沿途冲刷侵蚀下来的物质离开原地 的移动作用。侵蚀和堆积作用在一定意义上是通过搬运过 程来实现的。搬运能量的大小取决于河水的流速和流量。 搬运作用有浮运、推移和溶运三种形式。 浮运——细小颗粒,推移——砂子、砾石等

洪积扇:由于山洪急流的长期作用,在沟口一带就形成了 扇形展布的堆积体。洪积扇的规模逐年增大,有时与邻谷 的洪积扇连接起来,形成规模更大的洪积裙或洪积平原。 是第四纪陆相沉积物种的一种类型。




洪积层的特征: 1)组成物质粗细混杂,碎屑物质较多带棱角,磨 圆度不佳。 2)有不规则的交错层理、透镜体、尖灭及夹层等 3)常含有可溶性盐类。 在空间分布上,靠近山口的粗碎屑沉积物,孔隙 大,透水性强,地下水埋藏深,压缩性小,承载 力较高,是良好的天然地基;洪积层外围地段细 碎屑沉积物,如果在沉积过程中受到周期性的干 燥影响,粘土颗粒产生凝聚并析出可溶性盐时, 则其结构较密实,承载力也较高;在沟口至外围 的过渡带,常因有地下水溢出,水文地质条件差, 对工程建设不利。
二、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
(一)地下水的类型 1、按埋藏条件可划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1)包气带水 (1)上层滞水:包气带中聚集在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补给,季节性较强。上层滞水位最 接近地表,接受大气降水的补。在雨季由于上层滞水位的上 升,能使土石强度降低,造成道路翻浆和路基的稳定性破坏。 (2)毛细水:由于地下潜水位上升,毛细水上升高度增加, 常导致冻胀、翻浆现象发生。
2)潜水 概念: 潜水:饱和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潜水面:潜水的自由水面。 埋藏深度:从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垂直距离。

第三章水的地质作用地表水56页PPT

第三章水的地质作用地表水56页PPT

二 河谷横断面及河流阶地 1 河谷横断面
河谷的组成
1—河床;2—河漫滩;3—谷坡;4—阶地;5—平水位;6—洪水位
2 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
地壳运动与气候影响下河流侵蚀作用或沉积作用形成 的阶梯状地形



根据阶地延伸方向与河流方向
横向阶地 阶地延伸方向与河流方向垂直 由于河流经过各种悬崖、陡坎,或经过各种软硬不同的
蒸 腾
蒸蒸 腾腾
蒸 腾
蒸 腾
蒸 腾

海上内循环
就是海洋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 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
降 水
蒸 发
海洋
自然界的水循环
1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1.1 概述
地面流水 • 指陆地表面流动着的液态水 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 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次来自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一 淋滤作用及残积层
淋滤作用 大气降水渗入地下的过程中,渗流水不仅能把附近细小 破碎物质带走,还能把周围岩石中易溶成分溶解带走, 从而使地表附近岩石逐渐失去其完整性、致密性,这个 过程称为淋滤作用
残积层 残留在原地的、未被冲走,又不易溶解的松散物质
残积层的特征
松散破碎物质的破碎程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并逐渐过渡
应尽量使桥梁中线与河流垂直 桥墩:基础位置应选择在强度足够、安全稳定的岩层上 路基 多置于河流阶地或较缓的河谷斜坡上
桥墩
桥墩被掏蚀
路基
The end
谢谢!
到基岩风化带 其成分与下伏基岩成分密切相关 厚度与当地地形、降水量、水中化学成分等多种因素有关 具有较大的孔隙率、较高的含水量,作为建筑物地基时,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 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3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 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2
第一节 风 化 作 用
作用 a、破坏岩石强度和稳定性 b、引发不良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一、 风化作用的类型 1. 物理风化作用
结构与构造:未经搬运,直接与基岩接触,呈逐渐过渡关系。颗粒 棱角分明,大小不均,无分选,无层理(有时伴有原岩层理或风 化假层理)。
20
二)残积层工程地质性质 ✓ 疏松多孔,裂隙发育,厚度不均,作为建筑物地基时 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过量沉降甚至承载力不够而破 坏。 ✓ 由于多孔裂隙发育,又含粘土等软弱成分,透水性强, 吸水后膨胀,软化,作为路堑边坡时可能产生滑塌, 冲刷严重等现象。
一)残积层定义及特点 1.定义: 地表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作用以后,改变了矿物成分、结
构和构造,形成和原来岩石性质不同的风化产物,其中除一部分易溶 物质被水溶解流失外,大部分物质残留在原地,这种物质称为残积物, 这种风化层称为残积层。
2.特点:
物质组成:受下伏基岩的岩性与风化类型控制,主要由碎石、碎岩 屑、砂、粘土组成。
9
石窝及石檐 它们是附属在残丘、石柱或蘑菇石表面的小地貌。
石窝 (内蒙古阿拉善)
10
风棱石 这是干旱荒漠,特别是广大砾石荒漠中最常见的一种小型风蚀地貌形 态。
11
风蚀洼地 平坦的基岩地面,经过长期的风蚀作用可形成大小不等的洼地,平面 呈圆或椭圆形,顺风向延伸。
风蚀洼地
12
2. 化学风化作用
溶解作用:水直接溶解岩石中矿物的作用 。 水化作用:矿物与水作用时,吸收水分作为自己的组成部分, 形成含水的新矿物。 水解作用:矿物遇水后离解,与水的H+和(OH)-离子起化 学作用形成新的 化合物 。 碳酸化作用:当水中溶有CO2时,水溶液中除H+和(OH)离子外,还有CO32-和HCO3-离子,碱金属及碱土金属与之 相遇会形成碳酸盐 。 氧化作用:地下一些元素低价化合物的矿物在地表富氧的条 件下,转化为高价化合物原有矿物解体,形成新矿物的过程。
第三章 地 表 水 流 的 地 质 作 用
地表水流的地质作用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一种类型 实质上相当于沉积岩的形成作用 如 风化作用——>剥蚀作用(对岩土的破坏作用)——>搬运作用——>沉 积作用——>成岩作用
1
概述
1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 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27
斜坡上的冲沟
28
冲沟与冲积扇
29
3.洪积层
1)定义:
是由山洪急流在山麓沟口处由于搬运能力降低而将携带的碎屑物质 堆积下来形成的。(常呈扇形)
2)洪积扇的平面形态:
单个沟口的洪积层为前弧向外的扇形。当附近有多个沟口,而洪积 扇规模逐渐扩大与之相邻组成洪积裙。
13
3. 生物风化作用
岩石在动植物及微生物影响下发生的破坏 作用,称为生物风化作用。
生物化学风化作用的方式 生物机械风化作用:主要是通过生物的生命活
动来进行的。
生物化学风化作用:通过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生
物死亡后的遗体腐烂分解来进行的。
14
二、 影响风化的因素 (一)岩石的性质
15
1.岩石的矿物组成
显的斜层理形大、
且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强度低,稳定性变化大。黏土含量 越高稳定性越差。
26
(二)洪流的地质作用及洪积层
1.形成条件 :
① 地形上:具有较大的供水快速流动的谷槽和沿其成凹形倾向谷槽的具有一定面积的汇水斜坡。 ② 降雨特性:短时间内强度很大的暴雨。 ③ 固体物质:(多为谷槽底的坍塌,碎落物)
三)对残积层可采用的工程措施
A、挖除;B、抹面;C、护面和挡墙; D、喷灌、砂、水泥浆液;E、勾缝; F、支撑
21
第二节 暂时性水流地质作用及其堆积物
暂时性水流 片流(坡流):沿地面斜坡片状流动水流(细流) 洪流:片流汇集于河谷中,形成的急速流动的水流
河流:沟谷流动的经常性水流称河流
22
一、 暂时性的地质作用及坡积层 (一)片流的地质作用及坡积层
2.山洪的作用方式 : 在汇水斜坡上水未进入汇合的谷槽前为面状洗刷,进入汇水谷槽内流动时
成显著的线状冲刷,形成冲沟,并将冲刷下来的碎屑物质随水流带到山麓平 原或沟谷堆积下来形成洪积层。
冲刷作用——>冲沟—>歹地(冲沟发展分四个阶段)——>洪积扇
四个阶段:冲槽阶段——>下切阶段——>平衡阶段——>休止阶段
坡积层 洗刷作用——>坡积层——>坡积裙
1.洗刷作用的定义 雨、雪水对整个坡面所进行的这种比较均匀、缓 慢和短期内不太显著的地质作用称为洗刷作用。
23
• 坡积层的形成
雨、雪水的面状细流在流动中使坡面上的风化产物- 岩屑、黏土矿物等较细颗粒-侵剥下来并随流水的斜坡向 下移动,在山坡脚或坡上低凹处沉积下来形成坡积层。
24
2.坡积层
• 定义:由坡面细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在坡脚或
山坡低凹处形成的新的沉积层称坡积层。
• 成因特点 :经一定距离的搬运,间歇性堆积而成,为第
四纪一种松散堆积物。
• 分布特点:顺着坡面沿坡脚或山坡的低凹处呈缓倾斜的
裙状分布。中下部较厚,上部变薄至尖灭。
25
3.坡积层工程地质性质
• 物质组成:主要为亚黏土和带棱角的碎石。 • 结构、构造:大小不均,孔隙大、疏松。具有不是很明
3
1) .温差风化
4
2 )冰冻风化
5
3)风蚀
6
风力作用造成沙粒脱离地面
龙卷风
7
风蚀谷及风蚀残丘 由基岩组成的丘陵或台地,受暴雨冲刷后开始产生沟谷,以 后经过长期的风蚀,扩大成为风蚀谷
8
风蚀柱和蘑菇石 垂直裂隙发达的基岩,风蚀后,切割成破碎的孤立状石柱。石 柱的下部由于磨蚀作用很强,特别是具有水平层理和不甚坚硬的岩石,磨蚀就更 加剧烈,结果往往造成上部大、下部小的形状,称为蘑菇石。
2 岩石的结构、构造 3 岩石中解理发育情况
16
(二)气候因素 (三) 地形
17
三 、 岩石风化带划分 残积物:地壳表层的 岩石经长期风化作用后
,残留于原地的松散堆积物。 风化壳:残积物覆盖在地壳表面的 风化基岩
上,而具有一定厚度的风化岩石即为风化 壳。
18
岩石风化带及各带基本特征
19
四、残积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