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遗传学案3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遗传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了解遗传的分子基础;
3. 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
4. 能够解释和预测遗传变异的产生。

【教学重点】:
1. 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遗传的分子基础;
3. 遗传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
1. 遗传的分子基础;
2. 遗传的基本规律。

【教学准备】:
1. 课件、教学草图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实验用品及实验方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利用生物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和父母长得不一样?
2. 介绍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遗传的分子基础
1. DNA的结构和功能;
2. RNA的结构和功能;
3. 遗传信息的传递。

三、遗传的基本规律
1. 孟德尔遗传原理;
2. 随体遗传规律;
3. 极性遗传规律;
4. 基因互补规律。

四、总结
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遗传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后记】:
1. 强化遗传的重要性和应用,引导学生关注遗传学的发展;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
3. 遗传是生物学的基础,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的理解和认识。

2025届高中生物高考复习学案:遗传的基本规律

2025届高中生物高考复习学案:遗传的基本规律

必修2第五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答案在最后)探究案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考点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任务1完成杂交实验的相关问题孟德尔选用豌豆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成功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请分析作答:(1)“假说—演绎法”中“假说”与“演绎”的内容①“假说”的内容:a.生物性状是由决定的;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c.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d.受精时是随机的。

②“演绎”的内容:F1(Dd)能(D∶d=1∶1)。

(2)孟德尔运用“遗传因子”解释了豌豆杂交实验现象,那么,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分开发生在什么时期?(3)“演绎”是否就是测交实验?孟德尔的演绎推理结果与实验结果分别是多少?是否吻合?任务2填写完成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的相关种类和比例(1)F1(Dd)的配子种类和比例:。

(2)F2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

(3)F2的表型种类和比例:。

(4)F1的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和比例:。

(5)F1的测交后代表型种类和比例:。

任务3观察图示(见图文智连),回答相关问题(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

(2)发生时期:。

(3)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

(4)适用范围①(填“原核”或“真核”)生物(填“无性”或“有性”)生殖的(填“细胞核”或“细胞质”)遗传。

②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任务4完善验证分离定律的四种方法(1)自交法:若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基因的分离定律,性状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基因的分离定律,性状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4)若植株有种分离定律核心概念间的联系任务3图示1.孟德尔实验的3个易错点(1)对母本去雄、套袋:去雄应在花粉未成熟时就进行,套袋的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高中生物遗传学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学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学教案
主题:遗传的基本概念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因子的传递方式以及遗传规律。

时间:45分钟
教学内容:
1. 遗传的基本概念
2. 遗传因子的传递方式
3. 遗传规律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 引入遗传的概念,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

- 提出问题: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有父母的特征吗?
2. 学习遗传的基本概念(15分钟)
- 讲解遗传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基因、染色体、DNA等。

- 通过例子解释基因对个体特征的影响。

3. 学习遗传因子的传递方式(15分钟)
- 介绍遗传因子的传递方式,包括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 通过遗传规律的实验来说明不同基因型的可能性。

4. 学习遗传规律(10分钟)
- 讲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包括单性质和双性质遗传规律。

- 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遗传规律的应用。

5. 总结与讨论(5分钟)
-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遗传的重要性。

- 提出问题讨论:遗传对个体的发展和演变有什么影响?
作业:
1. 阅读相关教材,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完成与遗传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活动:
1. 组织学生进行遗传实验,观察不同基因型的表现差异。

2. 邀请专家来学校讲解遗传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评估方式:
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

高中生物遗传学公开课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学公开课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学公开课教案目标:1. 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理解遗传物质的传递和表达方式3. 能够解释遗传变异和遗传性状的形成过程教学内容:1. 遗传学的概念和意义2. 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3. 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孟德尔的遗传规律4. 遗传物质的表达方式:基因的转录和翻译5. 遗传变异的原因和形成过程6. 遗传性状的表现方式:显性和隐性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或问题,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重要性和意义2. 学习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3. 学习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解释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4. 学习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了解遗传物质的表达方式5. 探讨遗传变异的原因和形成过程,以及遗传性状的表现方式6. 总结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教学方法:1. 组织师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2. 结合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3. 实验演示,展示遗传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4. 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检查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遗传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作业考核,检测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拓展延伸:1. 阅读相关学术文章,了解遗传学的最新研究进展2. 参观相关实验室或研究机构,深入了解遗传学的应用领域3. 参加遗传学竞赛或论坛,拓展对遗传学的认识和理解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遗传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希望能够激发同学们对遗传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探索精神。

愿同学们在遗传学领域能够有所收获,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物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学案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

生物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学案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

第3节伴性遗传学有目标——课标要求必明记在平时——核心语句必背1.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的特点。

2.基于对伴性遗传的认识,运用演绎推理,对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和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进行分析。

对常见的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伴性遗传病,能够根据双亲的表型对后代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预测。

3.运用伴性遗传规律,提出相关的优生建议。

4.关注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1.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为XY;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为ZW。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③隔代遗传和交叉遗传。

3.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②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③一般具有世代连续遗传现象。

[主干知识梳理]一、伴性遗传1.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常见实例:人类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果蝇的眼色遗传等。

二、人类红绿色盲1.人类的X、Y性染色体X染色体携带着许多个基因,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少。

所以许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2.红绿色盲基因位置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3.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型项目女性男性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表型正常正常(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4.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1)女性正常和男性色盲:(2)女性携带者和男性正常:(3)女性色盲与男性正常:(4)女性携带者与男性色盲:5.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1)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

(2)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1.基因位置:位于X染色体上。

2.基因型和表型[连线]3.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1)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

初中《生物的遗传》教案

初中《生物的遗传》教案

初中《生物的遗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遗传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3. 能够分析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遗传的概念和原理;2.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3. 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教学难点:1.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2. 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图片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生物的基本概念,如细胞、DNA、基因等;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遗传吗?为什么我们会继承父母的某些特征?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遗传的原理;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遗传的概念和原理,如DNA的复制和分离;2. 讲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用图片和案例进行解释;3. 讲解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如双眼皮和单眼皮的遗传。

四、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一些常见的遗传现象,如身高、眼皮等;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遗传的概念、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2. 强调基因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互动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遗传的概念和原理,掌握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能够分析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遗传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课堂上,对于一些学生的疑问,解答不够详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解答和引导。

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模板5篇

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模板5篇

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模板5篇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模板5篇作为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生物优秀教案课件五篇》,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学校年级要求,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新大纲新考纲为扶手,学习领会并贯彻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信挖掘学生潜力,坚持“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以昌乐二中模式为基础,以杜郎口中学措施为途径,以x二中效果为目标,全力构建高效课堂模式。

二、工作目标根据本校实际,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生物必修一《分子细胞》,本模块有六章内容,主要包括组成细胞分子细胞基本结构功能以细胞生命历程。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在生物教学中贯彻执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老师是学习帮助者精神,全面培育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学期主要任务如下坚持贯彻“抓中间,促两头,面向全体夯实基础”战略思想。

注重“双基”,踏踏实实地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并做到时反馈巩固,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前提下,逐步通过有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科能力。

教师要在备课导学案编制作业批改考试分析等各个环节上做更细更实,做精做优。

三、学情分析本学期我带高一__等x个班生物教学。

其中x班x班为强化班,是年级中精华,基础好,反应快,一点就通,因此对该班学生需要高标准高质量,在夯实基础知识前提下,有意识地向高考挺进,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8班为实验班,重点是抓双基促养成。

而17班为普通班,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大部分人自我管理控制能力差,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应该以抓养成教育为主,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同时注重双基教育。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后三节)学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后三节)学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后三节)学案【往年学考的考纲要求】1.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2.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知识梳理】一.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1.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人体体细胞中都含有染色体。

其中为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女性为,男性为。

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女:22对常染色体+XX染色体(简写为:______________)男:22对常染色体+XY染色体(简写为:______________)体细胞的性染色体:女:_______男:_______2.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__。

精子:23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1条X染色体或22条常染色体+1条Y染色体),(简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卵细胞:23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1条X染色体),(简写为:_______________)3.人类的性别决定:(1)通过受精作用,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为 __________ 染色体。

(2)在形成生殖细胞时,形成的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比例为1:1,受精时,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X染色体)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形成XX(女孩)和形成XY(男孩)的机会是___________的。

(3)人的性别是由决定的。

如人类的Y染色体上发现了一个男性性别决定基因。

二.生物的变异变异: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1.分类(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可以传递给后代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各种有利的变异会通过遗传不断的,不利的变异会被,使生物群体更加适应周围的生存环境,有利于物种的发展和进化。

有利与否是相对发生变异的生物自身的生存来判断的。

2.理解(1)变异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的根本原因,为生物进化提供了。

高中生物有性遗传教案

高中生物有性遗传教案

高中生物有性遗传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有性生殖与有性遗传的基本概念。

2. 掌握遗传学名词及其相互关系。

3. 能够解释遗传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教学内容:
1. 有性生殖的基本过程
2. 遗传学名词解释:基因、表现型、基因型、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
3. 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意义
4. 染色体遗传
5. 遗传病的发生原理及预防方法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结合示意图,生动形象地讲解有关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2. 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完成相关遗传学基础知识的简单问题练习。

3. 实验操作,学生亲自进行遗传学实验,加深对遗传学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评价:
1.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2.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遗传学的理解和应用。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展示遗传学相关知识的应用。

教学参考书目:
1. 《生物学》
2. 《生物遗传学导论》
3. 《遗传学》
以上为本次生物有性遗传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生物学案:互动课堂第三章第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生物学案:互动课堂第三章第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互动课堂疏导引导1.基因的概念(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

(3)核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4)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包含着遗传信息.对于每个基因来说,其顺序是固定的,而不同的基因的顺序是各不相同的。

(5)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基因,称为质基因。

2.染色体、DNA、基因和脱氧核苷酸的关系图解提示:(1)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由于在叶绿体、原核生物和病毒中的DNA不位于染色体上,所以只能说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DNA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基因位于DNA上,也位于染色体上,并随染色体移动而移动。

(3)遗传信息是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并不是DNA分子上所有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都叫遗传信息。

只有基因结构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才代表遗传信息。

(4)DNA、RNA中核苷酸成分比较①一定相同的成分:磷酸;②一定不同的成分:五碳糖;③可能相同可能不同的成分:含氮碱基(A、U、T、G、C)。

3。

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1)虽然构成DNA分子的碱基只有4种,但由于DNA分子的碱基对数目众多,不同的DNA分子之间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所以对某一特定的DNA分子而言,其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特有的、具有特异性的。

(2)每个人都有与其他人不同的典型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受遗传物质DNA的控制。

不同人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取决于DNA分子的多样性,而某人特定的性状取决于DNA分子的特异性,故可用DNA分子鉴定个人身份.(3)基因不是碱基对随机排列而成的DNA片段。

理论上所有碱基对的随机排列都可构成基因,但事实上,基因要有特定的遗传信息,其控制的性状要适应环境,经受自然环境的选择、进化,“大部分随机排列的脱氧核苷酸顺序从来不曾出现在生物体内,而有些序列却在生物体内重复千次甚至万次”的事实也证明了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是随机的。

初中《生物的遗传》教案

初中《生物的遗传》教案

初中《生物的遗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的概念与遗传规律;2. 掌握常见的遗传现象及其机制;3. 探索生物遗传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1. 基因的概念与作用;2. 子代继承和变异的遗传现象;3. 遗传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1. 遗传现象与基因的关系;2. 遗传规律的解释和举例;3. 生物遗传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准备:1. 演示用的遗传实验器材;2. 彩色幻灯片或图片资料;3. 练习题与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与热身(5分钟)1. 展示不同的动植物种类,让学生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些相似之处?二、讲授基因与遗传现象(15分钟)1. 解释基因的概念和作用;2. 分析子代继承和变异的遗传现象;3. 带领学生讨论遗传现象与基因的联系。

三、学习遗传规律(20分钟)1. 简要介绍孟德尔遗传定律;2. 通过实例解释常见的遗传规律;3. 组织学生练习分析遗传规律并做案例分析。

四、探索生物遗传的意义(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生物遗传的应用领域;2. 分析生物遗传对人类的影响和未来发展;3. 提出课堂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展开讨论。

五、课堂小结与反馈(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 点评学生表现并解答问题;3. 布置作业并提醒学生复习。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实验,观察与分析遗传现象;2. 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提出问题,拓展生物遗传知识;3. 邀请专业人士讲解生物遗传的最新研究成果,启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反思:本节课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基因、遗传机制和规律,通过案例和实验进行深入探讨,并鼓励思考生物遗传的应用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兴趣点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升课堂效果和学习效率。

高中生物_第3节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第3节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阐明人类遗传病是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

(生命观念)2.比较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发病机理和特点的不同。

(科学思维)3.检测和预防遗传病,减少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社会责任)二、教学重难点1.人类遗传病的概念、特点、类型;2.通过案例分析,构建概念图建立知识点的联系并形成知识网络。

三、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学案四、教学过程五、课后作业1、搜集资料第一大组搜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第二大组搜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第三大组搜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第四大组搜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结果。

2、准备就“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利弊”展开辩论男生为正方“人类基因组计划利大于弊”,女生为反方“人类基因组计划弊大于利”,课代表当主持人。

六、板书设计高一学生通过学习遗传基本规律及变异等相关知识后,对学习该节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大部分高中同学在生物学科的学习投入的时间较少,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由于高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综合分析、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有所欠缺。

他们虽对“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很感兴趣,对于实践调查,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应重视以趣味性引导,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因此,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认真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全面完成教学目标。

效果分析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结合以学校3363教学理念,以学生自主、互动、探究来进行主体内容的学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突出了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本节中,因为活动较多,所以怎样安排教学使得学习变得容易些、愉快些、有效些就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并且我一直在探索与尝试在认知过程如何使知识与情感有效地产生交互作用。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学案:3.3DNA的复制 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学案:3.3DNA的复制 含解析

第3节DNA的复制1.简述DNA复制的概念2。

说出DNA复制的过程3。

总结DNA复制的时期、场所、特点和意义一、对DNA复制的推测基础梳理1。

提出者:沃森和克里克2。

猜测的DNA的两种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3.半保留复制的概念: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方式称作半保留复制4。

全保留复制的概念:以DNA双链为模板,子代DNA的双链都是新合成的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2.实验用的技术:同位素标记技术3.实验过程:基础梳理4。

实验结果:①复制一次产生的DNA分子中,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DNA分子密度居中。

②复制两次产生的DNA分子中,有两个DNA分子双链均含14N,另两个DNA分子中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

5.实验结论: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复制后形成的双链DNA中,总有一条链来自原来的DNA。

易错提示1.某双链DNA分子,经三次复制后,得到的DNA分子中有2个含有原亲代DNA链()三、DNA复制的过程1.DNA复制的概念:DNA复制是以亲代DNA 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2。

DNA复制的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Ⅰ的间期3.DNA复制的过程:基础梳理(1)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氢键断裂,双链打开(2)合成子链:①模板: DNA分子的两条链②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③酶:DNA聚合酶、解旋酶④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⑤产物:与母链互补的子链⑥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⑦能量:细胞提供的能量(ATP)(3)形成子链:重新形成双螺旋,产生2个与亲代DNA 完全相同的子代DNA4。

DNA复制的意义: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易错提示1。

DNA解旋酶破坏的是氢键,不能将DNA分解成脱氧核苷酸( √)2。

DNA解旋后的每一条脱氧核苷酸链都可以作为DNA复制的模板(√)3.DNA双螺旋全部解开后,再开始进行DNA复制(×)随堂训练1、把培养在含轻氮(14N)环境中的细菌,转移到含重氮(15N)环境中培养相当于复制一轮的时间,然后放回原环境中培养相当于连续复制两轮的时间后,分析表明细菌DNA组成为( )A.3/4轻氮型、1/4中间型B。

《生物的遗传导学案》

《生物的遗传导学案》

《生物的遗传》导学案一、导入生物的遗传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它涉及到生物个体的遗传信息传递、基因的表达和变异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将了解到生物的遗传规律以及遗传变异的原因,从而更好地理解生物的进化和遗传变异的重要性。

二、目标1. 了解生物的遗传基本观点和遗传物质的特点。

2. 掌握基因的表达和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

3. 理解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的原因。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诠释生物的遗传现象。

三、导入问题1. 什么是生物的遗传?2. 遗传物质的特点是什么?3. 基因的表达和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是什么?4. 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的原因有哪些?四、进修内容1. 生物的遗传基本观点- 生物的遗传是指生物个体通过生殖细胞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遗传信息主要存储在基因中,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实现。

- 遗传物质的特点是稳定性和可变性。

稳定性体此刻基因的传递过程中保持不变,可变性则表现为基因在繁殖过程中发生变异。

2. 基因的表达和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 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和分离定律等。

- 孟德尔遗传规律指出,基因以随机的方式分离和组合,从而决定后代的遗传特征。

染色体遗传规律则说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遗传信息传递受染色体的影响。

3. 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的原因-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突然的改变,导致遗传信息发生变异。

基因突变的原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 遗传变异是生物种群中遗传信息的多样性表现,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基础。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到生物的遗传是生物学中重要的观点,涉及到基因的表达、遗传信息传递和遗传变异等内容。

掌握生物的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进化和遗传现象,为生物学的深入进修打下基础。

六、课后作业1. 仔细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总结生物的遗传基本观点。

初中生物教案遗传

初中生物教案遗传

初中生物教案遗传
目标:掌握基因与遗传的基本概念,并了解遗传规律。

重点:掌握基因与遗传的基本概念,了解遗传规律。

难点:深入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掌握遗传规律的应用。

教学工作安排:
第一课时:基因的概念和结构
1.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基因的特点和重要性。

第二课时:遗传的规律
1. 教师向学生介绍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本原理;
2. 学生通过实验或案例分析,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其他遗传规律的特点和应用。

第三课时:基因突变与遗传变异
1. 教师向学生介绍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影响;
2. 学生通过实验或案例分析,理解基因突变对遗传的影响;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遗传变异的特点和影响。

第四课时:基因工程与遗传改良
1. 教师向学生介绍基因工程的概念和应用;
2. 学生通过实例或案例分析,了解基因工程与遗传改良的重要性;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基因工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基因与遗传的基本概念,还能理解遗传规律的应用,提高了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基因和遗传的理解,为未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学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学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学案[考点归纳]1、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2、染色体、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3、遗传性状的概念4、生物相对性状的实例5、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6、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概念7、性别决定的方式8、遗传病和近亲结婚,优生优育的措施9、变异的概念,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之间的区别10、生物变异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特别关注:生物的相对性状和遗传性状分析、应用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遗传图解、后代的性状与性状的比例)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之间的区别[知识回忆]1、遗传的概念、意义、物质基础概念:意义:保持物种的基本稳定,使物种不断进化发展主要遗传物质:。

它呈形,主要存在于中(遗传信息的中心)2、基因与性状基因的概念:。

相对性状:。

如单眼皮和双眼皮,卷舌和不卷舌。

基因与性状:一般地,控制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存在,在有性生殖生殖细胞中存在。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分别控制显、隐性性状。

一对夫妇都是双眼皮(有耳垂等),生下一个单眼皮的儿子。

请回答以下问题:(1)作图父双眼皮× 母双眼皮精子或或卵细胞子代、、、性状、、、(2)家庭成员有双眼皮也有单眼皮这一生理特征的不同表现类型,在遗传学上称为;夫妇俩都是双眼皮,儿子却是单眼皮,这称为现象。

(3)这对夫妇生下来的女儿如果是双眼皮,则她的基因组成为(4)假设这对夫妇再生下一个子女,是儿子的可能性是,是双眼皮的可能性是3、人的性别决定原理、方式常染色体:与无关,数目是对。

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类型:(男)或(女)。

性染色体数量:1对男性:产生两种精子和性别决定方式:型女性:产生一种卵细胞4、遗传病和优生优育(1)遗传病的病因是:物质发生变化或者是由基因引起的。

常见遗传病:等(2)遗传病大多是因为近亲结婚引起的,因为近亲间携带的可能性比较大。

所以生下来的子女中患有病的几率于正常夫妇生下来的子女(3)优生优育的措施:、、产前诊断。

5、生物的变异概念、类型、意义概念:可遗传变异:由引起,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类型不可遗传变异:仅仅由而引起的变异意义:可以使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如果遗传就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考点示例]1、(2007中考)下列有关染色体、和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组成B. 基因是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断C.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 细胞中的只存在于染色体上2、(2007中考)下列各项中,肯定属于男性精子染色体组成的是()A. 22条B. 22条C. 22条D. 22对3、(2006中考)近亲结婚所生子女中患病率较高的是()A. 艾滋病B. 乙肝C. 白化病D. 细菌性痢疾4、(2006中考)下列变异性状中,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是()A. 人的镰刀形细胞贫血症B. 玉米的白化苗C. 蜥蜴的断尾D. 人的色盲5、(2006中考)人类有双眼皮和单眼皮之分。

高中生物_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伴性遗传教学反思《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一个难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

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

学生已学过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为《伴性遗传》的学习作了知识铺垫。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由果蝇的眼色遗传引出伴性遗传的概念,再告诉学生红绿色盲是伴性隐性遗传,再讲教材中红绿色盲四个遗传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推导总结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一般情况,很少有学生能总结色盲遗传在上下代遗传的规律,教师只能告诉学生,并留给学生思考题:为什么红绿色盲男性高于女性?教学过程中虽创设了问题情境,但是由于缺乏学生的参与体验过程,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的挥,关键的知识点都是由教师传授。

学习的效果也不够理想,往往学生要通过许多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才能分辩出伴性遗传的种类。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现在对教学过程进行了重新设计,采取了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些素材,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从学生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增加学生的体验,提高了课堂效率。

从内容上讲,导入环节设计是我认为完成的最好的,也是老师们比较认可的。

以色盲这一典型病症进行讲解。

就是这些致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 Y)上,所以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有关。

之后让学生检验自己的色觉是否正常以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红绿色盲是一种什么样的病症,以此引入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

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情感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培养学生的热爱探究生物科学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以红绿色盲为例,利用遗传图谱,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这个知识点正是本节的难点,在难点的突破上,我针对遗传图谱,设计了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一步一步理清头绪,突破难点。

人教版生物学案-专题3-3.2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含解析

人教版生物学案-专题3-3.2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3.2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一、试管动物技术1.含义: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

2.主要技术: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

3.意义:(1)解决动物生育率低的问题。

(2)实现良种动物的快速大量繁殖。

二、体外受精1.卵母细胞的三种采集方法和培养方法的比较:采集采集过程培养适用动物方法用激素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从输卵管中冲取卵子无需体外培养,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实验动物,如小鼠、兔及家畜猪、羊等从已屠宰母畜的卵巢中采集从刚屠宰母畜体内摘取卵巢,再从卵巢中采集卵母细胞采集的卵母细胞需在体外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大家畜或大型动物,如牛活体采卵借助超声波探测仪、内窥镜或腹腔镜等工具,直接从活体动物的卵巢中吸取卵母细胞2.精子的采集和获能:3.受精:获能的精子和培养成熟的卵子,一般在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过程。

三、胚胎的早期培养2.培养目的: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

3.胚胎去向:当胚胎发育到适宜的阶段时,可将其取出向受体移植或冷冻保存。

【易错辨析】1.试管动物技术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2.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及受精等步骤。

(√)3.体外受精后获得的受精卵需要立即移入母体子宫进行妊娠,以保证成活率。

(×)【分析】体外受精获得的受精卵需要移入发育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以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

受精卵发育到适宜阶段才能进行胚胎移植。

4.早期胚胎培养的培养液中,应含有一定量的CO2。

(√)5.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

(√)一、体外受精1.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方法:(1)超数排卵技术:促性腺激素可作用于卵巢,促进雌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卵子的排出,从输卵管中冲取的卵子,已发育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进行受精作用。

简单的生物遗传学教案初中

简单的生物遗传学教案初中

简单的生物遗传学教案初中
一、课程内容:基因和遗传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了解遗传的基本规律;
3. 掌握遗传的相关术语和方法;
4. 理解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遗传规律的理解;
2. 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例;
2. 小组讨论;
3. 实验演示。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例子引出基因和遗传的概念;
2. 授课内容:
a. 基因的定义和作用;
b.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
c. 遗传的相关术语和方法;
d. 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3.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遗传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遗传规律;
4. 小组讨论:根据所学内容,学生分组讨论生物遗传学应用领域。

六、课堂练习:
1. 选择题:(1)基因是由什么组成的?A. DNA B. RNA C. 蛋白质 D. 糖类
(2)孟德尔遗传定律中,哪一定律描述的是同源体染色体的分布?
(3)自然选择是指什么?
七、课后作业:
1. 阅读相关教材,复习所学内容;
2. 完成课堂练习题。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基因和遗传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生物遗传学的兴趣。

接下来,需要继续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生物遗传学的内容。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标要求核心素养概述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分子上。

1.通过分析图示,理解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科学思维)2.通过类比分析,掌握不同生物遗传物质种类。

(科学思维)知识导图学霸记忆1.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

2.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才是遗传物质。

4.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基础知识·双基夯实一、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链球菌的类型(连线)2.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两个阶段(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的结构与代谢2.实验过程3.实验结果及结论亲代噬菌体寄主细胞内子代噬菌体实验结论32P标记DNA __有__ __有__ __DNA__是35S标记蛋白质__无__ __无__遗传物质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1)烟草花叶病毒的组成:(2)侵染实验:(3)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RNA__。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连线生物类型与遗传物质的种类:〔活学巧练〕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2)从格里菲思实验中的病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链球菌只有S型细菌而无R型细菌。

(×)(3)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5)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了解遗传病的危
害,形成重在预防思想
【课堂训练】见同步练习中相应的内容。
做题,并听老师讲解。
【课堂作业】见同步练习中剩余内容。
授后小记:利用卡片让学生将男女方的色觉情况分别摆出,然后再配对,得出六种情况,对其
中四种进行分析得出,色盲病是伴性遗传的,母亲传给儿子。
授课日期3月5日
教学课题
课型Biblioteka 新授本课题教时数:3本教时为第3教时备课日期2月25日
教学目标:1.描述色盲的遗传方式,举例说出人类主要的遗传病。
2.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和遗传病的预防。
3.尝试运用遗传学知识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4.认同优生优育,用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影响周围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1.对亲代色盲症的遗传过程的理解。
科学的有关问题。
2.母亲色觉正常,携带色盲基因;父亲色盲。
3.母亲色觉正常,携带色盲基因;父亲色觉正
常。
根据卡片组合来分析
4.母亲色盲;父亲色觉正常。
回答:
思考:从摆放的卡片记录来判断,所生的子女
色盲男孩多。因为色
中,患红绿色盲的可能性较大的是男孩还是女
盲基因是只有X染色
孩?为什么?男孩或女孩的红绿色盲基因来自
盲在人群中的比例。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
问:为什么色盲病在男女性中的比例差别这么
欲望。
大呢?
【播放课件】用红、黄、蓝三种不同颜色的卡
根据各种组合情况来
通过对红绿色盲的遗传
片来分析色盲病的遗传方式。
分析红绿色盲的遗传
方式的理解,培养学生
四种情况分析:
方式。
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
1.母亲色觉正常,不携带色盲基因;父亲色盲。
体上可能带有的隐性
父亲还是母亲?
基因,Y染色体上不
带有色觉基因。若男
孩患色盲,只需来自
母亲的一条X染色体
上带有色盲基因;若
女孩患色盲,必须来
自父母双方的两条X
染色体上都带有色盲
基因。男孩色盲基因
来自母亲,色盲女儿
的两个色盲基因一个
来自父亲,一个来自
母亲。
【播放课件】介绍人类常见的其他遗传病
观看了解相关内容。
2.对色盲症的遗传方式的理解。(难)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件辅助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有少数人不能分
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辨各种颜色或某几种颜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思疑。
现象导入,激发学生的
色盲。那么,色盲是如何发生的呢?
学习兴趣。
【播放课件】展示几幅检测色盲的图片以及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