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期末论文政治体制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邓小平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贡献

摘要: 政治体制改革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不仅调整部分社会关系,提高政治与行政管理工作的效能,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并对我国现在的政治体制改革以及整个改革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实现意义历史贡献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他有着众所周知的伟大事迹,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等等诸多的事迹,当然他对政治体制改革也是有巨大的贡献的。

1980年8月18日至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这篇讲话中,邓小平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十年“文革”的深刻教训,尖锐地揭露和分析了现行政治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及其产生的原因,系统精辟地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

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与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弊端,已明显暴露出来。

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带来巨大的损失,文化大革命的产生有着各方面的原因,其中也包含着旧政治体制的一些弊端。但是,问题并不仅仅在于我国的政治体制本身存在弊端,更重要的在于我们对这些弊端采取什么态度和通过什么途径来革除它,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更加成熟。邓小平以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的深邃的目光审视这一问题,提出了以政治体制改革为手段来铲除中国政治弊端的战略部署。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在党酝酿和提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时候,邓小平即已开始考虑和率先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

1978年9月,邓小平访问朝鲜归来,视察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等地和沈阳军区,发表了6次重要谈话。这些谈话透露阐述了许多内容,邓小平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怎样才是正确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深刻反思旧的体制和机制,应当对存在弊端的体制进行改革,还提出了适时结束“揭批查”运动,集中精力抓生产,推动党的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国

家的体制,包括机构体制等,基本上是从苏联来的,是一种落后的东西,人浮于事,机构重叠,官僚主义严重,“文化大革命”以前就这样;有好多体制问题要重新考虑,现在我们的上层建筑非改不行。这是邓小平第一次明确谈到要对体制包括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是邓小平对政治体制这个多年“禁区”的最初触动。他所反思的,不仅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而且是建国以来我们在整体上的失误及其根源,我们必须要找出适合我们国情的更加完善的政治体制,才能更加全面快速的使我们国家强大起来。

1980年8月18日《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邓小平全面论述了这一构想。他从铲除中国政治的根本弊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系统深入而又精辟明确地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且对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这一讲话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对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的理论成果,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结晶,成为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期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我们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在我们党酝酿和提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时候,邓小平即已开始考虑和率先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1978年9月,邓小平访问朝鲜归来,视察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等地和沈阳军区,发表了6次重要谈话。这些谈话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怎样才是正确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二是深刻反思旧的体制和机制,应当对存在弊端的体制进行改革;三是提出适时结束“揭批查”运动,集中精力抓生产,推动党的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关于第二个方面,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国家的体制,包括机构体制等,基本上是从苏联来的,是一种落后的东西,人浮于事,机构重叠,官僚主义严重,“文化大革命”以前就这样;有好多体制问题要重新考虑,现在我们的上层建筑非改不行。(注:参见《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1月版。)这是邓小平第一次明确谈到要对体制包括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是邓小平对政治体制这个多年“禁区”的最初触动。他所反思的,不仅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而且是建国以来我们在整体上的失误及其根源。

二、在1980年8月18日《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邓小平郑重提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发表对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见解,初步确立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为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伟大实践指明了方向。

此次邓小平的讲话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为总目标,增强党与行政机构以及整个国家领导机关的活力,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各行各业以及基层的积极性,从而在政治上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为具体目标,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为主要任务来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

这次演讲的内容总结为几个方面:1.实行党政分开。党政职能分开,划清党组织和国家政权的职能,理顺党组织与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司法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做到各司其职,并且逐步地走向制度化。

2.进一步下放权力。凡是适宜于下面办的事情,都由下面决定和执行。

3. 改革政府工作机构。按照经济体制改革和政企分开的要求,合并裁减专业管理部门和综合部门内部的专业机构,使政府对企业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变到间接管理为主。适当加强决策咨询和调节、监督、审计、信息部门,转变综合部门的工作方式,提高政府对宏观经济活动的调节控制能力。

4. 改革人事制度。对“国家干部”进行合理分解,改变集中统一管理的现状,建立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改变用党政干部的单一模式管理所有人员的现状,形成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改变缺乏民主法制的现状,实现干部人事的依法管理和公开监督。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

5. 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提高领导机关活动的开放程度,重大事情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

6.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理顺共产党和行政组织、群众团体的关系。更充分地尊重选举人的意志,保证选举人有选择的余地。抓紧制定新闻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等法律,建立人民申诉制度,使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自由得到保障。

7.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步一步走向制度化、法律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进程。

这次演讲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并且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进行推进;把发展民主与健全法制结合起来,更加强调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把政治体制改革与尊重和保障人权结合起来,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把发展民主法制与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享受到直接的实惠;把执政党依法执政与参政党依法参政结合起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把共产党的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结合起来,以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把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与公民直接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了公民舆论监督和信访制;。把选举票决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完善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形式。

三、邓小平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对当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和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