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理物化期末复习第一章
华东理工化工原理第一章01

连续性假定 -- 流体是由无数质点组成的,彼此 间没有间隙,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连续介质 目的:用微积分描述流体的各种参数
1.1.2 考察方法----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 拉格朗日法---选定流体质点,跟踪质点描述 状态参数 欧拉法---选定空间位置,考察区域内不同质点 状态与时间关系 ① 轨线与流线的区别(录像) 轨线 - 同一流体质点在 不同时刻 所占空间位置 的连线 流线 - 同一瞬时不同流体质点 的速度方向连线
PA
—
PB
= ( ρi − ρ ) gR
上式表明:当压差计两端的流体相同时, R直接反映的是虚拟压强差。
PA - PB = ( ρi - ρ ) gR - ( z A - z B ) gR
拓展:
2.4.2 烟囱拔烟:
pA= p2 +ρ冷gh pB= p2 +ρ热gh 由于ρ冷>ρ热, 则pA>pB 所以拔风 烟囱拔风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流水的有无是静力学问题 流水的多少是动力学问题 判据是看z大小,还是p大小? 同一水平高度比压强 p左=pA+ρgzA=PA p右=pB+ρgzB=PB
已知:ρA = ρB = ρ, ρi > ρ, 解:
= Hg ( ρi – ρ )
求: R 和 H 、pA 和pB间的关系;
PA – PB = Rg ( ρi – ρ )
ρHg = ?
2.3.2 基准 绝对压强:以绝对真空为基准 表压、真空度:以大气压为基准 表压 = 绝对压-大气压 真空度 =大气压-绝对压
表压 = 绝对压 - 大气压 真空度 = 大气压 - 绝对压
2.4 静力学方程的工程应用 2.4.1 测压: ① U型测压管 已知:R=180mm, h=500mm 求:pA=? (绝压),(表压)
华东理工 物理化学 第一章2

关于状态函数和过程变量的区别:
状态函数仅由系统的状态决定,其变化
仅与初终状态有关,与具体过程无关,可以
用全微分表示(dX)。
过程变量既与系统的初终状态有关,还
与具体过程有关,不能用全微分表示(dQ)。
3. 可以直接观察或测量的四个基本的 状态函数
◆ 压力 p ——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法向力。 单位:Pa 1atm=101325Pa ◆ 体积 V ——物质所占据空间的大小。 单位:m3 ◆ 温度 T ——物质冷热程度的度量。 热力学温标 单位:K(开尔文,简称开)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没有由于化 学反应而产生的系统组成随时间的变化。 恒温 T=T环=常数 恒压 p=p外=常数
状态函数——由平衡态单值决定的那些
性质,统称为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基本特征:
状态一定,状态函数的量值也一定;
如果状态发生变化 ,则状态函数量值的 变化仅决定于系统的初态和终态 ,与所 经历的具体过程无关。
(1) 封闭系统——有能量得失,无物质进出
(2) 敞开系统——有能量得失,有物质进出 (3) 孤立系统——无能量得失,无物质进出
封闭系统
W
Q
气体
敞开系统
进料
W+Q
出料
孤立系统
杜瓦瓶(绝热装置)
杜瓦瓶加入NaOH溶液和含HCl的玻璃球,当打 破玻璃球时,将发生中和反应。
2. 状态和状态函数
状态——系统一切性质的总和 平衡态和非平衡态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RT
2 n a 范德华方程 p 2 (V nb) nRT V
思考题: 对于A-B二元系,状态方程式如何写?
纯物质
V V ( p, T , n )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原理课件

式中:A——垂直于流动方向的管截面积 已知速度分布 ur 的表达式,求平均流速:
∫ u dA u=
A r
A
(3)质量流速G
单位时间内流体流过管道单位截面积的流体质量称为 质量流速G,其单位为 Kg/(m 2 ⋅ s)。
qm G= = uρ A
(4)质量守恒方程
取截面1-1至2-2之间 的管段作为控制体 (欧拉法,截面固定)
1.3.2 机械能守恒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固体质点运动,无摩擦(理想条件) 机械能=位能+动能=常数 流体流动,无摩擦(理想流体,无粘性μ=0、F=0、 τ=0) 机械能=位能+动能+压强能=常数
u2 = 常数 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 gz + + ρ 2 p
1.3.2 机械能守恒
(1)沿轨线(拉格朗日考察法,是某一流体质点的轨迹)的机械能守 恒 1 ∂p 立方体微元所受各力平衡(静止): X − =0 ρ ∂x 在运动流体中,立方体微元表面不受剪应力,微元受力与静止流 体相同,但受力不平衡造成加速度,即: 1 ∂p dux X− = ρ ∂x dt 设流体微元在dt时间力位移dl,它在x轴上的分量位dx,将dx乘 上式各项得: 1 ∂p du dx 1 2 X− dx = x dx = dux = ux dux = dux ρ ∂x dt dt 2
对于其他表面,也可以写出相应的表达式
②体积力
设单位质量流体上的体积力在x方向的分量为x (N/Kg),则微元所受的体积力在x方向的分量 为 xρδxδyδz ,该流体处于静止状态,外力之和必 等于零、对x方向,有:
∂p δ x ∂p δ x (p− )δ yδ z − ( p + )δ yδ z + x ρδ xδ yδ z = 0 ∂x 2 ∂x 2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复习提纲1-6章

本科物理化学复习提纲(I)第一章气体一.一.重要概念理想气体,分压,分体积,临界参数,压缩因子,对比状态二.二.重要关系式(1) 理想气体:pV=nRT , n = m/M(2) 分压或分体积:p B=c B RT=p y B(3) 压缩因子:Z = pV/RT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一、重要概念系统与环境,隔离系统,封闭系统,(敞开系统),广延量(加和性:V,U,H,S,A,G),强度量(摩尔量,T,p),功,热,内能,焓,热容,状态与状态函数,平衡态,过程函数(Q,W),可逆过程,节流过程,真空膨胀过程,标准态,标准反应焓,标准生成焓,标准燃烧焓二、重要公式与定义式1. 体积功:δW= -p外dV2. 热力学第一定律:∆U = Q+W,d U =δQ +δW3.焓的定义:H=U + pV4.热容:定容摩尔热容C V,m = δQ V /dT = (∂U m/∂T )V定压摩尔热容C p,m = δQ p /dT = (∂H m/∂T )P理性气体:C p,m- C V,m=R;凝聚态:C p,m- C V,m≈0理想单原子气体C V,m =3R/2,C p,m= C V,m+R=5R/25. 标准摩尔反应焓:由标准生成焓∆f H Bθ (T)或标准燃烧焓∆c H Bθ (T)计算∆r H mθ = ∑v B∆f H Bθ (T) = -∑v B∆c H Bθ (T)6. 基希霍夫公式(适用于相变和化学反应过程)∆r H mθ(T2)= ∆r H mθ(T1)+⎰21TT∆r C p,m d T7. 恒压摩尔反应热与恒容摩尔反应热的关系式Q p-Q V = ∆r H m(T) -∆r U m(T) =∑v B(g)RT8. 理想气体的可逆绝热过程方程:p1V1♑= p2V2♑ ,p1V1/T1 = p2V2/T2,♑=C p,m/C V,m三、各种过程Q、W、∆U、∆H的计算1.解题时可能要用到的内容(1) 对于气体,题目没有特别声明,一般可认为是理想气体,如N2,O2,H2等。
华东理工大学《无机化学》考研复习题库及答案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资料见第二页封面第1页复习题一第一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1.一气柜如下图所示:AN2(2L) CO2(1L)假设隔板(A)两侧N2和CO2的T, P相同。
试问:(1)隔板两边气体的质量是否相等? 浓度是否相等?(2)抽掉隔板(假设不影响气体的体积和气柜的密闭性)后,气柜内的T和P 会改变?N2、CO2物质的量和浓度是否会改变?2.标准状况与标准态有何不同?3.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与化学计量数有何不同?4.热力学能、热量、温度三者概念是否相同? 试说明之。
5.试用实例说明热和功都不是状态函数。
6.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1)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
(2)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表明甲物体的热力学能比乙物体大。
(3)物体的温度越高,则所含热量越多。
(4)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5)同一体系:(a)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值。
(b)不同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热力学能值。
7.判断下列各过程中,那个ΔU最大:(1)体系放出了60kJ热,并对环境做了40kJ功。
(2)体系吸收了6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40kJ功。
(3)体系吸收了40kJ热,并对环境做了60kJ功。
(4)体系放出了4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60kJ功。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质量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
(2)反应速率常数取决于反应温度,与反应的浓度无关。
(3)反应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也越大。
(4)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2.以下说法是否恰当,为什么?(1)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2)Δr S m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3)冰在室温下自动溶化成水,是熵起了主要作用的结果。
3.由锡石(SnO2)生产金属锡,要求温度尽可能低。
可以单独加热矿石(产生O2),或将锡石与碳一起加热(产生CO2),或将锡石与氢气一起加热(产生水蒸气)。
根据热力学原理,应选用何种方法?4.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2(g) + S(s) H2S(g);S(s) + O2(g) SO2(g);则反应:H2(g) + SO2(g) O2(g) + H2S(g)的平衡常数是下列中的哪一个。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复习提纲I.doc

物理化学复习提纲(I)(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第1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第2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第5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第3章化学平衡第六章相平衡第七-十二章第1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一、重要概念系统与环境,隔离系统,封闭系统,(敞开系统),广延量(加和性:V,U,H,S,A,G),强度量(摩尔量,T,p),功,热,内能,焓,热容,状态与状态函数,平衡态,过程函数(Q,W),可逆过程,节流过程,真空膨胀过程,标准态,标准反应焓,标准生成焓,标准燃烧焓二、重要公式与定义式1. 体积功:δW= -p外dV2. 热力学第一定律:∆U = Q+W,d U =δQ +δW3.焓的定义:H=U + pV4.热容:定容摩尔热容C V,m = δQ V /dT = (∂U m/∂T )V定压摩尔热容C p,m = δQ p /dT = (∂H m/∂T )P理性气体:C p,m- C V,m=R;凝聚态:C p,m- C V,m≈0理想单原子气体C V,m =3R/2,C p,m= C V,m+R=5R/25. 标准摩尔反应焓:由标准生成焓∆f H Bθ (T)或标准燃烧焓∆c H Bθ (T)计算∆r H mθ = ∑v B∆f H Bθ (T) = -∑v B∆c H Bθ (T)6. 基希霍夫公式(适用于相变和化学反应过程)∆r H mθ(T2)= ∆r H mθ(T1)+⎰21TT∆r C p,m d T7. 恒压摩尔反应热与恒容摩尔反应热的关系式Q p-Q V = ∆r H m(T) -∆r U m(T) =∑v B(g)RT8. 理想气体的可逆绝热过程方程:p1V1♑= p2V2♑ ,p1V1/T1 = p2V2/T2,♑=C p,m/C V,m三、各种过程Q、W、∆U、∆H的计算1.解题时可能要用到的内容(1) 对于气体,题目没有特别声明,一般可认为是理想气体,如N2,O2,H2等。
恒温过程d T=0,∆U=∆H=0,Q=W非恒温过程,∆U = n C V,m ∆T,∆H = n C p,m ∆T单原子气体C V,m =3R/2,C p,m = C V,m+R = 5R/2(2) 对于凝聚相,状态函数通常近似认为只与温度有关,而与压力或体积无关,即∆U≈∆H= n C p,m ∆T2.恒压过程:p外=p=常数,无其他功W'=0(1) W= -p外(V2-V1),∆H = Q p =⎰21TT n C p,m d T,∆U =∆H-∆(pV),Q=∆U-W(2) 真空膨胀过程p外=0,W=0,Q=∆U理想气体(Joule实验)结果:d T=0,W=0,Q=∆U=0,∆H=0(3) 恒外压过程:例1:1mol 理想气体于27℃、101325Pa状态下受某恒定外压恒温压缩到平衡,再由该状态恒容升温到97 ℃,则压力升到1013.25kPa。
物理化学__华东理工大学(1)--单元测试卷

。
A:临界温度;B:沸点;C:摩尔体积
10. 为使纯物质气体经恒温压缩而液化,其温度必须低于它的
温度。
A:冰点; B:三相点; C:临界
11.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求解范德华方程,得到三个摩尔体积的值:0.0523、0.2534 和 2.9523
m3 ⋅ mol−1 ,其中饱和液体的摩尔体积为
。
A: 0.0523 m3 ⋅ mol−1 ;B: 0.2534 m3 ⋅ mol−1 ;C: 2.9523 m3 ⋅ mol−1
5. 压力趋近于零时,物质在任何温度下的压缩因子都趋近于
。
A: 1; B:0; C:无法确定
6. 对于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以下错误的说法是
。
A:压缩因子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
B:压缩因子仅是压力的函数;
C:压力一定时,压缩因子是温度的函数
7. 考察压力接近于零时 Z 随 p 变化的斜率(∂Z/∂p)T,p→0,发现低温时<0,高温时>0,其间必有
一温度使(∂Z/∂p)T,p→0=0,这一温度称为
。
A:波义耳温度;B:临界温度;C:沸点
8. 某气体的状态方程为 pVm=A+Bp+Cp2+…,其中 A, B,C 等均是温度的函数,则在 400K
时,A 的值等于
。
A:3325.6;B:4325.6;C:无法确定
9. 当压力发生变化时,物质的性质不发生变化的是
试求反应 0.5H2 (g) + 0.5I2 (g) → HI (g) 在 225 °C 时的恒压热效应 Qp 和恒容热效应
QV
。已知
25
°C
时
∆f
H
m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生期末考试 物理化学考题及答案

诚信应考,考试作弊将带来严重后果!华南理工大学本科生期末考试《物理化学》48学时A卷注意事项:1.开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2.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试卷上;3.考试形式:闭卷;4.本试卷共三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一二三总分121234567得分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1.热力学第三定律完善的描述为()。
(A)凝聚系统在恒温过程中的熵变,随温度趋于0K而趋于0(B)凝聚系统在恒温过程中的熵变为0(C)纯物质完美晶体的熵,随温度趋于0K而趋于0(D)纯物质完美晶体的熵,0K时为02.工作在393K和293K的两个大热源的卡诺热机,其效率为()。
(A)83%(B)25%(C)100%(D)20%3.某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p1,V1,T1)出发,分别经恒温可逆压缩和绝热可逆压缩至同一体积V2,若环境所做功的绝对值分别为W T和W A,则有()。
(A)W T>W A(B)W T<W A(C)W T=W A(D)W T和W A无确定关系4.不挥发的溶质溶于溶剂中形成稀溶液之后,相对于溶剂而言将会引起溶液的()。
(A)凝固点下降(B)沸点降低(C)蒸汽压升高(D)化学势不变5.某温度下,反应CH3OH(g)=HCHO(g)+H2(g)的K∃=8.283,假设体系为理想气体反应系统,则当p(CH3OH)=1kPa,p(HCHO)=5kPa,p(H2)=10kPa时,反应将()。
(A)向正反应方向进行(B)向逆反应方向进行(C)刚好处于平衡状态(D)不能判断其进行的方向6.MgCO3(s)与其分解产物MgO(s)和CO2(g)达到平衡,该情况下系统的组分数C、相数P和自由度数F分别为()。
(A)C=3,P=3,F=2(B)C=2,P=3,F=1(C)C=1,P=3,F=0(D)C=1,P=2,F=17.对于反应A+B→G+H,其动力学方程形式为()。
(A)υ =kc A c B(B)υ =kc Aαc Bβ(C)υ =kc A c B/(1+K A c A c B)(D)无法直接确定8.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浓度变化的规律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V ( p,T ) 或 p p(V ,T ) 。(对、错)
(对)
平衡态的条件
热平衡 力平衡
T (1) T (2) T ( ) T p(1) p(2) p( ) p
相平衡 μi(1) μi(2) μi( )
理想气体简化的微观模型: (1)分子无体积 (2)分子间无相互作用
实际气体的微观模型: 具有吸引力的硬球。
气液相变
液化的必要条件 T<Tc 气液相变化的特征—水平线段、双节线
kci—双节线,气液共存
区的边界线
ck—饱和液体线, p*~V m(l)
ci —饱和蒸气线, p*~V m(g)
气体—压力为 pO 下 处于理想气体状态 的气态纯物质
液体和固体—压力为 pO 下的液态和固态 纯物质
溶液中的溶质—压力 为 pO下浓度为 cO 或bO 的理想稀溶液中的溶 质。
反应进度 :
为从数量上统一表达反应进行的程度
def nB nB (0) B
dnB Bd
二、重要公式
压缩因子
Z def pV nRT
流体。 三个特点:(1)密度较高。(2) 恒温线在c点附
近相对比较平坦。(3) 粘度较低,有利于传质。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临界温度分别 为343.05K、373.65K、405.65K,其中最易 液化的气体为( C )。
A 甲物质; B 乙物质; C 丙物质
Z—p恒温线
Z def pV nRT
定义波义耳温度TB :
某实际气体服从范德华方程 a
( p Vm2 )(Vm b) RT
分子的半径为r ,则已占体积
b 4 4 πr 3 6.021023 3
热力学第一定律
数学表达式:封闭系统
d-Q d-W dU
条件公式: (1)恒容过程:dV = 0、只做体积功
QV U d-QV dU
(2)恒压过程:dp=0,p=p外 、只做体积功
和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 水的沸点随压力的变化
ob-水的气固平衡线;冰的饱
和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
oc-水的液固平衡线;水的冰
点随压力的变化
o (oa,ob,oc 三线的交点)-水的三相点
610.5Pa, 0.01℃
虚线-亚稳平衡线;oa线向低温方向的延长线;
过冷水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热力学标准状态:
华东理工大学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一章 总结、习题
一、基本概念
系统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状态函 数的基本特征、状态函数的基本假定、 平衡条件、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的微观 模型
在使用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物质的基本单元。 试判断下面的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
Z p
T , p0
0
为定量表示实际气体对理想气体行为的偏离,
引入了压缩因子Z,它的物理意义是
。
V / V id
相同温度,压力下流体的体积与理想气体体积之比
某实际气体的温度为T,波义耳温度为TB,且
T TB 试在右面的坐标中画出该气体在T时的 pVm p 关系示意图。
pVm
p
水的相图
oa-水的气液平衡线;水的饱
当液体蒸发为同温度下的蒸气时,分子的
热运动能不变,但分子间距增大,因此要吸收
热量。
。 (对)
H2O (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H2 (g)的标 准摩尔燃烧焓。 。
(错)
标准摩尔反应焓
恒温化学反应
r HmO
B
Bf
HmO
(B)
r HmO
B
B
c
HmO
(B)
f HmO (H2O, g, T ) f HmO (H2O, l,T ) vapHmO (H2O,T )
Q p H d-Q p d H
QV U nCVo- ,mdT
适用条件:恒容、只做体积功,变温过程
Qp = H nCop- ,mdT
适用条件:恒压、只做体积功,变温过程
标准摩尔相变焓(恒温)
标准摩尔蒸发焓 标准摩尔熔化焓 标准摩尔升华焓 标准摩尔转变焓
vapHO m源自defHO m
(g) HmO
(l)
fus
H
O m
def HmO
(l)
H
O m
(s)
sub HmO
def
H
O m
(g)
H
O m
(s)
trsH
O m
(crI
crII)
=de=f
H
O m
(crII)
H
O m
(crI)
sub HmO fus HmO vap HmO (在同样温度下)
如非特别指明,相变化一般看作恒温过程。
判断对错:
说出简化示意图中的点、线、面的意义。
解: ①—临界恒温线; ②—低于临界温度的恒 温线。各区域所代表的 相态已标在图上。
临界点—气体与液体相互转化的极限, 气体与液体的差别消失
临界温度 Tc 临界压力 pc 临界体积 Vc
p 0 V Tc
2 V
p
2
Tc
0
超临界流体 温度、压力略高于临界点的流体称为超临界
c HmO (CH3OH,l,T ) =
c
H
O m
(CH3OH,g,T
)
vap
H
O m
(CH3OH,T )
r HmO (298.15K) ?
V
V
Z nRT / p V id
体积功
W体积
V2
p外dV
V1
d W体积 p外dV
范德华方程
p
a Vm2
(Vm
b)
RT
p
n2a V2
(V
nb)
nRT
a /Vm2 称为内压,是由于分子间有吸引
力而对压力的校正;
b称为已占体积,是由于分子有一定大小 而对体积的校正,它相当于1摩尔气体中 所有分子本身体积的4倍。
(1)(3) 。
(1) 1 mol 氯化铝;(2)1 mol
1 3 AlCl3
(3)1 mol铝离子; (4)1 mol 2Al 3
有关状态函数的基本假定:
对于一个均相系统,如果不考虑除压力以外的 其它广义力,为了确定平衡态,除了系统中每一种 物质的数量外,还需确定两个独立的状态函数。
判断对错:
化学平衡
B
BB
0
(1) 热平衡-系统内各部分以及环境具有相 同的温度。 T=T环 ( 恒温?)
(2) 力平衡-系统内各部分以及环境的各种 作用力达到平衡。 p=p环 (恒压?)
(3) 相平衡-相变化达到平衡,系统中各相 之间没有物质的传递,每一相的组成与 物质数量不随时间而变。
(4)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没有由 于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系统组成随时间的 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