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历史
中国文化的图腾与精神标示——龙的历史渊源与文化意义
中国文化的图腾与精神标示——龙的历史渊源与文化意义“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图腾,也是中国人心中永远不灭的精神标示。
自古以来,龙被称为天之神兽,被誉为中国神话中的万物之首,因其形神并存,所以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龙的历史渊源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
在考古学家的发掘中,就发现了在中国境内出现过各种关于龙的祭祀、雕刻、绘画和文字,可见其历史渊源的厚重。
通俗易懂的说法是,龙早在四千年前的夏、商、周三代时期,就已经被中国古人视为神灵。
从古代帝王、贵族的服饰、住所建筑,到俗民生活的纹饰装饰、习俗庆典,都可以看到龙的形象。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所代表的意义非常丰富,它既象征着中国的权力和标志着国家的统一,也代表着人民的精神追求和社会文化的传承。
在历史的长河中,“龙”的形象刻画了中国人民的意志力和勇气,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
二、龙的文化意义“龙”的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寓意和文化意义。
首先,“龙”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代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从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经典作品中可以看到,“龙”一词频繁出现,例如《诗经》、《周易》、《孟子》等。
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其次,“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创造力源泉,代表着中国文化中最为精深和最为神秘的精神内核。
在中国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中,“龙”曾被视为雨神、水神和农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界的尊重和崇拜。
同时,“龙”的形象还代表着中国文化中最为重视的中庸之道以及对于道德伦理的高度重视。
最后,“龙”代表着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信,成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符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形象既象征着中国统一的封建王朝,也代表着中国崛起的力量。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中国人民自然而然地将其视为自己的象征,将龙作为自己的文化图腾,身为中华儿女、龙的子孙。
三、结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来说,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还要懂得如何对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
端午节中国的龙文化和龙的历史演变
端午节中国的龙文化和龙的历史演变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举行龙舟竞渡活动的时候。
在中国,龙被视为祥瑞和吉祥的象征,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
本文将介绍端午节中国的龙文化和龙的历史演变。
一、龙文化的起源与象征意义龙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盘古时代。
龙被形容为蛇和鱼的结合体,拥有云雾般的鳞片和一对腾空的翅膀。
龙是中国最重要的神兽之一,被崇拜和称赞为海岳之神。
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权威和力量,常常与皇帝和皇家家族联系在一起。
龙在古代传说中还被视为四灵之一,代表着东方。
东方是五行之中最尊贵的方向,而龙作为东方的代表,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龙还象征着水,带来雨水和丰收;同时也象征着灵性和智慧。
在中国古代的建筑、绘画和文学作品中,龙经常出现,展现了中国人对龙文化的热爱和崇拜。
二、端午节与龙文化的关系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也被称为屈原节。
屈原是战国时期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是楚国的宰相,为了救国负重压力过大,最终投江以身殉国。
在屈原投江的那一天,居住在江边的百姓们划船前去捞救屈原,但无奈之下,只能将糯米包裹成粽子投入江中,以防止鱼虾咬食屈原之身。
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这一天吃粽子、划龙舟,以表示对屈原的怀念和赞扬。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也是与龙文化紧密相连的。
龙舟是一种长而窄的船只,通常由20至80人划桨而行。
船头是修饰成龙头的造型,绘制着五彩斑斓的龙鳞图案。
龙舟竞渡是一项团队合作的比赛,队员们齐心协力,努力划船前进。
这种活动寓意着祈求风调雨顺、丰收和国泰民安。
三、龙的历史演变龙的形象在历史上有所演变,由最初的神秘蛇和鱼的结合体,逐渐发展成充满力量和威严的形象。
在中国历史上,龙的形象经过吸收了其他文化的影响而发展变化,成为了更加祥瑞和吉祥的象征。
在唐代,龙的形象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龙在唐朝成为皇帝的象征,代表着帝王权力和吉祥。
在唐代艺术品中,龙的形象变得更加灵动和优美。
中国龙的演变史
中国龙的演变史中国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龙的形象经历了多次演变,展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和寓意。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叙述中国龙的演变史。
一、中国龙的起源和形象中国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中。
相传,中国龙是由天上的神仙化身而成的,它是天地之间的桥梁,代表着吉祥和权力。
古代人们对龙的形象进行了想象和创造,形成了中国龙的基本形象特征:龙头、龙身、龙爪、龙鳞等。
这些特征使得中国龙具有独特的外貌,与其他国家的龙形象有所不同。
二、中国龙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中国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它象征着吉祥、权力和帝王之气。
在中国古代的帝王制度中,龙是皇帝的象征,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龙的图案和符号。
中国人民对龙的崇敬和喜爱也体现了他们对权威和尊严的追求。
三、中国龙的演变和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龙的形象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中国龙的形象和寓意都有所变化。
例如,唐代的龙形象体现了力量和勇气,宋代的龙形象则更加优雅和祥和。
明清时期的龙形象则更加庄严和尊贵。
四、中国龙的艺术表现中国龙的形象在中国的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表现。
中国人民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对龙的崇敬和喜爱。
龙的形象在艺术作品中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美感,成为中国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
五、中国龙的影响和传承中国龙的影响和传承可以追溯到古代,持续至今。
中国人民对龙的崇敬和喜爱从古代延续到现代,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龙的形象也被广泛运用在各种场合,如节日庆典、建筑装饰等,展示了中国人民对龙的深厚情感和文化自信。
中国龙的演变史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特点。
通过对中国龙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龙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将继续传承和发展,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贡献。
中国龙的演变史 ppt课件
中国龙的演变史
(1)时代背景:
•
商王朝统治多大500多年,于公元前一世
纪被周人推翻。周人的宗教观念虽然与商人
一样以崇拜天地为核心。更突出人文的色彩,
摆脱原始巫术宗教的种种观念传统。
(2)龙纹的特点:
周初基本上是商代龙的延续,无刻意的 追求与新意,而其含义已由通天神兽向祥瑞 象倾斜。
由于周代龙纹不再像商代那样狂热地表 现其综合百物的内涵,这使龙纹得以更多地 依从美学规律,从而出现了向艺术化、图案 化发展的趋向。龙纹在奇瑰中增添了妩媚, 却失去了商人那种慑人的风采。
组成了巨大的氏族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其他氏族的
图腾,组合成龙图腾。
中在汉代文字学者许 慎的《说文解字》中,就有龙为鳞虫之长的说法。著 名学者闻一多认为,“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 大蛇的名字就叫做‘龙’,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 图腾的团族,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 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脚、马的头、鬣的尾、 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 在所知道的龙了。”
汉代龙纹形象,其形态基本可分为两类:
•
一类是“飞龙”,是以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上
所绘的龙为代表,这类龙特征是,龙的尾部与躯体浑
然一体,没有界限,即典型的蛇躯。龙的四腿取自虎
中国龙的演变史
中国龙形 象的起源 及演变
龙文化 与中国 传统建 筑
中国龙 与西方 龙的比 较
中国龙的演变史
• 龙是古代神话故事中一种神异 动物,古人曰:“龙,麟虫只 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 短能长,春兮而登天,秋兮而 潜渊”,传说中龙能兴风降雨, 因此自古以来龙被人类披上神 秘的面纱,使之成为中华民族 被神话了的产物------中华民族 的图腾。
关于龙的历史故事
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说。
以下是一些关于龙的历史故事:
1.龙的形象的形成:龙的形象是由多种动物的特征融合而成,包括鹿角、牛嘴、鱼鳞、鹰爪等。
这种形象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图腾崇拜和神话传说。
2.龙与皇帝的关联:在中国古代,龙被视为皇帝的象征,皇帝自称“真龙天子”,认为自己是由龙所生。
这种观念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3.龙的传说:在中国,有许多关于龙的传说,如“龙生九子”、“画龙点睛”、“龙王降雨”等。
这些传说反映了人们对龙的信仰和崇拜。
4.龙的形象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龙的形象也在不断演变。
从早期的朴素形象到后来的复杂形象,龙的形态和颜色也发生了变化。
5.龙在文化中的地位:在中国文化中,龙具有极高的地位,被视为吉祥物、神灵和权力象征。
龙的形象被广泛应用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如绘画、雕塑、文学、音乐等。
总之,龙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龙的历史传说故事
关于龙的历史传说故事 龙象征着中国⼈对⾃由完美的追求和向往,所以中国⼈都是龙的传⼈,龙的后代。
龙是我们的祖先,我们要时时刻刻向中国龙学习。
下⾯是由⼩编为⼤家整理的龙的历史故事,希望⼤家喜欢。
龙⽣九⼦ 在明代,龙还被⼈们附会出了⼀个繁盛的家庭,龙的九⼦是:饕餮(tāo tiè),性喜⽔,被雕成桥柱上的兽形;嘲风,喜欢冒险,因⽽⼈铸其像,置于殿⾓;睚眦(yá zì),平⽣好杀,喜⾎腥之⽓,其形为⼑柄上所刻之兽形;敝屣(bì xǐ),⼒⼤,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令刻在门的铺⾸上; 鸱(chī)吻,平⽣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蒲(pú)牢,平⽣好鸣,它的头像被⽤做⼤钟的钟纽;狻猊(suān ní),喜欢蹲坐,佛像座下的狮⼦是其造型;囚⽜,喜性⾳乐,故常⽴在琴头。
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
有⼈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
听的⼈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
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
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风,下起了⼤⾬,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
“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句成语。
⽐喻说话和作⽂时加上⼀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
⽆奈的龙王 城市的天空⼜升起了乌云,⼤暴⾬骤然间降临了,市民们都被浇成了落汤鸡。
于是,市民中就有⼈埋怨龙王:“龙王啊,我们城⾥本来不需要这么多的⾬,可你却偏偏把暴⾬⼀股脑地泼在了城⾥。
” 只得到了⼀点⽑⽑⾬的郊区农民也埋怨龙王:“为什么不把⾬多下⼀点给我们呢?要知道,三伏天⾥最缺⾬的是我们的庄稼啊!” ⾯对城市和郊区两⽅⾯⼈⼠的埋怨,龙王却感到⼗分委屈:“其实,决定哪个地⽅下⾬多少的并不是我。
龙的传说与中国历史
龙的传说与中国历史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龙的传说与中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本文将从龙的起源、龙的形象、龙的象征意义以及龙的传说在中国历史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龙的起源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根据《山海经》等古籍记载,龙是一种神秘而强大的生物,拥有神奇的力量和超凡的智慧。
传说中,龙是由天地之气凝聚而成,具有神圣的属性。
龙的形象多种多样,有的有角有鳞,有的有翅膀,有的有爪子,有的有长长的胡须。
龙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上逐渐丰富和演变,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二、龙的形象龙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中国古代的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形式中,龙常常被描绘成神态威严、身姿优美的形象。
龙的形象通常是长身蛇尾,龙头龙爪,龙鳞龙鳌,龙眼龙须,栩栩如生。
龙的形象不仅在艺术作品中出现,还广泛应用于建筑、服饰、器物等方面。
例如,中国古代的宫殿、庙宇常常以龙作为装饰图案,龙纹丝绸袍是古代皇帝的专属服饰,龙纹瓷器是中国陶瓷的瑰宝。
三、龙的象征意义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龙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龙是中国古代的至尊神物,被认为是天神的化身,代表着权力、尊贵和吉祥。
其次,龙被视为帝王的象征。
中国古代的皇帝自称为“龙的传人”,龙被视为皇权的象征,代表着帝王的统治和权威。
再次,龙被视为水的象征。
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水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龙被视为水的守护神,代表着水的灵动和生命的源泉。
四、龙的传说在中国历史中的影响龙的传说在中国历史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龙的传说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
龙被视为神圣的存在,中国人民对龙抱有崇敬和敬畏之情,龙的形象成为了中国人民追求权力、尊贵和吉祥的象征。
其次,龙的传说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的皇帝自称为“龙的传人”,龙被视为皇权的象征,龙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君主制度。
龙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龙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与文化意义,以下是一些主要方面:
1. 历史渊源:龙的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中国传统神话中,龙被视为神秘、强大和祥瑞的象征。
2. 皇权象征:在封建社会,龙被视为皇权的象征,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龙袍、龙椅等与龙相关的元素成为皇权的标志。
3. 吉祥寓意:龙被认为是吉祥、幸运和成功的象征。
人们相信龙能够带来好运、繁荣和幸福。
4. 文化传承:龙在中国文学、艺术、舞蹈、音乐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表现。
龙的形象和寓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民族精神:龙象征着力量、智慧和勇气,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
龙的形象常被用来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勇往直前。
6. 世界影响:龙文化不仅在中国境内有着深远影响,也对周边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龙在中国历史与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神话生物,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精神寄托。
龙的形象和寓意贯穿于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了中国文化独特的符号之一。
关于龙演变历史的作文400字
关于龙演变历史的作文400字龙的演变历史。
说起龙,那可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
一开始啊,龙就是
天上的雷电、地上的狂风,人们觉得它神秘又强大。
后来呢,到了青铜器时代,龙就变了样。
那时候的龙,被雕刻
在鼎啊、尊啊这些礼器上,看上去特气派,代表着皇家的威严和权力。
到了唐宋年间,龙的形象就更丰富了。
诗人们写龙,都是吉祥、美好的意思,画里的龙也活灵活现,好像随时都能飞出来似的。
现在啊,龙的形象就更接地气了。
不仅在中国,全世界都认识
这个“中国龙”。
它不仅是咱们的文化象征,还成了连接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纽带。
龙这东西啊,真是越说越有意思。
从最初的神秘力量,到皇家
的象征,再到现在的文化符号,龙的形象一直在变,但那份神秘和
威严,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里。
中国龙的演变史ppt课件
•
龙的形象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来源于鳄鱼,
一说来源于蛇,也有人认为来源于猪,甚至有说法称
最早的龙就是下雨时天上的闪电。现在多数专家认为
龙是以蛇为主体的图腾综合物。它有蛇的身、猪的头、
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鹰的爪、鱼的鳞。这种看
法展示了一幅远古社会的生活图景:在远古氏族社会
时,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战胜了其他氏族,
•
早期的龙实质基本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原始社会
的人们崇拜的图腾;另一种是原始宗教中神的助手和
神与人之间联系的媒介。
10
新石器时代(公元前8000年左右)
11
夏文化(公元2100——207)
Hale Waihona Puke 12[二]商代龙的形象-----龙的形成期
(1)时代背景: 商是一个宗教和神权极盛的时代。对于宗教和神
权的追逐,必需有与这个时代相对应的承载物,于是 青铜器上被饰以象征统治者宗教与神权威严、力量和 意志的各种神秘怪异的纹样。以龙纹、饕餮纹为代表 的怪异形象被创造和利用起来。它们以超世间的神秘 威吓的动物形象,表示出统治阶级对自身统治地位的 肯定和幻想。
8
中国龙形象的演变
•
龙及其形象的演变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我们分析龙的形象
演变时要根据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观
念。
•
总体上说,龙文走的是一条由多元化向
规范化;由宗教化向艺术化发展的道路。
9
[一]原始社会时期——龙的雏形期
• 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 遗址第48号墓中,发现墓主人左右两侧,有用蚌壳 精心摆成的龙、虎图像。这条五、六千年前的龙被称 为“华夏第一龙”。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遗 址,出土了距今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大型“玉龙”。 从上述资料的年代和出土地点来看,龙应该起源于原 始社会,它的形象和概念,在五、六千年前已经形成。
龙文化的发展历史
龙文化的发展历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秘动物,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龙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吉祥、权力、权威和幸运的象征,因此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龙文化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龙文化的发展历史。
龙文化最早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
在《山海经》、《封神榜》等古籍中,都有关于龙的描写,龙在这些古籍中被描述为具有神秘力量的生物,拥有控制自然和人类命运的能力。
龙被视为神灵之物,代表着中国人对生命力量和神秘力量的崇拜。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龙文化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皇帝被称为“龙”,龙被视为皇权的象征。
龙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宫殿、建筑、服饰等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对龙的崇拜和尊重。
在中国的历史上,皇帝们也常以龙的形象作为自己的象征,以显示其权威和尊严。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文化在中国社会中逐渐演变并发展。
龙文化开始融入到中国的生活方式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人们经常能看到与龙有关的庆祝活动,比如龙舞、舞狮等。
龙舞被视为中国传统舞蹈中的一种,象征着中国人对吉祥和幸福的祈求。
中国的文化艺术中也常常出现龙的形象。
在中国的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作品中,龙常常被视为灵感的来源,为作品增添了神秘和神圣的气息。
龙的形象还经常出现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为作品增添了神秘和奇幻的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龙文化也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在东亚地区,如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有着类似的龙文化,这些国家对龙的崇拜和尊重与中国有着相似之处。
在西方国家,龙也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化符号,出现在电影、游戏等作品中,为作品增添了神秘和惊险的气息。
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龙文化代表着中国人对神秘力量和生命力量的崇拜,也体现了中国人对权力、权威和幸运的向往。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文化逐渐演变并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的标志。
中国龙的传说起源、龙文化与历史上龙年大事
在先秦的文献中也有关于龙的记载,比如在《左传》当中谈到,鲁昭公29年有龙出现在晋国的城郊外。西汉董仲舒所撰的《春秋繁露》中,记有民间祈求龙降雨以保丰收的祀龙降雨活动,而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著名帛画上,也有龙的形象。这表明在西汉时期,龙已经是社会生活中流传相当广泛的一种文化意识了。
历史上的龙年大事
囚牛:性喜音乐,旧时多刻于胡琴头上。
睚眦(yázì):平生好杀,喜血腥之气。样子像长了龙角的豺狼,怒目而视,双角向后紧贴背部。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
嘲风(cháofēng):喜好冒险,常用其形状在殿角上作为装饰,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
蒲牢(púláo):喜欢吼叫,人们常把它安在钟上。
中国道教善于改造吸收各种神灵信仰并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隋唐之后佛教信仰传入中国,道教就借鉴参照佛教,引进龙王并加以改造,创造出自己的龙王系列,形成了自己的龙王信仰,名目繁多超过了佛教,达数百位之多,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四海龙王——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闰、西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
由于道教是本土宗教,道教的龙也就更为中国化,比佛教的龙更为世俗,更迎合中国民众的心理。道教中龙王的职责主要是兴云布雨,据说,在百姓遇到炎旱之时,天帝就派各位龙王前去布云施雨。发展到后来,凡是有水之处,无论江河湖海、渊潭池井,莫不驻有龙王,而龙王庙也随之遍地而起。
公元1616(丙辰)年,满族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各部、建立八旗,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积极做好入关准备,奠定了清朝300年统治的基业。
公元1856(丙辰)年,洪秀全密令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赶回南京,杀掉东王杨秀清。随后韦昌辉与石达开发生内哄,石达开连夜出走。此为“天京事变”。
Dragon在形象上与中国龙有几分相似,它拥有强壮的身躯,又长又粗的颈,有角或褶边的头,尖锐的牙齿,和一条长长的尾。它用四只强而有力的脚行走,用一对像蝙蝠翼的巨翼飞行,它全身覆盖着鳞片,保护着身体。
关于龙的历史资料
关于龙的历史资料龙,又称为蛟龙、神龙,是一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神兽,被形容为有蛇身、鱼鳞、鹰爪、牛耳、虎眼、虎牙的怪兽。
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极高,被视为吉祥之兆、圣物,充满威严、神秘色彩,同时也是一种象征权力和尊贵的象征物。
下面将介绍龙的历史资料。
一、龙的起源关于龙的起源,学界仍未达成一致的共识。
有学者认为,龙一词来自浮雕、石刻上的龙图腾,并且与我国古代人类社会时代有关。
“龙”一词的使用始于远古时期,人们根据自然现象、动物生态和形象特点,向神话演绎和文化积淀的结果。
二、龙的意义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既是一种自然神兽,也是政治、军事、哲学等领域的象征物。
对于战国时期以下的中国史料,几乎没有一篇文章不涉及到龙,而且有很多地方都建有龙庙,人们通常把龙放在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地方祭祀,希望龙能为人类带来好运。
三、龙的化身龙的形象很多,有神、有魔,有仁善的龙、也有邪恶的龙,可以说,龙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种符号之一。
在中国文艺和文化中,龙有多种化身:1、飞龙:描述那些在天上飞舞的龙,这些龙形态各异,有些蛇身、有些鱼身、有些鸟翼,但都具有双翼、鳞甲和火红的龙须。
2、龙胆:据传供了蛇胆的龙胆,能够祛风止痛,治疗疾病。
3、龙擎:又称龙柱,是广东特有的一种龙,作为高大的柱子出现,是华南地区的建筑旅行:特色之一,也是传统民俗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4、水龙:这是生活在水中的龙,体长有数百米,游泳速度快,翻滚转弯,非常优美。
5、龙鳞:商周时期有人将龙鳞刻上文字,将龙鳞用作铭刻记录,慢慢的形成了龙鳞文化。
龙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显然无法被忽视。
作为亚洲文化的一部分,龙具有强烈的文化内涵,中国文化在龙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龙文化。
1、龙的寓意:龙象征物阴阳,象征五行,代表帝王,家族,地理,气候等各种元素,独具一格的神秘及威严感。
2、龙的表现形式:中国民间艺术、民间故事、宗教信仰、徽菜艺术等领域中的多种元素,均为龙文化的表现形式。
龙在历史中的变化
龙在历史中的变化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
龙的形象来源大致有两种说法,一说来源于鳄鱼,一说来源于蛇,现在多数专家认为龙是以蛇为主体的图腾综合物。
它有蛇的身、猪的头、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鹰的爪、鱼的鳞,是多种动物的形象组合。
在远古氏族社会时,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汉族旧称)战胜了其他氏族,同时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
到了夏、商、周奴隶制社会时期,是龙的形象上升发展的初期。
这一时期的龙的“部件”已经基本齐全了,包括鳞片、眼睛、犄角等。
殷商时期,龙身呈璜状、玦形或璧形,还有圆雕的龙。
圆雕龙前足着地,长尾盘卷,有共同的时代特征:眼睛多为“臣”字眼、菱形眼和圆形眼;口微张,圆雕龙还露牙齿;脑后紧贴颈部有倒伏状的蘑菇形角,有的背部还长出牙齿;身体满饰单钩、双钩或阳线的云雷纹、方菱纹或重环纹。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中不断演变和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有关龙的历史故事
有关龙的历史故事龙的历史故事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形态多样,下面为您列举几个著名的龙的历史故事:1.画龙点睛: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但都没有画上眼睛。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画眼睛,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
然而,有人不信,偏要让他画上。
结果,刚画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
2.青龙化杖:东汉人费长房遇见一位异人,就跟随他入深山学道,但没有学成。
后来,异人将所用的竹杖赠给费长房,让他骑上。
费长房骑上竹杖,昏昏如睡,不一会儿就回到了家中。
他自以为离家才十来天,没想到已经过了十多年。
他将竹杖投到葛陂中,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青龙。
3.龙的起源传说:相传,古代的中国大地上有“九黄龙”和“一黑龙”,这十条龙在大地上漫游,后来为了寻找新的栖息地,它们来到了华夏大地。
在这里,它们遇到了黄帝,黄帝被这些龙的形象所吸引,决定将它们画在自己的身上,并且学习了龙的吉祥之意,最终成为了一个“龙人”。
4.龙的护卫传说:相传,有一个国家正遭受着外族的入侵,国王非常担心自己的国家会被彻底摧毁。
于是,国王求助于中国龙,希望它能够守护整个国家。
中国龙热心助人,听从国王的请求,最终成功驱逐了外族入侵者,并且为这个国家带来了和平与幸福。
5.龙的化身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女娲”的女神,她用五彩石粉捏制了很多人类,但她发现这些人类不够完美,于是她决定自己变成一个龙,用龙身体内的血肉来补全人类的身体。
女娲变成了龙,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最终她化作一朵云彩飘散天际。
以上只是龙的历史故事中的一部分,实际上龙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吉祥、尊贵和力量的象征。
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人民对龙的崇拜和敬畏,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14课中国龙
龙的历史 不同时期的中国龙
夔(kuí)龙期(商周---秦汉) 夔,神魅也,如龙一足。
龙的历史 不同时期的中国龙
应龙期(秦汉---隋唐 ) 可能始於秦,盛於汉,延续到隋唐,足多为三趾。
前额( ) 角( )
身( )Βιβλιοθήκη 尾( )鳞( )爪( )
请说一说,龙的各个部位都具有哪些动物的特点?
角( 鹿)角
前额(骆驼)
身(蛇身)
尾(鱼尾)
鳞(鱼鳞)
爪(鹰爪)
龙,乃万兽之首
龙的姿态
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 (清代)
龙的姿态
黄色正龙居中, 前爪作环抱状,后 爪分撅海水,龙身 环曲,将火焰宝珠 托于头下,瞠目张 颔,威风凛然。
艺术实践: 现在请你画一条龙试一试吧!
板凳龙
百叶龙
龙的象征
五月初五 端午节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传说爱国诗人 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也同时成了中国 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龙 舟竞渡在此日举行。端午节有吃粽子, 赛龙舟,喝雄黄酒等习俗。
龙的象征
龙的象征——-幸福、吉祥、威武。不夸张地说,有中国人生活 的地方,就有龙的形象以不同的形式出现。龙是中国的象征、中华民 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
龙纹瓦当 (汉代)
赵州桥石栏板上的双龙(隋代)
龙的历史 不同时期的中国龙
黄龙期(唐宋—明清 )
从汉代起,龙逐渐与皇权联系在一起。
华 丽
、
皇
权
的
象
云龙纹葵花镜 (唐代)
征
金冠 (明代)
龙的传奇历史上著名的龙之故事
龙的传奇历史上著名的龙之故事龙是中华文化中的神秘生物,被视为神圣的存在,具有强大的力量和智慧。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被赋予了吉祥、权力和保护的象征意义。
在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龙之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传说。
本文将介绍几个著名的龙之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些神秘而又令人着迷的传说。
一、《山海经》中的龙王故事《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文献,记载了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和地理知识。
其中关于龙的记载尤为丰富。
据《山海经》记载,东海有四位著名的龙王,分别是东海龙王、南海龙王、西海龙王和北海龙王。
他们统领着海洋中的龙族,掌管着风雨、潮汐和海洋生物的命运。
这些龙王形象威严庄重,被人们奉为海洋的守护神。
二、《白蛇传》中的白蛇化龙《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讲述了白蛇和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在故事中,白蛇为了救活被雷劈死的许仙,不惜化身为龙,以强大的力量抵挡雷电,最终成功将许仙救活。
这个故事中的白蛇化龙形象展现了龙的神奇力量和无私的爱。
三、《西游记》中的龙王故事《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也有关于龙的故事。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了寻找取经的路上遇到的难题,曾经到东海找东海龙王借取宝物。
经过一番争斗和考验,最终孙悟空成功得到了宝物,并与东海龙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这个故事展现了龙的智慧和善良,也表达了友谊的重要性。
四、《封神演义》中的龙之战《封神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小说之一,讲述了商末周初的战争和封神的故事。
在小说中,龙族与人族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龙族拥有强大的力量和法术,但最终被人族所战胜。
这个故事中的龙形象展现了龙的威严和力量,也表达了人类的勇气和智慧。
五、《红楼梦》中的龙之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小说中,贾宝玉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化身为一条龙,飞上九天,游遍天地间的美景。
这个梦境中的龙形象展现了贾宝玉的高贵和超凡脱俗的气质,也表达了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二生肖龙的知识点总结
十二生肖龙的知识点总结一、龙的历史渊源龙作为一个神话传说中的生物,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悠久的文化渊源。
历史学家认为,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的图腾之一。
在中国的古代文献和史书中,关于龙的记载非常丰富,如《山海经》、《逸周书》、《史记》、《汉书》等诸多典籍中都有关于龙的描述。
其中,“龙”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壁画、雕刻和神殿建筑中,成为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从这些资料中可以看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龙一直都是一种神圣、吉祥的存在。
而在十二生肖中,“龙”也一直受到重视,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之一。
二、龙的文化涵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被视为一种具有神秘和权威的存在。
人们相信龙可以控制着风雨、调节天气,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超凡力量的生物。
同时,龙也象征着皇权和权威,被视为帝王的象征。
在古代中国,龙是皇帝的象征,龙的形象被广泛用于帝王的服饰、建筑、器物等方面。
同时,龙也被看作是一种祥瑞和吉祥的象征,被广泛应用于民间宗教信仰和居家生活中。
在婚庆、节日等重要场合,中国人常常会采用龙的形象来象征喜庆和祥和。
因此可以说,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文化涵义。
三、龙的形象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是一种巨大、蛇身、鱼鳞、四足、龙爪、蛟龙等多种形象特征的生物,常带有角、鬣、颔等。
龙的形象饱满、威武,给人一种非常神秘和庄重的感觉。
古代文化中,龙的形象在雕刻、绘画、工艺品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
而在十二生肖中,“龙”这一形象也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符号。
人们通过“龙”来表达对力量、权威、祥瑞的向往和追求。
四、龙的民间传说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神话形象,其形象和传说广泛传承和流传于民间。
龙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传说中多次出现,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化中的重要题材之一。
例如《山海经》中记载着许多关于龙的故事,叙述了龙的形象和特征。
另外,龙还出现在《封神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文学作品中,并成为这些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为故事情节增添神秘和祥瑞的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源: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形图案来自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査海遗址(兴隆洼文化因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敖汉旗紧邻辽宁省,查海遗址在辽宁阜新县发现了一条长约19.7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
兴隆洼文化的这条龙的发现,把中国人崇龙的历史上推到了8000年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
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龙渐渐成了"九不像"(具有九种动物的特征)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万能之神。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形象:龙,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九种动物合而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
具体是哪九种动物有争议。
相传龙的形体“九像九不像”,《尔雅翼》云∶龙者鳞虫之长。
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是也。
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
其声如戛铜盘。
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
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
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另一说是:“嘴像马、眼像蟹、须像羊、角像鹿、耳像牛、鬃像狮、鳞像鲤、身像蛇、爪像鹰…”;还有一说是:“头似驼、眼似鬼、耳似牛、角似鹿、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
历史演变:一、夔龙期自仰韶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期,经商周,延续到秦汉,以商周夔龙为代表。
夔龙的原型为湾鳄或巨蜥,一鸷(凤)足而四爪。
商夔螭,一鸷足,二或四爪。
商中晚期,夔龙夔螭夔风并逢,产生六种以夔龙为主的并逢夔龙夔螭夔风徽识,表示同为祖先。
西周继续沿用,并将夔龙夔螭综合为一种新形态,此时一鸷足,多为弯月形二爪。
二、应龙期应龙的概念很早,最早见于商周,但作为艺术分期的应龙,可能始于秦,盛于汉,延续到隋唐,足多为三趾。
三、黄龙期始于唐宋,辽、金、元奠定了形象基础,盛于明清。
宋,辽、金、元多为三趾,明清多为四趾、五趾。
自元代起,只有皇家可使用五爪龙造型,民间只能用三爪或四爪龙的图案。
四、回归期清以后的现当代。
由于龙与封建统治者脱离了关系,所以可以按人们的喜好绘制或塑造成三、四、五趾。
当然,历史上五爪龙有过特殊的地位,故人们普遍还是偏爱五爪造型。
日本在唐代时与中国频繁往来。
而在那个时候,中国的龙都是三爪,日本也就只能从中国引进三爪的龙。
在中国出现四爪龙后,已经开始闭关锁国,与日本断了往来。
而韩国古时候叫做高丽,一直到清末前都是中国的附属国,当中国统治者开始用五爪龙图案的时候,自然不可能让属国和自己平起平坐,于是韩国的龙就只能是四爪了。
归根到底,日韩的龙反应的正是中国龙的发展演变过程。
分类:蛟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
相传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腾踔太空。
在古文中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
关于蛟的来历和形状,古典文献中说法不一,有的说“龙无角曰蛟”,有的说“有鳞曰蛟龙”。
而《墨客挥犀》卷三则说得更为具体: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
倘蛟看见岸边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绕之,使人坠水,即于腋下吮其血,直至血尽方止。
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有周处入水三天三夜斩蛟而回的故事。
蛟可能是鳄鱼。
夔龙想象性的单足神怪动物,是龙的萌芽期。
《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但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
“夔,神魅也,如龙一足。
”(《说文解字》)“夔,一足,?踔而行”。
(《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囗、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
虺(hui)是一种早期的龙,以爬虫类——蛇作模特儿想象出来的,常在水中。
“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
”是龙的幼年期,曾出现在西周末期的青铜器装饰上,但不多。
虬一般把没有生出角的小龙称为虬龙,是成长中的龙。
故古文献中注释:“有角曰虬,无角曰龙。
”另一种则说幼龙生出角后才称虬。
两种说法虽有出入。
但都把成长中的龙称为虬。
还有的把盘曲的龙称为虬龙,唐代诗人杜牧在《题青云说》诗中就有“虬蟠千仞剧羊肠”之句。
蟠螭(panchi)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广雅》集里就有“无角曰螭龙”的记述。
对蟠螭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黄色的无角龙,另一种是指雌性的龙,在《汉书·司马相如传》中就有“赤螭,雌龙也”的注释,故在出土的战国玉佩上有龙螭合体的形状作装饰,意为雌雄交尾。
春秋至秦汉之际,青铜器、玉雕、铜镜或建筑上,常用蟠螭的形状作装饰,其形式有单螭、双螭、三螭、五螭乃至群螭多种。
或作衔牌状,或作穿环状,或作卷书状。
此外,还有博古螭、环身螭等各种变化。
角龙指有角的龙。
据《述异记》记述:“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角龙便是龙中之老者了。
应龙有翼的龙称为应龙。
据《述异记》中记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
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
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
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
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火龙是以火慑势的龙。
全身有紫火缠绕,凡有火龙经过之处,则一切物体均被烧焦。
蟠龙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
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地称为蟠龙。
在《太平御览》中,对蟠龙又有另一番解释:“蟠龙,身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
有毒,伤人即死。
”把蟠龙和蛟、蛇之类混在一起了。
青龙为“四灵”或“四神”之一,又称为苍龙。
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将天上的若干星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区,即二十八宿,用以观察月亮的运行和划分季节,并把二十八宿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青、红、白、黑四种颜色以及龙、鸟、虎、玄武(龟蛇相交)四种动物相配,称为“四象”或“四宫”。
龙表示东方,青色,囚此称为“东宫青龙”。
到了秦汉,这“四象”又变为“四灵”或“四神”(龙、凤、龟、麟)了,神秘的色彩也愈来愈浓。
现存于南阳汉画馆的汉代《东宫苍龙星座》画像石,是由一条龙和十八颗星以及刻有玉免和蟾蜍的月亮组成的,这条龙就是整个苍龙星座的标志。
汉代的画像砖、石和瓦当中,便有大量的“四灵”形象。
鱼化龙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我国古代早已有之。
《说苑》中就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的记载,《长安谣》说的“东海大鱼化为龙”和民间流传的鲤鱼跳过龙门,均讲述了龙鱼互变的关系。
这种造型早在商代晚期便在玉雕中出现,并在历代得到发展。
龙的形式:坐龙坐龙呈正襟危坐的形式,头部正面朝向,颏下常设一火球,四爪以不同的形态伸向四个方向,龙身向上蜷曲后朝下作弧形弯曲,姿态端正。
坐龙一般设立在中心位置,庄重严肃,上下或左右常衬有奔腾的行龙。
在封建社会中,坐龙是一种尊贵的龙纹祥。
行龙行龙呈缓缓行走状,整条龙为水平状态的正侧面。
行龙常常作双双相对的装饰,构成双龙戏珠的画面,常装饰在殿宇正面的两重枋心,器皿的狭长形装饰面上也常常用到。
倘以单相出现时,龙的头部常常作回头状,使画面更显生动。
升龙升龙的头部在上方,奔腾飞舞,呈升起的动势。
倘若龙头往左上方飞升,称“左侧升龙”,龙头往右上方飞升,称“右侧升龙”。
升龙又有缓急之分,升腾较缓者,你“缓升龙”。
升腾较急者,称“急升龙”。
头部在上的升龙又作往下的动势,称为“回降龙”。
降龙降龙的头部在下方,奔腾飞舞,呈下降的动势。
倘若龙头往左下方俯动,称“左侧降龙”,龙头往右下方俯动,称“右侧降龙”。
降龙又有缓急之分,下降较缓者,称“缓降龙”。
下降较急者,称“急降龙”。
头部在下的降龙又作往上的动势,称为“回升龙”或“倒挂龙”。
云龙泛指奔腾在云雾中的龙。
龙和云是结合在一起的,云,是产生龙的基础。
而龙嘘出的气便成了云。
云龙纹就是云和龙的共同体,将龙的头、尾、脚“打散”又和抽象的云融汇在一起,显示出一种似云非云,似龙非龙的神秘图案。
草龙是一种含有龙形象的卷草图案,又叫“卷草缠枝龙”。
头部有明显的龙头特征,而身、尾及四肢都成了卷草图案。
整体往往呈现出“S”形的主旋律,并将“S”形继续延伸,产生一种连绵不断、轮回永生的艺术效果。
头部与卷草曲卷的丰富变化,形成动静参差、相互呼应、层次丰富的画面。
在构图上,采用均衡的形式,讲究曲线美,富有动律感。
在表现形式上,则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把带有吉祥含意的“如意纹”内容,综合到一个画面,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卷草缠枝纹常应用在建筑、家具和器皿的装饰上。
拐子龙拐于龙源于草龙,又脱胎于草龙,形成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拐于龙的线条装饰显的挺拔、硬朗,转折处呈圆方角。
龙的头部也呈方圆形,整体协调一致,简洁、明快,又有一定的装饰意趣,常用在家具、室内装饰及建筑的框架上。
团龙把龙的形体适合为圆形称为团龙。
它源于唐代,明清时运用较为普遍。
“四团龙”、“八团龙”等团花定为当时的冠服制度,即一件服饰上有四个或八个团龙是最尊贵的。
后来发展为十团、十二团、十六团、二十四团,数量越来越多,使用范围也放宽了,织锦、刺绣、陶瓷、建筑、家具等装饰上都有团龙,团龙适用性强,又保持了龙的完整性,装饰味也很浓,运用十分广泛。
团龙的表现形式也很丰富,有“坐龙团”、“升龙团”、“降龙团”等。
团龙的圆边还装饰有水波、如意、草龙等图纹,使团龙纹华丽而又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