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业自身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合集下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水产养殖已成为中国农村地区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但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普及,水产养殖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这不仅影响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危及到人类的健康。

因此,加强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将阐述国内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1.1 水体污染水产养殖会释放出大量含有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废水。

如果不加以处理或处理不彻底,这些有害物质会进入水体,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劣化,损害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废弃物的长期堆积也可能导致土壤的污染。

废弃物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铜、锌等重金属,会通过水分、作物与土壤的接触,进入到土壤中,破坏土壤质量,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质量。

水产养殖涉及到饲料的存储、加工和运输过程,这些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的粉尘、气体等污染物,破坏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可能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

2.1 废水处理废水处理是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水产养殖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是氨氮、亚硝酸盐和化学需氧量等有害物质。

通过调节水质、微生物处理、植物净化等方式,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降解或转化,达到排放标准。

2.2 农业资源化利用水产养殖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加以利用,为周边的农作物提供养分。

此外,还可以将废物进行生物发酵处理,提炼出含有各种有益微生物的生物农药,用于农业生产。

2.3 科学化养殖科学化养殖是减少污染产生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养殖场环境、饲料配合、鱼种选择等方面合理规划,降低水产养殖的投放密度和饲料的含量,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减轻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2.4 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的长期措施。

采取适当的生态建设手段,如种植湿地植物、人工湿地建设等,加强水体的修复和调节,优化生态环境,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3. 总结水产养殖污染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治理水产养殖污染是当务之急。

通过废水处理、农业资源化利用、科学化养殖和生态恢复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的减轻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但也存在着一些污染问题。

水产养殖污染不仅对水质环境造成危害,同时也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水产养殖污染的治理和管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水产养殖污染现状1. 水体污染问题水产养殖业经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和药物,这些物质会直接排放到水中,造成水体污染。

大量的有机废弃物和氨氮等有害物质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使得水质恶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水产养殖场周围的土壤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通过土壤渗透造成了土壤的污染。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了周围的农作物生长,更加严重的是对地下水造成了污染威胁。

3. 生态环境问题水产养殖污染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养殖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会导致水中藻类的大量繁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水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1. 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政府应当加大对水产养殖业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水产养殖业的生产经营行为。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水产养殖企业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环保标准,提升企业对环境污染的法律责任。

2.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水产养殖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推广循环利用养殖废弃物的方法,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建立水产养殖污染的环境监测体系,实施定期的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养殖废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4. 科学合理规划养殖区域制定水产养殖的规划,合理布局养殖区域,避免过度集中的养殖区,减少养殖过程中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5. 提升养殖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强水产养殖业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 强化企业自律管理水产养殖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环保管理机制,进行环境保护投入,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确保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最小影响。

水产养殖污染状况及整治策略

水产养殖污染状况及整治策略

选用优质饲料
01
选用营养均衡、质量可靠的饲料,避免使用含有激素或抗生素
的饲料。
控制饲料投喂量
02
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和摄食习性,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
浪费和污染。
使用水质改良剂
03
通过使用水质改良剂来调节水质,促进鱼类生长和提高水质。
但需注意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05
加强水产养殖环境监管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水产养殖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水产养殖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水产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和责任。
强化法律宣传和培训
加强对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法律宣传和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
严格审批制度
严格养殖项目审批
对新建、改建、扩建的水产养殖项目进行严格审批,确保符 合环保要求。
加强养殖证照管理
对已取得养殖证照的养殖场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合法合规 经营。
慢性危害
长期食用受污染的水产品可能对 人类健康造成慢性危害,如致癌 、致畸、致突变等。
影响渔业可持续发展
降低水产品质量
制约渔业经济发展
水产养殖污染可能导致水产品质量下 降,影响消费者的信心和购买意愿。
水产养殖污染可能导致渔业产量下降 、成本增加,制约渔业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破坏生态环境
水产养殖污染可能对水域生态环境造 成破坏,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和 繁衍。
养殖废水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含有有机物、氨氮、磷等 污染物。
生物残骸
死亡的鱼虾及其他生物残 骸,分解后产生氨氮、磷 等污染物。
污染程度
局部污染
养殖区域内的水质恶化, 底泥积累,影响养殖生物 的生长和繁殖。
区域性污染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水产养殖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养殖过程中,污染主要表现为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有害物质的积累和水体酸碱度、温度等生理参数的改变,对水环境的影响逐渐显现。

本文将对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进行探索。

1.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水产养殖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养殖过程中,饲料残留物、动物排泄物和死亡生物等有机物被分解,在水体中形成大量的溶解性有机物和微生物。

这些物质能够促进水中藻类的生长,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氧气供应不足、水质恶化。

2.有害物质的积累: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病原菌、抗生素、兽药和化肥等物质的加入,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浓度逐渐升高。

其中,兽药等物质可能会在水体中残留,导致水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的风险加大,从而影响公众健康。

3.水环境的酸碱度、温度等生理参数改变:水产养殖的实际养殖温度往往高于自然温度,这种温度变化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呼吸代谢和适应能力等方面。

酸碱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鱼类的生理功能,并影响水生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1. 加强兽药等物质的监管:加强兽药等物质的监管,控制兽药等物质的使用,是保证水产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对于发现的不合格的水产养殖物资及产品,应当予以立即召回、销毁处置。

2.改善养殖水质:改善养殖水质,是保护水生环境的关键。

通过适当的浸泡试验、有效微生物处理、植物提取液强化养殖水体生态功能,可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水体生态多样性。

3.实施科学养殖技术:普及科学养殖技术,可以减少养殖所需面积、提高养殖密度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采用可再生资源,如养殖废弃物、水草、纤维等再生材料,以物尽其用,减少浪费。

4.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在养殖过程中,每日产生大量的杂物和有机废弃物,如果不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会直接导致养殖水体的污染。

实施垃圾分类,能有效减少养殖所需面积和污染物的排放,保证水生环境的卫生。

综上所述,要想保护水生环境,需加强兽药等物质的监管,改善养殖水质,实施科学养殖技术和加强垃圾分类处理。

水产养殖中的环境生态问题及应对建议

水产养殖中的环境生态问题及应对建议

水产养殖中的环境生态问题及应对建议近年来,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为满足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然而,与此同时,水产养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业面临的环境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一、水体污染问题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残渣和动物排泄物的大量排放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废弃物质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海藻大量繁殖和藻华暴发,进而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应对建议:1. 推广循环水养殖技术:通过循环利用水体,将废弃物质处理并回收利用,减少对水质的污染。

2. 加强饲料管理:合理控制投喂量,减少饲料残渣的排放。

研发和使用高效利用率的饲料,减少养殖过程中的营养浪费。

3. 建立养殖区域污染物排放监测系统:监测养殖区域的水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生物入侵问题水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引进非本地物种或高产种。

然而,这些外来物种往往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成为生物入侵的主要威胁。

应对建议:1. 加强入侵物种检疫和监管:建立健全的入侵物种检疫制度,加强对养殖物种的筛查和监控,及时防止和控制入侵的发生。

2. 发展本地物种养殖:鼓励养殖户选择本地物种进行养殖,降低引入外来物种的风险,维护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开展生物入侵风险评估研究:加强对潜在入侵物种的研究,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风险,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养殖环境变化问题水产养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变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栖息地的破坏以及水质的恶化。

特别是养殖区域的土地开垦和围堤建设,对周边的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

应对建议:1. 科学规划养殖区域:充分考虑当地生态环境,科学选择养殖区域,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2. 生态修复与保护: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3. 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养殖户采用低碳、环保的养殖方式,减少生态环境的压力。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一种农业生产形式,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业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给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结合实际,对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一、水产养殖污染现状(一)废水排放水产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其中含有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最终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答中,如果废水中含有过多的有机物质,将会导致水体黑臭化。

(二)沉积物和底泥水产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饲料残渣、排泄物和死亡动物等,这些物质会沉积到水底,形成底泥,在空气中分解后产生一定的毒气,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三)养殖池底土壤磷含量因为氮磷是植物的重要营养元素,而水产养殖过程中会大量排放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磷元素。

如过多的磷元素进入土壤中,容易导致土壤磷含量过高,进而影响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

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措施(一)构建完善的废水处理系统养殖场在建设时,要根据污染排放规模和废水特点,选择适当的废水处理工艺,对进入池塘或者排放到外界的废水进行处理。

对于处理后的废水,应该进行严格监控并达标排放,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开展绿色养殖绿色养殖是目前全球推崇的养殖方案之一,它的核心是在养殖过程中采用生态方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控制养殖规模,减少养殖废弃物产生,降低养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加强养殖过程管控当发现饲料残渣、排泄物等物质浓度过高时,应及时处理或清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加强养殖环节的管控。

(四)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监测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监测,建立养殖环境的污染监测网络,对养殖过程中的废水、气体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污染源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治理。

三、结论水产养殖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一个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周围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建设完善的废水处理系统、开展绿色养殖、加强养殖过程管控以及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监测等手段来有效防范和治理水产养殖污染问题。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产业,长期以来,由于水产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发展模式不合理,导致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污染的现状,并探讨一些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的主要问题包括水体富营养化、底栖动物消失、水生态系统剧烈变化等。

大规模养殖所需的饲料和排泄物都会进入水体中,其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如氮、磷等。

这些养分进入水体后,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促进藻类的繁殖以及水生物的过度生长。

藻类的过度生长会导致水体溶解氧的减少,造成鱼类窒息死亡。

过度生长的藻类在死亡后分解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进一步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形成恶性循环。

水产养殖还会导致底栖动物的消失。

底栖动物在水生态系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养殖过程中的废弃物和饲料残渣会沉积在水底,导致水底的有机物浓度升高。

这样一来,底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数量逐渐减少。

底栖动物的消失会影响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治理水产养殖污染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优化养殖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主要集中在养殖池塘和网箱中,这种模式不利于底质的净化和水体的自然排放。

可以通过扩大养殖面积,提高养殖水体与自然水体的连接程度,增加水体的自然排放,减少污染物的积累。

第二,推广清洁养殖技术。

清洁养殖技术是指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可以使用人工合成饲料替代传统饲料,以减少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

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水处理技术,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减少废水中的污染物含量。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政府需要加强对水产养殖企业的监管,确保其合法经营,并规定养殖废水的排放标准。

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执法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

第四,加强科学研究,完善技术手段。

水产养殖污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开展科学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可以开展对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推动养殖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与控制对策探讨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与控制对策探讨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与控制对策探讨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养殖业的高效化、工业化发展,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对周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探讨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与控制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1. 水体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废水中含有饲料残渣、排泄物、养殖药物残留等有机物和无机物质,这些物质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体污染。

长期以来过量使用化学药物和饲料,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2. 土壤污染水产养殖场的废弃物和废水可能会污染土壤,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尤其是在滤网养殖中,过度使用饲料和养殖药物会导致废弃物和排泄物中的营养物质过度浓缩,进而对土壤产生污染。

3. 大气污染水产养殖中常常需要使用发电设备、运输工具等,这些机械设备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导致大气污染。

水产养殖过程中排放的氨气和硫化氢也会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作用。

1. 生态系统影响水体污染会导致水生生物缺氧死亡,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

水产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物质过度富集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促使藻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导致大量水生生物死亡。

2. 社会环境影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还会对周边社区和居民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污染的水源和土壤可能对周边居民的饮用水和农作物产生健康风险,并且污染的气体会对周边居民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1. 规模化经营的扩张水产养殖业的规模化经营使得废水、废弃物排放量急剧增加,使得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2. 技术和管理不足一些水产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对养殖药物和饲料的使用管理不当,使得有害物质过量排放。

3. 法律法规执行不严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一些养殖场对环境保护产生了疏于管理的问题。

1. 推行绿色养殖技术采用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绿色养殖技术,降低废水中有害物质的排放。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水产养殖污染是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残留物、鱼粪、养殖废水等因素导致水体受到污染的现象。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进步,水产养殖污染成为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从水产养殖污染的现状和治理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水产养殖污染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养殖废水排放问题: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饲料残留物、鱼粪和养殖药物等有机物和无机物,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态系统稳定。

2. 养殖废弃物处理问题: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死亡鱼类和废弃的饲料等,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恶臭气味和有害物质,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

3. 养殖药物残留问题:为了防治疾病和提高养殖效益,水产养殖中广泛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

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会残留在养殖产物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针对水产养殖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来减少污染源,提高养殖环境的质量,保护水生态系统。

具体措施如下:1. 排污许可制度:建立严格的养殖废水排放标准和监管机制,实行排污许可制度,限制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排放废水。

2. 引进生态养殖技术: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低污染、高效益的养殖方式,通过人工构建适宜的生态环境,有效减少废水排放和废弃物产生。

可以采用湿地过滤、稻田综合种养和循环水养殖等技术。

3.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把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或能源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可以利用废弃物进行厌氧发酵,得到沼气和有机肥料,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4. 健全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养殖污染监测体系,加强对养殖场排污口的巡查和监测,确保养殖场按照标准进行废水处理和废弃物处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污染问题。

5. 加强科普宣传:通过加强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的科普宣传,提高养殖户和相关人员的环保意识,推动整个行业朝着环境友好型养殖方式发展。

水产养殖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减少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的稳定。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1. 引言1.1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水产养殖污染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在我国,水产养殖污染主要表现为水质污染、富营养化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水产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氨氮、硝酸盐和磷酸盐等营养物质,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等问题。

水产养殖废水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为了有效治理水产养殖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措施。

要加强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工程建设,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要加强水产养殖管理,加强对水产养殖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要推动水产养殖行业转型升级,推广高效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排放。

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下,相信水产养殖污染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控制,水体环境质量将会得到明显改善。

2. 正文2.1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但由于水产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养殖密度增加,污染问题日益显现。

一些水产养殖场面临着废水、废渣排放不规范、养殖过程中使用农药、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超标的问题,导致水体污染情况加剧。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产养殖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养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加剧,容易引发赤潮等问题。

其次是水产养殖废水中含有有机物质过多,使水体透明度下降,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一些水产养殖场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不当,导致水体中存在抗生素残留等问题,对水质和水生态造成危害。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比较严重,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下面将重点介绍水产养殖污染原因、治理技术、监管政策和防治经验,为改善水产养殖污染现状提供参考和指导。

2.2 水产养殖污染原因水产养殖污染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饲料残留物和化学药物: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和药物残留在水中,会导致水质污染。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渔业产业之一,随着渔业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污染对策,以期引起社会的重视,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1、水体污染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池塘、湖泊、河流等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主要表现在水质恶化、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中藻类过度生长,阻碍光合作用和水生生物的生长,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2、废弃物污染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饲料残渣、粪便等,大量排放到水体中,使水质受到破坏。

废弃物中富集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对水质产生严重影响,容易导致水体缺氧、水质浑浊,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3、水土污染水产养殖中的化学药物、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和不当处理,使养殖池塘及其周边环境遭受污染,影响土壤和植被的生态平衡,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以上种种污染现象,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水生生物的生长,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如不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将进一步恶化。

1、科学选址和规划对水产养殖场所进行科学选址和规划,充分考虑当地水质情况、水体流动情况等因素,尽量减小对水环境的影响。

避免在水质较差或易富营养化的水域进行养殖活动,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2、循环水利用加强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提高废水的处理利用率。

采用循环水利用技术,对养殖场所的废水进行再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降低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即在养殖过程中,利用藻类、浮游生物等来净化水质,提高养殖场所的水体自净能力。

生态养殖能够减少对水质的污染,促进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4、加强环保意识水产养殖从业者要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鼓励和引导养殖户合理使用化学药物和饲料添加剂,正确处理养殖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1. 引言1.1 水产养殖污染的现状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但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水产养殖污染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质污染严重。

由于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大量饲料和化学药品,导致养殖水体中残留有大量的氨氮、硫化物、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严重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

污染物排放量大。

水产养殖过程中排放的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等物质,直接排放入水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赤潮等问题。

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当。

养殖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养分,如果不合理处理,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

水产养殖污染的现状比较严重,已经成为我国水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之一。

需要加强监管,推行绿色养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1.2 水产养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水产养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水产养殖所需的饲料和养殖密度增加,导致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度富集,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大量繁殖,破坏水质平衡,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兽药、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等残留物会进入水体,对水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养殖废弃物的排放和水产养殖船只对水域的噪音和振动也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人类直接接触或间接摄入受污染水产品后,可能会引发健康问题,如食物中毒、过敏反应等。

水产养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不容忽视。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

通过加强监管、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控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水产养殖污染的主要原因1. 养殖池塘排放:水产养殖过程中废水和废渣的排放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养殖池塘中的废水富含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残渣、粪便和化学添加剂,这些物质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对增加水产品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以及对策,以期提供参考。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污水排放: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类的粪便、残饵和药物残留物等会产生大量有机废物,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质富营养化,增加水生植物和藻类的生长,进而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和氧气供应。

2. 靶向性药物使用:水产养殖业为了增加产量和防治疾病,普遍采用靶向性药物,如抗生素和抗寄生虫药物,但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残留,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问题。

3. 溶解氧降低:水产养殖过程中,大量的养殖动物会耗用水体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下降,给水生生物造成窒息和死亡的风险。

1. 构建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建立合理的排污体系,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收集和处理,可以采用生物降解和物理处理等方法,减少废物对水体的污染。

2. 选择环保养殖模式:推广循环水养殖、土壤渗滤养殖等环保养殖模式,减少废水排放,提高养殖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冲击。

3. 控制药物使用:合理使用药物,控制药物的投放量和频次,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抗生素等药物,选择相对环保的药物,减少药物的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

4. 加强养殖管理与监测:完善养殖管理制度,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养殖中的问题,控制养殖规模,避免超量投放和养殖密度过高等问题。

5. 提高养殖科技水平:加强科研工作,推动养殖技术的创新和优化,提高养殖环境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降低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可以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它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水产品,还能够对规模化养殖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水产养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目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有必要对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对策,以推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来看一下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需要投放大量饲料,这些饲料中含有较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养分会在水中被逐渐释放出来,导致水中的氮、磷浓度升高,从而引发水质污染。

水产养殖过程中还需要使用饲料添加剂和药物,这些物质一旦进入水体,也会对水体产生污染作用。

2. 底泥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池塘或海洋中的底泥会不断积累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的分解会产生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对水产生污染作用。

3. 生态环境破坏:大规模的水产养殖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海水养殖会影响沿岸水域的生态平衡,而淡水养殖则会占用大量的水资源,对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基于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现状的分析,我们应当采取相应的控制对策,以减轻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对策:1. 加强制度的监管:应当建立健全水产养殖行业的管理制度,规范水产养殖的生产行为,确保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各项操作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度污染。

2. 推广循环水养殖技术:循环水养殖是一种高效节能、高效环保的养殖方式,它可以有效减少水产养殖对水资源的消耗,同时还能够减少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冲击。

3. 完善废弃物处理设施:应当加强对水产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工作,建立废弃物收集和处理系统,保证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不会对周围的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4. 鼓励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对水产养殖过程中对化学农药的使用,避免化学农药对水体产生污染作用。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但在过去几十年中,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也逐渐加剧。

广义上的水产养殖环境包括水体、底质和周边环境等,这些环境受到养殖活动排放物的影响,造成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水体污染。

水体是水产养殖最重要的环境,大量养殖废水和养殖饲料残渣的排放导致了水体污染。

废物和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药物会破坏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引发藻类暴发和水位酸化等问题,对养殖的健康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控制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对策:1. 加强规范管理: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对养殖环境进行规范管理。

对养殖废水、养殖饲料残渣的排放和处理等方面进行明确要求,强化监管,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2. 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和技术。

建立完善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推广生物降解剂等技术,降低化学药物对水体的侵害。

3. 加强养殖废水处理:对于养殖废水的处理问题,应注重综合利用和资源化。

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发酵制肥,同时回收废水中的养分,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4. 转变养殖方式:通过改变养殖方式,减少养殖对水体的污染。

采用以饲料为主的养殖模式,减少废物排放;定期清理养殖池塘和底质,防止死亡动物和养殖残渣对水体的污染。

5. 落实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的养殖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养殖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及时发现和解决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热点之一。

通过加强规范管理、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加强废水处理、转变养殖方式和落实环境监测和评估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水产养殖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也是农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

然而,水产养殖业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由于水产养殖业的大量投入和产出,水质几乎都会被污染。

水产养殖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养殖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如投喂和排泄等。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污染现状和治理措施两方面进行探讨。

1、水质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养分、有机物和废水等污染物。

其中,氨氮、总磷和总氮等养分物质是主要的污染物质,特别是氨氮的浓度过高,易导致水体缺氧,直接危害水产养殖的健康和生长。

另外,有机物污染不仅会引起水体腐败、异味、水质恶化等,还会产生毒性物质,对水生生物造成损害。

2、底泥污染水产养殖底泥是水体中含有的沉积物,通常富含有机质和营养物质,还可能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底泥污染主要来源于废弃物的投放和水质的污染,长期积累下来会导致水产养殖区域土地的退化,降低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3、卫生状况水产养殖过程中也存在卫生问题,如鱼病、水源污染等。

鱼病是水产养殖业的主要问题之一,不仅会降低水产养殖的产值,还会对水体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水源污染是由于养殖污染物排放和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的水体污染,严重威胁着水质安全和人类健康。

1、科学养殖科学养殖是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的核心措施。

要依托现代科技手段,采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养殖管理模式,减少废弃物污染。

首先要制定科学的投喂计划和种草计划,精准掌握鱼类的生长状态,将饵料、添加剂等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其次要加强废水处理,尽可能地提高废水的回收利用率,减少对水质和底泥的污染。

2、营养循环利用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的另一个关键措施是要实现废物的利用,将有机肥料和营养物循环利用到种植业、农业等方面。

例如,将废弃物作为肥料施用于农田中,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并减少废物对垃圾场的污染。

另外,将废弃物作为饲料喂养家畜家禽,也是废物利用的好方法之一。

3、生态综合治理水产养殖的生态治理是推进水产养殖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水产养殖是指在水域中种植、养殖水生生物的活动,包括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产养殖已成为重要的经济产业。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密度的增加,养殖业也带来了一些环境污染问题。

本文将分析水产养殖的污染现状,并探讨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水产养殖污染的现状1. 水体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排泄物、残饵和养殖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废物和营养盐。

这些废物会通过养殖池或网箱的排放口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水华、水质恶化等问题,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2. 污染物排放除有机废物和营养盐外,水产养殖中还会使用饲料、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残留在水体中,对水生物造成毒害,同时也会加重水体的化学污染。

3. 壤土污染水产养殖的废水和固体废物会直接排放到土壤中,引起土壤污染,影响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的生长。

4. 生态破坏部分水产养殖业者为了获取更高的产量,会进行过度捕捞和过度养殖,破坏了水域生态平衡,使一些稀有的水生生物濒临灭绝。

1. 推动养殖技术的进步应加强水产养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养殖效率,减少养殖密度和养殖废物排放,降低对水体的污染压力。

2. 完善废水处理设施对水产养殖场的废水进行收集和处理,采用生物处理、植物净化或人工湿地等方法净化水质,降低有机废物和营养盐的含量,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3. 加强监管和执法建立健全的水产养殖管理制度,加强对水产养殖行业的监管,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提高养殖者的环保意识。

4. 发展循环农业水产养殖与农业、畜牧业相结合,采取循环利用废水和废物的方式,发展集约化、循环化的水产养殖模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 加强环境教育加强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环境教育,提高其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的良好氛围。

6. 支持科研攻关加大对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技术的科研投入,支持环保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提高水产养殖的环保技术水平。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情况报告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情况报告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情况报告一、引言水产养殖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随之而来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水产养殖污染问题,保护水生态环境,本报告将对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水产养殖污染现状1. 污染源的特点水产养殖污染主要来自于饲料残渣、粪便、养殖废水、抗生素等。

这些污染源具有持久性、难降解性的特点,对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 污染影响与问题水产养殖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过度繁殖、水质恶化等问题,进而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养殖废水中的抗生素残留还可能威胁人类健康。

三、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措施1. 合理规划与管理加强水产养殖产业规划,合理布局养殖区域,防止过密养殖导致水环境负荷过大。

建立健全养殖场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 改进饲料管理加强养殖场饲料管理,减少浪费和过剩饲料的排放,通过科学配方、定量喂养等方式降低养殖饲料对水质的影响。

3. 推行循环养殖模式大力推广循环养殖模式,引入生态滤池、生物除磷等技术手段,有效减少废水排放,提高水体循环利用率。

同时,适时清除养殖底泥,减少底泥对水质的污染。

4. 加强兽药管理严禁非法使用和滥用兽药,加强兽药使用监管,推广无兽药残留的养殖技术,降低抗生素排放和水产品安全风险。

5. 科研技术创新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养殖效果的同时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四、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成效和问题1. 成效近年来,我国在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加强规划管理、改进饲料管理、推行循环养殖等举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产养殖污染的程度,减少了水质恶化的趋势。

2. 问题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养殖场个体经营意识薄弱,规模养殖企业存在违规排放行为。

同时,一些新兴养殖模式和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五、展望与建议1. 深化管理改革加强养殖场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执法监管机制,推动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向纵深发展。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产业之一,但长期以来,水产养殖产业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水质污染、底泥沉积、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

因此,加强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控制是当务之急。

1、有机质污染
水产养殖过程中排放的有机废物会使水体中的气体逐渐减少,造成水体中溶解氧的缺乏,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养殖动植物的正常生长。

2、氨氮、硫化物等无机物污染
水产养殖中排放的大量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氨氮和硫化物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在水中堆积会引起水体气味难闻,甚至影响生态系统健康。

3、底泥污染
水产养殖底泥中长期累积的有机物和废料,会产生一定的气味,而且这些物质在水体中埋下的时间越长,底泥质量越高,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1、加强环境监测
建立水产养殖养殖区的环境监测网络,及时获取污染信息,确定重点监控区域,制定应对措施。

2、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管理,科学管理水质和饵料投喂量,规范加药、换水等操作流程,强化养殖过程中废水的收集和排放控制。

3、推广环保养殖技术
推进水产养殖技术改革,大力推广绿色养殖、优质养殖、循环养殖等新技术,开展养殖污染物处理技术研究,减少废水和废弃物的排放量。

4、加强政策法规支持
加强水产养殖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环保投入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水产养殖企业环保管理、养殖信息公开、环保信用评价工作。

总之,加强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控制对策,实现水产养殖产业绿色发展,既有利于保障人民物质生活,也有利于保护水生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业自身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9-06-17T09:54:47.9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作者:黄绥淼
[导读] 近年来,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各行业发展非常迅速。

随着民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愈发追求健康、科学的饮食结构。

广西南宁横县马岭镇农业站广西南宁 5303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物质需求与日俱增。

水产养殖业与水环境密切相关,其自身污染及管控状况正获得日益增多的关注。

在梳理水产养殖业自身污染类型及其影响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数据和现有研究文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水产养殖业自身污染总体不大,低营养级的养殖品种虽大多具有低碳绿色的特点,也会因过度养殖造成污染。

关键词:水产养殖业;自身污染现状;治理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各行业发展非常迅速。

随着民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愈发追求健康、科学的饮食结构。

所以,低脂肪、高蛋白的水产品逐渐赢得了人们的关注,这一现状也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作为养殖方,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从事水产养殖活动的出发点。

然而,部分养殖方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养殖过程中采用了不合理方式,这样做虽在短时间内增加了养殖产品的经济效益,但却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水环境污染。

1水产养殖系统功能的多维性
与其他养殖业有所不同,水产养殖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直接栽培植物的生产方式,也有将植物蛋白转化为动物蛋白的养殖方式,还有将低值动物蛋白转化为高值动物蛋白的养殖方式。

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最后一种养殖方式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现代水产养殖系统不再仅具有食物生产、价值增值功能,它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逐渐强化。

水产养殖业自身污染强化将会影响水产养殖业未来的发展模式。

2水产养殖业自身污染的类型及对养殖水体的影响
(一)根据来源,水产养殖业自身污染可以分为三类:养殖过程中由生产投入带来的污染、由所养水生物的代谢产物带来的污染,以及由养殖活动带来的底部沉积物形成的污染。

由生产投入带来的水产养殖业自身污染主要包括因使用劣质水产苗种,以及不适当投入渔用肥料、饲料、渔用药物及环境改良剂等带来的污染。

这些污染的影响分别表现在:(1)不良苗种先天不足,后天有生长劣势,甚至可能带病,投入到生产中后容易出问题,进而引发渔药及环境改良剂等的过量使用,使养殖水体环境失衡。

(2)肥料和饲料在人工水产养殖过程中被广泛使用,但是若过量投入,养殖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浮游生物的数量就会过度增加,超标而形成污染。

一般会出现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的会形成“水华”或“赤潮”。

有研究表明,池塘系统中饵料氮素仅有13.9%转化为养殖产品,磷素约25.4%转化为养殖产品,其余部分流失于水体或沉积于底泥,这种状况在网箱养殖中更为明显。

氮含量高的肥、饲料投放所造成的氮失衡,不仅影响水环境质量,还影响鱼类生理功能,降低其摄食能力,甚至导致其死亡。

(3)渔用药物及环境改良剂的污染是由其过量使用或者违禁使用引发的,会对水体及养殖水产品产生危害。

一些研究在水产养殖区的水体和沉积物中均检测到抗生素残留,并揭示出同一养殖模式下水体抗生素残留具有时间的累积效应。

由代谢产物带来的水产养殖自身污染,是指养殖的水生物摄食饵料后所形成的代谢产物过多,全部排入水体后,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度增加,超过正常标准而形成的污染。

在高密度养殖模式下,生物的排泄物可能引发这类污染问题,我国曾经密布湖库地区的网箱养殖就曾经导致水质恶化,因此高密度养殖的水质控制值得关注。

由底部沉积物带来的水产养殖自身污染,是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中的生物碎屑和代谢产物等各种物质,在水体底部沉积之后,通过一系列生态过程重回水体,引发的二次污染。

相对封闭的水产养殖环境,如池塘、网箱等等,其底部沉积物中残饵富集,氮、磷含量和耗氧量明显高于周边水体沉积物。

老化池塘底泥中的有害底部沉积物则更为富集。

(二)水产养殖业自身污染对生物健康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藻类的迅速增长和藻毒素上升,还会造成水体缺氧和嫌气性细菌滋生,分解有机物而产生大量有毒物质,从而影响生物健康。

如微囊藻毒素对鱼类胚胎发育的负面影响。

一些研究还表明,过量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累积,会对部分水生物的生长发育、形态和功能有毒副作用。

同时,这样的养殖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也会对养殖区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3水产养殖业自身污染控制的政策建议
3.1科学规划天然水体的养殖区域
积极探索生态环保的大水面养殖模式,合理安置退养渔民,生态功能分区是分类管理的基础,因此各级政府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水产养殖规划设计和开展渔业管理之前,首先应该对辖区内水域开展科学的环境评价,对天然水体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区。

根据水体环境评价及由此确定的水产养殖功能分区结果,再科学规划及核定水产养殖水域。

对重要的大水面和天然水体,一方面科学禁养或限养,另一方面,要发挥某些养殖品种的碳汇和净水功能,积极探索低碳不投饵的生态健康养鱼模式。

对被要求退出的水产养殖水域及相关单位和人员,一定要制定完备的安置方案。

3.2加强重视和管理
在制定水产养殖环境的治理措施时,人们要从水产养殖的现有问题入手,找出存在的各种污染因素,逐一解决。

其中,人们要重视政府的作用,强化政府治理责任,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政府及相关的环境保护部门要根据现有的环境问题,提升管理水平,降低水产养殖对水源污染的影响。

水产养殖的关键在于水源,水源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只有高质量、无污染的水源才能为水产养殖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学会从水源的源头治理查起,做好水源管理工作。

在实际应用中,相关部门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加强水源的控制管理,并积极出台一些科学合理的治理政策,从根本上推动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3.3发展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生态养殖模式(生态集约化)
是引导池塘养殖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生态集约化养殖是指在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高效地生产安全的水产品。

最近,在我国出现了多种局部集约化生态养殖方式,如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

该模式是在池塘局部建造一些流水跑道,跑道内养殖吃食性种类,跑道外养殖不需投饲的净水生物。

该模式可有效地减少有害尾水排放甚或实现零排污。

3.4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
工厂化养殖、海洋牧场、深水养殖等模式将是未来渔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

这些生态养殖方式具有工程化、集约化、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特点,是可持续发展方式,应加强这些生态友好的相关技术和养殖模式的研究,鼓励其发展。

稻渔综合种养已经成为各省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是我国水产养殖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通过经验总结和生态养殖示范方式进行推广。

结语
当前,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其中尤为明显的是自身污染问题,因此,人们必须结合当前水产养殖发展现状,寻找最为合适的解决办法,从根本上保护自身环境,提升水源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唐启升,丁晓明,刘世禄.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J].中国渔业经济,2014,2(32).
[2]吴伟,范立民.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16(2):26-34.
[3]徐琪,杨林章,董元华.中国稻田生态系统[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18-139.
[4]梁惜梅,施震,黄小平.珠江口典型水产养殖区抗生素的污染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3.22(2):304-310.
[5]石学峰,王惠珍,芦瑞.论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8(19):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