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之《论语》

合集下载

论语《仁者爱人》教学设计范文

论语《仁者爱人》教学设计范文

论语《仁者爱人》教学设计论语《仁者爱人》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仁者爱人》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仁者爱人》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思,重点掌握立、达、盍、诸的意义和用法。

2、名句背诵:背诵1.6、5.26两章。

3、感受鉴赏:,鉴赏“爱人”的具体表现,感受孔子“仁者”的温度。

4、思考领悟:领会“仁”的具体思想内涵,正确认识孔子的仁爱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领会“仁”的丰富内涵,感受“仁者”的温度。

2、正确认识孔子的仁爱观。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易中天问于丹:你们美女也喜欢孔子吗?在你们心中,孔子是什么样的?于丹答道:我不主张从性别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

康德曾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这话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于丹的观点,即孔子的理论是适合男女大众的,具有普遍性,所以没有色彩。

那么孔子的温度体现在哪里?在今天这个略感寒意的初冬的下午,我们一起来学习《仁者爱人》,来感受孔子身上散发出的人性的温度。

(板书“仁者爱人”)二、说文解字,切入课题。

1、解字: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09次,有58个章节都涉及仁字。

所以,儒家学说甚至被称为“仁学”。

仁字从象形字演化而来,《说文》解释为“仁,亲也,从人,从二。

”《礼记》郑玄注:仁是相人偶之意,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PPT)仁字人旁加个二字,为什么不加一呢?一说明一个人只要做好自己、管好自己就行了。

加二就是两个人,除了要管好自己以外,还要管好另外一个人。

那就产生了相互关系,发生了怎样相处、怎样相助、怎样相爱的问题。

仁就是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关系变得和谐的方法。

你自己处好了,对人也好了,就是仁者了。

2024年度仁者爱人教学教案

2024年度仁者爱人教学教案
9
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的含义
尊重他人是指对他人的人 格、权利、观点和选择给 予认可和尊重,不干涉他 人的自由和尊严。
2024/3/23
尊重他人的表现
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 人的不同观点,不嘲笑或 轻视他人,以及避免对他 人进行恶意攻击或诽谤。
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尊重他人是建立良好人际 关系的基础,也是促进社 会和谐与进步的重要因素 。
仁者爱人的实践方法
探讨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仁者爱人的思想,包括倾听 、理解、关心、帮助他人等方面,并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实 践方法和技巧。
30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01 02
社会变革对仁者爱人的影响
分析了当代社会变革对仁者爱人思想的影响,包括科技进步、经济全球 化、文化多元化等方面,以及这些变革对人们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
以亲爱亲人为最大的仁爱。
《荀子》中也提到
“仁者必敬人。”:这句话说明 了仁者不仅要爱人,还要尊敬人

2024/3/23
16
现代社会中实践仁者爱人思
04
想意义和价值
2024/3/23
17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24/3/23
倡导仁爱精神
01
通过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仁爱观念,关爱他人,形成和谐友善的
社会氛围。
本课程共计36学时,每周4学时。
2024/3/23
教学内容安排
前8学时介绍儒家思想和“仁者爱人”观念的背景及内涵;中间16学时结合历史案例和现 实生活,深入分析“仁者爱人”思想的应用与实践;最后12学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和课堂展示,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考核方式
采用平时成绩(占40%)和期末闭卷考试(占60%)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 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期末闭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仁者爱人”思想的理 解和掌握程度。

论语《仁者爱人》优秀教学案例

论语《仁者爱人》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巧妙运用
本教学案例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仁爱精神的重要性。这种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直观地理解仁者爱人的内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考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贯穿整个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仁爱思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融入生活实践,提高道德素养
本案例强调将仁爱精神融入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提高道德素养。通过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认识到仁爱精神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主动践行仁者爱人。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例如,让每组分析一个与仁爱相关的案例,讨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仁爱精神,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悟。此外,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与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提升的重要环节。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反思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道德、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仁爱精神的重要性。例如,通过讲述发生在校园里的关爱故事,让学生思考如何将仁爱融入日常生活。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仁爱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直观地理解仁者爱人的内涵。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
CHAPTER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仁的概念及其内涵
解释了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包括爱人、尊重生命、追求和谐等内涵。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观
阐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观念,包括亲亲之爱、仁民爱物、博施济众等。
仁的实践意义
探讨了仁在个人修养、家庭伦理、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实践意义。
关键知识点回顾总结
1
2
3
探讨儒家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如以人为本、重视团队合作、强调社会责任等。
跨文化视角下仁爱观念传播策略
承认不同文化背景下慈善观念的差异,避免文化冲突。
寻找不同文化背景下慈善观念的共同点,促进交流合作。
通过教育、媒体、文化交流等途径传播仁爱观念,提高公众意识。
鼓励个人和组织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尊重文化差异
求同存异
传播策略
实践探索
05
CHAPTER
互动环节:学生展示与讨论
仁爱观念的具体表现
仁爱观念具体表现及实践意义
在当代社会,推广仁爱观念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和谐
仁爱观念强调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有助于培养个人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
培养良好品德
通过推广仁爱观念,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心和责任感,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提前向学生征集以“仁爱”为主题的创意作品,如绘画、手工、摄影、短视频等。
创意作品征集
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作品,让创作者分享创作灵感和过程,表达对仁爱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作品展示
观众可以对作品进行点评和提问,与创作者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仁爱精神的表达和传播方式。

仁者爱人教案(用)

仁者爱人教案(用)

仁者爱人教案(用)第一章:仁者爱人的概念1.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仁者爱人的概念,例如:“你们认为什么是仁者?什么是爱人?仁者如何爱人?”1.2 讲解:解释仁者爱人的含义,强调仁者是指有仁爱之心的人,爱人是指关心和爱护他人。

引用《论语》中的相关经典语句,如:“仁者爱人”(《论语·颜渊》)来支持解释。

1.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仁者爱人的理解和观点,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1.4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历史上的仁者爱人的案例,如孔子、孟子等,让学生分析他们的行为如何体现仁者爱人的精神。

第二章:仁者爱人的实践2.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仁者爱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例如:“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展现仁者爱人的精神?”2.2 讲解:解释仁者爱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方法,如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宽容他人等。

引用一些经典故事或寓言来说明仁者爱人的实践意义。

2.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仁者爱人的经验和感受,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2.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制定一个关于如何在校园或社区中实践仁者爱人的计划,如组织公益活动、帮助弱势群体等。

第三章:仁者爱人的价值观3.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仁者爱人的价值观,例如:“你们认为仁者爱人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重要吗?为什么?”3.2 讲解:解释仁者爱人的价值观在个人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如促进和谐社会、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等。

引用一些现代社会的例子来说明仁者爱人的价值观的实践意义。

3.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仁者爱人价值观的理解和看法,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3.4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不同场景下展现仁者爱人的价值观的情景,如在家庭、学校、社区等环境中。

第四章:仁者爱人的挑战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实践仁者爱人时可能遇到的挑战,例如:“你们认为在实践仁者爱人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4.2 讲解:分析在实践仁者爱人时可能遇到的挑战,如自我利益的冲突、他人的不理解等。

《仁者爱人》优秀教案

《仁者爱人》优秀教案

•课程介绍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仁爱思想内涵探讨•跨文化对比:东西方仁爱观念异同目•当代社会中践行仁爱精神途径和方法•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录《仁者爱人》背景及意义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阐述儒家思想中“仁”的核心地位,以及“仁者爱人”作为儒家道德观的重要体现。

历史背景分析《仁者爱人》产生的历史背景,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纷争。

文化价值探讨《仁者爱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建设的深远影响,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仁者爱人》的思想精髓,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仁者爱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思想,理解儒家仁爱观的内涵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促进个人品德的全面提升。

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时间安排原文朗读及注释原文朗读注释教师对难懂的字词及句子进行注释,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仁爱思想礼制观念中庸之道030201主题思想阐释艺术手法欣赏写作风格语言特色分析本文的写作风格,如以记言为主、言简意赅等,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

结构布局仁爱观念起源与发展01020304儒家仁爱思想核心内容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孝悌之义中庸之道现代社会中仁爱观念应用构建和谐社会01培育良好品德02推动社会公益事业03东西方文化中仁爱观念比较东方仁爱观念西方仁爱观念不同文化背景下仁爱实践案例分析东方仁爱实践西方仁爱实践全球化视野下仁爱观念传播与影响全球化对仁爱观念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东西方文化交融,仁爱观念在跨文化交流中得以传播和丰富。

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全球性问题,如环境保护、国际援助等,体现出全球化的仁爱精神。

仁爱观念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实践在全球范围内,人们通过国际组织、民间团体和跨国企业等多种渠道践行仁爱。

例如,参与国际救援行动、推动全球教育公平、关注气候变化等,以实际行动践行仁爱精神。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与反思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与反思
用孟子的话说叫“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板书进行概括总结
2.结合课后练习二区别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
3.按易中天的说法,儒家的仁爱内容包括
亲亲之爱(基础)
忠恕之道(方法)
恻隐之心(底线)
结合课文内容稍作分析
联系孟子讲解儒家思想,让学生对儒家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见解有较为清晰、系统的理解
五.讨论பைடு நூலகம்管仲仁吗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四篇课文,对儒家思想、《〈论语〉选读》的句式特点都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较多学生在课堂上比较沉闷,习惯于只听不说,所以要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目标
理解孔子“仁”的含义及其对于生命的尊重,“仁者爱人“的境界和关于“仁”的标准。
明确孔子的“仁爱”与墨子“兼爱”的异同。
仁者爱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论语选读之仁者爱人第2课时作者及工作单lanxu302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论语所反映的孔子的思想学说经过两千多年的潜移默化很多已经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
仁者爱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论语选读之仁者爱人(第2课时)
作者及工作单位
2.教师小结:上次我们说到“孔子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时,还有同学不屑地说那是大话空话,今天,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可以说,那是一句大实话。让我们在孔子仁爱观的指导下,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做一个有益于别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讲练结合,学以致用。能正确评价孔子的仁爱观
☆板书设计
1.齐读14.17章,问:管仲做了件什么事?
子贡和孔子的不同评价
子贡:因为不忠,所以不仁
孔子:因为“匡天下”“民受赐”,所以仁

仁者爱人教案(用)

仁者爱人教案(用)

《仁者爱人》教学目标:1、理解“仁”的丰富内涵与其对于生命的尊重。

2、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归纳宾语前置的类型。

3、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4、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义,并重点掌握“立、达、盍、诸”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明确“忠恕”的内涵。

3、背诵重点章节。

4、正确理解孔子“仁”的含义。

5、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教学难点:1、归纳宾语前置的类型。

2、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教学方法:诵读法、串讲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论语》中关于“仁”的阐述有很多,《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出现 109次,这也就是说,《论语》中,平均十几个字中就出现一个“仁”。

回顾学过的部分,有关“仁”的阐述比如: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已,而由人乎哉?”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章P9)今天,我们来学习《仁者爱人》以进一步探究“仁”的内涵,深入了解儒家的仁爱观。

二.释题题目“仁者爱人”也是出自于《论语》里的一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孔子是大教育家,因材施教,樊迟是孔子的一个不怎么聪明的学生,因此孔子用最浅显的语言跟他讲道理,只教他“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

则仁者具体该如何去“爱人”呢?我们学习课文的章节来探讨。

三、朗读1—4章。

1、你的声音原来可以这样美:学生大声自由朗读1—4章。

2、我们的声音原来可以这样美:齐声朗读一遍。

四、研习文本(一)“仁”的具体内涵有哪些?仁之本:孝悌(修身要务,德育为先,智育为后)(研读1.6)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与这个问题。

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仁者爱人》教案

《仁者爱人》教案

《仁者爱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仁者爱人》的文本内容,体会“仁爱”的内涵。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仁者爱人》的文本内容,掌握“仁爱”的内涵。

2.教学难点:如何将“仁爱”理念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仁者爱人》的作者孟子及其生平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仁者爱人”这个主题,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仁爱”的理解。

(二)文本解析1.让学生自读《仁者爱人》,理解文本内容。

2.教师对文本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3.分析孟子对“仁爱”的阐述,让学生明白“仁爱”的内涵。

(三)案例分析1.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这些行为是否符合“仁爱”的理念。

2.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四)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

2.学生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3.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时刻关注“仁爱”,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四、课后作业1.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仁爱”的感悟文章。

2.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记录下自己在生活中践行“仁爱”的例子,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析《仁者爱人》文本,引导学生关注“仁爱”的内涵,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讨论和实践。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于“仁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明确了自己在今后生活中如何践行“仁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仁者爱人》的文本内容,重点是让学生把握孟子关于“仁爱”的具体论述,难点在于让学生将这种理念与实际行为联系起来。

高中语文《仁者爱人 》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仁者爱人 》教学设计

《仁者爱人》教案【教学目标】1、背诵l.6、5.26两章。

2、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思,并重点掌握“立”、“达”、“盍”、“诸”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孔子“仁”的含义及其对于生命的尊重。

【教学重难点】1、理解孔子“仁”的含义及其对于生命的尊重。

【教学过程】一、导入《论语》的核心部分是“仁”。

《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出现,有人统计有109次,这也就是说,《论语》中,平均十几个字中就出现一个“仁”。

密度之大、频率之高,实属罕见。

板书:仁我们先来技术难度较低的,(停顿)给“仁“组词,多多益善。

预设:仁慈、仁爱、仁者,核仁、仁义,为富不仁解析:何谓仁,从字面来看,就是两个人。

说通了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人与物的关系,就像同学们刚才的组词,两者的关系就是要爱,要慈,要讲义,仁字为何要在人旁加个二字,为什么不加一呢?(停顿)一说明一个人只要做好自己、管好自己就行了。

加二就是两个人,除了要管好自己以外,还要管好另外一个人。

那就产生了相互关系,发生了怎样相处、怎样相助、怎样相爱的问题。

仁就是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关系变得和谐的方法。

你自己处好了,对人也好了,就是仁者了。

就是一句广告词,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这位孔圣人是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同情是人间正道,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仁者爱人。

二、教学过程(一)仁的根本(1.6)1、疏通文字:弟子:(1)指学生,与“老师”相对;(2)年轻人,与“父老”相对;(3)弟和子,与“父兄”相对。

入:在家;出:出门在外。

弟:同“悌”,敬爱兄长。

谨:谨慎,慎重。

信:守信用。

行:践行(道德)。

文:文化经典句式:则以学文。

应为:则以(之)学文。

“之”代指余力,省略了宾语。

省略句。

2、探究:孔子认为做人与学问是什么关系?明确:修养第一,做学问第二。

过渡:在《克己复礼》中学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认为“仁”的根本在于“孝悌”,因为仁即是人群相处之道,仁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温情与善意,发于仁心,乃有仁道。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五仁者爱人教案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五仁者爱人教案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仁者爱人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又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可见,孔子认为礼乐不在形式,不在器物,而在于本质,本质就是“仁”。

怎么理解“仁”呢?成为“仁者”的条件是什么?“君子”一词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君子?什么是君子的风范?普通人如何才能成为君子?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要想让自己成为金子,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圣哲孔子又是怎样使自己成为金子,让别人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呢?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交什么样的朋友,如何交朋友,看起来很简单,然而因交友不善误入歧途者却比比皆是,所以用心想一想就会发现,交友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语言作为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心灵的外观。

对语言表达的重视也是孔子尚文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于语言表达,孔子发表过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

五仁者爱人《论语》的核心部分是“仁”。

《论语》共21 469个字,其中“仁”字的出现,有人统计有109次,这也就是说,《论语》中平均十几个字就出现一个“仁”。

密度之大、频率之高,实属罕见。

这位孔圣人是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

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同情是人间正道;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仁者爱人。

一、字音忠恕.(shù) 近取譬.(pì) 轻裘.(qiú) 师冕.(miǎn) 齐衰..(zī cuī) 冕衣裳.(chánɡ) 左衽.(rèn) 沟渎.(dú) 二、通假字1.入则孝,出则弟.弟,通“悌”,尊敬兄长 2.吾其被.发左衽矣 被,通“披”,披散 3.与师言之道与.与,通“欤”,吗 三、一词多义1.于⎩⎪⎨⎪⎧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介词,给②何事于.仁 介词,在③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介词,对 2.病⎩⎪⎨⎪⎧①尧舜其犹病.诸 以为难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困苦,困顿③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担忧,担心 3.济⎩⎪⎨⎪⎧①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动词,救济,周济 ②同舟共济. 动词,过河,渡③无济.于事 动词,帮助 4.爱⎩⎪⎨⎪⎧①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爱护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欢,爱好③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爱惜,吝惜5.微⎩⎪⎨⎪⎧①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无②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深奥③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副词,偷偷地,悄悄地 四、词类活用1.冕.衣裳者与瞽者 名词作动词,戴礼帽 2.管仲相桓公,霸.诸侯 名词作动词,称霸 3.老者安.之 使动用法,使……安逸 4.己欲立而立.人 使动用法,使……站得住 5.子钓而不纲.名词作动词,用绳取鱼 6.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为动用法,为……而死 7.愿无伐善.,无施劳 形容词作名词,长处 8.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形容词作动词,吃饱 五、特殊句式1.非尔所及也 判断句2.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介词结构后置句3.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宾语前置句4.吾道一以贯之 宾语前置句1.如何理解“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仁者爱人》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仁者爱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论语》中“仁者爱人”的深层含义,把握孔子关于“仁”的思想精髓;
2.将“仁者爱人”的原则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生活中的道德困惑;
3.感受“仁”的哲学魅力,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讲述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论语》的语境;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仁者爱人”相关的图片、视频,引发学生思考。
2.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分发学习资料,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论语》原文,理解“仁者爱人”的含义;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仁者爱人”的认识,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3.课堂讲解,深入剖析
-教师针对“仁者爱人”的内涵进行讲解,结合现实案例进行分析;
-结合时事热点,让学生认识到“仁者爱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6.课后拓展,巩固提升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仁者爱人”的原则分析实际问题;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思考深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道德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展示图片、视频:“请大家看看大屏幕上的图片和视频,思考一下,这些场景中体现了什么样的品质?”
3.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仁”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提问:“那么,你们认为什么是‘仁’呢?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哪些体现‘仁’的行为?”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对“仁者爱人”的内涵进行详细讲解,结合现实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仁”的实质。

2024年度仁者爱人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

2024年度仁者爱人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
分层分类评价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分层分类的评价方式,为每个 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和反馈。
重视能力评价
在评价中注重学生的能力表现,如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 能力等,而不仅仅是知识掌握情况。
25
家校共育模式探索
2024/3/23
家长参与课堂
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增进家长对学 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同时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8
文本结构梳理与主题思想
2024/3/23
文本结构
全文可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正文 部分详细阐述仁爱思想的内涵和意义,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强调仁爱思想的重要 性。
主题思想
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仁爱,即倡导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文章通过阐述仁爱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高尚的 道德品质。
家校互动平台
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如微信群、QQ群等,方便家长和教 师之间及时沟通学生的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家庭教育指导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途径,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 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26
PART 07
教师自我反思与成长
REPORTING
2024/3/23
27
本次课程总结回顾
2024/3/23
14
PART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REPORTING
2024/3/23
15
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
创设历史情境
激发情感共鸣
通过还原历史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人物的 情感和思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人教版高二上册《仁者爱人》教案

人教版高二上册《仁者爱人》教案

06
评价方式与标准
过程性评价策略实施
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 参与度、合作精神等,并记录下来,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 学习状况。
提问法 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验学生对 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练习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
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 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实践
1 2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围绕课文内 容和问题展开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西方文化中的“博爱”
在西方文化中,“博爱”是一种普遍的爱,强调对所有人的平等关爱和尊重。这与儒家思想 中的“仁爱”有相似之处,但西方博爱更强调普遍性和平等性。
印度文化中的“慈悲”
在印度文化中,“慈悲”是一种重要的美德,强调对他人的同情和怜悯。这与儒家思想中的 “仁爱”有相通之处,但印度慈悲更侧重于对弱者和受苦者的关怀和帮助。
内容概述
本课主要讲述了孔子的仁爱思想, 包括仁爱的定义、内涵、实践方法 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生应掌握《仁者爱人》中的重点字 词、句式和文章大意,理解孔子的仁 爱思想。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树立正确的道 德观念,培养仁爱之心,关注社会、 关爱他人。
能力目标
和冲突。
培养健康人格
仁爱思想对于培养健康人格具有 重要意义。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 人,更容易形成积极、乐观、宽 容的性格,有利于个人的心理健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

《仁者爱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仁者爱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仁者爱人”的核心思想和道德价值。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仁者爱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然后,教师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询问学生对视频中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有何感受。

Step 2:阅读与讨论(10分钟)教师分发故事《仁者爱人》的文本给学生,要求学生默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故事中的“仁者”是指什么?如何理解“仁者”的概念?- 故事中的“爱人”是指什么?为什么他们需要被爱?- 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成为“仁者”?-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展示对人的关爱和乐于助人的品质的?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回答上述问题,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Step 3:角色扮演(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展示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对话。

每个小组只需要选择一个情节进行表演,但要求表演出主人公如何展示对他人的关爱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创作,但要保持故事中的核心思想不变。

Step 4:语言练习(15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语言练习。

教师分发练习册,要求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 选择和圈出故事中含有关爱和乐于助人意义的词语。

2. 完成与故事相关的填空练习,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填写。

Step 5:写作练习(20分钟)要求学生以故事中的主人公或其中一个角色的视角,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是如何成为“仁者”,展示关爱他人和乐于助人的行为。

学生应注意使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和修改彼此的写作,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Step 6:分享和总结(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读出自己所写的短文,并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思考。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和讨论,强调“仁者爱人”的核心思想和教育价值,并鼓励学生将这样的品质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论语《仁者爱人》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论语《仁者爱人》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4、论语《仁者爱人》教学设计一等奖[创新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读字词;2、理解各则语录;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二、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三、创新意图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第一个教学板块:认读课文。

(15分钟左右)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第二个教学板块:析读课文。

(12分钟左右)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

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第三个教学板块:理读课文。

(20分钟左右)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在“成语”类记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3、在“名言警句”类记下:①用于学习态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敏而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用于人生感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⑥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难句翻译”类练习: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仁者爱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之《论语》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仁者爱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之《论语》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仁者爱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之《论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并积极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能力目标通过多方式诵读来理解“仁”的丰富内涵,德育目标从语气语调来探讨人物的性格从而理解“仁”的含义探究“仁者爱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理解“仁”的丰富内涵,难点探究“仁者爱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流程:(1、设疑自探2 、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从“仁”字导入新课:“仁”字在论语中出现频率极高。

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09次,有58章涉及,儒学甚至被称为仁学。

《论语》中关于“仁”的阐述有很多,比如: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已,而由人乎哉?”2.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同情是人间正道,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是:仁者爱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论语》来领会孔子是怎样“仁者爱人”的,大家把书翻到23页,总共十一则,今天我们来研讨一个问题就是:“仁者”如何实现“爱人”?二朗读课文,归纳字词句式请学生朗读5―― 11贝打把重要字词画出来1、设疑自探预设问题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特殊句式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作业训练三,小结重点掌握本课文言现象和句式。

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2、(一)设疑自探预设问题1. “仁”的根本是什么?(1.2 )孝弟这两点做好了才能做学问,所谓做学问,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并不是死读书。

所以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问。

”2. “仁”的内涵是什么?即“仁”的真谛是什么?“仁”是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而贯穿这个思想体系的就是它的核心。

这个核心不是孔子自己说的,而是他的一个叫曾参的弟子说的,就是“忠恕” 。

“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仁者爱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之《论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并积极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能力目标通过多方式诵读来理解“仁”的丰富内涵,德育目标从语气语调来探讨人物的性格从而理解“仁”的含义探究“仁者爱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理解“仁”的丰富内涵,难点探究“仁者爱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流程:(1、设疑自探 2、解疑合探 3、质疑再探 4、运用拓展)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从“仁”字导入新课:“仁”字在论语中出现频率极高。

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09次,有58章涉及,儒学甚至被称为仁学。

《论语》中关于“仁”的阐述有很多,比如: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已,而由人乎哉?”2.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同情是人间正道,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是:仁者爱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论语》来领会孔子是怎样“仁者爱人”的,大家把书翻到23页,总共十一则,今天我们来研讨一个问题就是:“仁者”如何实现“爱人”?二朗读课文,归纳字词句式请学生朗读5——11则,把重要字词画出来1、设疑自探预设问题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特殊句式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作业训练三,小结重点掌握本课文言现象和句式。

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2、(一)设疑自探预设问题1. “仁”的根本是什么?(1.2)孝弟这两点做好了才能做学问,所谓做学问,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并不是死读书。

所以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问。

”2. “仁”的内涵是什么?即“仁”的真谛是什么?“仁”是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而贯穿这个思想体系的就是它的核心。

这个核心不是孔子自己说的,而是他的一个叫曾参的弟子说的,就是“忠恕”。

“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到这一点难不难,你能做到吗?我知道有个人做不到,这个人是子贡,这是孔子告诉我们的。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于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这是子贡很得意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

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这是子贡很得意地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

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的情形加到别人身上。

譬如有人骂我,我会觉得不高兴,因此我也不骂任何人。

换句话说,别人给我的痛苦、烦恼,我不喜欢,因此我也不愿加给任何一个人痛苦、烦恼。

你说一个人够做到这样的修养,多了不起!他向孔子报告了自己这个做学问的可贵心得。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孔子听了便说:子贡呀!这是你做不到的呀!再下一句虽然没有写出来,但隐约中包涵有孔子自谦的意味,等于说,就算我为师的也不能完全做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

为什么呢?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只要是活着,一定烦恼了别人,这是必然的道理。

人活在世上,都是把自己的痛苦加在别人身上,然后自己得到一点所谓“享受”,所谓“幸福”。

所以子贡说了这些话以后,孔子说他做不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

人活在世界上是互助的,我们的幸福享受,一定有赖于人,甚至妨碍了别人。

不过,如能常生警觉,想到妨碍了别人时,尽量少妨碍一点,已经是最好的道德了。

所以说,绝对无私,绝对无欲,是做不到的。

3. 对“仁”的理解(6.30)“仁”的更高程度是“圣”,这是很难做到的。

子贡讲的博施,就是讲社会福利。

广博,无条件的把东西送给人家,救济大家,让大家都得到帮助。

在孔子学生中,只有子贡敢讲这句话,因为他的钱很多,所以他敢吹这个牛,假如我博施、济众,老师,怎么样?可以算得是你所标傍的仁慈吧?孔子对子贡这个问题的答复很妙,他说,你说的这件事,太伟大了,岂止是对仁来说,实在是永远做不到,做不尽的大事业,我也做不到,就是古代圣帝明王如尧舜一样当权的人,也做不到。

问题是在于一个人想做好事,绝对大公,很难很难,是做不到的。

儒家是讲保留适度的自私,慢慢扩充到为公。

我们大家要注意,三民主义的思想,就是从儒家这个思想来的。

儒家的推己及人,我有饭吃,才想到你需要饭吃,分点给你,我们两个有饭吃才分给他,我们三个有饭吃,再分点给大家吃。

一步一步扩充。

如全体都要一下子做到,不但我们做不到,尧舜也做不到。

所以孔子说子贡的理想太高了,孔子告诉他,真正仁的人,是要自己站起来,但是要顾虑到别人的利益,使别人也站起来。

4.“仁”的具体行为表现在志向上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一、“仁者爱人”具体行为表现10.17 马棚失了火,不问马,只问伤人了吗?7.9 孔子对养生丧死的礼非常重视15.42 对待盲人的态度(补充:师是古代很重要的文化官,管音乐,艺术的大师。

在春秋战国时期,乐师与后代的太史令同样重要,因为古代非常重视礼乐文化。

)9.10 孔子作人态度的诚敬。

看“齐衰”的人是一种同情,看到执政的人,等于我们现在看到国旗,必定要致敬;对于瞎子,是怜悯。

孔子对于这些人都是非常肃敬,不问他们多大年纪,“过之必趋”,如果要经过他们前面,一定很快的走过去。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小动作,没有什么要紧,但是从这上面可以出一个人问的修养、做人的修养到达什么程度。

拿行为科学来说,一个人看见别人遭遇痛苦的事情,而毫无同情心,甚至于像小孩子看到烧死老鼠一样,在旁拍手欢呼。

试问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孔子看到不但肃然起立,且“过之必趋”,一定走快几步,不敢多看,这就显示他心理上的修养。

7.17 孔子做人做事的态度。

他钓鱼就是钓鱼,不用机械性的方法,不用大网去网。

(纲即是网。

)以现代的生产观念来说,这种态度又是落伍的了!如果说光是用钓竿去钓鱼,连企业公司都不要设立。

这简直与经济政策完全相违背。

但这个话不是讨论生产问题,是个人做人的原则。

就是说他钓鱼也好,做什么也好,不喜欢用机心来整人。

“弋不射宿”,打猎的时候,拉弓射箭,不射宿鸟,就是对还巢的鸟,栖息在那里的鸟,他是不射的。

这一点也代表中国过去文化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现在当然也还保留。

我们从旧体小说就可看到了。

中国人打斗很不喜欢用暗器,常用的暗器是所谓“镖”。

万不得已要用镖时,必定同时大喝一声:“看镖!”表示先打了招呼,通知了。

这虽然是一个小动作,也就是民族性的特征,是我们民族的传统道德。

现在说起这些中国文化,从另一方面看,都是落伍的思想了。

但以最新的观念来说,又不落伍了。

现代的生物学家,尽量提倡爱,爱动物,全世界都组织保护动物会,保护野生动物会,提倡禁猎。

我们过去认为,爱护动物是应有的道德,如相传的“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中国人都晓得,过去小孩读书,老师都教的,成为生活教育。

春天,鸟刚孵出小鸟的时期,不要去打,否则母鸟被打死了,小鸟将在巢中饿死,非常悲惨。

这种教育,看起来好像是一件小事,但是扩而充之,就是仁爱心。

所以将孔子的这两点,放在这里,就是说爱心的扩充,是仁。

2 解疑合探讨论管仲是不是“仁者”按照对“仁”的标准子贡认为管仲不是“仁者”,孔子告诉子贡,管仲对历史的贡献有如此的大,没有管仲,我们的文化都可能灭绝了。

这种情形,又怎么是普通男女,认为他怎么不为公子纠而死的观念可比呢?公子纠对管仲并不好,不听管仲的意见,如听管仲的意见,就不会有齐桓公,而是公子纠起来了。

公子纠不以管仲为国士,管仲也不必要为公子纠殉死,这就不能拿普通一般人的情形来责备管仲了。

所以说有仁德的人是要做有益于大众的事,也即“爱人”。

3 质疑再探4 作业训练5小结:“仁者爱人”是孔子伦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仁”以“爱人”为核心,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实行的方法。

“仁”延伸到朋友是“信”,“仁”延伸到人类是“仁民”,“仁”延伸到自然就是“爱物”。

除了这三点以外还有,“仁”延伸到父母是“孝”,“仁”延伸到父母兄弟是“悌”,“仁”延伸到子女是“慈”,“仁”延伸到夫妻是“义”,“仁”延伸到国家是“忠”。

六板书:1 仁之本(1)对内,孝(2)对外,悌2、仁的主要内容:(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积极为人)(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推已及人)3 仁的实践:爱人1)、“言志”,体会三人不同点。

引用朱熹话:夫子安人,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2)、问人:重人不重财细节描写拓展3)、导盲:无微不至的关心4)、与有丧者侧:尊崇礼5)、大仁:孔子“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

关心民生疾苦,始终是孔子的仁爱观。

小结:仁者必爱人,爱人是仁者的活动,爱人者必能达到仁。

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孔子七、拓展(一)“仁”这一思想在古今中外的影响及意义。

古:◇微子、比干——“仁人”。

献身国家,取义成仁。

◇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爱国就是为大多数人而死。

◇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的代表作《仁学》,就是追奉了孔子的“杀身成仁”。

今:李大钊、抗洪(画面)。

“仁人志士”“仁义之师”“仁爱之心”意义:“仁”是爱人类,爱一切的“人道主义”境界。

“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意识的形成(地球村)。

◎解放大量被压迫、被奴役的行动都是“仁”——人道主义。

◎由于人类的破坏,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我们生存的地球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这就越来越需要“仁”的思想。

这也是为什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会提出“巴黎宣言”的重要原因。

意义:“仁”是爱人类,爱一切的“人道主义”境界。

“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意识的形成(地球村)。

◎解放大量被压迫、被奴役的行动都是“仁”——人道主义。

◎由于人类的破坏,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我们生存的地球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这就越来越需要“仁”的思想。

这也是为什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会提出“巴黎宣言”的重要原因。

(二)仁人志士之志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孔子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补充修改2019-2020年高中语文《今天我们如何阅读经典?》教案鲁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观点;2.对“经典”形成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现今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作者观点。

2.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这是一篇现实意义极其鲜明的文章。

课文围绕“今天我们如何阅读经典”谈了自己的看法,富有启发意义。

三、合作探究1.作者的观点怎样的?理由有哪些?(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阅读人文色彩浓厚的文科经典比阅读“工具理性”为主的其他著作更重要,我们应该先读、多读人文色彩浓厚的文科经典,避免“快餐式”“工具性”的“时尚”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