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报告之十六: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
全球的影响 改革开放下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
全球的影响改革开放下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全球的影响: 改革开放下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自1978年以来,这一政策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和国际地位。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其在全球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本文将探讨改革开放对中国国际地位提升所带来的全球影响。
一、经济影响改革开放迅速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通过引进外国投资和技术,中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使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快速经济崛起带来了全球市场的巨大需求,吸引了大量外国企业来华投资。
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贸易影响改革开放使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体系,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中国的出口增长迅猛,成为世界工厂。
通过向全球市场提供廉价产品,中国改变了全球供应链格局。
中国的贸易活动与全球各国的合作和依赖紧密相连,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三、外交影响改革开放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多边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并提出了一系列国际合作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
这些举措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使其成为全球治理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四、文化影响改革开放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的电影、音乐、文学等文化产品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和喜爱。
国际人士对中国的文化产业和传媒业的重视不断提升。
同时,中国积极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通过孔子学院等机构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中文教育,增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五、全球治理影响由于改革开放,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中国积极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公正性,推动国际体系改革,旨在建立更加合理和平衡的全球治理架构。
中国大力主张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维护全球经济秩序的稳定与繁荣。
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中国通过实施这一政策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30年报告之十六: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
改革开放30年报告之十六: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国家统计局2008-11-17 10:29:27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GDP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上升为世界第三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均提升到世界第一位,国际旅游出入境人数居世界前列,吸引外资和外汇储备步入世界前列,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1979-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发展水平快6.8个百分点。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历过经济的高速增长,如日本战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19年,年均增长9.2%;新加坡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20年,年均增长9.9%;中国香港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21年,年均增长8.7%;中国台湾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26年,年均增长9.5%;韩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30年,年均增长8.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长达29年的高速增长,因而我国的高速增长期至少与目前世界上高速增长期保持最长的韩国持平或更长,这不能不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1978-2007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比较注:①为1989-2007年年平均增长率。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本文中国数据均来自于国际组织。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1473亿美元,到2007年达到32801亿美元。
2000年,我国GDP超过意大利,位于世界第六位。
是美国GDP的12.3%,是日本GDP的25.7%,是德国GDP的63.1%,是英国GDP的83.1%,是法国GDP的90.2%。
2005年,我国GDP超过英国和法国,位于世界第四位,是美国GDP的18.1%,比2000年提高5.8个百分点;是日本GDP的49.3%,接近一半,比2000年提高了近一倍;是德国GDP的80.5%,比2000年提高17.4个百分点。
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分析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辛亥革命孙中山第二次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毛泽东第三次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邓小平一、第一次历史性巨变: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简介: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1911年(清宣统三年年)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其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二)辛亥革命影响:1、政治:(1)先进性: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它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了民主革命的旗帜,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局限性: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仍未改变,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经济:(1)先进性: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孙中山制定了一系列有利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政策,鼓励人民兴办实业,刺激了人们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情,迎来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2)局限性:自从辛亥革命响应以后,中国长期处于分裂、混乱之中。
长期的分裂、混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3)思想观念: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性,使资产阶级的平等、博爱、自由等新思想开始吹拂古老的中国大地,成为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8年11月12日来源:统计局网站【字体:大中小】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3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
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
改革开放的推进,不断为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30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由弱变强的30年,是我国逐步摆脱低收入国家不断向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的30年。
30年间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
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按照改革开放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三步走”的伟大战略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奋发图强,开拓进取,1987年提前3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第一步战略目标,1995年实现再翻一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提前5年进入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实现“三步走”伟大战略目标的进程中,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197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8%,不仅明显高于1953-1978年平均增长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3.0%的速度。
与日本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2%和韩国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不相上下。
经济总量连上几个大的标志性台阶。
经济的快速增长使经济总量呈现加速扩张态势。
中国阔步走向世界的3O年——改革开放30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响 的辐射范 围主要 限于 周边 地 缘政治 大国
。
只 能算
个地 区 性
、
我 们 应 该 思 考 如何 更 加
,
70
年代 中 国 恢 复 在 联 合 国及 安 理 会 的合 法 席位
,
中
理 性 地 评估 中国 同际 地 位 在过 去 3 0 年里 的提 高
如何解
美 联 合对 苏 等 事 件
虽 然加 大 了 中 国 的 国 际影 响
。
,
但 中国
读 和 把 握 这 种 变化 的意 义 和 启 示
。
作 为 区 性 大 国 的 特 征 并 未 因此 改 变
中 国 国 际 地 位 变 化的历 史 起 点
为 了清楚地 认 识 改革 开 放 高和 变化
,
中 国 国 际 地 位 提 高的 显 著特 征
经过
30
30
一
年来 中国 国际地 位 的提
但受国内政治运动的影响与国际环境的制约直至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复兴之路十分曲折国际地位的改善亦只能是有限的局部的其一虽然初步建立起近代工业体系并搞出了两弹一星但受大跃进和文革等因素冲击中国错过了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宝贵机遇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大而弱大而穷的国家面貌与国际形象其二由于长期处在国际经济封锁大背景下同时受计划经济体制和极左思潮影响中国六七十年代处在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中与外界有限的交往主要局限在政治领域对世界经济科技文化与社会的参与微不足道总体上处在世界舞台的边缘地带其三除意识形态领域外中国国际影响的辐射范围主要限于周边地缘政治只能算一个地区性大国
过去的
30
是 中国 国 际 地 位 的 变 化
。
在
大 而 穷 的 国 家面 貌 与 国际 形 象 ; 其二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2009-12-15 17:04:00 | By: 赵智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抚今追昔,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自守到走向世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历史性突破,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健康发展,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全面向前推进。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历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由一个国民经济一度濒临崩溃边缘、农村2.5亿人生活在温饱线下的国家,变成了有强大市场活力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
这一切都表明,在改革开放30年新的伟大革命中,中国实现了新的历史飞跃,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东方。
从思想史的角度,分析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历程,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1]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2] 正确的理论和思想,一旦被人民群众掌握,成为他们的思想和精神武装,就会变成改革社会、改造世界的巨大的物质力量,就会对革命、建设和改革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正如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中国近30年国际地位的变化
班级:************ 姓名:*** 学号:*********中国近30年国际地位的变化论文摘要:中国幅员辽阔,历来是个大国。
但自近代以来直至新中国成立,中国是一个久经内忧外患、贫穷落后、四分五裂的弱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趋势得到扭转,国际地位逐步提升。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际地位与对外交往发生了质的变化。
关键词:国际地位改革开放对外交往国际事务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际地位与对外交往在三个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中国从一个地区性大国逐渐变成一个新兴的世界大国;二是中国的国际角色已从主流国际体系的外部走向内部;三是中国正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1、中国由地区性大国变为新兴世界大国,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抓住国际战略格局转型机遇期,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便利条件,加快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绩在过去30年,中国经济保持了约10%的年均增长率二这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发展史上实属罕见,在近代以来的人类历史上是一项空前的成就。
这一成就推动中国由农业社会迅速步入工业化中期的发展阶段,让数亿中国人只用了一代人多一点的时间就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小康和相对富裕的生活,使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连续十几年成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许多国际观察家惊叹,中国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200多年才一走完的路。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给中国的对外交往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使中国的国际影响由个别领域向众多领域拓展,由地区范围向世界范围伸展,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
此乃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显著特征之一。
2、中国对外交往方式的深刻转变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又一重要因素,使中国融入到国际体系当中。
在过去30年,改革和开放一直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双引擎。
中国内部的改革使中国解放了思想观念,更新了现有体制,改善了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为实施对外开放创造了必要条件。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历程摘要: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发展都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人开辟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人推动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的初步发展,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人使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的进一步发展并将继续发展下去。
30年来的历史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和平崛起发展道路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发展都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一般来说,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是指以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到21世纪中叶中国基本达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样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中国全方位崛起的战略道路。
也就是说,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条件下,在与经济全球化相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使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实现崛起和发展。
纵观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30年来的历程,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证明了确实是一个和平崛起和平发展的历程。
一、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开辟邓小平的著名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
"这实际上点明了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实质。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人成功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进入新的时期,邓小平领导我们党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继续探索被"十年文革"中断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这是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
十三大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浅析改革开放的意义和影响的论文(2)
浅析改革开放的意义和影响的论文(2)改革开放的意义的论文篇三《浅谈改革开放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作用》摘要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
正是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的经济的迅速的崛起,使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在外交方面,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作出显著贡献;中国的文化也走向世界,政府在世界各地都创办了孔子学院,全世界人们都在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
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际性组织做重大决策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字:改革开放,国际地位,影响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产生了历史性变化。
确定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方针。
在马克思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中,党对改革开放进行了重新的定位。
十八大报告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推动的,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必须要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在新的时期、新的历史背景下,改革开放如何往前推进,恐怕要更多地注重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也就是说我们要解决事关改革开放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大目标、大任务。
比如我们的改革是为改革而改革,还是为人民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我们的改革必须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着眼于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着眼于综合国力的提升。
我们的开放同样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不仅要有一个改革开放的大目标,而且我们还要让改革开放各项制度更加协调、更加系统、更加成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试复习题完整版
1.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
进入新世纪,中共十六大和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一奋斗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牢牢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要清醒认识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历史和实践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引领中华民族开拓前进的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它把社会主义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国家的安危荣辱和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论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得到显著提升体现在哪些方面,原因何在?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而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决定性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得到显著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大。
特别是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朝着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必将成为一极。
(二)、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外交成绩显著。
目前中国已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这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展现了一个大国的风采。
(三)、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中国在处理地区事务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处理地区事务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比如近几年的朝核问题,中国从中斡旋,并成功促成“六方会谈”。
(四)、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体现在中国的经济的飞速发展上。
从经济上讲,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国的外汇储备居世界首位,中国经济对是世界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当前的金融危机对中国造成一定的冲击,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国家,一直对拯救世界经济努力这,虽然我们的经济还存在诸多问题,相信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
(五)、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体现在,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全世界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
从文化上讲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开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中国与一些国家互办“文化年”活动,也是中华文化影响的例证。
奥运会、世博会在中国召开,更是对一个国家文化的认可,也是更好的将自己的文化推向世界的途径。
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得到显著提升,究其原因,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们要继续努力,实现中华之复兴;具体而言,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主要原因有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上升。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经济实力的增长,为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得到显著提高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
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当时中国确定的目标是用20年时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要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要达到7%-8%以上。
当时全世界没有几个国家相信,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如此落后,能够实现长达二十年时间的告诉增长。
虽然在20世纪60-70年代亚洲的“四小龙”采取“出口导向”战略,利用国际市场的优势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实现了高速增长,然而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与“四小龙”有很大区别,仅我国东南沿海五个省份的面积就是它们的五倍,人口是其四倍,然而我们实现了持续25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世界上许多学者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这就是改革开放,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最突出贡献,也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创造。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改革开放既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时期最鲜明的特征。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长期以来存在多种说法。
其实所谓社会发展动力问题,实质就是用什么力量去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问题。
过去在极左思想影响下,我们曾经认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是阶级斗争;后来又认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明确将其概括为两个字:“改革”。
30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正确途径。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1、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的。
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总结和反思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以更好地把握未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这段历史进行概述,包括背景、主要成果、经验教训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通过引进外资、加强科技创新、扩大内需等措施,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辛勤努力和艰苦奋斗,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导向和有力推动。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其中最大的教训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改革路径。
同时,也需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避免出现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的情况。
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但也要保持独立自主的立场和态度。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具体来说,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三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五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中国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和人民通过改革开放,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进步。
以下是我们总结的一些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经济增长与就业机会: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机遇,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它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数亿人摆脱了贫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这一成就得益于市场化改革、开放贸易政策以及科技创新的支持。
经济结构调整与全球化: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推动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升级。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际地位及中国人国际形象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馆
对外开放脚步也发生了转变
• 面对变化了的国际局势以及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中国加 大了对外开放的脚步:由消极融入变为积极融入、由部分 融入变为全面融入国际社会总体而言,经过30年改革开放, 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与世界的关 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总体而言,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一个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 生了历史性变化。 • 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巨大成就是在参与世界的过程中取得的,而中国的 发展亦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 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 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么让人欣喜的变化。
最近30年来随着国门开放,越来越多 的中国人前往海外,他们不仅表现了 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巨大变化,同时负 担着改变中国人形象的任务。 只要是中国人,其实都肩负着维护中 国形象的责任,从这层意义上说,中 国形象不是一两个国家形象片或者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个大事件能够改变的,需要每个人 用行动来说明。因为每个人的行为, 不论是否凸显,如同溪流汇海,本质 上都是构成代表中国形象的中国人行 为的一部分,新的中国国家形象广告片, 因此也具有国民激励之作用。
国际关系发生变化
• 如果说1997年中国宣布做国际社会中“负 责任的大国”表明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 的决心的话,那么,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可算作是中国成功全面融入国 际社会的标志。 • 对外开放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较大 变化:不仅接纳中国的国际组织数量大幅增 加,而且对外关系的内容有了较大扩展,从 对外开放前的政治、安全领域向经济、文 化和科教领域扩展。
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发生重大转变
1 7 年 , 国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 D )只 有 l 7 亿 美 元 , 98 我 GP 43 到 2 0 年 达 到 3 8 l 美 元 。 2 0 年 , 我 国 G P 过 意 大 O7 2 O亿 oO D超
1 2 3 4 5 6 7 8 9 l 0
37 .
77 57 90 . 8l
54 .
71 . 62 . 57 . 01 .①
27 .
展水 平快 6 8 百 分点 。世 界 上许 多 国家 和地 区 都 曾有过 .个
经 济 的 高 速 增 长 期 ,如 日本 战后 的经 济 高 速 增 长 期 是 l年 , 9 年 均 增 长 9 2 ; 新 加 坡 的 经 济 高 速 增 长 期 是 2 年 , 年 均 .% 0 增长 9 9 . %; 中 国 香 港 的 经 济 高 速 增 长 期 是 2 年 , 年 均 增 1 长8 7 ; 中 国台湾 的经 济 高速 增 长期 是 2 年 ,年 均 增长 .% 6
国家和 国内生 占世界 地 区 产 总 值 比 藿 () % (D ) G P
世 界 总计 美 国 日 本 德 国 法 国 英 国 意大利 加 拿 大 巴 西 西班 牙 中 国 835 4 1 279 26 9 7 66 76 16 5 1 O8 32 2O 33 06 24 17 20 O8 l5 59 17 43 10 O 2. 70 1. 15 85 . 60 . 38 . 36 . 25 . 24 . 18 . 17 .
欧元 区 日本 中国 中 国香港 韩 国
单 位 :%
l7 —0 7 9 920
国际地位 和 国际影 响发生 了根本性 的历 史转变 ,G P D 总量跃 居世界第4 ,进 出口贸易上升 为世界第 3 ,主要工农业产 位 位
全球的影响改革开放下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
全球的影响改革开放下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全球的影响,改革开放下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改革开放是中国的一项重要国策,自1978年以来,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
本文将探讨全球的影响如何促使中国在改革开放下国际地位的提升。
一、经济崛起引领地位提升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
通过引进外国投资和技术,中国的经济得以快速增长。
这不仅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还使其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和技术创新的领先者。
中国的经济实力的提升不仅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也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提供了保障。
二、对外开放拉近国际关系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融入国际社会。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不断扩大与其他国家的合作领域。
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国改善了与各国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更多的投资和贸易合作机会,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三、文化交流增进了国际认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世界所知。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与世界分享。
国外人士对中国的语言、艺术、哲学和传统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汉语的全球普及和中国艺术品的国际展览,使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发挥增添了优势。
四、参与全球治理赋予话语权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了多个具有影响力的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
通过这些倡议,中国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深化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参与全球治理赋予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领导地位。
五、全球合作实现共赢局面改革开放下,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合作,实现共赢局面。
中国提倡多边主义,积极参与气候变化、贸易自由化等全球性议题。
中国的努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了力量,也使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更加看好,愿意与中国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改革开放30年重要成就
改革开放30年重要成就成就一:中国社会和谐稳定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启动,象征着国家试图寻求更有活力的社会发展理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逐步走向注重效率的活力发展的社会形态,通过经济发展和繁荣带动社会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发展;2006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以人本民生为主导,使各阶层各群体的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中国社会进入和谐稳定的新时期。
成就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经过努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资源配置由原来的行政分配逐步过渡到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市场价格机制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
成就三: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645.2亿元,2007年上升到246619亿元,连续5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航天事业不断创新,体育事业蒸蒸日上。
成就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7年的13786元,增长了40.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5.8元提高到2007年的4140元,增长了30.5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78年末的210亿元增加到2007年末的172534亿元。
1978年全国的绝对贫困人口约有2.5亿,2006年农村贫困人口降低到2148万人。
联合国和国际有关组织认为,在消灭贫困方面,中国政府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是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成就五:交通发展日新月异1980年以后,我国交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0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0多公里。
思想政治理论之改革开放30年知识
改革开放30年常识单选题(一):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关于()的评论员文章。
A.“两个凡是” B.“实事求是” C.真理标准问题讨论2.( ),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A.1978年10月 B.1978年12月 C.1977年11月3.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在外交上作出了( )和中美建交的决断。
A.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B.对越南自卫反击 C.访问美国4.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 )试办特区。
A.汕头和厦门 B.汕头和福州 C.泉州和厦门5.党的领导人( )提出了“三步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
A.毛泽东B.邓小平C.周恩来6.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阐明了( )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A.政治体制改革 B.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C.社会主义建设7.邓小平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来定位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A.“同富” B.“大同” C.“小康”8.1980年8月,党中央提出了逐步实现各级干部“四化”的要求,是()。
A.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技术化 B.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C.现代化、年轻化、知识化、技术化9.1981年,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 )颗卫星进行空间物理探测,获得成功。
A.三B.四C.五10.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是()。
A.市场经济为主 B.计划经济为主 C.“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1.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了( ),正式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为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创造了条件。
A.《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C.《关于商品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2.1986年12月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这是推动( )改革的重大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30年报告之十六: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国家统计局2008-11-17 10:29:27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GDP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上升为世界第三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均提升到世界第一位,国际旅游出入境人数居世界前列,吸引外资和外汇储备步入世界前列,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1979-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发展水平快6.8个百分点。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历过经济的高速增长,如日本战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19年,年均增长9.2%;新加坡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20年,年均增长9.9%;中国香港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21年,年均增长8.7%;中国台湾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26年,年均增长9.5%;韩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30年,年均增长8.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长达29年的高速增长,因而我国的高速增长期至少与目前世界上高速增长期保持最长的韩国持平或更长,这不能不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1978-2007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比较注:①为1989-2007年年平均增长率。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本文中国数据均来自于国际组织。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1473亿美元,到2007年达到32801亿美元。
2000年,我国GDP超过意大利,位于世界第六位。
是美国GDP的12.3%,是日本GDP的25.7%,是德国GDP的63.1%,是英国GDP的83.1%,是法国GDP的90.2%。
2005年,我国GDP超过英国和法国,位于世界第四位,是美国GDP的18.1%,比2000年提高5.8个百分点;是日本GDP的49.3%,接近一半,比2000年提高了近一倍;是德国GDP的80.5%,比2000年提高17.4个百分点。
2007年,我国GDP仍位于世界第四位,但已是位于世界第三位的德国的99.5%,比2005年提高19个百分点。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从1.8%上升到6.0%,提高了4.2个百分点。
1978-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居世界前十位国家比较二、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增长了11倍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大幅提高,人均GNI水平也大幅提升。
1978年我国人均GNI只有190美元,2001年突破1000美元,2007年又迈上新的台阶,达到2360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1倍。
人均GNI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1978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1%,2001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9.2%,比1978年提高了9.1个百分点。
2007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9.7%,比1978年提高了19.6个百分点。
在世界银行209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居世界的位次由1997年的145位提升到2007年的132位。
1997-2007年中国与世界前十位国家和地区人均国民总收入比较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
三、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增长和工农业产品的极大丰富,各项工农业产品产量先后跃居世界前列。
2006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1978年相比均大幅增加。
煤产量增长了2.8倍;原油产量增长了77.6%;发电量增长了10.2倍;糖产量增长了3.2倍;棉布产量增长了4.4倍;化肥产量增长了5.2倍;水泥产量增长了18倍;钢产量增长了12倍;电视机产量1978年只有4000台,到2006年已达到8375万台,实现了巨大的飞跃。
我国的棉布产量除2000年和2001年暂时退居第2位以外,其他年份均稳居世界第1位。
其他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均大幅提升。
煤、原油和发电量居世界的位次分别由1978年的第3、第8和第7位提升为2000年的第1、第5和第2位,此后除2004年原油产量下滑到第6位外,三种能源产品产量位次一直保持不变。
化肥、水泥和钢产量居世界的位次分别由1978年的第3、第4和第5位提升为2000年的第1位,此后一直稳居第1位。
1978-2006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联合国数据库。
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1978-2006年,我国谷物产量增长了62%,大豆、棉花、花生、油菜籽、甘蔗、茶叶及肉类产量增长了1.1-6.3倍。
水果产量增长了25.2倍。
主要农产品产量在世界各国中居领先地位。
谷物、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肉类的产量已连续十几年居世界第1位;大豆和甘蔗产量自2000年起稳居世界第4位和第3位。
1978-2006年我国主要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粮农组织数据库。
四、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三位改革开放30年,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世界进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
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逐年大幅增长。
1979-200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年平均增长17.3%,比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8.5%高8.8个百分点;比居世界第一位的美国平均增速高9.2个百分点;比第二大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平均增速高5.6个百分点。
尤其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七年中,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更是在高位上逐年大幅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4.3%。
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的比重逐年提高。
1978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为211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0.8%。
2007年已达21738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7.7%。
与美国、德国的差距缩小。
1978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只相当于美国的6.4%,相当于德国的8%。
2007年已分别提高到68.4%和91.1%。
居世界位次不断提升。
1978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居世界的第29位,1990年提升到第15位,2000年提升到第8位,2004年提升到第3位并保持至今。
近几年,与第2位的德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的差距逐年缩小,2004年两国货物贸易差额为4711亿美元,2005年为3261亿美元,2006年已缩小到2544亿美元,2007年进一步缩小到2122亿美元。
1978-2007年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居世界前十位国家比较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
30年来,我国服务贸易以年均17.7%的速度增长,获得了巨大发展。
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只有43亿美元,居世界第34位,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仅为0.6%;2000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扩大到660亿美元,居世界第11位,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为2.2%;到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扩大到2556亿美元,居世界第5位,占世界的比重上升到4%。
1982-2007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居世界前十位国家比较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
五、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长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位改革开放30年,我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
每隔十年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都迈上新的台阶。
1979年我国FDI总量只有8万美元,1980年为0.57亿美元,1990年上升到34.87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了60倍;2000年进一步提高到407.15亿美元,又比10年前增长了近11倍;2007年我国的FDI达到了835.2亿美元,比2000年又翻了一番多。
1979-2007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7754.2亿美元,是发展中国家中吸引FDI最多的国家。
2007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居世界第6位,占发展中国家总额的16.7%。
1979-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比较30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外汇储备大幅增加。
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6亿美元(来源于联合国数据库),只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德国的3.7%;1990年,增加到286亿美元,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中国台湾省的39.5%;2000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到16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位,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日本的47.7%;2001年我国外汇储备超过2000亿美元,达到2122亿美元;2006年底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1979-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共增加15267亿美元,年均增加526亿美元。
尤其是2000-2007年,共增加13627亿美元,年均增加1947亿美元。
1978-2007年外汇储备居前十位国家和地区比较资料来源:联合国数据库。
六、国际出入境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收支居世界前列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到我国旅游观光的外国人逐年增多。
1978年,我国国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只有71.6万人次,到2007年已达到5472万人次,比1978年增长了75倍,每年平均增加186万人次。
30年来,国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呈加速增长的态势。
1987年我国国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首次跨过1000万人次大关,此后,用了7年时间跨过2000万人次大关,用了6年时间跨过3000万人次大关,用了4年时间跨过4000万人次大关,用了3年时间跨过5000万人次大关。
国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居世界的位次大幅提升,由1995年的第7位上升为2006年的第4位。
同时,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长迅猛,由1978年的2.6亿美元增加至2007年的419.2亿美元,增长了160倍,年均增加14.4亿美元。
占世界国际旅游收入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1.8%,提高到2006年的4.2%,提高了2.4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出境旅游人数逐年增多,国际旅游支出快速攀升。
1995年,我国出境(过夜)旅游人数只有452万人次,到2006年已达到3452万人次,比1995年增长7倍,每年平均增加273万人次。
11年间,我国出境(过夜)旅游人数呈加速增长的态势。
2000年我国出境(过夜)旅游人数首次跨过1000万人次大关,此后,用了3年时间跨过2000万人次大关,又用了2年时间跨过3000万人次大关。
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居世界的位次大幅提升,由1995年的第16位升为2006年的第6位。
同时,国际旅游外汇支出增长迅猛,由1995年的36.9亿美元增加至2006年的282.4亿美元,增长了7倍,年均增加22.3亿美元。
占世界国际旅游支出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0.8%,提高到2006年的3.5%,提高了2.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