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一、设计目的和意义1、熟练地掌握matlab在数字通信工程方面的应用。

2、了解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3、理解2FSK调制解调的具体实现方法,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实现2FSK的调制解调,画出各个阶段的波形。

4、学习信号调制与解调的相关知识。

5、通过编程、调试掌握matlab软件的一些应用,掌握2FSK调制解调的方法,激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二、设计原理1.2FSK介绍:数字频率调制又称频移键控(FSK),二进制频移键控记作2FSK。

数字频移键控是用载波的频率来传送数字消息,即用所传送的数字消息控制的频率。

2.2FSK调制原理2FSK调制就是使用两个不同的频率的载波信号来传输一个二进制信息序列。

可以用二进制“1”来对应于载频f1,而“0”用来对应于另一相载频w2的已调波形,而这个可以用受矩形脉冲序列控制的开关电路对两个不同的独立的频率源w1、f2进行选择通。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的是前面一种方法。

如下原理图:图2 调制原理框图3.2FSK 解调原理2FSK 的解调方式有两种:相干解调方式和非相干解调方式,本次课程设计采用的是相干解调方式。

根据已调信号由两个载波f1、f2调制而成,相干解调先用两个分别对f1、f2带通的滤波器对已调信号进行滤波,然后再分别将滤波后的信号与相应的载波f1、f2相乘进行相干解调,再分别低通滤波、用抽样信号进行抽样判决器即可其原理如下:图3 相干解调原理框图三、 详细设计步骤本试验采用两种方式实现FSK 的调制方式一:产生二进制随机的矩形基带信号,再对基带信号进行取反,得到反基带信号。

分别用不同频率的载频对它们进行调制。

2FSK 信号便是符号“1”对应于载频f1,而符号“0”对应于载频f2(与f1不同的另一载频)的已调波形,而且f1与f2之间的改变是瞬间完成的。

其表达式为:{)cos()cos(212)(n n t A t A FSK t e ϕωθω++=典型波形如下图所示。

通信原理设计实验报告(3篇)

通信原理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

3. 通过实验验证通信原理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1. 信号传输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基本特性,如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等。

(2)实验原理: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观察输出信号的相应变化,分析调制和解调过程。

(3)实验步骤:① 设计信号传输系统,包括调制器、传输信道和解调器;② 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如AM、FM、PM等;③ 通过实验验证调制和解调过程,分析输出信号的特性;④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2. 调制解调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调制解调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掌握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验原理:通过实验验证调制解调过程,分析调制解调器的性能指标,如调制指数、解调误差等。

(3)实验步骤:① 设计调制解调系统,包括调制器、解调器和信道;② 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和解调方式,如AM、FM、PM、PSK、QAM等;③ 通过实验验证调制解调过程,分析调制解调器的性能指标;④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调制解调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3. 信道编码和解码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掌握信道编码和解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验原理:通过实验验证信道编码和解码过程,分析编码和解码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3)实验步骤:① 设计信道编码和解码系统,包括编码器、信道和解码器;② 选择合适的信道编码方式,如BCH码、RS码等;③ 通过实验验证信道编码和解码过程,分析编码和解码的性能指标;④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信道编码和解码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4.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1)实验目的:综合运用通信原理中的各种技术,设计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并验证其性能。

(2)实验原理:将上述实验中的技术综合应用于通信系统,验证系统的整体性能。

通信原理的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2. 掌握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技术。

3. 熟悉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过程。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三、实验器材1. 通信原理实验箱2. 双踪示波器3. 信号发生器4. 信号分析仪5. 计算机四、实验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主要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部分。

1. 模拟通信:模拟通信是指将声音、图像等模拟信号通过调制、解调、放大、滤波等过程,在信道中传输的通信方式。

模拟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通过信道传输后,再将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2. 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是指将声音、图像等模拟信号通过采样、量化、编码等过程,转换为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的通信方式。

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后,再将数字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五、实验内容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与解调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2)放大与滤波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放大和滤波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放大和滤波的基本原理。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与解码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编码和解码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编码和解码的基本原理。

(2)调制与解调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六、实验步骤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与解调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调制和解调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放大与滤波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放大和滤波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与解码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编码和解码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调制与解调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调制和解调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与解调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调制过程将模拟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解调过程将传输的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通信原理实验_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_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三、实验内容1. 调制与解调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调幅(AM)和调频(FM)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调幅调制器、调频调制器、解调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2. 设置调制器参数,生成AM和FM信号;3. 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AM和FM调制信号的特点;(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AM和FM调制信号的特点,验证了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

2. 编码与解码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编码器、解码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2. 设置编码器参数,生成数字信号;3. 将数字信号输入解码器,观察解码后的信号波形;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编码与解码前后的信号特点;(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编码与解码前后信号的特点,验证了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

3. 信道模型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信道模型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信道模型仿真软件、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2. 设置信道模型参数,生成模拟信号;3. 将模拟信号输入信道模型,观察信道模型对信号的影响;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信道模型下的信号传输性能;(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信道模型对信号传输性能的影响,验证了信道模型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通信系统仿真软件、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2. 设置通信系统参数,生成模拟信号;3. 仿真通信系统,观察系统性能指标;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参数设置下的系统性能;(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参数设置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验证了通信系统性能分析的重要性。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答案(3篇)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答案(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技术。

3.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4. 通过实验,验证通信原理理论知识。

二、实验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解调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息信号。

2. 编码与解码:编码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解码是将数字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息信号。

3. 信号传输: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受到噪声干扰,需要采取抗干扰措施。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实验箱:包括信号发生器、调制解调器、编码解码器等。

2. 信号源:提供调制、解调所需的信号。

3. 传输线路:模拟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反射、干扰等现象。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调制实验(1)设置调制器参数,如调制方式、调制频率等。

(2)将信号源信号输入调制器,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调整解调器参数,如解调方式、解调频率等。

(4)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2. 解调实验(1)设置解调器参数,如解调方式、解调频率等。

(2)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3)调整调制器参数,如调制方式、调制频率等。

(4)将解调信号输入调制器,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 编码与解码实验(1)设置编码器参数,如编码方式、编码长度等。

(2)将信息信号输入编码器,观察编码后的数字信号。

(3)设置解码器参数,如解码方式、解码长度等。

(4)将编码信号输入解码器,观察解码后的信息信号。

4. 信号传输实验(1)设置传输线路参数,如衰减、反射等。

(2)将信号源信号输入传输线路,观察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变化。

(3)调整传输线路参数,如衰减、反射等。

(4)观察传输线路参数调整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调制实验:调制后的信号波形与原信号波形基本一致,说明调制和解调过程正常。

2. 解调实验:解调后的信号波形与原信号波形基本一致,说明解调过程正常。

通信原理帧实验报告(3篇)

通信原理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中帧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帧的组成和格式。

3. 学习帧同步和错误检测的方法。

4. 通过实验加深对帧同步和错误检测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1. 实验箱2. 信号发生器3. 示波器4. 计算机及通信原理实验软件三、实验原理帧是通信系统中的一种基本数据传输单位,由多个数据位组成。

帧的格式通常包括同步头、地址域、控制域、信息域和校验域等部分。

帧同步是指接收端能够正确识别每个帧的开始和结束,以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

错误检测则用于检测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四、实验步骤1. 帧格式设置- 在通信原理实验软件中设置帧的格式,包括同步头、地址域、控制域、信息域和校验域的长度和格式。

2. 帧发送- 使用信号发生器生成待发送的帧,并通过实验箱发送到接收端。

3. 帧接收- 接收端通过实验箱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帧,并使用示波器观察接收到的信号。

4. 帧同步- 在接收端使用帧同步方法(如循环冗余校验CRC)检测接收到的帧是否同步。

5. 错误检测- 在接收端使用错误检测方法(如奇偶校验、海明码等)检测接收到的帧是否出现错误。

6. 结果分析- 分析帧同步和错误检测的结果,验证帧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帧同步- 通过实验,发现使用循环冗余校验CRC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帧同步。

当接收到的帧的CRC校验码与发送端的校验码一致时,认为帧同步成功。

2. 错误检测- 通过实验,发现使用奇偶校验方法可以检测出传输过程中的一些错误。

当接收到的帧的奇偶校验位与发送端的奇偶校验位不一致时,认为帧出现错误。

3. 帧格式对同步和错误检测的影响- 通过实验,发现帧格式对同步和错误检测的影响较大。

当帧格式不合理时,可能会导致同步失败或错误检测不准确。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验箱和通信原理实验软件,实现了帧的发送、接收、同步和错误检测。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通信系统中帧的概念、作用、格式以及帧同步和错误检测方法的理解。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1. 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2. 掌握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传输与调制、解调方法。

3. 学习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及分析方法。

二、实验器材1. 通信原理实验平台2. 双踪示波器3. 信号发生器4. 信号分析仪5. 计算机及实验软件三、实验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1)观察通信原理实验平台,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发送端、信道、接收端等。

(2)分析实验平台中各模块的功能,如调制器、解调器、滤波器等。

(3)通过实验验证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2. 信号的传输与调制、解调方法(1)学习并掌握模拟信号的调制、解调方法,如AM、FM、PM等。

(2)学习并掌握数字信号的调制、解调方法,如2ASK、2FSK、2PSK等。

(3)通过实验验证调制、解调方法的有效性。

3. 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及分析方法(1)学习并掌握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如误码率、信噪比、调制指数等。

(2)通过实验测量通信系统性能参数,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3)分析实验数据,总结通信系统性能。

1. 观察通信原理实验平台,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2. 设置实验参数,如调制方式、载波频率、调制指数等。

3. 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各模块的输出信号。

4. 利用示波器、信号分析仪等仪器分析实验数据。

5. 计算通信系统性能参数,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6.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验证了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实验结果表明,调制、解调方法对通信系统性能有显著影响。

例如,在相同条件下,2PSK调制比2ASK调制具有更好的误码率性能。

3. 通过实验测量了通信系统性能参数,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实验数据表明,在合适的调制方式、载波频率等参数下,通信系统可以达到较好的性能。

4.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在通信系统中,合理选择调制方式、载波频率等参数,可以提高通信系统性能。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对通信原理进行了深入学习。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浙大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浙大

一、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通信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 学习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器材1. 通信原理实验箱2. 示波器3. 计算机及软件4. 实验指导书四、实验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主要涉及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部分。

模拟通信主要包括调制解调、滤波、放大等基本技术;数字通信主要包括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信道编码、纠错编码等基本技术。

五、实验步骤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幅(AM)实验: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分析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的关系。

(2)调频(FM)实验: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分析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的关系。

(3)滤波实验:观察滤波器对不同频率信号的衰减情况,分析滤波器的特性。

(4)放大实验:观察放大器对信号的放大作用,分析放大器的特性。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实验:观察编码和解码过程,分析编码和解码的原理。

(2)调制解调实验: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分析调制和解调的原理。

(3)信道编码实验:观察信道编码和解码过程,分析信道编码的原理。

(4)纠错编码实验:观察纠错编码和解码过程,分析纠错编码的原理。

六、实验数据与分析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幅(AM)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的关系,验证了调幅的原理。

(2)调频(FM)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的关系,验证了调频的原理。

(3)滤波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滤波器对不同频率信号的衰减情况,验证了滤波器的特性。

(4)放大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放大器对信号的放大作用,验证了放大器的特性。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编码和解码过程,验证了编码和解码的原理。

(2)调制解调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调制和解调过程,验证了调制和解调的原理。

(3)信道编码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信道编码和解码过程,验证了信道编码的原理。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优秀范文5篇)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优秀范文5篇)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通信原理实验报告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3、实验步骤:(详细记录你的实验过程)例如:(1)安装MATLAB6.5软件;(2)学习简单编程,画图plot(x,y)函数等(3)进行抽样定理验证:首先确定余弦波形,设置其幅度?、频率?和相位?等参数,然后画出该波形;进一步,设置采样频率?。

画出抽样后序列;再改变余弦波形的参数和抽样频率的值,改为。

,当抽样频率?>=余弦波形频率2倍时,怎么样?否则的话,怎么样。

具体程序及图形见附录1(或者直接放在这里,写如下。

)(4)通过DSP软件验证抽样定理该软件主要有什么功能,首先点“抽样”,选取各种参数:a, 矩形波,具体参数,出现图形B,余弦波,具体参数,出现图形然后点击“示例”中的。

具体参数,图形。

4、思考题5、实验心得6、附录1有附录1的话有这项,否则无。

第二篇: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必做题目1.1 无线信道特性分析 1.1.1 实验目的1)了解无线信道各种衰落特性;2)掌握各种描述无线信道特性参数的物理意义;3)利用MATLAB中的仿真工具模拟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

1.1.2 实验内容1)基于simulink搭建一个QPSK发送链路,QPSK调制信号经过了瑞利衰落信道,观察信号经过衰落前后的星座图,观察信道特性。

仿真参数:信源比特速率为500kbps,多径相对时延为[0 4e-06 8e-06 1.2e-05]秒,相对平均功率为[0-3-6-9]dB,最大多普勒频移为200Hz。

例如信道设置如下图所示:移动通信系统1.1.3 实验作业1)根据信道参数,计算信道相干带宽和相干时间。

fm=200;t=[0 4e-06 8e-06 1.2e-05];p=[10^0 10^-0.3 10^-0.6 10^-0.9];t2=t.^2;E1=sum(p.*t2)/sum(p);E2=sum(p.*t)/sum(p);rms=sq rt(E1-E2.^2);B=1/(2*pi*rms)T=1/fm2)设置较长的仿真时间(例如10秒),运行链路,在运行过程中,观察并分析瑞利信道输出的信道特征图(观察Impulse Response(IR)、Frequency Response(FR)、IR Waterfall、Doppler Spectrum、Scattering Function)。

她通信原理实验报告(3篇)

她通信原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 掌握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知识。

3. 通过实验,验证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过程。

二、实验器材1. 通信原理实验平台2. 信号发生器3. 示波器4. 数字信号发生器5. 计算机及实验软件三、实验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主要涉及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个方面。

模拟通信是将模拟信号通过调制、传输、解调等过程实现信息传递;数字通信则是将数字信号通过编码、传输、解码等过程实现信息传递。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实验① 打开通信原理实验平台,连接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② 设置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弦波信号,频率为1kHz,幅度为1V。

③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接入调制器,选择调幅调制方式。

④ 通过示波器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记录调制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变化。

⑤ 调整调制参数,观察调制效果。

(2)解调实验① 将调制后的信号接入解调器,选择相应的解调方式(如包络检波、同步检波等)。

② 通过示波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记录解调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变化。

③ 调整解调参数,观察解调效果。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实验① 打开数字信号发生器,生成二进制信号序列。

② 将信号序列接入编码器,选择相应的编码方式(如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

③ 通过示波器观察编码后的信号波形,记录编码信号的时序和幅度变化。

(2)解码实验① 将编码后的信号接入解码器,选择相应的解码方式。

② 通过示波器观察解码后的信号波形,记录解码信号的时序和幅度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模拟通信实验结果(1)调制实验:调制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信息的传递。

(2)解调实验:解调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与原始信号基本一致,验证了调制和解调过程的有效性。

2. 数字通信实验结果(1)编码实验:编码后的信号波形符合编码方式的要求,实现了信息的编码。

(2)解码实验:解码后的信号波形与原始信号基本一致,验证了编码和解码过程的有效性。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引言(3篇)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引言(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通信技术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技术之一,它涉及信号的传输、处理和接收等多个环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日新月异,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通信原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信原理实验是通信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通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实验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以下实验项目,实现以下目的:1. 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基本信号处理方法,如调制、解调、滤波等。

3. 理解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信噪比、误码率等。

4. 掌握通信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验意义1.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通信原理,为今后从事通信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验通常需要多人合作完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推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通信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为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通信原理实验,使学生全面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性能指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

第2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2. 熟悉通信系统中的各种调制和解调技术;3. 学会使用MATLAB等工具进行通信系统仿真;4. 提高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意义1. 通信原理实验是通信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熟悉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基础;3.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设想(3篇)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设想(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通信原理实验,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对通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1. 信号与系统基础实验- 信号波形观察与分析- 信号的时域与频域分析- 系统的时域与频域响应2. 模拟通信原理实验- 模拟调制与解调实验(如AM、FM、PM)- 信道特性分析- 噪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3. 数字通信原理实验- 数字调制与解调实验(如2ASK、2FSK、2PSK、QAM)- 数字基带传输与复用-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4.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 TCP/IP协议栈原理与实现- 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 物联网通信技术(如ZigBee)5. 通信系统设计实验- 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设备- 编写实验报告提纲- 准备实验数据和分析工具2.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 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 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3. 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目的与背景- 实验原理与步骤-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论与讨论- 实验心得与体会四、实验报告格式1. 封面- 实验报告题目- 学生姓名、学号、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实验日期2. 目录- 实验报告各部分标题及页码3. 正文- 实验目的与背景- 实验原理与步骤-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论与讨论- 实验心得与体会4. 参考文献- 列出实验过程中参考的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五、实验报告撰写要求1. 实验报告内容完整、结构清晰、逻辑严谨2. 实验原理阐述准确,实验步骤描述详细3. 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分析结论具有说服力4. 实验报告格式规范,语言表达流畅六、实验报告评价标准1. 实验原理掌握程度2. 实验操作熟练程度3. 实验数据分析能力4. 实验报告撰写质量5. 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通信原理实验,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小结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小结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通信原理实验是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学习通信基础知识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次实验主要针对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调制解调技术、信道模型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1. 数字基带信号实验(1)实验内容: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和作用,如AMI码、HDB3码等。

(2)实验方法:通过MATLAB软件模拟数字基带信号的生成、传输和接收过程,观察信号波形,分析信号特性。

2. 调制解调技术实验(1)实验内容:学习AM、SSB、FM调制与解调技术,掌握调制解调原理。

(2)实验方法:利用SystemView软件模拟调制解调过程,观察调制解调信号波形,分析调制解调效果。

3. 信道模型实验(1)实验内容:学习加性白高斯噪声信道模型,分析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特性。

(2)实验方法:通过MATLAB软件生成加性白高斯噪声,模拟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过程,观察信号波形和频谱,分析信号传输效果。

4. 码间串扰实验(1)实验内容:研究码间串扰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掌握眼图分析方法。

(2)实验方法:通过MATLAB软件生成受码间串扰和未受码间串扰影响的数字信号,绘制眼图,分析眼图特性。

5. 双机通信实验(1)实验内容:掌握单片机串行口工作方式,学习双机通信接口电路设计及程序设计。

(2)实验方法:利用单片机实验模块和数码管显示模块,实现双机通信功能,观察通信过程,分析通信效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字基带信号实验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AMI码、HDB3码等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和作用,了解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特性。

2. 调制解调技术实验通过实验,我们熟悉了AM、SSB、FM调制与解调技术,掌握了调制解调原理,提高了信号处理能力。

3. 信道模型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学习了加性白高斯噪声信道模型,了解了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特性,为后续通信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4. 码间串扰实验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眼图分析方法,了解了码间串扰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为通信系统性能优化提供了参考。

通信原理基础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掌握信号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方法。

3. 熟悉MATLAB在通信系统仿真中的应用。

4. 分析通信系统性能,评估信号传输质量。

二、实验原理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信道、信宿和传输介质组成。

信源产生待传输的信息,信道负责传输信号,信宿接收并处理信号,传输介质是信号传输的物理通道。

本实验主要研究以下通信原理:1. 模拟调制与解调:包括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

2. 数字调制与解调:包括幅度键控(ASK)、频率键控(FSK)和相位键控(PSK)。

3. 信号频谱分析:利用傅里叶变换分析信号频谱,了解信号带宽和能量分布。

三、实验内容1. 模拟调制与解调:(1)使用MATLAB生成模拟信号,如正弦波、方波等。

(2)进行调幅、调频和调相调制,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对调制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原始信号。

(4)分析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信号质量。

2. 数字调制与解调:(1)使用MATLAB生成数字信号,如二进制序列。

(2)进行ASK、FSK和PSK调制,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对调制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原始数字信号。

(4)分析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信号质量。

3. 信号频谱分析:(1)对模拟和数字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观察信号频谱。

(2)分析信号带宽和能量分布,评估信号传输质量。

四、实验步骤1. 模拟调制与解调:(1)在MATLAB中生成模拟信号,如正弦波、方波等。

(2)进行调幅调制,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对调幅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原始信号。

(4)重复步骤2和3,进行调频和调相调制与解调。

2. 数字调制与解调:(1)在MATLAB中生成数字信号,如二进制序列。

(2)进行ASK调制,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对ASK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原始数字信号。

(4)重复步骤2和3,进行FSK和PSK调制与解调。

3. 信号频谱分析:(1)对模拟和数字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观察信号频谱。

通信原理实习报告

通信原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通信原理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联系实践,使我对通信原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提高我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1. 实验室环境及设备介绍本次实习在XX大学通信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丰富的通信实验设备,如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网络分析仪等。

实验室环境整洁,设备齐全,为我们的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通信原理实验(1)基带信号传输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基带信号传输的原理,分析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和畸变。

实验内容: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基带信号,通过传输线路(如电缆、光纤等)传输,在接收端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分析信号失真和畸变。

(2)调制解调实验实验目的:验证调制解调原理,分析不同调制方式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实验内容:使用调制器将基带信号调制为高频信号,通过传输线路传输,在接收端使用解调器将高频信号解调为基带信号,观察解调效果。

(3)多路复用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多路复用原理,分析不同复用方式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实验内容:使用多路复用器将多个基带信号复用为一个高频信号,通过传输线路传输,在接收端使用多路解复用器将高频信号解调为多个基带信号,观察解调效果。

(4)差错控制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差错控制原理,分析不同差错控制方法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实验内容:使用差错控制设备(如纠错编码器、解码器等)对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分析差错控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三、实习收获1. 深入理解通信原理通过本次实习,我对通信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包括信号传输、调制解调、多路复用、差错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2. 提高动手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通信实验设备,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4. 拓宽知识面通过实习,我了解了通信行业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四、实习总结本次通信原理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我对通信原理的理解,还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8份)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8份)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8份)姓名:学号: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姓名:姓名:学号:实验一HDB3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和作用。

掌握HDB3码的编译规则。

了解滤波法位同步在的码变换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主控&信号源、2号、8号、13号模块双踪示波器连接线三、实验原理1、HDB3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各一块一台若干姓名:学号:HDB3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2、实验框图说明我们知道AMI编码规则是遇到0输出0,遇到1则交替输出+1和-1。

而HDB3编码由于需要插入破坏位B,因此,在编码时需要缓存3bit的数据。

当没有连续4个连0时与AMI编码规则相同。

当4个连0时最后一个0变为传号A,其极性与前一个A的极性相反。

若该传号与前一个1的极性不同,则还要将这4个连0的第一个0变为B,B的极性与A相同。

实验框图中编码过程是将信号源经程序处理后,得到HDB3-A1和HDB3-B1两路信号,再通过电平转换电路进行变换,从而得到HDB3编码波形。

同样AMI译码只需将所有的±1变为1,0变为0即可。

而HDB3译码只需找到传号A,将传号和传号前3个数都清0即可。

传号A的识别方法是:该符号的极性与前一极性相同,该符号即为传号。

实验框图中译码过程是将HDB3码信号送入到电平逆变换电路,再通过译码处理,得到原始码元。

四、实验步骤姓名:学号:实验项目一HDB3编译码(256KHz归零码实验)概述:本项目通过选择不同的数字信源,分别观测编码输入及时钟,译码输出及时钟,观察编译码延时以及验证HDB3编译码规则。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HDB3编译码】→【256K归零码实验】。

将模块13的开关S3分频设置拨为0011,即提取512K同步时钟。

姓名:学号: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编码输入信号为256K的PN序列。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通信原理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通信原理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以及熟悉通信原理实验仪器的使用。

二、实验仪器与器件:1.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模拟信号。

2. 示波器:用于观测和测量信号波形。

3. 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用于构建电路。

4. 数字示波器:用于观测和测量数字信号。

5. 串口线: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实验设备。

三、实验内容:1. 模拟信号的产生与观测1.1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信号,并观测信号波形。

1.2 调节信号频率和幅度,观察信号波形的变化。

1.3 通过示波器测量信号的频率和幅度。

2. 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2.1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载波信号。

2.2 使用示波器观测载波信号波形。

2.3 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混合,观察调制信号对载波信号的影响。

2.4 使用解调器对调制信号进行解调,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3. 数字信号的产生与观测3.1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矩形脉冲信号,并观测信号波形。

3.2 调节脉冲宽度和周期,观察信号波形的变化。

3.3 通过数字示波器测量信号的脉宽和周期。

4. 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4.1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调制信号。

4.2 使用数字示波器观测调制信号波形。

4.3 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混合,观察调制信号对载波信号的影响。

4.4 使用解调器对调制信号进行解调,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四、实验步骤与结果:1. 模拟信号的产生与观测1.1 连接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1.2 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产生正弦信号。

1.3 使用示波器观测信号波形,并记录频率和幅度。

实验结果:产生的正弦信号频率为1000Hz,幅度为5V。

2. 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2.1 连接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和调制解调器。

2.2 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载波信号,并使用示波器观测载波信号波形。

2.3 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混合,并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典型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典型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学习通信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方法。

4. 掌握通信系统性能的评估方法。

二、实验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与功能(1)实验器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等。

(2)实验步骤:①观察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信源、信道、信宿等。

②分析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如信源产生信号、信道传输信号、信宿接收信号等。

2. 通信信号调制与解调(1)实验器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调制解调器等。

(2)实验步骤:①观察调制信号和解调信号的波形,分析调制方法。

②比较不同调制方法(如AM、FM、PM)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③通过实验验证调制和解调过程,观察调制信号和解调信号的关系。

3. 通信系统性能评估(1)实验器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误码率测试仪等。

(2)实验步骤:①设置通信系统参数,如调制方式、传输速率、信噪比等。

②测量通信系统的误码率,分析误码率与信噪比的关系。

③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如带宽利用率、传输速率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与功能实验结果显示,通信系统由信源、信道、信宿三部分组成。

信源产生信号,信道传输信号,信宿接收信号。

各部分相互配合,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

2. 通信信号调制与解调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调制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

AM调制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适用于短距离通信;FM调制具有较高的频带宽度和抗干扰性能,适用于长距离通信;PM调制适用于高速率、低误码率的通信。

3. 通信系统性能评估实验结果显示,通信系统的误码率与信噪比存在密切关系。

随着信噪比的提高,误码率逐渐降低。

通过调整通信系统参数,可以优化系统性能,提高传输速率和带宽利用率。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了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学习了通信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方法,以及通信系统性能的评估方法。

实验过程中,我们对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实际操作,加深了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熟悉信号调制、解调、传输和接收等基本过程。

4.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器材1. 信号发生器2. 双踪示波器3. 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4. 信号源5. 电缆连接线三、实验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信号调制与解调: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类型的信号,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然后利用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进行调制和解调实验,观察不同调制方式(如调幅、调频、调相)对信号的影响。

2. 信号传输与接收:利用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模拟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过程,观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噪声和干扰等现象,分析信道的特性。

3. 信号编码与解码: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数字信号,利用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进行编码和解码实验,观察不同编码方式(如二进制编码、十进制编码)对信号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1. 信号调制与解调实验:(1)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信号。

(2)将正弦波信号输入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进行调幅、调频、调相等调制实验。

(3)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分析调制方式对信号的影响。

(4)将调制后的信号输入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进行解调实验。

(5)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分析解调方式对信号的影响。

2. 信号传输与接收实验:(1)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信号。

(2)将信号输入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模拟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过程。

(3)观察传输过程中的信号衰减、噪声和干扰等现象。

(4)分析信道的特性,如带宽、噪声系数等。

3. 信号编码与解码实验:(1)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数字信号。

(2)将数字信号输入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进行编码实验。

(3)观察编码后的信号波形,分析编码方式对信号的影响。

(4)将编码后的信号输入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进行解码实验。

(5)观察解码后的信号波形,分析解码方式对信号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信号调制与解调实验中,我们发现调幅、调频、调相等调制方式对信号的影响较大,调制后的信号波形与调制前的信号波形有明显差异。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 实验简介该实验旨在探究通信原理中的基础概念和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收集,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达到以下目的:- 理解调制、解调、信道传输等基本通信原理- 学习并应用相关通信原理工具和设备-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相关规律和结论-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3. 实验过程3.1 实验设备和器材预备准备以下设备和器材:- 调制解调器- 信号发生器- 示波器- 噪声源- 电缆和连接线3.2 实验步骤步骤1: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载波信号,并将其连接到调制解调器的输入端口。

步骤2:将待发送的消息信号连接到调制解调器的输入端口。

步骤3:通过示波器观察并记录调制解调器输出的调制信号。

步骤4:使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解调器输出的解调信号。

步骤5:将噪声源连接到调制解调器的输入端口,并观察解调器输出的抗噪性能。

步骤6: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4. 实验结果与讨论4.1 调制信号观察与记录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的调制信号波形如下图所示:(可以插入图片)4.2 解调信号观察与记录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的解调信号波形如下图所示:(可以插入图片)4.3 抗噪性能观察与分析连接噪声源后,示波器观察到的解调信号波形相对于无噪声的情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畸变。

通过分析解调信号的信噪比和误码率等指标,可以进一步评估抗噪性能,并提出改进建议。

5.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探讨了通信原理相关的调制、解调和信道传输等基本概念。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调制技术可以将消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载波信号,进而实现有效的数据传输。

- 解调技术可以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的消息信号。

- 通信系统在存在噪声的情况下,解调信号的质量和抗噪能力会受到一定影响。

6. 改进建议根据实验结果和结论,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进一步优化调制和解调算法,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噪性能。

- 使用更先进的设备和器材,提升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原理硬件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实验日期:2019-5-8目录必做:实验一: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实验二: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调幅实验三:调频(FM)实验六:眼图实验七:采样、判决实验八:二进制通断键控(OOK)实验十二:低通信号的采样与重建选作:实验九: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实验十一:信号星座实验一: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一、实验目的1、了解DSB-SC AM信号的产生以及相干解调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2、了解DSB-SC AM信号波形以及振幅频谱特点,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了解在发送DSB-SC AM信号加导频分量的条件下,收端用锁相环提取载波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4、掌握锁相环的同步带和捕捉带的测量方法,掌握锁相环提取载波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DSB-SC AM信号的产生及相干解调原理图2.2.1表示 DSB-SC AM信号的产生及相干解调原理框图。

将均值为零的模拟基带信号m(t)与正弦载波c(t)相乘得到 DSB-SC AM信号,其频谱不包含离散的载波分量。

DSB-SC AM信号的解调只能采用相干解调。

为了能在接收端获取载波,一种方法是在发送端加导频,如图2.2.1所示。

收端可用锁相环来提取导频信号作为恢复载波。

此锁相环必须是窄带锁相,仅用来跟踪导频信号。

在锁相环锁定时,VCO输出信号sin(2πft+ψ)与输入的导频信号cos2πft的频率相同,但二者的相位差为(ψ+90°),其中ψ很小。

锁相环中乘法器(相当于鉴相器)的两个输入信号分别为发来的信号s(t)(已调信号加导频)与锁相环中VCO的输出信号,二者相乘得到sinψ分量,滤除m(t)的频率分量及四倍锁相环中的LPF带宽窄,能通过A P2频载频分量。

ψ亏以负反馈的方式控制VCO,使其因为ψ很小,所以sinψ≈ψ的输出A P2保持在锁定状态。

锁定后的VCO输出信号sin(2πf c t+ψ)经90°移相后,以cos(2πf c t+ψ)作为相干解调的恢复载波,它与输人的导频信号cos2πf c t同频,几乎同相。

相干解调是将发来的信号s(t)与恢复载波相乘,再经过低通滤波后输出模拟基带信号cosψ是直流分量,可通过隔直经过低通滤波可以滤除四倍载频分量。

而A P2m(t)cosψ。

流电路滤除,于是输出为A P2三、电路DSB-SC AM信号的产生原理图如下图2.2.2发端发送的信号是DSB-SC AM信号及导频之和,收端利用锁相环从导频信号中提取载波,然后进行相干解调,实验连接图如图2.2.3所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做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结果如下:10kHz模拟音频信号:100kHz主振荡器输出的模拟载频信号:乘法器输出波形:已调信号振幅频谱:在该图中可以看出已调信号的振幅频谱是双边带。

1.1.6a:在该图中说明增益G已经调整为1。

1.1.6b:在该图中说明导频信号振幅频谱的幅度为已调信号的边带频谱幅度的0.8倍。

在接下来为锁相环的调试、提取锁相环相乘、低通滤波输出信号:LPF输出信号:导频&VCO输出信号:导频&移相器输出:恢复载波频谱图:解调之后&相干解调相乘之后:9kHz解调:VCO(+1V -10kHz):VCO(-1V +10kHz):VCO(0V时中心频率):同步带&捕捉带(f2时):同步带&捕捉带(f4时):同步带&捕捉带(大于f1小于f3):同步带&捕捉带(大于f2小于f4时):同步带&捕捉带(小于f2时):实验二: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调幅(AM)一、实验目的(1)了解AM信号的产生原理及实现方法。

(2)了解AM的信号波形及振幅频谱的特点,并掌握调幅系数的测量方法。

(3)了解AM信号的非相干解调原理和实现方法。

二、实验原理1.AM信号的产生若调制信号为单音频信号则单音频调幅的AM信号表达式为调幅系数a=A mAAM信号的包络与调制信号m(t)成正比,为避免产生过调制(过调会引起包络失真),要求a≤1。

AM信号的振幅频谱具有离散的大载波,这是与DSB-SC AM信号的振幅频谱的不同之处。

图2.3.1表示单音频调幅AM信号的信号波形及振幅频谱。

若用A max及A min分别表示单音频调幅AM信号波形包络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则此AM信号的调幅系数为产生AM信号的方法有两种,分别如图2.3.2及图2.3.3所示。

第二种方法与实验一DSB-SC AM信号加导频的产生方法类似,只是AM信号的离散载波要足够大,以避免产生过调制。

本实验采用图2.3.2所示的方法产生AM信号。

2.AM信号的解调由于AM信号的振幅频谱具有离散大载波,所以收端可以从AM信号中提取载波进行相干解调,其实现类似于DSB-SC AM信号加导频的载波提取及相干解调的方法。

AM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用包络检波器进行非相干解调。

本实验采用包络检波方案。

三、电路图2.3.4为产生AM信号的实验连接图利用包络检波器进行非相干解调如图2.3.5所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G=1:小g=1:输出波形正:2.3.3(6):2.3.3(7):2.3.3思考题:2.3.3思考题:2.3.4(2):2.3.4(3):2.3.4(4)a:2.3.4(4)b:2.3.4(5):实验三:调频(FM)一、实验目的(1)了解用VCO作调频器的原理及实验方法。

(2)测量FM信号的波形及振幅频谱。

(3)了解利用锁相环作FM解调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二、实验原理若调制信号是单音频信号则FM信号的表示式为其中是调制指数。

其中K f为频率偏移常数(Hz/V)β=aK ff m由卡松公式可求出单音频FM信号的带宽为产生FM信号的方法之一是利用VCO,如图2·4.1所示。

m(t)输入于VCO,当输入电压为0时,VCO输出频率为f c。

当输入模拟基带信号的电压变化时,VCO的振荡频率作相应变化。

FM信号的解调方案之一是利用锁相环进行FM解调。

锁相环解调的原理框图如图2.4.2所示。

锁相环锁定时,VCO输出的FM信号与接收到的输入FM信号之间是同频关系,相位也几乎相同。

锁相环解调的原理如下所述。

假设锁相环输入是FM信号s(t),则对于VCO来说,它的控制电压是环路滤波器的输出v(t)。

VCO的瞬时频率为其中K v是VCO的压控灵敏度(Hz/V),VCO的输出可表示为其中锁相环中的乘法器和低通滤波器组成了相位比较器,该低通滤波器用来滤除二倍载频分量。

鉴相器输出为其中的[ψ(t)-ψO(t)]=ψe(t)为相位差。

锁相环处于锁定状态时,相位差很小,使得此时,可将锁相环等效地表示为图2.4.3所示的线性模型。

图中g(t)是环路滤波器的冲激响应,其傅里叶变换为G(f)。

根据这一模型,相位差可表示为等效于或对上式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其中的Φe(f)、Φ(f)分别是φe(f)和φ(f)的傅里叶变换。

整理上式得:合理设计K v及G(f),使它满足以下条件:其中的W为基带信号的带宽。

于是可得到等效于这个结果表明,VCO的控制电压v(t)同基带信号m(t)成正比,所以v(t)就是FM解调的输出信号。

锁相环环路滤波器的频率响应G(f)的带宽应与基带信号的带宽相同,这样环路滤波器输出的噪声将被限带于W。

VCO的输出是宽带调频信号,它的瞬时频率跟随接收调频信号的瞬时频率而变。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锁相环作FM解调时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开环增益(即锁相环开环的增益)要足够大,二是环路滤波器的带宽要与基带信号的带宽相同。

三、电路图2.4.4是产生FM信号的实验连接图锁相环解调的实验连接如图2.4.6所示四、结果与分析2.4.3(3)(FM):2.4.3(3):2.4.3(4):2.4.4(3)(解调信号):2.4.4(5):VCO(+1V -10kHz):VCO(+2V -5kHz):VCO(0V时中心频率):VCO(-1V +10kHz):VCO(-2V +5kHz):实验六:眼图一、实验目的了解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中“眼图"的观察方法及其作用二、实验原理对于实际的数字通信传输系统,可用实验手段以波形观察方式来评价传输系统的性能。

用示波器显示基带传输系统接收滤波器的输出基带信号波形,在示波器显示屏上可观察到类似人眼的图案,称其为眼图。

从眼图的张开程度,可以观察码间干扰和加性噪声对接收基带信号波形的影响,从而能对系统性能做出定性的判断。

三、电路实验连接图如图2.7.1所示四、结果与分析实验七:采样、判决一、实验目的(1)了解采样、判决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实现方法。

(2)自主设计从限带基带信号中提取时钟、并对限带信号进行采样、判决、恢复数据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任务。

二、实验原理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接收端,设法从接收滤波器输出的基带信号中提取时钟,用以对接收滤波器输出的基带信号在眼图睁开最大处进行周期性的瞬时采样,然后将各采样值分别与最佳判决门限进行比较作出判决、输出数据。

三、电路实验连接图如图2.8.1所示四、实验结果与分析输出和原信号对比:眼图和采样脉冲:实验八:二进制通断键控(OOK)一、实验目的了解OOK信号的产生及其实现方法。

了解OOR信号波形和功率谱的特点及其测量方法。

了解OOK信号的解调及其实现方法。

二、实验原理二进制通断键控(OOK)方式是以单极性不归零码序列来控制正弦载波的导通与关闭,如图2.9.1所示。

OOK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含有离散的载频分量及连续谱(主瓣宽度为2R b)。

对00K信号的解调方式有相干及非相干解调两种。

相干解调方式如图2.9.2所示。

可以从接收到的00K信号提取离散的载频分量,恢复载波。

然后进行相干解调、时钟提取、采样、判决、输出数字信号。

另一种解调方式是非相干解调,如图2.9.3所示。

本实验采用非相干解调方案。

三、电路实验连接图如图2.9.4所示。

(OOK信号的产生)实验连接图如图2.9.5所示。

(OOK信号的非相干解调)四、结果与分析2.083kHz:2.083kHz频谱:OOK:OOK频谱:TTL序列:TTL序列频谱:采样点:低通滤波之后:整流器:最终解调输出:原信号和非相干解调信号对比:实验十二:低通信号的采样与重建一、实验目的(1)了解低通信号的采样及其信号重建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2)测量各信号波形及振幅频谱。

二、实验原理1.低通信号的采样定理一个频带受限于[0,f H]的模拟基带信号,可以唯一地被采样周期T s不大于1的采样序列值所决定。

2f H上述定理指出,如果对模拟基带信号均匀采样的速率不低于2f H次/秒,则所得样值序列值含有基带信号的全部信息。

将该样值序列通过一带宽为f H的低通滤波器,可以无失真地重建或恢复出原基带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