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宗书法艺术赏析
《淳化阁帖》与宋四家书法探论
论 坛212021/01 No.227诏,笔迹丕变,刬五代之芜,而追盛唐之旧法,粲然可观矣。
”[1]321这段论述,其中谈到了宋太宗学书之经历,也把北宋初年书坛崇帖的气象描绘了出来。
北宋时期出现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关于宋四家“苏黄米蔡”之“蔡”,学术界有“蔡京”说,也有指“蔡襄”说,本文取“蔡襄”说)等一大批文人书家,应与皇帝笃学力行地推动书法教化有很大的关系。
二从中国文化史上看,唐朝刻碑文化的盛行对后来宋代刻帖文化的兴起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唐代开国之初,没有印刷术的支撑,书法文化的传承只有依赖于人工抄写和碑拓,曾出现了一批以书写和刻铭为业的群体,如“刀笔吏”“写经手”等,他们制作了数以万计的墓志与碑记。
清代末年,一些学者在敦煌石室发现了唐代拓印的《温泉铭》《化度寺塔铭》《柳公权书金刚经》等。
这说明唐代的拓印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
唐代诗人韦应物在《石鼓歌》中曰:“石如鼓形数止十,风雨缺讹苔藓涩。
今人濡纸脱其文,既击既扫白黑分。
忽开满卷不可识,惊潜动蛰走云云。
”[2]其中“濡纸脱 其文”就是最早的拓印方法,即将纸蒙盖在器物上,用精制的墨进行拓印。
另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亦在《石鼓歌》中说:“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3]所谓的“纸本”也就是拓本,虽然《石鼓文》的字迹难辨,但其历史价值不可估量,引起当时学者的注意,他们用传拓技术保存了这珍贵古物的拓片。
对刻碑铭文的最好保护与传播方式是采用中国传统的拓印技术,这种复制经典的技术其实是中国印刷术的发端。
从技术条件和发展程度上来看,在唐代中晚期用于印刷术的缮写与摹刻的技术已不鲜见。
后来宋人进一步改良这种技术,可以大量印刷各种典籍。
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宋初有书万余卷……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三千三百二十七部,三万九千一百四十二卷。
次仁、英两朝一千四百七十二部,八千四百四十六卷。
次神、哲、徽、钦四朝,一千九百六部,二万六千二百八十九卷。
宋朝的书法艺术与书法赏析
宋朝的书法艺术与书法赏析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时期之一,尤其在书法艺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宋朝的书法艺术在形式、风格、写意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宋朝的书法形式宋朝的书法形式主要有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四种,其中以楷书和行书最为流行。
楷书以字正、笔直、结构严谨为特征,行书则更加圆润、飘逸、多姿多彩。
草书则更加潇洒、自由,颇有一种抒发情感的感觉,而隶书则显得更加古朴、庄重。
二、宋朝的书法风格宋朝的书法风格在形成和发展上,具有许多自己的特点。
首先是秦汉古籍以及晋唐碑刻的丰富积淀,对于宋朝书法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此外,宋代著名书法家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智也是不可忽略的。
他们开创了不同的书法风格,这其中代表性的有米芾、苏轼、黄庭坚等人。
米芾的书法风格崇尚自然、随心所欲,写情达意,笔力不羁不束,潇洒飘逸。
他的书法不仅在宋代一时风行,而且对后世书家的影响也深远。
苏轼则更具精美细腻之感,他的笔调圆润柔美,进而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蘅塘体”。
黄庭坚的书法则显得古朴稳健,字体骨骼粗大,结构简洁,深沉厚重。
三、宋朝的写意与修辞宋朝书法最为可贵之处就在于其形象鲜明的写意以及晋唐以来积淀的诗文修辞。
宋代以前,书法就已逐渐地与诗文结合,并出现了一些用书法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作品。
宋代时期,这种书法与诗文更加密切结合,书家通过自己的笔法和墨色来表现文字的意蕴,凸显了书法的文化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书法注重小篆的演化和审美,从技术层面提高了书法的艺术性,同时也在策划和设计上进行了全新的尝试。
这时期的书法表现出了轻松自在、勇于创新的特点,从而大大拓展了书法的艺术界限,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时期,其书法艺术文化底蕴深厚、艺术技巧高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从宋代书法家们的写作和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创新精神、审美品味以及自然人文情趣,这都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启示和点化。
隋唐五代书法作品赏析
隋唐五代书法作品赏析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因此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
唐代书家亦将草书之狂放不羁、篆隶之圆润端丽、行书之风骨清婉推向极致。
初唐书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四家皆擅楷书,结构严谨、气势雄浑。
盛唐之时,文化艺术繁荣鼎盛,张旭、怀素以酒醉癫狂之态笔落惊风雨,集草书之大成,尽显大唐潇洒自信之风范;颜真卿“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另辟新径,自成一家。
中唐以后直至五代,柳公权变楷法,以劲痩为体,与颜真卿共称“颜筋柳骨”;杨凝式兼采颜、柳两家之长,侧锋取态,铺豪挥墨,于乱世中独显挽狂澜之势,一篇传世《神仙起居法》以中流砥柱之态再续盛唐风韵。
真草千字文(一)真草千字文(一)隋智永墨拓纸本楷草书二十七开半纵22.5X 横12.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真草千字文,敕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次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简介】智氷(生卒年不详)俗姓王,名法极,王羲之七代孙。
相抟曾居永欣寺专意临书三十年,写真草千文八百余本。
其书精熟过人,兼善诸体,以楷书草书为最隹,是“二王”书法承上启下的人物。
其真草《千字文》流传广远,对后世影响极大。
今存真迹一本,藏于日本。
笔法精严而不拘谨,结构端庄而不板滞,章法虽字字独立而气息统一,整体风格于平淡中蕴深意,典雅含蓄、自然生趣。
苏轼曾评论他的书法说:“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一,乃识其奇趣。
”可谓独具慧眼。
真草千字文(二)真草千字文(二)隋智永【释文】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署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卜商帖卜商帖唐欧阳询纸本行楷书 6行纵25.2X横16.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卜商读书毕,见孔子。
孔子问焉,何为于书。
商曰,书之论亊,昭昭如日月之代明,离离如参辰之错行,商所受于夫子者,志之于心,弗敢忘也。
【简介】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范仲淹书法
范仲淹书法范仲淹(985年—1052年),字叔厚,南宋第七个皇帝范宗的兄弟,号贤圣、妙圣,汉族,宋代文学家。
他是宋代文学家和书法家。
他的书法钢笔爽利、细腻,以圆秀线条、章法鲜明而著称,被誉为“范大字派”的鼻祖,其书法影响十分深远,受到了两宋统治者赞誉,被称赞为“两宋开山祖师”。
范仲淹书法是一种充满活力的书法,书写时细腻而漂亮,自然而平稳,同时又带有鲜明的章法感。
他的墨色黑瓷深沉,架线稳定,笔画结构优美、章法明确,字形脉络分明、和谐一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是一种内涵丰富、情绪愉悦的书法作品。
范仲淹一生坚持以自然为主,书法社会性强,书写时喜欢使用振翅般的耸翘动作,表现出苍茫恢宏的气势,体现出山水的沉穆,同时又有动态的表现,能够把表现对象的精神状态表达出来。
他的书法作品体现着遵义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他在书法的艺术上有着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技能,他的书法永远是古朴、凝重而又充满激情的。
范仲淹书法的最大特点是以圆秀线条,章法鲜明而著称,他注重书法的结构美,在字面结构上做了非常细致的构图,注重每一个笔画的画法,每一个字形的绘制,以及字面雕琢方面都做了非常精致的分析。
他崇尚以自然书写,尊重字体的结构,他把所有的细节,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形,都勾勒出来,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书法系统,彰显了范仲淹书法的特点。
范仲淹书法更能体现出书法家内心的写意,他在书写时,常有一种飘逸的心情,既有对美的追求,又有对宇宙大道的体悟,表现出他心灵的开放以及文人的万物观,把一种生命的意蕴表达出来,使书法更加具有生命力,把书法家内心流出来的美丽情怀表达出来,让书法作品充满心灵的凝重和真情实感,使之成为了一种艺术精品。
范仲淹的书法影响深远,他的书法作品受到了两宋统治者的赞誉,被称赞为“宋代开山祖师”。
他的书法经典被记载下来,他的书法作品被收藏到许多博物馆,他的书法之美仍能被人们所赞赏,他的书法作品仍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范成大十三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范成⼤⼗三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2021-11-12 09:10·听⽉⼯作室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房四艺,是⽂⼈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悦⽬,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南宋时期出现的那些⽣活⽤品、⼭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们的⽣活⽅式和科技⽔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番趣味。
——题记在中国书法史上,南宋的书艺成就并不算⼗分显著,但在⾼宗赵构的⽰范作⽤下,南宋⼠⼦的书法热情颇为⾼涨,名家辈出,留存于世的书帖亦颇为丰富。
了解南宋书法的整体状况,有助于书法史的贯通,亦有助于了解有元以后书法的发展。
南宋时代从帝王到⽂⼠,均保持着极⾼的书法热情。
这种书法热情是当时社会⽂化热情的集中表征之⼀。
甚⾄可以说,南宋朝野对待书法⽂化的热情,在很多⽅⾯已经超越了北宋。
南宋的书法⽂化,主要表现在以收藏与鉴赏为核⼼的书法活动与学术活动上。
这其中,内府与⼠⼈的法书收藏与鉴赏、⾦⽯学与⽅舆学著作对历代⽯刻的研究与重视、历代法书与法帖的辑摹与翻刻、以《兰亭序》历代刻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兰亭学”的形成,均是值得后世重视的⼏个⽅⾯。
下⾯我们⼀起分享南宋时期书法四⼤家之⼀范成⼤经典书法作品。
范成⼤(1126年6⽉26⽇-1193年10⽉1⽇),字⾄能(《宋史》等误作“致能”),⼀字幼元,早年⾃号此⼭居⼠,晚号⽯湖居⼠。
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南宋名⾂、⽂学家。
范成⼤善书。
其书法清新俊秀,典雅俊润,只可惜他为诗名所掩,书名不彰。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谓范成⼤“字宗黄庭坚、⽶芾,虽韵胜不逮,⽽遒劲可观”。
范成⼤的书法曾受他母亲的影响,他的母亲蔡夫⼈,是北宋四⼤书家之⼀蔡襄的孙⼥。
范成⼤传世墨迹,以尺牍简札居多。
他在成都与陆游饮酒赋诗,落纸墨尚未燥,⼠⼥已万⼈传诵,被之乐府弦歌,题写素屏团扇,可惜这些墨迹都未传下来。
让人欲罢不能的宋代书法
让人欲罢不能的宋代书法大家好,我是子义,今天继续跟大家聊聊《书法江湖》的第三集,看一看宋代书法的“猛人”们。
书法史上有句话,叫做“唐人尚法,宋人尚意”。
意思是说唐代的书法重视法度,宋代的书法重视趣味。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方向。
唐人将研究书法的重心放在了结体和用笔方面,对书法实行了规范化和精微化。
这时候出现的书法秘籍很说明问题。
比如有欧阳询《三十六法》和《八诀》,唐太宗《笔法诀》,张怀灌《用笔十法》以及最受后人推崇的《永字八法》和《五字执笔法》等。
这些若放在武林中,都是绝妙的功夫口诀。
因为这些书论,唐人的楷书表现出大小相等,上下齐平,用笔应规入矩的趋势,即使是比较自由浪漫的行草书,也逐渐抛弃了晋人兼用侧锋的笔法,而追求纯中锋的用笔。
法度之下,森严雄厚的“唐楷”和豪放的“狂草”,体现了唐帝国开拓向上的精神。
宋代书法追求意趣而不拘法度。
苏轼就讲:“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
”米芾也说:“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
”大师们的话简单来总结就是两个字“自由”。
自由,充分表明了宋代书家们不泥古法,提倡适意的艺术主张。
在这样的书风中,产生了承前启后的新五绝。
1.东邪苏轼“苏东坡是个与众不同的人,”这是宋代书法朋友圈最流行的一句话。
我们都知道苏轼是千古风流人物,很多人知道他豁达,豪放,却不知道他身上邪的一面。
尤其在书法上,他和黄药师性格一样,亦正亦邪。
为什么他和黄药师一样邪呢?因为他在书法上的认识卓尔不群,并开创了新的书风。
苏东坡提出的书法理论概括说来就是“学古,但不盲目崇古。
”他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他对书法的理解是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
苏轼的代表作《黄州寒食诗帖》就是这种意趣的代表。
苏东坡【寒食贴】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
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
范字的解读
范字的解读范字,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字体。
它不仅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展和演变,传承至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范字有很多的意义和内涵,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范字的解读,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范字这种艺术形式。
一、范字的起源和演变范字这一字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出现了一种叫做“真书”的书法风格,以其工整、刚劲、秀美的特点,成为唐代书法的主流。
后来,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在“祭侄文稿”一书中大量使用了这种字体,并将其命名为“颜真卿体”。
本就非常美丽工整的字体,在颜真卿书法家的加持下更加凝练成熟,成为人们敬仰和仿效的楷书范本。
以后,范字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字体体系,在宋代达到了巅峰,如“米芾体”、“赵孟頫体”、“苏轼行书”等,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艺术形式。
二、范字的艺术价值范字的艺术价值可以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文化价值的角度、甚至是视觉效果的角度去分析。
从书法艺术角度来看,范字是一种标准规范的字体,具有极高的可读性和书写便利性。
范字的字形结构严谨,簇新有力,是许多书法爱好者们的学习和模仿对象,也是各种文书、礼仪、文化场合所必须使用的正经字体之一。
从文化价值角度来看,范字是中国传统文化载体之一,它记录了中国数千年来的人文历史、文化变迁和精神追求。
范字在中国文化中既具有宗教祭祀的意义(如对于死者所进行的祭文、神符的书写),也具有教育、文化、政治的功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视觉效果角度来看,范字简单、牢固、明确,具有对视网膜的良好刺激效果,有清晰、易读、美观、高雅、和谐的特点,从而在视觉上给人以愉悦和美的感受。
三、范字的解读范字的解读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如字形特点、历史文化、社会风俗、意义内涵等。
1、字形特点范字是一种标准化字体,字形规整整齐,笔画平直,构图很有层次感。
范字的字形线条严谨有力,横平、竖直,错落有致,字中有“活力”,这与书法家在字的书写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劲道、情感息息相关。
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
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颜真卿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在于他将篆书的笔意引入到楷书与行草之中,创立了完全不同于王羲之楷书方笔的楷书圆笔,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欢送阅读!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1.《祭侄文稿》这是颜真卿行草书的代表作。
当时正值颜真卿半百。
书法界有说字如其人。
颜真卿诞生忠烈之家,为人大气凛然,这种精神同样寄予于书法作品中。
从建稿起,经过后期修文改善,正反映出颜真卿行文构思特点,详尽交代文路始末,将情怀完全抒于行文,文笔神采奕奕,走笔雄浑,凸显特色,惬意写实,将全部的运笔和收线都做到恰到好处。
全篇运用圆润强健的笔法,秉承篆书的流转神采,从开头到结尾,撰文中虽然实在毛笔的墨汁枯槁时再醮墨,导致墨色因停顿有新墨起先,墨汁有浓有淡,改变万千,但是整篇文章一笔完工,行文流畅。
此帖被后世书法界赞誉为“天下其次行书”。
2.《麻姑仙坛记》颜真卿曾巡游于南城县麻姑山一座古坛时,在土壤里中发觉螺蚌壳化石。
他便有感而发,为此著作《抚州南城麻姑山仙坛记》。
这并不单是为了记叙这件事情,而是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这个碑文行文庄重严厉、雄浑娟秀,深受历代书法家的推崇,成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又一力作。
这部作品是颜真卿楷书风格已经有所造诣的时候的作品,后期欧阳修评价这部作品时说道,这幅碑文俊秀雄浑,运笔精悍,笔画强劲有力,后世时时赞美此碑为“天下第一楷书”。
3.《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是颜真卿楷书的力作,碑文记载汉朝名士东方先生画像,当时颜真卿正值46岁。
苏轼曾高度评价这幅碑文,指出在颜真卿全部的作品当中,只有这部作品现实了清俊与雄浑的风格。
字里行间不乏清楚与深渊,与其他版本迥然不同,但都不如颜真卿这部作品深刻、隽永。
明朝更有人赞誉这部作品的书法峻峭力拔、奋笔求张,认为这的确是颜真卿的又一力作。
4.《颜勤礼碑》本部作品的全称为《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神道碑》,这幅碑帖是颜真卿在71岁的时候为他的曾祖父颜勤礼所作的神道碑,主要用于古人墓前开阔道路所用,修建石柱来作为标记,将这个标记称为神道,就是所说的墓碑。
范宗书法艺术赏析
范宗书法艺术赏析范宗书法艺术赏析范宗,原名范宗启,字逸士,号如意,怡雅轩主人,山东临沂人。
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直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
所创作品风格各异、文雅秀丽,极富书卷气,在视觉上形成一种独有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多次在全军及全国书法展上参展获奖并入集出版。
在当代书坛上,范宗是位备受关注的青年书法家,他为人热情实在,谦和厚道、工作勤奋。
身在军旅的他,多年来对书法艺术执著追求,并取得了斐然的艺术成就,成为享誉军旅内外的青年书法家。
纵观范宗的书法作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入古出新。
范宗对《圣教序》、《十七帖》、《淳化帖》的临习把握,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水平。
一个艺术家,吸取经典法帖的养分越多,艺术之路也就越宽敞,从范宗的作品看出,在笔法上,他得王书之精髓,正、侧锋并用,使转提按极其自如,线条平实劲挺而富有弹性,如行云流水,气息一贯始终。
其结字,平正中欹侧多变,或扁或长,或方或圆,顺势而成,生动自然,饶有情趣。
其墨法,在整体平实中追求笔墨效应和字群结构,墨色鲜活,润枯有致。
在整体布白上,使章法美、字法美和笔法美浑然一体,表现出上佳的视觉效果。
观看他的作品,犹如“若饮醇醪,不觉自醉”,任欣赏者飞腾遐想,如雾里看花,雨中观景,别有情趣,进入意境。
二、以变求生。
对于创新,范宗有自己独到的认识。
他认为,创新并不是脱离传统的随心所欲,也不是违背客观规律的盲目设计。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大戴札记?保傅》),创新只有从传统中来。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脱离传统,就无所谓创新。
创新是顺手天然,循序渐进,不断反复地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结果。
那种以个人意志来扭曲、违背自然规律,以急功近利的方法来标新立异,只能是对艺术的践踏。
纵观范宗的书法,具有王铎、张瑞图的奇崛拗折,又有傅山的跌宕飞动。
从局部看,字态偃仰欹侧,书风险仄,笔势内森厉,其翻折幽峭,格调清新自然。
从整体看,笔势流畅,气脉贯通,笔势连绵不断,又有酣畅淋漓之意,看不到他对竖画的胡乱倾斜、扭捏与颤抖。
五代十国时期著名书法家李煜、徐铉等十一幅传世经典书法艺术赏析
五代十国时期著名书法家李煜、徐铉等十一幅传世经典书法艺术赏析中国五代、宋、辽、金,是中国书法史上继晋、唐之后的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时期。
这一时期由于战乱和政局不稳,呈现出复杂局面。
“五代”又称“五代十国”,是指唐朝灭亡后、宋朝建立前的历史阶段。
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为五代,共53年。
公元907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又有吴、吴越、南塘、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和北汉,称“十国”。
十国时间为(902年—979年)。
五代十国持续了73年(907—979年)。
唐宋之间经历了一个五代十国,虽然时间不算很长,只有短短七十三年,但这七十三年国家一直处于分裂状态,其实不论是经济还是政治上,都多少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五代十国书法,这一时期,朝代频繁更替,战乱不已,人们有一种不安的心绪,再加唐人已把书法上的法度发展到相当完善的境地,于是书法家们转向以书法抒发个人意趣的轨道,在这方面取得高度成就的是杨凝式。
五代十国是中国书法从“尚法”向“尚意”转变的时期。
若要完整理解这一艺术转变的动因和过程,五代是不可阙如的环节。
从书法史看,五代十国书家峰起,除杨凝式外,郭忠恕、李鹗、王文秉、韦庄、李煜、徐铉、钱镠、钱俶以及僧人贯休、齐己、彦修、昙域、应之等均以书名世。
其中,受禅宗思想影响,这一时代的书僧群体提出“心为书源”的理论,以杨凝式为代表的士人群体则自觉革新书风,为宋代“尚意”书风的形成做了前期准备。
同时,杨凝式因书技上习得“二王颜柳”之髓,书道上诠释“书品即人品”的理想价值观,书境中融入禅机理趣,与宋人重视书品、人品以及欲“引禅入书”“论艺通禅”开启“尚意”新风的时代诉求高度契合,而备受宋书家的推崇。
就此而言,五代既是唐宋书风之变得必要过渡,又是将两者联系为一个整体的节点。
偏处于江南的南塘和川蜀的西蜀,都曾有过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条件优于中原。
遗世独立,旷世奇崛
遗世独立,旷世奇崛凡能在书法史上留下芳名的书家,一是他巨大的艺术影响力,二是他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这两者决定了他对书法史的贡献和在书法史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面对元代这一特殊书法时期,笔者将康里?j?j、杨维桢、鲜于枢几位草书家进行反复比较,认为康里?j?j与鲜于枢的书法均出自“二王”手札和《十七帖》,康里?j?j的《颜公鲁述张旭笔法记卷》和《李白诗卷》两帖在今草中糅以章草,“奇崛独出”,保留了北方人倔强刚毅的性格气质;而鲜于枢的《韩愈进学解草书卷》有“二王”笔法又兼得唐人张旭、怀素开张、纵横、奇肆、气势豪迈的风格,然遗憾的是两人寿命均在50多岁,过世甚早,个人风格未臻化境。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抱遗老人等。
少年时,其父为促其用功,在一个名叫铁崖的山上盖了一座小楼,绕楼又种植了上万棵梅花,在楼上为他准备数万卷书册供其读书,然后把梯子去掉,每天用辘轳把食物传上去。
杨维桢不负父亲厚望,潜心苦读,五年不曾下楼,后以铁崖为号。
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考取进士。
任天台县尹,近十年不曾调任。
后来张士诚慕其才华,“累招之”,杨维桢坚决不任。
以后又迁徙至松江,与钱惟善、陆居仁、倪云林、顾瑛等隐士名流饮酒赋诗,醉后挥毫,至死不愿再为所谓的政权和国家、社会承担义务,而是借烧酒、诗词、书画来排遣内心深层的士子悲凉,追求隐士闲云野鹤、遗世独立的自我高标境界。
他与陆居仁、钱惟善被称为元末“三高士”。
饱读诗书的杨维桢,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尤爱作古乐府,名重当时,被称为“铁崖体”。
著有《东维子集》、《闲杂吟》、《历代史钺》等。
他弟子无数,成为元末东南诗坛领袖。
但他个性倔强、不畏权贵、风流洒脱、不逐时流,终成一代隐士。
在元代隐士书家中,杨维桢的书法有鲜明的特色和代表性。
笔者深深敬佩这些隐士孤高超拔的人格精神,故赏其诗、爱其书。
相信杨维桢标新立异独特的书风,必会给您带来一种新的审美视野。
杨维桢传世的十余件书法作品,多是50岁后所书,所以,很难探求他早年习书的来龙去脉,但根据其流传下来的行、楷、草诸体作品,可见其功力之深厚。
中国书画鉴赏
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一定要珍藏2015-04-27一件好的书画作品,不论是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都能起到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增进人们美好情操的作用。
因此可以认为书画鉴赏不仅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对于德育和智育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
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
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
”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
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
2、胡崇贤《摩耶精舍荷花照片》(张大千题字)【赏析】该照片由供职于励志社的蒋介石私人摄影师胡崇贤摄于张大千寓所摩耶精舍,照片上有张大千墨笔题字。
大千晚年对摄影颇有心得,常邀好友摄影师来家拍摄,并以诗文入影,别具一格。
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
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4、秦桧书法《深心帖》【赏析】秦桧乃是宋朝一大奸臣,其丑行劣迹可谓家喻户晓,不必赘述。
但是他的书法却因此被埋没近千年。
此作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不承认秦桧作书的法备态足,无愧于“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誉。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
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
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
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
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
宋代书法赏析
宋代书法赏析赵匡胤建宋,结束五代⼗国的分裂局⾯,使国家复归统⼀,⽂化艺术也得以在⼀个⽐较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
宋代书法崇尚书“意”,继承隋唐五代,开创了⼀代新风。
众多诗⼈、词⼈研习书法,⼜为书法注⼊了强烈的抒情意味。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芾)蔡(襄)⾏、草、楷俱备,他们既属同代,⼜有先后,彼此相互影响。
苏轼先学王羲之,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擅长⾏、楷。
黄庭坚草书优于⾏书,⼈称“草圣”。
⽶芾学书勤奋,师承⼴泛,时⼈称其“集古字”。
蔡襄对楷书研习很深,⾃出新意。
蔡京、赵佶、⽂彦博、王安⽯、司马光等也是北宋颇有影响的书家,他们的书法寓⽂意于纸上,意境卓⽽不凡。
南宋时期⾏书成就较髙,赵构、陆游、张孝祥、范成⼤、赵孟坚等都有佳作传世。
同年帖同年帖宋李建中纸本⾏书纵33X横51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部同年,载喜披风,甚慰。
私抱殊未款曲,旋值暌离,必然来晨朝车⾏迈。
适蒙⽰翰,愈伤⽼怀。
惟冀保爱也。
万万。
不胜销黯。
见⼥夫刘仲谟秀才,并第⼆⼉⼦在东京,相次发书去,如有亊,希周庇也。
建中简上。
九⽉⼗六⽇。
⾦部同年,汤世帖碑⽂三道,略表西京之物也。
怀湘南拙诗附上。
同院刘学⼠骘、同年郎兵部希差⼈通达,或与⾯闻也。
建中⼜⽩。
【简介】李建中(945-1013),字得中,号岩夫民伯,河南洛阳⼈。
书法主要受欧阳询、颜真卿、杨凝式三家影响。
其作品对于由唐⼊宋书法艺术的过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帖风格朴厚⽽不乏姿态,拙中藏巧,浑厚不滞,格调温润中和,正如黄庭坚评论⽈: “西台书出群拔萃,肥不剩⾁,如世间美⼥,丰肌⽽神⽓清秀者也。
”贵宅帖贵宅帖宋- 李建中纸本⾏书纵3 1 X横27.5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贵宅诸郎各计安侍奉。
所⽰请改章服。
昨东封须得出⾝历任家状⼀本,并须赍擎官告敕牒去,未审此来如何⾏遣也。
兼为庄⼦事。
已令彼僧在三学院安下,近已往彼去未回。
此庄始初见说甚好,只是少⼈管勾,若未货,可且收拾课租,亦是长计。
范仲淹书法作品欣赏
范仲淹书法作品欣赏范仲淹《道服赞》,小楷,纸本,手卷,纵34.8cm,横47.9cm。
楷书8行。
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帖是范仲淹为同年友人“平海书记许兄”所制道服撰写的一篇赞文,称友人制道服乃“清其意而洁其身”之举。
宋代文人士大夫喜与道士交往,“道家者流,衣裳楚楚。
君子服之,逍遥是与。
”穿着道服,遂成一时风气。
此卷行笔清劲瘦硬,结字方正端谨,风骨峭拔,颇具王羲之《乐毅论》遗意。
时人称此帖“文醇笔劲,既美且箴。
”据考证此帖作于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以前。
后纸有文同、吴立礼、戴蒙、柳贯、胡助、刘魁、戴仁、司马垔、吴宽等多家题跋。
钤鉴藏印:“高阳图书”、“寿国公图书印”、“东汉太尉祭酒家学”、“十六世孙主奉右胜谨藏图书”、“怀州军康记”等多方,另钤清梁清标、安岐诸印,又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印。
此赞经《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舫》、《清河见闻表》、《式古堂书画汇考》、《平生壮观》、《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
刻入明文徵明《停云馆帖》、乾隆朝《三希堂法帖》等法帖。
曾经宋范氏义庄,清安岐、清内府,近人张伯驹等收藏。
《道服赞》是我国著名的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张伯驹以110两黄金,从北京琉璃厂古玩商蕲伯生手中购得,1956年,他将自己珍藏了几十年的8件国宝级的书画,无偿捐给了文化部。
最后全部归于国家。
这8件珍宝中就有《道服赞》卷。
其他7件是:隋代展子虔的名画《游春图》,晋代陆机《平复帖》、唐代杜牧《张好好诗》、宋代范仲淹《道服赞》、宋代蔡襄《自书诗册》、宋代黄庭坚《诸上座帖》、宋代吴琚《杂书诗帖》、元代赵孟頫《章草千字文》以及元俞和楷书帖。
后来,张伯驹先生又将宋杨婕妤《百花图》、宋赵伯啸《仙峤白云图》、元赵孟頫《篆书千字文》、唐人写经《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等一大批书画,捐献给吉林省博物馆。
张伯驹夫妇捐献的书画多达27种,均是罕见的稀世之宝。
《师鲁帖》,行楷书,纸本,纵三二·八厘米,横三九·二厘米;跋纵三二·八厘米,横一八厘米,凡十一行,每行字数不一,字有缺损,存一百字。
书法欣赏大师作品,中华瑰宝
书法欣赏大师作品,中华瑰宝书法欣赏|大师作品,中华瑰宝风樯阵马放笔一戏——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米芾竹前槐后诗帖在“宋四家”中,米芾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纯粹学者艺术家。
在学术研究、书画创作、书画鉴定、收藏等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在学术方面,他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等著作传世,是书法研究的专业必读书。
在鉴赏方面,历史上有不少名帖,都经他鉴定题跋。
他的画,在历种样式。
史上有著名的“米点” 、“米家山水,是中国山水画法的至于他的行书、草书都是出于“二王” ,而变化生姿。
他用笔非常灵活多变,自称“刷字” ,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八面出锋,用笔沉着痛快,气势超迈飘逸,笔势跳跃,点线俊美,神气完足,把“二王” 行草书写出了一种新境界,是书法史上受到追多追捧、粉丝最多的书法家。
米芾在书法上的成就,得力于他长期对经典的忠实研究。
他曾说:自己是“壮年未能成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
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他对自己书法相当自负。
《宋史》载:“米元章初见徽宗,命书《周官》篇于御屏。
书毕,掷笔于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
”枝仙桂香生玉兀代大书法家赵孟頫赵孟頫道德经赵孟頫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书法家。
楷书五大书体之一“赵体”,就是他的创造。
他是唐以后唯一的一位楷书“称体”的书家,可见其成就和影响。
但因为他是宋皇室后裔,元灭宋后,他入元廷任职。
因此历史上为人所诟病,认为他为人节操有亏,进而批评他书法“无骨”、“软媚”。
其实赵孟頫的书法在兀朝“复古主义”思潮影响下回归“ 王”,在精心研究“二王”正统经典的基础上变化出新,在楷书、草书、行书各领域都取得了很咼的成就。
他的楷书、行书、草书都是在继承“二王”的基础上,把“二王”所代表的东晋士人贵族风范加以通俗化,使经典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美找到了一种适合大众传播和欣赏的形式。
所以他在中国书法史上,可以说是唯—个能在纯粹的传统语言样式中崛起、能和历史上那些开宗立派大师遥相呼应的大书法家。
范仲淹书法赏析
范仲淹书法赏析
范仲淹书法赏析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谥文正。
苏州吴县人。
举进士第。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是宋朝名臣,尤以《岳阳楼记》名传天下,其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被后世广为传颂,道德文章让人景仰。
至于他的书法,也有独到之处,他钩指回腕,皆优于古人法度,落笔沉着,极近晋人,得古人意。
前人称之为"笔精而瘦劲,自得古法"。
此书法瘦硬方正,清劲中有法度。
人们常将此书风喻其人品,称“公书庄严清澈,信如其品”。
如今亲眼目睹,果不其然,清劲有精神!
【范仲淹行书《师鲁帖》】
【范仲淹行书《师鲁帖》】
(北宋)范仲淹行书《师鲁帖》,纸本,纵32.8厘米,横39.2厘米;跋纵三二·八厘米,横一八厘米,凡十一行,每行字数不一,字有缺损,存一百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韩金远书写范仲淹《岳阳楼记》3张四尺整纸如下:。
范宗国书法作品欣赏
范宗国书法作品欣赏
范宗国,男,1945年6月出生于山东临沂羲之故里。
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勤劳苦练,经常参观、参加书法大赛,从中学习其精华。
书法作品多次获奖并刊登书报。
现为中国东夷书画研究院院士、中国文化艺术人才库收录书法家、山东省商报院士、临沂市书法会员、临沂金石书画院院士、中国重阳节优秀奖、兰山区老年研究会会员。
范宗国自幼练习书法,几十年如一日。
一直将书法艺术作为精神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和业余爱好。
不管时间再忙,家务再重,临池不辍犹如“梨花半月”,书法艺术一直陪伴他走到今天。
范宗国对书法正楷为长,坚持不懈的临习颜真卿,传统功力深厚,结体端庄完美,行书二王柔中有刚,变化多姿,形态显神。
以变求神的个性,自成一家,可谓一绝,耐人寻味。
范宗国老师数百副作品赠送名人与企业家收藏,经常和周边书法家参加慈善公益活动,为沂蒙老区奉献墨宝。
作品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宗书法艺术赏析
范宗,原名范宗启,字逸士,号如意,怡雅轩主人,山东临沂人。
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直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
所创作品风格各异、文雅秀丽,极富书卷气,在视觉上形成一种独有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多次在全军及全国书法展上参展获奖并入集出版。
在当代书坛上,范宗是位备受关注的青年书法家,他为人热情实在,谦和厚道、工作勤奋。
身在军旅的他,多年来对书法艺术执著追求,并取得了斐然的艺术成就,成为享誉军旅内外的青年书法家。
纵观范宗的书法作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入古出新。
范宗对《圣教序》、《十七帖》、《淳化帖》的临习把握,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水平。
一个艺术家,吸取经典法帖的养分越多,艺术之路也就越宽敞,从范宗的作品看出,在笔法上,他得王书之精髓,正、侧锋并用,使转提按极其自如,线条平实劲挺而富有弹性,如行云流水,气息一贯始终。
其结字,平正中欹侧多变,或扁或长,或方或圆,顺势而成,生动自然,饶有情趣。
其墨法,在整体平实中追求笔墨效应和字群结构,墨色鲜活,润枯有致。
在整体布白上,使章法美、字法美和笔法美浑然一体,表现出上佳的视觉效果。
观看他的作品,犹如“若饮醇醪,不觉自
醉”,任欣赏者飞腾遐想,如雾里看花,雨中观景,别有情趣,进入意境。
二、以变求生。
对于创新,范宗有自己独到的认识。
他认为,创新并不是脱离传统的随心所欲,也不是违背客观规律的盲目设计。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大戴札记・保傅》),创新只有从传统中来。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脱离传统,就无所谓创新。
创新是顺手天然,循序渐进,不断反复地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结果。
那种以个人意志来扭曲、违背自然规律,以急功近利的方法来标新立异,只能是对艺术的践踏。
纵观范宗的书法,具有王铎、张瑞图的奇崛拗折,又有傅山的跌宕飞动。
从局部看,字态偃仰欹侧,书风险仄,笔势内森厉,其翻折幽峭,格调清新自然。
从整体看,笔势流畅,气脉贯通,笔势连绵不断,又有酣畅淋漓之意,看不到他对竖画的胡乱倾斜、扭捏与颤抖。
传达出范宗的内心境界,也表现出他以变求生的书写心态。
三、满纸云烟写精神。
书法是以文字表达作者艺术思想的方式。
所以形的抽象、具象、简约、繁密,是书法家通过所要表达的精神意境来创作的。
在范宗的作品里,看到满纸云烟的书写精神,不仅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更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灵魂。
范宗说:“书法艺术不仅仅是对文字上的简单书写,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情感性情的写照。
”
范宗近几年在书法创作上的收获,除了他能守住寂寞,刻苦用功外,更多的是来自于他对艺术的思考。
治学的严谨态度,使他在书法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好。
古人曰:“书如其人,艺如心境。
”他对我说:“书法是传统文化综合修养之上的艺术,要写好书法,先学好做人。
书法艺术上升到艺术来表现不仅是文字的内容,更是作者内心情感与精气神的表现,是作者艺术修养、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和技艺层次的真实体现。
”
(责编:刘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