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十三年的历史与启示

合集下载

中共中央延安13年史读后感

中共中央延安13年史读后感

中共中央延安13年史读后感
《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史》是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发展史和中国革命史最具权威性和参考价值的一部历史资料集。

这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下面就是我的读后感。

《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史》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文献档案, 更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回顾及总结。

它涵盖了战时时期中共中央最高权力机构的各项活动和工作, 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阅读下来, 我深刻地了解了中国革命从起步到成功取得胜利的长期艰辛历程, 体会到了革命的艰苦与奋斗的痕迹。

在书中, 我发现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 可以对我们今天家庭和社会带来深刻的启示。

比如, 书中提到中国共产党在军事战争和政治斗争上的成功与失败, 不仅是因为优势武器的缘故, 更在于共产党的无私精神, 执行有力的组织和领导原则, 以及实现了真正的人民之间的紧密联系。

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值得学习的。

《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史》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 特别是由大规模暴力斗争转变为和平斗争, 这个转变是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以革命精神为指引, 始终坚持和平斗争和发动人民, 历经了数次内部斗争、外部困难和失败, 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巨大的努力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给我们今天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我们需要坚定自身信念, 始终追寻和平、合作、发展的正义道路。

总的来说, 《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史》的阅读让我从多个角度了解了中国革命的长期发展历程, 这些都是幸存下来的革命精神遗产。

我们应该始终铭记革命先烈们的牺牲精神, 再接再厉为祖国繁荣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

4.办好学校培养干部“是共产党的大事”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与持久抗战的需要, 抗日前线和迅速扩大的抗日根据地迫切要 求派大批干部去开展各项工作。 毛泽东认为培养干部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是 办学校。延安十三年,在陕甘宁边区以延 安为中心,由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创办的 各类干部学校30余所,培养了30万优秀的 干部和人才。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 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新的历史起点。抗日 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奋斗的结 果。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和英雄气概,汇 成全民族抗战的滚滚洪流和汪洋大海。代表着中 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 肩负历史重任,以自己的政治主张、钢铁意志和 模范行动,一直战斗在抗日最前列,在全民族抗 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
引言
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曾经 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 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 总后方。延安以“中国革 命的圣地”而闻名于世。 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 是我们党由弱变强、转败 为胜的十三年;是毛泽东 思想日益成熟、丰富发展 的十三年;是延安精神孕 育形成、发扬光大的十三 年。
红军回师陕北后,党中央又决定组成西方 野战军,向陕、甘、宁三省边界国民党军 事力量薄弱的地区进行西征。 红军西征军 从5月下旬至7月底开辟了纵横400余里的新 根据地,使陕甘根据地扩大为陕甘宁根据 地。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西北 大会师,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事件。
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 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全党普遍的整风运动 开始。在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1945年4 月20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 问题的决议》,对党内若干重大的历史问题做出 结论,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 命的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 上的一致。这样,中国共产党真正走上了一条独 立自主的、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至 此,整风运动胜利结束。

《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史》心得

《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史》心得

《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史》心得《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史》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发展历程的一部重要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在困难和压力下坚定的理想信念及其不懈的努力,以及他们在延安时期的伟大贡献。

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对中国革命的坚定追求。

以下是我个人对《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史》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部分:延安年代的特殊背景延安这个小城镇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国共内战的爆发和长征的结束,中国共产党被迫放弃了都市的根据地,转战到了陕北的延安。

虽然延安地理条件艰苦,经济条件不佳,但中国共产党将其作为临时根据地,并努力将其打造成一个坚实的革命堡垒。

第二部分:抗战时期的延安中央在《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史》中,详细地记述了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在延安的活动和发展。

面临着日本侵略者的严重威胁,中共中央在延安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组织了大规模的抗日游击战争、开展了对日本及其伪军的破坏行动,并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统一战线,以加强抗战力量。

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共中央始终保持了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坚定的抗日立场,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延安精神的形成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精神文化。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吸引了大批优秀的革命干部和学者。

这种精神文化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群众工作和革命作风的培养,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并且强调党内民主和集中统一的关系。

延安精神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四部分:延安文化的繁荣除了政治和军事活动外,延安还发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文艺工作者们以他们的笔和音乐唤醒了人们心中的希望和力量。

延安文艺座谈会成为了一场思想碰撞的盛会,许多著名的文化人物都到访延安,并为中国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

第五部分:延安时期的宣传与组织《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史》还介绍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开展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延安13年的伟大历史地位

延安13年的伟大历史地位

延安13年的伟大历史地位延安13年的伟大历史地位一、引言延安13年是指1940年至1943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地区举行的一系列重要会议、活动和斗争。

这段时间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延安13年的伟大历史地位。

二、延安13年的背景和意义1:延安的地理优势- 延安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易于进行军事和政治活动;- 距离国民党统治的重庆较近,有利于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和抗战合作。

2:延安的革命传统- 延安地区长期以来就是革命斗争的重要地域;- 延安人民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和斗争精神。

3:延安的避难所作用- 由于军占领了华北地区,中国共产党被迫转移基地至延安;- 延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据点和避难所。

4:延安的发展和壮大- 在延安13年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大规模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各项群众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 党的组织建设、军队建设、思想理论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三、延安13年的重要会议和活动1:遵义会议(1935年)-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 在会议上,毛泽东确立了党的军队指挥权,实现了党内“左”倾军事冒险主义的纠正。

2:洛川会议(1940年)-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的重要会议;- 在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思想,明确了党的抗战方针。

3:整风运动(1942年-1943年)- 整风运动是延安13年中的重要一环;- 在整风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审查和总结,加强了党内的思想教育和纪律建设。

四、延安13年的社会影响和历史地位1:思想理论建设方面- 延安13年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时期;- 党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和指导思想。

2:军事实力建设方面- 在延安13年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实力得到大幅提升;- 开始组建了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打击了军。

延安十三年纪录片观后感

延安十三年纪录片观后感

延安十三年纪录片观后感【最新版3篇】目录(篇1)一、引言1.延安十三年纪录片简介2.纪录片主题和内容概述二、历史背景1.延安十三年的历史背景2.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事件三、纪录片内容1.纪录片中的重要场景和人物2.纪录片中展现的延安生活和斗争3.纪录片中反映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四、个人观点和思考1.纪录片对个人历史认知的影响2.从纪录片中得到的启示和思考3.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看法和评价正文(篇1)延安十三年是一部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生活和斗争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人们所经历的艰辛和不易。

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许多生动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例如,在杨家岭的窑洞里,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一起研究抗战策略,讨论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宝塔山下,红军战士们在进行艰苦的训练,准备随时投入战斗;在延河畔,老百姓们正在度过艰难的生活,但他们仍然充满希望和信念。

这些场景和人物形象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期的人们所拥有的坚定信仰和不屈精神。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认识到,那个时期是中国人民最困难的时期,但他们却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共同抗击外敌,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和崇高。

总之,延安十三年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纪录片。

它不仅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人们所经历的艰辛和不易,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目录(篇2)1.引言2.延安十三年纪录片的内容和亮点3.纪录片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4.个人观点和结论正文(篇2)一、引言延安十三年纪录片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历史和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纪录片。

该片通过真实的历史影像和人物访谈,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期的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

二、延安十三年纪录片的内容和亮点1.影片通过大量的历史影像和人物访谈,展现了延安时期共产党人的生活和工作。

2.影片深入挖掘了共产党人在艰苦环境下坚持斗争、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信念。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 观后感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 观后感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观后感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一部深入挖掘和展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历史的纪录片。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感我们党在延安时期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敢于斗争、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在延安十三年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时期到逐渐壮大并领导全民族抗战的历程。

这期间,我们党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更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纪录片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实地采访,再现了当年党中央在延安领导全国革命的场景,展现了我们党在复杂环境中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在延安时期,我们党面对极其严峻的形势和极其艰苦的条件,始终坚定信念,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胜利。

这其中所蕴含的坚定信仰、实事求是、自我革新、群众路线等精神财富,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资源。

我认为,我们当代青年应该深入学习和传承延安精神。

在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时,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担当作为,勇于创新实践,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历史价值的纪录片。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也更加明白了自己作为一名当代青年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汲取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的力量,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延安十三年心得

延安十三年心得

延安十三年心得一、延安十三年:历史背景与意义1.1 延安十三年的时间段延安十三年是指1935年至1947年,中国红军和中共中央一直驻扎在陕北延安地区的时期。

1.2 延安十三年的重要性延安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阶段,为革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方面,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后的重建、整风和统一战线时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延安十三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加强理论研究、培养干部、组织群众和开展实践的重要阶段。

二、延安十三年的成功经验2.1 延安精神:理论武器的学习与运用1.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延安十三年期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注重理论学习,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党的理论水平大大提高。

2.制定并运用正确的思想路线。

在延安十三年期间,中共中央积极开展整风运动,对思想进行彻底的整顿,纠正了一些错误思想和作风,保持了党和军队的团结。

2.2 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1.积极发展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期间,加强与各民主党派的沟通合作,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为团结各个阶层、实现革命目标提供了支持。

2.加强工农联盟。

中国共产党坚持工农联盟的基本方针,广泛发动农民群众,提高工人和农民的觉悟,巩固了革命的阶级基础。

2.3 干部培养与选拔1.严格的干部选拔标准。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期间,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检验,建立了科学、公正的干部选拔制度,选拔出大批优秀的干部。

2.艰苦奋斗的实践锻炼。

延安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干部们进行实践锻炼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延安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工作和生活,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和优秀的领导才能。

三、延安十三年的影响与启示3.1 延安十三年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1.延安十三年的经验与理论积淀,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特别是延安精神的形成,加深了中国共产党对理论的重视,为党的自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武器。

2.延安十三年期间形成的统一战线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党合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延安十三年史感悟

延安十三年史感悟

延安十三年史感悟延安十三年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的时期,从1935年到1948年,在陕北延安地区,中共中央和中国共产党的各级领导机构驻地。

这段时间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回顾延安十三年的历史,我深深感悟到以下几点。

一、艰苦奋斗的精神延安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抗战和革命斗争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国共内战、日本侵略等巨大压力,但他们没有放弃,坚持不懈地进行斗争。

他们在延安这个贫瘠的地方,艰苦奋斗,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挑战。

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不管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二、理论创新的重要性延安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经验,进行理论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成果,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整风运动的实施等。

这些理论的创新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深刻认识到,理论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进步。

三、人民群众的力量延安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深入群众、依靠群众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等工作,深入人民群众,与他们同甘共苦,共同抵御外敌侵略。

他们通过广泛的群众工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形成了人民战争的威力。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四、自我革命的重要性延安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坚持开展整风运动,反对党内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现象。

他们通过这次自我革命,使党内得到了净化和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

这让我认识到,只有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党才能够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史》读后感

《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史》读后感

《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史》读后感
在阅读了《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史》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历程和历史贡献。

这本书详细记载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策略、政策方针、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为我们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这本书中,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土地改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这些政策和措施不仅有效地推动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许多优秀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的事迹,他们的英勇奋斗和牺牲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我认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样一群勇敢的先锋战士,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的艰辛和伟大。

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总之,《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史》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历史的著作,更是一本启示未来的经典之作。

我希望广大读者能够认真阅读这本书,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电影观后感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电影观后感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电影观后感
《延安十三年》是一部展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纪录片,通过讲述延安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深入探讨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和重大决策。

观看《延安十三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该纪录片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和证言,详细描绘了延安时期的艰苦生活和艰巨任务。

在那个艰难的时期,中国共产党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压力都没有放弃,而是团结一致地坚定前行。

他们艰苦奋斗,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民族独立,为了实现人民的幸福。

其次,纪录片生动地展示了延安时期的许多重大事件,如整风运动、抗日决策等。

这些事件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和未来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通过这些事件的展示,我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智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们在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时,能够果断地做出正确的决策,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纪录片也展示了延安时期文化艺术的繁荣。

延安成为文化艺术的中心,各个领域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这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通过文化艺术的繁荣,吸引了更多的人民加入到革命的行列中来。

同时,文化艺术也成为推动思想和精神进步的重要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观看《延安十三年》让我对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历史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那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无数的战斗和艰辛,但他们坚定信念,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努力。

这部纪录片不仅展现了延安时期的历史,更为我树立了追求理想、不畏艰难的榜样。

中共在延安十三年观后感

中共在延安十三年观后感

中共在延安十三年观后感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也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

在延安的十三年里,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艰苦卓越的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回顾这段历史,我深感中共在延安的十三年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触动和启示。

首先,中共在延安的十三年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当时的延安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生活条件极为艰苦。

党员干部们在这个贫瘠的土地上艰苦奋斗,他们没有舒适的居住条件,没有丰盛的饮食,甚至没有足够的衣物。

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气馁,相反,他们以极大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地为革命事业奋斗。

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令我深感敬佩。

其次,中共在延安的十三年是一段思想理论的丰富时期。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思想交流活动。

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讲话和著作,如《论持久战》、《实践论》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延安时期形成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如党的群众路线、党的建设理论等,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些思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中共在延安的十三年是一段团结奋斗的历史。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团结了各个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各个党派、团体之间的合作和团结,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力量。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整风运动,加强了党内的团结和纪律,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

这种团结奋斗的精神,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中共在延安的十三年是一段为人民服务的历史。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谋发展。

他们积极开展土地改革、农村合作社建设等工作,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

同时,他们还注重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延安十三年》观后感2000字

《延安十三年》观后感2000字

《延安十三年》观后感2000字摘要:一、引言二、影片《延安十三年》的内容概述三、观影感悟:1.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2.党的伟大事业与人民群众的支持3.历史的启示四、对当代青年的启示五、总结正文:【引言】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有幸观看了影片《延安十三年》。

这部影片以鲜活的方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峥嵘岁月,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观影感悟。

【影片《延安十三年》的内容概述】影片《延安十三年》通过讲述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的艰苦岁月。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同时培育了无数英勇的革命战士。

影片通过丰富的情节,展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以及革命先烈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坚定信念。

【观影感悟】【1.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观看影片后,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精神。

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们不畏艰难,顽强拼搏,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惜付出生命和鲜血。

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党的伟大事业与人民群众的支持】影片中的革命先烈们深知人民群众是革命事业的力量源泉,他们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在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革命事业中,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成就,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

【3.历史的启示】观看《延安十三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坚定信念,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今天的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继续发扬延安精神,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对当代青年的启示】作为当代青年,我们从《延安十三年》这部影片中,要深刻领悟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精神,牢记党的光辉历程。

我们要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立足本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延安十三年纪录片观后感

延安十三年纪录片观后感

延安十三年纪录片观后感
摘要:
一、引言
二、纪录片《延安十三年》的内容概述
三、观后感及启示
四、结尾
正文:
作为一名热衷于历史纪录片的人,我在观看《延安十三年》后,深感震撼。

这部纪录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地展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土地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光辉历程。

纪录片《延安十三年》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珍贵的影像画面和生动的叙事方式,深入剖析了延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

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那个特殊时期,如何带领人民坚定信念,克服重重困难,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这部纪录片不仅让我们重新审视那段充满激情和拼搏的岁月,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镜鉴。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刻感受到了延安精神的力量。

延安精神是伟大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它包含着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品格。

延安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精神源泉。

纪录片中的许多人物事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们坚定信仰,忠诚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努力奋斗。

这些英雄事
迹激励着我,让我明白我们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总之,《延安十三年》这部纪录片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和崇高事业。

它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同时,它也激励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为实现我们的梦想而努力拼搏。

如何从苦难走向辉煌——读《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有感

如何从苦难走向辉煌——读《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有感

如何从苦难走向辉煌——读《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有感《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一书,以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历史的时间顺序为经线,以重大事件为纬线,真实反映了党在延安时期的发展历程及其重大活动。

从1935年落脚延安到1948年撤离延安,中共中央在延安生活、工作、战斗了整整十三年。

这十三年,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崛起的十三年,是中国革命由饱受挫折、走向辉煌胜利的十三年,是毛泽东思想日益成熟、丰富发展的十三年,是“延安精神”孕育形成、发扬光大的十三年。

回想延安的崇山峻岭、窑洞宝塔,它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片红色热土,更重要的是融入中华民族血液的延安精神。

这种精神源自中华民族古老而宽阔的胸怀,也凝结了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

用实事求是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就是在延安。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延安长期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培养、形成了党的思想路线,其核心和实质就是实事求是,这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二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

延安精神不仅是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古语云,“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意为为政者对待百姓,只要纯朴淳厚,多办实事,虽然没有说我是亲民的,而百姓都会亲近他。

延安精神把共产党人和革命者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官兵一致,军民一心,水乳交融,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所以“为人民服务”成为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其重要内涵。

延安作为那个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转败为胜的历史性转变,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中心思想,从而激励全党同志怀忧党之心、恪兴党之责,为我党在历史条件下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提供精神食粮和理论指导。

延安十三年心得

延安十三年心得

延安十三年心得延安十三年是一个多事之秋的时代,各种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如火如荼的展开,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我读完这本书,感触很多,下面我想就其中一些方面谈一谈。

首先,我对于延安十三年最深的感触就是那个时代的人民们非常不易。

那个时代条件艰苦,经济落后,战争和灾害的磨难层出不穷,但是那个时代的人民们依然能够奋发努力,自力更生,不屈不挠地奋斗着,甚至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

他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不断地战斗、不断地探索。

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今天的强大中国!其次,我也对于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那个充满异域风情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勇气,开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过去政治制度的新模式——民主集中制。

在这种制度下,个人是不能擅自决定什么事情的,所有的问题都要经过民主协商后,再由中央集中统一决策。

这样可以充分发扬个人智慧,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再次,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实践的反腐倡廉的理念,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那时候,中国共产党就已经做到了公开财务、公开会议记录、公开任免干部等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措施,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可以说,这些措施不仅带给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很多好处,而且在今天的反腐斗争中也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最后,我想说的是,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当下,更好地推进未来。

延安十三年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我们应该总结其经验,吸取其教训,走出一条符合国情、顺应时代发展的道路。

在此,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勇往直前,我们的民族将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总之,延安十三年是一段充满荆棘的历史,但从这段历史中我们也能够读出革命先辈的辛酸与坚韧。

这堂《延安十三年》的历史课使我感受到了曾祖辈的艰苦生活,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砥砺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 观后感

砥砺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 观后感

砥砺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观后感咱今天来聊聊看了“砥砺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之后的那些感触哈。

看了这个呀,我真的是心里头五味杂陈,又敬佩又感慨。

你想啊,那时候的延安,条件那叫一个艰苦。

吃的、穿的、住的,哪一样能跟现在比啊?可就是在这么个艰苦的地方,中共中央愣是扎下根来,一待就是十三年。

这十三年可不简单呐!就好比是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一点点地浇水施肥,精心培育,最后长出了参天大树。

那时候的领导人们,一个个都是真英雄。

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为了理想信念,就像一群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埋头苦干。

比如说,大家都住窑洞。

那窑洞冬冷夏热的,条件相当差。

可咱的领导人就住在那里面,跟普通老百姓没啥两样。

他们跟老百姓一起种地、吃饭、聊天,真正做到了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这要是换了现在某些人,估计早就叫苦连天,跑得没影了。

再说说那时候的教育和文化建设。

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还不忘培养人才,办学校、搞宣传。

就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盏明灯,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知道了该往哪个方向走。

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远见啊!还有那艰苦奋斗的精神,真的是让我深受触动。

那时候物资匮乏,大家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开荒种地、纺纱织布,什么活都干。

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放到现在也不过时啊。

咱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也不能忘了这种精神,不能什么都依赖别人,得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看完这个,我就想,现在的我们啊,生活在这么好的时代,有这么多的机会和资源,要是还不好好努力,那可真是对不起那些在延安艰苦奋斗的前辈们。

我们得把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遇到困难不退缩,脚踏实地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总之呢,这十三年的历史就像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教会了我们很多很多。

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向那些伟大的先辈们致敬!。

延安十三年纪录片观后感

延安十三年纪录片观后感

延安十三年纪录片观后感
摘要:
1.延安十三年纪录片的概述
2.观看延安十三年纪录片的感受
3.延安十三年纪录片带来的启示
正文:
延安十三年纪录片是一部描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历史纪录片,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奋斗历程。

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有幸观看了这部纪录片,下面是我的观后感。

首先,延安十三年纪录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历史。

纪录片中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延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如何在延安开展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如何在延安进行自我革命和整风运动等一系列历史事件。

这些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其次,观看延安十三年纪录片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始终坚持自我革命和整风运动,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

这种伟大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最后,延安十三年纪录片给我带来了启示。

我认为,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应该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坚持自我革命和整风运动,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中国梦,
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和繁荣。

综上所述,延安十三年纪录片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历史纪录片。

它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历史,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更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观后感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观后感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观后感看完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这段历史资料啊,那可真像是一场超级精彩又震撼人心的“大剧”,而我们就像是穿越时空的观众,在这历史的长河里好好地畅游了一番,感受颇多啊。

刚到延安的时候,咱共产党那可真是在艰苦的环境里扎根呢。

延安那地方,要啥没啥,感觉就像一个被遗忘在角落里的穷地方。

但是咱共产党人就有那股子牛劲儿,不挑不拣,撸起袖子就开始干。

就好比是一群拓荒者,面对一片荒芜的土地,心里想的却是怎么把这儿建成美好的家园。

毛主席他们住的窑洞,那条件简直了,和现在的高楼大厦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可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窑洞里,诞生了多少伟大的思想啊!感觉就像那些破旧的窑洞里住着智慧的精灵,在悄悄地改变着整个中国的命运。

他们就在那小油灯下,写写画画,谋划着如何带着全国人民走向胜利。

这让我想起了现在的我们,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有时候还会抱怨工作环境不好,和他们一比,真是太惭愧了。

在这十三年里,军民之间的感情那叫一个深厚。

就像鱼和水,谁也离不开谁。

老百姓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粮食、儿子都奉献出来支持共产党,那是因为共产党真的是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

共产党为老百姓打土豪、分田地,让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这就像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爱情,只不过这爱的是整个民族,是为了把中国变得更好。

还有那些战斗,在艰苦的条件下,八路军战士们硬是靠着顽强的意志和高超的战略战术,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那些战士们穿着破旧的衣服,拿着简陋的武器,却能在战场上勇往直前。

这让我想到,有时候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想退缩,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真的是缺乏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啊。

而且在延安,人人都充满了希望。

大家虽然穷,虽然苦,但是都觉得未来是光明的。

不管是搞大生产运动,还是学习文化知识,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儿。

大生产运动的时候,大家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地里忙活,那场面就像一场热火朝天的劳动大狂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中央进驻延安期间的重大历史回顾(1937.1-1947.3)
独立自主创未来:大生产运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民主执政得民心:三三制、黄克功事件、歌曲《东方红》
服务工农绽艺花:鲁迅艺术文学院、延安文艺座谈会 全党整风奠基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延安整风
凝结智慧成思想: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党的七大 谋求和平赴虎穴:重庆谈判
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开始时8.6万人,一年中 跨越11个省,行程2.5万里,渡过24条河,爬过18座山, 其中5座终年积雪,克城62座,击溃敌400多个团的围追 堵截,到达陕北吴起镇,剩约7000人。 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1.7万人,历时11个月,经8省行程 1.8万里,大小战斗107次,会师约8000人。 红四方面军长征开始时8万人,三次爬雪山过草地,行程 8000余里,会师约1.2万人 毛泽东指出:走了二万五千里,留了二万五千人,数量 虽然少了,但我们的力量不是弱了,而是更强了。
1、一张报纸定乾坤
2、徐海东和他的红二十五军
长征之后,存在着陕甘根据地这 样一个党中央和红军的落脚点,并且 这个落脚点又是我们党能够自我生存 与自我发展的战略宝地,这是我们党 的幸运、人民军队的幸运、革命事业 的幸运,甚至是中华民族的幸运。
三、延安十三年的历史与成 就
从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九日党中央到达吴起镇,到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三日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在吴堡县东渡黄河,党中央在延安一共度过了十 三年。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是我们党由弱变强、转败为胜的十三年,是 毛泽东思想日益成熟、丰富发展的十三年,是延安精神孕育形成、发扬光大 的十三年。
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党的一条生命线。延安十三年的成功归根到底在于 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今天和未来,只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我们党就没有破解不了的课题, 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坚持走历史必由之路的政治路线
(3)延安时期,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袖地位,形成 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4)延安时期,中国革命力量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 强的飞速发展。
(5)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培育和形成了一整套的优 良传统和作风。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就是延安 精神。
(6)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并且用“整风”的方法解决思想和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以确保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从而为正确的开展党内 斗争,为党的建设提供了丰富而宝.01.13,延安城南门)
毛泽东走进延安后,先落脚在 凤凰山,在凤凰山住了一年零 十个月的时间。由于日本出动 飞机频繁轰炸延安城,中央考 虑到毛主席的安全,就把毛主 席和中央机关迁到了杨家岭。 1943年10月,中央书记处迁往 枣园。1946年1月毛主席由枣 园迁到王家坪。1947年3月18 日,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同志一 起离开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 的征途。
四、延安精神及其启示
延安精神内涵丰富,它的原生形态主 要是延安十三年培育和形成的抗大精 神、延安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张 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安县同志 们的精神和劳模精神等。延安精神是 各个原生形态精神的总汇,各个原生 形态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生动体现,是 原汁原味的延安精神。
1、延安精神的构成
6.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倡导和弘扬时代需要的伟大 精神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 只有在根基稳固的基础上,学习和吸收一切文明成果,才能赶超先进,永立不 败之地。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然倡导和弘扬时代需要的伟大精神。
结 论:在为崇高理想和现实目标奋斗的征程中,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中南海新华门“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来源于毛泽东1944年 11月15日为邹韬奋的题词
5.坚持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离不开政策策略的灵活性。今天和未来,只要更 加善于把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相统一,更加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 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更加善于调动国内外的一 切积极因素,我们党就能够牢牢掌握主动权,凝聚不可战胜的智慧和力量。
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
2、延安精神的内涵
1、延安精神是坚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革命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 其灵魂。 2、延安精神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 基石。 3、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 本质。 4、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其 标志。
运筹帷幄得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从防御到反攻 撤离延安夺天下:延安保卫战
黄克功事件
1937年10月5日,抗大干部黄克功因逼婚未遂在延河畔枪杀 了陕北公学女学员刘茜。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高度重视, 中共中央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召开会议,经过慎重讨论,决 定将黄克功处以死刑。1937年10月12日经陕甘宁边区高等 法院判决死刑立即执行。这件事被称为"黄克功事件"。
歌曲《东方红》的诞生
民主执政,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必然赢得人民的 衷心拥护,这是一条铁的定律。
转战陕北五战五捷(1947.3-1948.3)
毛泽东撤离延安时说:不打败胡宗南, 决不过黄河,要用一个延安换取一个新 中国。
青化砭战役(歼敌3000余人) 羊马河战役(歼敌4700余人) 蟠龙战役(歼敌6700余人) 沙家店战役(歼敌6000余人) 瓦子街战役(歼敌30000人)
11月20日-24日,取得了直罗镇 战役的重大胜利。全歼东北军 109师,击毙了师长牛元峰,追 击的过程中又消灭了106师一个 团。毛泽东指出:直罗镇一仗, 中央红军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 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 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 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 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1936.10 甘肃会宁、宁夏将台堡)
2、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伟大成就
(1)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革命实现了两次重大 的历史性转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第一次 转变: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转变。第二次转变:由抗日 民族战争向人民解放战争的转变。
(2)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 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第一次理论上的重大飞跃,形成了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党的理论联系实 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抗大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白求恩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无产阶级的国际 主义。 延安整风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批评与自我 批评。 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 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和群众打 成一片。 张思德精神: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和为人民利益不怕牺牲。 延安劳模精神:以身作则、大公无私、勇于创新、埋头苦干。 党的七大精神:团结、民主、批评与自我批评。
历史选择了延安,延安成就了中国!
1、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概况
按时间顺序和地域转换可分为三段: (一)落脚陕北时期(1935.10.19-1937.01.13) (二)进驻延安时期(1937.01.14-1947.03.18) (三)转战陕北时期(1947.03.19-1948.03.23)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5.10.19陕北保安县吴起镇)
没有任何风险可避,只能在面对风险、迎击挑战和排除万难中开拓前进。不论 前进道路上会有多少艰难险阻,只要借鉴和发展延安十三年的经验,继承和弘 扬延安精神,我们党就有可能避免重大失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谱写 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中华民族终将成为世界未来走向的领头羊。
3、延安精神的启示
认识历史,主要是看方向看大势,看规律。向历史 学习主要是学经验,学智慧,学精神。
世界上的任何政党都不能创造完美历史和纯洁社会,中国共产党也一样。
切不可把延安十三年的历史看得完美纯洁而否定改革开放的今天。延安十三年 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可以做到在排除万难中创造辉煌奇迹。研究和学 习这段历史,主要研究和学习在排除万难中创造辉煌奇迹的经验、智慧和精神。
理想信念是灵魂,政治路线是统领。只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走历史必 由之路”,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今天和未来,只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 信念,又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一心一意地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任务, 就一定能够实现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更高的发展阶 段。
3.坚持以培养和造就领导骨干为中心的组织路线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中央 红军)翻越长征中最后一座高 山——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 达吴起镇。10月21日,毛泽东 在吴起镇亲自督战,彭德怀亲 自指挥进行了红一方面军长征 的最后一战,消灭了跟踪而至 的国民党军第6师主力,击溃西 北军阀马鸿宾部骑兵团,干净 利索地砍掉了“尾巴”。
中央红军与西北红军会师(1935.11.06甘泉象鼻子湾)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6年12月12日-25日)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 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 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 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 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今天和未来,只要更加重视各 级领导班子建设和优秀干部的培养选拔尤其是始终有一个“ 好的政治局,特别 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 ”,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就稳如泰山,国家就长治久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兴旺发展。
4.坚持把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相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