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波士华城市群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沿海城市群发展模式的启示与借鉴

国外沿海城市群发展模式的启示与借鉴21世纪是城市群主导经济发展的世纪。
目前,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沿海城市群主要有:美国大西洋沿岸(“波士华”)、太平洋沿岸两个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东海道)城市群,荷兰兰塔斯德城市群等等。
这些沿海城市群已经成为各国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主要载体,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国外沿海城市群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一、城市群的主要驱动力——外向型经济从发展历程看,外向型经济是国外沿海城市群兴起和壮大的主要驱动力量。
虽然技术进步使生产的区位约束条件日益宽松,但海运仍然是实现国际贸易物资交流的最有效手段。
因此,临海地区在利用全球资源和拓展国际市场方面具有极大的比较优势,这也是全球临海工业带普遍兴起的主要原因。
尤其对于后发国家而言,沿海口岸还可以发挥“桥头堡”的作用,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因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沿海地区一些主要的港口城市,如美国的纽约、费城、巴尔的摩、波士顿,日本的东京、大阪,迅速发展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并且以其巨大的技术经济能量向腹地进行辐射和扩散,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和城市绵延。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知识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已成为美国“波士华”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高科技产业和研究机构、高校在这些沿海城市群聚集,增强了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孵化功能,为城市群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劲。
二、城市群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产业集群从产业空间演化过程来看,专业化分工与产业集群是国外沿海城市群发展的主要趋势。
城市群内各主要城市、港口通过垂直和水平分工,形成了各异的职能和优势产业部门,而且彼此间紧密联系,发展为若干个相互交叠的产业聚集带和聚集区,进而推动城市群的发展。
如美国“波士华”城市群,其首位城市纽约是全美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也是美国和国际大公司总部以及各种专业管理机构和服务部门的聚集地;费城是该城市群的第二大城市,重工业发达,利用进口原材料发展了钢铁、石油化工与有色金属冶炼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重型机器制造、造船、铁路机车制造与汽车制造工业群;巴尔的摩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地位重要;而波士顿是著名的文化中心,以它为中心的128公路环形科技园区,形成了一个高技术工业群。
美国波士华城市群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波士华城市群发展对中国的启示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纽约为核心城市,又称为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简称波士华(Boswah),是世界上首个被认可,也是目前实力最强的城市群。
它北起缅因州,南至弗吉尼亚州,跨越10州,由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5大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这个城市群的层级结构以金字塔形存在。
该城市群几乎囊括美国东北部所有的大城市以及部分南部城市,绵延600多公里,总面积约13.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500万,城市化水平达90%。
该区面积虽只占美国国土面积不到1.5%,但却集中了15%左右的美国人口,是美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其中仅纽约大都市区2001年总人口就达2087.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7.3%,城市群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30%以上,被视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中心。
篇章1:城市群的起源城市群的发展与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密切相关。
18世纪后,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伦敦和英格兰中部地区形成以伦敦至利物浦为轴线的大片城市带或城市群。
到19世纪,欧洲大陆的兴起,使西欧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
在法国大巴黎地区、德国莱因-鲁尔地区、荷兰和比利时的中部地区,以巴黎、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波恩等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城市群,并共同组成了“人字形”的发展轴。
进入20世纪后,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从西欧转移至北美。
在美国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形成了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以及五大湖沿岸城市群。
50年代后,美国的经济重心向中西部转移,从而推动了该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形成了旧金山-洛杉矶、达拉斯-休斯顿以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的新兴城市群。
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以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在日本东部地区形成了以东京-大阪为轴线的庞大城市群。
1、形成与演化城市群发展经历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70年以前的各城市孤立分散阶段,这一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各城市均独立发展,城市之间联系相对薄弱,众多小城市呈松散分布状态,地域空间结构十分松散。
美国城市群考察及对中国的启示

经济论坛
美国城市群考察及对中国的启示
秦尊文
(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北 武汉 4 0 7 ) 3 0 7
摘要 : 国是世界上城 市化水 平最 高的 国家之一 。 国所称 的“ 市群 ” 美 国分 为两个档 次 : 市群 和 美 我 城 在 大城 大都 市 区。 大城 市群 的功能是 带动全 国经济发展 , 大都 市区的功能是 带动地 区经济发展 。 中国 中西部地 区除 了 培植 少数 大城 市群外 , 更迫切 的是 挟持 大都 市 区的发展 。
万, 经济总量 7 1 亿美元 。 1 0 支柱产业 : , , 娱乐 金融 生物技术 , 数字技术。 洛杉矶拥有杰出的电影 , 和流行文化 , 娱乐 也是一 个重要 的港 口和金融 中心 ; 圣地亚哥拥有世界一流的信息技
术、 生物技术 ; 蒂华纳是世界上最大 的电视 、 电子和高科技新
起 波士顿 、 约 , 纽 南到华 盛顿 , 长达 90 7 公里 , 5 公里 ~ 宽 O
一
、
美 国大 城 市 群 发 展 概 况
目前 , 国有十个大城市群 ( 中少数跨越了 国界 )分 美 其 ,
别是 : 1 . 波士华 ( o- s ) B sWah 城市群 。15 年 , 9 7 法国地理学家戈
万 , 总量 70 亿美元 。支柱产业 : , 经济 30 金融 生物技术 , 电信
业、 生物科技产业 。 2芝匹兹( h- is城市群。分布于美 国五大湖沿岸地 . C Pt ) i t
区, 分布有匹兹堡 、 克利夫兰、 托利多 、 底特律 、 芝加哥等大 中
城市总数达 3 5个之多 。2 0 0 7年人 口 况 。我国所称 的“ 城市群 ” 在美国分为两个 档次 , 一是 M g- 城市 以及众 多小城 市 , ea
世界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中 国的启示

世界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的城市化进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模式。
研究世界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模式1、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模式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较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其特点是以工业化为主要推动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
在这一过程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升级。
例如,英国在 18 世纪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
美国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也迅速实现了城市化,形成了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
2、拉美国家的城市化模式拉美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较为迅速,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其特点是人口过度集中于少数大城市,城市规划和管理滞后,导致城市贫困、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严重。
例如,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等城市,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但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无法满足需求,造成了社会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困境。
3、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城市化模式亚洲新兴经济体如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较为成功。
其特点是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政策,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
同时,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二、世界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1、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中国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要继续坚持以工业化作为重要支撑。
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为城市化提供持续的动力。
同时,要避免出现产业空心化,确保城市经济的稳定增长。
2、注重城市规划和管理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国应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能源、供水等公共服务设施。
海洋经济发展趋向与启示

海洋经济发展趋向与启示党和国家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为海洋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和宏观环境,2003年5月我国颁布实施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21世纪前十年的海洋经济发展进行部署。
200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海洋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对我国2006-2015年的海水利用进行了部署。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要求:“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积极开发海洋能”,“开发海洋专项旅游”,“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等。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作出“发展海洋产业”的战略布署。
2008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其中规定海洋经济发展向又好又快方向转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2008年9月,国家海洋局、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这是我国首个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
2010年10月18日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百字方针,对海洋资源利用、海洋产业发展作出了明确要求。
2011年,国务院相继批准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这无疑显示着中国已经开始迈入海洋经济大发展的时代。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对海洋经济的发展愈加重视,世界主要沿海国家均加大了海洋经济开发的力度,都不同程度取得了发展海洋经济好的做法和经验,了解世界海洋经济的战略发展状况和总体发展趋势,对我国海洋经济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无疑会有十分有益的启发和帮助。
一、海洋经济战略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的发展战略全世界共有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40多个国家或地区拥有海洋边线,各国各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海洋经济实力和发展速度差异甚大。
下面主要介绍几个不同类型发达国家的海洋经济发展情况。
美国是海洋大国,也是世界上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最早、开发程度最高的国家。
国外城市群地经验以及对中国地一些启示

国外城市群的经验以及对中国的一些启示高国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我从事的专业领域主要是围绕区域经济、城市经济、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一些理论、政策和方法。
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国外城市群的经验以及对中国的一些启示。
应该说这个题目目前中国国内社会各界非常关注,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国家新型城镇化颁布以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会得到快速的推进,而其中城市群已经被明确作为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和形态。
所以说,全面的了解和对比世界上特别是发达国家它们的城市群发展演变的一些规律、特点、模式,从中得到对我们国家下一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些启示和建议。
所以今天我就围绕这个题目,展开我的这个授课。
一、世界典型城市群的基本情况(一)北美洲的典型城市群首先我想讲的第一部分内容想介绍一下世界典型的城市群的一些基本情况。
从目前学界说得比较多的,有以下几个大的比较成熟的世界级的城市群,我依次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第一个就是北美洲的这个典型的城市群,这个通常指的是两个,第一个就是美国东北部的大西洋沿岸的城市群,主要是分布在美国的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平原地带,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以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地摩、华盛顿等一系列大城市为中心,同时其间也分布了若干的一些中小城市,整个这个城市群在长约965公里,宽100多公里的地带上形成由一个5个大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的,应该说是世界级的城市群,整个面积是13.8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500万人,城市化水平90%以上。
所以说这个美国的东北部的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国土面积占整个全美1.5%,但是集中了美国总人口的20%左右,应该说是美国的经济的核心地带,它的制造业占了全美的30%,它的这个制造业能力、它的商贸的规模和它的金融服务业的规模和实力,都应该说在全世界具有非常大的影响,非常大的影响。
美国城市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城市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在写这篇论文之前,我上网搜了很多关于美国城市的特征,虽然我不是亲美派,但是美国城市化水平达到80%以上,美国也确实用事实向我们证明了他们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这也算是我写这篇文章的一个目的吧,希望从中得到启发。
美国城市的特点包括:城市小而多、城市聚集度高、城市独立性强、行政管理机构精简、交通十分发达。
其中后两点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地方。
从2008年的大部制改革,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精简行政管理机构的举措,但是多年来我们却是一直在重复着“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路子,从来没有彻底的解决过这个问题;而对于发达的交通的要求更是一个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尤其是对于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从课堂上老师讲的烟台市南大街的变化就可以很深的感受到。
从美国城市的发展,我们可以总结出来如下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1)科学而稳定的城市规划。
美国非常重视市镇建设规划,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详细发展规划。
规划必须通过专家的论证和市民的审议,一经通过确定,规划就具有法律效力,十分稳定,不得随意更改,如要变动,必须经市民重新审议通过。
而我国城市的规划会经常出现失效的现象,这种“规划失效”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许多城市总体规划尚未到期,但城市建设规模已经完全突破原定的框框,许多城市为期10年的规划指标在5年内“完成”已成为“常识”;另一方面总体规划的事实进程滞后与规划的期限。
基础设施不能合理布局和相互衔接,反映在道路建设上就是修了挖,挖了又修。
另外现在的城市规划中,各类开发区、大学城、科技园、软件园、旅游度假村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规划大都是独立进行的,肢解了城市的总体规划,给城市的长远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2)民主而灵活的管理机制。
由于美国政治制度的特殊性,使得我们不可能去照抄照搬,但是我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民主而灵活的管理机制可以应用到一些小城镇的发展。
由于我国城市化水平还很低,而国家用于城市建设的经费必然会倾向那些大中城市,因此必然会忽略了小城镇的发展。
美国波士华城市群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波士华城市群发展对中国的启示第一篇:美国波士华城市群发展对中国的启示美国波士华城市群发展对中国的启示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纽约为核心城市,又称为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简称波士华(Boswah),是世界上首个被认可,也是目前实力最强的城市群。
它北起缅因州,南至弗吉尼亚州,跨越10州,由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5大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这个城市群的层级结构以金字塔形存在。
该城市群几乎囊括美国东北部所有的大城市以及部分南部城市,绵延600多公里,总面积约13.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500万,城市化水平达90%。
该区面积虽只占美国国土面积不到1.5%,但却集中了15%左右的美国人口,是美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其中仅纽约大都市区2001年总人口就达2087.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7.3%,城市群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30%以上,被视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中心。
篇章1:城市群的起源城市群的发展与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密切相关。
18世纪后,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伦敦和英格兰中部地区形成以伦敦至利物浦为轴线的大片城市带或城市群。
到19世纪,欧洲大陆的兴起,使西欧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
在法国大巴黎地区、德国莱因-鲁尔地区、荷兰和比利时的中部地区,以巴黎、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波恩等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城市群,并共同组成了“人字形”的发展轴。
进入20世纪后,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从西欧转移至北美。
在美国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形成了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以及五大湖沿岸城市群。
50年代后,美国的经济重心向中西部转移,从而推动了该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形成了旧金山-洛杉矶、达拉斯-休斯顿以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的新兴城市群。
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以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在日本东部地区形成了以东京-大阪为轴线的庞大城市群。
1、形成与演化城市群发展经历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70年以前的各城市孤立分散阶段,这一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各城市均独立发展,城市之间联系相对薄弱,众多小城市呈松散分布状态,地域空间结构十分松散。
世界三大湾区发展对中国湾区的经验启示

世界三大湾区发展对中国湾区的经验启示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都拥有著名的湾区,其中最著名的三大湾区分别是美国的旧金山湾区、日本的东京湾区和德国的汉堡湾区。
这三个湾区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城市规划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中国湾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启示。
三大湾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湾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
旧金山湾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拥有众多的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
这些科技企业通过不断创新,推动了湾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中国湾区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出更多的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推动湾区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大湾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城市规划是湾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东京湾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但它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和精细化的交通系统,成功地解决了大城市人口密集带来的交通和环境问题。
中国湾区需要加强城市规划的统筹性,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布局和交通网络,提升城市的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为湾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大湾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湾区发展的必然选择。
汉堡湾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拥有发达的物流和运输网络。
这得益于汉堡湾区与世界各地的城市和港口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
中国湾区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其他湾区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关系,开展合作研究、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共同推动湾区经济的发展。
世界三大湾区的发展对中国湾区的经验启示是加强科技创新、优化城市规划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湾区应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城市规划水平,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实现湾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世界三大湾区发展对中国湾区的经验启示

世界三大湾区发展对中国湾区的经验启示中国目前有许多湾区正在迅速发展,例如珠江三角洲、长三角和环渤海湾区,它们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与世界上其他三大湾区相比,中国湾区在许多方面仍有发展的空间。
从世界三大湾区的发展经验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对中国湾区发展的启示。
创新和科技是湾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硅谷湾区是全球科技创新和创业的中心,波士顿是医疗和生物技术的聚集地,东京湾区则因其先进制造和信息技术而闻名。
这些湾区都重视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中国湾区在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创新和科技产业的发展,提高科研和教育水平,吸引更多高端人才。
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湾区发展的基石。
旧金山湾区的均衡发展是得益于其良好的城市规划和交通网络,纽约湾区也通过高效的交通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区域合作和发展。
中国湾区应当注重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和信息通信的便利性,促进不同城市之间的协作和联动发展。
产业结构的多元化是湾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旧金山湾区的高科技产业和金融服务业,纽约湾区的金融、媒体和文化产业,东京湾区的汽车制造和电子产业,都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
中国湾区应当注重产业结构的多元化,鼓励发展高科技产业、金融服务业、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减少对传统制造业的依赖,以提高经济发展的韧性和竞争力。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湾区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
旧金山湾区致力于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纽约湾区重视生态保护和复兴,东京湾区注重水资源管理和环境治理。
中国湾区应当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世界三大湾区的发展给予了中国湾区许多宝贵的经验启示。
中国湾区应当注重创新和科技产业的发展,提高科研和教育水平;注重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协作和发展;注重产业结构的多元化,提高经济发展的韧性和竞争力;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美国城市化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城市化给我们的启示毫无疑问,城镇化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中国的城镇化之路该如何走?各种观点你方唱罢我登场。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城镇化是个新鲜事物,没有前人的经验可言。
但是,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说,他们早已经走完了城镇化的道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美国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必将给我们带来新的启发。
城市化是西方国家的叫法,中国则叫“城镇化”,主要是因为西方国家把几千人、上万人的小镇也叫城市,如美国,共有大中小城市1.9万个。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是伴随着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向城市集聚、非农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自然发展过程。
世界城市化出现过两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城市化。
英国城市化相伴工业革命而生,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城市化水平超过50%的国家(1851年),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
第二次浪潮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洲城市化。
美国城市化比英国晚了整整100年,城市化率从1860年的20%起步,增长到1950年的64.15%,用了近100年时间。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城镇化是绕不过的坎。
城镇化不能拔苗助长1776年美国独立后,究竟以什么立国曾有过一段争论,当时的国务卿杰弗逊主张以农业立国,反对城市化;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则主张以工业立国,走城市化路子。
华盛顿总统采纳了汉密尔顿的意见。
正是由于华盛顿总统的远见卓识,把新生的美国带上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路子,工业化推动着城市化,城市化又反过来促进工业化,两者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美国的经验说明,城市化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是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必须有所作为;同时城市化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必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循序渐进。
中国人多地少,适宜城市化开发的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3%,水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自然灾害频仍,因此,推进城镇化面临巨大的挑战。
美国城市化历程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城市化历程对我国的启示一、城市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城市的基础,只有产业发展到了一定高度,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才会吸引人口在城市的集聚,促进城市化的进程。
美国在工业化过程中,特别重视产业的升级换代与配套服务业的发展。
其第三产业就业从工业化较早阶段开始就呈现出与第二产业同步增长或比第二产业就业优先增长的趋势,农业劳动力一开始就较多地流入了第三产业。
中国必须在符合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规律,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尽早转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服务型经济与服务型城市。
中国的资源与环境基础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工业化道路,必须尽快转型,加快服务产业的发展。
服务业主导制造业,一个地区有多高的服务业水平,就能够形成多高的制造业水平。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我国上海制造业水平较高,即缘于较高水平的教育、科技、信息、金融、商贸、物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
拥有了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就有可能改造传统制造业,加快产品的技术改造与升级换代,并有可能进行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生产出新的产品,催生出新产业,提高区域竞争力。
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必须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相适应,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服务型经济、服务型社会与服务型城市。
二、城市土地利用美国国土辽阔,人均土地面积是中国的4倍多,人均耕地比中国更是高很多,所以美国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资源非常充裕,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多采取低密度空间蔓延的方式,城市居民的房子都是低密度分开的单体住房(detachedsingle?鄄house),占地很多,城市建筑物都不高,体量也不大。
因为美国城市建设密度低,所以尽管城市人口不多,但是城市面积很大。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必须基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必须植根于中国的资源与环境基础,走可持续的城市化道路。
我国的经济、社会现实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人均土地资源少,人均耕地更少。
国外城市群演进对我国的启示

市场论坛
2 0 1 5 年2
徐 璐
( 南开 大学滨海学院金 融学 系,天津
3 0 0 2 7 0 )
摘 要 : 国外五 大城 市群历经数十年 ,甚至上百年 的发展 ,城 市间相互磨合 ,现今 已经十分成熟 ,其发展 过程 中 表 现 出共 同规律 和诸 多经验 ,对 于我 国的城 市群 建设 完善 ,实现 区域协 同发展具有重要 的借 鉴意义 。因此 , 旨 在总 结国外城 市群的演进 规律,为我国的城市群发展提 出 有益建议。 关键词 : 成热城 市群 ; 产 业协 同演进 ; 规律 中图分 类号 : F 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1 . 5 6 1 6( 2 0 1 5 )0 2 . 0 2 6 7 . 0 2
城 市群 的协 同发展成为新 世纪 区域经 济发展 的重要模式 。 第三,相互之间基础设施网络化 。城市群最初一般沿着 区 我国 “ 十二 五”规划在城 市化 构建 战略中指出要 “ 按照统筹规 域 内的交通走廊发展,后期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范 围不 划 、合理布局 、完善 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 市发展客 断扩 大。城市群 内的基础设施主要 由高速公路 、铁路或航道等
展 ,谋求生存 空间。这对 于降低城 市间的竞 争,转向合作协同 中心的五大湖 城市群, 以纽约和华盛顿为 中心 的东北部大西洋 发展是一个重要 的战略举措 。本文将对 国外成 熟的城 市群 的演 城 市群,位于欧洲 以伦 敦为 中心的英格兰城市群和 以大 巴黎为 进机制进行总结分析 ,提 出对我 国构建合理 的城 市群 的几点有 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 市群, 以及 位于 日本 以东京为 中心的东海 益启示 。
凭借 其多所著名高等学府的聚集成为城市群里智力 、技术与政 治思想的中心,高科 技产业 和教育是最具优势的产业 。费城地 理位置优越 ,港 口是美 国最繁忙 的港 口之一,其发展带动 了整 城市群 的形成过程往往表现为 : 基于不 同优 势率 先发展成 个 交通运 输业 的扩展,使之成为城市群的交通枢纽 。华盛顿作 熟 的中心城市是 区域 的中心,集 中了大量 的产业和人 口。随着 为美 国的政治中心和首都,在国际经济中有着重要影响 ,许 多 规模的扩大 ,核心城 市对周边 的中小城市产生 了辐射 带动 ,形 全球性金 融机 构,诸如世界银行、国际货 币银行和美洲发展银 成 了一个个具有特色 的都市 圈。随后 , 伴随城市间交通的改善 , 行 的总部均位 于华 盛顿。可见,该区域各主要城市都有各 自的
积极打造中国高质量城镇化战略——全球主要国家城镇化轨迹的启示与对策

积极打造中国高质量城镇化战略——全球主要国家城镇化轨迹的启示与对策作者:张茉楠来源:《全球化》 2014年第3期张茉楠摘要:未来20年将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关键阶段。
世界主要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经验教训值得中国借鉴和反思,应遵循“做实城镇化战略,做强实体经济”的原则,把发展都市群放在未来推进高质量城镇化战略的重要位置;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走“产城融合”的可持续城镇化发展之路;依据人力资本禀赋确定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不同的产业分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错位竞争并重组城市产业空间。
关键词:高质量城镇化过度城镇化都市群产城融合作者简介:张茉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研究部副处长、副研究员。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国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 9%提高至2012年的52. 57%,平均每年大约提高1个百分点。
未来20年将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中国长期持续的大规模快速城镇化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中国经济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关键力量。
城镇化水平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国际城镇化发展规律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城镇化率超过50%时,就到了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
从人均GDP看,201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人均GDP为38354元人民币,按照当年汇率6.2855计算,2012年中国人均GDP达到6102美元,城镇化率达到了52. 57%,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样人均GDP水平时期的城镇化率,具备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客观基础和条件。
然而,回顾中国30多年来的城镇化过程,支撑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主要是工业化,而工业化之所以能如此迅猛地推进,一是靠中国大量廉价劳动力优势,二是靠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但这两个要素在未来都会发生较大变化,中国城镇化战略到底要靠什么动力实现持续发展,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战略性议题。
一、全球视野下的城镇化发展轨迹及其主要经验教训联合国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这标志着一个世界城镇化时代已经来临。
世界三大湾区发展对中国湾区的经验启示

世界三大湾区发展对中国湾区的经验启示追求创新驱动发展。
三大湾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能力的提升。
美国的旧金山湾区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强大的创新生态系统,吸引了全球顶尖的科技公司聚集。
日本的东京湾区以其优越的科研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德国的莱茵-鲁尔湾区则拥有先进的工业技术和制造能力。
中国的湾区在追求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可以借鉴这三个湾区的经验,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高端人才。
加强城市协同发展。
湾区经济的成功与湾区内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密切相关。
三大湾区的城市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区域一体化,互为补充和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中国湾区在城市协同发展方面可以借鉴这三个湾区的成功经验,加强湾区间的交流和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城市圈,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核心竞争力。
三大湾区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了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
美国的旧金山湾区拥有世界顶尖的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为湾区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
日本的东京湾区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流入。
德国的莱茵-鲁尔湾区致力于培育技术和工程人才,为湾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中国的湾区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吸引海内外优秀的人才流入,为湾区的发展注入强大的人才动力。
加强产业协同发展。
湾区经济以产业协同为基础,通过不同产业间的合作和协同发展,实现了产业优势的最大化。
三大湾区在产业协同发展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美国的旧金山湾区以科技产业为主导,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日本的东京湾区集聚了众多的金融、电子、汽车等产业,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德国的莱茵-鲁尔湾区以工业制造为支撑,形成了高效的产业生态系统。
中国的湾区可以借鉴这三个湾区的经验,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世界三大湾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中国湾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
波士华城市群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借鉴意义

锯j { ! r 肼宪考 考2 0 1 6 年第5 2 期( 总第2 7 5 6 期)
初 , 波 士 顿 已经 成 为 波 士 华 城 市 群 的 智 力 和 技 术
业 特 点
美 国 波 士 华 城 市 群 ,简 称 波 士 华 (B o s — Wa s h) , 包 括波 士 顿 、 纽约、 费城 、 巴尔 的摩 、 华 盛
顿 等一 系 列大 城市 , 地 处 美 国 东 北 部 大 西 洋 沿 岸
展 迅速 , 是 当 时世 界 上 最 繁华 的 国 际商 港 之 一 。 1 6 3 0~1 8 9 0年 , 波 士 顿 通 过 填 海 造 地 等 方 法 使 城 市 规 模 扩 大 了 3倍 。 至 1 9世 纪 中 叶 , 波 士 顿
期 , 由于工 厂老化 , 波 士顿 的制 造业 开 始 衰落 , 工 厂转 迁 至劳 动力更 低 廉 的地 区 , 2 0世 纪 7 0年 代 波 士顿 通 过 产 业 转 型 , 发 展 医疗 服 务 和 高 等 教 育 , 结 束 了长 达 3 0年 的 经 济 低 迷 期 。 到 21世 纪
为主 的有 色冶 金是 其 主要 的三大 工业 部 门 。
5 .华 盛 顿 ( Wa s h i n g t o n) 。华 盛 顿 哥 伦 比亚 特区( Wa s h i n g t o n D. C .) 简称 为华盛顿 , 是 美 国
张速 度 突飞猛 进 。到 1 9世 纪 中 叶 时 , 纽 约 已 成 为集 金 融 、 贸易 等 多 功 能于 一 身 的 国 际大 都 会 。 除 此之 外 , 纽 约 也 曾是 美 国 的工 业 中心 , 服装 、 印 刷等 行 业 都 曾 居 美 国 首 位 , 在机 械 、 军 工 生 产 、 石 油 和食 品加 工 等 方 面也 占有 重要 的 地位 。 在 运输 方 面 , 肯 尼 迪 国 际 机 场 占有 全 国 5 0 % 的
世界三大湾区发展对中国湾区的经验启示

世界三大湾区发展对中国湾区的经验启示世界三大湾区分别是美国的旧金山湾区、日本的东京湾区和德国的莱茵-鲁尔地区。
这些湾区在经济、科技和城市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对中国湾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这三大湾区都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大都市区,具有很强的区域一体性和互补性。
这种多中心发展模式使得湾区可以充分发挥各城市的优势,形成一个大规模的经济体,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中国湾区可以借鉴这种发展模式,加强湾区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
其次,这些湾区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旧金山湾区有硅谷,东京湾区有丰田、索尼等高科技企业,莱茵-鲁尔地区也是德国重要的科技中心之一。
这些湾区在科技研发、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企业孵化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湾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中国湾区可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科研机构建设和创新环境营造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培育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再次,这些湾区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具有先进经验。
旧金山湾区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和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东京湾区建设了世界一流的机场和港口,莱茵-鲁尔地区有众多高效的物流和供应链系统。
这些优质的基础设施为湾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加速了人员和货物的流动,降低了交通成本。
中国湾区可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交通运输和物流等关键领域的效率,为湾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最后,这些湾区都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旧金山湾区致力于推动清洁能源和可持续交通的发展,东京湾区注重绿色工业和循环经济的建设,莱茵-鲁尔地区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污染治理。
这些湾区通过推动绿色发展,为经济的可持续性和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湾区可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综上所述,世界三大湾区的发展对中国湾区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湾区可以借鉴这些湾区的成功经验,加强区域一体化发展,注重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美国城市群考察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城市群考察及对中国的启示
秦尊文
【期刊名称】《湖北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8(000)012
【摘要】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所称的"城市群"在美国分为两个档次:大城市群和大都市区.大城市群的功能是带动全国经济发展,大都市区的功能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中国中西部地区除了培植少数大城市群外,更迫切的是挟持大都市区的发展.
【总页数】4页(P81-84)
【作者】秦尊文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7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1.1
【相关文献】
1.美国大学技术转移的考察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J], 王玉林;熊军
2.美国包装考察报告--中国包装总公司美国包装考察团考察记实 [J], 杨福馨
3.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经验及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启示 [J], 陈继勇;王保双
4.中国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与经济绩效——对城市群空间规划的政策启示 [J], 孙斌栋; 郭睿; 陈玉
5.美国长期照护服务与支持体系受益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从美国医疗补助视角考察 [J], 刘亚娜;何达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波士华城市群发展对中国的启示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纽约为核心城市,又称为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简称波士华(Boswah),是世界上首个被认可,也是目前实力最强的城市群。
它北起缅因州,南至弗吉尼亚州,跨越10州,由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5大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这个城市群的层级结构以金字塔形存在。
该城市群几乎囊括美国东北部所有的大城市以及部分南部城市,绵延600多公里,总面积约13.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500万,城市化水平达90%。
该区面积虽只占美国国土面积不到1.5%,但却集中了15%左右的美国人口,是美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其中仅纽约大都市区2001年总人口就达2087.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7.3%,城市群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30%以上,被视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中心。
篇章1:城市群的起源城市群的发展与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密切相关。
18世纪后,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伦敦和英格兰中部地区形成以伦敦至利物浦为轴线的大片城市带或城市群。
到19世纪,欧洲大陆的兴起,使西欧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
在法国大巴黎地区、德国莱因-鲁尔地区、荷兰和比利时的中部地区,以巴黎、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波恩等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城市群,并共同组成了“人字形”的发展轴。
进入20世纪后,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从西欧转移至北美。
在美国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形成了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以及五大湖沿岸城市群。
50年代后,美国的经济重心向中西部转移,从而推动了该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形成了旧金山-洛杉矶、达拉斯-休斯顿以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的新兴城市群。
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以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在日本东部地区形成了以东京-大阪为轴线的庞大城市群。
1、形成与演化城市群发展经历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70年以前的各城市孤立分散阶段,这一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各城市均独立发展,城市之间联系相对薄弱,众多小城市呈松散分布状态,地域空间结构十分松散。
第二阶段是1870-1920年的区域性城市体系形成阶段,这一阶段随着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城市规模急剧扩大,数量显著增加,以纽约、费城两个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区域城市发展轴线形成,区域城市化水平提高。
第三阶段是1920-1950年的大都市带雏形阶段,这一阶段美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城市建成区基本成型,中心城市规模继续扩大,在单个城市中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心集聚达到顶点的同时,城市发展超越了建成区的地域界线,向周边郊区扩展,逐渐形成大都市区。
第四阶段是1950年以后的大都市带成熟阶段,这一阶段科技迅猛发展,交通和通讯发生革命,城市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城市郊区化的出现,导致都市区空间范围扩大,并沿着发展轴紧密相连,大都市带自身的形态演化和枢纽功能逐渐走向成熟,波士顿、纽约、费城和华盛顿四大都市群横向蔓延,相互连接,最后发展为跨越数州的波士华城市群。
2、核心城市发展历程波士顿,是美国麻萨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也是新英格兰地区的最大城市。
该市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创建于1630年,是美国最古老、最有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
由于波士顿是美国距离欧洲最近的一个主要港口,因而它迅速发展了海外贸易,向欧洲出口朗姆酒、鱼、食盐和烟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际商港之一。
从1630年到1890年,通过填平沼泽、海滨泥滩和码头之间的缝隙,波士顿的城市发展迅速,规模扩大了三倍。
19世纪中叶,波士顿的制造业在重要性上压倒了国际贸易。
此后直到20世纪初,波士顿仍然是美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其中特别以服装、皮革制品和机械工业著称。
20世纪早期和中期,波士顿由于工厂陈旧老化开始衰落,工厂纷纷迁往劳动力更低廉的地区。
1970年代,波士顿在长达30年的经济低迷时期之后恢复了繁荣,通过其卓越的医疗服务和高等学府(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等)实现产业转型。
21世纪初,波士顿已经成为波士华城市群智力、技术与政治思想的中心。
纽约,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区。
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纽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并被评选为世界级城市。
它的历史较短,1686年纽约建市,到如今只有300多年,由于独立战争期间,纽约是当时美国的临时首都,所以纽约很早就是一个核心级城市。
1825年,连接哈得逊河和五大湖区的伊利运河建成通航,以后又兴建了铁路,沟通了纽约同中西部的联系,地理位置的优越促进了城市的大发展。
到19世纪中叶,纽约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集金融、贸易、旅游与文化艺术于一身的国际大都会。
同时纽约也是美国的工业中心之一,服装、印刷、化妆品等行业均居全国首位,机器制造、军火生产、石油加工和食品加工也占有重要地位。
市内多数河流都通大西洋,港口规模巨大,设备优良,终年不冻。
纽约也是铁路交通重要枢纽。
纽约的地下铁道全长1000多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快捷的地铁交通系统。
纽约有3个国际机场,其中著名的肯尼迪国际机场承担着全国50%的进出口货物空运业务和35%的国际客运业务。
以上优势使得纽约成为波士华城市群5大城市中的首位城市。
费城,是美国最老、最具历史意义的城市,它在美国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十八世纪时,费城是美国第二大城市与人口最多的城市,在当时,它的政治与社会重要性超过纽约与波士顿,费城因此成为美国首都有十年之久,直到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山庄建筑完工并开始使用才结束。
费城市作为波士华城市群中的老城,它的经济活动主要以制造业、食品加工业与金融服务业为主。
巴尔的摩,是美国大西洋沿岸的海港城市,1851年成为独立市,离美国首都华盛顿仅有60多公里,港区就在帕塔帕斯科河的出海口附近。
从这里经过海湾出海到辽阔的大西洋还有250公里的航程,但由于港口附近自然条件优越,航道很深,万吨级远洋轮可直接驶入巴尔的摩港区,向来是美国五大湖区、中央盆地与大西洋上联系的一个重要出海口。
密集的铁路线和公路线深入到港区,现代化、机械化作业水平相当高。
港区北面有火力发电厂、化工厂和冶炼厂,港区南部和西南部是造船、军火、机械工业和铁路站场集中的地区。
铁路干线将工厂区与码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为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提供了十分便利的运输条件。
华盛顿,作为波士华城市群中的重要城市源于其政治地位。
它是美国的首都,也是全世界政治的重心。
在这个城市里的一举一动,都像在水池里投下一块石子一样,其余波会影响到整个世界。
它于1790年开始定都建设,1800年5月15日美国迁都华盛顿,到19世纪20—30年代,华盛顿已初具规模。
1835年,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修通了铁路,3年后铁路就延伸到了纽约。
随着铁路将中心城市链接起来,城市的联网效应逐渐形成,各地产业链条逐步完善,核心城市、周边城市在大城市辐射效应下的出现与兴起,波士华城市群整体框架最终形成。
整个波士华城市群的形成,以其功能的整合和城市服务效率的提高,为整个美国的企业和商业繁荣,带来巨大财富。
篇章2:城市群发展模式的优势及其基本特征1、城市群的主要驱动力——外向型经济从发展历程看,外向型经济是波士华城市群兴起和壮大的主要驱动力量。
虽然技术进步使生产的区位约束条件日益宽松,但海运仍然是实现国际贸易物资交流的最有效手段。
因此,临海地区在利用全球资源和拓展国际市场方面具有极大的比较优势。
这也是全球临海工业带普遍兴起的主要原因。
尤其对于后发国家而言,沿海口岸还可以发挥“桥头堡”的作用,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因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沿海地区一些主要的港口城市,如美国的纽约、费城、巴尔的摩、波士顿迅速发展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并且以其巨大的技术经济能量向腹地进行辐射和扩散,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和城市绵延。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知识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已成为美国“波士华”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高科技产业和研究机构、高校在这些沿海城市群聚集,增强了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孵化功能,为城市群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劲。
2、城市群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专业化区域分工格局与产业集群波士华城市群在世界城市中的地位以及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能力,来自于大都市圈内的区域分工格局。
纽约作为全美的金融和商贸中心,有着最为发达的商业和生产服务业,为这一地区提供了多种重要的服务。
波士顿集中高科技产业、金融、教育、医疗服务、建筑和运输服务业,其中高科技产业和教育是波士顿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1950年代后,沿波士顿附近128号公路形成了与“硅谷”齐名的高科技聚集地,成为世界著名的电子、生物、宇航和国防企业中心。
费城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结构比较多样化,费城港是美国最繁忙的港口之一,集装箱容量在北美各大港口中位居第二,港口发展带动了费城整个交通运输业的扩展,使费城成为纽约都市圈的交通枢纽。
华盛顿市作为全美政治中心和世界大国首都,在国际经济中有着重要影响,全球性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银行和美洲发展银行的总部均位于华盛顿。
巴尔的摩市区与华盛顿特区的接近使得它分享了很多联邦开支和政府采购合同,同时国防工业在巴尔的摩有了很大发展。
3、城市群的空间扩展模式——从点轴扩展到联网辐射波士华城市群的空间扩张,经历了点轴扩张和联网辐射两个阶段:起初,少数经济中心集中在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呈斑点状分布。
随着极化和扩散作用不断增强,中心港口城市的规模急剧扩大,周边地区中小城市数量也显著增加。
波士华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形成了各自的都市圈。
沿海主要交通干线将中心城市连接起来,都市圈沿着海岸方向扩展融合,并且在干线两侧集聚人口和各种经济要素,形成新的聚落中心。
在此基础上,整个区域建立起具有密切联系的功能性网络,形成了区域发展的空间一体化。
篇章3:城市群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经验篇(1)着力发展临海经济国际经验表明,依托深水大港发展临海经济,是沿海地区形成产业集聚和城市集聚的重要条件。
(2)重视发展中的合理分工美国波士华城市群内虽然包含多个港口,但各港口在发展中都有合理的分工。
在波士华城市群内,纽约港是商港,以集装箱运输为主;费城港主要从事近海货运:而波士顿则是以转运地方产品为主的商港,同时兼有海港的性质。
港口间的分工协作构成了城市群产业错位发展的重要基础。
(3)重视城市群交通体系建设波士华城市群发展经验表明,交通网络的发展对城市群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一方面它促进了城市群空间扩展并改变着城市外部形态,对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指向性作用;另一方面又直接改变着城市群的区域条件和作用范围,产生新的交通优势区位、新城市或城市功能区,进而改变原有的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
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是城市群内交通联系的两种主要方式。
美国城际交通体系以高速公路为主,轨道运输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