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语文 文言文的专项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
1.阅读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泉水激.石(________)(2)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3)鸢飞戾.天
(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用骈文写成,文字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B.本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
C.第二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
D.第三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
【答案】
1.(1)冲击,撞击(2)同“啭”,鸟鸣,此指蝉鸣(3)至,到达。
2.(1)(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2)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3.D
【解析】
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激.”,冲击,撞击。
“转.”,通假字,通“啭”,鸟鸣,此指蝉鸣;“戾.”,至,到达。
2.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竞”争;“轩邈”,往高处远处伸展;“反”,通“返”,返回。
3.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选项。
ABC三项正确,D项“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有误,应为“以动写静,反衬出山林之寂静”。
【点睛】
参考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①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②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
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
”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爨③,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
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注释]①擢第:科举考试得中。
②湩(dòng):乳汁,这里指汤汁。
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庐.基侧,庐:______
(2)会.虎为暴。
会:______
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数日湩流,能食乃.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无乃为累乎./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
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
D.陶然弹琴以.自娱/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睢不辱使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2)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
1.(1)搭建庐舍(2)适逢,正赶上
2.B
3.(1)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
(2)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4.①尊老爱幼;②诚信务实;③廉洁爱民。
【解析】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庐”是名词用如动词,“建庐舍”;“会”是古今异义词,“适逢,正赶上”的意思。
2.试题分析: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
A.数日湩流,能食乃.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才,这才
/副词,竟,竟然);B.无乃为累乎./是亦不可以已乎.(都是语气助词,表疑问);C. 悉衣食人之.孤遗者/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助词,的);D. 陶然弹琴以.自娱/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
据此,答案为B。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1)句中的“兄(哥哥)、得祀(得到祭祀)、何……为(做什么)”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若(你)、过(过分,指失礼),而(却)、至(极点)”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4.试题分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着文章中对人物的描写和叙写的具体事件分析作答。
从“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
师”“德秀自乳之,数日湩流,能食乃.止”可见其尊老爱幼;从“许之矣,不可负约。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可以看出其诚信务实;从“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可见其廉洁爱民。
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小时候丧父,传奉母亲非常孝顺,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便自己背着母亲进京。
得中进士以后,母亲去世,他在墓旁搭建庐舍,吃的饭没有滋味,坐的地方没有垫席。
德秀没有来得及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娶妻,便不肯结婚,人们认为不能断绝子
嗣,他回答说:“哥哥有几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还要娶妻呢?”早年时,他的侄子还是婴儿时丧母,家中无钱雇佣乳娘,德秀便亲自喂养孩子,连续多日汤汁流食,直到孩子能吃东西才停止。
有一个盗贼被捕入狱,当地正碰上老虎作恶,小偷请求打虎赎身,元德秀答应了他。
有个官吏对他说:“那是小偷的诡计,将来他逃走了,你不是要受到牵累吗?”元德秀说:“我已经答应了他,不能背弃约定。
如果有牵累,我当承担罪责,不牵连到别人。
”第二天,小偷带着老虎的尸体回来了,全县的人都为此而感叹。
德秀做官得到的俸禄,全部资助给了无依无靠的老人和小孩。
赶上饥荒的年景,他有时一天都不烧火做饭,只是快乐地弹琴来自娱自乐。
天宝十三年,元德秀去世,家里只有枕头、鞋子、舀水的瓢罢了。
同族的弟弟元结哭得悲恸,有人说:“你哭得这么悲哀,符合礼节吗?”元结说:"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真情之至啊。
大人活了六十年,从不贪求富足,从没有过十亩的土地、十岁的童仆,从未用完整的布料做过衣服、吃上过丰盛的食物。
我哀悼他,是为了告诫那些荒淫贪婪、巧言谄媚、生活糜烂的人呀!”
3.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
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
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注释:①涯:岸边。
②欧阳公:即欧阳修。
③构:搭建。
④直:当,临。
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
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
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8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伛偻
..提携伛偻:_________________
(2)泉香而酒洌.洌:_________________
(3)杂然
..而前陈者杂然:________________
(4)则必即.丰乐以饮即: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临溪而.渔则必即醒心而.望
B.行者休于.树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醒能述以.文者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
3.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答案】
1.驼背,指老年人。
清。
错杂的样子。
就,靠近,到。
2.B
3.(1)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2)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4.(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答“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
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等都可)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伛偻
..提携”翻译为“老人小孩”,“伛偻”意思是“驼背”,这里指老人。
“ 泉香而酒
洌.”翻译为“泉水香甜,酒水清澈”,“洌”意思是“清”。
“杂然
..而前陈者”翻译为“杂乱地在前面摆开的”,“杂然”意思是“杂乱的样子”。
“ 则必即.丰乐以饮”翻译为“一定会到丰乐亭来饮酒”,“即”意思是“到”。
2.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含义。
A:都表承接。
B:在/比。
C:都是用在主谓之间。
D:都是“用”的意思。
故选B。
8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句中“颓然”意思是“醉醺醺的样子”。
据此翻译。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句中“其”表推测,意思是“大概”,“取乐于山泉之间”正常的语序为:于山泉之间。
据此翻译。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从甲文中“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以看出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乙文中“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可以看出“公之乐”的所在。
据此作答。
译文:
(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到溪边
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
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公出任知州的第二,建了一座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
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了一座凉亭叫“醒心亭”,请我为它写一篇记。
只要欧阳公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来饮酒。
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来观望风景,看到那群山环绕,白云水雾滋生蔓延,空旷的原野无穷无尽,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那么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留而忘了回去。
所以根据这样的事为它取名“醒心亭”,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
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
虽然如此,欧阳公的快乐,我能形容。
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地区鸟兽草木的生长,都适得其所,这才是欧阳公的快乐。
而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修用来在这里寄托他的情趣呀。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子野①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躬自同之,常无厌色。
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千;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②,遇有客旅,更无以兼,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
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③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
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责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贫。
”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选自《颜氏家训》)(注释)①裴子野:南北朝时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②率:标准。
③脔:切成小块的肉。
1.对划波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B.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C.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D.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25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冬至后女婚谒.之______
(2)某郎好酒,故.汝常贫______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躬自同之,常无厌色。
(2)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4.邺下领军与南阳人人性中的弱点分别是什么?
5.我们从裴子野身上能学到哪些优良品质?
【答案】
1. C
2.(1)拜访(2)所以
3.(1)他跟大家一块儿喝,脸上从来没有显露出厌烦的表情。
(2)等到他死后,几个儿子相互争夺财产,结果兄长把弟弟给杀了。
4.邺下领军的弱点是贪婪,南阳人的弱点是吝啬。
5.为人善良,安贫乐道。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语句“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的意思是:家里一向清贫,恰逢遇上水旱灾,用二石米煮成稀粥,勉强让大家都吃上。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故答案为C。
2.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谒”是“拜访”;“故”是一词多义,这里是“因此,所以”的意思。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1)句中的“躬(亲自)、常(平常)、厌(厌烦)、色(脸色,这里指表情)”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及(等到)、诸子(几个儿子)、遂(最终,终于)”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25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依据“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可知,邺下领军的弱点是贪婪。
依据“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可知,南阳人的弱点是吝啬。
据此作答。
5.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选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裴子野与邺下领军、南阳人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裴子野的“为人善良,安贫乐道”的美好品质。
可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点睛】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
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参考译文:
裴子野有远亲故旧饥寒不能自救的,都收养下来。
家里一向清贫,有时遇上水旱灾,用二石米煮成稀粥,勉强让大家都吃上,自己也亲自和大家一起吃,从没有厌倦。
京城邺下有个大将军,贪欲积聚得实在够狠,家僮已有了八百人,还发誓凑满一千,早晚每人的饭菜,以十五文钱为标准,遇到客人来,也不增加一些。
后来犯事处死,籍册没收家产,麻鞋有一屋子,旧衣藏几个库,其余的财宝,更多得说不完。
南阳地方有个人,深藏广蓄,性极吝啬,冬至后女婿来看他,他只给准备了一铜瓯的酒,还有几块獐子肉,女婿嫌太简单,一下子就吃尽喝光了。
这个人很吃惊,只好勉强应付添上一点,这样添过几次,回头责怪女儿说:“某郎太爱喝酒,才弄得你老是贫穷。
”等到他死后,几个儿子为争夺遗产,因而发生了兄杀弟的事情。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戚继光①,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②。
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③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④,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又以南方多薮泽⑤,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⑥,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戚家军”名闻天下。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与大猷⑦均为名将。
(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⑧,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⑨。
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
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改)(注释)①戚继光:祖籍山东牟平,明朝抗倭名将。
②卫指挥佥事:官名。
③卫所:明代在京师和各地设卫所,数府合设一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
④慓悍:矫捷勇猛。
⑤薮泽:湖泽。
⑥审步伐便利:从行进便利的角度考虑。
⑦大猷:俞大猷,明朝名将。
⑧飙发电举:办事如暴风闪电般迅猛。
⑨并著声:都有突出的声誉。
1.下列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A.又以∕南方多薮泽B.审∕步伐便利
C.继光为将∕号令严D.大猷老∕将务持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通.经史大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乃因地形制.阵法增其旧制.
C.赏罚信.愿陛下亲之而信.之
D.名更出.大猷上不敢出.一言以复
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A.彼竭我盈,故克之.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何陋之.有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戚继光的形象特点。
【答案】
1.D
2.A
3.A
4.请求招募三千人,把击刺的方法教给他们,交替使用长兵器和短兵器。
因此,戚继光的整支部队特别精良。
5.善于治军,果敢、刚毅,战功显赫等(写出两点即得满分)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D项错误,D项翻译为:俞大猷是老将,行动持重。
故断句为大猷老将/务持重。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翻译。
A项,两个“通”都是“通晓、晓得”的意思;B项,制定/规模;C项,守信用/相信、信任;D项,超出、高出/发出。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的辨析。
例句中的“之”为第三人称代词,他。
A项,第三人称代词,它(齐国);B项结构助词,相当于“的”;C项语气助词,无实义;D 项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故选A。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以及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换。
在本句中,“教以击刺法”是状语后置句,翻译为把击刺的方法教给他们,“迭用”翻译为“交替使用”,“由是”翻译为“因此”。
译文:请求招募三千人,把击刺的方法教给他们,交替使用长兵器和短兵器。
因此,戚继光的整支部队特别精良。
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又以南方多薮泽⑤,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⑥,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可以看出,戚继光善于治军;从“(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⑨”可以看出,戚继光刚毅果敢、名声远扬。
做答时,将以上几点整合即可。
【点睛】
译文: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
家里贫困,喜爱读书,通晓经史大义。
戚继光到浙江时,看到卫所军队不练习作战,而金华、义乌人向来以矫捷勇猛著称,(戚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