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用手来测量教案与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用手来测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与测量第3节《用手来测量》,主要介绍使用手来进行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到手的长度单位,并能够通过手的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手的长度单位,并能够使用手进行简单的测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手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测量技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测量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手的长度单位的认识和使用,简单的测量技巧。

教学难点:将手的长度单位应用到实际测量中。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测量的概念和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和测量的基本知识,你们还记得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测量方法,那就是用手来测量。

请伸出你们的手,比较一下你们的手的长度和这张纸带的长度。

有谁能告诉我,手的长度可以作为一种测量的单位吗?为什么?学生A:可以,因为手的长度是每个人都有的,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老师:非常好!你说得很对。

我们可以用手的长度作为一种测量的单位。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来学习手的长度单位。

第二环节:讲解手的长度单位老师:请看这张卡片,上面写着“手的长度单位”。

手的长度单位是指以手的长度作为测量的标准单位。

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

(老师拿起一本书)老师:同学们,这本书的长度我们可以用手的长度来测量。

请你们伸出你们的手,用手的长度来测量一下这本书的长度。

学生B:老师,我的手长了8个手指头的长度。

老师:非常好!学生B用手的长度单位测量出这本书的长度是8个手指头的长度。

请大家都记录一下。

(学生们记录测量结果)第三环节:练习测量老师:现在,我给每个人发放一些测量工具,比如纸带和尺子。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测量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1.2 教学内容引入测量的话题,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测量的认识。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讨论手作为测量工具的可能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

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第二章:用手来测量长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手指和掌测量长度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手指和掌作为测量工具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用手指和掌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长度。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手指和掌测量长度的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分享。

第三章:用手来测量面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手指和掌测量面积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手指和掌作为测量工具测量面积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用手指和掌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面积。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手指和掌测量面积的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分享。

第四章:用手来测量体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手指和掌测量体积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手指和掌作为测量工具测量体积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用手指和掌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体积。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手指和掌测量体积的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分享。

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5.3 教学方法采用分享法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第六章:实践活动:用手测量学校环境6.1 教学目标让学生将用手测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测量学校的长度、面积等。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学校内的地点,如操场、教室、走廊等。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用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进行简单测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作为测量工具。

2. 学习使用手指、手掌进行简单测量。

3.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比较,了解物体的长短、宽窄等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作为测量工具,学习使用手指、手掌进行简单测量。

难点: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了解物体的长短、宽窄等特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不同长度、宽度的物体,如小棒、纸条等。

2. 学生准备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不同长度、宽度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宽窄。

2.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测量结果,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长短、宽窄等特征。

4. 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对不同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6. 拓展: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如测量教室内的物品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学生自主完成。

8.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如家庭作业、课堂练习等。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测量操作、合作意识等进行评价,鼓励优秀表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测量操作的准确性、合作意识的体现以及对测量结果的比较分析能力。

2. 评价方法:观察、记录学生的测量过程和结果,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3. 评价结果: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具体的改进建议。

七、教学拓展1. 拓展活动:让学生尝试使用其他身体部位(如脚丫)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3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一年级上册

《3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一年级上册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学会用手来测量物体长度。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践操作理解测量的基本原理。

3. 提高学生的自大心和成就感,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学会用手来测量物体长度。

2. 教学难点:在实际操作中正确运用测量工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一些常见物体的图片或实物,如书本、铅笔、尺子等;准备测量工具——手,以及一些其他测量工具(如卷尺、测量仪等)。

学生准备:自带一些常见的物品(如铅笔、橡皮、书本等),用于教室上的实际测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欣赏一些用手来测量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手来测量。

2. 教师简单介绍用手来测量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1. 观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学会用手来测量各种物品的方法;(2)能够用手测量物品并得出结论;(3)了解用手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2. 任务安置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不同物品,例如:文具盒、书本、鞋子等,用手测量并记录数据。

3. 探究过程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 效果展示每组派代表展示测量结果,分享测量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

5. 教室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手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三)教室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四)安置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用手测量其他物品,并记录数据,下节课与同砚分享。

(五)板书设计本节课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主要包括用手来测量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物品的测量数据。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手测量的方法,能够独立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和解决问题。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自己的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自己的手,了解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学习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如测量长度、宽度等。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学会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手工制品或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 准备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用于学生实践测量。

3. 准备一些小物品,如铅笔、橡皮等,用于学生实践测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手的手工制品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手的特征和功能。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测量一些小物品的长度、宽度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测量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发放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和小物品(如铅笔、橡皮等),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对象进行测量。

2. 学生在纸上记录测量结果。

3.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测量成果,引导学生讨论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手的特征和功能以及用手指进行测量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拓展(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手的谜语或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索。

2. 学生课后寻找答案,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成果。

六、教学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思考手的特征和功能以及用手指进行测量的方法。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3《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3《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3《用手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

在活动中,学生将学习如何用自己的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属性,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测量的经验,他们可能知道一些简单的测量方法,如用眼睛估测物体的长度。

但是,他们可能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测量方法,因此,对于如何准确地用自己的手来测量物体,他们可能还不太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用自己的手进行测量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自己的手测量物体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准确地用自己的手测量物体。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测量方法。

2.启发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测量方法。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绳子、卡片等。

2.学具:学生自己的手、测量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测量?你们知道测量有什么作用吗?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用自己的手来测量物体的方法。

首先,教师用自己的手测量一张桌子的长度,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测量方法。

然后,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测量课桌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自己的手测量教室内的物体,如门、窗、黑板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到讲台前,用自己的手测量教具(如尺子、绳子等),并告诉其他学生测量结果。

其他学生听后,用自己的手测量一下同样的教具,看看是否和上台的学生测量结果一致。

5.拓展(1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关测量的思考题,如:用自己的手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用自己的手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等。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测量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测量的过程。

1.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3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测量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测量解决实际问题。

1.4 教学准备准备测量活动所需的物品,如尺子、绳子、小棍等。

准备一些长短不同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1.5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测量的概念和重要性。

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手指或手掌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二章:用手测量物体长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2.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3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

2.4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2.5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手指和手掌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结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三章:用手测量物体宽度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宽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宽度的方法。

3.3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手测量物体的宽度。

3.4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不同宽度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3.5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宽度。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手指和手掌测量不同宽度的物体。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结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四章:用手测量物体高度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高度。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自己的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原因。

二、教学重点:1. 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使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和记录数据。

三、教学难点:1. 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原因。

2.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

四、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观察自己的手,思考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教师准备: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手套等),实验材料(如小物品、纸张等),以及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思考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实验一:测量手指长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指长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3. 实验二:测量手指宽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指宽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4. 实验三:测量手掌长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掌长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5. 实验四:测量手掌宽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掌宽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原因。

7. 拓展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物品,用自己的手测量物品的长度和宽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3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测量方法,学会用手来测量物体长度。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学会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学会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以及一些常见的测量对象(如书本、铅笔、绳子等)。

2. 准备一些测量任务卡片,用于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3. 准备一些实物展示台,便于展示测量对象和测量结果。

4. 准备一些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1)与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互动,内容以检测学生的身体感知能力为主,如触摸一些物品、测试自己一分钟内能完成多少个俯卧撑等。

(2)分享一些与测量相关的趣事或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教学目标:学会用手来测量,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测量问题。

(2)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测量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手来测量。

3. 传授新课(1)传授手测的基本方法,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单位、如何确定测量的起点和终点、如何进行估测等。

(2)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实践手测的方法,如测量教室的宽度、一根粉笔的长度等。

(3)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指导,纠正错误,并鼓励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测量经验。

4. 教室互动(1)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利用手测的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篮球场的周长、学生身高等。

(2)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测量竞争,如一分钟内完成最多的手测项目等,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5. 总结与延伸(1)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手测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思考手测方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地质勘探、建筑设计等领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来测量物体长度、宽度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善于观察、动手操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引导。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测量经验,如用手指测量距离等,这为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宽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乐于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手测量。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4.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长度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2.准备手模,用于展示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准备计时器,用于记录测量时间。

4.准备记录表格,用于学生记录测量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能用手估计这些物体的长度吗?”2.呈现(5分钟)教师用手模展示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讲解测量步骤。

步骤如下:a.将手模与物体平行放置,用手模的一端对齐物体的一端。

b.用手模的另一端覆盖物体另一端,记录手模的长度。

c.重复测量几次,取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测量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分享测量数据。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用手来测量》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用手来测量》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3课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及反思【科学概念目标】1. 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 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 方便测量。

3. 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 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1. 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 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并标记测量过程。

3. 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1.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 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的结果更加准确【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教学过程】一、聚焦1. 问题引入。

1、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起点和终点能够帮助我们比较。

2、那么为了更加精确的比较,有时候我们还需要进行测量,都有哪些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测量呢?(尺子、软尺……)3、测量有许多工具,而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作测量工具呢?你怎么用它测量的? ”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回答(手测量桌子,手臂测量大树的树干的粗细)4 聚焦主题。

现在大家把手伸出来,看看五个手指分别叫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指。

教师可以用课件介绍, 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称为“一拃”,板书,拼音标注,我国古代人民就是利用“一拃”来测量长度的,这是人们的智慧, 沿用至今。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板书课堂:用手来测量)二、探索:测量桌子的高度1>用我们的手“一拃”怎样测量桌子的高度,孩子们可以观察一下桌子的高度,在观察一下手指“一拃”的长度,预测一下桌子的高度相当于几扎。

并把你的预测结果填在咱们的活动手册10页上。

下面我请几个同学来用手来测量一下桌子的高度呢,在测量之前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从桌角开始测量2、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3、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4、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2>请几个同学演示后,说一说预测和测量的体会,预测能让测量更加准确,感觉不太准确。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3课《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3课《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3课《用手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方法。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在《用手来测量》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用手测量物体的方法,学会如何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将用手测量物体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方法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体验用手测量物体的过程。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绳子、卡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尺子,一些小卡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是怎么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用手测量物体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方法。

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物体,如桌子、椅子等,让学生试着用手测量它们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引导学生说出测量方法。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手测量其长度、宽度和高度,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卡片上。

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测量结果,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

学生通过对比,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进行改正。

拓展(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除了用手测量,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物体的大小吗?每组列举出一种方法,并进行展示。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用手测量物体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方法及应用。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比较与测量《用手来测量》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比较与测量《用手来测量》教科版
反思今天的课堂,我觉得在时间分配上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和实践。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课堂总结时,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理解并掌握用手来测量的方法。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比较与测量《用手来测量》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一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比较与测量》章节中的《用手来测量》一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了解用手作为测量工具的简单方法;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用手掌、手指等身体部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3.引导学生认识测量中“标准”的概念,体验使用非标准单位进行测量的过程;4.培养学生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记录和比较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长度测量的概念,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手指来测量课桌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用手来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理解测量标准的重要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需要一个统一的测量标准,以及不同标准带来的测量差异。
-准确记录和比较测量结果: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准确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比较是一项挑战,他们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来理解如何表达测量结果。
举例:在测量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手部放置不准确导致测量结果偏差的问题,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保持手指伸直、手掌平铺等正确的测量姿势。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学生的测量结果,来强调统一标准的重要性。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用手来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拃”这个测量单位,学会用“拃”来测量物体。

了解用手测量的局限性和不准确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用手测量的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测量任务。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用“拃”来测量物体。

认识到用手测量的不准确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规范地使用“拃”进行测量。

三、教学方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需要测量的物体,如书本、铅笔、桌子等,提问学生:如何知道这些物体的长度呢?引出测量的话题。

介绍测量的工具,如尺子、卷尺等,然后提问: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呢?引出用手测量的方法。

2.认识“拃”教师示范用手测量的方法,即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就是一“拃”。

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做,感受一“拃”的长度。

提问学生:你的一“拃”有多长呢?引导学生互相比较一“拃”的长度。

3.用“拃”测量物体分发一些纸条或小棒,让学生用“拃”来测量它们的长度。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测量时要从一端开始,一“拃”一“拃”地测量,并且要注意首尾相接。

让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人的测量结果可能不一样。

4.讨论用手测量的局限性组织学生讨论:用手测量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引导学生认识到用手测量虽然方便,但不准确,因为每个人的手大小不一样,一“拃”的长度也不一样。

提问学生:如果要得到更准确的测量结果,应该用什么工具呢?引出尺子等标准测量工具。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用手测量的方法和局限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用“拃”测量家里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同时,思考如果要更准确地测量这些物体,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用手测量的过程,感受其不准确性,从而激发他们对标准测量工具的兴趣。

《用手来测量》教案

《用手来测量》教案

《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用手来测量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用手来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观察、测量和判断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难点:1. 理解用手来测量的意义和应用;2. 掌握用手来测量的具体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观察、测量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测量工具等;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准备好笔、纸和尺子等文具;3. 教学环境:教室需要清洁整洁,实验器材摆放整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讲述量尺的作用和测量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思考,用手来测量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3. 提出用手来测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讲解1. 介绍用手来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分析用手来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和步骤;3. 给出实例,让学生理解用手来测量的实际应用。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项测量任务,如测量教室的长度、面积或体积;2. 学生利用手和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3. 学生分析测量结果,讨论测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总结归纳1. 各小组向全班汇报测量结果和分析结论;2. 教师进行总结,指出学生在测量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3. 引导学生总结用手来测量的方法和技巧,提出改进建议。

五、拓展延伸1. 提出更复杂的测量问题,如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面积或体积;2. 鼓励学生设计更多有趣的测量实验,拓展用手来测量的应用范围;3. 组织学生进行测量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实践操作的经验,完成用手来测量的作业;2.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测量方法、结果分析和改进建议;3. 要求学生对用手来测量的意义和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教学反思与改进: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2. 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3. 改进教学方案,优化教学环节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手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长度和宽度的测量。

1.2 教学内容导入课程,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用手来测量》。

讲解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测量物品的长度、宽度等。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1.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测量场景,如尺子测量书本长度,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想到的测量方法。

第二章:学习用手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使用手作为测量工具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2.2 教学内容讲解用手测量长度的方法:伸出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就是一“掌长”。

讲解用手测量宽度的方法:张开手指,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就是一“指宽”。

2.3 教学活动教师进行示范,用手指测量教具的长度和宽度,并解释测量方法。

学生分组实践,使用手指测量教具的长度和宽度,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章:用手测量实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手测量长度和宽度,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

3.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选择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用手指测量其长度和宽度。

3.3 教学活动教师布置测量任务,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总结与反思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反思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用手测量长度和宽度的方法。

学生反思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自己的收获。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第五章:家庭作业5.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用手测量长度和宽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测量习惯。

5.2 教学内容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找一些物品,用手指测量其长度和宽度,并记录下来。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用手来测量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用手来测量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3课时用手来测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可以用来进行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纸带来取出桌子和椅子的高度差。

2.能用手来测量桌椅的高度差,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通过用手测量的活动,意识到细致的用一拃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测量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精确的用“拃”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难点:对于测量的结果能够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与思考。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纸带、剪刀小组:每位学生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胶水【教学过程】一、聚焦承接前两课,从比较桌、椅的高度引入,科学比较两者的高度差,并引出活动: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呢?1.问题引入(1)出示桌子和放在讲台上的椅子。

提问:“同学们比较一下,桌子和椅子哪个高?”(2)提问:“如何公平地比较?”放在同一平面进行对比。

2.聚焦提问:“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呢?”二、探索:桌子比椅子高多少?“高多少?”已经从单纯的对比进展到量化的测量比较了,通过用纸带固定并取出两者的高度差,再使用非标准单位“拃”来统一量化这个高度差并进行对比这一过程,意识到使用统一单位,并细致测量的重要性。

1.你能用手比划一下,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吗?请多个孩子上台展示长度,发现因为两手之间的距离无法固定,都不太准确。

2.能利用纸带量出两者高度相差多少,并剪出这个高度差吗?提醒:2人一组合作完成,注意起点和终点。

3.两人小组合作用纸带量出桌椅的高度差,并剪出这段长度。

4.这段长度究竟是多长呢?我们能用身体来当作测量工具吗?你用它怎么测量的?学生回忆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5.总结;大家都用不同的部位来进行描述,很难统一交流,那么我们今天就用“拃”(拇指和中指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拃)来进行测量到底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吧!6.用拃来测量桌椅的高度差通过用“拃”来科学的进行测量就用规范学生测量流程:预测—实测—比较—分析。

教科版科学一上2.3《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上2.3《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上2.3《用手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方法。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基本概念,对物体的大小有一定的了解。

但用手来测量物体的大小,还需要学生亲自操作,体验测量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用手来测量物体的大小需要估计和比较,学会用手势表达物体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难点: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用手来测量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过程和活动。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了解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基本概念。

3.教学资源:教室、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教学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带领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手来测量物体的大小。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用手来测量物体大小的方法,如用手势表示物体的大小,用手指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教室里的物体的大小,如桌子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椅子的长度和宽度等。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测量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测量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手来测量物体大小的局限性,引出其他测量工具和方法,如尺子、卷尺等。

《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一年级上册

《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一年级上册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长度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使学生养成注重实践测量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并实践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

2. 教学难点:学会并掌握正确的测量手长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准备各种长度不同的小物品(如尺子、橡皮、铅笔、书本等),测量绳,测量纸条,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1. 激趣导入,建立“米”的概念。

(1)猜谜语,引出手指概念。

教师出示双手做东西的样子,学生猜谜语:“两根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手指)(2)出示米尺,认识米的概念。

教师讲解“一米”有多长,请学生伸出手,量一量大约五个手指的宽度。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

(在直观比较中帮助学生体验长度的守恒。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长度守恒。

(两臂平伸开,和米尺对比都是一样的长度。

)引导学生描述出米尺的基本特点。

结合学生的描述,出示分米概念:大约十厘米为一分米。

板书:米分米(3)介绍身体尺子引导学生寻找身上的一些“尺子”,如:步幅、手掌宽度等。

从而引出手指宽度这一身体“尺子”。

板书:估测边板书边提问什么是估测?猜一猜也是一种估测方法。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身边(书包、书本、铅笔盒等)寻找不同的物体,用自己的身体“尺子”来估计它们的长度。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 实践体验,解决“估”与“测”的问题。

(1)小组活动:测量教室黑板的高度;测量从教室门口到讲桌的距离;测量小组内桌椅的高度等。

教师提供材料有米尺、卷尺、铅笔、直尺、书本等。

要求尽可能地使用不同的“尺子”去测量,并把结果记在自己的记录纸上。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即使使用同一把尺子,多次测量也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

)(2)展示与交流不同的测量结果。

(鼓励学生交流自己不同的方法。

)(3)教师提问: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测量的结果和真实值不一样?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这就是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
第3课时用手来测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可以用来进行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纸带来取出桌子和椅子的高度差。

2.能用手来测量桌椅的高度差,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用手测量的活动,意识到细致的用一拃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测量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精确的用“拃”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难点:对于测量的结果能够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与思考。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纸带、剪刀
小组:每位学生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胶水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承接前两课,从比较桌、椅的高度引入,科学比较两者的高度差,并引出活动: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呢?
1.问题引入
(1)出示桌子和放在讲台上的椅子。

提问:“同学们比较一下,桌子和椅子哪个高?”
(2)提问:“如何公平地比较?”
放在同一平面进行对比。

2.聚焦提问:“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呢?”
二、探索:桌子比椅子高多少?
“高多少?”已经从单纯的对比进展到量化的测量比较了,通过用纸带固定并取出两者的高度差,再使用非标准单位“拃”来统一量化这个高度差并进行对比这一过程,意识到使用统一单位,并细致测量的重要性。

1.你能用手比划一下,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吗?
请多个孩子上台展示长度,发现因为两手之间的距离无法固定,都不太准确。

2.能利用纸带量出两者高度相差多少,并剪出这个高度差吗?
提醒:2人一组合作完成,注意起点和终点。

3.两人小组合作用纸带量出桌椅的高度差,并剪出这段长度。

4.这段长度究竟是多长呢?我们能用身体来当作测量工具吗?你用它怎么测量的?
学生回忆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5.总结;大家都用不同的部位来进行描述,很难统一交流,那么我们今天就用“拃”(拇指和中指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拃)来进行测量到底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吧!
6.用拃来测量桌椅的高度差
通过用“拃”来科学的进行测量就用规范学生测量流程:预测—实测—比较—分析。

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能解决,比如意识到精确测量需要合作、以及“一拃一拃要相连,要用相同的手指”等细节问题。

(1)预测纸带相当于多少拃?
*提问:“你们各自的一拃有多少?伸出你们手比划一下。


*提问:“观察高度差(纸带),再观察手指一拃的长度,估计一下高度差(纸带)相当于多少拃?”
(2)学生演示测量纸带长度。

*提问:“真的是这么多拃吗?你们会用拃来测量高度差吗?”
*请一位同学来演示测量。

(3)请学生谈谈测量的体会。

*引导学生指出每次都用大拇指和中指的最大距离来测量;
*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需要紧紧挨着;
*确定起点和终点。

(4)梳理探究步骤,播放微视频,发放材料。

(5)学生两人一组,用拃测量纸带,教师视察学生操作,提醒学生注意:
*用相同手指测量,做好一拃的记号;
*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需要紧紧相连;
*纸带上写上姓名,日期。

(6)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

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红线(代表地面)粘贴好。

三、研讨
研讨时要让学生分析测量的结果的多种原因,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反思探索过程的每一个步骤。

学生可能会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是否出现误差;是否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是否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每一拃的长度是否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是否相同。

无论学生提到何种的原因,我们应该给以充分肯定与表扬。

最后要让学生细看纸带,观察比较不同的“拃”有长有短,并提出“到底高多少?”这个问题,让学生课后继续思考。

这是希望学生在研讨中形成这么一个观念——测量是为了使比较更准确,而用手测量让比较方便了,但由于每人手指长度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够准确,我们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1.请学生先观察黑板展示的纸带。

2.教师提问:
*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你是如何知道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
*比较纸带上的拃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步骤去反思。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观点。

学生的观点可能包括: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到每一拃是否相同长度;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四、拓展与思考
课后思考:测量时,怎么解决测量单位(拃)长短不同的问题?桌子比椅子到底
高多少呢?
课后测量活动:如活动手册所示,用脚掌的长度测量我们家的地板宽度,用我们手测量我们家的家具长度。

【板书设计】
用手来测量
桌子和椅子谁更高?高多少呢?

拇指和中指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拃(可以图示和演示)
如何用“拃”准确测量
1. 用纸带匹配桌椅的高度差;
2. 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需要紧紧挨着;
3. 确定起点和终点。

高度差有多少“拃”?
桌子比椅子高多少?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探究本事的培养,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科学概念的构成,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实际教学活动中,科学概念需要依靠探究活动构成,而探究活动又与具体科学资料密不可分,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可能也无法脱离科学资料而孤立进行。

科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我觉得提得很好,很及时,很贴切,另外结合我镇的16字教学模式,我是这样做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遵循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规律,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