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1.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2.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3..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4.派生存款: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5.存款乘数: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6.货币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7.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8.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9.股票:是投资者向股份公司投入股本的证书和取得收益的凭证。

10.债券:是发债人向投资者出具的具有一定约束条件的债务凭证。

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2.税收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3.公债是指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比例。

5.转移支付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变量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6.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财政7.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

8.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西方经济学是指西方国家对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论积累。

它旨在揭示和理解市场经济系统的运作机制以及经济的增长、分配和资源配置等重要问题。

在西方经济学中,存在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名词,下面对其中一些进行解释和说明。

1.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其中生产、投资、分配和定价等决策主要由市场而非政府来完成。

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决定了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市场的竞争机制推动着资源的优化配置。

2.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因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而得到的额外满足感。

边际效用逐渐减少的原理说明了为何人们在消费中更愿意选择价值较高的商品。

3. 供给与需求(Supply and Demand)供给与需求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提供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受到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需求则与价格、收入、消费习惯等因素相关。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

4. 弹性(Elasticity)弹性是指市场对价格或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供给弹性则衡量了生产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

弹性分析可帮助理解市场的反应和调整机制。

5. 外部性(Externality)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对非交易参与者造成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正面的(正外部性)、负面的(负外部性)或混合的。

外部性需要政府等相关方采取措施来纠正市场的失灵。

6. 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升的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会导致购买力下降,对个人和经济产生影响。

央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

7.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是央行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和稳定的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旨在通过稳定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等来实现经济的目标。

8. 物价指数(Price Index)物价指数是衡量一定篮子或一定种类商品价格变动的指标。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及其参考答案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及其参考答案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及其参考答案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消费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缺乏的。

时机本钱:指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处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处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

〔或者: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又或者:消费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时机本钱是指消费者所放弃的使用一样的消费要素在其他用处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消费可能性曲线:指在资源和技术既定的条件下,消费两种产品的所有最大可能产量组合点的轨迹。

又称消费可能性边界或消费转换线。

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有效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可以购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关系的曲线,它向右下方倾斜。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可以供给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曲线,它由右上方倾斜。

平衡价格:平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或者说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平衡数量:指市场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此时的供给数量恰好等于需求数量。

市场平衡:在市场交易中,当消费者愿意出卖的价格和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以及消费者愿意供给的数量和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恰好相等时,市场到达平衡状态,称为市场平衡。

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支持价格:是政府治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消费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置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承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承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名词解释西方经济学

名词解释西方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国民生产总值: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NP=GDP+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4.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以现期价格[Current Price]或可变价格[Variable Price]计算的GDP;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以不变价格[Fixed Price]计算的GDP。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通货膨胀率+100%6.均衡产出:与社会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或与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7.乘数: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8.重置投资——为补偿资本折旧而进行的投资。

净投资——追加资本的投资。

总投资——由净投资和重置投资组成。

9.现值:将来的一笔现金或现金流在今天的价值。

10.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即净现值为零。

又称内部收益率11.投资的边际效率:随投资量的增加而递减的资本边际效率。

12.投资需求曲线:表示投资的总数量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13.流动偏好:人们宁愿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欲望。

14.流动性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

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15.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AD=C+I+G+(X-M)16.总需求函数:表示社会总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4.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6.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8.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4.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2.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

6.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3.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C13.长期成本: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8.产权制度:产权是指个人或单位使用资源或资产的权力。

产权制度是指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

4.储蓄函数: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9.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8.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8.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9.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10.财政赤字: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政府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

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D7.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9.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2.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过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2、供给: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过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3、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4、需求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5、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组合。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6、效用: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感受到的满足程度、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8、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0、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1、机会成本:一般的,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2、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13、恩格尔定律:随收入提高,食物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比例减小14、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15、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17、LM曲线: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18、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流动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I、实证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时超脱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规范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

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5、基尼系数:、是根据劳伦斯曲线计算出的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6、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这就是说,这些活动会产生一些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承担的成本(称为负外部性),或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获得的利益(称为正外部性)。

7、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8、自然失业率:是指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是衡量自然失业状况的指数,可以用自然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数之比来表示9、内在稳定器: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地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被称为内在稳定器,或者自动稳定器。

10、GDP平减指数的一篮子固定物品包括经济中所有的物品与劳务,是某一年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二、简答题1、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答:包括价格(商品本身的价格和相关商品的价格)、收入、消费者嗜好及预期等。

相关商品有两种。

一种是互补品,另一种是替代品。

互补品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的。

两种互补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

替代品是指可以互相代替来满足同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两种替代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1、稀缺性:就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得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得资源总就是不足得。

2、机会成本:指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得在其她用途中所能得到得最大利益。

(或者:就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得另一些东西得最大价值。

又或者: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得机会成本就是指生产者所放弃得使用相同得生产要素在其她用途中所能得到得最高收入。

)3、生产可能性曲线:指在资源与技术既定得条件下,生产两种产品得所有最大可能产量组合点得轨迹.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转换线。

4、西方经济学:就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有效配置与利用得科学.5、需求:一种商品得需求就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得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得该种商品得数量。

6、需求曲线:就是根据需求表画出得,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关系得曲线,它向右下方倾斜。

7、供给:一种商品得供给就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得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供应得该种商品得数量。

8、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画出得,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关系得曲线,它由右上方倾斜。

9、均衡价格:均衡价格就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得价格。

或者说就是商品得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得价格。

10、均衡数量:指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得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此时得供给数量恰好等于需求数量。

11、市场均衡:在市场交易中,当生产者愿意出卖得价格与消费者愿意支付得价格以及生产者愿意供给得数量与消费者愿意买进得数量恰好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称为市场均衡。

12、市场经济:就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得经济体制。

13、支持价格:就是政府治为了扶植某一行业得生产而规定得该行业产品得最低价格。

14、限制价格:就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得物价上涨而规定得这些产品得最高价格。

1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得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得最高总价格与实际支付得总价格之间得差额。

西方经济学题库答案整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题库答案整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题库答案整理(名词解释部分)1、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一般而言,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方向运动。

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数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2、供给: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

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反之,则提供的产量越小。

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生产该商品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3、均衡价格:使得供给量恰好等于需求量时的市场价格水平。

在市场上,由于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

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超额供给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需求,超额需求使市场价格趋于上升直至均衡价格。

因此,市场竞争使市场稳定于均衡价格。

4、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简称。

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弹性的大小通常用弹性系数来表示,需求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

依照于所考察的需求曲线上区间范围的不同,需求弹性可分为需求弧弹性和需求点弹性。

5、边际效用: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边际效用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效用量的大小在消费者的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

6、消费者均衡: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且不再变的一种状态。

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下实现效用函数值最大,实现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购买的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经济人完全信息需求供给需求函数供给函数需求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内生变量参数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弹性点弹性弧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替代品互补品恩格尔定律市场市场界定市场范围市场机制套利第二章:效用基数效用序数效用边际量总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消费者均衡商品的需求价格保留价格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 MRS递减规律预算线价格—消费曲线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收入效应替代效应补偿预算线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商品不确定性期望效用第三章:生产者交易成本生产函数生产要素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短期(生产论)长期(生产论)不变投入可变投入 TP AP MP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递减规律等成本线等斜率扩展线规模报酬规模经济第四章: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总成本企业经济利润正常利润短期成本长期成本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外在经济外在不经济第五章:市场行业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的需求曲线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收支相抵点停止营业点生产者剩余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成本递减行业消费者统治第六章: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自然垄断垄断厂商需求曲线垄断厂商收益曲线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垄断竞争市场生产集团虚构的产品差别垄断竞争产商需求曲线理想的产量多余的生产力非竞争价格寡头市场纯粹寡头行业差别寡头行业古诺模型古诺均衡斯威齐模型博弈论占优策略占优策略均衡博弈均衡纳什均衡无限重复博弈有限重复博弈卡特尔托拉斯第七章:边际生产率分配论引致需求完全竞争厂商买方垄断厂商卖方垄断厂商边际产品边际产品价值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第八章:保留自用价格扩展线土地的“自然供给”要素的服务价格要素的源泉价格地租租金准租金经济租金欧拉定理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第九章:局部均衡一般均衡瓦尔拉斯定律拍卖人超额需求函数自由物品经济物品不动点定理第十章: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标准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条件契约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转换率MTR 社会福利函数社会无差异曲线不可能定理市场社会主义兰格模型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免费乘车者寻租活动反托拉斯法外部影响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科斯定理私人物品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集体选择公共选择理论决策成本外在成本工资效率第十二章:国内生产总值 GNP 名义GNP 实际GNP GDP折算指数最终产品中间产品流量存量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重置投资净投资总投资政府采购转移支付净出口间接税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储蓄—投资恒等式增长率经济周期实际GNP趋势线产出缺口通货膨胀消费价值指数生产价值指数人生资本第十三章:均衡产出非计划存货投资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棘轮效应示范效应永久性收入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加速数第十四章:自主投资自主性投资资本的边际效率投资的边际效率托宾的”q”说 IS曲线货币的需求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流动性偏好陷阱 LM曲线凯恩斯区域古典区域中间区域 IS—LM模型商品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十五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挤出效应货币幻觉凯恩斯极端古典主义极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第十六章: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摩擦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率奥肯法则公债自动稳定器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功能财政周期平衡预算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基础货币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道义劝告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第十七章:利率效应实际余额效应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生产函数潜在产量劳动市场均衡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萧条模型总供给曲线货币中性第十八章: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规模经济理论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金本位制国际贸易政策汇率倾销未抵消影响的外汇干预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法定贬值管理浮动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净投资收入购买力平价PPP 一价定律实际汇率马歇尔—歇纳条件丁曲线回荡效应资本完全流动BP曲线内部均衡外部均衡 CF资本项目结余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以邻为壑的政策竞争性贬值菲利普斯曲线第十九章: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不稳定原理资本深化资本广化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库兹涅茨的倒U字假说加速数乘数—加速数模型经济周期绝对趋同条件趋同索洛剩余 AK模型第二十章: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消费价格指数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超级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平衡的通货膨胀非平衡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瓶颈现象瓶颈式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工资—价格螺旋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螺旋价格调整曲线动态总需求曲线动态总供给曲线牺牲率异端稳定计划痛苦指数希柏斯模型第二十一章:其他流派理性预期自然率假说李嘉图等价模型菜单成本效率工资第一章:1、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2、马克斯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4、简述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基本关系?第二章:1、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2、怎样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4、论述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形式?5、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和管理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第三章: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2、货币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纸币流通量又是怎样决定的?3、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和意义是什么?第四章:1、概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2、说明资本积累的动因及影响基本积累的因素,并比较资本积累与积聚、资本积累与集中的区别与联系。

经济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经济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一、稀缺性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西方经济学二、需求需求曲线供给供给曲线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市场均衡市场经济支持价格限制价格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三、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消费可能线消费者均衡四、生产要素生产函数短期长期边际产量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等产量线等成本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者均衡内在经济内在不经济规模经济五、会计成本经济成本会计利润经济利润正常利润停止营业点收支相抵点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利润最大化原则六、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厂商均衡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七、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租准地租经济租洛伦斯曲线基尼系数八、市场失灵公共物品私人成本社会成本外部性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庇古税价格管制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政府失灵九、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十、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潜在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自发总需求乘数节约悖论IS曲线LM曲线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十一、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紧缩性缺口膨胀性缺口菲利普斯曲线十二、需求管理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器挤出效应货币创造乘数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经济学原理问答题1.什么是需求?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2.什么是均衡价格?它是如何形成的?画图说明。

3.什么是供求定理?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起什么影响?4.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和小轿车、空调一类高档消费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办法?为什么?5.用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6.什么是无差异曲线?它有哪些特征?7.什么是消费者均衡?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关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分别是什么?8.经济学家认为,向低收入者发放实物津贴带给他们的效用小于相当于这些实物的货币津贴。

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经济学原理第6版—曼昆)微观部分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6.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的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7.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10.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11.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12.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3.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14.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15.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6.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17.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8.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19.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20.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21.实证表述: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22.规范表述: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23.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24.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东西。

25.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26.进口品: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7.出口品: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28.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9.竞争市场:有许多买着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是市场.30.需求量:买着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一种物品的总效用与其总市场价值之间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

Consumer Surplus meansures the extra utility that consumers receive over what they pay fora commodity.2.无差异曲线(the indifference curve)和预算线(budget line or budget constraint)描述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不同资源品组合的曲线。

用于描绘偏好程度相同的消费组合点。

在既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用给定的收入可能购买的各种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有时称预算约束或者消费可能线、价格线。

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3.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和报酬递减规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是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增添1单位的该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或产出。

The marginal product added by one extra unit of that input while other inputs are held constant.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认为当其他的投入不变时,随着某一投入量的增加,我们获得的产出增量越来越少。

换句话说,其他的投入不变时,随着某一投入量的增加,每一单位该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会下降。

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MP) holds that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each unit of input will decline as the amount of that input increases,holding all other inputs constant.4.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不变、递增、递减★当所有投入的均衡增加导致了更大比例、更小比例或同比例的产出增加时,生产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增、递减或不变。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 -- 名词配对(51题) 10分01、需求规律:也称需求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02、供给规律: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03、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04、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

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05、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06、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

07、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08、挤出效应: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09、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

10、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11、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12、货币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13、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4、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西方经济学概念解释

西方经济学概念解释

西方经济学概念解释西方经济学,通常被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在无限需求之间的配置的科学。

它涉及的不仅仅是资源的分配,还包括价值的决定、市场的作用、政府政策的影响以及经济系统的整体运作。

1、稀缺性与选择:在西方经济学中,稀缺性是指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的概念。

面对稀缺性,个人和社会都必须做出选择,以决定如何使用和分配资源。

这种选择可以是微观的,比如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购买什么商品和服务;也可以是宏观的,比如政府决定如何分配财政预算。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放弃的最佳选择的价值。

它被用来衡量稀缺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价值。

机会成本的概念对于理解经济决策的后果以及制定政策至关重要。

3、需求与供给:需求和供给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

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曲线则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上生产者愿意供应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当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价格也因此确定。

4、市场与价格机制:市场是商品或服务交易的场所。

价格机制是一种自动调节机制,它通过价格的变动来调节供求关系,使市场达到均衡。

5、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它强调对微小增量的考虑。

在西方经济学中,边际分析广泛应用于决策制定,尤其是在确定最优产量和最优资源配置时。

6、经济学原理的应用:西方经济学的原理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

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预测经济趋势,制定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深入研究资源分配和利用的学科,它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来理解经济现象,并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经济决策。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绝对优势。

当资源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无法充分满足的时候,就称之为资源的稀缺性。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重点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重点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重点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重点
1. 价值观念(Value Theory)
价值观念是经济学理论的基础,它是指人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实现其价值追求时,通过消费来表达出所认为最适合自己的需求货币价值,以及人们可以达到的价值水平。

它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也是实践经济活动的基础。

2. 供求量(Supply and Demand)
供求量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微观经济学原理之一,它通过描述价格与生产商品数量的关系来确定一个市场中价格的稳定水平。

通常情况下,当生产商品数量较多时,价格比较低,而生产商品的数量较少时,价格会比较高。

3. 价格系统(Price System)
价格系统是反映市场经济的“支点”,它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源于人们决定是否会出售而产生的价格变化,从而影响市场的供求状况。

价格系统定义了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它根据市场上的市场竞争状态,将资源分配给最有价值的用途,维持了市场的正常运作。

4. 产品市场(Product Market)
产品市场一般指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它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一个市场,其中消费者可以购买其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以及生产者可以出售其生产的商品和服务。

它是一个多方交易
的市场,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

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5.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政策,旨在控制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平衡,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健康发展。

它主要通过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流动性政策等方式影响经济,以达到政府政策目标。

整理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整理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一:重点名词1.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2.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4.支持价格: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下降,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5.限制价格: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产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上涨,控制通货膨胀。

6.弹性:是指两个变量变动比例的对比,即自变量变动率与因变量变动的对比.7.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8.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1.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6、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 17、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18、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6、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

6、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经济学原理第6版—曼昆)微观部分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的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实证表述: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规范表述: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东西。

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进口品: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出口品: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着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是市场。

需求量:买着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

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供给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均衡: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

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过剩: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状态。

短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状态。

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

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中点法)总收益:一种物品的买者支付从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第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价格上限: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价格下限: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税收归宿: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

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的一门学问。

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成本: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而必须放弃的每种东西的价值。

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效率: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量最大化的性质。

平等: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地分配经济成果的特性。

无谓损失:市场扭曲(例如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

世界价格: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所通行的价格。

关税: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

科斯定理: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的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个命题。

交易成本: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排他性: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消费中的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的特性。

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

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俱乐部物品: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的物品,也叫自然垄断物品。

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免为此付费的人。

成本—收益分析: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研究。

公地悲剧:一个寓言,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共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

预算赤字:政府支出大于政府收入。

预算盈余: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

平均税率:支付的总税收除以总收入。

边际税率:增加1美元收入所支付的额外税收。

定额税:对每个人等量征收的税收。

受益原则: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他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

支付能力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

纵向平等:主张支付能力更强的纳税人应该缴纳更多税收的思想。

横向平等: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的思想。

比例税:高收入纳税人和低收入纳税人缴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

累退税: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

累进税: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

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品所得到的货币量。

总成本: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品的市场价值。

利润: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显性成本:需要企业支付货币的投入成本。

隐性成本:不需要企业支付货币的投入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隐性成本与显性成本。

会计利润:总收益减总显性成本。

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固定成本: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可变成本: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平均总成本:总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可变成本: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边际成本: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有效规模: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

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在产量变动时保持不变的特性。

竞争市场: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的市场。

平均收益:总收益除以销售量。

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

沉没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垄断企业:作为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

自然垄断: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而生产的垄断。

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

寡头:只有几个提供共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卖者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存在许多出售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

寡头:只有少数几个卖者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市场结构。

博弈论:研究在策略状况下人们如何行为。

勾结: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

卡特尔:联合起来行事的企业集团。

纳什均衡: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其他主体所选策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最优策略的状态。

囚徒困境: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占优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对一个参与者都为最优的策略。

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

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的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边际产量递减: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性质。

边际产量值: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

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

补偿性工资差别:为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工资差别。

人力资本:对人的投资的积累,如教育和在职培训。

工会:与雇主谈判工资和工作条件的工作协会。

罢工:工会有组织的从企业撤出劳动。

效率工资: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

歧视:对仅仅是种族、宗教、性别、年龄或其他个人特征不同的相似个人提供不同的机会。

贫困率:家庭收入低于一个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

贫困线:由联邦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

实物转移支付:以物品和劳务而不是以现金形式给予穷人的转移支付。

生命周期:在人的一生中有规律的收入变动形式。

持久收入:一个人的正常收入。

功利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用最大化的政策。

效用:衡量幸福或满足程度的指标。

自由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被认为是公正的政策。

这种公正要由一位在“无知面纱”背后的无偏见观察者来评价。

最大最小准则:一种主张,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

社会保险:旨在保护人们规避负面事件风险的政府政策。

自由至上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实行自愿的协议,但不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

福利:补贴贫困者收入的政府计划。

负所得税:向高收入家庭征收并给低收入家庭补贴的税制。

预算约束线:对消费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的限制。

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

边际替代率:消费者愿意以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完全替代品: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两种物品。

完全互补品: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型的两种物品。

正常物品: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收入效应:当价格的某种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替代效应:当价格的某种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变动到有新边际替代率的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