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图文体育
2019年抗震设防烈度及分组[指南].doc
抗震设防烈度及分组3.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3.1.1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3.1.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国家标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淮》GB50223的规定。
3.1.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 6~8 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 9 度时,应符合比 9 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 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 6~8 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 9 度时,应符合比 9 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 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 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时不应降低。
3.1.4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时,除本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附录 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本附录仅提供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注:本附录一般把“设计地震第一、二、三组”简称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GB_50223-2019_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共31页word资料
GB 50223-2019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70号现批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223-2019,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其中,第1.0.3、3.0.2、3.0.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1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00八年七月三十日1总则1.0.1 为明确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设防类别和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以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分类。
1.0.3 抗震设防区的所有建筑工程应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1.0.4制定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的行业标准,应遵守本标准的划分原则。
1.0.5本标准未列出的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分类应按专门规定执行。
2术语2.0.1 抗震设防分类Seismic fortification category for structures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做的设防类别划分。
2.0.2 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0.3 抗震设防标准Seismic fortification criterio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3基本规定3.0.1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1 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大小。
2 城镇的大小、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gb50011-201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9)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关于建筑设计中抗震要求的标准。
该标准对建筑抗震设计的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规定,旨在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1. 背景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往往是灾难性的。
因此,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考虑抗震性能,以提高其在地震灾害中的抵御能力。
2. 主要内容GB50011-201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2.1 抗震设计基本原则规范对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构件的抗震性能、地基基础的稳定性等方面。
2.2 设计地震动参数规范规定了建筑物在不同地震烈度区、设防烈度下所需考虑的地震动参数,以确定设计地震力。
2.3 结构设计要求规范对建筑结构的构造形式、材料选用、连接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有足够的稳定性。
2.4 设计验算方法规范中包含了建筑抗震设计的验算方法,对结构的受力性能、变形能力、稳定性能等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2.5 抗震设防要求规范对建筑物在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的设防要求进行了规定,包括建筑物的结构布置、抗震加固、减震控制等。
3. 重要意义GB50011-201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颁布实施,对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遵守该规范,建筑师和工程师可以更好地设计出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建筑物,为防止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提供保障。
结语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GB50011-201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布,将对我国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抗震性能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2019版最新规范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2019版最新规范建筑抗震鉴定标准是评估建筑物结构在地震发生时抵抗破坏的能力的重要依据。
2019年发布的最新规范对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进行了一系列更新和完善,以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 抗震鉴定的意义建筑抗震鉴定是为了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通过抗震鉴定,可以了解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发现潜在的结构安全隐患,并对建筑物提出相应的加固或改善建议,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和地震灾害承受能力。
2. 抗震鉴定的内容建筑抗震鉴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建筑物结构体系分析•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受力分析•结构材料和构件性能评价•结构安全性评估•综合评价和等级划分•抗震加固方案建议3. 抗震鉴定的标准要求2019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对抗震鉴定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抗震鉴定应该根据地震烈度、场地类别、建筑物用途和结构类型等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
•抗震鉴定应当使用最新的地震动参数和相应的结构设计规范。
•抗震鉴定报告应当清晰明了、完整准确,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结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价。
4. 抗震鉴定的流程进行建筑抗震鉴定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资料准备:搜集建筑物的相关资料,包括设计图纸、结构计算书、原始资料等。
2.现场勘查:对建筑物进行现场勘查,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材料性能和使用状况。
3.结构分析:根据勘查数据和地震动参数,进行结构分析和受力计算。
4.安全评估:根据分析结果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5.编制报告:撰写抗震鉴定报告,包括评估结果和相应的加固建议。
5. 结语建筑抗震鉴定是保障建筑物在地震中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2019年版最新规范的发布,将为建筑抗震鉴定提供更加科学、严谨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防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行业应当积极遵守最新规范要求,不断完善抗震鉴定工作,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
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最新
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最新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减少地震对建筑物和设施的破坏,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
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是指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结构形式、地震烈度等因素,对建筑物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的抗震设防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根据建筑物的用途,抗震设防标准可以分为住宅建筑、工业建筑、商业建筑、公共建筑等不同类别。
对于住宅建筑来说,其抗震设防标准主要考虑居民的生命安全,要求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不发生倒塌,确保居民有足够的时间逃生。
而对于工业建筑和商业建筑来说,除了保证建筑物本身的安全外,还需要考虑生产设备和商品的安全,以减少地震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公共建筑则更加注重人员疏散和应急救援的设施。
其次,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抗震设防标准可以分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等不同类型。
不同结构形式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不同,因此其抗震设防要求也有所差异。
例如,对于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来说,其横向抗震设防主要依靠框架的刚度和韧度,要求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严重的变形和破坏;而对于剪力墙结构的建筑物来说,其抗震设防主要依靠墙体的抗剪能力,要求墙体不发生破坏,确保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
此外,根据地震烈度的不同,抗震设防标准还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如一级抗震设防、二级抗震设防、三级抗震设防等。
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不同,因此对于同一类型的建筑物,在不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抗震设防要求。
一般来说,地震烈度越大,对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要求也越高,这样才能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不发生倒塌,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是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结构形式、地震烈度等因素对建筑物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的抗震设防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抗震设防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不发生倒塌,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9
1. 引言
建筑抗震设计是保障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不倒塌或只出现轻微破坏的重要手段。
GB50011-201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中国建筑领域的基础性技术规范,对于确
保建筑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2. 抗震设计基本原则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结构设置合理,抗震措施全面,结构稳定性强,地基基础坚固等。
3. 设计载荷标准
GB50011-2019规定了不同类别建筑的地震设计分组、设计地震烈度和设计地
震加速度等标准,确保建筑结构在地震中能够承受最大限度的荷载。
4. 结构设计要求
根据规范要求,建筑的结构设计应符合相应地震区段的抗震要求,结构形式应
符合建筑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同时要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5. 抗震设防等级与性能等级
规范中明确了不同建筑的抗震设防等级和性能等级的要求,以及相应的抗震措
施和建筑设计要求。
6. 施工和验收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还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施工要求和验收要求进行了详
细规定,确保抗震设计的有效实施。
7. 监理与评定
规范明确了抗震设计过程中的监理和评定程序,监理单位应对抗震设计方案的
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评定单位应对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评定并出具评定报告。
8. 结论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9是保障建筑抗震安全的重要依据,建筑设计
单位和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安全稳定。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2019版最新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2019版最新建筑抗震鉴定标准是评估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依据,2019年版的最新标准在建筑抗震设计和鉴定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制定旨在保障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减少破坏和保护人员生命安全。
本文将介绍2019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重要内容和应用。
1. 标准背景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满足我国地震多发的实际情况,保障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
2019年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充分借鉴了国际标准和先进理念,对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2. 标准内容2019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抗震设计参数新标准中对建筑物使用的抗震设计参数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有较好的侧向刚度和强度。
2.2 抗震构件验算方法新标准对常见的抗震构件如墙体、柱、梁等的验算方法进行了规范,确保构件的抗震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2.3 抗震设防烈度新标准中将地震烈度分为几个等级,并对各等级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
2.4 抗震鉴定方法新标准中提出了多种抗震鉴定方法,包括试验法、计算法等,以适应不同建筑物的抗震鉴定需求。
3. 标准应用2019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适用于各类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鉴定工作,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
建筑抗震鉴定是建筑领域重要的技术活动,能够有效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受力情况,为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提供科学依据。
结语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是建筑安全的重要保障。
2019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发布,将推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和鉴定工作迈上新台阶,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建筑行业相关单位应积极采用最新标准,提高抗震性能,确保建筑物在地震灾害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nA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31页PPT
三 建立健全全国的防灾救灾应急系统
类别的要求。本次修订,进一步明确为“具有外科 手术室或急诊科”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用房,更突 出医疗系统救灾防灾的功能,其范围也扩大到整个 抗震设防区。这样,对于二级医院的急救处理范围 不能或难以覆盖的乡镇,需要有提高抗震设防类别 的设置外科手术室或急诊科的卫生院。这种卫生院 通常每乡一个,可以逐步形成覆盖城乡范围具有医 疗卫生急救处理和防疫设施的完整保障系统。
3 工矿企业的医疗建筑,可比照城市的医疗建筑 示例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三 建立健全全国的防灾救灾应急系统
2019年版条文中提到三级特等医院为极少数承担 特别重要医疗任务的医院,本次修订对文字予以修 改为三级医院中承担特别重要医疗任务的医院,以 避免混淆三级特等医院与三级甲等医院。
2019年版分类标准,对于医疗建筑中需要提高设 防标准的范围主要是:大中城市的三级医院,县及 县级市的二级医院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我国 的一、二、三级医院主要反映设置规划所确定的医 院规模和服务人口的多少。当前,在100万人口以
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 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 简称丁类。
一 调整了分类的定义和含义
(3.0.2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 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 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 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 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 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一 调整了分类的定义和含义
对于分类的内涵,在3.0.2条的文字中,从设防要 求上予以明确的区分。
本次修订,进一步突出了设防类别划分是侧重于 使用功能和灾害后果的区分,并更强调体现对人 员安全的保障。
g建筑物抗震设防等级以及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
建筑物抗震设防等级以及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确定了抗震设防烈度就确定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设计地震动参数。
在确定地震作用标准值时,用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衡量一次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小,用震级;衡量一次地震对某地造成的破坏程度,用烈度。
建筑物的设防烈度,就是设计的建筑物抗震能力。
设置抗震等级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强度或大小的一种度量指标,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相应这次地震,不同地区则有不同的抗震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也就是说,对于某一个给定的地区来说,每次发生地震的震级是不定的;但是抗震设防烈度是国家规定好的,这个就目前来说是固定不变的。
地震震级=2/3*震中烈度+1抗震设防烈度=多遇地震下的烈度(众值烈度)+1.55因此我们国家现在就是按照一个概率来估计该烈度被超过的概率(一般是定众值烈度),然后根据众值烈度来+1.55算设防烈度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3.1.1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3.1.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国家标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淮》GB50223的规定。
3.1.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 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 度时,应符合比9 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 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 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 度时,应符合比9 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前言我国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建设部作出建筑工程从6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高于设防烈度一度的“大震”不倒塌的设防目标进行抗震设计的决策,是正确的。
本次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即地震力比规定值大一倍),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鉴于我国经济已有较大发展,各类建筑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抗震设防标准。
为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本次修订拟增加下列修订内容:1. 医疗系统、教育系统的建筑提高设防类别,并新增为防灾应急场所建筑设防类别,有3条。
2.体育建筑、商业建筑等人流密集建筑中划为乙类建筑的范围适当扩大,有3条;3. 县和县级市的防灾应急指挥中心、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和电信建筑中的乙类建筑,从8、9度设防区扩大到7度区或6、7度区,有8条;4. 新增明确本标准是最低要求的强制性条文和信息中心类建筑的设防类别规定各1条;5. 对抗震设防类别的内涵和一些条款的文字表达作了改进,有10条。
本次修订共有26条。
约占2004年版总条款数(100条款)的1/4。
本征求意见稿中,带方框的文字为拟删除的内容,下划线为拟新增的内容,条号涂黄色的为拟新增强制性条文。
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修订说明]本条拟新增为强制性条文,明确二点:其一,所有建筑工程均应确定其设防分类。
其二,本标准的规定是最低的要求,有条件的建设单位、业主可以提高设防要求,例如按更高的抗震设防类别设计,或按照设计规范采用隔震、消能减震等新技术,使房屋遭遇强烈地震影响时损坏程度有所减轻。
此外,既有建筑工程的设防分类,允许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3.0.1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 1 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大小。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之欧阳音创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7.30宣布 .7.30实施1 总则1.0.1为明确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设防类别和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以有效地减轻地动灾害,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分类。
1.0.3抗震设防区的所有建筑工程应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该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1.0.4制定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的行业标准,应遵守本标准的划分原则。
本标准未列出的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分类应按专门规定执行。
2 术语2.0.1抗震设防分类Seismic fortification category for structures根据建筑遭遇地动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水平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做的设防类别划分。
2.0.2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动烈度。
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出几率10%的地动烈度。
2.0.3抗震设防标准Seismic fortification criterio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标准,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动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3 基本规定3.0.1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阐发确定:1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年夜小。
2 城镇的年夜小、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3 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规模年夜小、抗震救灾影响及恢复的难易水平。
4 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合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
下部区段的类别不该低于上部区段。
5 不合行业的相同建筑,当所处位置及地动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不合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
注:区段指由防震缝分隔的结构单位、平面内使用功能不合的部分、或上下使用功能不合的部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之欧阳与创编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前言我国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建设部作出建筑工程从6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高于设防烈度一度的“大震”不倒塌的设防目标进行抗震设计的决策,是正确的。
本次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即地震力比规定值大一倍),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鉴于我国经济已有较大发展,各类建筑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抗震设防标准。
为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本次修订拟增加下列修订内容:1. 医疗系统、教育系统的建筑提高设防类别,并新增为防灾应急场所建筑设防类别,有3条。
2.体育建筑、商业建筑等人流密集建筑中划为乙类建筑的范围适当扩大,有3条;3. 县和县级市的防灾应急指挥中心、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和电信建筑中的乙类建筑,从8、9度设防区扩大到7度区或6、7度区,有8条;4. 新增明确本标准是最低要求的强制性条文和信息中心类建筑的设防类别规定各1条;5. 对抗震设防类别的内涵和一些条款的文字表达作了改进,有10条。
本次修订共有26条。
约占2004年版总条款数(100条款)的1/4。
本征求意见稿中,带方框的文字为拟删除的内容,下划线为拟新增的内容,条号涂黄色的为拟新增强制性条文。
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修订说明]本条拟新增为强制性条文,明确二点:其一,所有建筑工程均应确定其设防分类。
其二,本标准的规定是最低的要求,有条件的建设单位、业主可以提高设防要求,例如按更高的抗震设防类别设计,或按照设计规范采用隔震、消能减震等新技术,使房屋遭遇强烈地震影响时损坏程度有所减轻。
此外,既有建筑工程的设防分类,允许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3.0.1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1 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大小。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之欧阳地创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7.30宣布 .7.30实施1 总则1.0.1为明确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设防类别和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以有效地减轻地动灾害,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分类。
1.0.3抗震设防区的所有建筑工程应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该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1.0.4制定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的行业标准,应遵守本标准的划分原则。
本标准未列出的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分类应按专门规定执行。
2 术语2.0.1抗震设防分类 Seismic fortification category for structures根据建筑遭遇地动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水平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做的设防类别划分。
2.0.2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动烈度。
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出几率10%的地动烈度。
2.0.3抗震设防标准 Seismic fortification criterio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标准,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动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3 基本规定3.0.1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阐发确定:1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年夜小。
2 城镇的年夜小、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3 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规模年夜小、抗震救灾影响及恢复的难易水平。
4 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合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
下部区段的类别不该低于上部区段。
5 不合行业的相同建筑,当所处位置及地动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不合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
注:区段指由防震缝分隔的结构单位、平面内使用功能不合的部分、或上下使用功能不合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