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科技文化环境对科技体制的影响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科技文化环境对科技体制的影响综述我国文化环境特点及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文化环境的特点
我国文化环境一般由宗教、信仰、社会结构、教育、语言及风俗习惯等几个方面组成。自古到今,中国受儒家伦理的影响较大,以“中庸之道”而行事,随遇而安。人民崇尚伦理道德和群体意识,推崇谦虚知礼、知足常乐,不追求争强好胜、个人突出的价值取向[。一般而言,儒学体系是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其核心价值是忠诚、互惠、责任和以诚相待,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我们需要去继承和发扬光大,这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之根基所在,正如柳斌杰[8]所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根基和灵魂”。但不可否认,这种文化也容易奴化大众,被贵权所利用,因此了解文化环境对科技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是必要的。文艺复兴之后,西方文化坚持“天人相分”,虽有各种宗教的文化传统,但更多的是崇尚科学,尤其是实证科学。中国近代科学思想体系起源于“洋务运动”,至今仅有100多年,与西方的科学体系相比,实属“年轻”。尽管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不朽的军事谋略及文学著作,有深邃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政治斗争艺术、发达的经济体制以及众多的发明创造,但必须承认我国自然科学不尽发达,没有形成系统性,缺乏培育科技发展的土壤,人文环境较为独特[9]。在这种“特殊”的人文环境下,若对突发事物(事件)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认识,将直接影响我国科技发展,甚至会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如“文化大革命”)。这种“科技-文化-政治”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我国
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仍得不到丰厚滋润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我国优秀文化传统遭受严重挑战
1.信仰危机与诚信危机。在我国,宗教信仰虽说是自由,且为宪法所赋予,但实际情况不太乐观。在信仰受抑情况下,诚信也变得极为脆弱,人们所追求的精神信仰日益物化。诚信的原本含义是“内诚于心,外信于人”。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非法律层面的行为,但会影响到实体和个体在社会中的信誉。历史表明,以个人或集团利益,以自私和贪婪玩弄诚信是为人所唾弃的。有人自作聪明,玩弄道德,践踏社会道德底线;甚至有人以此作为衡量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为了个人的蝇头小利而不择手段损人利己,进而形成“见利忘信”的不良习性。令人遗憾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的道德品质却没有与之共发展、进步,反而呈现逐渐下滑的态势,这种“不平衡性”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人一旦没有信仰、缺乏诚信,就会没有道德底线,极易出现极度的个人物欲膨胀。信仰和诚信之所以不断出现危机,这可能与历史上打压宗教信仰有一定关系。在金钱中舛误,道德观念(价值)开始失落、下滑,诚信也无法逃脱被抛弃的命运。诚信的缺失,正在逐步蔓延到社会各阶层(工、商、政、学、农等各方面)。部分官员热衷仕途,把权钱交易当作第一位,甚至为了私利公然撒谎、瞒天过海,“毫不隐晦”地挑战人民群众的“智商”,最终导致政府公信力严重下滑,令人担忧。部分“精英”喜欢做面子工程,沉迷于前呼后应;热衷于政绩工程;个人物欲极度膨胀、贪得无厌。甚至在“纯净”的学术界,不论做什么学问,大家都要首先表明身份,正所谓“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诚信不断消耗殆尽,这是导致严重学术
腐败的重要原因,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源头所在;我们应尽快消除“急功近利”“面子工程”等不良文化习性,真正消除带有封建残余思想的“顶层设计”,大力弘扬和倡导信仰自由和诚信意识,重新建立并夯实诚信之基石。
2.文化体制的缺陷日益显现。自建国后,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下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体制,这种文化体制后来“抛弃”部分优秀中华文化,在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传统方面过于极端化,造成严重的“文化断裂”现象。显然,落后的文化制度已经不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也会严重制约文化事业的发展,这种模式部分来自中国的历史传统,部分来自照搬苏联模式[10],科技体制的不合理性也日益显现。在忽视自身的传统文化价值基础上,所创建的文化制度可能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代表先进思想、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正逐步远离我们视线。如今“创新”成了各行各业的口头禅,管理要创新,教育要创新,一切都在“创新”的旗号下进行[11]。显然这仅是一种“口号”,泛滥的“创新”与现实需求或真正的科技创新有较大的差距,是没有遵循科技发展客观规律的真实体现。有些人明知这种“口号”是难以实现,但为了“面子”工程,强行“推进”,最终导致“人财两空”。显然,和谐的文化导向将成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产业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甚至严重滞后,必须进行文化体制改革[12]。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的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13]。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国部分传统文化不太适应科学发展,不利及早
发现青年人才,甚至会扼杀年轻人的创造力。为了鼓励科技发展,我们需要更新文化理念,鼓励新思维、新文化,让科学的创新动力获得解放。文化理念的更新,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科技发展的步伐,也将决定科技体制的发展、改革和创新;优秀的文化环境可以较好容纳科学创新。应该看到,我国文化环境与氛围、人文环境及科技体制改革是一种动态的调节过程,因此,解决人文环境的“不合理性”是一个动态调整的问题,文化体制改革需要在此找到一个平衡点。
我国的科技文化有待完善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中西方文化管理模式、科技发展模式、大学办学理念、高校及科研部门运作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正是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中西方科技发展模式存在较大反差。科学体系要有纠错能力,能够使科学体系逐渐摆脱错误,但是我国传统科技文化中,容易对权威形成崇拜;往往对既有体系修改时错误被纠正,同时正确又被改成错误的,使科学体系不能持续发展。我国传统科技文化采用“官僚化”的评价体制评价人才,往往追求论文发表数量等,而不是评价科研成果创新的内核,导致优秀的成果不能被评价出,当然也得不到推广。本节将重点阐述科技计划、科技人才、科技奖项评估三方面的内容,而其他的内容如基金申请与评估、人才培育机制等不作详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