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1夏科氏三联征是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三个症状需此顺序出现)急性胆管炎的典状。

2.痈: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3.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 4.骨折: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中断。

5.疖是:由于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炎症常扩展到皮下组织6.膀胱刺激症:是指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也称尿道刺激征。

7.无症状细菌尿:又称隐匿性细菌尿,是一种隐匿性尿路感染,即指患者有真性细菌尿而无任何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

8.糖尿病:由遗传.自身免疫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其特征的代谢疾病群。

灭菌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煮沸法、火烧法、药物浸泡消毒法、甲醛蒸汽熏蒸法9.黄疸:指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殖,而人体不出现疾病的临床表现,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又分为带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

19.三凹征:患者上呼吸道阻塞,吸气时由于呼吸肌运动而使胸内负压极度增大,表现为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称之为三凹征20.蜂窝织炎:为广泛的皮肤和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感染。

21.郭霍现象:即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初感染和再感染表现出的不同现象。

22.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最后导致尿毒症和肾功能完全丧失,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生化、内分泌等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

23.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24.体格检查: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传统的检查器具来了解机体健康的一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25.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26.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和持续时间20.高血压:指体循环动脉血压病理性超过正常水平的疾病状态。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的90%以上。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内科学部分一、名词解释:发热、三凹征、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恶性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腹泻、上消化道大出血、无尿、少尿、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缺铁性贫血、糖尿病 二、简答题:呼吸衰竭的病因、心力衰竭的诱因、心功能分级、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心绞痛的临床症状的特点、心肌梗塞的临床症状特点、心肌梗死的并发症、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上尿路结石的诊断依据、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依据、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依据、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三、论述题: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应包括哪些、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原则、肾功能不全加重的诱因、FAB 分型与标准、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和方法、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另:选择题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均在第二版《临床医学概论》中。

诊断学部分《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 以第二版为教材内科学部分实验诊断1. 临床血液学检查 一、血常规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参考值 2. 临床意义: A 、相对增多B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大小异常 3.白细胞计数、分类及血小板临床意义 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血小板增多、减少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脂 1. 转氨酶、胆红素、血清肌酐的临床意义2. 血糖增高及降低3. 血清钾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二、临床免疫学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2.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 尿蛋白、粪颜色物理诊断1.甲状腺肿大的分级2.脾脏肿大分度3.肝脏触诊4.视触叩听的定义,包括哪些内容5.罗音的产生机制、听诊特点、临床意义6.叩诊分类及临床意义7.心脏检查8.心尖搏动9.心律 10.心音 11.额外音 12.杂音一、名词解释:发热: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将体温稳定于正常范围内,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或产热多于散热,以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

(完整版)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全)

(完整版)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全)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范围第一篇诊断一常见症状(一)发热1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而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水平成人正常体温:36-37℃,正常情况下24h内体温波动〈1℃2发生机制:(1)致热源性发热外源性致热源: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炎性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内源性致热源:白细胞致热源(2)非致热源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产热过多:甲亢散热减少:大面积皮肤病(银屑病)3病因(1)感染性发热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2)非感染性发热无菌坏死组织吸收(大手术)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甲亢④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脑出血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夏季低热4临床表现:发热分度:低热37.3℃-38℃中等 38.1℃-39℃高热39。

1℃-41℃超高热≧41.1℃(1)发热过程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区(2)热型及临床意义热型:是指将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体温记录在体温单上,体温曲线的特点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1℃(大叶性肺炎)弛张热:败血症热, T>39℃ 24小时内体温波动〉2℃(败血症)间歇热:体温骤升后持续数小时,而后骤降至无热期,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不规则热:发热无规律,见于结核病回归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天,而后骤至正常,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性出现,见于霍奇金病波状热:体温逐渐升至39℃,数天后逐渐降至正常,反复数个周期,见于布氏杆菌病毒(二)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指患者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用力甚至鼻翼煽动,张口耸肩,辅助呼吸肌与呼吸运动,可伴有发绀,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异常。

病因(1)呼吸系统疾病①气管、支气管疾病:气道堵塞(支气管哮喘) ②肺脏疾病:肺淤血、肺不张、肺水肿③胸廓、胸膜疾病:气胸,胸腔积液④神经—肌肉疾病:呼吸肌麻痹⑤膈肌运动障碍:腹水(2)循环系统疾病:心力衰竭(3)急性中毒:①代谢性酸中毒②急性药物中毒(吗啡、巴比妥)③急性毒物中毒(4)血液系统疾病重度贫血、大出血休克(5)神经精神因素:①颅脑疾患(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 ②癔病临床表现(1)肺源性呼吸困难(呼吸系统)a.吸气性呼吸困难具体表现①吸气困难②三凹征:指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吸气时明显凹陷,伴干咳喉鸣b.呼气性呼吸困难具体表现①呼气费力,呼气时间明显延长,双肺哮鸣音C。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

临床医学概论注意,知识点没有全部总结,有很多遗漏和不全的地方。

只是给大家参考一下。

第三章体格检查第一节基本检查法1.体格检查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传统的检查器具客观地了解和评估机体健康状况的一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其目的是收集患者有关健康的正确资料。

2.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有五种: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

3.视诊:是通过视觉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4.触诊: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

(浅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深部滑行触诊法)5.叩诊:是用手指叩击身体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声响,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脏器有无异常的一种诊法。

6.叩诊音:清音、过清音(正常人不会有)、鼓音、浊音、实音。

7.听诊:是医生直接用耳或借助听诊器在被检查者体表听取身体各个部位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

8.嗅诊:是用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的方法,嗅诊往往能提供具有重要意义的诊断线索。

第二节一般检查9.一般检查的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生命征、发育与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体位、姿势与步态。

10.生命征(组成、正常值):是标志生命力存在与质量的重要征象。

包括:①体温:正常值36~37℃;②呼吸:13~18 次/分;③脉搏:60~100 次/分;④血压≤140/90mmHg。

11.体温测量常用方法:口测法(36.3 ~ 37.2℃)、肛测法(36.5 ~ 37.7 ℃)、腋测法(36 ~ 37 ℃ )。

12.体型分:①无力型②正力型③超力型。

13.营养状态分三个等级:良好、中等、不良。

14.意识障碍程度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谵妄。

15.满月脸:面如满月,皮肤发红,伴痤疮和胡须生长。

见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

16.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枝性扩张所形成血管痣,形似蜘蛛,称为蜘蛛痣。

第三节头部及颈部检查17.头颅、眼、耳、鼻、口、颈部。

18.耳是听觉和平衡器官,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

临床医学概论背点

临床医学概论背点

第一章常见症状一,发热1发热:当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2病因3致热源——能引起人体发热的物质45发热的分度低热:37.4-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6热型⏹稽留热:体温恒定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周。

24小时体温波动不超过1℃。

多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高热期。

⏹驰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之上。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间歇期可持续一天至数天,体温再次升高。

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二、黄疸1正常人胆红素为5.1-17.1umol/L,其中结合胆红素3.42,非结合胆红素13.68。

胆红素在17.1-34.2,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形黄疸,超过34.2时出现黄疸。

2胆红素的正常代谢3重点概念+非结合胆红素也称游离胆红素,不溶于水,不能通过肾脏滤过,尿液中不出现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为水溶性,能通过肾脏滤过,也称尿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随尿液排出)+尿胆素→粪胆素(随粪便排出)4病因溶血性黄疸能引起溶血的疾病均可产生溶血性贫血。

包括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特点是红细胞破坏增多,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多,超过正常肝脏的处理能力,潴留在血液中形成黄疸。

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所致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生的毒副作用,损害正常肝细胞的胆红素代谢功能,加重黄疸形成。

⏹肝细胞性黄疸常见于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胆汁郁积性黄疸5三种黄疸的比较三、呼吸困难1概念: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2临床表现⏹肺源性呼吸困难:是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全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全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全临床医学概论是医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医学知识的基本框架和核心概念。

本文将对临床医学概论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该学科的基本要点。

一、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是临床医学的基石,涉及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权益保障和医疗行为规范等方面。

医务人员应具备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保密性的能力,并遵循医疗伦理原则,如以患者为中心、公正和公平、谦虚和谦逊等。

二、医学史与发展了解医学史与发展有助于理解临床医学的演变过程和基本原理。

医学史的研究可追溯到古代文明,通过学习历史案例,可以了解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伦理进步。

三、临床诊断与治疗临床诊断与治疗是临床医学的核心内容,包括采集患者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诊断思维等方面。

同时,治疗则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三个层面,医务人员需根据病情和患者特点,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四、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研究的是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帮助医务人员预测疾病的趋势和制定控制措施。

学习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有助于增强医务人员的科学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基因与遗传学基因与遗传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新兴学科,涉及疾病的遗传风险、基因检测和个体化治疗等方面。

医务人员需了解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应用,并能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六、医疗质量与安全医疗质量与安全是临床医学的关键问题,包括医疗事故的预防、医疗风险管理和医疗质量评估等方面。

医务人员需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与满意度。

七、临床药学与药物治疗临床药学与药物治疗是医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药物的合理应用、剂量计算和不良反应的监测等方面。

医务人员需具备药物知识,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与有效性。

总结:本文对临床医学概论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医学史与发展、临床诊断与治疗、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基因与遗传学、医疗质量与安全以及临床药学与药物治疗等方面。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

1、发热: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而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水平,称发热2、呼吸困难:指患者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用力,甚至鼻翼煽动、张口耸肩,辅助呼吸机参与呼吸运动,可伴有发绀,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异常。

3、咯血:指喉及喉部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经由口腔排出的表现。

4、呕血:指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由口腔呕出,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临床表现5、意识障碍:因颅脑疾病或严重全身性疾病损伤大脑皮层及皮质下脑干网状系统,导致这种应答能力减退或消失,称意识障碍6、体格检查:指医生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于一定的诊断工具,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的诊断方法7、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分型:单纯型和喘息型8、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9、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出现缺O2,伴或不伴CO2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0、肺炎球菌肺炎:由肺炎球菌引起,是院外感染的细菌性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以往常作为大叶性肺炎的典型,为肺叶或肺段的急性炎症实变。

11、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心血量基本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排血量降低,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临床综合征12、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13、急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免疫介导的,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共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好发于儿童青年。

14、尿路感染:指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尿路炎症,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15、缺铁性贫血: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素合成而发生的贫血16、三凹征:由于吸气肌张力过高,胸腔负压增大而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吸气时明显凹陷,称为三凹征17、甲亢: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TH)分泌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症18、伤寒的再燃:当伤寒患者进入缓解期,体温波动下降,但尚未达到正常时,热度又再次升高,持续5-7天后退热,常无固定症状19、急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可以由细菌、化学、物理损伤等因素引起。

临床医学概论考点

临床医学概论考点

临床医学概论考点1症状:是指在疾病状态下,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时病人主观感受到的不舒适感、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如发热、头痛、乏力、多梦等。

体征:是指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发现的异常表现,如肝脾肿大、心脏杂音、肺部啰音等。

2重症肺结核——弛张热 疟疾——间歇热 3咯血呕血病史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风心病 二尖瓣狭窄消化性溃疡、肝硬化门脉高压、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方式 肺部咳出 十二指肠呕出 血的颜色鲜红 咖啡色、有时鲜红45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6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清音7生命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8体温的测量方法有3种:口测法、肛测法、腋测法。

9潮式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变为浅慢,继之呼吸暂停一段时间,再开始如上一次的周期性呼吸。

间停呼吸表现为有规律地呼吸几次以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几秒钟后又开始呼吸,周而复始。

10高血压诊断标准:90~140mmHg鉴别 肾源性水肿 心源性水肿开始部位 从眼脸、颜面而至全身从足部开始、向上及至全身发展快慢 迅速 缓慢水肿性质 软而转动大比较坚实、移动性较小伴随症肾胀病、高血压、蛋白尿 心功能不全,如心脏增大,心杂音11三种体位: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

12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0.5~1.0cm处。

13根据血红蛋白减少程度,将贫血分为4级:轻度贫血:男Hb˂120g/L,女Hb<110g/L;中度贫血Hb<90g/L;重度贫血Hb<60g/L;极度贫血Hb<30g/L。

14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度型细胞。

15尿量:正常成人为1~2L/24h;多尿成人尿量>2500ml/24h;少尿或无尿成人尿量<400ml/24h或<17ml/h。

16慢性支气管炎诊断要点:根据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如肺结核、尘肺、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力衰竭等)时,可作出诊断。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完整版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完整版

1、诊断学部分(1)发热类型症状:指病人主观感受到的不适和异常感觉。

体征:指医生或他人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症状:发热、呼吸困难、腹痛、呕血和咯血、水肿、昏迷发热的临床分度(摄氏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热型: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度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不超过1度)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最低时一般以高于正常水平)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可达数度,无热期可持续一天至数天反复发作)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至39度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再逐渐升高,反复多次)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度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交换一次)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正常体温的波动范围:36 ~ 37(腋下) 36.3~37.2(口腔) 36.5~37.7(肛门)。

发热的原因: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多数患者发热是由致热原所致。

(2)水肿的类型与特点按部位分:全身性水肿有(特点: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弥漫性分布):1)心源性水肿(病因:右心衰竭.特点:身体下垂部位,站立位脚踝部,按压时,可出现指压痕,手指抬起后,凹陷慢慢平复)2)肾源性水肿(病因:肾炎、肾病.特点:首先出现于颜面或眼睑,然后遍及全身)3)肝源性水肿(病因:病因:肝硬化失代偿期。

特点:腹水)4)全身性水肿-营养不良性(病因:营养不良-长期低蛋白饮食.特点:下垂部位→全身)5)黏液性水肿(病因:甲状腺功能低下.特点:非凹陷性水肿,以口唇、眼睑及下肢径前为明显)6)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特点:眼睑,踝部及手部轻度水肿,可伴乳房胀痛)7)药物性水肿8)特发性水肿(几乎只发生在女性,表现在身体下垂部分)局部性水肿(特点:液体积聚在身体某一局部组织):炎症性、静脉阻塞性、局部静脉炎、肢体血栓、丝虫病。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
1.临床医学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包括临床医学的定义、临床医学的特征、临床医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临床医学的学科划分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历程等。

2.临床医学的基本原则和特点:涉及临床医学的伦理原则、临床医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临床医学的实践方法和基本原则等。

3.临床医学的相关学科: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精神科学、口腔医学、眼科学、麻醉学等。

对每个学科的基本知识、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4.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包括临床医学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诊断手段,以及基本的治疗方法和原则,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5.临床医学的常见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血液疾病等,对这些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详细介绍。

6.临床医学中的专科知识:包括临床药学、药理学、药物治疗学等专科知识,对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进行详细介绍,以及基于临床情况的合理用药原则等。

7.临床医学的病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临床病例,综合运用各种临床学科的知识,进行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培养临床医学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

8.临床医学的疑难病例:介绍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需要采用特殊技术或特殊治疗方法的疾病,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以上是临床医学概论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药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好基础,提高临床技能和判断能力。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内科学部分一、名词解释:发热、三凹征、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恶性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腹泻、上消化道大出血、无尿、少尿、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缺铁性贫血、糖尿病二、简答题:呼吸衰竭的病因、心力衰竭的诱因、心功能分级、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心绞痛的临床症状的特点、心肌梗塞的临床症状特点、心肌梗死的并发症、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上尿路结石的诊断依据、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依据、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依据、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三、论述题: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应包括哪些、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原则、肾功能不全加重的诱因、FAB分型与标准、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和方法、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另:选择题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均在第二版《临床医学概论》中。

诊断学部分《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以第二版为教材内科学部分一、名词解释:发热: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将体温稳定于正常范围内,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或产热多于散热,以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

三凹征:吸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凹陷。

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伴有(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心力衰竭: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或心室负荷过重,引起心排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综合征。

(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时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所以,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激动起源部位、激动的频率和节律、激动传导的速度与次序中任何一项的异常。

恶性高血压:病情急骤发展,舒张压持续≥130mmHg,肾脏损害突出,急进型高血压眼底有出血、渗出,如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则为恶性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主要是以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医学概论主要内容

临床医学概论主要内容

临床医学概论主要内容一、临床医学概论的整体框架临床医学概论就像是一个大宝藏,里面装着好多关于医学临床方面的知识呢。

它包含了很多基础的医学知识,比如说人体的各个系统,像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之类的。

二、各个系统的详细内容1. 呼吸系统这部分会讲我们是怎么呼吸的,从鼻子和嘴巴吸进空气,然后空气经过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肺部。

还会讲到一些呼吸系统的疾病,像感冒的时候鼻子塞住啦,还有肺炎这种比较严重的病。

2. 消化系统它涵盖了从我们吃进东西开始,食物在嘴巴里被咀嚼,然后经过食管到达胃里,再到小肠、大肠,最后排出体外的整个过程。

像胃溃疡、胃炎、肠炎这些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也会在这部分提到哦。

3. 循环系统这个系统可重要啦,心脏就像一个泵一样,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地方。

血管就像管道一样,动脉把富含氧气的血液送出去,静脉把带着二氧化碳等废物的血液送回来。

心脏病、高血压这些都是循环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 诊断方法会学到各种诊断疾病的方法,像医生问我们哪里不舒服啊,这就是问诊。

还有体格检查,医生用听诊器听心肺的声音,摸摸肚子看有没有硬块之类的。

另外还有各种仪器检查,像X光、CT、B超这些。

2. 治疗手段治疗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

药物治疗是很常见的,不同的病要用不同的药。

有时候还需要手术治疗,比如阑尾发炎了就要切掉阑尾。

还有物理治疗,像骨折了打石膏固定这种。

四、临床医学中的预防医学除了治疗疾病,临床医学概论还会讲怎么预防疾病。

比如说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运动,少抽烟喝酒。

还有疫苗的接种,像打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肝这种传染病呢。

五、临床医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临床医学不是孤立的,它和很多其他学科都有关系。

和基础医学的联系就很紧密,基础医学研究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临床医学是在这个基础上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

它还和护理学有关系,护士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呢。

六、总结临床医学概论涵盖的内容超级丰富,从人体系统到疾病诊断治疗,从预防到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就像一张大网,把临床医学的各个方面都网罗进来啦。

临床医学概论总复习最全最新

临床医学概论总复习最全最新

第一篇:绪论1、健康: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都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虚弱和疾病。

2、亚健康: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都状态。

3、健康的标准:略。

4、诊断都基本形式:病因、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综合诊断、临时诊断。

5、临床诊断的方法:采集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器械检查)。

6、疾病的治疗方法:根治性、支持、对症、康复、诊断性、预防性、姑息性治疗。

第二篇:诊断学基础第一章1、诊断:通过病情学与其他检查手段来判断疾病的名称和本质。

2、症状:疾病作用与机体,至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不舒服的感觉。

通过问诊而来,具有主观性。

3、体征:体格检查所发现的异常称为体征。

注:发热既是症状又是体征。

4、诊断学内容:病史采集(问诊:初步诊断)、症状诊断、检体诊断(听诊器、血压计等)、实验诊断、(器械检查、影像诊断为辅助检查)。

第二章(发热)1、发热: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而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水平。

2、发热的病因: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

3、发热的分度:低热:37.3~38C°中等发热:38.1~39C°高热:39.1~41C°超高热:41.1C°以上常见发热1、稽留热:体温常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或数周,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等疾病。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

体温常在39℃以上, 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常见败血症、风湿热、流感、系统性红斑狼疮。

3、间歇热:体温骤升后持续数小时,然后骤降到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急性肾盂肾炎、严重化脓感染。

4、不规则热:发热无规律,见于结核、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5、回归热:体温骤升到39℃以上持续数天,而后骤降至正常,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汇总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汇总

1.何为隐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临床上最常见,如乙型脑炎、甲乙型肝炎、TB等。

隐性感染过程结束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无症状携带者(nonasymptomatic carrier)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clinical infection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病原体可被清除,感染者获得较稳固免疫力,不易再受感染;少部分转变为慢性病原携带者潜伏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点。

2.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包括那几方面?侵袭力(invasiveness) 毒力(virulence) 数量(quantity) 变异性(variability)①侵袭力:病原菌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②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所组成毒素:病原体合成的,能损伤宿主细胞组织或引起细胞及器官功能紊乱的某些化合物。

可分为内毒素(伤寒沙门菌、志贺菌为代表)和外毒素(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霍乱弧菌为代表);外毒素通过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而起作用;内毒素通过激活单核-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起作用;其他毒力因子有:穿透能力(钩虫丝状蚴)、侵袭能力(志贺菌)、溶组织能力(溶组织内阿米巴)③数量: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临床医学概述临床医学是指医生通过对患者身体状况的检查、诊断和治疗,以及对健康问题的预防和管理,来维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到许多领域,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

二、疾病诊断1. 病史采集: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病情以及家族史、个人史等方面的信息来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

2.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观察患者身体外观、听诊心肺音等方式来了解患者身体情况。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4. 诊断方法: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采用不同的诊断方法。

如心电图可以用于心脏方面的诊断,CT扫描可以用于骨折等方面的诊断。

三、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可以开具药物来治疗疾病。

如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2.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需要手术干预的疾病,医生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如骨折需要进行手术复位。

3.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理疗等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四、预防和管理1. 预防措施:通过接种预防针、定期体检等方式来预防一些常见的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

2. 管理措施:对于一些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医生会采用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的方式进行管理。

如高血压、高血脂等。

五、临床实践中的注意事项1. 患者隐私保护:医生在处理患者信息时要保护患者隐私,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 诊断准确性: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准确,避免误诊和漏诊。

3. 合理用药:医生在开具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4. 良好沟通:医生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告知患者疾病情况和治疗方案。

总之,临床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医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在实践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提高诊断准确性、合理用药以及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等方面。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提纲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提纲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提纲一、临床医学概述1.临床医学的定义和特点2.临床医学的历史发展3.临床医学的分类和分支学科二、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1.医学伦理的概述2.医学职业道德的重要性3.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关系4.医学伦理决策模型5.医学伦理问题中的常见伦理原则和价值观三、临床研究方法1.临床研究的概述2.临床研究的种类和设计3.临床试验的概述4.临床观察研究的概述5.临床研究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四、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1.病史采集的目的和方法2.病史采集的内容和技巧3.体格检查的目的和方法4.体格检查的常用方法和技巧五、疾病诊断1.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2.临床诊断的逻辑思维过程3.临床诊断的技巧和方法4.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六、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1.医学统计学的概述2.常用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3.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和应用七、临床医学常用的检查与治疗技术1.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和技术2.化验结果的解读和诊断意义3.影像学检查技术和常见影像学表现4.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技术八、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1.疾病预防的概念和分类2.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3.传染病的防控策略和预防接种4.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和内容九、医疗质量与病例管理1.医疗质量的基本概念和标准2.医疗质量管控的方法和措施3.病例管理的重要性和流程4.病例管理中的质量评估和改进以上是临床医学概论的复习提纲,主要包括临床医学的概述、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临床研究方法、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疾病诊断、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常用的检查与治疗技术、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医疗质量与病例管理等内容。

通过复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梳理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临床医学实践的能力和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章病症学第—节发热1. 发热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临床应用:当细菌感染引起发热时,药物抑制调节中枢冰敷。

成年人清晨安静状态,口测:36.3℃-37.2℃,肛测36.5℃-37.7℃,腋测36.0℃-37.0℃2. 发热病因分类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

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的代谢产物或毒素〔外致热原〕→吞噬细胞〔中性粒、单核〕→内致热原〔IL-1、TNF和干扰素〕→中枢→发热。

〔占50~60%〕2)非感染性发热①无菌性坏死物质汲取理化损害:大手术、大面积烧伤血管栓塞:心、脑、肺;肢体坏死组织细胞破坏:癌症、白血病、溶血等②抗原-抗体反响风湿热、药热、结缔组织病等③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甲亢、重度脱水④散热↓:广泛皮肤病或慢性心衰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脑外伤、脑出血、中毒、中暑等直接损害中枢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原发性低热、夏季热等3. 发生机制1)致热原性发热〔外源性致热原→白细胞→内源性致热原→体温调节→产热>散热→体温上升→发热。

〕①微生物病原体及毒素、炎性渗出物、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外源性致热原〕。

②→机体内白细胞→白介素Ⅰ、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内源性致热原〕。

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中枢介质。

④.产热>散热→体温上升→发热。

⑤产热↑:代谢增加〔脑垂体〕;运动N—骨骼肌阵发收缩〔寒战〕散热↓:通过迷走N—皮肤血管收缩,竖毛肌收缩2)非致热原性发热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功能失常:如:脑外伤、脑出血、中毒、中暑等直接损害中枢体温,调定点升高。

②产热增加:癫痫延续状态,甲亢等。

③散热减少:广泛皮肤病,心衰4.临床表现1)发热分度:以口腔温度为准低热——37.3~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大于等于41.1℃)2)发热过程及特点:三阶段①体温上升期乏力、不适、肌肉酸痛、畏寒、寒战、皮肤苍白、枯燥无汗1.骤升型:体温上升数小时达顶峰≥39度,伴寒战。

如大叶性肺炎、疟疾、流感等 2.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数日内达顶峰如:伤寒、结核病等②高热延续期产热与散热平衡,延续长短因病因不同而异。

皮肤潮红、灼热,有汗,呼吸加快,头痛,甚至中枢神经系统病症,小儿惊厥。

③体温下降期病因排除,致热原作用↓或消逝,体温中枢调定点降至正常水平。

5.热型1)发热患者在不同时测得体温数值记录在体温表上,将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形成曲线,该曲线不同形态称热型。

①稽留热体温在39~40℃以上数日或数周,24h波动不超过1℃。

如大叶性肺炎、伤寒。

②弛张热败血症热型,高热,24h波动2℃以上,X仍高于正常。

见于败血病、风湿热、重症肺结核病等③间歇热突升数h后突降至正常数h〔d〕,如此反复交替。

如疟疾、急性肾盂炎。

④波状热渐升达高热数日后又渐降至正常,数天后热又渐升,反复屡次。

见于布氏杆菌病。

⑤回归热骤升高热延续数日后降至正常数日,交替出现。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⑥不规则归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肯定规律,见于结核病、支气管肺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或癌肿等引起的发热。

2)伴随病症寒战: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疟疾等;结膜充血: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单纯疱疹:大叶性肺炎、流脑流感等;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核、白血病等;肝脾肿大:肝胆感染、疟疾、白血病、淋巴瘤等;出血:流行性出血热、重肝、败血症、血液病等;关节肿痛:风湿热、痛风等;皮疹:麻疹、猩红热、水痘等;昏迷:先发热后昏迷—乙脑、流脑,先昏迷后发热—脑出血、中毒等第二节呼吸困难1. 呼吸频率节律正常成人12-20次/分,呼吸:心率=1:4节律规则2. 呼吸困难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缺少,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运用力,甚至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端坐呼吸、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可伴有紫绀,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改变。

呼吸困难既是体征又是病症。

3. 病因1)呼吸系统疾病气道堵塞:喉癌、气管癌、哮喘、COPD肺部疾病:肺炎、肺泡癌、肺水肿、间质病变胸壁、胸廓、胸膜腔疾病:胸壁炎症、胸廓畸形、气胸、胸膜粘连、胸膜腔积液神经肌肉疾病:颈髓性截痪损伤、重症肌无力、药物性肌麻痹膈运动障碍:膈肌麻痹、腹水、腹肿物、胃肠梗阻。

2)循环系统疾病左右心衰,心包积液,肥栓塞,肺高压3)中毒性呼吸困难4)血源性呼吸困难5)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4.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1)肺源性呼吸困难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或不伴CO2潴留。

三种类型①吸气性呼吸困难由于喉、气管、大支气管堵塞或狭窄所致〔喉癌、气管异物、气管癌、气管受压〕②呼气性呼吸困难由于肺泡弹性减弱及小支气管痉挛、狭窄所致〔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慢支、COPD、痉挛性细支气管炎〕③混合性呼吸困难因肺及胸腔病变〔肺实变、不张、栓塞、气胸、大量积液等〕或呼吸肌麻痹〔重症肌无力〕,影响换气,或胸廓剧痛,呼吸受限2)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衰临床特点:①活动后或卧位加重;②夜间阵发呼吸困难,端坐,喘鸣伴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心性哮喘〕;③听诊双肺底或全肺湿性啰音伴喘鸣;④强心、利尿、血管扩张剂可缓解;⑤有心脏病病史;⑥混合性呼吸困难。

右心衰临床特点:①呼吸困难与活动有关;②下肢水肿或胸、腹腔积液;③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3)中毒性呼吸困难〔化学药物或体液中毒素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感染性毒素,药物中毒,化学物中毒4)血源性呼吸困难〔血红蛋白质、量改变,携O2能力↓〕重度贫血、高铁或硫化血红蛋白血症,大出血休克5)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神经性,精神性〔见于癔病〕第五节呕血1.呕血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2.病因消化系统疾病:食管疾病,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肝胆道疾病,胰腺疾病全身性疾病:血液疾病,结缔组织病,急性传染病3.呕血最常见原因①消化性溃疡最多见②其次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肝病史〕③再次是急性布满性出血性胃炎和胃癌4.临床表现①呕血前:上腹不适,恶心,迷走神经高兴②呕血和黑便③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④贫血及血象改变⑤发热⑥氮质血症5.伴随病症上腹痛,肝脾肿大,黄疸、畏寒、发热,皮肤黏膜出血,头晕、黑蒙、口渴、冷汗,其他第六节黄疸1. 指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使皮肤、膜、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病症和体征。

总胆红素〔TB〕,正常结合胆红素〔CB〕,非结合胆红素〔UCB〕2.胆红素代谢过程1)胆红素X:①RBC衰老破坏释出Hb(80~85%)②非RBC生成系统: (15~20%)骨髓稚嫩RBC的Hb和肝中含亚铁血红素的蛋白质称旁路胆红素。

红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酶→胆红素〔胆红素UCB〕当发生溶血时,UCB↑2)运输RBC破坏后,HB经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后,胆红素附于血清白蛋白上随血流至肝脏,称非结合胆红素。

不水溶性,不能通过肾小球滤出③摄取④结合⑤排出3. 黄疸分类1)按病因分类溶血性黄疸①病因:凡能引起红细胞破坏增加者。

先天性溶血性贫〔遗传性球星红细胞增多症、HB病等〕,获得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蚕豆病等〕其他,如败血病、异型输血②发病机制③临床特点肝细胞性黄疸①病因肝内性:肝内胆汁淤积,肝内堵塞性胆汁淤积肝外性:肝外胆管的炎症水肿、瘢痕形成、蛔虫、结石、肿瘤所致,总胆管结石,胰头癌为多见②发病机制机械性因素:结合性胆红素主动分泌到毛细胆管内→中小胆管→肝外总胆→肠道。

胆管堵塞,胆管内压力↑,扩张,毛细血管破裂,胆汁中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出现黄疸。

肠-肝循环障碍或减弱。

②胆汁分泌障碍、毛细胆管通透性增加,胆汁浓缩流量少,胆盐沉淀与胆栓形成③临床特点胆汁淤积性黄疸①病因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败血症、构体病②发病机制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都升高。

肝功能损害③临床特点4.伴随病症第二章体格检查第—节一般检查1. 全身状态检查1)对全身状态的概括性观察,以视诊为主,配合触诊、听诊和嗅诊进行检查2)内容:性别、年龄、生命体征、发育、体型、营养、意识状态、体位、面容表情、姿态、步态生命体征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质量的指标——体格检查必检包含:体温〔T〕——口测法、肛测法、腋测法呼吸〔R〕——观察记录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及节律脉搏〔P〕——检查记录每分钟脉搏的次数及节律血压〔BP〕——观察动脉血压的上下营养状态异常营养不良:摄食障碍、消化障碍、消耗增多意识状态指人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认知与觉察能力,是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

嗜睡,意识模糊、谵妄,昏睡,昏迷。

体位患者身体所处的状态。

常见的体位有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2. 皮肤检查检查内容:皮肤病变除颜色改变外,亦可为湿度、弹性的改变,以及出现皮疹、出血点、紫癜、水肿及瘢痕等。

皮肤病变的检查一般通过视诊视察,有时尚需配合触诊。

皮下出血:局部皮肤青紫色、压之不退色、除血肿外一般不高起皮面。

蜘蛛痣和肝掌: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而形成血管痣;肝掌〔大、小鱼际处发红,压之褪色〕3. 淋巴结1)方法:触诊〔由浅入深、滑行〕尽量使局部皮肤放松;记录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数目、质地(硬、中、软)、压痛、活动、局部皮肤有无红肿及破溃2)临床意义①局限性淋巴结肿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质地柔软、有压痛、外表光滑无粘连;慢性期则质地较硬、疼痛轻微淋巴结结核:颈部血管周围,大小不等、质稍硬、可有粘连性。

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转移的淋巴结质地坚硬,无压痛、易粘连而固定。

②全身淋巴结肿大普及全身表浅的淋巴结,大小不等,无粘连,常见于急、慢性淋巴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各种白血病。

第二节根本检查法体格检查1)指医师运用自己的感官,借助简便的检查工具,了解人体健康状况的方法。

2)根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叩诊原理:叩击产生振动和音响内容:胸、腹〔肺尖宽度、肺下界;心界大小及形态;肝脾边界;腹水的有无等〕方法:直接、间接第三章实验诊断学第—节血液一般检查血液一般检查包含血红蛋白测定〔HB〕、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DC),又称血常规检查。

1.红细胞〔RBC〕计数和血红蛋白〔Hb)测定临床意义●RBC、Hb ↓ •生理性↓婴幼儿、老人、妊娠妇女•病理性↓再障、缺铁、巨幼贫、溶贫血●RBC、Hb ↑ • 相对性↑(血容量↓) 剧烈呕吐、腹泻•绝对性↑(缺氧和造血系统疾病)高原居民肺心、真红2.红细胞比容测定(Hct)临床意义:Hct↑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如严峻呕吐、腹泻、大量出汗〕;Hct↓各种类型贫血贫血分度,依据血红蛋白减低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

•轻度: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 ,但高于90g/L; •中度:90-60g/L;•重度:60-30g/L;•极重度:低于30g/L3.红细胞的异常形态检查1)大小异常①小红细胞,见于缺铁性贫血;②大红细胞,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③巨红细胞,见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少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2)形态异常①球形细胞;②椭圆形细胞;③口形细胞;④靶形细胞;⑤镰形细胞4.网织红细胞计数(Ret)●Ret↑骨髓红细胞系的增生旺盛溶血性贫血〔可>20%〕急性失血后〔出血停止恢复正常〕缺铁贫、巨幼贫〔医治有效Ret↑〕●Ret↓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再生障碍性贫血<0.5% 急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5.红细胞沉降率〔ESR〕ESR ↑生理性增快 12岁以下的儿童、妇女月经期病理性增快〔炎症、组织损伤及坏死、良、恶性肿瘤的鉴别〕6.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白细胞淋巴细胞L单核细胞M1)临床意义♦N 50-70% ↑ 急性感染(化脓性球菌〕、急性大出血、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理化损伤♦E 0.5-5% ↑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等↓伤寒、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B 0-1% ↑ CML、转移性癌、骨髓纤维化♦L20-40% ↑感染性疾病〔病毒〕、淋巴细胞性恶性疾病等↓接触放射线、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M 3-8% ↑生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 无临床意义2)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增多〔>0.06〕,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