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对壶腹部小肿瘤的诊断意义
ERCP
中段胆管
炎性狭窄
胆管结石
血凝块
肝癌
上段胆管
胆管癌 转移癌 胆道损伤 Mirizzi综合征 硬化性胆管炎
炎性狭窄 转移癌 硬化性胆管炎 肝内胆管癌
胆管癌 胆囊癌 转移癌 胆道损伤 手术后改变
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癌 转移癌
转移癌 胰腺炎 胆管囊状扩张
黏液性肿瘤 乳头型胆管癌
胆囊癌 转移癌 Mirizzi综合征 肝囊肿
ERCP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EHBH
ERCP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1)胰腺分裂症(PD) 无症状的PD无需ERCP干预 有症状的PD首选内镜治疗 方法:副乳头切开、取石、胰管支架 内镜治疗效果与手术相当 2)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 3)胰管破裂与胰漏(瘘)
EHBH
ERCP对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EPS / 扩张 / 取石 / 支架
体外震波碎石(ESWL)的应用 胰石清除率41~100%(平均60%)
症状改善率63~93%(平均80%) EHBH
ERCP对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假性囊肿的处理
EHBH
EHBH
肝移植术后的胆道并发症
发生率8%~20% - 狭窄 39% - 胆漏 30% - 充缺 31% - SOD 23%
EHBH
并发症
1)胆道感染――化脓性胆管炎 2)急性胰腺炎 3)消化道出血 4)肠穿孔 5)其他(乳头损伤、胰胆管破裂、 造影剂过敏等)
EHBH
术前准备
1)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尿淀粉 酶,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 心电图,胸片等 2)了解原发病,有条件所有病人尽 量作MRCP检查 3)术前谈话,消除病人紧张情绪, 及碘过敏试验,术中生命体征监护 4)内镜、药物及器械的准备 EHBH
ERCP的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
ERCP操作步骤六
内镜拉直
门齿60 cm标志 X线显示倒“ 7 ”字形
ERCP操作步骤七
沿胆管、胰管走行,“轨道”调整位置,插管 不提倡浅插管(共同管)、两管同时显影
ERCP操作步骤八
选择性胆管插管:从下方朝11点钟方向插管
ERCP操作步骤九
选择性胰管插管:导管垂直,朝1点钟方向插管
胆管造影困难怎么办?
术后急性胰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常发生在造 影术后 24h 以内,少数患者可发生重症胰腺炎,甚至 危及生命。多因胰管注药压力过高,或因乳头开口狭 窄,或因胆石嵌顿胰腹部所致,主要表现患者突发左 上腹剧痛、疼痛呈持续性加重,一般解痉镇痛药难以 缓解,并伴有恶心呕吐、体温升高,但无寒颤,血、 尿淀粉升高,大于 500 索氏单位。
造影剂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造影剂反应表现为皮疹、全身皮肤瘙 痒、心跳快、脉速、呼吸急促等,按变 态反应进行处理。
术后低血糖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低血糖特别是胆胰腺疾病合并糖 尿病病人ERCP 2 ~ 20h 术后更易出现。 低血糖反应分两类,即交感神经过度兴 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前者 表现为出汗、心慌、饥饿感、烦躁等; 后 者包括头晕、头痛、精神症状反应甚至 昏迷。
乳头切开大小
据胆管扩张、结石大小、形状而定 不超过乳头上方缠头皱壁 容易通过刀弓
乳头部嵌顿结石
拉式刀直接切开 针状刀─ precut
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
成形气囊 适应于:结石≤10 mm
胆管下端无狭窄
取石操作
≤10 mm结石─网篮
取石操作
≥15 mm结石─ BML(碎石器) ↓
方法⑴ 乳头切开刀造影─调整方向
胆管造影困难怎么办?
超声内镜在可疑胆胰疾病ERCP术前的初步应用
·论著·系统医学SYSTEMS MEDICINE 系统医学2020年1月第6卷第2期当前,无论医疗设备,还是技术,发展速度都非常快。
部分胆胰系统疾病,经体表B超、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检查,便能够诊断出来,但由于受解剖部位影响,部分胆胰疾病无法确诊,需发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作用,进一步明确,其诊断特异度高,在胆胰疾病中备受青睐。
在我国,超声内镜技术普及度非常高,应用范围广,为微创治疗奠定良好基础。
近年,超声内镜下穿刺活检、肿瘤射频、激光治疗等均取得了显著效果[1]。
在临床诊断中,部分疑似胆胰管疾病,经B超、CT等方式检查,仍很难作出明确诊断,可尝试以ERCP为依托,进一步开展临床诊治工作[2]。
然而,ERCP技术特点决定了其操作过程复杂,实施难度大,并发症多,导致临床应用受限。
现如今,超声内镜已在各个医院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其诊断特异性高,并发症少,在可疑胆胰疾病临床诊断中适用性强[3]。
针对该情况,当可疑胆胰疾病患者在接受ERCP诊断治疗之前,需接受超声内镜检查。
该研究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21例可疑胆胰疾病ERCP术前患者临床资料,简要论述超声内镜在可疑胆胰疾病术前的初步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该次研究对象为21例可疑胆胰疾病ERCP术前患者,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者46岁,年龄最大者77岁,平均(61.54±3.67)岁。
依次实施体表腹部超声、CT检查可疑胆胰疾病,诊断结果尚不明确,需进一步开展ERCP术。
患者及家属对该次研究知情同意,且经伦理委员会批准自愿配合。
纳入标准:①B超、CT检查结果提示胆总管扩张,诱因不明;②患者曾患胰腺炎,疑似胆管、胰管疾病所致;③怀疑壶腹部占位等病变。
上述标准符合1DOI:10.19368/ki.2096-1782.2021.02.004超声内镜在可疑胆胰疾病ERCP术前的初步应用黄霜湘,陈丽芬,黄理,杨月华,覃家凭河池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西河池547000[摘要]目的探讨在可疑胆胰疾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前超声内镜的应用效果。
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2、穿孔-切开超过胆管十二指肠壁段的结 果。腹透肾脏轮廓影像出现或膈下游离 气体即可证实。处理:禁食水,有效胃 肠减压,半坐位及补液,全身应用有效 抗生素,密切观察,多数可非手术治愈。 如有腹膜后脓肿形成,则应手术切开引 流。
3、结石嵌顿和胆管炎-多见结石过大及乳 头切开大小有关,术后药物排石也可造 成结石嵌顿,排石后可自愈。必要时行 十二指肠镜检查,用导管将结石推回胆 管内,如有脓性胆汁则行鼻胆管引流, 是防止AOSC有效方法。术中结石嵌顿 可用应急碎石器碎石,再用普通网篮取 石。
4、双管征:示胆胰管同时受累。
三、胰腺囊肿 与主胰管相通,呈边缘光滑,密度均匀 的圆形阴影;与主胰管不通者,胰管正 常或表现胰管一侧受压移位,但边缘光 滑。 四、胰管结石 胰管显示慢性炎症,可见主或副胰管有 单个或多个结石负影。
五、胆管结石 包括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影像显 示相应部位表现为典型的圆形,椭圆形, 不规则形的透亮区。
3、胆囊癌、肝门转移癌等压迫胆管 胆管表现较长范围的狭窄、变细。直至 完全闭塞。
九、胆道良性狭窄 1、原发性胆管狭窄:多见胆总管下端,肝 总管及左右肝管。致病原因与局部反复 刺激感染,oddis括约肌功能紊乱或全身 化脓性感染有关。ERCP可明确显示狭窄 部位,程度和范围。但狭窄段管壁光滑, 狭窄上下胆管壁亦无破坏,与肿瘤引起 的狭窄的重要区别。
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天津市南开医院微创外科中心
唐伯祥 秦鸣放 王震宇 李伟志 刘旗
1968年Macume首次报告(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1974年Kawai和Classen等人首次采用内镜 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治疗 胆管结石(commonbileduct stones, CBDS)。 国内80年代诊疗快速发展,肝外胆管结 石治疗进入了微创时代。
壶腹部占位
病例
• 女 35岁,上腹部不适入院,查体:体部皮肤黄 染,无压痛反跳痛
a
b
c
MRCP
• MRCP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胰胆管造影技术, 能与 ERCP 相媲美, 而且具有操作简便、安全, 不需造影剂, 无创伤, 无并发症等优点, 尤其适合于病情重、一般 情况差、不能耐受ERCP 检查及已行胃肠改道手术的病 人。该方法可清晰显示有无胆道梗阻及梗阻部位, 定 位诊断价值明确, 对判断肿瘤侵及范围极有价值, 对 胰管的显示率要高于CT。 • 壶腹癌表现为壶腹部圆形或偏心性充盈缺损, 并出现 胆总管和主胰管同时扩张的 “双管征”。胆总管下段 癌则表现为胆总管截断或呈“萝卜根样”狭窄。
• 消瘦
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 B超
• 可发现胆管、胰管扩张, 低回声区的肿瘤
• CT
• 普通平扫 • 增强扫描
• MRI
• MRCP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CT
• 检查前口服对比剂使肠管充盈
• 阳性造影剂 • 低密度造影剂(水)
• 直接征象:
• 造影剂充盈的十二指肠降段出现充盈缺损及壶腹部 软组织肿块
ERCP
• ERCP 在胰胆疾病的诊断中较MRCP 及CT具有明显 优势。它不仅能直接观察到十二指肠乳头肿瘤, 进行活组织检查、有助于诊断, 避免手术切开对 十二指肠作活组织检查, 而且可实施早期乳头癌 内镜下摘除等内镜下治疗, 缓解或解除梗阻性黄 疸,提高生存质量。
鉴别
1、2、胰头Ca 3、慢性胰腺炎
壶腹周围占位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诊 断价值
壶腹周围癌 (vater ampulla carcinoma VPC)
概述
• V ater 壶腹部周围癌是目前己知的恶性程度最 高的肿瘤之一, 是指Vater 壶腹周围2 cm 范围内 的恶性肿瘤, 包括Vater 壶腹癌、胆总管末端癌、 十二指肠乳头癌, 通常不包括胰头癌。 • 壶腹部癌的恶性程度明显低于胰头癌,手术切除率 和5年生存率都明显高于胰头癌。 *吴在德
ERCP对壶腹周围疾病的诊断意义
B超分别为 5 . %和 4 % , 56 5 差异有显著性 ( 0 O ); R P对十二指肠乳头炎 和十二指肠乳 头旁 憩室的诊断正确率 为 10 , P< . 1 E C 0% 而C T和 B超分别为 2 . % 和 1 . % , 14 1 1 差异有显著性 ( 0 O );7例胆汁超高倍显微镜检查 中7 . %发现微胆石 ; E C 、 P< . 1 1 06 而 R P B超 和 c T检 查 均 未 能 发 现 微 胆 石 。结 论 E C R P可 清 晰地 观 察 十 二 指 肠 乳 头 周 围 及 整 个 胰 胆 管 形 态 , 胆 道 及 壶 腹 部 肿 瘤 、 对 胆总管下段结石等病变具有 重要的诊断价值 ; 对不 明原因 的胆管扩张 , E C 行 R P时取胆汁做超高倍显微镜检查有 助于微胆石 的
探讨 内镜逆 行性 胰胆管造影术 ( R P 对壶腹周 围疾 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 12例 患者均进行 E C EC) 7 RP
和 B超检 查 , 部分患者做 c T检查 及胆 汁超高倍 显微镜检查 ; 并将 E C R P与 B超 、 T对壶腹 周 围疾病 的诊 断结 果进行 比较。结 c 果 EC R P对 结 石 的 诊 断 正 确 率 为 9 . % , 显 高 于 c 77 明 T的 7 . % 和 B超 的 6 . % ; R P B超 和 c 14 16 E C 、 T对 胰 头 癌 的 诊 断 正 确 率
诊 断。
【 关键词 】 内镜逆行性胰胆 管造 影术 ; 胆总管扩张 ; 诊断 【 中图分类号】 R6 74 5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 7 ( 07 0 -130 6 3 5 5 20 ) 3 9 - 6 0 2
回顾性分析ERCP影像对临床的意义
回顾性分析ERCP影像对临床的意义【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引导行oddis括约肌切开套取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42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在dsa引导下行ercp+est治疗的临床资料的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ercp确诊42例均为阻塞性黄疸,其中胆总管结石33例,mirizzi综合征4例,壶腹肿瘤5例。
其中31例oddis括约肌切开套取结石,3例在dsa引导下行支架扩张术解除黄疸。
其余8例除1例放弃治疗外均中转手术治疗。
结论 ercp是诊断阻塞性黄疸确切有效的方法,est和气囊扩张狭窄胆管置入支架解除黄疸简便,成功率高,为安全有效的治疗的方法,为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行手术治疗创造了条件。
ercp不仅可直观胆总管病并的部位采取治疗外,还可进行活检及细胞学检查,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ercp;est;胆总管;支架扩张ercp是通过十二指肠镜逆行插管造影诊断胆道和胰腺疾病的重要手段。
1968年由mc cune氏首先报导时成功率仅为25%[1],近40年来随着内镜的改进及插管技术的不断进步,ercp成功率不断提高,已从单纯的造影诊断技术发展为诊断治疗为一体的技术,est 及气囊扩张技术已广泛被外科临床用来治疗胆总管结石和解除黄疸,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以来42例阻塞性黄疸的患者在dsa引导下行ercp检查,观察其取石,气囊扩张狭窄胆管置入支架治疗和取组织活检的x线影像,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其中男13例,女29例,年龄34~84岁(平均48.5),临床主要表现有不同程度的chacot三联征甚至reynold五联征。
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痛,发热,黄疸,严重者出现休克和意识障碍,高胆红素血症,肝功能异常。
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b超,增强ct扫描或磁共振检查,均提示胆总管不同程度扩张,肝功能损害。
ERCP对壶腹部小肿瘤诊断意义
ERCP对壶腹部小肿瘤的诊断意义【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壶腹部小肿瘤的诊断意义。
方法:回顾性研究手术病理证实的壶腹部小肿瘤(≤ 30mm )17例(包括十二指肠乳头癌8例、胆胰共同管癌6例、壶腹周围胰腺癌3例),重点观察ercp影像学检查记录材料,并与5例慢性胰腺炎、10例总胆管末端结石作对比分析。
结果:ercp可见壶腹部小肿瘤所致胆管或胰管狭窄、僵硬;ercp与ct联合应用,定位与定性诊断正确率均达到94%以上。
结论:临床上对阻塞性黄疸或疑似及壶腹部小肿瘤的病人,首先进行超声或ct定位;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选用ercp作进一步检查。
ercp与ct联合应用可对94%以上的壶腹部小肿瘤做出正确的诊断。
【关键词】壶腹;肿瘤;ercp所谓壶腹部肿瘤,指的是壶腹、胆总管上皮,或十二指肠乳头黏膜上皮,或胰管上皮及其附属腺体发生的癌或其它组织来原的肿瘤,其中以癌最为常见。
临床上人们常常发现壶腹癌多局限于壶腹部,阻塞性黄疸出现较早而及时就诊,予后往往好于胰腺癌。
能作根治性手术切除的壶腹癌,多数直经≤ 30mm(壶腹部小肿瘤)。
根据来源可分为乳头癌、壶腹癌、壶腹周围胰腺癌及其它肿瘤(1~9)。
本文将17例壶腹部小肿瘤(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6例壶腹癌与3例壶腹周围胰腺癌)与15例良性病变(5例慢性胰腺炎、10例总胆管末端结石)作对比分析,探讨ercp与ct扫描联合应用对壶腹部小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搜集我院2005年01月至2007年12月经治了17例壶腹部小肿瘤(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6例胆胰共同管癌与3例壶腹周围胰腺癌);5例胰头部慢性炎症、10例胆总管末端结石。
术前均进行了ercp、ct等影像学检查。
17例壶腹部小肿瘤中,男10例,女7例;年龄35~70岁,平均52.5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阻塞性黄疸(16例),上腹部疼痛(7例),发热(7例),消瘦(5例)。
经口取石术(ERCP)问答
经口取石术问答一、什么是经口取石术?随着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出现,胆管结石的治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经口插入电子十二指肠镜,在镜下先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然后将特制网篮插入胆管内,套住胆石从口中取出。
直径<1cm的胆总管结石可采用EST切开取石;结石直径>1cm宜行机械碎石后取石,以减少出血和穿孔的可能性。
此法不需开刀,时间短(30分钟内),痛苦很小,轻松解决了胆石问题,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或胆囊切除术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二、经口取石适合于哪些病人?1、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为原发性胆管结石者;2、胆囊切除术后,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者。
三、经口取石术如何操作的?1、患者俯卧位,内镜经口插入镜经食管、胃和幽门达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大乳头。
2、将高频乳头切开刀导管由乳头开口插入,置刀丝于乳头开口11点处,通电烧灼。
经过电切、电凝多次切割,切开约1cm长,乳头括约肌已切开,EST即完成。
3、对于小于1cm的胆管结石,乳头括约肌切开后即可用取石篮套取结石。
4、对于直经大于1cm的结石,则经十二指肠镜插入一种特制的碎石网篮入胆总管内,套牢结石后使其粉碎,再用取石网篮取出。
四、什么是电子十二指肠镜?电子十二指肠镜是内窥镜系列中的重要一员。
它的构造与电子胃镜相似,均由内镜、视频处理器和电视监视器三部分组成,不同的是电子十二指肠镜为侧视镜,并且比电子胃镜长。
其导像系统是由微型图像传感器(CCD)和电缆代替,图像更清晰,色泽更逼真,分辨率更高,更经久耐用。
电子十二指肠镜是肝、胆、胰、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是微创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用途除ERCP外,目前它还应用于胆总管结石经乳头切开取石、取出胆道蛔虫、鼻胆导管引流等的治疗。
电子十二指肠镜在临床应用上有很多优势:能在监视器的直视下进行各种操作,配合默契且安全,因此操作起来灵活、方便,易于掌握。
ERCP术前MRCP的临床价值
ERCP术前MRCP检查的临床价值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杨雅阁胆胰疾病是较常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胆道疾病和胰腺疾病。
其中前者主要是指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胆道炎症、胆管癌等疾病;后者主要是指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分裂症、胰腺假性囊肿等疾病。
目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成为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主要手段,而且这两种技术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临床工作中。
ERCP的出现,为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创了一条薪新的道路,随着内镜学、影像学技术的的持续发展,ERCP诊疗操作的关键就是胆胰管插管,操作中胆管插管的成功率己不低于90%,但仍有部分患者因为胆胰系统尤其是胆胰管汇合部位变异的解剖情况,使常规胆管插管操作失败,因此胆胰管汇合处解剖结构对胆管插管难易和的操作成败都有很大影响。
MRCP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胆胰管系统成像技术。
现在该技术过二十余年的临床运用已逐步发展成比较常用的磁共振水成像技术之一。
它可以直观、安全、清晰地显示胆胰系统解剖结构。
正由于目前临床上能较为清晰准确获得胆胰管解剖结构,且速度最快、痛苦最小的检查。
因此,ERCP术前常规行MRCP检查对胆管插管难度可能有一定预测价值,从而为患者制订最佳诊疗方案有一定积极意义。
虽然ERCP操作手法手法不断改良、器械不断进步,但是即使在大型医疗机构仍然存在部分困难插管的患者,仍有的患者选择性胆管插管失败。
即使胆管插管及造影成功,也有可能由于反复胆管插管导致乳头发生痉挛水肿、导丝多次插入胰管导致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或者胰腺炎等,进而给病人带来极大伤害。
ERCP技术关键及难点是胆胰管插管,胆胰管插管难易程度与胆胰管汇合部解剖关系(图1)密切。
ERCP术前行MRCP检查,第一是进一步明确诊断,第二就是明确胆胰管汇合部解剖,以指导ERCP的诊疗操作。
与ERCP相关胆胰管汇合部位解剖主要是胆胰管汇合异常和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2023年ERCP在儿童胰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及术后并发症(全文)
2023年ERCP在儿童胰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及术后并发症(全文)儿童胰腺疾病主要表现为基因突变导致的慢性胰腺炎、创伤所致的胰管断裂、先天性解剖异常等。
随着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改变,儿童胰腺疾病中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较于成人,儿童慢性胰腺炎具有基因突变率高、恶变发生率低、疼痛程度难以评估等特点。
患儿反复发作腹痛、营养吸收不良等对儿童身心健康及智力发育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对于诊治儿童胰腺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1976年,首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被成功应用于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诊治[1]。
2017年欧洲胃肠道内镜学会(ESGE)及欧洲儿科胃肠肝病学和营养学会(ESPGHAN)在《儿童消化道内镜指南》中强烈建议,胆道及胰腺疾病是儿童ERCP的主要适应证[2]。
随着内镜硬件设备的发展及内镜技术的进步,在儿童中安全施行ERCP的成功率超过85%[3],逐渐成为儿童胰腺疾病的一线治疗方式。
1、ERCP在儿童胰腺疾病中的应用1.1 急性胰腺炎较成人而言,儿童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低,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善,其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大多数行保守性治疗即可恢复。
但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合并系统或局部并发症,可导致病情加重,需要进一步干预,包括内镜治疗[4]。
2018年版的欧洲儿童胰腺炎诊治指南指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道梗阻属于儿童治疗性ERCP的主要适应证。
当儿童存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合并重度胆管炎时,应尽快积极处理,建议在24h内行ERCP;当合并轻度胆管炎时,治疗时限可放宽至72 h[5]。
1.2 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是一种主要表现为腹痛的进行性炎症病变过程,可导致胰腺实质的不可逆性损坏,以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受损及胰管狭窄为主要特征。
治疗性ERCP的目的在于缓解疼痛、延缓进展、减少复发及治疗并发症,如胰管狭窄及胰腺假性囊肿等。
大部分慢性胰腺炎患儿通过内镜下治疗可显著缓解症状[6]。
壶腹部恶性肿瘤31例临床分析
壶腹部恶性肿瘤31例临床分析李庆云;王宝友【摘要】目的:探讨壶腹部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点,比较各种诊断方法的检出率,术前活检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31例壶腹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的检出率,比较术前活检病理及术后病理一致性。
结果:壶腹部恶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77.4%)、腹痛(41.9%)、腹胀(25.8%)、贫血(22.6%)、纳差(16.1%)、消瘦(12.9%)、发热(9.7%)。
所有壶腹部恶性肿瘤患者行CT及MRCP时均有阳性发现,CT检出壶腹部占位30例(96.8%),MRCP检出壶腹部占位27例(96.4%),胃镜/十二指肠镜检出十二指肠乳头病变14例(93.3%)。
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相比,72.7%的结果低估了病变恶性程度。
结论:壶腹部恶性肿瘤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CT、MRCP、胃镜/十二指肠镜是诊断壶腹部恶性肿瘤的有效检查方法,影像学与内镜联合检查有助于提高术前检出率。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is methods of patients with ampullary cancer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ethod:From June 2010 to June 2016,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31 patients with ampullary cancer confirmed by pathology were analyzed.The positive rate between imaging examination and endoscopy were compared.The preoperative biopsy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were also investigated.Result:The main clinical features included jaundice(77.4%),abdominalpain(41.9%),distension(25.8%),anaemia(22.6%),anepithymia(16.1%), weight loss(12.9%) and fever(9.7%).All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CT or MRCP hadpositive findings.The detection rate of CT for space-occupying lesions in ampulla was 96.8%,while 96.4% of MRCP.The detection rate of lisions in bile papilla was 93.3% of pared with postoperative pathology,72.7% results of preoperative biopsy underestimated the tumor grade.Conclusion:The early symptom of ampullary cancer is lack of specificity.CT,MRCP and endoscope are all efficient diagnostic methods of ampullary bination of using imaging and endoscopic examination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rate and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年(卷),期】2016(014)036【总页数】3页(P113-114,115)【关键词】壶腹部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作者】李庆云;王宝友【作者单位】六安市人民医院安徽六安 237005;六安市人民医院安徽六安237005【正文语种】中文First-author’s address:Lu’an People’s Hospital,Lu’an 237005,China壶腹部恶性肿瘤是发生于十二指肠乳头内胆胰管、胆胰管壶腹或十二指肠大乳头区域的恶性肿瘤[1]。
回顾性分析ERCP影像对临床的意义
回顾性分析ERCP影像对临床的意义作者:李兮屴王海燕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引导行oddis括约肌切开套取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42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在DSA引导下行ERCP+EST治疗的临床资料的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ERCP确诊42例均为阻塞性黄疸,其中胆总管结石33例,Mirizzi 综合征4例,壶腹肿瘤5例。
其中31例oddis括约肌切开套取结石,3例在DSA引导下行支架扩张术解除黄疸。
其余8例除1例放弃治疗外均中转手术治疗。
结论 ERCP是诊断阻塞性黄疸确切有效的方法,EST和气囊扩张狭窄胆管置入支架解除黄疸简便,成功率高,为安全有效的治疗的方法,为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行手术治疗创造了条件。
ERCP不仅可直观胆总管病并的部位采取治疗外,还可进行活检及细胞学检查,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ERCP;EST;胆总管;支架扩张ERCP是通过十二指肠镜逆行插管造影诊断胆道和胰腺疾病的重要手段。
1968年由Mc Cune氏首先报导时成功率仅为25%[1],近40年来随着内镜的改进及插管技术的不断进步,ERCP成功率不断提高,已从单纯的造影诊断技术发展为诊断治疗为一体的技术,EST及气囊扩张技术已广泛被外科临床用来治疗胆总管结石和解除黄疸,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以来42例阻塞性黄疸的患者在DSA引导下行ERCP检查,观察其取石,气囊扩张狭窄胆管置入支架治疗和取组织活检的X线影像,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其中男13例,女29例,年龄34~84岁(平均48.5),临床主要表现有不同程度的Chacot三联征甚至Reynold五联征。
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痛,发热,黄疸,严重者出现休克和意识障碍,高胆红素血症,肝功能异常。
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B超,增强CT扫描或磁共振检查,均提示胆总管不同程度扩张,肝功能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RCP对壶腹部小肿瘤的诊断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壶腹部小肿瘤的诊断意义。
方法:回顾性研究手术病理证实的壶腹部小肿瘤(≤ 30mm )17例(包括十二指肠乳头癌8例、胆胰共同管癌6例、壶腹周围胰腺癌3例),重点观察ERCP 影像学检查记录材料,并与5例慢性胰腺炎、10例总胆管末端结石作对比分析。
结果:ERCP可见壶腹部小肿瘤所致胆管或胰管狭窄、僵硬;ERCP与CT联合应用,定位与定性诊断正确率均达到94%以上。
结论:临床上对阻塞性黄疸或疑似及壶腹部小肿瘤的病人,首先进行超声或CT定位;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选用ERCP作进一步检查。
ERCP与CT联合应用可对94%以上的壶腹部小肿瘤做出正确的诊断。
【关键词】壶腹;肿瘤;ERCP
所谓壶腹部肿瘤,指的是壶腹、胆总管上皮,或十二指肠乳头黏膜上皮,或胰管上皮及其附属腺体发生的癌或其它组织来原的肿瘤,其中以癌最为常见。
临床上人们常常发现壶腹癌多局限于壶腹部,阻塞性黄疸出现较早而及时就诊,予后往往好于胰腺癌。
能作根治性手术切除的壶腹癌,多数直经≤ 30mm(壶腹部小肿瘤)。
根据来源可分为乳头癌、壶腹癌、壶腹周围胰腺癌及其它肿瘤(1~9)。
本文将17例壶腹部小肿瘤(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6例壶腹癌与3例壶腹周围胰腺癌)与15例良性病变(5例慢性胰腺炎、10例总胆管末端结石)作对比分析,探讨ERCP与CT扫描联合应用对壶腹部小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
搜集我院2005年01月至2007年12月经治了17例壶腹部小肿瘤(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6例胆胰共同管癌与3例壶腹周围胰腺癌);5例胰头部慢性炎症、10例胆总管末端结石。
术前均进行了ERCP、CT等影像学检查。
17例壶腹部小肿瘤中,男10例,女7例;年龄35~70岁,平均52.5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阻塞性黄疸(16例),上腹部疼痛(7例),发热(7例),消瘦(5例)。
大便隐血试验多为阳性(88.2%;15/17)。
对照组15例良性病例的临床材料与研究组类似,无显著性差异。
1.2检查方法
1.2.1CT扫描:重点观察肝内外胆管扩张程度、范围与梗阻水平。
1.2.2ERCP:本组病例全部进行ERCP检查,使用日本Olympus生产TJF-240电子十二指肠镜在X线透视下进行。
患者常规准备后取俯侧卧位,插镜进入十
二指肠降部后沿着纵行皱壁上方寻找十二指肠乳头与壶腹开口,观察十二指肠乳头有无增大、隆起与其它异常情况,用造影导管或切开刀导管插管,注入38%泛影葡胺,使共同管道及胰管或/和胆管显影,透视观察并摄片。
必要适时改变体位、摄取点片。
对部分乳头明显肿大的病例进行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
1.2.3影像学分析:为了保证课题的质量,由3名经验的医师(消化科一位主任医师与影像科二位主任医师)行双盲法读片,对诊断结果进行临床与影像分析。
1.3诊断标准
17例壶腹部小肿瘤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对照组15例良性病变也经手术、病理证实。
2结果
与病理诊断相对照;CT与ERCP联合应用诊断准确率可达94%以上。
2.1CT扫描对壶腹部小肿瘤的阳性率
低张增强螺旋CT扫描可见壶腹部小肿瘤的形态、密度不同于结石,结石无强化效应。
肿瘤的增强效应与慢性胰腺炎不同:壶腹部小肿瘤的增强效应早而强(动脉期增强,CT值增强30u以上),而且持续时间长;炎症密度低、增强效应迟而不明显。
胰头癌多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动脉期强化不明显或边缘强化,门脉期轻度强化呈等密度或低密度,而且体尾部萎缩,易与壶腹部小肿瘤鉴别。
CT 诊断壶腹部小肿瘤阳性率82.4%(14/17)。
2.2ERCP对壶腹部小肿瘤的阳性率
ERCP可见壶腹部小肿瘤的胆管或胰管狭窄、僵硬;慢性胰腺炎的胰管呈串珠状,狭窄与扩张相间而广泛。
ERCP诊断壶腹部小肿瘤的敏感性阳性率76.5%(13/17)。
2.3ERCP与CT联合应用对壶腹部小肿瘤的阳性率
CT与ERCP联合应用诊断壶腹部小肿瘤的阳性率94%(16/17)。
3讨论
壶腹部恶性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阻塞性黄疸,伴有上腹痛,发热,消瘦等症状,大便隐血试验多为阳性。
另外,实验室检查发现CA19-9与碱性磷酸酶升高,有助于恶性病变的诊断。
必须指出:癌组织坏死或溃疡形成,可以使阻塞性黄胆得到暂时的缓解,不要误诊为结石或胆管炎。
3.1CT对壶腹部小肿瘤的诊断价值
壶腹癌多呈浸润性生长,直径小于10mm 的结节易于漏诊,需要十二指肠镜检与ERCP检查。
多数患者就诊时肿瘤直径已达15mm~ 30mm ,低张薄层增强CT扫描可见十二指肠乳头增大或溃疡形成,辅以活检,不难诊断。
直径大于30mm 的壶腹癌,已广泛侵犯胰头与周围淋巴结,甚至发生远处转移,处理、预后与胰头癌相同,病理检查也难于鉴别来源。
CT平扫可发现壶腹癌的间接征象:包括肝内胆管与肝外胆管全程扩张,胆囊增大,同时有胰管显示或扩张的病例可出现“双管征”,但难于发现直接征像。
CT增强扫描可发现壶腹癌的直接征象:胆总管壶腹部“截断性”阻塞(88.2%;15/17),合并有十二指肠乳头区和/或胰头钩突软组织结节,密度均匀,而且有明显地动脉期增强效应(94%;16/17)。
本组有8例可见十二指肠降部内侧乳头部局限性增强结节,大小约15mm -20mm ,与周围肠壁及水密度肠腔形成明显对比。
胰源性腺癌多起源于胰管,血供较少,增强效应不明显,CT诊断正确率可达90%以上。
ERCP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水平。
本组有3例壶腹周围胰腺癌,直径只有15mm ,CT平扫与增强均未能显示癌结节,幸有十二指肠镜检与ERCP 检查,才免于漏诊。
壶腹周围胰腺癌的结节因为血供较少与中心坏死,多表现为低密度病灶,结节周围可以强化,但中心不会强化,可与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癌与末端胆总管癌鉴别。
胆总管和胰管扩张是壶腹部小肿瘤的间接CT征象,表现为结节局部胆管闭塞、狭窄或扩张后的突然中断,而且结节与胆管壁的增强效应明显,可与结石、炎症鉴别。
壶腹部小肿瘤的增强效应出现的早而均匀;胰腺癌的结节或肿块缺乏增强效应,或增强效应不明显,或只有边缘性增强;慢性胰腺炎形成的结节也无明显的增强效应,更无边缘性增强的特点。
3.2ERCP对壶腹部小肿瘤的诊断价值
CT尚不能确诊的壶腹部小肿瘤或不能完全排除结石的病例,多因病灶较小而不能显示,应当进行十二指肠镜与ERCP检查。
ERCP是用十二指肠镜插管至Vater乳头的胆胰共同管内,向胆胰共同管、胆总管、胰管注入造影剂后而能清析晰显影的一种造影方法,能对胆总管、胆囊、肝总管及胰管作全面的观察。
造影之前首先进行十二指肠镜检:壶腹部小肿瘤的病例可见乳头壶腹区肿大隆起,表面常呈结节状,有充血、糜烂、溃疡与坏死等改变;而ERCP表现为共同管区变细变窄,形态不规则,两侧不对称,甚至完全闭塞。
也有的病例胆管、胰管明显扩张、壁光滑,肝内胆管可呈“软藤状”,而壶腹区呈不对称的鼠尾状、笔尖状或圆锥状狭窄。
必须指出:嵌顿在乳头壶腹区部或胆总管末端结石,十二指肠镜检时也可见到乳头与口部隆起,难与壶腹部小肿瘤鉴别,可行口部切开与插管造影检查。
壶腹部胰腺癌所致胰管与胆管改变可以是完全梗阻或不规则狭窄,也可以是边缘光滑的受压移位。
末端胆管癌可以是管壁型,也可以是管内型,与共同管小肿瘤有类似的影像学表现。
ERCP不仅可以对壶腹部小肿瘤等恶性梗阻性黄胆进行定位与定性诊断,而且可以获取活检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缺点是ERCP不能观察血管与淋巴结受侵与否,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有一定发生率的并发症,对极少数病人不能成功完成检查。
3.3结论
临床疑及壶腹部小肿瘤的病人,首先进行USG与普通CT扫描定位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应用ERCP/增强螺旋CT扫描作进一步检查。
本组ERCP与CT扫描联合应用可对94%以上的壶腹部小肿瘤作出正确的诊断。
CT扫描后处理技术还可以对淋巴结、血管有无受侵等有关TNM分期因子作出判断,对手术切除率的正确估计可达94%以上,可以免去血管造影(DSA)等检查。
参考文献
[1] 陈祥民,安丰新,安鹏等。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CT与低张十二指肠造影表现的比较。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4):270-272
[2] 曾蒙苏,严福华,周康荣等。
乳头型壶腹癌螺旋CT双期增强的表现。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4):267-269
[3] 扬林,李群欢,王恭宪等。
壶腹癌的CT诊断。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1996;2(3):180-182
[4] 郑晓林,宁永见,王承缘。
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小肿瘤CT诊断及鉴别。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12):777-779
[5] 李海民,窦科峰,周景师等。
恶性梗阻性黄疸影像学诊断的比较分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2;9(5):342-344
[6] 石木兰,罗德红,周纯武等。
乏特氏壶腹癌的影像学诊断。
中华肿瘤杂志,1995;17(4):289-290
[7] 董光,王世山,耿海等。
快速ASE序列在MR胆胰管成像中的应用。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9 ):593-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