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P2P平台的风控逻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P2P平台的风控逻辑
网贷平台经常说自身的风控水平十分先进,但是谈到风险控制,银行在这方面的经验明显应该更加丰富,那为什么银行坏账率那么高,网贷平台却都宣称比银行低呢?事实上,由于优质项目的资金对接渠道不同、内部机制的不同。网贷平台对于风险管控的力度其实远比银行来的大,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主流大平台,逾期率或者坏账率都要明显低于银行数据的真正原因。那么如何去理解风控,特别是P2P行业的风控呢,结合搜集到的资料,稍微谈谈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要做风控,你可以说出无数的理由。
但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来讲,无非就是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平衡。
现实中,风险和收益总是形影相随的,收益是以风险作为代价,而风险则用收益来做补偿。投资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收益,但不可避免地,必须面临风险。
那什么是风险?
风险就是不确定性。
比如说,喝一杯烈酒有的人会觉得舒服,但也有人难受。喝半瓶大多数人都受不了,有的还会因此住院。只有少数人觉得舒畅。喝三五瓶基本都扛不住的,但也会有人能抗下来。这就是不确定性。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大家喝的都是酒,但有的人能喝,有的不能,这是讲的是风险收益。
但,如果你喝的是敌敌畏而不是烈酒呢?
你必死无疑。
到底喝死了的几率有多大?怎么喝酒会喝的多又舒服?具体到小额信用借款领域来说,如果你借钱给有稳定工作的人,他逾期坏账的几率很小。但如果你敢借钱给一个无赖,基本上就不需要风险管理了,因为他99%会还不起钱。
在这个角度上看,喝酒多少还是次要的。重点在于,不要喝翻了。
更重要的是,不要喝敌敌畏。
风控管理说到底:其实就是对不同的风险进行评估。
我们要管理一件事情,通常要能够做到一定程度的评估,就是说需要做一个衡量。很多人其实不清楚一件事:风险管理与风险控制是不同的。当有人跟你说需要你控制风险,其实他是希望风险都不要发生;但风险管理就不一样了,它是指需要你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让盈利最大化。
那么,问题来了,风控一般怎么做?
1、线上数据审核
客户找到P2P,当然是希望能够成功获得借款,那么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就需要通过信贷政策来审核客户信息。大公司通常会根据积累的客户数据和经验开发他们自己的信用评分系统,常见的有蚂蚁金服的大数据(主要是淘宝商户数据)、FICO信用分、央行的信征、银行自有信用评价记录(陆金所)、线下信贷信用记录(宜信)。普遍来说,互联网的P2P 公司,除了比较特殊关系拥有较好的数据源(比如陆金所和平安、蚂蚁金服和阿里、宜人贷和宜信)其他的都做的比较一般,特别是纯线上的P2P,数据这一块比较虚。
2、信用审批
对于信贷审批,一般流程是这样的:先是在反欺诈的系统中进行一次过滤,对客户信息进行核查,并进行预筛选,然后审批人员再次对客户的身份信息、收入及工作信息进行核查。这一步恰恰是目前许多网络P2P公司的死穴,因为许多的线上P2P公司是没有专门的信审部门的。特别是做纯线上的信用借贷,这个环节非常薄弱。这里,最忌讳的是对所有客户的一视同仁,分类分级尤为重要。比如一个客户如果上周才完成借贷,由于还没有完成一个完整的还款周期,是不可能有坏账的;但如果客户已经有5年信用记录没有出现逾期,就证明他拥有非常好的信用资质。谈到这里,不得不承认,信用审核事实上很难完全被自动审核取代,这里涉及到许多的人工干预环节,反欺诈的判断,需要大量的行业积累和规则经验的积累。这是许多纯线上的P2P公司无法逾越的技术壁垒。
3、账户管理、逾期催收等
信贷业务不可避免会有一部分客户出现逾期及坏账,这就需要催收。
催收有不同的策略。采取不同的催收策略,能保证总休的风控水平。每月追踪,若有任何凤险信号出现,立刻调整信贷政策。催收这块行业内做得好的一般都有自己的催收团队(楚商、宜信),还有一种模式就是把催收业务整个打包出去(人人贷、拍拍贷)。
以上三个环节就是一个大致的风控流程,涉及到贷前、贷中、贷后三个阶段。
具体到风控规则的细节,还有一些结合移动互联网在征集客户的信息及资料时进行一些规则判断,比如基于LBS的安全规则判断,基于追踪cookies的行为逻辑分析。当然,用户信息并非越多越复杂才越好。试想一下,真正条件好的客户,其实多半不会刻意准备的特别完备和细致。相反,那些信用记录不是很好或本身有问题的客户,才会拼命收集资料来满足申请贷款条件,这就会造成反向的选择。
总而言之,既要保证喝酒舒畅,不会翻船。又要保证喝不到敌敌畏。作为优秀的风控,其实都有一套自己的判断逻辑。
P2P平台的风控逻辑是什么?
P2P是一种跳过银行间接贷款融资模式的一种在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间直接发生借贷关系的业务模式,那么理解P2P的风险是什么就很简单,就是借款人不能偿还借款的风险。但是无论哪个借款人总会有偿付不了借款的可能性(或者叫概率),所有金融类公司的业务模式都是建立在会发生坏账的前提下来运营的,只要收取的借款利差(即向借款人收取的利率减去出借人收取的利率)高于员工和办公成本加上坏账的成本,这个公司或者P2P平台就能持续运营下去。有坏账并不可怕,只要你对于借款人群有风险定价能力。打个简单的比方,借给1000个人每人1万的借款,这1000个人里面有2%(20个人)坏账了,那么你的坏账成本就是20万,如果问这1000个人收了10%的利差,利差收入是100万,除去员工和办公成本后,还是能够盈利的,但是如果你审批通过放款的这1000人里面有10%的坏账(100个人),那坏账成本就是100万,显然利差收入是覆盖不了公司所有成本,那么长此以往这个平台就会倒闭。
但是如果P2P公司在审批通过这1000人借款请求的时候,当时就能判断这批人群的坏账概率在10%,那么你也可以定更高的利差(比如15%,而且这些人由于在其他更低利率的银行那个得不到借款,因此能够接受这更高的借款成本),那么150万的收入也能够覆盖坏账和其他成本了,这就是说明这个业务模式的核心在于,对这些借款人群的违约概率判断非常重要,也就是我一再强调过的这个业务模式中团队自身的风险定价能力是最重要的,只要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