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共21张PPT)
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 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 理解。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表现
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扬弃 吸收。如: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形成一个高 潮; *中国固有的儒、道、玄等文化,与佛教文化汇同交融; *唐朝,南亚的佛学、历法、医学,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 西方世界的伊斯兰教、景教及至马球运动,从开启的国门一拥 而入,使得首都长安成为那一时代中外文化汇聚的中心,一个 具有盛大气象的世界性大都市; *明末清初,西方的基督教传入中国,带来了西方文明。 *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欺凌压迫,大批热血知识分子仍然不忘 吸取西方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
科学技术
1.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 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意义:是中国人民勤劳、智 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 的生动体现
吴越文化
岭南文化—民间舞蹈—舞龙
敦煌文化——敦煌幽梦、楼兰古韵
彝族节日—赛装节
侗族节日—播种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瑶族节日—耍歌堂节
佤族节日—青苗节
布朗族节日—成丁节
怒族节日—祭天节
赫哲族节日—跳路神节
中华文化之 民族文化篇
维 自由舒展,轻快灵活,不时会出现戛然静止
吾 尔
和风趣幽默的小动作,绚丽而精彩
族 的 舞 姿
彝 族 的 铜
鼓
民族文化的 舞
藏 族 的 舞 姿
多样性
柔 和
而
细
腻
高中政治必修三: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原因 区 域 性 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 具体表现
吴越文化
滇黔文化
吴 越 水 乡
滇 黔 风 景
滇 黔 美 女
吴 越 美 女
雕刻艺术 民 族 性
文字及作品
龙 门 石 窟
敦 煌 石 窟
克 孜 尔 千 佛 洞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 外,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26个民族 现在或曾经有过自己的文字。他们用 自己的文字,创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学
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时间 公元前6--- 公元1---400 公元401-公元前1世 年 -1000年 纪 时代 春秋到西汉 东汉到东晋 南北朝到 北宋初 比例 50% 62% 71% 公元1001--1500年 北宋到明 中朝 58%
某英国学者: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 几乎有一半是源于中国。可以说,中华民族为世界 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独 文学艺术 特 性 科学技术
作用 特点 地位 作用 特点 地位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 劳动人民长期对天 文、气象、物侯进 秋处露秋寒霜降, 行观测、探索、总 冬雪雪冬小大寒。 结的结果,是我国 劳动人民独有的伟 每月两节日期定, 大科技成果,在我 最多相差一两天, 国广大农村开展农 事活动有广泛的应 上半年来六、甘一, 用价值,一般更适 下半年是八、甘三。 用黄河流域一带的 农事活动。
柯尔克孜族(国外称吉 尔吉斯族,现有吉尔吉斯斯 坦国)英雄史诗。《玛纳斯》 广义指整部史诗,狭义指其 第一部。与藏族史诗《格萨 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 格尔》不同,史诗《玛纳斯》 并非一个主人公,而是一家 子孙八代人。 整部史诗以第 一部中的主人公之名得名。 《玛纳斯》主要讲述了柯尔 克孜族人民不畏艰险,奋勇 拼搏,创造美好生活,歌颂 伟大爱情的故事。
高中政治必修3精品课件8: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3、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地位作用 意义
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 骄傲。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 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 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滇黔文化
孔雀舞 葫芦丝 苗族笛笙 吊脚楼 背篓
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内敛性强,“山性使人塞”。
华东地区人工雕饰的文化资源较多,西南地区原生态文化资源占多数; 吴越文化流动和开放性强,滇黔文化内敛性强; 吴越文化精致典雅,滇黔文化热情奔放; 滇黔文化较吴越文化更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
设计理念: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看完中国国家馆的简介后,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的感受。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独特性)
1、中华文化的内容: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也包括文学 艺术、科学技术
京剧
瓷器(china)
书画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2、中国文学艺术的特点 (1)特点: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 (2)作用: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中 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具有独特的作用。 (3)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时间
公元前6-公元前1世纪 公元1年-400年 公元401年-100年 公元1001年-1500年
比例
50%
62%
71%
58%
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列内容能够体现中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课件(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课件(共38张PPT)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
1、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课件(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课件(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课件(共38张PPT)
青花瓷
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充满智慧的哲学“思中想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 完备深刻的道德与和伦伦东理比方;的灿。烂欧的洲成人就在相艺提术并方论面,无只法能 富有魅力的古典像戏对曲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 不可思议的中华已气。功”;这是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 手到病除的中医威药廉、•蒙查医布药斯、的藏医看药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课件(共38张PPT)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P68)
1、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 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而各具 区域性。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长期相互交流、相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课件(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课件(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课件(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课件(共38张PPT)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一般认为,陕西人受 “黄土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具有憨厚朴实、相 对守旧的性格特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课件(共38张PPT)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
1、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课件(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课件(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课件(共38张PPT)
青花瓷
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充满智慧的哲学“思中想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 完备深刻的道德与和伦伦东理比方;的灿。烂欧的洲成人就在相艺提术并方论面,无只法能 富有魅力的古典像戏对曲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 不可思议的中华已气。功”;这是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 手到病除的中医威药廉、•蒙查医布药斯、的藏医看药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课件(共38张PPT)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P68)
1、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 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而各具 区域性。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长期相互交流、相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课件(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课件(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课件(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课件(共38张PPT)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一般认为,陕西人受 “黄土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具有憨厚朴实、相 对守旧的性格特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共17张PPT)
(2)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 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 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小结
博 大 精 深 的 中 华 文 化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独特性)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区域性)
(1)文学艺术 (2)科学技术
成因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材料三 中国园林发展源远流长,其中,中国古典园林史 通常被划分为5个时期,即生成期(220年之前)、转折 期(220年-589年)、全盛期(589年-960年)、成熟 期(960年-1736年)和成熟后期(1736年-1911年)。
1.文学艺术
1
地位 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
作用 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
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 文化。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1)原因: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
包容性
求同存异: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 化中的积极成分。
中国园林艺术
中国古代园林
材料一 东方园林与西亚、欧洲园林并称为世界三大造园 系统。其中属于皇家园林的承德避暑山庄和颐和园,以及 属于私家园林的多个苏州古典园林,更被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材料二 中国园林艺术集建筑、书画、雕刻、文学、园艺等 艺术于一身,是中国美学的楷模,反映出中国人深邃的哲 理思辨及对生活的追求。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独特性
(1)科学技术的地位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共45张PPT)
•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科学家李约瑟博 士说:在中世纪时代,中国几乎所有 的科学技术领域都遥遥领先于西方, 中国的科技常常为欧洲人望尘莫及。 •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高度称赞中国的四 大发明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 据说日本企业成功靠的是《论语》加 算盘。新加坡的繁荣得益于重视儒学
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精深为世界文明 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吴越文化
滇黔文化
(3)具体表现:
吴越文化与滇黔文化的差异: 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流 动性和开放性强,“水性使人通”。 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 征,内敛性强,“山性使人塞”。
、 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 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D
• ①古代中国的蚕丝织物为当时的欧洲 人所钟爱,带来了“丝绸之路”的长 期繁荣 • ②中国的瓷器名扬四海,在中世纪的 西方比黄金还贵 • ③中国的农学著作发表之早、数量之 多为世界之最 • ④中国医学自成一家,为世界瞩目 A.① B.①②
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之一
博大精深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独特性 ——区域性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
独 特 性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文学艺术丰富绚丽
歌德:当中国人已拥有小说的时候, 我们的祖先还正在树林里生活呢!
(1)文学艺术的作用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 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历史悠久 特点 内涵丰富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 文化
中华文化的魅力
• 中华民族文化,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 地将世界的目光吸住.她那灿烂的成就, 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十分杰 出的贡献. •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盛赞中国文化,尤其 崇拜孔子,他大声疾呼,欧洲人对中国“ 应该赞美,应该惭愧,尤其应该效仿”. • 美国汉学家德克· 卜德说:中国文化西传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我国南北差异举例
南繁北齐 (语言)
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划一
南细北爽 (性格)
南方人说话比较婉转,北方人比较直率
南米北面 (饮食)
南方人爱米食,北方人爱面食
南敞北实 (建筑)
园林建筑南方多敞口,北方多封闭严实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1、成因: 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历史、地理等因素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从视频中能感受到中华文化有何特点?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内容极为丰富,涵盖绘画、刺绣、茶艺等多方面。 2.工艺精美,独具特色 3.……
独特性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民族性 中华瑰宝,民族骄傲
包容性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 文学篇
1、地位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各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A.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3、意义: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 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科学技术
特 点 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
意 义 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区分几个“重要标志”
(1)科学技术 (2)汉字 (3)文化遗产 (4)传统建筑 (5)印刷媒体
的推广
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6.2《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ppt课件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史记·项羽本纪》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杨度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岳麓书院濂溪祠门联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少数民族文化瑰宝——南丹白裤瑶
白裤瑶是瑶族众多支系中的一个分支, 因该分支男子常年穿着白裤而得名,主 要分布在广西河池市南丹县总人口约3万 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 化保留最完整的民族分支,被称为“人 类文明的活化石”,是一个由原始社会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6
thank
you!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7
文学艺术丰富绚丽
古代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 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 三者高度协调统一。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的“天府之国”。
高中政治必修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PPT课件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 相传的重要见证
第一部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第一部著名特的戏点曲:作规品—模关之汉大卿的,《窦娥冤》 第一部日记存体游留记之—丰徐宏,祖为的世《徐界霞客游记》 第一部长篇所讽刺仅小有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
阅读教材P65小虚框,探究中华文化衰微的 原因、表现?
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西方近代工业文 明的冲击
表现: (1)封建意识浓厚、民族意识薄弱、压抑进步思想 (2)清朝:现代科技水平落后 (3)鸦片战争后,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渐渐 消失 (4)西学大量传入中国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回顾四大文明
古巴比伦
巴比伦是人们已知 的历史最悠久的古 代东方国家。据历 史学者推断,约在 公元前四千年代, 居住在这一带的苏 美尔人已有较为发 达的文化,不仅发 明了文字,而且发 明了用于书写文字 的“泥板书”。公 元前538年,巴比 伦王国被并入波斯 帝国的版图。 古老 的两河流域文明最 终湮灭。
结论: 国家衰落决定文化衰落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正在 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1)决定因素-----振兴中华民族 (2)实践证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3)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演员们举起这张纸 前行。地面上是 “丝绸之路”的地 图以及沿途的文化 标志。 闻名遐迩的“丝绸 之路”。2000多年 前,中国的商队就 经常带着贵重的丝 绸由长安(今陕西 西安)出发,经过 河西走廊,进入欧 洲大陆。“丝绸之 路”成为中西方经 济文化交流的重要 通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共28张PPT)
②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 民族的骄傲。
材料一:佛教源于印度,于两汉时期传入中国,至隋唐时期,与儒家道家思想 完成三教合一的奇特景观。 材料二:赵武灵王是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实行 “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 箭的作战方法,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相互反驳诘难, 又最终相互借鉴吸收,终于完成儒家的至尊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时间 公元前6-公元 公元1- 公元401- 公元1001-
前1世纪 400年 1000年
1500年
时代 比例
春秋到西汉 东汉到 南北朝到 北宋到明中
东晋 北宋初
期
50%
62%
71%
58%
以上表格,反映了什么问题?
3.科学技术
地位: 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 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南敞北实(建筑)
园林建筑南方多敞口,北方多封闭严实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1.区域 Nhomakorabea化形成的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 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具有明显的的区 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各 自保持着特色。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 中; ②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 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材料一:佛教源于印度,于两汉时期传入中国,至隋唐时期,与儒家道家思想 完成三教合一的奇特景观。 材料二:赵武灵王是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实行 “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 箭的作战方法,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相互反驳诘难, 又最终相互借鉴吸收,终于完成儒家的至尊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时间 公元前6-公元 公元1- 公元401- 公元1001-
前1世纪 400年 1000年
1500年
时代 比例
春秋到西汉 东汉到 南北朝到 北宋到明中
东晋 北宋初
期
50%
62%
71%
58%
以上表格,反映了什么问题?
3.科学技术
地位: 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 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南敞北实(建筑)
园林建筑南方多敞口,北方多封闭严实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1.区域 Nhomakorabea化形成的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 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具有明显的的区 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各 自保持着特色。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 中; ②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 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高中政治必修3精品课件6: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充满智慧的东方哲学
周易八卦 “中国哲学之父”
(1)中华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
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 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完备深刻的伦理道德 惟“ 道孔 是德 从之 ”容 ,
中国古代传统道德 主要是以儒家为正 统的传统思想道德
老子认为,人遵循了“道”去为人处事便 会“德”,所以他把“道”与“德”合称 为“道德”。
区域性 (1)不同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 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
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人们一般认为,陕西人受“黄土文化”和 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具有憨厚朴实、相对守 旧的性格特点;广东福建人受海洋开放文 化的影响形成包容、善于接受外来文化和 新鲜事物的心理特征;山东人受儒家文化 影响深远,道德观念、家族观念强烈,比 较传统和守旧;而游牧民族的文化影响着 现代北方人尤其是东北人的性格;江浙地 区土地肥沃,水源丰沛,人们生活富足安 定,这种文化造就了江浙人安逸的生活态 度和性格特征。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
之一 ,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各地也有着不尽相
同的习俗。但从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习俗的传统
文化内涵还是大同小异的。
“端午节”是多民族的共同节日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 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美课件 (共25张PPT)
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三、中华文化的力量:
1. 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 特点,文化也有自身的特性。人们常说,法国 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 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B.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C.各民族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D.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 定的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 文化
自学导引: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从内容上看;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从地域上看;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从民族上看; 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三、中华文化的作用:
闻名中外的石窟艺术
维 吾 自由舒展,轻快灵活 尔 彝 族 族 的 的 舞 铜 姿 鼓 舞 藏 族 柔 的 和 而 舞 细 姿
腻 宗教色彩浓郁, 长袖善舞
朝鲜族跳舞
轻快,典雅,动中有静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民族性
(1)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
D
A • A. 我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和归属感 • B. 我国各民族人民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 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 C.我国的汉族文化取代了少数民族文化 • D.中华文化比少数民族文化优越
4. “56 个星座 56 枝花, 56 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 家, 56 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从文 化上看,“ 56 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体现了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A、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 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展现 作用
高中政治必修3精品课件5: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1) 闻名中外的石窟艺术
(2)优秀的民族文学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26个民族 现在或曾经有过自己的文字。他们用自己的文字,创造自己的优 秀民族文学。
藏族
蒙古
维吾尔族
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1)共性与个性: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 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4)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 大的民族凝聚力。
二、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区域性)
1.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各地区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区分影响和决定)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 的特色。
三、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内涵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 极成分。 (2)包容性的作用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4.中华文化的力量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②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 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2)优秀的民族文学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26个民族 现在或曾经有过自己的文字。他们用自己的文字,创造自己的优 秀民族文学。
藏族
蒙古
维吾尔族
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1)共性与个性: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 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4)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 大的民族凝聚力。
二、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区域性)
1.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各地区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区分影响和决定)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 的特色。
三、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内涵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 极成分。 (2)包容性的作用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4.中华文化的力量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②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 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共56张PPT)
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是中华文化源 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
注意:包容也是文化传承、发展、创新的重要途径。 (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表现
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扬弃吸收。如: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形成一个高潮; *中国固有的儒、道、玄等文化,与佛教文化汇同交融; *唐朝,南亚的佛学、历法、医学,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西方世界的 伊斯兰教、景教及至马球运动,从开启的国门一拥而入,使得首都长安成 为那一时代中外文化汇聚的中心,一个具有盛大气象的世界性大都市; *明末清初,西方的基督教传入中国,带来了西方文明。 *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欺凌压迫,大批热血知识分子仍然不忘吸取西方文 化,“师夷长技以制夷”。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特性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2.区域性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3.民族性
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一、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独特性)
中国瓷器:风靡欧洲三百年
China:瓷器、中国 距今两千年前的汉朝,中国陶瓷
已经向周边国家传播。唐朝开拓了丝 绸之路,中国陶瓷传到阿拉伯地区, 再传到欧洲。从17世纪起,中国瓷器 向欧洲大量输出,延续了近300年,品 种之多,数量之巨,影响之广。《英 国大百科全书》:“从来没有过什么 工艺品可以跟中国的瓷器相媲美。”
知识拓展:快速识别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在分析具体材料是否体现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时,可从 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来思考。求同存异侧重于中华文化 与其他民族文化相处时的和谐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与其他民 族文化之间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
(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 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 也并非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注意:包容也是文化传承、发展、创新的重要途径。 (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表现
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扬弃吸收。如: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形成一个高潮; *中国固有的儒、道、玄等文化,与佛教文化汇同交融; *唐朝,南亚的佛学、历法、医学,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西方世界的 伊斯兰教、景教及至马球运动,从开启的国门一拥而入,使得首都长安成 为那一时代中外文化汇聚的中心,一个具有盛大气象的世界性大都市; *明末清初,西方的基督教传入中国,带来了西方文明。 *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欺凌压迫,大批热血知识分子仍然不忘吸取西方文 化,“师夷长技以制夷”。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特性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2.区域性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3.民族性
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一、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独特性)
中国瓷器:风靡欧洲三百年
China:瓷器、中国 距今两千年前的汉朝,中国陶瓷
已经向周边国家传播。唐朝开拓了丝 绸之路,中国陶瓷传到阿拉伯地区, 再传到欧洲。从17世纪起,中国瓷器 向欧洲大量输出,延续了近300年,品 种之多,数量之巨,影响之广。《英 国大百科全书》:“从来没有过什么 工艺品可以跟中国的瓷器相媲美。”
知识拓展:快速识别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在分析具体材料是否体现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时,可从 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来思考。求同存异侧重于中华文化 与其他民族文化相处时的和谐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与其他民 族文化之间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
(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 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 也并非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PPT教学课件(共23张PPT)
2016年“贺年会”是大力推进春节文化旅游消费大发展大繁荣
的重大举措,突出“山东好年,客来山东”主题,发挥市场主
体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年节旅游消费需求。
(1)“好客文化”沉淀为鲜明的“山东性格”表明了中华文 化的什么特征?
(2)导致齐鲁文化与其他文化巨大差异的因素是什么?
(3)齐鲁文化与各地特色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
复习提问
1、汉字和史书典籍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怎样的 作用? 2、怎样创造中化文化新的辉煌? 3、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学习目标
一、课标要求 1.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 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2.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 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二、重点知识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还在于它具有独特性、区域 性和民族性。独树一帜,具有区域色彩和民族色彩的中 华文化,充分显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堂小结
目标测试
1.木版年画是指用传统的木版水印方法印制的年画。木版
年画是中国覆盖面广、流派多、地域风格丰富的民间艺术
门类,它鲜艳浓烈、节日气氛浓郁,画面情趣盎然,深为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区域文化的成因 自然条件
我国幅发员展辽程阔度,各地____________千差万别,经 济社会___________不同。 2.区域文化间的关系 不同融区合域的文化长期交流、借特鉴色、吸收,既渐趋 ________,又保持着各自的________。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提示:
(1)表明了中华文化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反映了 它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快,典雅,动中有静
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1张PPT )
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1张PPT )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是各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 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 民族的特性。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促进,共同创 造了中华文化. 注意:不要认为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的文化。
咏春拳
太极拳
李小龙
(一)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绘画
书法
中华文化之艺术篇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中华文化之文学篇
王羲之 书法
齐白石画虾
中华文化之艺术篇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文学艺术
特点:历史——辉煌而悠久 内涵——丰富而绚丽 风格——鲜明而独特
作用:对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 有独特的作用
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1张PPT )
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1张PPT )
吴越文化
岭南文化—民间舞蹈—舞龙
敦煌文化——敦煌幽梦、楼兰古韵
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1张PPT )
湖湘文化—湖湘戏曲—杂技
粤文化-飘色
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1张PPT )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表现
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扬弃 吸收。如: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形成一个高 潮; *中国固有的儒、道、玄等文化,与佛教文化汇同交融; *唐朝,南亚的佛学、历法、医学,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 西方世界的伊斯兰教、景教及至马球运动,从开启的国门一拥 而入,使得首都长安成为那一时代中外文化汇聚的中心,一个 具有盛大气象的世界性大都市; *明末清初,西方的基督教传入中国,带来了西方文明。 *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欺凌压迫,大批热血知识分子仍然不忘 吸取西方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张衡发明的地震仪 古 代 四 大 发 明
中华文化之 科学技术篇
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1张PPT )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时间 比例
公元前 6-公元 前1世纪
50%
公元1400年
(2)地位: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文
化的骄傲。
(3)意义:
它们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 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 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1张PPT )
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1张PPT )
主要是历史和地理的因素
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1张PPT )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原因: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 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 影响,各地区文化具有明显的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 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 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包容性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 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 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 理解。
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1张PPT )
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1张PPT )
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1张PPT )
藏族节日—元根灯会
彝族节日—赛装节
侗族节日—播种节瑶Βιβλιοθήκη 节日—耍歌堂节佤族节日—青苗节
布朗族节日—成丁节
怒族节日—祭天节
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1张PPT )
①吴越文化:评弹—饮酒品茗—紫砂壶—盆景—山水画---园林
②滇黔文化:傣族孔雀舞—苗族笛笙—民族山寨— 贵州吊脚楼
理性:
①吴越文化:人工雕饰、流动开放、精致淡雅--- 水乡文化
②滇黔文化:原生态、内敛性强、热情奔放、多样性— 山寨文化
●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原因是什么?
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1张PPT )
第六课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河北赵州桥
杭州灵隐寺
嘉兴烟雨楼
雷锋塔
承德避暑山庄
湖南湘西凤凰古城
黄鹤楼
戚继光牌坊
中华文化之 建筑篇
商周四羊尊
学科网
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苏东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欧阳修——无酒不成文
曹操——煮酒论英雄
中华文化之 酒文化篇
茶具
功夫茶
中华文化之 茶文化篇
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1张PPT )
科学技术
1.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 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意义:是中国人民勤劳、智 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 的生动体现
赫哲族节日—跳路神节
中华文化之 民族文化篇
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1张PPT )
维 自由舒展,轻快灵活,不时会出现戛然静止
吾 尔
和风趣幽默的小动作,绚丽而精彩
族 的 舞 姿
彝 族 的 铜
鼓
民族文化的 舞
藏 族 的 舞 姿
多样性
柔 和
而
细
腻
宗教色彩浓郁,
长袖善舞
朝鲜族跳舞
中华文化之
地区文化篇
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1张PPT ) 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1张PPT )
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1张PPT )
思维升华: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看了材料,你能说说二者的差异吗?
感性:
62%
公元 4011000
71%
公元 10011500
58%
表中所展示的有中国历史四个阶段,大致是春 秋到西汉、东汉到东晋、南北朝到北宋初年、北 宋到明中期。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 世界范围内一直处于优势地位,是推动世界文明 进步的重要力量。
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1张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