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麦22号小麦品种介绍
济麦22田间管理技术
济麦22号小麦新品种田间管理技术意见河南泉星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一、针对品种特点,科学管理(一)济麦22号小麦新品种的特点济麦22: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分蘖率较强,成穗率较高,株型紧凑,穗容量大。
根据国家区试及高产攻关结果,济麦22穗粒数比较稳定(一般为36以上),穗数和千粒重变幅较大(亩穗数40—55万,千粒重40—48克)。
提高成穗数和千粒重是实现济麦22高产稳产的关键。
(二)春季麦田的主要管理措施1、科学浇水①应当早浇的麦田凡0-2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在50%以下,且群体头数不足的麦田,特别是抢墒播种又从未浇过水的麦田,或者整地播种质量差、失墒严重的麦田,开春后都应及早浇水。
②应当晚浇的麦田:凡冬前已经浇过水,且麦苗生长基本正常,亩群体头数在≥80万头的麦田,可适当推迟浇水时间,在起身拔节期再进行浇水。
③科学的浇水时间和方法要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的晴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小水细浇,注意浇透,杜绝大水漫灌。
浇水时如遇大幅降温,应立即停浇,待气温回升时再浇,防止发生冻害。
浇水量以晚上降温前全部渗完、地面无积水为宜,浇过水的麦田一定要及时进行中耕划锄保墒,避免板结裂缝,达到增温保墒、促根下扎、促苗早发、消灭杂草的目的。
2、适时追肥看苗追肥,因地追肥,防止旺长,防止倒伏。
底肥施用不足或播种较晚,目前群体偏小、苗质较弱的麦田,可在返青期结合浇水早追肥,每亩可追施尿素12-15公斤/亩;冬前生长偏旺、群体偏大的麦田要推迟到拔节期追施尿素7-10公斤/亩。
3、早春防治病虫草害①小麦纹枯病第一次防治应在2月底前进行,间隔10天再接力防治第二次,可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克/亩或20%三唑酮100毫升/亩兑水50公斤,对准茎基部喷雾,注意一定要喷湿,防效才会较好。
②麦蚜可用10%吡虫啉40克/亩兑水30公斤喷雾。
③麦红蜘蛛用0.9%虫螨克20毫升/亩兑水30公斤喷雾。
④胞囊线虫病常年发病的麦田可在返青期可用3%克百威颗粒剂2-5公斤/亩或10%克线磷颗粒剂200克/亩等处理土壤,控制早期侵染。
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
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济麦22号是一种新型优质中筋小麦品种,在冬季播种而春季收割,适宜于生长在华北、东北、黄淮海等地区。
它的外观特点是:植株高度适中、代表穗粒呈圆筒形、籽粒颜色白亮、均匀度好、穗形整齐、籽粒饱满、重量大。
在品质方面,它的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面筋质量好、适宜于制作高级面包等各种面点。
在病虫害方面,济麦22号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可以在种植过程中减少农民的病虫害防治成本和劳动力投入。
高产栽培要点:1. 控制种植密度:济麦22号在栽培过程中,应控制种植密度,以确保植株之间的适当空间。
一般情况下,种植密度应在每亩280-300kg之间。
2. 选择适宜的耕作方法:济麦22号生长期较短,需在生长过程中精细管理,以增加收获量。
冬季闲置地可实行中耕,保持土壤松散通气,促进植物的吸收养分和水分。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保证济麦22号高产的关键。
在春季开春播种时,应在耕地的基础上,配合施入复合肥和过磷酸钙,以满足早期生长时的营养需求。
同时在生长过程中适时补充氮、钾、磷等基础肥料,以帮助植物增长发育。
4. 确保充足的水分:济麦22号对水要求较高,且特别适合应用“积温换水”技术。
在移栽后的20-25天内进行一次深水灌溉,以保证植株快速合格。
5. 适时防治病虫害:济麦22号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能力,但在生长过程中仍需适时预防和治理。
在生长初期,要加强对叶斑病和茎锈病的防治,以保证生长后期的正常发育。
同时,要定期喷洒农药,杀灭身上寄生的害虫。
总之,只有在注意以上的高产栽培要点,才能有效地提高济麦22号的产量和品质。
济麦22的特征特性及其在灌南县的推广种植
济麦22的特征特性及其在灌南县的推广种植摘要济麦22系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介绍该品种在灌南县的引进种植表现,针对济麦22的特征特性,对单产9 000 kg/hm2以上的田块超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为济麦22在灌南县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济麦22;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江苏灌南济麦22(984121)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1994年以自育品系935024为母本、935106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品种。
2006年9月和2007年1月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品种审定。
灌南县2005年引进,经过3年试验示范种植,其表现出产量潜力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
2009—2010年度部级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主推济麦22。
现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济麦22半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分蘖性强,成穗率高,单位面积成穗多。
穗层整齐,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硬质。
株型紧凑,旗叶深绿、上举,长相清秀。
株高75 cm左右,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综合抗病性好,落黄佳。
丰产、稳产性好。
白粉病免疫,中抗条锈病,中抗至中感秆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叶锈病[1-2]。
容重807 g/L,蛋白质含量14.27%,湿面筋含量33.1%,吸水率68%,形成时间3.0 min,稳定时间3.3 min,最大抗延阻力238 E.U.,拉伸面积58 cm2,属优质小麦。
2在灌南县种植的产量表现灌南县于2005年引进试种,综合表现较好。
2006年参加灌南县小麦品比试验,连续2年,产量达8 712 kg/hm2,比对照烟农19增产5.8%,2008年示范推广,在李集乡拐圩村高产田块种植,由于种管质量较好,加之后期气候条件对小麦生长较为有利,经测产,产量达8 853 kg/hm2。
室内考种结果:穗长9.5 cm,结实小穗17.4个,每穗粒数35.7粒,千粒重43.5 g,有效穗数636万穗/hm2,高产田块产量达9 000 kg/hm2以上。
冬小麦新品种济麦2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新品种济麦2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粮食作物2009.11舭舛技城ll冬小麦新品种济麦2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信恒杰闫玉娟苏庆国(山东省汶上县农业局272500)小麦的高产,稳产是保证我国粮食供求平衡,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由于受育种水平和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制约,高产地块的产量长期徘徊在千斤左右,影响到小麦的进一步发展和生产总量的增加.同时面临我国人多,粮田面积逐年减少的现状,粮食供需矛盾的压力越来越大.从去年开始在全国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之时.我们选择冬小麦品种济麦22,根据品种特征特性探讨超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全县,全省乃至全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小麦高产上水平.1济麦22特征特性1.1长势长相济麦22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最新育成的超高产,多抗,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2006年9月和2007年1月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黄淮北片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鲁农审2006050和国审麦2006018.适宜淮北地区和黄淮冬麦区北片种植.半冬性,幼苗半匍匐,中早熟,株高75cm左右,株型紧凑,叶片较小上冲,抗寒性好,抽穗后茎叶蜡质明显,长相清秀,茎秆弹性好,抗倒伏,抗干热风,熟相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饱满;亩有效穗45万~55万穗,穗粒数36~38粒,千粒重42~45g,容重800g/L左右.1_2适应性与抗逆性该品种适应性比较强,更适合水浇条件比较好的地块种植.2006年经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中抗至中感条锈病,中抗白粉病,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1.3产量情况2004年一2006年度参加山东省区试,两年均列第一名,平均亩产536.81kg.比对照极显着增产10.79%,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9.1kg,比对照增产4.05%;2004年一2006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北片区试. 平均亩产518.08kg,比对照显着增产4.67%,生产试种植耐病品种是防止玉米茎基腐病和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3-2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对制种玉米在抽雄时及时将发病雌雄株拔除.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发病株,集中烧毁或结合深翻土地而深埋3.3合理轮作玉米茎基腐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主要是土传带菌,在玉米连作地,土壤中病原菌积累数量大,发病重.因此发病重的地块可与马铃薯,蔬菜作物实行2~3年轮作.3.4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要采用高畦栽培,严禁大水漫灌.注意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湿气滞留.要及时中耕松土,避免各种损伤.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在玉米拔节期或孕穗期增施钾肥或磷氮肥配合施用.3.5拔出病株田间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4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抗菌素.如农用链霉素,农抗120等,有一定的防效;在播种前,用抗菌素浸种,对于控制经种子传播的病原菌有显着效果.每亩用5O%多菌灵lOOg对水lOOkg或l%托布津溶液喷雾,另加40%辛硫磷lOOml或40%乐果乳油5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进行灌心效果更佳.另外要及时治虫防病,注意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一147—;舭枇龇2009.11粮食作物验平均比对照增产2.05%.2006年6月经山东省农业厅和科技厅联合专家组在兖州实打验收,4.56亩实收亩产727.43kg,创山东省历史最高记录.2009年在我县100亩示范田经县农业局专家组测产653.75kg.2亩产650kg以上超高产小麦栽培技术2.1秸秆还田培肥地力选择土体深厚,肥沃的土壤,培肥地力,平衡施肥是夺取小麦高产的基础.济麦22对土壤条件及养分需求并不太严格,在中等偏上的土壤肥力条件下, 仍能获取高产.培肥地力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实行玉米,小麦秸秆全部还田,不仅增加了土壤有机质,为小麦生长提供了养分齐全的矿质元素,而且还增加了土壤空隙度.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蓄水保肥,根系下扎,增强小麦的抗旱,抗干热风能力.土壤中秸秆的腐熟,有利于田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 这对增强超高产田小麦的光合作用,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效果十分明显.这是该地块在各种养分指标并不是太高,追肥数量不多的情况下而获取最高单产的关键.秸秆还田用还田机将玉米秸秆打碎,均匀地铺施于地表.用旋耕机耙一遍,然后亩撒施鸡粪2m3,50kg复合肥(复合肥的养分含量为氮16,磷14, 钾10).用深耕犁深耕25cm,将秸秆翻于地下,然后再用旋耕机耙一遍,使秸秆在土壤耕作层中分布均匀,地表平整,土壤疏松.2.2适期,适量,足墒播种该品种属半冬性品种.该高产田的播期为10月5日一1013.确定适官的播量.该品种属大穗型品种,亩穗数在45万左右.采用的超高产栽培途径为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亩播种量8kg,其基本苗达到l8.3万.为了达到苗齐,苗匀,苗壮,播前精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种子包衣,选用一级种子下地:整平畦面,凋齐耧角,播深一致,覆土3~4cm.采取等行距播种,使田间麦苗分布均匀,单株发育健壮,宜建立合理群体.畦宽2.OOm,畦埂30cm.坚持足墒播种,先播种,跟浇"蒙头水",出苗前及时划锄松土,破除板结.2.3科学运筹肥水.建造合理群体高产田全生育期共浇四水.冬水提前到11月2313前.由于播种期推迟,冬前群体偏小,为了进一步增加冬前分蘖,冬水时间相对提前,为获得较高的亩穗数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了增加春季分蘖,创造合理一148一的群体结构,春季第一肥水也相对提前,于3月下旬小麦拔节初期进行早春第一肥水管理,亩追复合肥15kg(其中氮24,钾l6,无磷).于5月上旬浇春季第二遍水.即孕穗水,结合浇水亩施尿素7.5kg,主要作用是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并保证土壤深层蓄水,供小麦后期吸收利用.于5月中下旬浇第三遍水,即灌浆水.主要作用是延缓后期小麦衰老,促进灌浆,提高粒重.2.4加强病虫草害防治等田间管理2.4.1中耕松土在小麦苗期雨后或浇水后,进行适时划锄中耕,目的是增温,保墒,除草,破板结,以促进根系和幼苗生长健壮.2.4.2防病治虫于小麦开花期喷施氧化乐果防治麦蚜,同时喷粉锈宁防治小麦白粉病.2.4.3叶面喷肥在开花灌浆期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目的是防止早衰,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千粒重.2.4.4叶面喷施天达2116为了增强小麦的抗逆性,提高千粒重,分别于5月中下旬每隔7天分三次喷施天达2ll6.3结论(1)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等诸多综合优良性状.但也存在着基部第一节间较长,韧性较差等弱点.正因为这一弱点,其一在肥水运筹上应把握好时间.今年高产田虽然播期适中,冬前温度较低,冬前苗情不足,在浇封冻水和春季第一肥水上时间有所提前.小麦收获前没有大的降雨和干热风,没出现倒伏现象.如果正常年份,在冬前分蘖充足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后期倒伏,建议封冻水推迟到小雪一立冬期间,春季第一肥水推迟到拔节期进行.其二在施肥上要做到平衡施肥.应增加有机肥,磷,钾肥的用量,氮肥应推广后移技术.使60%以上的氮肥放在拔节后期使用,保证高产小麦整个生育期肥力合理充足,发挥更大的增产潜力.(2)济麦22小麦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今年小麦高产创建100亩高产示范田亩产达到653.75kg的产量,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中等以上肥力的地块,给予较小的投入,仍能获取较高的产出,从而对传统的高产栽培理论提出新的挑战.这有待于我们进行新的研究和验证。
济麦22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易感褐条病,抗黑穗病;该品种对甘蔗生产上常用除草剂二甲四氯钠盐、乙草胺、莠去津、蔗草灭等不敏感。
3.4 保持品种种性和种子生产技术要点 甘蔗是无性繁殖作物,从遗传的角度来看,甘蔗品种的种性是不易退化的。
在生产上应注意保持品种的纯度,其措施有:不要在混杂严重的蔗地留种,如需从混杂的蔗地留种,应由熟悉品种的人去砍收,不同品种要分开堆放;留种时注意去杂,混杂植株不留种;剥叶砍种,对留种混入的杂种应另行堆放;播种时发现有混杂的种茎应拿出来不种。
甘蔗新品种原种生产(繁殖)可采用春植秋采苗、秋植夏采苗、夏植春采苗的2年3采苗快繁技术;或者采用茎尖脱毒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生产键康种苗,健康种苗种植至第2代可恢复品种种性。
(收稿日期:2013-06-13)济麦22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杨 沛1 周成刚2 颜 琴2 蒋学中1 王成举3 钱先国4 陈宗法1(1江苏省泗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23700;2泗阳县裴圩镇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223735;3泗阳县泗农种业有限公司,223700;4泗阳县新袁镇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223733)济麦22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超高产、多抗、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2008年8月通过江苏省引种认定。
2012年被列为泗阳县小麦高产增效创建栽培及主体品种。
2012年在裴圩、新袁、高渡等6镇安排6个部级高产增效创建示范区共4400hm2,品种为济麦22。
经测产每hm2有效穗682.5万穗,穗粒数35.4粒,按千粒重41g计算,理论单产9905.8kg。
其中,6个万亩片中3亩以上核心方每hm2有效穗720万穗,穗粒数38粒,按千粒重41g计算,理论单产11217kg,已申报省农委专家验收组验收。
1 特征特性济麦22全生育期233d,较对照淮麦26迟熟1d;半冬性,幼苗半匍匐,株高75cm,株型紧凑,叶片较小上冲;抽穗后茎叶蜡质明显,长相清秀,茎秆弹性好;抗倒伏,抗干热风,抗寒性好;熟相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子粒硬质饱满;每hm2有效穗720万穗,穗粒数38粒,千粒重41g,容重800g/L。
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
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摘要】济麦22号是一种优质小麦品种,具有很多特征和特性。
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是耐寒、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等。
其高产特点主要表现在适合高产栽培,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
为了实现高产,栽培要点包括合理施肥、科学浇水、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济麦22号的生长环境要求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土壤疏松肥沃。
在管理技术方面,要注意及时除草、合理密植、定期翻耕等。
济麦22号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对于农民来说具有很大的种植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济麦22号,特征特性,高产特点,栽培要点,生长环境要求,管理技术1. 引言1.1 引言济麦22号是一种优质小麦品种,具有很高的产量和品质,备受农民们的青睐。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济麦22号的种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本文将对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进行介绍,希望能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信息。
济麦22号具有以下特征特性:1.植株矮秆,抗倒伏性强;2.耐候性好,适应性广;3.穗大粒多,产量高;4.品质优良,适合加工。
这些特征使得济麦22号在种植过程中表现出色,受到了广泛好评。
济麦22号的高产特点主要体现在其栽培要点上:1.选用优质种子;2.合理施肥,科学浇水;3.及时防治病虫害;4.合理密植,适时拔节。
通过这些栽培要点的落实,农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济麦22号的产量和品质。
济麦22号需要在生长环境上具备一定的要求,并且在管理技术上需要精心照料。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济麦22号能够发挥出其最大的产量潜力。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种植济麦22号的农民朋友有所帮助,使他们在生产中取得更好的效益。
至此结束。
2. 正文2.1 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1. 优质产量:济麦22号是一种高产小麦品种,其产量稳定且高效,可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下达到较高的收获量。
2. 耐倒伏性强:济麦22号的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不易被风雨摧毁,能够保证稳定的产量。
4. 味道浓郁:济麦22号的籽粒味道浓郁,口感鲜美,可供食用或加工成各种小麦制品。
小麦品种济麦22的特征特性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小麦品种济麦22 的特征特性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小麦是连云港市赣榆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左右。
2012 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达到54493hm2平均单产6210kg/hm2。
济麦22作为赣榆区小麦的主要种植品种之一,从2008 年开始示范引进,2013 年在全市种植面积达20000hm2该品种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在邳州市2011-2013 年度3个小麦高产增效万亩创建活动中作为主体品种,示范面积1866.7hm2。
据成熟期测产统计,示范片公顷成穗数724.5万穗,穗粒数34.2粒,千粒重42.0g,平均单产9366kg/hm2,即每亩624.4千克,顺利通过省专家组验收。
现结合高产创建情况将其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品种介绍济麦22 是山东省农业科技院作物研究所最新育成的,超高产、多抗、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2006年9月和2007年1 月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黄海北片审定,2008年通过江苏省引种认定。
适宜淮北地区和黄淮冬麦区北片种植。
1. 特性特征。
半冬性,幼苗半匍匐,中早熟,株高75cm左右,株型紧凑,叶片较小上冲,抗寒性好,抽穗后茎叶蜡质明显,长相清秀,茎秆弹性好,抗倒伏,抗干热风,熟相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饱满;公顷有效穗600万-675 万穗,穗粒数36-38 粒,千粒重42-45g,,容重800g/L 左右。
2006 年经中国农科院质保所抗病性鉴定:中抗至中感条锈病,中抗白粉病,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
2005-2006 年两年经农业部谷物品种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平均籽粒蛋白质14.27%、湿面筋33.1%、出粉率68%、吸水率62.2%、形成时间4.0min ,稳定时间3.3min.2. 产量表现。
2007年夏收,济麦22 在淮北各市居所有参试小麦品种产量之首,徐州市平均单产7900.5kg/hm2 、宿迁市平均单产7992 kg/hm2 、盐城市平均单产8068.5 kg/hm2 ,各市均比对照烟农19和淮麦18显著增产,各地普遍反映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综合抗性突出、稳定性好。
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
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
济麦22号是一种优质小麦品种,具有高产、抗逆、抗病等特点,是目前我国小麦种植中的重要品种之一。
下面就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特征特性
1. 优质高产:济麦22号具有很高的产量和品质,株高适中、穗型紧密、籽粒饱满,
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在广大农民和食品加工业中受到了高度认可和广泛应用。
2. 抗逆性强:济麦22号对环境适应性强,不仅耐寒、耐旱、耐倒伏,而且抗逆性强,能够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具有很好的稳产性。
3. 抗病性好:济麦22号对于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等常见病害具有较强的抗性,能够有效减少病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提高小麦产量。
4. 生长周期短:济麦22号生长周期短,成熟期短,适应于不同的种植区域和气候条件,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二、高产栽培要点
1. 土壤选择:济麦22号适宜生长的土壤为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质
疏松,pH值适中的土壤。
2. 良好的田间管理: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深松和耙地处理,提前施入适量有机肥,保持土壤湿润,保证小麦的良好生长。
3. 合理施肥:济麦22号在生长期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因此在返青孕穗期进行追肥,尤其是氮肥和钾肥的及时补充,能够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
4. 控制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小麦常见的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避免对小
麦产量的影响。
5. 合理密植和适时灌溉:对于济麦22号来说,合理的密植和适时的灌溉是提高小麦
产量的关键,需要在播种时进行合理的密植和适时的灌溉。
济麦22号品种简介及种植技术
济麦22号品种简介及种植技术 济麦22是一种适应性广、易于栽培和获得高产的小麦品种,对于灾害性气候的适应性尤其好,各地普遍反应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综合抗性突出、稳产性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为大家介绍了济麦22的品种简介及种植技术,详情如下: 1、济麦22号品种简介 济麦22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育品系935024为母本、935106为父本通过系谱法选育的超高产、广适、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
该品种于2006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2010年在安徽省认定,并于2009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
安徽皖垦种业有限公司独家买断该品种安徽生产与经营权。
济麦22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
幼苗半匍匐,分蘖成穗率高。
旗叶深绿、上举,抽穗后茎叶有蜡质层;株高72 cm左右,株型紧凑,茎秆韧性好、弹性强,抗倒伏;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角质,籽粒饱满,商品性好;2005年和2006年黄淮北片水地组区试中,平均穗数600万穗/h㎡,穗粒数36粒,干粒重40 g,产量三要素协调。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为,免疫至中抗白粉病,中抗条锈病;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实验室鉴定,济麦22是黄淮麦区主推品种中少有的抗小麦吸浆虫的品种。
2、济麦22种植技术 2.1 培肥地力 依靠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施用有机肥等技术措施培肥地力。
秸秆还田不仅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具有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重要作用。
而且能够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丰富土壤生物种群,加速土壤一作物之间的营养转移回。
2009年山东省滕州市级索镇济麦22实打验收产量11 848 .5 kg/h㎡的田块一直采用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和氮、磷、钾肥的方法培肥地力。
该地块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6%,全氮0.12%、水解氮130.43 mg/kg、速效磷42.15mg/kg、速效钾129. 5 mg/kg、速效硫16 mg/kg,这是创建超高产小麦的地力基础。
小麦新品种济麦22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新品种济麦22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小麦新品种济麦22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培肥地力、精细整地、适时播种、及时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为该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济麦22;特征特性;栽培技术济麦22,原代号984121,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1994年以自育品系935024为母本、935106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
2006年9月和2007年1月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鲁农审2006050号和国审麦2006018。
2006年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受理号20060015.X。
1特征特性1.1生理特征半冬性,中晚熟。
幼苗半匍匐、浓绿,叶片较窄,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
旗叶深绿、上举,抽穗后茎叶有蜡质。
茎秆韧性好,株型紧凑,株高72cm左右,抗倒伏。
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角质,籽粒饱满。
穗粒数36粒,千粒重40g。
济麦22免疫至中抗白粉病,中抗至慢感条锈病,中抗至中感秆锈病,中感至高感纹枯病。
1.2高产稳产2005年国家黄淮北片区试平均产量7 755.9 kg/hm2,较对照石4185增产5.03%,增产显著,居12个参试品种的首位。
国家区域试验产量结果分析表明,与其他参试品种(系)相比,济麦22适应性、动态稳定性和静态稳定性均较好。
生产实践也证明该品种这一优良特性,2006年山东省滕州市70hm2济麦22测产为8 853kg/hm2,7hm2示范方9 166.5 kg/hm2;兖州市3 000m2济麦22实打平均产量10.6t/hm2。
1.3优质中筋2006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籽粒蛋白质14.1%,湿面筋35.2%,沉淀值31.2mL,出粉率68.5%,面粉白度74.3,吸水率60.3%,形成时间4.1min,稳定时间3.5min。
1.4适宜性广济麦22号适宜山东全省及苏北、豫北、冀中南、晋南等地区的中高肥力和水浇条件良好的地块种植。
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
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济麦22号是一种优质小麦品种,具有良好的特性和高产的栽培潜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
一、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1. 产量高:济麦22号是一种高产小麦品种,其产量稳定且高于普通小麦品种,适合广大种植户进行栽培。
2. 抗病性强:济麦22号对一些常见的小麦病害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如叶锈病、白粉病等,能够减少病害对产量的影响。
3. 优质品质:济麦22号的小麦籽粒质量优良,蛋白质含量高,面包、面条等加工制品口感好,深受消费者喜爱。
4. 适应性强:济麦22号适应性广,适合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进行栽培,可广泛种植。
二、济麦22号的高产栽培要点1. 土壤选择:济麦22号适应性广,但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种植,可利用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
2. 种植时间:济麦22号适合春季播种,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初进行播种,利用较高的温度和光照条件,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
3. 施肥管理:在济麦22号的生长发育期,要合理施肥,尤其是在拔节期和抽穗期施氮肥,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增加产量。
4. 病虫害防治:在济麦22号的生长期,要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采取农药防治和轮作种植的方法,减少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6. 收获时间:济麦22号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初进行收获,要选择在气候晴朗、天气干燥的时候进行收获,有利于小麦的成熟和收获。
在济麦22号的栽培过程中,以上要点是关键的,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确保济麦22号的高产。
种植户在栽培过程中也要注意及时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济麦22号的产量潜力。
济麦22号是一种具有良好特性和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种植户可以获得丰收的果实。
希望本文介绍的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对种植户们有所帮助,可以通过合理的栽培技术,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业的发展。
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
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济麦22号是一种优质小麦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良好的产量表现,受到了广大农民和农业专家的青睐。
在实际生产中,济麦22号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保障品质至关重要。
下面将就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我们来了解一下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
济麦22号是一种半矮秆、中糯中筋的小麦品种。
其生长期适中,成熟期较短,抗倒伏性和抗逆性较强。
在气候适宜的条件下,济麦22号的产量可达到每公顷700公斤以上,品质较好,拥有较高的粉色素含量,适合加工制作面食和烘焙食品。
济麦22号对土壤的适应性也较广,对于轻度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都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
济麦22号在品种特性上具有生长适中、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等特点。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济麦22号的高产栽培要点。
首先要注意的是济麦22号的选址问题。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尽量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并且要避开连作地和轻度酸性土壤。
其次是济麦22号的适时播种。
一般来说,应在春季气温回升、土壤适温适湿的时候进行播种。
播种前,应将种子进行浸种处理,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
再者是注意济麦22号的基肥和追肥。
在播种前应进行充分施用有机肥和磷钾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生长期间,还应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求进行追肥,从而保证作物的养分供给。
还要合理利用水源,保证济麦22号的生长需要水分。
在病虫害防治上,也要做好相应的工作。
济麦22号对于健康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发现并防治各种病虫害,并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保证农作物的生长。
还要注意及时收获和储藏。
在农作物成熟后,应及时进行收获,避免出现麦实过度成熟、裂纹和脱粒等问题。
在储藏期间,还要注意通风透气,保持干燥,避免受潮霉变。
小麦新品种济麦22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新品种济麦22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小麦新品种济麦22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培肥地力、精细整地、适时播种、及时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为该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济麦22;特征特性;栽培技术济麦22,原代号984121,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1994年以自育品系935024为母本、935106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
2006年9月和2007年1月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鲁农审2006050号和国审麦2006018。
2006年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受理号20060015.X。
1特征特性1.1生理特征半冬性,中晚熟。
幼苗半匍匐、浓绿,叶片较窄,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
旗叶深绿、上举,抽穗后茎叶有蜡质。
茎秆韧性好,株型紧凑,株高72cm左右,抗倒伏。
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角质,籽粒饱满。
穗粒数36粒,千粒重40g。
济麦22免疫至中抗白粉病,中抗至慢感条锈病,中抗至中感秆锈病,中感至高感纹枯病。
1.2高产稳产2005年国家黄淮北片区试平均产量7 755.9 kg/hm2,较对照石4185增产5.03%,增产显著,居12个参试品种的首位。
国家区域试验产量结果分析表明,与其他参试品种(系)相比,济麦22适应性、动态稳定性和静态稳定性均较好。
生产实践也证明该品种这一优良特性,2006年山东省滕州市70hm2济麦22测产为8 853kg/hm2,7hm2示范方9 166.5 kg/hm2;兖州市3 000m2济麦22实打平均产量10.6t/hm2。
1.3优质中筋2006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籽粒蛋白质14.1%,湿面筋35.2%,沉淀值31.2mL,出粉率68.5%,面粉白度74.3,吸水率60.3%,形成时间4.1min,稳定时间3.5min。
1.4适宜性广济麦22号适宜山东全省及苏北、豫北、冀中南、晋南等地区的中高肥力和水浇条件良好的地块种植。
优质专用小麦——济麦22栽培技术要点
优质专用小麦——济麦22栽培技术要点作者:李钦涛刁杰刘景玉来源:《商情》2010年第18期[关键词]小麦济麦22 栽培技术济麦22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超高产、多抗、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
2006年9月和2007年1月分别通过了山东省和国家黄淮区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鲁农审200650和国审麦2006018。
济麦22半冬性,幼苗半匍匐,中早熟,株高75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片上冲,苗色深绿,抗寒性好,抽穗后茎、叶、穗蜡质较重,长相清秀,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抗倒伏,抗干热风,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饱满,穗数600-675万/hm2,穗粒数36-38粒,千粒重42-45g,容重800克/升左右。
2006年经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白粉病,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
2006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平均籽粒蛋白质14.27%,湿面筋33.17%,出粉率68%,吸水率62.2%,形成时间40分钟,稳定时间3.3分钟,品质稳定性好,各项指标均达到甚至超过国家优质中筋小麦品质标准。
济麦22于2004-2006年度参加山东省区试,两年均列第一名,平均亩产536.81公斤,比对照极显著增产10.79%。
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9.5公斤,比对照增产10.5%。
2004-2006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区试,平均亩产518.08公斤,比对照显著增产4.67%,生产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2.05%。
2006年6月经山东省农业厅和科技厅联合专家组在兖州实打验收,4.56亩实收亩产727.43公斤,创山东省历史最高记录。
2007年在淮北各市参试均居品种之首,徐州市平均亩产526.7公斤,宿迁市平均亩产532.8公斤,淮安市平均亩产512.6公斤,盐城市平均亩产537.9公斤。
各地普遍反映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综合抗性突出,产籽性好,抗寒、抗倒、抗病、抗干热风,适应性广,易于高产栽培。
济麦22适宜地区及栽培要点:适宜地区:济麦22适应性较强,适宜在河南、河北、江苏、安徽等与山东省生态相似的区域种植。
兴农科技推广中心2010年小麦新品种简介
兴农科技推广中心2010年小麦新品种简介国审小麦新品种——济麦22审定编号:2006018济麦22:一、品种来源:山东省农科院选育,国审号:2006018。
二、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
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旗叶深绿、上举,穗层整齐。
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半角质。
平均亩穗数40万穗左右,穗粒数36—38粒,千粒重40—42克。
茎杆弹性好,较抗倒伏,熟相好。
中抗白粉病、条锈病,较抗赤霉病、纹枯病。
三、产量表现:平均亩产580公斤左右,一般大田种植亩产550公斤,高产田块600公斤以上,最高单产724公斤,破全国单产最高记录,目前是山东省采购量最大的良补主推品种。
四、栽培要点: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播量不宜过大,每亩基本苗12—16万苗,注意拔节肥施用和中后期病虫害的防治。
郑育麦9987:一、品种来源:郑州市友邦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培育,国审号:2009012二、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
株高75—78厘米左右,株型半紧凑,旗叶短宽、上冲,株行间透光性好,茎秆硬,抗倒性强;穗层整齐,穗大穗匀;穗近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光泽度好、饱满度较好;亩穗数40万穗,穗粒数33粒,千粒重50克。
叶功能好,耐后期高温,熟相好;中抗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
三、产量表现:一般大田亩产550公斤,高产田块600公斤。
四、栽培要点:该品种适宜高肥水田块种植,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一般亩用种量12—15公斤,亩基本苗16—18万亩。
注意防治叶锈病、条锈病。
春季适当提早进行返青期、拔节期的水肥管理。
后期重视喷施叶面肥,搞好穗期保健。
烟农23:一、品种来源:烟台市农科院选育,综合性状优于烟农19。
2003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
二、特征特性:冬性偏半冬性中旱熟品种。
幼苗直立,株高75—80厘米,叶片上冲,株型紧凑。
穗长方型,穗层整齐。
济麦22
济麦22济麦22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最新育成的超高产、多抗、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2006年9月和2007年1月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黄淮北片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鲁农审2006050和国审麦2006018,已申报国家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3015E。
适宜淮北地区和黄淮冬麦区北片种植。
预计2008年8月通过江苏省引种认定。
由中江种业独占许可。
产量表现2004~2006年度参加山东省区试,两年均列第一名,平均亩产536.81公斤,比对照极显著增产10.79%,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9.1公斤,比对照增产4.05%;2004~2006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北片区试,平均亩产518.08公斤,比对照显著增产4.67%,生产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2.05%。
2006年6月经山东省农业厅和科技厅联合专家组在兖州实打验收,4.56亩实收亩产727.43公斤,创山东省历史最高记录。
我省引进试种表现优异。
2007年夏收济麦22在淮北各市居所有参试品种之首,徐州市平均亩产526.7公斤、宿迁市平均亩产532.8公斤、淮安市平均亩产512.6公斤、盐城市平均亩产537.9公斤,各市均比对照烟农19和淮麦18显著增产。
同时大田示范种植产量表现优异,丰县农林局作栽站在欢口镇徐楼村的2.1亩济麦22高产攻关田经有关专家实测验收平均单产610.3公斤,响水县大有镇5.7亩济麦22示范田亩产627.4公斤,淮阴区宋集镇同安村1.9亩济麦22高产田亩产606.4公斤,东辛农场120亩济麦22示范田平均亩产585公斤。
各地普遍反映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综合抗性突出、稳产性好(抗寒、抗倒、抗病、抗干热风),适应性广、易于栽培和获得高产,对灾害性气候的适应性尤其好,解决了淮北地区小麦品种的安全性问题,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中早熟,株高75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片较小上冲,抗寒性好,抽穗后茎叶蜡质明显,长相清秀,茎秆弹性好,抗倒伏,抗干热风,熟相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饱满;亩有效穗40—45万穗,穗粒数36—38粒,千粒重42—45克,容重800克/升左右。
济麦22号
济麦22号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冬性.幼苗半直立。
抗寒性好,分蘖性较强,成穗率较高。
属多穗型品种。
株型紧凑,叶片较小、上冲.茎叶腊质较多,株高70~75cm,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综合抗病性好。
落黄佳,穗长方型,长芒,白壳。
白粒,角质。
子粒饱满。
2003―2004年度山东省区试混样测定.容重771g/L。
产量构成因素,667m2穗数45万~55万,穗粒数35.65粒。
千粒重45g。
其突出特点是产量潜力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
适宜山东全省中高肥水地块种植2超高产栽培技术2.1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化肥,培肥地力培肥地力据河南小麦高稳优低协作组研究。
667m2产600kg以上的超高产小麦对土壤氮、磷、钾养分依存率分别为82.8%~85.9%、91.7%~95.1%和85.1%~88.3%.比667m2产500kg的高产麦田对土壤氮、磷、钾养分依存率(在65%~80%之间)高得多,说明小麦实现超高产要有肥沃的土壤做保障。
- 1 -。
济麦22高产栽培技术
·108·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2期摘要:通过济麦的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草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品种特性;栽培技术;综合防治1 品种特性该品种属冬性幼苗半直立;分蘖性较强,成穗率较高;属多穗型品种;株型紧凑,叶片较小、上冲;茎叶蜡质较多,株高70~75cm,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综合抗病性好,落黄好;产量构成因素,667m 2穗数45~55万,穗粒数35.65粒;千粒重45g;产量潜力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对土壤养分遗存率高超高产要有肥沃的土壤作保证。
2 栽培技术要点2.1 精选良种剔除秕小、病、弱粒;进行种子包衣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按种子的0.2%拌种防治地下害虫;选用0.2%戊唑醇按种子量的0.1~0.15%拌种防治苗期病害。
根病及地下虫混发地块可选用以上药剂(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用药量按单独使用的剂量。
2.2 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2.2.1 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技术:使秸秆完全粉碎长度小于5cm,配合深松旋耕两遍,使杆土充分混匀,促进腐熟,连续2~3年未深耕翻或深松麦田应先深翻或深松一遍再旋耕播种。
2.2.2 深耕、深松、耙耢和镇压技术:深耕深松可打破犁地层,增强通透性,促进根下扎是抗旱保墒的重要技术措施;耙耢可以沉实土壤、破除坷垃保墒。
镇压,播前镇压避免秸秆还壤悬虚田使土,播后镇压可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增强小麦抗旱能力,一般边播边镇压。
2.2.3 施肥:施足小麦底肥是提高麦田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底肥能保证小麦苗期生长对养分的需要,促进早生快发,使麦苗在冬前长出足够的健壮分蘖和强大的根系,并为春后生长打下基础。
底肥对小麦中期稳长、成穗和防止后期早衰也有良好作用。
底肥的数量,应根据产量要求,肥料种类、性质、土壤和气候条件而定。
底肥应占施肥总量的60~70%为宜。
底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适量配合施用氮、磷、钾等化学肥料。
济麦22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济麦22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济麦22是一种新型小麦品种,适合在中国北方种植。
该品种生育力强,抗逆性好,口感佳,受到了广大种植户的欢迎。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适合济麦22的配套栽培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品质。
土地选择和备耕济麦22适宜在肥沃、排水良好、土壤pH值在6.0~7.0之间的平原地区种植。
在选择种植土地时,优先考虑距离水源和交通的便利性,以及土地的高产性和稳定性。
在耕地前,应该进行深翻和碎土,松土深度要达到30厘米以上。
同时,进行土壤检测以确定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
若发现缺失,应补充相应的肥料。
全年施肥方案济麦22在生育期内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快速生长和发育。
因此,全年施肥方案至关重要,其中包括基肥和追肥两种。
基肥基肥主要在秋季或冬季进行,目的是为幼苗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以促进其生长。
可以采用农家肥料、氮肥、磷肥和钾肥等复合肥进行施肥。
推荐使用的比例为:氮肥50%、磷肥30%和钾肥20%。
每公顷用量约为200~300千克,覆盖在土地上后进行轻微的深翻。
追肥追肥是在生长季节中进行的,主要目的是为麦穗提供充分的营养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一般分为两次施肥:第一次是在幼苗期之后,倾向于使用复合肥,在每公顷用量约为150200千克;第二次是在拔节期之后,倾向于使用高氮肥,在每公顷用量约为100150千克。
每次施肥时,直接在植株旁边均匀散布,然后稍微浅耕,以利于肥料渗透入土壤中。
灌溉方案济麦22需要充足的水源来快速生长和发育。
如何进行适当的灌溉是高产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全年需要灌溉5~6次,在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秋季或冬季基肥施肥后,浇上选好的种子2.幼苗期后的追肥3.拔节期后的追肥4.开始灌浆的时候,也就是到了麦穗颗粒开始变大的时候5.颗粒膨大期后的追肥在灌溉前,请确认土地所在地的降雨量和地下水位。
并在灌溉期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出现湿旱交替,造成水分的浪费和产量的损失。
病虫害防治方案济麦22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尘螨、蚜虫、叶枯萎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的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麦22号小麦品种介绍
济麦22号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最新育成的超高产、多抗、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
一、选育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二、审定编号:鲁农审2006050、国审麦2006018三、适宜种植区域:河南省中高肥力地早中茬种植(南阳、信阳、驻马店、周口麦区除外),利用时注意防治赤霉病。
四、品种来源:935024/935106系统选育五、亩产量:518公斤2004~2006年度参加山东省区试,两年均列第一名,平均亩产536.81公斤,比对照极显著增产10.79%,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9.1公斤,比对照增产4.05%;2004~2006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北片区试,平均亩产518.08公斤,比对照显著增产4.67%,生产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2.05%。
六、品种特点济麦22号小麦品种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平均全生育期231.4天,比对照周麦18晚熟0.4天。
幼苗半匍匐,苗势较壮,叶色深绿,冬前分蘖力强,冬季抗寒性较强;春季起身拔节快,两极分化快,苗脚利索;株型半紧凑,腊质层厚,叶片宽短、上冲,2010、2011年两年平均株高66.8-82cm, 茎秆弹性较好,抗倒性好;长方型穗、穗较大,码密,结实性好,落黄好,受倒春寒影响小,灌浆速度慢;籽粒角质、饱满度好,黑胚率低,容重高,籽粒商品外观好。
白粉病免疫,中感条锈病,高感赤霉病。
成产三要素为:亩穗数43.3万,穗粒数34.3粒,千粒重43.2g。
2010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容重828g/L,粗蛋白(干基)14.6%,湿面筋33.4%,降落数值366s,沉淀值73.0mL,吸水量62.5%,形成时间3.2min,稳定时间2.7min,烘焙品质评分值63.2,出粉率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