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信息安全概述(PPT 40张)

合集下载

网络信息安全概述(共45张PPT)精选

网络信息安全概述(共45张PPT)精选
第七页,共45页。
数据加密的基本过程包括对称为(chēnɡ wéi) 明文的可读信息进行处理,形成称为 通常防火墙是一组硬件设备,即路由器、主计算机或者(huòzhě)是路由器、计算机和配有适当软件的网络的多种组合。
(2)允许任何用户使用SMTP往内部网发电子邮件; 在RSA密钥体制的运行中,当A用户发文件给B用户时,A用户用B用户公开的密钥加密(jiā mì)明文,B用户则用解密密钥解读密文,其特点是:
数字证书是网络通信(tōng xìn)中标识通信(tōng xìn)各方身份信 息的一系列数据,即为用户网络身份证。通常由国家或国际 间认可的权威机构制作、发放和管理,成为CA(Certifacate Authority)中心。数字证书的格式通常遵循ITU X.509国际 标准。 X.509数字证书的内容包括:
权限。 目录安全控制 对目录和文件的属性进行控制,以使不同用户对相同的目录和文件
具有不同的读、修改、删除、写的权限。
第三页,共45页。
• 属性安全控制 • 网络资源中的文件、目录应设置合适的属性。 • 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控制 • 设置对网络服务器的使用,包括接入口令、访问时间等 • 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 • 记录对网络资源、网络服务器的访问记录。 • 网络端口和结点的安全控制 • 对网络端口和结点的接入、操作信息(xìnxī)的传输采用加密和
第五页,共45页。
病毒(bìngdú)的传播伴随着信息资源的共享。
第六页,共45页。
数据加密是计算机安全的重要部分。口令加密是防止文件 中的密码被人偷看。文件加密主要应用于因特网上的文 件传输,防止文件被看到或劫持。 电子邮件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快捷便宜的通信方式, 但电子邮件是不安全的,很容易被别人偷看或伪造。为 了保证电子邮件的安全,人们采用了数字签名这样的加 密技术,并提供了基于加密的身份认证技术,这样就可 以保证发信人就是信上声称的人。数据加密也使因特网 上的电子商务(diàn zǐ shānɡ wù)成为可能。

《物联网信息安全》(桂小林版)(第2章)PPT课件

《物联网信息安全》(桂小林版)(第2章)PPT课件

攻击及防御
网络层次
攻击和威胁
物理层
拥塞攻击 篡改和物理破坏
MAC层 网络层 传输层
冲突攻击 消耗攻击 非公平竞争
路由信息的欺骗、篡改或回 放攻击
选择性转发 黑洞攻击 巫师攻击 蠕虫洞攻击 Hello洪泛攻击 假冒应答攻击 Rushing攻击
洪泛攻击 失步攻击
防范措施
扩频通信、消息优先级、低占空比、区域映射、模 式转换
RFID系统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 RFID的安全机制包括物理安全机制和逻辑安全机
制以及两者的结合 物理安全机制 逻辑安全机制 两者的结合
桂小林 14
2.2.2 RFID安全和隐私
物理安全机制 Kill命令机制 电磁屏蔽 主动干扰 阻塞标签 可分离标签
逻辑安全机制 散列锁定 临时ID 同步方法与协议 重加密 基于PFU的方法 基于掩码的方法
保证加入的传感器节点不能够读取先前 传输的信息
主要技术
信息加、解密
数据完整性鉴别、散列、签名 冗余、入侵检测、容错、容侵、
网络自愈和重构 网管理、入侵检测、访问控
制 签名,身份认证、访问控制
广播认证、信任管理
群组密钥管理,密钥更新
群组密钥管理,密钥更新
桂小林 20
2.2.3 传感器网络安全和隐私
桂小林 3
1.1物联网的安全体系结构
从信息和网络安全的角度看,物联网是一个多网并存的异构 融合网络,不仅存在与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 同样的安全问题,而且也存在其特殊的安全问题,如隐私保 护、异构网络认证与访问控制、信息安全存储与管理等等。 从物联网的信息处理过程来看,感知信息经过采集、汇聚、 融合、传输、决策与控制等过程,整个信息处理的过程体现 了物联网安全的特征与要求,也揭示了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被公认为有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 应用层,但各个层次的安全措施简单叠加并不能提供可靠的 安全保证。

物联网ppt模板PPT课件

物联网ppt模板PPT课件
物联网ppt模板ppt课件
• 物联网概述 • 物联网技术基础 •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 • 物联网产业发展与商业模式 • 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
01
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物联网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物品与物品之间相互连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详细描述
物联网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二维码等技术,实现物品信息的采集和传输,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最终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的特点,能够实现物品之间的 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
03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
物联网安全威胁与挑战
设备安全
物联网设备数量庞大,且分布 广泛,容易受到攻击和破坏。
数据安全
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数据量大且 敏感,面临数据泄露和篡改的 风险。
应用安全
物联网应用涉及多个领域,如智 能家居、工业控制等,一旦被攻 击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网络安全
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依赖于 网络,网络安全问题直接影响
02
物联网技术基础
感知层技术
传感器技术
智能感知与标识技术
传感器是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技术, 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的各种信息,如 温度、湿度、压力、光照等。
通过智能感知与标识技术,如RFID、 NFC等,实现对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 息获取。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感知层的重 要技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多个传 感器节点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协同 采集和传输。
力。
智能家电控制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家电的远程 控制和智能管理,提高生活便利
性。
智能农业应用案例
智能温室监控

第9章 物联网信息安全

第9章 物联网信息安全

9.3物联网安全



2.第二代的RFID标准强化的安全功能 EPCglobal在去年开始制定第二代RFID标准时,针对供应 链应用,最终用户提出了一系列需求,这些成为制定第二 代RFID标准的重要基础。 3.在金融领域RFID遇到了EMV的挑战 当RFID包括了消费者的相关数据时,供应链RFID应用可 能才会真正走向成熟。 目前,从功能方面来看,RFID标签分为四种:只读标签、 可重写标签、带微处理器标签和配有传感器的标签。
9.3物联网安全


(6)拒绝服务。 (7)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8)信息安全问题。 (9)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安全隐患。 9.3.3安全策略 由于物联网必须兼容和继承现有的TCP/IP网络、无线移动 网络等,因此现有网络安全体系中的大部分机制仍然可以 适用于物联网,并能够提供一定的安全性,如认证机制、 加密机制等。但是还需要根据物联网的特征对安全机制进 行调整和补充。 可以认为,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同样也要走“分而治之”、 分层解决的路子。
9.3物联网安全





1.物联网中的加密机制 密码编码学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在传统IP网络中加密的应用 通常有两种形式:点到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 2.节点的认证机制 认证机制是指通信的数据接收方能够确认数据发送方的真实身份, 以及数据在传送过程中是否遭到篡改。 3.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在物联网环境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TCP/IP网络访 问授权变成了给机器进行访问授权,有限制的分配、交互共享数 据,在机器与机器之间将变得更加复杂。 4.态势分析及其他 网络态势感知与评估技术是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网络运行 状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价、实时监测和预警的一种新的网络安 全监控技术。

精品课件-物联网信息安全(于旭-第1章

精品课件-物联网信息安全(于旭-第1章
7
第1章 概 要
1.2 物联网的结构
1.2.1 物联网的基础结构 物联网理论上分为三层,从上往下依次为:应用层,各种应
用程序;网络层,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如Internet;感知层, 信息采集设备及物理链路层,如RFID、ZigBee(一种低速短距离 传输的无线网络协定)等。图1-1是物联网的基础结构示意图,图 1-2是物联网各层的关系图。
24
第1章 概 要
1.3.3 物联网的技术形态特征 物联网作为交叉学科,拥有四项技术形态,如图1-8
所示。
25
第1章 概 要
M2M
两化 融合
物联网
RFID
传感器
图1-8 物联网的四项技术形态
26
第1章 概 要
1.3.4 物联网的学科特点 1.学科综合性强 2.产业链条长 3.渗透范围广
27
第1章 概 要
19
第1章 概 要
智能应用 数据融合 控制决策
网络智 能应用
自主网络
物联 网
自主管理 自主控制
物品 联网
物品 智能 应用
信息物品 物品标识、 感知和控制
图1-6 物品、网络和应用三维物联网的概念模型
20
第1章 概 要
物联网技术架构
信息物品
自主网络
物物物自自 品品品主主 标感控管控
识知制理制
智能应用
28
第1章 概 要
2.物联网操作系统外围模块的特点 (1) 支持操作系统内核、设备驱动程序或应用程序等的远程 升级。 (2) 支持常用的文件系统和外部存储,比如支持 FAT32/NTFS/DCFS等文件系统,支持硬盘、USB stick、Flash、 ROM等常用存储设备。 (3) 支持远程配置、远程诊断、远程管理等维护功能。 (4) 支持完善的网络功能。 (5) 内置支持物联网常用的无线通信功能,比如支持 GPRS/3G/HSPA/4G等公共网络的无线通信功能,同时要支持 ZigBee/NFC/RFID等近场通信功能,支持WLAN/Ethernet等桌面网 络接口功能。

第14章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PPT课件

第14章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PPT课件
被泄露给未授权的人,完整性要求信息不受各种原因破坏。
不可抵赖性:参与者不能抵赖已完成的操作和承诺的特性 可控性:对信息传播和内容的控制特性
2020年9月28日
5
什么是隐私?
隐私权:个人信息的自我决定权 , 包含个人信息、身体、财产 或者自我决定等。 物联网与隐私
•不当使用会侵害隐私 •恰当的技术可以保护隐私
Wig
serial #A817TS8
2020年9月28日
11
RFID安全现状概述
RFID安全隐私标准规范和建议
•EPCglobal在超高频第一类第二代标签空中接口规范中说明了RFID标签需支 持的功能组件,其安全性要求有:
✓物品级标签协议要求文档 ✓ISO/IEC:RFID数据安全准则 •欧盟:《 RFID隐私和数据保护的若干建议》
第14章
物联网中的信息 安全与隐私保护
2020年9月28日
1
内容提要
2020年9月28日
从信息安全和 隐私保护的角度
讲,物联网终端(RFID, 传感器,智能信息设备) 的广泛引入在提供更丰 富信息的同时也增加了 暴露这些信息的危险。
本章将重点讨论RFID安 全和位置隐私两大安全 隐私问题。
2
本章内容
• Mr. Jones pays with a credit card; his RFID tags now linked to his identity
• Mr. Jones attends a political rally; law enforcement scans his RFID tags
2020年9月28日
13
2020年9月28日
14
主要安全隐患

物联网安全体系PPT课件

物联网安全体系PPT课件
物联网终端安全高危漏洞 80%的设备采用简单密码 70%的通信过程未加密 90%固件存在安全隐患 大量设备没有更新补丁,甚 至无法更新,telnet不能禁 用,使用硬编码密码
物联网终端安全防护措施不足 物联网设备的专用性、低成本、 轻量级,导致很少防病毒软件 能适配安装 出厂未进行安全检查 物联网终端在室外分散安装, 导致物理攻击、篡改和仿冒
物联网端到端产业布局 终端产业牵引:以收购等各类手段,布局终端产业,目标拉通 端到端整体服务的提供 管道价值占比10~15%。应用服务为产业价值的主体 (45~65%) 平台:以平台为核心,往物联网业务应用服务布局渗透
全球物联网产业现状—端到端产业布局
物联网产业安全现状
物联网市场发展迅速,终端数量剧增,安全隐患大
物联网产业链中安全环节占比低
终端安全隐患多,业务安全威胁大,安全产业链环节占比低。
物联网安全事件分析
10月,安全人员发布了物联网恶意代码Mirai分析报告
2016年9月,黑产世界公布了Mirai攻击的源码
事 件 回 顾
1
Mirai病毒
高效扫描物联网系统设备,通过感染存在漏洞(采用出 厂密码设置或弱口令)物联网设备,像“寄生虫”一样 存在设备中,进行操控。 被病毒感染后,设备成为僵尸网络机器人,在黑客命令 下针对目标网络发动高强度攻击。通过Mirai僵尸网络 病毒每次可以发动38万个IoT机器人参与攻击。 Mirai可以删除,但也能“重生”。对于存在漏洞的物 联网设备,简单的清除和重启不能彻底排除。
80,000,000,00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AP CEMA LA
2020 2021North America
2022 2023WE

物联网ppt课件

物联网ppt课件
物联网ppt课件
目录
• 物联网概述 • 感知层技术 • 网络层技术 • 应用层技术 • 安全性与隐私保护问题探讨 • 标准化推进和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01 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定义与发展历程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 定的协议,对任何物体进行信息交换 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 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优点
低功耗、低成本、短距离通信稳定。
缺点
传输速率较慢,通信距离耗、低成本、自组网能力强。
缺点
传输速率较慢,通信距离较短。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比较
优点
安全性高、传输速率快、支持移动支 付等应用。
缺点
通信距离极短,需要近距离接触才能 实现通信。
03 网络层技术
有线网络传输协议及特点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5G、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 不断发展,物联网将实现更高速度、更 低时延的数据传输和处理,推动物联网 应用在更多领域的落地。同时,随着区 块链等技术的引入,物联网的安全性和 可信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VS
挑战
物联网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术标 准不统一、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网 络攻击风险等。此外,物联网设备的普及 和互操作性也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国际合作和标准制定工作,推动物联网技 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在物联网中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物联网 设备的自主学习和智能决策, 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应 用可以实现语音识别、图像识 别等交互方式,提高用户体验 。
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物联网应 用实现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 场景化应用。

物联网与信息安全(PPT 20张)

物联网与信息安全(PPT 20张)
国宣称: “尽管互联网用户将以几十亿计,然而生产 和交换信息中,人类可能成为少数族群。与 物联网所促成的变化相比,互联网带来的变 化将相形见绌。” 互联网的节点是人,用户几十亿,而物联 网将把世界与70亿人、500亿台机器和50万亿 个物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 境
5.亚太地区的“泛在网络”
日本、韩国、新加坡紧跟欧美,但提出的名称为“泛在 网”(Ubiquitous Network)。他们在这个旗帜下提出各自 的战略行动。日本叫“U-Japan”,韩国叫“U-Korea”,其共 同的特点是强调“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 (4A)”都可以上网。 名称强调到处都有、无处不在。 日本没有忘记80年代智能机失败的惨痛教训。
四. 我们的工作
• 建立联盟,计划组建产业链。 • 与国家部队顶尖部门合作。 • 大学成立信息安全研究所、研究院,尽快 培养专业人才。
本人有关信息安全领域的任职: • 浙江省信息安全产业创新技术战略联盟专 家委员会主任 • 杭师大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院院长 • 浙江乾冠信息安全研究院院长
谢谢大家!
2、泛在化安全 物联网是一种消融技术: 工业时代——蒸汽机后的电气技术 信息时代——互联网后的物联网技术 消融技术是延伸到任何领域的、无所不在的一种 技术,造成安全伸到任何目标。
3、感知状态下的透明 物联网世界一切将在无线感知下。 人的活动、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工农业生产、 军事活动、商业活动,一切处于被感知环境中。 社会的运转对他国来说是透明时,全面的更容易 的安全威胁不言而喻。
小结
1.由于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目的,产生很多 内涵一样而名称的不同。 所谓内涵一样是指采用的核心技术一样,采用的结构体系 一样,达到的目标也一样。 目标:发展目标一致,将70亿人、500亿台机器和50万亿 物品联结起来,支持一个自由、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它比互联网只有几十亿用户多几十万倍以上。2005年,国 际电信联盟发布《ITU2005互联网报告:物联网》,宣告“无 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到来,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 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信息 交流。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 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物联网安全技术 ppt课件

物联网安全技术 ppt课件

针对完整性的 隐秘攻击
◆破坏节点 ◆注入虚假报文
25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问题
WSN物理层攻击
拥塞攻击 ◆节点传输发生拥塞,时延增 大,影响网络实时性 ◆网络无法传输数据,信道阻 塞,网络瘫痪 ◆接收无效数据,节点能量耗 尽,网络寿命缩短 防御手段:跳频、改变占空比
物理破坏 ◆对被俘节点进行分析修改, 干扰网络功能 ◆停止被俘节点工作,破坏 网络拓扑,甚至瘫痪网络 防御手段:节点伪装、抗篡 改硬件、物理损害感知
严重
威 胁 程 度
轻微
16
物联网安全架构
处理层安全
处理层的安全需求
◆处理层容纳海量信息,处理平台为分布式的 ◆高度的智能化、自动化
尽量减少高智 能自动化处理 系统带来的不
确定性
人为恶意行为有检 测和预防,发生时
尽量减少损失
降低由设备丢 失造成的危害
17
物联网安全架构
处理层安全
处理层安全构架
◆高强度数据机密性和完整性服务 ◆入侵检测和病毒检测 ◆可靠的高智能处理手段 ◆可靠的密钥管理机制,包括PKI和对称密钥相结合的机制 ◆可靠的认证机制和密钥管理方案 ◆密文查询、数据挖掘、安全多方计算、安全云计算等 ◆恶意指令分析和预防、访问控制和灾难恢复机制 ◆保密日志跟踪和行为分析、恶意行为模型的建立 ◆移动设备识别、定位和追踪机制 ◆移动设备文件的可备份和恢复
感知层 获取信息
传输层 传输信息
处理层 处理信息
应用层 使用信息
9
物联网安全架构
感知层安全
感知层的架构特点
◆感知单元功能受限,特别是无线传感器元件 ◆多个感知单元组成局部传感器网络
感知层的安全威胁
◆感知层的网关节点被恶意控制(安全性全部丢失) ◆感知层的普通节点被恶意控制(攻击方控制密钥) ◆感知层的普通节点被捕获(未控制密钥,节点未被控制) ◆感知层的节点受到来自网络的Dos攻击 ◆接入到物联网的超大量传感节点的标识、识别、认证 和控制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交通大学 桂小林 8
1)基于变换的加密方法
• 变换密码是将明文字母互相换位,明文的字母保持 相同,但顺序被打乱了。
西安交通大学 桂小林 9
2)基于置换的加密方法
• 置换密码就是明文中每一个字符被替换成密文中的另外一个字符,代替 后的各字母保持原来位置。对密文进行逆替换就可恢复出明文。有四种 类型的置换密码: • 1)单表置换密码:就是明文的一个字符用相应的一个密文字符代替。 加密过程中是从明文字母表到密文字母表的一一映射。 • 2)同音置换密码:它与简单置换密码系统相似,唯一的不同是单个字 符明文可以映射成密文的几个字符之一,例如A可能对应于5、13、25 或56,“B”可能对应于7、19、31或42,所以,同音代替的密文并 不唯一。 • 3)多字母组置换密码:字符块被成组加密,例如“ABA”可能对应于 “RTQ”,ABB可能对应于“SLL”等。多字母置换密码是字母成组加 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人就采用这种密码。 • 4)多表置换密码:由多个简单的置换密码构成,例如,可能有5个被 使用的不同的简单置换密码,单独的一个字符用来改变明文的每个字符 的位置。
• 任何人只要能够获得密钥就能解密消息,隐私密钥对于密码 系统至关重要。
• 密钥的传递必须通过安全的信道进行。
西安交通大学 桂小林 13
1)流密码
• 流密码(Stream Cipher)也称序列密码,是对称密码算 法的一种。流密码具有实现简单、便于硬件实施、加解密处 理速度快、没有或只有有限的错误传播等特点,因此在实际 应用中,特别是专用或机密机构中保持着优势,典型的应用 领域包括无线通信、外交通信。 密钥k
西安交通大学 桂小林 17
• 2)从1949年到1975年,是密码学发展的第二阶段。
1949年Shannon发表了题为《保密通信的信息理论》的著名论文,把密 码学置于坚实的数学基础之上,标志着密码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这是 密码学的第一次飞跃
• 3)1976年至今,W.Diffie和M.Hellman在《密码编码学新方向 》一文中提出了公开密钥的思想,这是密码学的第二次飞跃。
西安交通大学 桂小林 10
• 在置换密码中,数据本身并没有改变,它只是被安排成另一 种不同的格式,有许多种不同的置换密码,有一种是用凯撒 大帝的名字Julias Caesar命名的,即凯撒密码。它的原 理是每一个字母都用其前面的第三个字母代替,如果到了最 后那个字母,则又从头开始算。字母可以被在它前面的第n 个字母所代替,在凯撒的密码中n就是3。例如:
西安交通大学 桂小林 16
DES算法
• 数据加密标准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 DES是一个分组加密算法,它以64位为分组对数据加密。 同时DES也是一个对称算法,即加密和解密用的是同一个 算法。它的密钥长度是56位(因为每个分组第8位都用作奇 偶校验),可以是任意的56位的数,而且可以任意时候改 变。
明文:meet me after the toga party
密文:PHHW PH DIWHU WKH WRJD SDUWB
• 如果已知某给定密文是Caesar密码,穷举攻击是很容易实 现的,因为只要简单地测试所有25种可能的密钥即可。
西安交通大学 桂小林 11
20世纪早期密码机
西安交通大学 桂小林 12
物联网信息安全
(第3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1 1
第3014-09-13
西安交通大学 桂小林 2
3.1 基本概念
• 简单介绍密码学的知识
西安交通大学 桂小林 3
3.1 密码学的基本概念
• 密码学(Cryptology)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大概 自人类社会出现战争便产生了密码,以后逐渐形成 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促进了密 码学的飞速发展,在战争期间德国人共生产了大约 10多万部“ENIGMA”密码机。
1977年美国数据加密标准(DES)的公布使密码学的研究公开,密码学得 到了迅速地发展。1994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密钥托管加密标准(EES) 和数字签名标准(DSS)以及2001年颁布的高级数据加密标准(AES) ,都是密码学发展史上一个个重要的里程碑。
西安交通大学 桂小林 5
西安交通大学 桂小林 6
3.2 密码模型
西安交通大学 桂小林 7
3.3 经典密码体制
• 经典密码体制(或称古典密码体制)采用手工或者 机械操作实现加解密,相对简单。回顾和研究这些 密码体制的原理和技术,对于理解、设计和分析现 代密码学仍然有借鉴意义。 • 变换和置换(transposition and substitution ciphers)是两种主要的古典数据 编码方法,是组成简单密码的基础。
密钥流 产生器
密文c
异或运算
明文m
西安交通大学 桂小林 14
西安交通大学 桂小林 15
2)分组密码
• 分组密码就是数据在密钥的作用下,一组一组等长地被处理, 且通常情况是明、密文等长。这样做的好处是处理速度快, 节约了存储,避免了带宽的浪费。因此,其也成为许多密码 组件的基础。 • 另外,由于其固有的特点(高强度、高速率、便于软硬件实 现)而成为标准化进程的首选体制。分组密码又可分为三类 :置换密码、替换密码和乘积密码。
3.4 现代密码学
• 现代密码技术的主要是指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实现。 • 现代密码学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一切秘密寓于密钥之中 ”,也就是说算法和其他所有参数都是可以公开的,只有密 钥匙保密的。 • 一个好的密码体制只通过保密密钥就能保证加密消息的安全 。
• 加密完成后,只有知道密钥的人才能正解密。
西安交通大学 桂小林 4
• 密码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1)在1949年之前,是密码发展的第一阶段——古典密码体制。
古典密码体制是通过某种方式的文字置换进行,这种置换一般是通过某种 手工或机械变换方式进行转换,同时简单地使用了数学运算。虽然在古代 加密方法中已体现了密码学的若干要素,但它只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 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