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更贴近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课堂更贴近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理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实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在作业设计上要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一、创设情境要与生活密切联系
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理应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旅游中的数学》时,老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那些美丽的地方?”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以前旅游美好经历的回忆,为后面旅游活动作铺垫;接着出示益塘水库风景区的图片,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模拟旅游的活动中来。通过创设这样的旅游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地学习兴趣,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指导学生使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数学,“学”的关键在于对学生的发展和生活有用,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有利因素,挖掘生活世界中的相关素材,展开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智力活动。如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这个课的教学中,在学生知道了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后,
老师出示了一张我们学校的平面图,要求学生能算出自己学校的面积,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所学到的“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的方法计算出自己学校的占地面积。这样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也要切实提升他们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展开实践活动强化新知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课堂学习的东西毕竟仅仅一种模拟的情境,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我们能够实行一些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些“用数学”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了统计后,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请同学们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粮、副食、水、电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在将收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绘制成统计表,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如你家一周需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节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购置一趟4000元作右的电脑,根据家里每月的结余,几个月后能够买一台?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个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应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四、作业设计更贴近生活实际
数学与实际生活是有差别的,技能的巩固、解题策略的使
用都离不开一定数量的练习。“讲”仅仅教师的指导,“练”才是学生的实践。如此可见,数学应用是教学数学的归宿。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源于生活,有用于生活”的道理。譬如,学完测量,能够让学生量一量父母或同学的身高。量一量自己床的长度,量一量课本的厚度等等,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再如在教学了“找规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班级要开联欢会,请同学们布置教室的黑板报,要求学生的设计要体现规律性。
其实学生在上学之前,已拥有大量的日常生活经验。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从学校获得的经验会比在校外的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更多、更系统、更有条理。基于校内校外的经验,学生才能通过各种活动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讲头脑中已有的认知与所要学的数学知识结合起来,思考现实与数量关系与空间图形关系,从而发展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总来说之,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贴近生活。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不但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