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管理第三章
管理学第三章思维导图
1.全球化压力低,当地化压力高,采用 多国 组织模式.
两个维度,四个方块
2.全球化压力低,当地化压力低,采用 国际 组织模式. 3.全球化压力高,当地化压力低,采用 全球 组织模式.
4.全球化压力高,当地化压力高,采用 跨国 组织模式.
赵新坤
是出口阶段的高级形式
是一种与目标市场联系较为松散的进入方式,一般也是国际化经营的 最初阶段
特许
使用权的转让
2.非股权安排
合同制造
介于许可贸易与直接投资之间
管理合同
提供管理技术,或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
合资进入
与东道国进行合作
3.国际直接投资
独资进入 新建进入
在东道国境内建立全部资本的公司 对外进行直接投资期间,创建新的企业进入
第三章
第三章
全球化与管理
全球化的内涵 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
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
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全球化组织模式的选择
政治法律
一般环境
经济技术
文化环境 霍夫斯泰
供应商
销售商
任务环境
顾客
竞争对手
劳动力市场及工会
国际商务知识
文化适应能力
视角转换能力
创新能力
1.出口
直接出口 间接出口
全
特点:1.对资产与责任都实行分权2.在非正式人际协调基础上用简单 财务系统进行控制3.将公司海外经营视为相互独立业务所构成的投 资组合的主导战略思想
缺点:较高的制造成本和重复工作
全球化压力高,当地化压力高
跨国组织模式
结构上被称为:一体化
特点:将某些职能集中在最能节约成本的地方,把其他一些职能交给子 公司以便更多的适应当地情况,并促进子公司之间的交流以及技术的 转移
第三章 企业管理概述
§3-4 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 一、管理者的含义 非管理性的工作和管理性的工作。 从事管理性工作的人就是管理者。 管理者是组织和利用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 目标的指挥者、组织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管理者的分类
(一)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分类
1. 基层管理者。 2. 中层管理者。 3. 高层管理者。
第三章 企业管理概述
一、企业管理的概念与任务
二、现代企业制度
三、现代企业管理发展趋势 四、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 五、现代企业管理基本原理
§3-1 企业管理的概念与任务 一、企业管理的概念
所谓企业管理,就是由企业经理人员或经理
机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
指挥、协调、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盈
2.现代企业法人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建立健全企业法人制度。 (1)企业法人 (2)企业法人财产权 (3)有限责任 (4)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3.科学管理制度 (1)组织运营系统 (2)财会制度 (3)企业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
§3-3 现代企业管理发展趋势
一、管理重心的转移
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心已经从过去对物的管理转移到对人的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1.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 企业制度是指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其主 要表现为企业财产的组织形式。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 的财产组织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先后出现了独资企业、合 伙企业和公司企业等多种企业组织形式。
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制度, 它是一系列规范和制约现代企业行为的准则或法规。
6s管理16949标准条款
6s管理16949标准条款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标准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制造业中,6S管理是一个被广泛采用的管理方法,而16949标准则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
本文将结合6S管理和16949标准条款,探讨如何有效地应用这些标准来提高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和质量。
第一章:引言近年来,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管理方式呼之欲出。
而6S管理和16949标准正是此时应运而生的管理工具,它们相互补充,为企业提供了确保生产过程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框架。
第二章:6S管理概述6S管理是一种基于日本管理理念的方法,由Sort(整理)、Set in order(整顿)、Shine(清扫)、Standardize(标准化)、Sustain(维持)、Safety(安全)六个关键步骤构成。
这一方法旨在提高工作环境的整洁度,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并改善员工的工作效率。
第三章:16949标准条款16949标准条款是指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要求,旨在确保制造商在整个供应链中提供一致和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它涵盖了组织结构、质量策划、过程控制、生产和服务提供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提高。
第四章:6S管理与16949标准的融合6S管理和16949标准在一些方面存在重叠,结合二者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
首先,在整洁度和安全性方面,6S管理要求工作环境的整洁以及员工的安全意识,而16949标准强调生产过程中对员工安全的保障。
其次,标准化和维持阶段要求6S管理遵循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并持之以恒,而16949标准也鼓励组织建立并落实一套规范的质量控制流程。
第五章:实施6S管理与16949标准的步骤以下是实施6S管理与16949标准的步骤:1. 了解6S管理和16949标准的基本原理和条款;2. 制定实施计划,明确目标和时间表;3. 整理工作环境,清除不必要的物品和工具;4. 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作业指导书;5. 定期进行清扫,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6. 建立并落实安全措施,保障员工的安全;7. 建立质量控制流程,确保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8. 培训员工,提高其对6S管理和16949标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9. 定期审核和改进6S管理和16949标准的实施效果。
国际经营知识点总结
国际经营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国际经营概念和特点1.1 国际经营的概念国际经营是指企业在海外市场开展商业活动的过程。
它是企业通过进出口贸易、直接投资或跨国合作等方式在国际市场开展经营活动的过程。
国际经营的主要对象是国际市场,其目的是寻求更多的市场机会,获得更多的利润。
1.2 国际经营的特点(1)国际经营的市场范围广阔。
国际经营面对的市场是全球范围内的,需要考虑多种文化和国家的差异。
(2)国际经营的风险较大。
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较大,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可能对企业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3)国际经营的管理复杂。
涉及跨国贸易、外国投资等活动,需要处理多种货币、法律和政策的问题。
第二章:国际贸易知识点2.1 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国际贸易是指跨国界进行商品买卖的商业活动。
通过国际贸易,不同国家可以进行商品交换,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包括出口、进口和再出口。
2.2 国际贸易的优势与劣势(1)优势:能够扩大市场,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企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资源互补,提高经济效益。
(2)劣势:国际贸易可能受到政治、经济和货币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同时还可能面临国际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2.3 国际贸易的贸易政策(1)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取消各种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2)保护主义政策:主张通过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等手段,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际竞争的冲击。
第三章:国际投资知识点3.1 国际投资的基本概念国际投资是指企业在境外投资并参与对外直接投资或者跨国并购等跨国经济活动的过程。
国际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多的资源、市场和技术,并实现更多的利润。
3.2 国际投资的优势与劣势(1)优势:国际投资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通过国际投资,企业可以实现规模效益和技术进步。
(2)劣势:国际投资可能面临政治、经济和货币等风险,需要面对不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的差异,还可能面临文化和语言等方面的障碍。
第三章全球化管理习题
第三章全球化管理习题一、填充题1.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________。
2.跨国界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方式。
3.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在国际化经营的初始发展阶段,活动方式主要以_______为主。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界80年代,随着_______ 、_______的不断深化以及_______ 的不断扩大,各国企业纷纷以主动的姿态开展国际化经营。
5.在国际化经营的高速发展阶段,_______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经济活动主体。
6.在国际化经营的高速发展阶段,_______ 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
7.从企业的发展来看,国际化经营是一个从_______ 到_______ 的过程。
8.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国际化过程可分为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9._______ 通常是一个企业走向世界的最初方式,也是企业尝试国际化经营的初始阶段。
10.卡乌斯基尔曾经指出,企业出口活动的展开是由不规则的行为为起点,然后再逐步走向以_______方式为主的试验性阶段和以_______为主的积极出口阶段。
11.在非股权安排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非股权安排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方式。
12.当企业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有关经营方式的选择来达到对海外市场渗透和扩展的目的时,企业处于其国际化过程的_______ 阶段。
13.在直接投资阶段,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活动不再仅仅以一般_______ 为目标,它还希望通过生产的国际化,实现全球范围内的_______ ,并最终实现生产利益和商业利益等综合利益的最大化。
14.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渐进性,如乔纳森和范赫尼所言,既体现了国际化经营中的_______ ,也同时体现了企业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以降低“心理距离”的重要性15.国际经营所面对的环境的_______ 和_______ 往往随着国际化经营的地理范围和目标市场的扩大而愈趋扩大。
国际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际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保障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效率,预防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国际运输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从事国际运输的企业、单位及其相关人员。
第三条国际运输安全生产管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设立国际运输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国际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
第五条国际运输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职责如下:1. 国际运输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国际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处理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
2. 国际运输企业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负总责,确保安全生产投入,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3. 国际运输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生产宣传、培训、监督检查、事故调查处理等工作。
4. 国际运输企业相关部门及员工应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第三章安全生产管理内容第七条国际运输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部门及员工的安全责任。
第八条国际运输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运输安全操作规程;2. 安全生产培训及考核制度;3. 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4.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5. 应急预案及演练制度。
第九条国际运输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第十条国际运输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一条国际运输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对危险货物运输进行专项管理,确保危险货物运输安全。
第十二条国际运输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及时上报、调查和处理事故。
第四章安全生产监督与考核第十三条国际运输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国际运输安全生产进行监督和考核。
第十四条对国际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考核内容包括:1.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情况;3. 安全生产检查及整改情况;4.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及处理情况;5. 安全生产培训及考核情况。
企业管理第三章内容介绍
33.管理咨询起源于(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34.美国的管理咨询更多的是由( )承担的. A.中小企业厅的指导部 B.政府机构 C.半官办民机构 D.民间的管理咨询机构
35.( )的咨询业有着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咨询人员的执业资格由专门的政府机构来认定.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36.德国咨询协会(BDU)成立于( ). A.1954年 B.1973年
C.20世纪5的.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1世纪初 D.20世纪90年代
38.中国管理咨询业的”核心客户群”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和( )两大行业. A.电子制造 B.石油化塑 C.医药生物 D.信息技术 39.德国咨询业的客户来源主要是( ).
43.20世纪70年代全球化和企业电脑化为企业咨询带来了新的生机,企业对信息和软硬件的需求,使得咨询产业业务重点变为( ). A.科学管理 B.战略管理 C.知识管理 D.信息管理 44.与中国咨询产业发展现状不符的是( ). A.产业低端 B.人员素质低
C.行业规范缺失 D.专业分工明确 45.下面不属于现代管理咨询的发展依托的是( ). A.理论发展 B.实践需求 C.知识信息 D.管理技术 46.下面不属于我国咨询产业市场成长的特点是( ). A.客户稳定 B.定位鲜明
C.区域差别大 D.产业低端 47.20世纪初咨询业务的重点是( ). A.科学管理 B.战略管理 C.知识管理 D.信息管理
A.小型企业 B.政府机构
C.公益单位 D.大中型企业 40.( )及企业管理咨询已成为德国咨询产业的两大核心领域. A.政府决策咨询 B.税收咨询
C.形象咨询
D.信息技术管理咨询
第三章计划与控制
第三章:计划与控制本章要求掌握:计划与控制是企业企业流程管理的重要环节,了解计划与控制的平衡关系。
理解企业计划管理的内容和计划制定前的需求管理,进行了一步掌握计划管理相关案例的问题分析。
一、运营计划:1、营运计划的概念:运营计划是指一个向运营目标前进所需要制定的有预见性的进程计划。
通过运营计划的认真落实,项目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A、营运计划是企业围绕市场,为实现自身经营目标而进行的具体规划、安排和组织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企业运营计划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先导,并始终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B、企业要以合理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不但要求有高效优质的产品或服务,而且要对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指导和实现产出。
这个科学管理、指导必须有计划和和协调; 2、运营计划的要点:(1)项目运营目标的制定;有了既定的目标,项目才能有运营的价值,运营计划才能有计划地制定出来。
1)要科学地制定计划目标:目标是计划的核心,计划的成败一半取决于目标的科学性;●目标是否合理主要基于资源的限制。
●2)要合理量化计划目标:符合公司战略目标品类生产目标品牌规划目标年度目标的●层级原则。
目标与公司现有资源现状匹配;●目标与市场容量和增长速度匹配;●目标与市场发展可能性的预测匹配。
●对东芝公司目标管理的案例分析:东芝公司独具特色的目标管理方式。
目标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并非由日本人首创,但是东芝公司接受和借鉴了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的管理理念,并应用到实践,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绩效。
东芝公司目标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制定目标:在目标管理实施中,东芝公司首先把目标的制定放在首位。
在制定目标时要求两点:员工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保持一致;每个人都要制定切实的目标。
另外在制定目标时还遵守了以下原则:目标数量不宜过多,目标的内容具体明确、目标难度以略高于本人能力为准、不能失去长远的观点等; 2、目标管理;东芝目标管理的特征主要包括两点:直接结合经营需要的一贯性,即目标管理必须从企业的整个经营体制出发,保持完整的一贯性;以个人为中心提高能力,具体来说,每个人的目标,是按照本人的能力、适应性和性格等特点个别确定的。
国际投资学三跨国公司
• 则,什么是跨国公司的国外分支机构? • 国外分支机构可以是联合企业,也可以是非联合
企业。 • 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将子公司、附
属企业和分公司统称为国外分支机构。 • 子公司是指另一个实体直接拥有超过一半的股东
表决权,有权指派或撤换大多数行政、管理和监 督人员的设在东道国的联合企业。 • 附属企业是指投资公司拥有总数最少10%,但不 超过50%的股东表决权的设在东道国的联合企业。
12
• 3.经营管理特征上的界定
• 这是从企业具体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来 判定划分跨国公司的标准。
• 首先,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高决策层必须具 备全球性的经营理性.最高主管不能只关注 某一国家或地区中该企业的活动,而应关 注所有的国家或地区,即作为“国际企业 家”来平等对待世界各地为该企业提供的 最佳机会,完全以世界性的经营态度来规 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18
• 跨国公司是由母公司及其国外分支机构组 成的联合或非联合的企业。母公司被定义 为通常以拥有股本金的方式来控制在其本 国以外国家的其他实体资产的企业。拥有 联合企业10%或10%以上普通股或表决权 的股本金或非联合企业的等量资本金,通 常被认为是控制这些企业的门槛值。
19
• In WIR, subsidiary enterprises, associate enterprises and branches – defined below – are all referred to as foreign affiliates or affiliates.
9
• (1).是指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形成的对国外分支 机构拥有实际控制权的股权比重大小。目前,国 际上对这一股权比重的最低限额并没有统一标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国际收支手册》认为, 在所投资企业中拥有25%或更多的投票股,可以 作为控制所有权的合理标准。美国商务部则将此 标准定为10%以上。加拿大和日本把持有50%或 更多的投票股份才视为“存在控制”。其他如英、 法、德、意等工业国家的法律对此也有类似规定。
第三章 全球化与管理
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习题一、填充题1.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
2.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
3.在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务、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4.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关键性指标包括:进出口额占GDP的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的进出流动额等。
5.那些只局限于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的业务正在逐步的减少,如今的管理者都必须要具有全球化视角。
6.管理者需要理解和掌握一些全球化所必须的关键能力有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7.在全球范围内,经济体制主要包括三大类型:自由市场经济、命令经济、混合型经济。
8.文化因素是指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中人们的处事态度、价值取向、道德行为准则和教育程度等构成的环境因素。
9. 文化因素于与政治因素不同,政治因素一般都带有强制性,而文化因素则带有习惯性。
10.霍夫斯泰德把文化因素分为权力距离、不确定性避免、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男性化或女性化、长期导向或短期导向等几大因素。
11.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全球化程度依赖于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关税保护政策、习俗、惯例等。
12.为了成为有效的全球化管理者,必须具备四种关键知识与能力,即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视角转换能力和创新能力13.企业应该在外部环境评估和内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如何进行国际经营。
14.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主要有:出口、非股权安排、国际直接投资。
15间接出口是一种与目标市场联系较松的进入方式,一般也是国际化经营的初级阶段。
16直接出口是出口阶段的高级形式。
17.非股权安排又被称为合同安排18.非股权安排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特许、合同制造、管理合同等。
19.特许是当事人一方将其技术、商标、专利的使用权、转让给另一方,由后者按照合同规定使用的交易行为。
20.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以控制权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控制权的获得是通过股权的占有来实现的。
《管理学》第三章重难点
《管理学》第三章重难点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全球化内涵1.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在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2.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全球化在国家或地区层面上,全球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
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关键性指标包括:进出口额占GDP的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的进出流动额等。
3.产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在产业层面上,全球化是指某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
全球化产业的市场往往由若干个全球化公司所主导。
4.企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在公司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分布和资产扩展的程度,以及与各国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地区交流程度。
二、全球化与管理者1.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1)全球化的一般环境①政治与法律环境世界上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并且这些制度还在不断地变化。
全球化管理者必须充分理解不同政治与法律制度的内涵与运作方式。
a.国家政治体制。
指东道国国家的国体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如国家的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政府部门结构以及选举制度、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制度等。
b.政治的稳定性。
指东道国政局的稳定性以及社会的安定状况。
如国家领导人的更换、政府的更迭可能导致国家政体的变化以及政治主张的改变。
c.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
这通常反映在政府对外资的政策上,主要是政府对外国企业的鼓励和限制程度,对国外经营者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和优惠措施,对外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程度,以及对外国企业的经营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
d.法律环境。
指本国和东道国颁布的各种法规,以及各国之间缔结的贸易条约、协定和国际贸易法规等。
②经济和技术环境在全球范围内,经济体制主要包括三大类型:自由市场经济、命令经济和混合型经济。
自考本科工商管理专业《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跨国公司与管理第一章跨国公司概述1.跨国公司:是一种在多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全球性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企业组织。
2.直到1974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第57次会议的有关决议文件中,才正式采用了“跨国公司”这一名称。
3.跨国公司的判断标准用那些?结构性标准:即通过研究一个公司的跨国范围,及对子公司的股权安排和控制程度,来判断其是否属跨国公司。
营业实绩标准:主要是通过研究一家公司在国外经营的资产额、销售额、官员人数和利润等指标来判断它是否属于跨国公司。
行为特性标准:任何一家跨国公司都应有全球性经营战略。
4.经营大师彼得F德鲁克认为,虽然跨国公司的总部不设在某国,但其生产经营、组织形式都是全球性的。
5.跨国公司的特征?1跨国公司是“国际化”了的企业2对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经营跨国化的基本手段3全球战略和内部一体化4技术内部化6、绝大多数跨国公司都包括三种基本单位:母公司:负责对外直接投资,并对接受投资的经济实体进行控制的公司。
子公司:经母公司直接投资而在母国内外设立的经济实体。
分公司:母公司的分部。
7、跨国公司的类型1按经营项目分类:(从跨国公司的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出发,跨国公司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经济资源为主的跨国公司。
二是以经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跨国公司。
三是以提供服务为主的跨国公司。
2按公司决策中心进行分类:(从决策上分类)一是以民族为中心的跨国公司,主要考虑母公司的权益。
二是以多元为中心的跨国公司,以众多子公司的权益为主。
三是以全球为中心的跨国公司,以全公司在世界各地权益的统筹考虑为依据。
3按公司内部经营结构分类:一是横向型跨国公司。
二是垂直型跨国公司。
三是混合型跨国公司。
8、跨国公司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
9、近代的跨国公司始于德国的拜尔化学公司。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中大型跨国公司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继续占主导地位。
11、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所起的作用?1加速生产国际化,促进生产力发展。
国际企业管理重点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国际企业现象(重点)一、国际商务:是指跨越国界的各种商业活动,包括商品、劳务、资本等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的国际传递。
(二)国际商务形式1、国际贸易:货物贸易服务贸易2、国际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外间接投资二、国际企业对国际商务产生的影响产业内贸易增加,服务贸易地位提高,公司内部贸易增加,直接投资迅猛增长三、国际企业与跨国公司(重点)(一)国际企业定义包括国内企业跨国公司(二)跨国公司定义标准结构性标准(跨国的程度,所有权,组织结构)经营业绩标准(四分之一是国外产值)行为特性标准(决策者要有全球化的眼光)(三)跨国公司核心三要素1、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经营2、有一个中央决策系统3、内部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四)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重点)1.母公司2.分公司(不是独立的)3.子公司(独立法律实体)4.避税地公司(有独立的经营权)5.控股公司(纯粹控股,混合控股:有股权也参与经营活动)2.母公司分公司和子公司三者的联系①母公司与子公司是并列的,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有自己的章程。
②子公司的法律体经营权的独立性是有限的,还是受母公司控制的③母公司与分公司,分公司附属于母公司,是母公司的一个派属机构,没有独立法人实体④母公司对经营实体有控制权(五)跨国公司是一家公司吗?跨国公司是若干家分布在全球不同区域的公司联合而成的企业群体。
跨国公司是若干家分布在全球不同区域的公司联合而成的企业群体。
四、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理解)保护自己,免受国内商业周期和不确定性之累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打开世界市场对日趋激烈的国外竞争做出反应降低成本通过到国外市场的内部去生产,绕过关税壁垒期望利用技术直接制造产品,而不是允许别人使用这种技术去生产产品五、国际企业发展的类型(重点)1、从决策角度分地球中心说民族中心多元中心全球中心2、从经营的角度分资源型制造型服务型3、从企业结构角度分水平型垂直型混合型六、国际企业的发展阶段(记)间接的或被动的进出口阶段直接的或主动的进出口阶段设立海外代理机构阶段成熟的多国导向型阶段七.国际企业的发展趋势:企业战略的全球化,企业规模大型化,企业组织股权化八.国际企业经营管理特点(了解):战略性管理,群体性管理,跨越性管理九、有效的国际经营管理:国际性思考, 管理的趋同性和差异性, 比较研究的方法第二章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理论一.国际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利益)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生产者所掌握的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称为绝对优势。
国际企业管理第三章——文化的维度及意义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墨西哥人!
墨西哥人大概是世界上最能给自己找理 由放松的民族。这个国家,一年到头, 差不多天天有节日。在墨西哥,很多人 自己准备了日历,这本日历资料丰富,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某个州在过某个节, 一应俱全。他们有了一点钱,马上就会 兴奋地计划去度假,一去就是一大家人 热热闹闹的。墨西哥人喜欢群体活动, 家庭也是大家庭,他们喜欢音乐舞蹈喝 酒唱歌。如果把我们中国人的逻辑告诉 他们,他们一定会说:“你们疯了—— —”,工作,赚钱,养家,养老,这种逻 辑在他们看来是如此的愚不可及。于是, 中国人面上的表情大多数是苦大仇深, 而他们则难见愁眉苦脸。
结论
1、感性化文化背景的人在理性化文化背景中进行商 业活动,应该把想法或议案写在纸上,交给对方, 对方没有太多的反应不代表对方不感兴趣或是沉 闷,只是他们倾向于内敛。
2、相反的,理性文化背景的人在与感性文化背景的 人进行商业交往时,遇到对方真诚表露的热情和 友好时,不要反感或退缩,需要适当的表示你的 友好反应。
如何认识时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另外,对于时间还有三种观点: 未来导向时间观:如美国、德国以及意大利人认为未来
远比现在和过去重要。 现在导向时间观:如委内瑞拉、西班牙以及印尼人则
认为现在当下最为重要。 过去导向时间观:如非洲以及少数未开发地区居民认
为过去的历史意义重大 而法国人、比利时人则觉得不管现在未来过去都是同
4、个体文化背景管理者在群体文化中需要更多的耐心去讨 论协商;而相反的情况群体文化背景的人需要办事更加有 效率、抉择更加果断,且要相信个体文化背景来的代表能 全权代表他的组织
5、当然,这种文化上概括性的分类存在一些缺陷,实际中 的文化现象并非是非黑即白
调查:感性化文化VS.理性化文化
国际商法法第三章合伙企业法(含案例分析与答案)
06
答案与解析
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一答案
案例二答案
案例三答案
根据《合伙企业法》规定,合 伙人之间应当签订书面协议, 约定各自出资额、股权比例、 利润分配等内容。本案中,甲 、乙、丙三人未签订书面协议 ,因此不构成合伙关系。
根据《合伙企业法》规定,合 伙人应当共同出资、共同经营 、共担风险。本案中,丁未履 行出资义务,且未参与企业经 营,因此不构成合伙关系。
根据《合伙企业法》规定,合 伙企业的利润分配应当按照出 资比例或者协议约定进行。本 案中,甲、乙、丙三人约定按 照出资比例分配利润,符合法 律规定。
答案解析
案例二解析
本案例考查合伙人的义务。根据《合伙企业法》规定 ,合伙人应当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履行出资义务;以 非货币财产出资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 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本案中,丁 未履行出资义务,且未参与企业经营,违反了合伙人 的义务,因此不构成合伙关系。
合伙企业的合同关系
合同订立
合伙企业与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交易时,通常由全体合伙人共同作为合同一方。 合伙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充分了解合同的内容、权利义务和风险,并确保合同合 法有效。
合同履行
合伙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并享有合同约定的权利。如果合伙企业 无法履行合同义务,应及时通知对方并协商解决方案。
04
合伙企业的变更与终止
合伙企业的增资与减资
增资
合伙企业增加注册资本的行为,通常 是为了扩大经营规模或提高偿债能力。 增资的方式包括增加合伙人出资、将 未分配利润转为注册资本等。
减资
合伙企业减少注册资本的行为,可能 是由于经营不善、资金过剩或调整经 营策略等原因。减资应当经过全体合 伙人一致同意,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第三章企业战略管理
◆行业竞争分析
▼竞争者的实力与战略分析
在实际的市场竞争中,竞争的局势会是错综复杂的,为 了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必须对自己主要竞争者的核心能 力、基本策略、赢利能力作仔细分析。
▼竞争者的实力与战略分析
如果是行业的领导者,往往凭借其规模优势采 取主动行为去影响甚至控制其他成员,控制服务价 格水平等;
本行业的现 状和发展动向是 对企业影响最大 的最直接的环境 因素。
﹡行业生命周期 ﹡行业竞争态势
◆行业生命周期
市场规模与成长性
市场规模大,则企业经营规模可以定得大点, 投资也可能大一些。
成长快,投资方式可能采取大规模一步到位的 策略,既降低投资成本,又快速占领市场。
◆行业生命周期
成
成
长
熟
衰
开
退
发
总体战略的主要内容
* 决定企业发展态势 * 明确企业经营范围 * 确定业务组合,建立SBU (Strategic
Business Units)
总体战略的主要内容
* 配置战略资源 * 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和战略变革机制
总体战略的基本类型
* 增长型战略
一体化战略
多元化战略
* 维持型战略 * 紧缩型战略
★企业目标——内容
2.效益性目标
⊙投资收益率 ⊙销售利润率 ⊙每股平均收益
⊙劳动生产率 ⊙投入产出比率 ⊙单位产品成本 ⊙存货及应收账款周转率
★企业目标——内容
3.资源性目标
⊙资本结构 ⊙现金流量 ⊙流动资本
⊙应收账款回收期 ⊙员工素质提高程度 ⊙员工培训数量和频度 ⊙战略性资源占有情况
……
★企业目标——内容
化战略、公共关系战略等。
第三节 战略实施,评估与控制
企业国际化管理制度
企业国际化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订立本《企业国际化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含高管、部门经理、普通员工等。
全部人员必需严格遵守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必需遵从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同时敬重本地的文化习俗和法律法规。
第二章组织结构第四条设立企业国际化发展部,负责订立和实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拓展海外市场,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等。
第五条企业国际化发展部设有若干支部,分别负责不同地区或国家的国际化工作。
支部下设团队,供应专业化的服务和支持。
第六条每个支部都应有一名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支部的工作,同时负责与总部的沟通和协调。
第七条各部门负责人应乐观搭配企业国际化发展部的工作,供应必需的资源支持和帮助。
第三章国际市场拓展第八条企业国际化发展部应订立认真的国际市场拓展计划,包含市场调研、战略规划、营销推广等内容。
第九条在拓展国际市场过程中,企业必需了解并遵守本地的贸易法规、商业习惯和市场行情,不得从事任何违法违规的活动。
第十条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时应重视文化差别,敬重本地习俗和风俗,乐观与本地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第十一条企业国际化发展部可以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市场调研和推广活动,但必需遵守公司相关规定,保护公司的商业机密和利益。
第四章国际项目合作第十二条企业国际化发展部可以与国外企业或组织进行项目合作,供应优质产品或技术服务,共同开展合作项目。
第十三条在与国外合作伙伴进行项目合作时,企业国际化发展部应严格审核合作伙伴的资质和信誉,并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第十四条企业国际化发展部应加强对合作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项目依照计划顺利进行,并定期评估项目的进展和效果。
第十五条在项目合作中,企业应遵守国际商业惯例和本地法律法规,不得搞钓鱼执法、贿赂受贿等违法行为。
第五章人才培养和沟通第十六条企业国际化发展部应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和沟通机制,不绝提升员工的国际化素养和本领。
《企业管理》章节笔记
《企业管理》章节笔记第一章企业管理概述一、企业与企业管理1.企业的定义企业是一种经济组织,它通过生产、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以盈利为目的,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
1.1 企业的主要类型- 按所有制形式分类: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
- 按企业规模分类: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
- 按企业组织形式分类:单一企业、联营企业、集团企业等。
1.2 企业的功能- 创造价值:通过生产活动创造商品或服务,满足社会需求。
- 分配资源: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合理配置生产要素。
- 创新与发展: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动企业和社会进步。
- 承担社会责任:保障员工权益,促进就业,保护环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企业的特征(1)独立性: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拥有独立的财产和承担有限责任。
(2)盈利性: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盈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风险性:企业面临市场、技术、政策、管理等各方面的不确定性,需承担相应风险。
(4)竞争性:企业要在市场中获取资源、争取客户,必须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
3.企业管理的定义企业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活动,合理配置和运用企业资源的过程。
3.1 企业管理的目标- 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 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
- 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提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潜能。
3.2 企业管理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规划和协调。
- 人本原则: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发展。
- 动态原则:企业管理需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
- 创新原则:企业管理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发展。
二、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1.传统管理阶段1.1 经验管理- 特点:依赖管理者的个人经验和直觉进行管理。
- 代表人物:早期企业家和管理者。
国际化运营管理制度
国际化运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为了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规范和提升国际化运营管理水平,订立本规章制度。
2.本规章制度依据《企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司全部涉及国际化运营的部门、项目和员工。
第三条术语定义1.国际化运营:指企业在境外市场开展业务活动的一系列管理和运营过程。
2.境外市场:指企业在国内以外的市场,包含但不限于国外市场。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四条国际化运营部门1.国际化运营部门是负责企业境外市场业务拓展和管理的部门,直接向企业管理层报告。
第五条国际化运营团队1.国际化运营部门设立相应的国际化运营团队,负责具体的境外市场开拓、运营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项目组织1.为了保证国际化运营项目的顺利推动,国际化运营部门将组建相应的跨部门、跨地区的项目组织。
第三章国际化运营流程第七条市场调研1.对于即将拓展的境外市场,国际化运营团队将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包含市场规模、竞争情况、消费者需求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以确定最佳的市场进入策略。
第八条产品定位1.依据市场调研结果,国际化运营团队将对产品进行定位,并依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定制或优化,以适应境外市场的特点和需求。
第九条渠道选择1.国际化运营团队将依据目标市场的特点和消费者行为习惯选择最佳的渠道,包含线下渠道和线上渠道,以确保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并获得销售。
第十条销售推广1.在产品进入市场后,国际化运营团队将进行有效的销售推广活动,包含广告、促销、展览等,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第十一条售后服务1.国际化运营团队将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供应及时、详细的售后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第四章绩效考核第十二条目标设定1.国际化运营团队将依据公司战略目标和市场预期,订立相应的年度国际化运营目标,并与管理层进行沟通和确认。
第十三条绩效考核指标1.绩效考核指标包含但不限于市场份额、销售额、市场增长率、客户满意度等,具体指标依据境外市场特点和业务要求进行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企业国际化的过程第一节经营国际化的渐进论从大多数企业走向世界的历史轨迹来看,从国内经营到跨国经营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演变过程。
经营国际化的这种渐进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市场范围扩大的地理顺序,二是企业跨国经营方式的演化发展。
一、目标市场选择的渐进性:由近及远,先熟悉后陌生从大多数企业走向世界的实际过程来看,其市场的扩大通常遵循“有近而远,先熟悉后陌生”的路线。
市场扩张的地理顺序通常是: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海外相邻市场——全球市场。
二、跨国经营方式的渐进性:先易后难,逐步升级经营国际化的渐进性也明显表现在企业跨国经营方式的选择上。
在跨国经营的各种方式中,最简单易行、投资要求最少的是间接出口,然后依次是直接出口,设立海外销售办事处和设立在海外生产的分公司。
其中各方面要求最复杂,所需投资量最高,风险也最大的是设立海外分公司,直接在海外目标市场当地生产。
因此,从一般企业来看,其跨国经营方式演变的最常见类型是:纯国内经营——通过中间商间接出口——企业自行直接出口——设立海外销售分部——设立海外分公司跨国生产。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这种“摸着石子过河”的方式,主要是出现在跨国经营的初级阶段。
在企业进入了若干海外市场之后,其跨国经营实力的增强和国际营销经验的积累,使企业在选择跨国经营方式时有了较大的战略自由度,这时就应该按照目标市场的具体情况选择跨国经营方式。
三、经营国际化采取“渐进方式”的原因企业经营国际化的演变之所以采取渐变的形式,主要是由经营国际化过程的本质所决定的。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指出,企业可以被看作一种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人员的根本任务就是接收和处理信息。
企业经营的规模越大,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越大,所需处理的信息内容也越复杂;与之相应,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面也越广,需要具有的信息处理能力也越强。
因此,经营国际化并不是企业产销范围的简单的量的扩大,其实质是管理人员学习、掌握和消化有关知识,逐步积累国际营销经验的过程。
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这种理解国际市场,获得经营自由的学习过程只能是一个渐进的、累积的过程。
从这一角度来看,经营国际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企业本身的成长过程。
经营国际化并不仅仅是企业的产品走向世界,它同时也是企业管理人员开扩眼界认识世界的过程。
四、经营国际化的主要阶段跨国经营的渐进过程,可以大概分成几个相对不同的阶段。
企业出口行为研究专家,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卡佛斯格尔教授把企业经营国际化的过程分成了下列五个阶段:(1)国内营销阶段;(2)前出口阶段;(3)“试验性卷入”阶段;(4)积极出口阶段;(5)跨国经营的国际战略阶段。
应当指出,上述这种渐进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一是它不适用于“全球性行业”;二是这种渐进论主要是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发展起来的,是以当时的信息环境为基础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了解外界能力的上升,上述走向世界的许多中间阶段是可以跳跃的;三是这种渐进论主要是在对中小企业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于在世界各国都已设有分支机构的大型跨国公司,或者跨国经营历史很长,在世界各国都已建立了固定经销关系的大型贸易公司也不适用。
经营国际化的五个阶段国际化的阶段主要特征国内营销阶段忙于国内产销、对国际市场视而不见有意识地收集信息,开始对国际市场作初步的可行性、调查;收到送上门来的出口订单时有不规则的出口前出口阶段试验性地卷入阶段开始规模有限的国际营销活动;往往是间接出口积极投入阶段有系统地研究、开发国际市场;市场渐行渐远;营销方式渐趋多样国际战略阶段根据国际市场的全局制订企业战略规划第三节跨国公司的由来和发展前面主要是从企业经营活动的角度来讨论国际化过程的。
但是一定的经营规模要求一定的组织形式。
经营活动走向世界的过程也往往是企业机构设置国际化的过程。
下面,我们就从经营活动的主体的角度,来讨论企业本身在经营国际化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些行业的跨国经营,是由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占主导地位,有的行业却由大量的“土生土长”的中小企业扮演主角?今天在世界经济生活中举足轻重的跨国公司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一、追求高额股息论。
最早的跨国公司理论主要是围绕“跨国投资”这一经济活动的本身来展开的。
这方面最早的理论是把跨国投资看作“追求高额股息”的活动,如果国外投资的利润高于投资者在本国市场所能获得的股息,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自然会到国外市场去投资,由此产生的便是跨国投资的现象。
二、眼界开阔论。
眼界开阔论认为,经营者的视野是随着其经营活动规模的扩大而扩大的,企业起初总是在一个特定的地方市场上诞生。
随着销售活动的发展,经验的增加,创业者的眼界也拓宽了,区域性市场、国家市场乃至海外市场不再显得那么可怕。
经营者对自身在海外市场上成功经营的信心逐步增加,等到各方面条件成熟时,其投资活动也就“自然而然”地走出国界,形成跨国直接投资现象。
三、垄断优势论。
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在一个陌生的客地环境中直接投资,关键在于跨国公司具有某种垄断优势,具有本地企业所不具备的某种特殊资产。
这种特殊资产既可以是生产技术上的;也可以是某种关键原材料上的;也可以是在市场营销上的;也可以是组织管理技术上的。
由于这种特殊资产的存在,使得独家拥有这种特殊资产的跨国企业享有垄断优势,从而能在客地市场战胜当地企业。
四、市场内化论.市场内化论的主要观点是,如果技术转让的“交易费用”太高,只能把技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转让纳入到同一组织体系之内,把市场“内部”化。
另外,有很多技术,是“溶化”在企业的机构设置、计划程序、人际合作之中的,还有很多是“埋藏”在关键技术人员的头脑中的,在这种“技术与人不可分割”的条件下,技术优势的价值实现只能在企业内部通过人员流动或机构体制的方式来实现。
方式功能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改进生产流程跟踪国际技术发展动向提高管理水平,利用外商的资金、技术、市场和信息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内向国际化进口零部件和元器件加工装配技术合作合资企业贴牌生产外向国际化直接出口建立海外办事处海外技术合作、建立海外研究与开发中心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改善工艺流程建立销售渠道,树立品牌形象收集海外市场信息,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技术领先五、产地优势论。
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对初级原材料的依赖程度减少,企业生产点布局的自由度越来越大,受某一特定地点的限制已经越来越小,但是,地理位置仍然是影响生产经营费用的一个重大因素。
造成跨国直接投资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跨国公司“内化”了的垄断优势,需要到国外市场上与某些当地资源联合使用才能最有效地发挥优势。
六、跨国投资的多元论。
既然跨国投资必须具有上述三个不同的必要条件,跨国投资的现象就可以用“特殊资产垄断优势”、“市场内化优势”和“产地优势”这三要素来解释。
这三个不同的必要条件必须同时具备,跨国投资的现象才能产生。
把这三种优势结合起来,就构成邓宁教授的跨国投资“多元论”:第四节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理论框架中国企业国际化与其他国家企业的国际化相比,是在两个特殊条件下展开的:①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属于后发展型跨国公司,在竞争优势、外国市场的进入方式和所有权结构等方面与先发展型跨国公司有明显不同;②中国是一种过渡经济体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面临着逐渐转变职能,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问题。
中国企业面临着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双重任务,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逐渐深化,由经营权扩大到产权;另一方面,大量外国直接投资涌入,使中国企业在自己的本土上面对国际竞争。
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是两个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的发展过程。
从发展方向上看,企业国际化可区分为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两个方面。
企业内向国际化活动的方式包括进口、购买技术专利、特许经营、国内的合资合作等;企业外向国际化活动包括产品和服务出口、技术转让、海外生产等。
内向国际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在改革开放的前10年,企业的内向国际化更多地表现在技术设备的引进,资金的引进。
它直接带动以产品出口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外向国际化的发展。
现在,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企业内向国际化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表现在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合作、国际战略联盟、产权多元化、技术国际化、机制与观念的国际化等。
企业内向国际化的充分发展将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促进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地位。
下一阶段企业内向国际化的发展将有助于我国今后10—20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增强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而企业外向国际化是其内向国际化充分发展的结果。
从动态的角度看,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贯穿于企业国际化的整个过程中,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仍处于其发展的初期阶段——以内向国际化为主要内容。
这是由中国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所决定的,也受制于企业的内部经营环境和外部经营环境。
从外部经营环境看,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才初步建立,地区封锁和部门垄断仍然阻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效率;法律、法规体系虽然已初步建立,但离法制国家的要求还相差甚远;财政、金融、计划体制的改革还有待深化;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过多等等问题的存在,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从企业内部经营环境看,产权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人力资本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稀缺。
这些条件制约着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纵观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国企业的国际比较优势建立在两个支点上,一是产品质量,二是低成本扩张。
中国企业的“后发优势”在于利用国际生产分工体系将劳动密集型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契机,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使企业的技术水平以最快的速度提高。
对于中小制造业企业而言,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困难是怎样把产品销往海外市场。
中国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主要依靠两个途径:一是“借船出海”,接受国外企业的委托加工,从事贴牌生产(OEM);二是主动出击,从事直接出口,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
贴牌生产是企业产品从国内走向国际的重要桥梁。
进行贴牌生产的企业必须在生产技术、工艺流程、企业管理、员工素质、质量控制、生产效率等方面达到国际同行业的要求和水准。
它有效地缩短了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差距。
在从事贴牌生产过程中,中国企业也逐渐学习和掌握了国际竞争规则,逐渐在国外厂商中建立了信誉,同时也打开了产品外销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