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

合集下载

人教版《阿里山纪行》教案

人教版《阿里山纪行》教案

人教版《阿里山纪行》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阿里山纪行》,使学生了解阿里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提高学生对台湾地区的认识和了解。

1.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阿里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包括阿里山的位置、气候、植被、动物资源以及邹族文化等。

第二章:阿里山的地理位置2.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阿里山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2.2 教学内容本节主要介绍阿里山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与台湾其他山脉的关系。

第三章:阿里山的自然风光3.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欣赏阿里山的自然风光,了解其独特的自然景观。

3.2 教学内容本节主要介绍阿里山的森林、瀑布、云海、日出等自然景观。

第四章:阿里山的人文景观4.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阿里山的人文景观,感受邹族文化的魅力。

4.2 教学内容本节主要介绍阿里山的寺庙、火车站、邹族文化等人文景观。

5.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对阿里山有更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台湾地区其他景点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第六章:阿里山的气候特点6.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阿里山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2 教学内容本节主要介绍阿里山的气候特点,包括气温、降水以及季节变化等,并分析这些气候特点对阿里山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七章:阿里山的植被与动物资源7.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阿里山的植被类型及其特点,认识阿里山丰富的动物资源。

7.2 教学内容本节主要介绍阿里山的植被类型、植物特点以及代表性的动物种类,分析这些生物资源在阿里山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八章:邹族文化简介8.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邹族的历史、生活方式、传统文化及与阿里山的关联。

8.2 教学内容本节主要介绍邹族的历史背景、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宗教信仰以及邹族文化在阿里山地区的传承与发展。

第九章:阿里山的旅游资源与保护9.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阿里山的旅游资源及其保护意义。

《阿里山纪行》教学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阿里山纪行》教学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阿里山纪行》教学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阿里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通过文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对阿里山有直观的认识。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阿里山的自然与人文特点。

(3)运用写作、演讲等形式,表达自己对阿里山的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阿里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通过文本,感受阿里山的美丽与神秘。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深入感受阿里山的魅力。

(2)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营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阿里山的美丽。

2.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阿里山的自然与人文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 写作指导法: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阿里山的感悟,提高写作能力。

4. 课堂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图片:收集阿里山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图片。

2. 视频:准备阿里山的宣传片或相关视频资料。

3. 文本:挑选与阿里山相关的文章或诗歌。

4. 写作纸张、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阿里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阿里山的美丽。

(2)简要介绍阿里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课堂讲解(1)讲解阿里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其在我国的位置。

(2)详细介绍阿里山的自然风光,如高山云海、日出、晚霞等。

(3)阐述阿里山的人文景观,如寺庙、森林铁路等。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阿里山的自然与人文特点。

阿里山纪行读后感

阿里山纪行读后感

阿里山纪行读后感《阿里山纪行》是一篇描绘台湾阿里山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的游记。

作者通过亲身游历,将读者带入了阿里山的怀抱,感受了那里的山川之美、人文之韵。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内心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阿里山的向往。

文章的开篇,作者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阿里山的自然景观。

从清晨的云雾缭绕到傍晚的霞光万丈,从苍翠的森林到潺潺的溪流,阿里山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作者的描述让我仿佛置身于那片神奇的土地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着自然的乐章。

随着游记的深入,作者不仅介绍了阿里山的自然美景,还讲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阿里山的原住民,他们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作者的笔触,我了解到了阿里山不仅是一个自然宝库,更是一个文化宝库。

文章中,作者还提到了阿里山的茶文化。

在阿里山,茶不仅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作者参观了茶园,了解了茶叶的种植、采摘和制作过程。

品茗之余,作者对茶农的辛勤劳作和对品质的执着追求表示了深深的敬意。

这让我对阿里山的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对茶农的辛勤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游记的最后,作者表达了对阿里山的依依不舍和对自然的无限热爱。

作者的这种情感也深深感染了我。

阿里山的美景、文化和人文情怀让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向往。

我相信,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亲自踏上阿里山的土地,去感受那里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

总的来说,《阿里山纪行》是一篇充满情感和感悟的游记。

它不仅让我领略了阿里山的自然风光,更让我感受到了那里的人文情怀。

这篇文章让我对自然和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也激发了我对旅行和探索的热情。

我相信,无论是谁,读了这篇文章,都会被阿里山的美丽和魅力所吸引,都会对自然和文化产生更深的敬意和热爱。

人教版《阿里山纪行》教案

人教版《阿里山纪行》教案

人教版《阿里山纪行》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阿里山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激发学生对阿里山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阿里山的地理位置。

阿里山的风光和特色。

1.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展示阿里山的风景图片,让学生对阿里山有直观的认识。

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阿里山会有如此美丽的景色。

第二章:阿里山的地理环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阿里山的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形等。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阿里山的气候特点。

阿里山的地形特征。

2.3 教学活动视频播放:播放阿里山的自然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其美丽。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阿里山的自然环境。

第三章:阿里山的植物资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阿里山的植物资源,包括特有植物和植被类型。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阿里山的特有植物。

阿里山的植被类型。

3.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展示阿里山的特有植物图片,让学生对阿里山的植物资源有直观的认识。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阿里山的植被,让学生亲身体验。

第四章:阿里山的人文风情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阿里山的人文风情,包括原住民文化、历史遗迹等。

培养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认识。

4.2 教学内容阿里山原住民的文化特色。

阿里山的历史遗迹。

4.3 教学活动故事分享:让学生分享关于阿里山原住民的故事。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阿里山原住民,体验其文化。

第五章:阿里山的旅游资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阿里山的旅游资源,包括景点、旅游活动等。

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意识。

5.2 教学内容阿里山的旅游景点。

阿里山的旅游活动。

5.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展示阿里山的旅游景点图片,让学生对阿里山的旅游资源有直观的认识。

模拟旅游:组织学生模拟旅游,让学生体验阿里山的旅游活动。

第六章:阿里山的生态环境与保护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阿里山的生态环境,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阿里山纪行读后感

阿里山纪行读后感

阿里山纪行读后感《阿里山纪行》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一部散文随笔集,记录了他在阿里山的旅行见闻和心情体验。

这本书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也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阿里山,是我心中的一片净土。

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翠竹婆娑,松柏苍翠,这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巴金先生在书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阿里山的美景,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神秘。

在阿里山的行走中,巴金先生不仅记录了眼前的景色,更是用心灵去感受和体验这片土地的灵魂。

他用文字描绘了阿里山的宁静与神秘,用心灵去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仅是一个游客,更是一个思考者和感悟者。

他在书中写道,“阿里山的美丽,不仅仅是它的景色,更是它的灵魂。

”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让我明白了大自然的美丽不仅仅是外在的景色,更是内在的灵魂。

在阅读《阿里山纪行》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卷,更是在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大自然是如此的美丽和神秘,我们应该用一颗平常心去感受和体验,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珍惜和保护。

我们应该像巴金先生一样,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用行动去保护大自然的神奇。

通过阅读《阿里山纪行》,我深刻地认识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

我们应该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和宁静。

同时,我也明白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多么重要。

我们应该像巴金先生一样,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用行动去保护大自然的神奇。

愿我们都能像巴金先生一样,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珍惜大自然的美好,用一颗平常的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用一颗责任的心去保护大自然的美丽。

《阿里山纪行》

《阿里山纪行》

《阿里山纪行》我前往台湾时,第一个计划就是去阿里山。

阿里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当我踏上山顶时,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

阿里山的日出和云海是这座山脉的最佳特色之一。

每天清晨四点左右,游客们会集聚在山顶上准备欣赏美丽的日出。

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站在海拔高度超过两千米的山顶上,准备一睹这一奇观。

当太阳冉冉升起时,从山的远处升起的云海令人屏息。

白茫茫的云朵不断流动着,好像在大自然的舞台上尽情表演。

整个山脉都被无尽的云海所包围,形成了壮丽的景象。

此时,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除了日出和云海,阿里山还有许多令人愉悦的景点。

其中之一是神木群。

这些巨大的古老树木看起来非常宏伟,为这片山脉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一些树木已经存在了几百年,他们见证了阿里山的历史变迁。

站在这些古老树木旁边,我不禁想象着它们在过去所见证的一切。

漫步在阿里山的村庄里,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台湾文化氛围。

当地居民非常友善热情,用温暖的笑容和我交谈。

他们向我介绍了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和美食,我也品尝了许多当地特色小吃。

每一口美食都充满了当地的特色和独特的风味。

阿里山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体验,还有让人难以忘怀的火车旅程。

阿里山小火车是这片山脉的标志性交通工具,每天都有游客搭乘它去山脚下的小镇游玩。

我也参加了这次火车之旅,踏上了阿里山小火车的车厢。

通过窗户,我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山景和层层叠叠的茶园。

这次火车旅行让我感受到了旅途中的惬意和快乐。

离开阿里山时,我心里充满了对这座山脉的留恋和回忆。

阿里山为我提供了一次令人难忘的旅行体验,它不仅仅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更是一个让人感受到生命力和自然之美的人间仙境。

我相信我会再次踏上阿里山,去探索更多它的魅力所在。

阿里山是台湾著名的旅游胜地,不仅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还有许多富有历史文化的景点吸引着游客们的到来。

在我的阿里山纪行中,我还经历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体验。

除了壮丽的日出和云海,阿里山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

《阿里山纪行》课件

《阿里山纪行》课件
第1段 第2段~第9段 第10段
假如你是吴功正先生阿里山之行的导游,你将如何介绍今天的行程?参照标明作者行踪的语句,填写完善下列解说词。
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游览阿里山,宴会结束后,我们将从( )乘飞机到达中部城市( ),然后改乘( )进山,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后我们会到达( ),从这里开始我们需要步行上山,穿过一片( ),我们会看到( ),迈过( )间的( ),最终将会欣赏到阿里山的标志和灵魂——( )……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
台湾最负胜名的风景区——阿里山由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大山组成。最高峰为大塔山,海拔2663米,东近台湾最高峰玉山(高3997米)。阿里山风景区是台湾著名的天然森林公园和旅游胜地,以其神木、樱花、云海、日出四大胜景而驰誉全球。
欣赏如画的阿里山风光。
学会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PART 01
古式的火车
清澈的水潭
PART 02
静谧的森林
厚密的青苔
无边的林海
神奇的神木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请用一个词概括阿里山给你留下的印象? 阿里山的风光________________
01
美如画
02
二、再读课文,品读美文
本文的语言写得非常优美,具有音乐美和情韵美,请再次细读课文,和本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然后用横线划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用“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因为_______。”的句式谈一谈。

lán

n
guì
chuāng

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接风洗尘: 风靡一时: 庞然大物: 无可匹敌: 设宴欢迎刚从远道来的人。 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 庞然,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没有东西能与之相称。

八年级阿里山纪行教案

八年级阿里山纪行教案

八年级阿里山纪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了解阿里山美丽如画的风光,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对阿里山风光的赞美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阿里山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清晰的写作思路。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和文化美。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蕴含的作者对阿里山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思考。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有一处美丽的地方,那就是阿里山。

阿里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吴功正的脚步,一同走进阿里山,去领略那里的迷人风光。

(板书课题:阿里山纪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强调以下字词:风靡(mǐ)山岚(lán)谛听(dì)幢顶(chuáng)堪称(kān)红桧(guì)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游览阿里山的行踪是怎样的?明确:作者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

从火车站到神木,又从神木下山。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小组合作讨论:作者是如何描写阿里山的风光的?文章采用了怎样的写作顺序?2、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点拨总结。

明确: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以行踪为线索,依次描写了阿里山的进山途中、姊妹潭、原始森林、曲径幽路、神木等景点。

阿里山纪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阿里山纪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阿里山纪行(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阿里山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特色景点。

培养学生通过文本、图片和视频等资料进行信息搜集和分析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深入体验阿里山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魅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阿里山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特色景点。

培养学生通过文本、图片和视频等资料进行信息搜集和分析的能力。

2. 教学难点:阿里山的人文历史和民族风情。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阿里山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阿里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师讲解阿里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学生跟随讲解进行笔记。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阿里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3. 阿里山的特色景点:教师展示阿里山的特色景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景点特点。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阿里山的特色景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对阿里山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特色景点的掌握程度。

3. 能力提升: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评估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阿里山旅游景点分布图。

2. 家庭作业:阅读课文,了解阿里山的人文历史和民族风情。

3. 拓展作业:搜集其他地区的特色景点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阿里山的自然景观探究: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阿里山的自然景观进行研究。

学生通过搜集资料、采访游客等方式,深入了解所选景观的地理特征、生态价值和旅游价值。

学生制作PPT,进行课堂展示,分享研究成果。

《阿里山纪行》导游词范文(精选5篇)

《阿里山纪行》导游词范文(精选5篇)

《阿里山纪行》导游词范文(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阿里山纪行》导游词范文(精选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语文课件阿里山纪行

语文课件阿里山纪行
清晰的条理
文章结构清晰,条理分明,使得读 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路和情 感。
03
阿里山的风土人情
当地特产
高山茶
竹制品
阿里山是台湾高山茶的重要产地,其茶叶 品质优良,口感醇厚,香气扑鼻。
阿里山的竹子资源丰富,当地的手工艺人 用竹子制作各种实用的生活用品和工艺品 ,如竹篮、竹席、竹笔筒等。
蜂蜜
水果
语文课件阿里山纪行
目录
• 阿里山简介 • 《阿里山纪行》课文解析 • 阿里山的风土人情 • 《阿里山纪行》的阅读理解 • 阿里山的传说与故事
01
阿里山简介
地理位置
阿里山位于中国台湾省嘉义市东 北,属于玉山山脉的支脉,横跨
南投、嘉义二县。
阿里山的主峰大塔山海拔2663 米,是台湾岛上最高的山峰之一。
阿里山的故事
故事一
一位勇敢的青年在阿里山探险,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找到了传说中 的宝藏。
故事二
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阿里山遇到了神秘的仙人,学到了神奇的法术, 成为了仙人弟子。
故事三
一群勇敢的村民在阿里山与邪恶的妖怪战斗,最终成功地保卫了家园。
阿里山的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一
阿里山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节 奏而闻名。
阅读思考题
阿里山的特色是什么?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阿里山的美景、文化等方面的特色。
作者在阿里山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回顾文章内容,总结作者在阿里山之行中的难忘经历和感受。
如何理解文章中的某些关键词或句子?
选取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或句子,结合上下文进行解读,深入理解其 含义。
如果你是导游,如何向游客介绍阿里山?
从导游的角度出发,设计一段介绍阿里山的导游词,要求结合文章内 容并适当发挥想象力。

《阿里山纪行》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阿里山纪行》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阿里山纪行》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阿里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培养学生阅读课文,提取信息的能力。

(3)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阿里山的美丽风光。

(2)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借助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体验美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阿里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

2. 阿里山的人文景观和传说故事。

3. 课文《阿里山纪行》的阅读与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阿里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课文《阿里山纪行》的阅读与理解,以及对阿里山传说故事的深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阿里山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美丽风光。

2. 视频播放法:播放阿里山的视频资料,增加学生对阿里山的了解。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阿里山的认识和感受。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5. 阅读理解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阿里山纪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阿里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阿里山的美丽风光。

(2)提问:你们对阿里山有什么了解?为什么想了解阿里山?2. 阿里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1)介绍阿里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阿里山的位置。

(2)介绍阿里山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

3. 阿里山的人文景观和传说故事:(1)介绍阿里山的人文景观,如寺庙、古道等。

(2)讲述阿里山的传说故事,引导学生感受阿里山的文化底蕴。

4. 课文《阿里山纪行》的阅读与理解:(1)让学生阅读课文,提取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阿里山纪行》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阿里山纪行》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阿里山纪行》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阿里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观察等方式获取信息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汉语拼音和汉字进行表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地图观察等方式,使学生对阿里山有直观的认识。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阿里山的自然和人文特点。

(3)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阿里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观察等方式获取信息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汉语拼音和汉字进行表达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

(2)培养学生对阿里山自然和人文特点的深入理解。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阿里山的自然和人文特点。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阿里山的风土人情。

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阿里山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运用地图观察,使学生对阿里山的地理位置有直观的认识。

(3)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1. 教学内容:(1)阿里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

(2)阿里山的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

(3)保护阿里山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 课时安排:(1)第一课时:介绍阿里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

(2)第二课时:探讨阿里山的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

(3)第三课时:分析保护阿里山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阿里山纪行

阿里山纪行

阿里山纪行阿里山纪行阿里山,位于台湾中部,是台湾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这座山脉因其雄伟壮丽的自然风景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而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索。

在我的阿里山纪行中,我将与您分享我在这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所见所闻。

早晨的阿里山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

我踏着轻盈的步伐,沿着小径向山顶前进。

沿途的景色如画,郁郁葱葱的森林中,各种奇花异草争相竞艳。

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我们继续向前,渐渐感受到空气中的清新与湿润,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

到达山顶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所惊艳。

绵延的山峦如同巨龙蜿蜒盘旋,云雾弥漫在山间,宛如仙境。

高耸的杉木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绿意,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

远处的云海翻滚着,仿佛与大地融为一体。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相机,想将这美丽的瞬间永远留下。

除了自然风景,阿里山还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例如,这里是台湾原住民泰雅族的故乡,他们世代生活在这片山脉之中。

我参观了泰雅族的部落,了解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在这里,我还品尝到了正宗的泰雅族美食,口感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夜晚的阿里山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当夜幕降临,星星点点的灯光在山脉上闪烁,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

我参加了一场传统的阿里山祭典,感受到浓厚的民俗氛围。

人们载歌载舞,舞动着手中的火把,展示着他们的传统艺术和文化。

我也被邀请加入其中,感受到了阿里山人民的热情和友好。

阿里山的美景和文化让我流连忘返,无法割舍。

在离开之前,我决定再次上山,一睹日出的美景。

凌晨的山顶寒风刺骨,但我并没有退缩。

当金色的阳光逐渐升起,照亮大地的一刻,我被这壮丽的景象所震撼。

绵延的山脉在晨曦中泛着金黄色,云雾弥漫,仿佛置身仙境。

这一刻,我明白了为何阿里山被誉为台湾的明珠。

回顾我的阿里山纪行,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自然美景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片山脉拥有着独特的风光和人文特点,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

阿里山不仅给我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人文的温暖。

《阿里山纪行》

《阿里山纪行》
历史事件
阿里山地区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如抗日 战争时期,大陆难民涌入阿里山地区避难,留下 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现代交流
交通发展
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阿里山地区与大陆的联系更加紧密,两地之 间的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方便了人们的往来。
经济合作
阿里山地区与大陆在经济上有着广泛的合作,两地企业间的合作项 目不断增多,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自驾游
从台北出发,沿台一线或 台9线高速公路前往阿里山 。
旅游活动
登山观景
登上阿里山,欣赏壮丽的日出 、云海和森林景观。
茶园体验
参观茶园,了解采茶、制茶过 程,品尝阿里山高山茶。
文化古迹
游览神社、寺庙等历史建筑, 了解当地文化和历史。
民俗体验
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如竹编 、制茶等,感受阿里山地区的
独特文化。
古老的寺庙
阿里山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寺庙众 多,如天福宫、千佛寺等,这些寺庙 建筑风格独特,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美丽的茶园
传统的民俗
阿里山地区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当 地居民保留着许多传统的音乐、舞蹈 、手工艺等,这些民俗活动为阿里山 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阿里山是台湾著名的茶叶产区,茶园 风光如画,青翠的茶树在山坡上错落 有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阿里山纪行》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阿里山简介 • 阿里山风景 • 阿里山旅游 • 阿里山传说与故事 • 阿里山与大陆的联系
01
阿里山简介
地理位置
阿里山位于中国台湾地区嘉义市东北 ,属于玉山山脉的支脉,海拔高约 2000米。
附近有高铁、公路等交通方式,方便 游客前往。
历史背景
民间传说

阿里山纪行的课文原文

阿里山纪行的课文原文

阿里山纪行的课文原文阿里山纪行的课文原文《阿里山纪行》是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吴功正于1997年畅游阿里山之后所写的一篇游记散文。

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阿里山纪行的课文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台北市的一家酒店里,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

席上,一位美学家的夫人对我说:“台湾人最喜欢唱的大陆歌曲是‘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有些重要的活动还把它作为合唱的歌曲。

”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

”这首歌在大陆曾风靡一时,至今仍在传唱。

于是,宴席上便轻轻回荡起两支歌的旋律,我和这批台湾学者的心似乎融会起来了。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这倒未必是说看那“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

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仅四十分钟就到了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

小火车车头和车厢均着红色,在葱郁如染的乱山丛中显得分外醒目。

这种小火车,我们只有在祖国东北的深山老林里才能见到。

不过,它经过改装,变成了纯粹的旅游性“小火车”,还颇有古式小火车的模样和情调:也是那样的牵引机,也是那样的咣当咣当声,它使我们觉得时空倒退,引发了我们的思古幽情。

这条铁道和印度大吉岭喜马拉雅登山铁道,秘鲁安第斯山铁道,并称世界三大登山铁道。

阿里山海拔2 274米。

这条登山铁道全长近72公里,途中有49个隧道,80座桥梁,堪称“云端铁道”。

穿过莽莽林海,不断爬高、上升,山下还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

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

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

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

在自然生态上,从山脚到山巅历经了从热带到温带再到寒带的三级转换,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景观。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

那也是一个颇有古式风味的森林小火车站。

售票和入站检票的方式都使人瞬间有一种感受——像是在另一个时代。

这或许是台湾人搞旅游的一种独特方式,使人恍如隔世,以满足现代人所需要的古典文化感觉。

八年级阿里山纪行知识点

八年级阿里山纪行知识点

八年级阿里山纪行知识点阿里山,位于台湾省嘉义市东方 75 公里,地处海拔高度为 2,216 米,坐标为北纬 23 度 31 分,东经 120 度 48 分,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

由于山区气候温和,盛夏时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葱翠,是全台湾最理想的避暑胜地。

在八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阿里山纪行》是一篇重要的课文,下面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其中的知识点。

一、字词积累1、字音风靡(mǐ)山岚(lán)谛听(dì)幢顶(chuáng)红桧(guì)2、字形接风洗尘恍如隔世人迹罕至庞然大物拔地参天峰回路转浓阴蔽日姊妹3、词义接风洗尘:指设宴款待远来的客人,以示慰问和欢迎。

恍如隔世:仿佛隔了一个时代。

多表示由于人事、景物变化很大而生的感慨。

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

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吴功正,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

2、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吴功正游览阿里山之后所写的一篇游记。

通过对阿里山美丽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阿里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文章结构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依次描写了阿里山的美丽风光。

1、第一部分(第 1 段):简述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以“今天”起笔,引出下文的游山。

2、第二部分(第 2 9 段):描写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

这部分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 2 段):描写进阿里山的过程,突出幽深的特点。

第二层(第 3 8 段):描写阿里山的森林风光,展现其“宁静、清凉、神奇”的特点。

第三层(第 9 段):描写了森林中的“神木”,突出其“历史悠久、巨大无比”的特点。

3、第三部分(第 10 段):写下山。

以“下山的路上”起笔,简洁地交代了下山的过程,呼应开头,结束全文。

四、写作特色1、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以行踪为线索,把所见所闻所感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如:“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仅四十分钟就到了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

《阿里山纪行》教学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阿里山纪行》教学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阿里山纪行》教学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阿里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提高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2)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阿里山的美丽景色,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阿里山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阿里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生态、文化等知识;2. 学生对阿里山的直观感受和情感体验;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阿里山纪行》及相关资料;2. 多媒体设备;3. 实地考察安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阿里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阿里山的美丽景色;(2)简介阿里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直观展示(1)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阿里山的美丽景色;(2)引导学生欣赏阿里山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5. 实地考察(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阿里山的魅力;(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6.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阿里山的直观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2)引导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自然资源。

7. 课堂小结8. 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阿里山纪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阿里山纪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阿里山纪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阿里山纪行》是一篇描写阿里山美景的游记,通过作者的笔触,我们能够感受到阿里山的美丽风光和自然魅力。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适合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阿里山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对阿里山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阿里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阿里山的印象。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回答课文讲述了阿里山的哪些美景。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作者对阿里山的喜爱之情。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6.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堂小结:让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估本节课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朗读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评估。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的表达。

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应紧扣课堂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可以布置如下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阿里山的风景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 里 山 吴纪 行 功

阿里山
阿里山 位于台湾嘉义县东北,是大 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 峦的总称。 最高峰为大塔山,海拔 为2663米,东距台湾最高峰玉山(高 3997米)甚近。阿 里山风景区面积 约有175公顷,是台湾著名的天然森 林公园和旅游胜地。阿里山的森林、 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
• 一切景语皆情语
• 融情于景 •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热爱大自然 热爱祖国
• 借景抒情
阿里山如一首含蓄隽永的诗,如一 杯醇香甘甜的酒,如一幅生动的画, 如一曲悠远的歌……什么时候我们 也能去看看那拔地参天、威风八面 的神木?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去阿里 山赏云海,观日出?……让我们共 同企盼祖国早日统一,台湾早日回 到祖国的怀抱!
语文活动——今天我来当导游
假如你是吴功正先生阿里山之行 的导游,你将如何介绍今天的行 程?请参照标明作者行踪的语句, 填写完善下列解说词。
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游览阿里
山,宴会结束后,我们将从( 台北的松)山乘机飞场机到达中
部城市( ),然后嘉改义乘(
)进山森,林经小过火3个车小时的运
行后我们会到达 (
),从这里开始阿我里们山需站要步行上
山,迂曲穿过一片( ),我们会看到(林区),迈过 ( )间姊的妹(潭 ),最原终始将森会林欣赏到阿里山的标志
和曲灵径魂幽—路—( ),行程结束,我们下山。
神木
移步换景
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 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 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 一般适用于游记或参观记。
找一找
文中描写了阿里山的哪些景物? 它们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森林小火车———古式风味

一泓姊妹潭———清澈透亮美原始森林——静谧安宁,无边无际

曲径幽路——青苔厚密

神奇神木——拔地参天,八面威风 雄踞山间,无可匹敌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 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林语堂
品味语言:
你最喜欢阿里山的哪一处景色? 自选一处品读。谈谈你的感受, 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可从语言、修辞、句式等方面 加以品析)
读准下列字音 • 风靡 山岚 堪称 谛听
咣当 镶嵌 鱼鳖 静谧 雄踞 一泓 幢 红桧
读一读
• 风靡mǐ
山岚lán

称 kān 谛听dì

当 guāng 镶嵌 xiāng
鱼鳖 biē 静谧mì
雄踞 jù
一泓hóng
幢chuáng 红桧guì
感知课文
流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 划出表示作者行踪地点转 化的语句,读后完成下面 的一个小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