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生理与遗传变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练习一
练习一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填空题1.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菌、杆菌、螺形菌2.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和核质。
3.细菌的特殊结构有鞭毛、荚膜、芽胞和菌毛。
4.细菌的运动器官是鞭毛,其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
5.螺形菌根据菌体的弯曲可分为.弧菌、螺菌两类。
6. 消毒灭菌时,常以杀死芽胞作为判断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7. 细菌L型主要是由于细菌的细胞壁缺陷而形成的。
8. 青霉素和溶菌酶对革兰阳性菌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9. 在适宜的环境中,一个芽胞发芽长成一个繁殖体。
二、单项选择题3.细菌的基本形态分为三类,这三类是(A )A.球菌、杆菌和螺形菌B.球菌、杆菌和螺菌C.球菌、杆菌和弧菌D.球菌、杆菌和球杆菌E.球菌、弧菌和螺菌4.细菌对外界理化因素抵抗力最强的特殊结构是(C )A.鞭毛B.荚膜C.芽胞D.菌毛E.以上都是5.细菌的芽胞不是细菌的繁殖体,是因为(E )A.一个细菌只有一个芽胞B.细菌的休眠状态C.芽胞对外界的抵抗力强D.不是所有细菌都有芽胞E.一个芽胞经发育只能生成一个菌体7.检查细菌形态最常用的法是(C )A.悬滴法B.暗视野显微镜观察C.革兰染色法D.特殊染色法E.抗酸染色法8.需电镜下才能见到的结构是(D)A.鞭毛B.荚膜C.芽胞D.菌毛E.以上都是10. 青霉素的杀菌机理是(B )A.干扰细菌脂多糖的合成B.抑制细菌肽聚糖的合成C.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D.干扰细菌磷壁酸的合成E.干扰细菌DNA的复制11.下列哪项不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E )A.细菌B.支原体C.衣原体D.立克次体E.真菌12.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是(C)A.cmB.mmC.µmD.nmE.m13.菌体较坚硬有数个弯曲,应为(C )A.球菌B.杆菌C.螺菌D.弧菌E.螺形菌14.细菌胞浆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是(C)A.核蛋白体B.中介体C.质粒D.异染颗粒E.以上均是15.作为细菌运动器官的特殊结构是(A)A.鞭毛B.荚膜C.芽胞D.菌毛E.以上都是16.能抗吞噬细胞作用和抗体杀菌物质作用的特殊结构是(B )A.鞭毛B.荚膜C.芽胞D.菌毛E.以上都是17.下列哪一种结构作为外科手术器械、注射器械及敷料等灭菌的指标(C )A.鞭毛B.荚膜C.芽胞D.菌毛E.以上都是19.革兰染色法将细菌分为(A )A.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B.革兰阳性菌和抗酸性细菌C.革兰阴性菌和抗酸性细菌D.需氧菌和厌氧菌E.以上都不是21.细菌的下述结构中哪一组不符合细菌从外向的正常结构(E )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细胞核B.细胞壁、细胞浆、细胞膜、核质C.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浆、核质D.细胞浆、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E.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核质22.细菌染色后,细胞浆中对鉴别细菌有意义的含物是(D )A.核蛋白体B.中介体C.质粒D.异染颗粒E.以上均是23.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A)A.肽聚糖B.脂蛋白C.脂多糖D.磷壁酸E.多糖24.维持细菌固有形态的结构是(A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浆D.细胞核E.荚膜26.细菌缺乏下列哪种结构在一定条件下仍能存活(A)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浆D.质核E.以上均可27.细菌革兰染色后,如果为阴性,其着色应是(B )A.兰色B.红色C.绿色D.深紫色E.兰紫色16.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有(D)A.专性需氧菌B.兼性需氧菌C.兼性厌氧菌D.专性厌氧菌E.微需氧菌三、多项选择题1.与细菌遗传变异有关的是(AC )A.DNAB.RNAC.质粒D.细胞核E.以上都是2.荚膜的意义包括(ABC )A.具有抵抗吞噬作用B.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密切关系C.具有免疫原性,能鉴别细菌D.与细菌遗传变异有关E.以上都是3.细菌胞浆中含有(ABCD )A.核蛋白体B.多种酶系统C.质粒D.异染颗粒E.芽胞4.细菌的荚膜具有(BD )A.耐药性B.免疫原性C.传染性D.致病性E.以上都是5.鞭毛具有(BDE )A.耐药性B.免疫原性C.传染性D.鉴别细菌的作用E.运动性6.芽胞的正确概念是(ABCDE )A.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脱水浓缩形成B.保存了细菌的全部生命活性C.是菌体的休眠状态D.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强E.以上都是7.芽胞具有(AC )A.对热和干燥有较强的抵抗力B.一定的侵袭力C.对消毒剂和辐射有较大的抵抗力D.繁殖能力E.以上都是8.菌毛具有的特点为(ABC )A.性菌毛在细菌结合时能传递遗传物质B.菌毛能粘附于人和动物的消化道等粘膜上皮细胞上C.性菌毛是某些噬菌体吸附的受体D.菌毛的长度与鞭毛相同E.具有运动性9.菌毛具有下列作用(ABC )A.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B.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C.性菌毛与细菌的耐药性有关D.菌毛与细菌的运动有关E.菌毛通常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10.革兰染色的实际意义在于(ADE )A.鉴别细菌B.与免疫原性有关C.与传染性有关D.与致病性有关E.与选择药物有关11.下列结构和物质中哪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ABDE )A.鞭毛B.溶血素C.质粒D.菌毛E.核质12.关于细菌L型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BCDE )A.是高渗环境下仍能存活的细胞壁缺陷型细菌B.其形态呈高度多形性,不易着色、不易培养C.细菌L型仍有致病能力D.常在青霉素、头孢霉素等的治疗中诱发产生E.需要特殊的培养基培养四、问答题1.为什么芽胞的抵抗力比繁殖体强?答:①芽胞含水量少(40%),故蛋白质受热后不易变性;②芽胞具有多层致密的厚膜,理化因素不易透入;③芽胞的核心和皮质中含有大量耐热的吡啶二羧酸(DPA),特别是DPA与钙结合生成盐后,可提高芽胞中各种酶的热稳定性。
第五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遗传与变异是所有生物的一起生命特点。
细菌亦是一种生物,其形态结构、生理代谢、致病性、耐药性、抗原性等性状都是由细菌的遗传物质所决定。
遗传(heredity)使细菌的性状维持相对稳固,且代代相传,使其种属得以保留。
另者在必然条件下,假设子代与亲代之间和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显现不同称变异(variation)。
变异可使细菌产生新变种,变种的新特性靠遗传得以巩固,并使物种得以进展与进化。
细菌的变异分为遗传性与非遗传性变异,前者是细菌的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如基因突变或基因转移与重组等,故又称基因型变异;后者是细菌在必然的环境条件阻碍下产生的变异,其基因结构未改变,称为表型变异。
基因型变异样发生于个别的细菌,不受环境因素的阻碍,变异发生后是不可逆的,产生的新性状可稳固的遗传给后代。
相反,表型变异易受到环境因素的阻碍,凡在此环境因素作用下的所有细菌都显现变异,而且当环境中的阻碍因素去除后,变异的性状又可恢复,表型变异不能遗传。
第一节细菌的变异现象一、形态结构的变异细菌的大小和形态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可不同,生长进程中受外界环境条件的阻碍也可发生变异。
如鼠疫耶尔森菌在陈腐的培育物或含30g/L NaCl的培育基上,形态可从典型的两极浓染的椭圆形小杆菌变成多形态性,如球形、酵母样形、亚铃形等。
又如许多细菌在青霉素、免疫血清、补体和溶菌酶等因素阻碍下,细胞壁合成受阻,成为细胞壁缺点型细菌(细菌L型变异),L型的革兰染色多为阴性,呈球形、长丝状或多形态性,在含血清的高渗低琼脂培育基(含20%血清、5%NaCl、%琼脂)上能缓慢生长,形成中央厚而周围薄的荷包蛋样小菌落。
细菌的一些特殊结构,如荚膜、芽胞、鞭毛等也可发生变异。
肺炎链球菌在机体内或在含有血清的培育基中初分离时可形成荚膜,致病性强,经传代培育后荚膜慢慢消失,致病性也随之减弱。
将有芽胞的炭疽芽胞杆菌在42℃培育10~20d后,可失去形成芽胞的能力,同时毒力也会相应减弱。
细菌的生理与遗传变异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侵袭性酶类: 透明质酸酶 血浆凝固酶 卵磷脂酶
血浆凝固酶试验试管法结果
血浆凝固酶试验玻片法结果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色素 抗生素 维生素 细菌素
质粒
plasmid
质粒为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环状双股DNA。质粒携带有遗传信息, 控制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 与细菌的遗传变异有关。
质粒特征:
自我复制-可与染色体同步/不同步 可转移性-可以各种方式转移到其它菌 可自行丢失及消除-不影响细菌存活 决定细菌某些生物学性状 相容性与不相容性-几种质粒可存在于同一菌 体内,称质粒相容性。而两种结构相似密切相 关的质粒不能稳定共存于同一宿主菌称质粒不 相容性。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染色体 质粒 噬菌体 转座子 整合子和基因盒
细菌染色体
细菌染色体为一环状双股DNA链,呈超螺旋形 式缠绕成团,构成核质,内含细菌主要的遗传 信息。 革兰阳性菌核质连接在中介体上 革兰阴性菌核质连接在细胞膜某一点上 目前,已完成约80种细菌全基因序列测定,对 深入研究细菌致病机制及进化有重要意义。
细菌的新陈代谢与能量转换
细菌的新陈代谢:
分解代谢、合成代谢、中间代谢
细菌的能量代谢(生物氧化):
呼吸 发酵 有氧呼吸 厌氧呼吸
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
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
糖的分解 蛋白质 氨基酸的分解 细菌常见的生化反应: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三、转 导(Transduction)
以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 段DNA片段转移给受体菌,使其获得 新的性状。
根据转导基因片段的范围,可分为两种:
普遍性转导:
可转移供体菌DNA的任何片段。
局限性转导:
只转移前噬菌体插入部位邻近的供体菌DNA片段
1)普 遍 性 转 导
噬菌体的溶菌周期发生装配错误,误将 供体菌DNA装入噬菌体内成为一个转导噬菌 体,再以正常方式感染另一宿主菌。
F′质粒:
Hfr菌中的F质粒可以从细菌染色体上 切离下来,终止其Hfr状态,切离时可能 带有染色体上临近的基因,这种质粒称为 F′质粒。
2)R质粒的接合
R质粒由耐药传递因子(RTF)和耐药(r) 决定子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可单独,也可结 合在一起,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发生质粒的接 合性传递。
RTF的功能与F质粒相似,因此可介导类似 F质粒的接合过程;r决定子能编码对抗菌药物 的耐药性。
2、温 和 噬 菌 体
1)概 念:
前噬菌体: 整合在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
溶原性细菌: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 溶原状态:
噬菌体基因随溶原性细菌的分裂而传给子代 的状态。
2)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
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菌后所建立的溶原 状态可中断,前噬菌体可自发或在一定理化 因素诱导下从宿主菌染色体切离下来,重新 复制新的子代噬菌体,最终裂解细菌。
(5)质粒的相容性与不相容性
3、几种常见质粒:
F质粒 R质粒 Col质粒
fertility factor
性菌毛有关
resistance plasmid 与耐药性有关
Col plasmid
编码大肠菌素
Vi质粒 virulence plasmid 与细菌毒力有关
临床检验技术士《相关专业知识》考前点题卷一
临床检验技术士《相关专业知识》考前点题卷一[单选题]1.正常前列腺液中有形成分主要为A(江南博哥).精子B.红细胞C.白细胞D.卵磷脂小体E.淀粉样小体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正常前列腺液中有形成分主要为卵磷脂小体,显微镜下观察为满视野分布。
掌握“前列腺液检查3,4”知识点。
[单选题]2.可使尿液pH增高的是A.肾小管性酸中毒B.糖尿病C.痛风D.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E.白血病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肾小管性酸中毒排碱性尿;糖尿病、痛风、白血病机体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尿液pH减低。
掌握“尿液化学检查参考值2,4”知识点。
[单选题]4.血清钙升高见于A.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B.维生素D缺乏C.甲状旁腺功能低下D.尿毒症E.严重肝病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甲状旁腺素有升高血钙的作用,其他备选答案都导致血钙降低。
掌握“第七章钙磷镁与微量元素的临床意义及调解3,4”知识点。
[单选题]5.人类白细胞膜上的抗原有A.1类B.2类C.3类D.4类E.5类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人类白细胞膜上有三类抗原。
即:①红细胞血型抗原,如Lewis、Kidd等;②白细胞本身所特有的抗原;③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掌握“第二十八章排斥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机制、常见的组织或器官移植3”知识点。
[单选题]6.关于类毒素,下列正确的是A.有抗原性B.无抗原性C.有毒性D.由内毒素经甲醛作用产生E.有佐剂作用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类毒素是由外毒素经甲醛作用脱毒后产生的,有抗原性,无佐剂作用。
掌握“细菌的生理与遗传变异3”知识点。
[单选题]7.支气管哮喘属于A.I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Ⅳ型超敏反应D.Ⅲ型超敏反应E.迟发型超敏反应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全身超敏反应:是一种最严重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机体再次接触变应原后数秒或数分钟内可出现症状,若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包括①药物过敏性休克:以青霉素引发的过敏性休克最为常见。
②血清过敏性休克。
2017年初级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讲义第3章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生理细菌的生理是研究细菌的营养、代谢、菌体各成分的生物合成、生长繁殖与生命活动的规律,以及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一)细菌的化学组成细菌和其他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相似,由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等组成。
细菌体内还含有一些特有的化学物质,如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D型氨基酸、脂多糖(LPS)等。
细菌含有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种核酸。
RNA主要存在于胞质中;DNA则存在于染色体和质粒中。
DNA作为细菌的遗传物质,是细菌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卵黄双抗培养基(EPV)细菌的DNA碱基配对是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胞嘧啶(C)与嘌呤(G)。
每种细菌DNA中的G+C含量摩尔百分比有一定范围,变化不大,不受菌龄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故可作为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1.带电现象细菌的蛋白质和其他生物细胞的蛋白质相似,具有两性解离的性质,当蛋白质分子所带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时,为等电点。
革兰阳性菌等电点低,为pH2~3,革兰阴性菌的等电点稍高,pH为4~5。
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其pH高于细菌的等电点,细菌均带负电荷,尤以革兰阳性菌带负电荷更多。
细菌的带电现象与细菌的染色反应、凝集反应、抑菌和杀菌作用有密切关系。
2.表面积细菌体积虽小,但单位体积的表面积远比其他生物细胞要大。
有利于菌体内外界的物质交换。
3.光学性质细菌细胞为半透明体,当光线照射在菌体上,一部分光被吸收,另一部分光被折射,故细菌悬液呈混浊状态。
菌数越多,浊度越大。
4.半透性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都有半透性,使细菌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二、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一)细菌的营养1.营养类型根据细菌对营养物质需要的不同,将细菌分为两大营养类型:(1)自营菌:能以简单的无机碳化物、氮化物作为碳源、氮源,合成菌体所需的大分子,其能量来自无机化合物的氧化(化学能),也可通过光合作用而获得(光能),如固氮菌。
细菌的特点与分类
汇报人:XX
CONTENTS
PART ONE
细菌的形态多样,包括球形、杆形、 螺旋形等。
细菌的大小通常在0.5-10微米之间, 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细菌通常以单个或成对的方式存在, 有时形成链状或丝状。
条件致病性细菌: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 假单胞菌等。
病原性细菌:具有高度毒力的细菌,如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菌等。
汇报人:XX
细菌的形态和大小与其种类有关, 是分类学上的重要特征。
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基本结构。
细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通常在适宜多种方式传播,例如空气、水源、食物等。
细菌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可以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生存,例如高温、低温、酸 碱度变化等。
寄生细菌:寄生于其他生物体内或体表,从寄主细胞中获取营养物质,对寄主造成损害 共生细菌:与动植物或微生物共生,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 自养细菌: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如硝化细菌能够将氨氧化成硝酸盐
致病性细菌:能够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如炭疽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非致病性细菌:不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如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分类依据:革兰氏染色法根据染后菌体是否出现红色,将细菌分为阳性与阴性两类。
球菌:呈圆形或 球形,直径在 1μm左右
杆菌:呈杆状或 球杆状,直径在 2-3μm左右
螺旋菌:呈弯曲的 杆状或螺旋状,直 径在0.5-1μm左 右
弧菌:呈弧状或 逗点状,直径在 3-4μm左右
腐生细菌:从动植物的遗体或其他有机物中获取营养物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模拟题及答案(卷十)
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模拟题及答案(卷十)一、A11、细菌的生长繁殖方式是A、有丝分裂B、二分裂C、有性生殖D、复制E、断裂2、大肠埃希菌分裂一代需要的时间大约是A、18小时B、20分钟C、72小时D、60分钟E、20秒3、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浓度为A、11%~20%B、6%一10%C、0.3%一0.5%D、0.01%~0.1%E、1%一5%4、液体培养基的主要用途是A、分离单个菌落B、鉴别菌种C、观察细菌运动能力D、增菌E、检测细菌毒素5、破伤风梭菌属于A、专性需氧菌B、专性厌氧菌C、兼性厌氧菌D、微需氧菌E、微需二氧化碳6、吲哚试验阳性的细菌是因为该菌能分解A、葡萄糖产酸B、色氨酸产生靛基质C、胱氨酸生成硫化氢D、枸橼酸盐生成碳酸盐E、丙酮酸产生乙酰甲基甲醇7、不是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是A、内毒素B、外毒素C、类毒素D、色素E、侵袭性酶类8、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菌人工培养的实际应用范围A、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B、细菌的鉴定C、基因工程中应用D、生物制品的制备E、传染病的治疗9、在细菌生长过程中,细菌生长最快,生物学性状最典型的阶段是A、迟缓期B、对数期C、减数期D、稳定期E、衰退期10、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是A、卡介苗B、类毒素C、抗毒素D、活疫苗E、死疫苗11、机体获得人工主动免疫的方式是A、注射抗毒素B、注射类毒素C、注射细胞因子D、注射胎盘球蛋白E、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12、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A、营养物质B、酸碱度C、温度D、气体环境E、溶解度13、细菌的生长繁殖方式是A、有丝分裂B、二分裂C、有性生殖D、复制E、断裂14、大肠埃希菌分裂一代需要的时间大约是A、18小时B、20分钟C、72小时D、60分钟E、20秒15、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是形成A、菌苔B、菌团C、菌落D、菌膜E、菌丝16、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浓度为A、11%~20%B、6%~10%C、0.3%~0.5%D、0.01%~0.1%E、1%~5%17、液体培养基的主要用途是A、分离单个菌落B、鉴别菌种C、观察细菌运动能力D、增菌E、检测细菌毒素18、破伤风梭菌属于A、专性需氧菌B、专性厌氧菌C、兼性厌氧菌D、微需氧菌E、微需二氧化碳19、吲哚试验阳性的细菌是因为该菌能分解A、葡萄糖产酸B、色氨酸产生靛基质C、胱氨酸生成硫化氢D、枸橼酸盐生成碳酸盐E、丙酮酸产生乙酰甲基甲醇20、不是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是A、内毒素B、外毒素C、类毒素D、色素E、侵袭性酶类21、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菌人工培养的实际应用范围A、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B、细菌的鉴定C、基因工程中应用D、生物制品的制备E、传染病的治疗22、在细菌生长过程中,细菌生长最快,生物学性状最典型的阶段是A、迟缓期B、对数期C、减数期D、稳定期E、衰退期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细菌一般以简单的二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个别细菌如结核杆菌偶有分枝繁殖的方式。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考试论述题答案
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思考题1.从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和致病性上,比较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型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de)主要区别.(1)形态结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细菌,只有原始核,由裸露(de)环状双链DNA构成,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真菌,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分化明显.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无典型(de)细胞结构,只能在活(de)易感细胞内生长繁殖.只有一种类型核酸(为DNA或RNA).(2)培养特性:细菌和真菌能在人工合成培养基上生长,病毒不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需采用鸡胚接种、动物接种和细胞培养方法培养.(3)致病性:细菌主要依靠侵袭力和内、外毒素致病.病毒可直接杀死宿主细胞,但主要是通过免疫病理损伤致病.第二章细菌(de)形态与结构思考题1.试比较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结构上(de)差异及其在致病性、抗原性、染色性和药物敏感性(de)意义.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穿插其中(de)磷壁酸组成,特点是肽聚糖含量高,结构致密,为三维立体网状结构.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少,结构疏松,但具有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构成(de)外膜.(1)致病性:脂多糖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O特异性多糖所构成,是细菌内毒素(de)主要成分.革兰阴性菌主要靠内毒素致病,而革兰阳性菌无内毒素,主要靠外毒素致病.(2)抗原性:磷壁酸是革兰阳性菌特有(de)成分,是重要(de)表面抗原.(3)药物敏感性:革兰阴性菌脂质双层上镶嵌有孔蛋白,可阻止一些抗菌药物如青霉素(de)进入,故绝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不敏感,而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敏感.(4)染色性:脱色时,革兰阳性菌肽聚糖结构更加致密,结晶紫不被脱出体外,菌体呈紫色.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外膜,含大量脂质,可溶于乙醇,结构更为疏松,结晶紫易被脱出菌体外,故菌体最终呈红色.2.细菌(de)特殊结构有哪些各有何主要功能及医学意义细菌特殊结构主要包括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1)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并参与细菌生物被膜(de)形成,与细菌(de)致病性有关.(2)鞭毛:细菌(de)运动器官,有利于细菌主动地趋向高浓度营养物质和逃避有害环境,与某些细菌(de)致病性有关.可用于鉴定细菌.(3)菌毛:普通菌毛具有黏附能力,与细菌致病性有关;性菌毛可传递遗传物质,与细菌(de)毒力或耐药性转移等有关.(4)芽胞:对热、干燥、化学消毒剂、辐射等抵抗力极强,是细菌在不利环境下形成(de)休眠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可迅速发芽转化为繁殖体,应以杀灭细菌芽胞作为判断灭菌效果(de)指标.芽胞(de)形状、大小、位置等可用于鉴别细菌.3.细菌L型是怎样形成(de)有何特点和临床意义细菌L型是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少数自发产生L型,多数诱导产生L型,主要诱导剂有溶菌酶和作用于细菌细胞壁(de)抗生素如青霉素.细菌L型因缺乏完整(de)细胞壁,不能维持其固有(de)形态,呈现高度多形性,大多为革兰染色阴性.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de)培养基中能缓慢生长,2~7天后形成“油煎蛋”状细小菌落.去除抑制物后,L型细菌可返祖而恢复成原来形态(de)细菌.L型本身可能不致病,其致病性与回复有关.此外,有些L型亦有一定(de)致病性,并可引起免疫病理损伤.因此,细菌L型与许多慢性反复发作(de)感染有关,在临床上可引起尿路感染、骨髓炎、心内膜炎等,并常在作用于细胞壁(de)抗生素治疗后发生,易复发.在临床上遇到症状明显而标本细菌分离培养为阴性者,应考虑L型感染(de)可能性.4.试述革兰染色法(de)步骤、结果判定和医学意义.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最重要(de)染色法,其步骤是:在细菌涂片固定后,先用结晶紫初染、芦戈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再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菌体最终呈紫色者为革兰阳性菌,染成红色者为革兰阴性菌.革兰染色法在鉴别细菌、指导临床选用抗菌药物、了解细菌致病性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de)意义.第三章细菌(de)生理思考题1.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反应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有何意义为什么(1)感染性疾病(de)病原学诊断:由细菌引起(de)感染性疾病,最确切、最可靠(de)诊断依据(“金标准”)是,从患者标本中将病原菌分离培养出来,并鉴定其菌属、种和型.细菌(de)生化反应对菌体形态、革兰染色反应和菌落特征相同和相似(de)细菌(de)鉴定尤为重要.细菌药物敏感试验能指导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治疗.(2)生物制品(de)制备:制备疫苗、类毒素、抗毒素等用于防治,制备菌液、抗血清等用于诊断.2.根据培养基(de)性质与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几类培养基是人工配制(de)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de)营养基质.按营养组成和用途,可分为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等;按物理性状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三大类.其中,平板固体培养基用作纯种细菌(de)分离;斜面固体培养基用于菌种(de)保存;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细菌(de)增菌;半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检查细菌(de)动力,即有无鞭毛.第四章消毒与灭菌思考题1.在防治疾病过程中,为什么强调医务人员一定要树立无菌观念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从预防感染出发,医务工作者必须建立“处处有菌”和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这就要求必须对所用(de)物品(如注射器、手术器械、手术衣等)、工作环境(如无菌操作室、手术室、产房等)和人体体表进行灭菌或消毒,以确保所用(de)物品和工作环境(de)无菌或处于无菌状态.为防止疾病(de)传播,对传染病患者(de)排泄物和实验废弃(de)培养物亦须进行灭菌或消毒处理.2.简述湿热灭菌法(de)杀菌机制和各种湿热灭菌法(de)特点和用途.热力灭菌(de)杀菌机制主要是,促使菌体蛋白质(酶)变性和凝固,失去生物活性而死亡.(1)巴氏消毒法:72℃ 15~30s,可杀灭液体中(de)病原微生物或特定微生物,用于牛奶和酒类等不耐高温物品(de)消毒.(2)煮沸法:100℃ 5min,常用于饮水、食具、注射器等消毒.(3)间歇灭菌法:100℃水蒸汽15~30 min,取出后置37℃培养过夜,次日再加热一次,如此连续3d,可达到灭菌目(de),用于不耐高温(de)含糖、牛奶或血清等培养基灭菌.(4)高压蒸汽灭菌法:在一定蒸汽压下,水蒸汽温度达到121.3℃,维持15~20 min,可杀死包括细菌芽胞在内(de)所有微生物.这是最有效和最常用(de)灭菌方法,常用于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等耐高温、耐湿物品(de)灭菌.3.简述化学消毒剂(de)分类与常用化学消毒剂(de)主要用途.(1)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红汞(皮肤黏膜、小创伤)、乙醇(皮肤、温度计)、重金属盐类如高锰酸钾(尿道、阴道冲洗)、甲醛(浸泡尸体)等.(2)破坏细菌(de)酶系统:双氧水(外耳道、口腔冲洗)、碘液(皮肤)、氯(饮用水)等.(3)改变细菌细胞壁或细胞膜(de)通透性:新洁尔灭(洗手)、肥皂(洗手)、醋酸(空气消毒).第五章噬菌体思考题1.试述噬菌体感染细菌(de)可能结局.噬菌体侵入宿主菌后有两种结局:一是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释放出大量(de)子代噬菌体,这类噬菌体称为毒性噬菌体;二是噬菌体核酸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基因组中,随细菌DNA复制而复制,随细菌(de)分裂而传代,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也不引起细菌裂解,即为溶原状态,这类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或溶原性噬菌体.2.为什么质粒、噬菌体和转座子可作为基因工程(de)重要载体噬菌体基因数量少,结构简单,容易获得大量(de)突变体,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de)重要工具.例如,利用λ噬菌体作为载体,构建基因文库;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可将外源目(de)基因插入到噬菌体衣壳蛋白基因中,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在噬菌体表面,从而简化抗体库和单克隆抗体(de)筛选过程.第六章细菌(de)遗传与变异思考题1.试述细菌(de)生物学性状变异及其在医学实践中(de)意义.(1)耐药性突变:耐药菌产生、选择标记.(2)毒力突变:减毒活疫苗研制、新现传染病(de)产生.(3)营养缺陷体突变:新药诱变作用检测.(4)高产突变:抗生素等药品、食品生产.(5)抗原性突变:逃逸免疫机制.2.什么是质粒质粒DNA有哪些主要特征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de)遗传物质,大多由闭合环状双链DNA组成.质粒DNA(de)特征:①具有自我复制(de)能力;②所携带(de)基因往往赋予宿主菌新(de)生物学性状(如F质粒、R质粒、毒性质粒、代谢质粒),增加细菌在不利环境下(de)存活机会;③非生命活动所必需,可自行丢失或消除;④可在细菌之间转移.3.试述抗菌药物(de)作用机制和主要种类.临床应用(de)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药物.抗菌药物(de)作用机制主要有:(1)抑制细胞壁(de)合成:主要有:①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②糖肽类如万古霉素.(2)干扰细菌核糖体(de)功能,抑制蛋白质(de)合成:主要有:①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②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多西环素;③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3)抑制核酸(de)合成:主要有:①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可抑制DNA聚合酶,干扰DNA复制;②利福霉素类如利福平,抑制DNA依赖(de)RNA聚合酶,干扰mRNA(de)合成;③磺胺类药物如磺胺甲恶唑,竞争抑制核酸前体物质(de)合成.(4)影响细胞膜(de)功能:多黏菌素作用于革兰阴性杆菌(de)磷脂,使细胞膜受损,细胞质内容物漏出,引起细菌死亡.4.试述细菌产生耐药性(de)生化机制和遗传机制,并举例说明.如何防止细菌耐药性(de)产生和扩散(1)耐药(de)生化机制:①灭活作用:这是细菌产生耐药性(de)最重要方式.细菌被诱导产生灭活酶,通过修饰或水解作用破坏抗生素,使之失去活性;②靶位改变:通过产生诱导酶对抗生素(de)作用靶位进行化学修饰,或通过基因突变造成靶位变异,使抗菌药物不能与靶位结合,失去杀菌作用;③药物累积不足:通过减少药物吸收或增加药物排出,使菌体内(de)抗生素浓度明显降低,不足以杀死细菌.(2)耐药(de)遗传机制:①基因突变:由突变产生(de)耐药性一般只对一种或两种相类似(de)药物耐药,且比较稳定,突变频率较低;②R质粒接合转移:细菌(de)耐药性质粒(R质粒)可携带一种或多种耐药基因,主要通过接合方式在相同或不同种属细菌之间转移,造成耐药性(de)广泛传播;③转座:当转座子或整合子插入某一基因时,可因带入耐药基因而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并与多重耐药性(de)产生密切相关.此外,还有转化和转导等方式.为了提高抗菌药物(de)疗效,防止耐药菌株(de)出现和扩散,应合理、科学地使用抗菌药物.在使用抗生素前,除危重患者外,应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敏感(de)药物.联合用药必须有明确(de)指征,如病原体不明或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de)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剂量要足,疗程要尽量缩短.5.试述细菌遗传物质(de)主要种类及其特点.(1)细菌染色体:为一条环状双链DNA,含核蛋白,但缺乏组蛋白,无核膜包围.有4000多个基因,遗传信息是连续(de),无内含子,功能相关(de)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2)质粒:是染色体外(de)遗传物质,为环状闭合(de)双链DNA.(3)转座元件: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上(de)特异性DNA片段,可在质粒与质粒之间或质粒与染色体之间随机转移.转座元件主要有插入序列和转座子.其中,转座子不能独立复制,必须依附在染色体或质粒上与之同时复制.在结构上分为中心序列和二个末端反向重复序列.中心序列带有遗传信息,如常带有一种或多种耐药基因.(4)整合子:是可移动(de)基因元件,由5'端保守序列、中间(de)可变序列和3'端保守序列组成,具有启动子、整合酶基因和位点特异性(de)重组表达系统,可识别和捕获外源基因和基因盒,尤其是抗生素耐药基因.6.试述微生物基因组序列测定(de)意义.(1)研究病原微生物(de)致病机制及其与宿主(de)相互关系:阐明病原微生物致病基因及其产物对于了解其致病机制至关重要.根据病原微生物(de)全基因序列,应用现代生物信息软件对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哪些基因与毒力有关,为研究细菌(de)致病性和毒力因子提供了有效(de)途径.(2)寻找更灵敏及特异(de)微生物分子标记,作为诊断、分型等依据:通过测定多种致病与非致病微生物(de)基因组序列,可以获得大量(de)基因信息.如特异DNA序列用于诊断,菌株特异性基因用于分型,特异性毒力基因用于判断疾病进展,耐药基因用于预测临床治疗效果等.(3)促进抗微生物新药(de)开发和新疫苗(de)发展:病原菌全基因组序列(de)测定一方面能揭示细菌耐药(de)确切机制,另一方面可找到对细菌生存必不可少并在感染过程中常优先表达(de)因子.选择这些因子作为抗菌药物(de)靶位点,可设计出具有很强针对性(de)药物.病原菌全基因组序列(de)测定还可大大加速新疫苗(de)研制.第七章细菌(de)感染和免疫思考题1.试述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致病菌(de)条件.(1)宿主免疫防御功能下降:宿主先天或后天免疫功能缺陷,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烧伤或烫伤,接受放疗与化疗,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免疫防御能力普遍下降,成为免疫容忍性宿主,易发生机会性感染.(2)菌群失调:当较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或抗生素使用不当时,可诱发菌群失调,体内原本处于劣势(de)机会致病菌(耐药菌)则趁机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引起疾病.(3)定位转移:正常微生物群在其原籍生境通常是不致病(de),如果转移到外籍生境或无菌部位,则可能致病.2.试述细菌致病(de)物质基础.物质基础包括菌体表面结构、侵袭性酶类和内外毒素等.例如,鞭毛运动逃离不利环境;菌毛黏附作用,避免被排除体外;荚膜抗吞噬作用.透明质酸、链激酶、链道酶有利于链球菌在组织或血液中扩散.尿素酶有利于幽门螺杆菌创造适合生长(de)中性微环境.内毒素引起发热反应、内毒素休克、DIC 等.外毒素引起特殊临床病变.3.试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de)主要区别.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de)主要区别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产生菌存在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由活菌分泌,少数细菌死革兰阴性菌细菌死亡裂解后才释放脂多糖.主要毒性组分是部位化学组成稳定性毒性作用抗原性亡后释放出蛋白质.大多为A-B型毒素多不耐热(60~80℃30min被破坏)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性作用,引起特殊(de)临床病变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可被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脂质A耐热(160℃ 2~4h才被破坏)弱,毒性作用大致相同,有发热反应、内毒素血症、内毒素休克和DIC等弱,刺激机体产生(de)中和抗体作用弱,不被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4.以破伤风梭菌和伤寒沙门菌为例,试述影响感染过程发生与发展(de)主要因素.致病菌侵入宿主能否致病,主要取决于细菌(de)毒力、侵入数量、侵入部位和机体免疫力(de)强弱.(1)毒力:破伤风梭菌靠破伤风痉挛毒素致病.伤寒沙门菌具有菌毛、Vi抗原、内毒素.(2)侵入数量:破伤风痉挛毒素毒性仅次于肉毒毒素.(3)侵入部位:破伤风梭菌需有厌氧微环境.伤寒沙门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4)宿主免疫力:破伤风愈后免疫力不持久,伤寒愈后可获得终身免疫.5.试述病原菌抵抗宿主免疫防御机制(de)主要策略.(1)抗吞噬和消化作用:有些致病菌能引起吞噬细胞凋亡.有些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具有荚膜,可抵抗吞噬细胞(de)吞噬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能使血浆中(de)液态纤维蛋白原变成固态(de)纤维蛋白,沉积于菌体表面,阻碍吞噬细胞(de)吞噬.有些胞内菌虽被吞噬细胞吞噬,但能抵抗杀伤作用,在吞噬细胞中生存和繁殖.(2)产生IgA蛋白酶:流感嗜血杆菌能产生IgA蛋白酶,水解宿主黏膜表面(de)SIgA,降低其免疫防御机能,增强致病菌在黏膜上皮细胞黏附与生存能力.(3)抗原变异:通过修饰菌体表面抗原,可协助致病菌逃避宿主特异性免疫应答.(4)干扰补体活性:某些致病菌能抑制补体活化或灭活补体活性片段,抵抗补体(de)溶菌、调理及趋化作用.6.什么是内源性感染为什么目前内源性感染有逐渐增多(de)趋势内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内或体表(de)感染,大多为机会性致病菌,少数是以潜伏于体内(de)致病菌.机会性致病菌大多来自患者自身,亦可来自其他住院患者、医务人员或医院环境.近年来,由于免疫容忍性宿主(de)增加和抗菌药物与介入性诊治手段(de)广泛应用,机会性致病菌所致内源性感染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二重感染(de)主要病原菌.7.试述医院感染病原菌(de)主要特点.引起医院感染(de)常见病原体具有以下微生态学特点:(1)大多为机会致病菌:病原体主要是患者体内(de)毒力较低(de)、甚至是无致病力(de)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等,以及来自医院环境中(de)非致病性微生物.(2)具有耐药性:由于在医院环境内长期接触大量抗生素,医院内耐药菌(de)检出率远比社区高,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株(de)出现,使许多抗生素失效.(3)具有特殊(de)适应性:一些细菌在获得耐药性质粒(de)同时,也可能获得侵袭力及毒素基因,从而增强其毒力,更容易攻击免疫力低下(de)宿主.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具有黏附于插(导)管、人工瓣膜等医用材料表面(de)能力,可形成生物被膜,增强对抗生素、消毒剂和机体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de)抵抗能力.8.试述二重感染产生(de)原因和防治措施.二重感染是指在抗菌药物治疗原感染性疾病过程中,造成体内菌群失调而产生(de)一种新感染.在正常情况下,宿主正常菌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维持动态平衡.但是,当较长期或大量服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时,宿主正常菌群中(de)敏感菌株大部分被抑制,来自医院环境(de)或体内原本处于劣势(de)耐药菌则趁机侵入和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引起疾病.例如,抗生素使用不当时,可破坏肠道内微生态平衡,寄居在肠道(de)艰难梭菌趁机迅速生长繁殖,释放大量(de)外毒素A和B,引起假膜性肠炎.若发生二重感染,除立即停用正在使用(de)抗菌药物外,需对临床标本中优势菌类进行药敏试验,以选用敏感药物治疗.同时,亦可使用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乳杆菌等益生菌,协助调整菌群类型和数量,加快恢复微生态平衡.9.试述外毒素(de)主要种类和作用特点.根据作用机制和所致临床病理特征(de)不同,外毒素可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三大类.①神经毒素:通过抑制神经元释放神经介质,引起神经传导功能异常;②细胞毒素:通过作用于靶细胞(de)某种酶或细胞器,致使细胞功能异常而死亡,引起相应组织器官炎症和坏死等;③肠毒素:可引起胃肠道各种炎症、呕吐、水样腹泻、出血性腹泻等症状.根据作用部位(de)不同,外毒素可分为膜表面作用毒素、膜损伤毒素和细胞内酶活性毒素.根据肽链分子结构特点,外毒素又可分为两大类:①A-B 型毒素:是由两种不同功能(de)肽链构成完整毒素;②单肽链毒素:主要包括膜损伤毒素和磷脂酶类毒素.10.具有超抗原性质(de)细菌毒素有哪些有何生物学作用具有超抗原性质(de)主要有葡萄球菌肠毒素A~E、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链球菌致热外毒素A~C、链球菌M蛋白、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等.细菌毒素性超抗原作为一类强大(de)免疫激活因子,生物学效应主要有:①对免疫系统(de)直接效应:SAg可超常量地激活T细胞.由于T细胞被大量激活后,随之出现凋亡,T细胞数量骤减,必然使宿主免疫功能下降,继发免疫抑制.此外,SAg 还可能大量激活B细胞,使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自身抗体,引起自身免疫.例如,毒性休克综合征患者常伴有关节炎等;②由细胞因子介导(de)间接效应:SAg超常量激活T细胞和MHC分子表达细胞,使之分泌过量(de)细胞因子,尤其是IL-1、IL-2、IL-6、TNF-α和IFN-γ等,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紊乱,往往对机体产生毒性效应,与毒性休克样综合征、食物中毒、链球菌性肾小球肾炎、猩红热等密切相关.11.试述抗细菌感染(de)免疫特点.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杀灭和清除胞外菌(de)主要力量,黏膜免疫和体液免疫是抗胞外菌感染(de)主要免疫机制.特异性抗体(de)作用有:阻断致病菌黏附与定植、中和外毒素、调理作用、激活补体等.体液免疫对胞内菌感染作用不大,主要依靠以T细胞为主(de)细胞免疫,主要包括CD4+Th1细胞和CTL.12.试述医院感染(de)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患者绝大多数是婴幼儿和老年人.婴幼儿由于免疫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免疫功能处于未完全成熟状态.老年人免疫水平随着寿命(de)延长却相应地呈下降趋势,并可能患有免疫受损(de)基础性疾病,对微生物感染(de)抵抗力较青年人和中年人低.因此,婴幼儿和老年人较易发生医院感染.现代医疗手段(de)应用,如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和放疗,以及介入性诊治手段,使医院患者免疫防御功能受损(de)机会增加,受到机会致病菌感染(de)机会亦相应增加,尤其是抗菌药物(de)不合理应用,可导致微生态失调而出现二重感染.对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实施全方位(de)监测,认识医院感染现状及其特点,是制定控制与管理医院感染规划和措施(de)依据.控制医院感染(de)关键措施是清洁、消毒、无菌技术、隔离、净化、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一次性使用医用器具、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其中,手部卫生如洗手最为重要,是阻断医护人员经操作导致在患者之间传播疾病(de)关键环节,手部卫生“达标”可明显减少医院感染(de)发生.第八章细菌感染(de)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细菌总论
厌氧菌厌氧机制
◆缺乏氧化还原电势(Eh)高的呼吸酶:即缺乏细胞色 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
◆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即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
2O2- + 2H+ SOD H2O2 + O2 (清除 O2- ) 2H2O2 过氧化氢酶 2H2O + O2 (清除H2O2) H2O2 + AH2 过氧化物酶 2H2O + A(有机物)
杆菌(bacillus)
不同杆菌的大小、长短、粗细很不一致。
大
中
小
炭疽芽胞杆菌 3-10 μm
大肠埃希菌 2-3 μm
布鲁菌 0.6-1.5 μm
杆菌的形态多样
分枝杆菌
双歧杆菌
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
弧菌
螺菌
二、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 柯氏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
玫瑰吲哚复合物(红色 )
糖 发 酵 试 验
H2S试验
吲
哚
试
阳
验
性
(二)合成性代谢产物
1、热原质(pyrogen)
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 应的物质,又叫致热原。产生细菌:多为G-菌,热原 质=脂多糖
2、毒素和侵袭性酶 3、色素 4、抗生素 5、细菌素 6、维生素
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细胞壁 构型、强度
肽聚糖 糖脂含量 磷壁酸
外膜
革兰阳性菌 三维立体结构、较坚韧
厚、多层,50层 糖多脂少 + -
革兰阴性菌 二维平面结构、较疏松
薄、层少,1-2层 糖少脂多 +
医学微生物填空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共六类微生物3.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为非细胞型微生物型微生物;4.正常菌群对人体具有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和抗衰老作用. 正常菌群成为机会致病菌的致病条件:① 寄居部位改变② 免疫功能低下③ 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5.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μm;6.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菌、杆菌和螺形菌;7.细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有染色体和质粒两种,其中质粒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8.细菌的菌毛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前者与细菌粘附有关,后者具有传递遗传物质作用;10.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11.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包括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3种成分;1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构成;13.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肽聚糖,是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15.细菌的繁殖方式二分裂;绝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20-30分钟,而结核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18-20小时;16.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测细菌动力;17.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将菌落分为光滑型菌落、粗糙型菌落、粘液型菌落;18.SS琼脂培养基含有胆盐、枸橼酸、煌绿,可抑制革兰阳性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常用于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和培养;19.细菌色素分为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两种;20.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复杂的菌体成分的细菌称为自养型菌,只能以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分及获得能量的细菌称为异养型菌;2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充足的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合适的酸碱度和必需的气体环境;22.大多数致病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7.2-7.6,最适温度为37℃,而结核杆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 6.5-6.8,霍乱弧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8.4-9.2;23.细菌群体生长的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四个时期,细菌的形态、染色、生理等性状均较典型的对数期;24.培养基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基础培养基、增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细菌的遗传变异1.当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时,该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该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2.根据噬菌体和宿主菌作用的相互关系,可将噬菌体分为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3.细菌基因的转移方式包括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原生质体融合;细菌常见的质粒致育质粒F质粒; 耐药质粒R质粒; 代谢质粒; 细菌素质粒Col质粒; 毒力质粒Vi质粒4.几种质粒可共存于一个细菌中,表明这些质粒间有相容性;有些质粒不能共存,称不相容性;5.卡介苗是牛型结核杆菌失去毒力制成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可用于预防结核病6.L型细菌是指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培养应用高渗培养基培养基;7.介导细菌间遗传物质转移的噬菌体是温和噬菌体;8.有F质粒的细菌能产生性菌毛;9.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形态和结构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10.细菌核质外的遗传物质是质粒;11.可传递接合性R质粒的基因由耐药性决定因子和耐药性传递因子组成;12.有荚膜的肺炎球菌毒力强,其菌落形态是光滑型;13.细菌的致病作用取决于细菌的毒力、细菌侵入的数量、细菌侵入的途径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1.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理是破坏菌体蛋白,抑制或干扰细菌的酶系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2.干热灭菌法包括烧灼法、干烤法、焚烧法、红外线;3.巴氏消毒法常用于消毒牛奶和酒类;4.常用的湿热灭菌法包括煮沸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气灭菌法,间歇蒸汽灭菌法,流通蒸气消毒法5.紫外线杀菌机理是干扰细菌DNA合成,导致细菌变异和死亡;6.环境中的有机物对细菌有保护作用,其可与消毒剂发生反应,使消毒剂的杀菌力减弱;7.普通琼脂培养基灭菌可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8.手术室空气消毒常采用紫外线消毒法;9.用于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球菌感染常用的消毒剂是硝酸银10.葡萄球菌对其敏感,常用于浅表创伤消毒的消毒剂是龙胆紫;11.一般化学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只对细菌的繁殖体有效;对芽胞需要提高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方可奏效12.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浓度和作用时间、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环境中有机物对消毒剂的影响、消毒剂之间的拮抗等;1.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其具有的毒力,侵入的数量和途径有密切关系;2.细菌的毒力是由毒素和侵袭力决定的.3.细菌的侵袭力是由荚膜、菌毛等粘附因子和侵袭性酶构成.4.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5.内毒素是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性多糖组成.6.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脂质A ,菌体抗原O抗原是特异性多糖.7.类毒素是由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8.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可用甲醛处理制备类毒素 .9.根据外毒素的作用机理不同,可将外毒素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10.抗毒素可由外毒素或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11.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主要有皮肤与粘膜屏障, 血脑屏障和血胎屏障12.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结果有完全吞噬与不完全吞噬两种.13.内毒素的毒性作用有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性休克、DIC ;14.目前所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肉毒毒素.15.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有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等.16.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有菌毛、膜磷壁酸18.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与细菌的毒力、侵入的数量、侵入的部位等有密切关系.19.细菌侵袭性酶有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20.定居于人体表和腔道中的微生物群叫做正常菌群.21.医院内感染的方式包括交叉感染、内源性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试验2.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实验属于中和试验;3.血清学试验一般需作两次,其血清分别取自疾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第二次抗体效价比第一次高4倍或4倍以上时方有诊断意义;4.对流行性脑炎患者进行细菌学检查,可采集的标本有脑脊髓液、血、出血瘀斑渗出液;5.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时,从有正常菌群部位采取的标本应接种于选择培养基或鉴别培养基;6.细菌感染实验室检查中,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中和试验三大类;7.属于直接凝集反应的血清学试验有肥达氏反应和外斐反应 ;病原性球菌1.化脓性球菌主要包括革兰阳性球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和革兰阴性球菌,如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等.2.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是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标志.3.病原性球菌中能引起毒素性食物中毒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4.葡萄球菌所致疾病主要有侵袭性疾病和毒素性疾病两大类,其中毒素性疾病主要包括食物中毒、剥脱性皮炎、伪膜性肠炎、毒性休克综合症.5.按溶血现象链球菌可分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溶血性链球菌三大类.6.在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球菌时常做胆汁溶解试验、菊糖发酵试验.7.培养脑膜炎球菌常用的培养基是巧克力平板培养基8.脑膜炎球菌的致病因素有菌毛、荚膜、IgA1蛋白、LOS .9.脑膜炎球菌的形态呈肾形,在患者脑脊中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革兰染色阴性10.检查流脑患者或疑是流脑患者可采取脑脊液、血液、皮肤瘀斑液等标本;11.脑膜炎球菌抵抗力极弱,对干燥、寒冷和消毒剂等均高度敏感.12.亚急性细菌型心内膜炎的病原体是甲型溶血性链球菌.13.在不形成芽胞的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是葡萄球菌.14.链球菌感染易于扩散,其原因是该菌能产生透明质酸酶;浓汁稀薄是因为该菌产生链道酶所致.15.淋球菌主要以性接触方式传播,引起淋病16.能产生自溶酶的球菌有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 .17.SPA的生物学活性是: 可与IgG 分子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18.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毒素性疾病及化脓性炎症两大类感染. 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依据①能产生金黄色色素;②有溶血性;③凝固酶实验阳性;④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⑤能分解甘露醇产酸;19.A群溶血型链球菌可引起化脓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 .20.甲行溶血型链球菌是口腔及上呼吸道部位的正常菌群.21.胆汁溶菌试验可用来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球菌.22.肺炎球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荚膜,可引起大叶性肺炎 .23.奈氏菌属包括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24.脑膜炎球菌初次分离培养时需在提供5-10%CO2 气体的巧克力培养基中生长.25. 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不能耐受低温;肠道杆菌1.肠道杆菌是一群生物学形状相似的有动力或无动力的革兰染色阴性无芽胞杆菌,随粪便排出体外;2.大多数肠道杆菌是肠道正常菌群的成员,在特定条件下也可引起疾病,故称为条件致病菌.3.肠道杆菌中的多数非致病菌能迅速分解乳糖,而大多数致病菌与之相反,故此项生化反应可作为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初步鉴定试验.4.肠道杆菌的抗原构造主要是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荚膜K抗原.5.肠道杆菌H抗原为鞭毛蛋白,不耐热,60℃ 30 min即被破坏,细菌失去鞭毛后,H抗原消失,菌体抗原为露,称细菌的H-O变异.6.伤寒杆菌死亡后释放的内毒素可使宿主体温升高,血循环中白细胞数下降.7.Vi抗原与毒力有关,含Vi抗原的菌株比Vi抗原丢失的菌株对小鼠毒力强.8.大多数志贺菌不分解乳糖,只有宋内志贺菌呈缓慢发酵乳糖.9. 乳糖发酵试验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时有重要意义.10.IMViC试验是指吲哚生成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枸橼酸利用试验;.11.肠道杆菌抗原主要有H抗原、O抗原、包膜K抗原.12.大肠杆菌为正常菌群成员,但当侵犯肠外组织时可引起化脓性感染.引起肠内感染的大肠杆菌主要有ETEC、EPEC、EITC、EHEC、EHAC.13.产毒性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有不耐热肠毒素、耐热肠毒素 .14.伤寒杆菌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肠热症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15.疑似肠热症病人做病原体分离培养采取标本时,发病1~2周取血,2~3周可采取粪便、骨髓或尿.16.志贺菌属的细菌通常称为痢疾杆菌,是引起腹泻的病原菌.按生化反应不同分为痢疾志贺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鲍氏痢疾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四群.其致病因素主要有侵袭力、内毒素 ,某些菌株还可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17.分离肠道杆菌一般选用SS琼脂、中国蓝培养基.弧菌属1.霍乱弧菌有3个生物群即古典生物型、EL Tor型、O群霍乱弧菌,霍乱弧菌标本直接涂片可见穿梭样运动.2.完整的霍乱肠毒素由一个A亚单位与4-6个B亚单位结合而成,其中A亚单位是其毒性亚单位.3.根据霍乱的发病机制,治疗霍乱的关键是及时适当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并同时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4.副溶血性弧菌在含 3.5% 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5.霍乱弧菌可分为O-1群霍乱弧菌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和非O-1群霍乱弧菌;6.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其选择培养基是碱性琼脂平板培养基;7霍乱肠毒素的A1肽链作用于腺苷环化酶,使ATP 不断转化为cAMP ,引起肠液大量分泌,导致严重呕吐腹泻;8.霍乱弧菌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经口传播,致病因素主要是鞭毛、菌毛和霍乱肠毒素 ;厌氧性细菌1.破伤风杆菌是机体正常菌群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肠道部位;2.破伤风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顶端部位,使菌体呈鼓槌状;3.破伤风类毒素是破伤风外毒素经3%甲醛处理后, 毒性消失而抗原性完整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4.破伤风的治疗应给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游离的毒素以及大剂量青霉素杀伤繁殖体的破伤风杆菌;5.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部位是脊髓前角,作用机理是封闭抑制性神经介质释放;6.破伤风杆菌可产生α溶血素和破伤风痉挛毒素两种毒素;7.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主要对象是儿童、军人和极易受外伤人员 ;8.DPT三联疫苗是由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三种成分组成;9.肉毒杆菌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引起以肌肉麻痹为主要症状的肉毒中毒;10.肉毒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次极端部位,使菌体形成网球拍状;11.产气荚膜杆菌在血平板上形成双溶血环,在牛乳培养基中出现汹涌发酵现象;12.产气荚膜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次极端部位,比菌体小;13.破伤风杆菌经伤口感染,其感染条件是伤口要具备厌氧环境,致病因素是破伤风痉挛毒素.14.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肉毒毒素15.在无芽胞厌氧菌感染中,以脆弱类杆菌最常见,临床分离的厌氧菌70%~80%是该菌;16.破伤风感染条件是窄而深的伤口、局部组织供血不足和混合有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感染;结核1.引起人类结核病的结核杆菌主要包括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和人型结核分枝杆菌.2.分离培养结核杆菌常用罗氏培养基,形成菌落的时间需3—5周;3.结核杆菌常用抗酸染色,呈红色.4.结核杆菌对干燥、酸或碱、青霉素和某些染料抵抗力较强,但对湿热、紫外线、酒精较敏感.5.结核杆菌与致病有关的类脂主要有磷脂、蜡质、索状因子、硫酸脑苷酯 .6.结核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最常见的结核病为肺结核,抗结核免疫为有菌免疫,属于细胞免疫.7.结核菌素有OT 和PPD 两种,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说明机体曾经感染过结核杆菌或BCG接种成功;预防结核病可接种BCG卡介苗;8.结核杆菌对湿热较敏感,在液体中加热62--63 ℃ 15 min即可杀死9.卡介苗是用牛型结核杆菌制备而成的毒力减弱抗原性稳定疫苗10.卡介苗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棒杆菌属动物源性细菌其它革兰阴性杆菌1.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的烈性传染病,通过鼠蚤传染给人;在临床上的病型有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2.我国流行的布氏杆菌有牛布氏菌、猪布氏菌、羊布氏菌,其中最常见的是羊布氏菌;3.布氏杆菌侵袭力强,主要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等途径侵入机体引起波浪热;4.布氏杆菌是一类革兰染色阴性短小杆菌,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布氏杆菌;5.布氏杆菌感染动物主要引起母畜流产,感染人主要引起波浪热;6.布氏杆菌的侵袭力主要与透明质酸酶和荚膜的抗吞噬作用有关;7.鼠疫杆菌属于耶尔森菌属,引起的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10.鼠疫杆菌产生的毒素有鼠毒素和内毒素 ;11.白喉抗毒素可用于紧急预防和治疗 .12.炭疽杆菌的致病因素主要有荚膜、炭疽毒素,引起的疾病有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三种类型.17.白喉的特异性预防方法是接种白喉类毒素;22.绿脓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23.抵抗百日咳杆菌的再感染主要依靠粘膜局部sIgA ,母体血清IgG 对新生儿无保护作用.24.预防百日咳可接种百日咳死菌疫苗或白百破三联疫苗 .病毒的基本性状1.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有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在敏感细胞内复制;3.病毒体的基本结构是由核心和衣壳构成的核衣壳;7.包膜病毒的包膜主要化学成分为类脂质和糖蛋白型;8.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在易感活细胞内生存,以复制方式增殖;对抗生素不敏感,干扰素可抑制其增殖;9.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和脱壳、生物合成及组装、成熟和释放;10.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表现为耐冷不耐热;加热56 ℃ 30 分钟即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11,逆转录病毒的主要特性球形、ф80~120nm、有包膜,2条单正链RNA,具有逆转录酶、整合酶,复制时有DNA中间体,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1.病毒在宿主个体间的传播途径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而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播散方式有局部播散、血液播散和神经播散; 2.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包括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病毒感染三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发生潜伏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则属于慢病毒感染感染;3.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包括免疫性损伤和免疫系统受损或功能降低两种类型;4.病毒感染细胞后,可经整合作用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导致肿瘤;9.中和抗体可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阻止病毒的吸附和穿入;10.病毒引起的显性感染包括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两种;11.病毒引起的持续性感染除慢性感染外还有潜伏感染、慢病毒感染;12、人类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之类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肠道病毒;13、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和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均为三价混合疫苗;14、OPV口服免疫类似自然感染,即可诱发血清抗体,预防麻痹性灰质炎的产生,又可刺激肠道局部产生sIgA,阻止野毒株在肠道的增殖和人群中的流行;呼吸道病毒1.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2.流感病毒根据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抗原的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三型;3.决定流感病毒亚型的特异性抗原是HA 和NA .6.流感病毒的结构由核心、内膜和外膜组成. 其吸附细胞的结构是HA血凝素,成熟病毒自细胞膜上的释放依赖NA神经氨酸酶的水解作用.7.流感病毒的包膜镶嵌着2种糖蛋白刺突,即呈柱状的HA 和呈蘑菇状的NA8.麻疹病毒感染除引起麻疹外,少数患者尚可并发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即麻疹迟发性脑炎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9.腮腺炎病毒除引起患者双侧或单侧腮腺肿大炎症外,20%男性患者并发睾丸炎,5%女性患者并发卵巢炎10、风疹病毒是风疹的病原体,最严重的危害是通过垂直传播引起胎儿先天性感染,即先天性风疹;逆转录病毒和其它病毒测试题1.狂犬病病毒是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人和动物狂犬病的病原体.2.狂犬病病毒感染机体的重要特点是经肌神经感染,而不经血液传播.5.HIV有两个型别,分别是单股正链RNA HIV-1 和HIV-27.HIV吸附细胞的表面结构是gp120 ,细胞上的受体是CD4 具有该受体的细胞有TH、神经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第三章 细菌的生长和遗传变异
细菌有没有年轻、年老之分?
回答:有,但是细菌的所谓菌龄和人的老年、 中年、幼年的概念不同。人是按出生之时算 起,年纪越小越年轻,越大就越老。细菌则 不然,细菌是以分裂法进行繁殖的,一般繁 殖一代的时间,只要20~30min,而且在一 大群细菌中也无法区分每个细菌的年老年轻。 因此细菌的所谓年龄是指一群细菌在一定的 环境条件下生长而表现出来的待征。换句话 说,描述细菌的生长往往用群体繁殖和生长 所表现出来的待征来代表。
如国标法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
注意:作空白,取平行样(2~3组)均值,减小误差
2、液体计数法 液体计数法是根据统计学原理设计的一 种方法。具体做法是;先将待测细菌样品作 10倍梯度稀释,然后取相应稀释度的样品分 别接钟到3管或5管—组的数组液体培养基中, 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各管及各组中细菌是 否生长,记录结果,再查已专门处理好的最 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表, 得出细菌的最终含量。因此,这种方法又叫 最可能数法或MPN法。
第三章
细菌的生长和遗传变异
第一节 细菌的生长和特性
细菌吸收营养物质以后,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各种新陈代射反应,如果同化作用大于异化 作用,则细胞质的量不断增加,表现在细胞 自身就是体积或重量的不断增加。这种现象 叫生长。生长到一定阶段,细菌以二分裂的 方式形成两个子细胞,这就是繁殖,其特征 是细菌个体数增加。细菌的生长繁殖很快, 适宜的环境下每隔20~30 min分裂一次。
3
3
2
0
(4)统计-查表-计算
根据不同稀释度变黑试管 ①统计出数量指标 三位数及其中最低稀释度
②查表
表——MPN表
(取变黑的管数最多、稀释度又最低的生长管 数,为第一位数字,后面两个稀释度的生长管 数后两位数) 提问:上例情况而言统计数量是几? 320 10-4
第一篇 微生物概论
细胞质(cytoplasm ) 核糖体(ribosome) 质粒(circular covalently closed DNA)
Cncnc-micro
核糖体(Ribosome)
核糖体
核糖体(Ribosome)
核 糖 体 亚 基 释 放
、
核糖体亚基连在
多聚核糖体
质粒, 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或附加于染色体上的遗
能,得以在机体内立足定居、生长繁殖、蔓
延扩散的能力。
(1)粘附与穿入 ,P27
(2)繁殖与扩散,P28 (3)对吞噬细胞的抵抗和杀伤作用,P28
Cncnc-micro
(二)构成毒力的因素
细菌的毒素:是构成病原菌毒力的重要物质
基础。按其来源、化学性质和毒性作用的不
同,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种。
(1)外毒素 ,P28
细菌细胞形态
细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能够独立的进行生活,它 的种类繁多,但基本形状有三种:球状、杆状、螺旋状, 分别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球菌 杆菌 螺旋菌 其他形状的细菌
Cncnc-micro
球菌(coccus),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根据它们
相互联结的形式以可分为 :
单球菌 双球菌 四联球菌 八叠球菌 葡萄球菌 链球菌
产芽孢细菌的种类 芽孢的构造 芽孢的耐热机制 研究芽孢的意义
spor es
产芽孢细菌的种类
芽孢 菌体 (营养细胞)
孢
孢外壁 芽孢衣
皮 层
芽孢质 芽孢核区 芽孢膜 芽孢壁 核心
细菌芽孢构造的 模式图
芽孢耐热机制
是由芽孢化学组成的特点决定的 含有吡啶-2,6二羧酸(DPA-Ca) 含有芽孢特有的芽孢肽聚糖 芽孢平均含水40%,皮层含水70%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笔记
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微生物基本概念【知识点】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当中的一类体形微小,结构简单,人类肉眼无法直接看见,必须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直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的种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菌、病毒3、三型微生物的特征: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膜;细胞器不完善,仅有核糖体;无核膜及核仁;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膜;细胞器完善;有核膜及核仁;以有丝分裂方式繁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真菌。
3)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膜;无细胞器;无核膜核仁;以复制方式增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病毒。
第二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知识点】1.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2.细菌基本结构的组成及意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浆重要颗粒性物质:质粒、核糖体、胞质颗粒)、核质致耐药性的传递,普通菌毛介导粘附,寄生于黏膜处的细菌大多有菌毛,避免被分泌液冲刷走;荚膜是某些细菌在营养丰富或侵入机体后为避免被吞噬或杀菌物质破坏而产生的粘液性物质将自己包裹起来;芽孢,某些革兰阳性菌的休眠形(不繁殖),当缺乏营养时(体外),细菌为减少代谢消耗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抵抗力强,一般消毒灭菌方法无法将其杀死,杀死芽孢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消毒灭菌时应以芽孢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5.细菌革兰染色的步骤:龙胆紫-碘液-脱色液-稀释复红第二章细菌生理【知识点】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温度(37℃)、pH值(7.2-7.6)、气体(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2.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无性二分裂3.细菌繁殖的速度:大多数20-30min分裂一次,结核分枝杆菌18-24h分裂一次。
4.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1)液体培养基(形成菌膜——专性需氧菌;沉淀生长——链球菌;均匀浑浊生长——兼性厌氧菌);2)半固体培养基(沿穿刺线生长——无鞭毛,云雾状生长——有鞭毛);3)固体培养基(菌落: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单个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菌苔——多个菌落融合成片为菌苔)。
举例说明细菌变异现象的类型
举例说明细菌变异现象的类型细菌变异是指细菌在繁殖和生存过程中发生的遗传基因突变,导致其基因组的改变。
这种变异可以使细菌适应不同的环境压力和抵抗药物,从而增强其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
下面将介绍细菌变异的十种类型:1. 点突变:细菌的DNA序列发生单个碱基的改变,例如一个碱基被替换成另一个碱基,或者一个碱基被插入或删除。
这种突变可能会导致细菌的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生理特性。
2. 编码序列移位:细菌的基因编码序列发生移位,导致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
这种变异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功能和稳定性。
3. 基因重组:细菌的DNA序列发生重组,导致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这种变异可能会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从而赋予细菌新的特性。
4. 基因扩增:细菌的某个基因被复制多次,导致该基因的拷贝数增加。
这种变异可能会增加细菌对特定环境的适应能力。
5. 基因缩减:细菌的某个基因发生缩减,导致该基因的部分序列丢失。
这种变异可能会减少细菌对特定环境的适应能力。
6. 大规模基因重排:细菌的基因组发生大规模的重排,导致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这种变异可能会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从而赋予细菌新的特性。
7. 基因水平转移:细菌之间发生基因的水平转移,导致细菌获得新的基因。
这种变异可以使细菌迅速适应新的环境。
8. 基因突变:细菌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基因的功能发生改变。
这种变异可能会使细菌对抗药物的能力增强。
9. 基因重组:细菌的基因发生重组,导致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这种变异可能会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从而赋予细菌新的特性。
10. 基因突变:细菌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基因的功能发生改变。
这种变异可能会使细菌对抗药物的能力增强。
细菌变异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它使得细菌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存压力。
然而,细菌变异也是一种双刃剑,因为它可以导致细菌对抗药物的能力增强,从而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细菌的变异和传播,比如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卫生管理等。
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
《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及其重要意义》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生态等方面的科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学已经形成了多个重要的分支,这些分支在不同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细菌学细菌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细菌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生态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具有多种形态,如球状、杆状、螺旋状等。
细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等。
细菌的生理特性包括营养需求、代谢途径、生长繁殖等。
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方式进行遗传变异。
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有些细菌是有益的,如乳酸菌可以发酵乳制品、双歧杆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等;而有些细菌则是有害的,如病原菌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疾病。
细菌学的研究对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开发新型抗生素、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病毒学病毒学是研究病毒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生态以及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球状、杆状、蝌蚪状等。
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
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DNA 或 RNA。
病毒可以感染人类、动物、植物等各种生物,引起多种疾病。
例如,流感病毒可以引起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病毒可以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
病毒学的研究对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开发新型疫苗、了解生命起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真菌学真菌学是研究真菌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生态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的科学。
真菌是一类具有真正细胞核的微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蕈菌等。
真菌的形态多样,有单细胞的酵母菌和多细胞的霉菌、蕈菌等。
真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真菌的生理特性包括营养需求、代谢途径、生长繁殖等。
真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细菌的生理、消毒灭菌、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感染与检测
细菌的生理、消毒灭菌、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感染与检1.维持细菌固有形态结构的是()。
[单选题]A.细胞壁(正确答案)B.细胞膜C.细胞质D.荚膜E.芽孢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单选题]A.磷壁酸B.外膜(正确答案)C.肽聚糖D.多聚糖E.中介体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单选题]A.磷壁酸(正确答案)B.外膜C.肽聚糖D.多聚糖E.中介体4.下列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
[单选题]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荚膜(正确答案)E.核质5.下列细菌结构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是()。
[单选题]A.细胞壁B.细胞膜C.菌毛D.荚膜E.芽孢(正确答案)6.下列结构与细菌的致病性无关的是()。
[单选题]A.细胞壁B.鞭毛C.菌毛D.荚膜E.芽孢(正确答案)7.在一定条件下,细菌缺乏()仍可存活。
[单选题]A.细胞壁(正确答案)B.细胞膜C.细胞质D.核质E.以上均可8.细菌的形态、大小、染色体、生物活性等性状最典型的细菌生长期是()。
[单选题]A.迟缓期B.对数生长期(正确答案)C.稳定期D.衰退期E.以上均可9.检测细菌对糖分解产物的生化试验是()。
[单选题]A.葡萄糖发酵试验B.乳糖发酵试验C.甲基红试验D.VP试验E.以上均是(正确答案)10•H-O变异属于()。
[单选题]A•毒力变异B•菌落变异C•鞭毛变异(正确答案)D•形态变异E•耐药性变异11•关于质粒,下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A•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B•可自行丢失C•具有自我复制能力D•可在细菌间转移E.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正确答案)12.关于性菌毛,下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A•与细菌间遗传物质的传递有关(正确答案)B•化学成分为多糖C•与细菌的运动有关D.是细菌吸附易感细胞的结构E•是转导时必要的结构13.S-R变异属于()。
[单选题]A•毒力变异B•菌落变异(正确答案)C•鞭毛变异D•形态变异E•耐药性变异14•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