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的典故传说_医药典故
有关鱼腥草的历史典故
![有关鱼腥草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e52b050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b.png)
鱼腥草的历史典故有关鱼腥草的历史典故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把鱼腥草作为野菜佐食。
相传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炼意励志之时,曾带领众人择蕺菜(鱼腥草)而食之,以充饥废荒;魏晋时起,蕺菜便正式作为药用,以“鱼腥草”之名收入医药典籍。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有关鱼腥草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有关鱼腥草的历史典故鱼腥草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根茎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之功效。
鱼腥草主产湖南,而又以怀化市各县最多,其他下茎成为人们最爱吃的桌上佳肴。
近几年,在一些城市的商店里,还出现了真空包装的袋装鱼腥草食品。
公路边,还有人用稻田大片进行人工栽培鱼腥草,很多农民靠种植鱼腥草走上了致富路。
其实,吃鱼腥草是有个由来的。
那是从古沅洲(即今芷江)开始流传着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相传宋朝熙宁6年夏季,大雨滂沱,河水猛涨,泥沙淤塞,冲毁房屋,淹没农田,弄得沿河两岸侗民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传说雨停水退后,沿河两岸的侗民甚至牲畜大多患上了同样的一种病,整天拉稀。
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很差,没有人知道得的是什么病,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
就在这紧要关头,在白马滩侗寨(今芷江新店坪镇白马铺村)里,有一个张姓后生手持一把鱼腥草,对寨子里的人说:“这种草大概可以治这种病,大家不妨试试看吧。
”侗民们半信半疑,想了想,反正等死也是死,那就死马当作活马医吧,试一试也无妨。
于是,侗民们就拖着病躯上山下地挖鱼腥草的根吃,果然病情见好。
消息很快传遍了沅洲各寨,所有染病之人全都因吃了鱼腥草把病治好了。
原来,姓张的后生是因为他家常用房前屋后的鱼腥草喂猪,左邻右舍的猪都病了,惟独他家的猪没有发病,全家人都甚觉奇怪。
由于他对草药也略知一二,他想:难道是吃了鱼腥草的缘故?难道鱼腥草可以清热解毒、通淋利尿?于是全家人试着挖鱼腥草吃。
果然不出三天,全家人的病情大为好转。
从此,沅洲侗民对鱼腥草特别珍爱,觉得越吃越好吃了。
吃的方法也越来越讲究,把鱼腥草在地下茎洗净切短,拌上烤香的辣椒粉、生姜、芫荽、葱蒜、味精、香料、食醋等。
中药知识:鱼腥草
![中药知识:鱼腥草](https://img.taocdn.com/s3/m/13c30a5fcaaedd3383c4d386.png)
1945年8月6日,美军空袭日本广岛,投下了人类战争史上的第一颗原子弹。
这颗核弹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广岛瞬间夷为平地。
大批人民因放射病而死伤,幸存者面临无医无药的危急情况,走投无路的广岛人在死神的逼迫下纷纷运用民间药物进行自救。
不少人服用了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鱼腥草,奇迹就这样发生了,其中11人因服用它而健康地活了下来,其中距爆炸中心最近的仅仅只有700米距离。
区区小草显奇效,草药大用鱼腥草。
中医中药的神奇总是在冥冥之中出现,给人类以惊喜,本期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鱼腥草。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人爱鱼腥草,一种人不爱鱼腥草。
不爱的人说其有臭死鱼的味道。
正如臭豆腐,爱吃的人乐在其臭中。
山谷阴处蔓生,生湿地,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本品原名蕺菜,又名折耳根、蕺菜、岑草,既可食用又可药用,云南、贵州,名折耳根因其食用爽脆而得名。
另名臭菜,臭为香之极。
一是气味难闻,二是爱者闻之如幽兰之香。
鱼腥草服用方法一是鲜品生食;二是鲜品以水煮沸,连吃带饮;三是干品加水煮开后2~3分钟饮汤;四是直接将干品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鲜品有一股浓烈的鱼腥气,不耐久闻,从而以为此药气腥味劣。
其实此药阴干后并无腥气,且有芳香,煎汁时香似肉桂,味道稍涩毫无腥臭。
虽只是简单阴干,本品便已经发生气味变化。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
本品根生长粗壮,须根多,茎叶茂盛,种植时可使鱼腥草三分之二时间在地下生长,地上叶片3~4片时即可用小铲从嫩茎基部割取晒干即可。
寒露、霜降季节之间将鱼腥草的茎平地割去,晒干后即可药用。
然后在割后的鱼腥草上面覆盖约5cm的土,次年鱼腥草又会发出新芽长出地面。
锄头从鱼腥草老根上面铲下鱼腥草新生之芽,约10cm左右,食用上佳。
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归肺经。
功于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主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本品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
清热解毒良药——鱼腥草
![清热解毒良药——鱼腥草](https://img.taocdn.com/s3/m/e489e9fa10a6f524cdbf8543.png)
清热解毒良药——鱼腥草相传,当年越国遇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无粮可吃。
为了和国人共渡难关,国王勾践亲自翻山越岭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
在寻找中,人们发现了一种生长能力特别强的植物,因其有股鱼腥味,于是便称之为“鱼腥草”。
鱼腥草别名蕺菜、侧耳根、猪鼻孔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全草,其味辛、性微寒,可入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排脓、利尿的攻效。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鱼腥草一直被誉为“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吐脓血之要药”。
在临床上,它的用途很广,常与芦根、桔梗、瓜蒌等用于治疗肺痈(肺脓肿)、痰热喘咳等病症;与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同合用,或将鱼腥草鲜品捣烂外敷用于治疗热毒疮疡;与车前子、白茅根、海金砂等用于治疗膀胱湿热引起的小便淋漓涩痛等病症;与黄连、黄柏、白头翁等用于治疗热痢(细菌性痢疾)。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攻效。
以鱼腥草为主要成分的常用中药制剂——鱼腥草注射液,在临床上被广泛地用于治疗呼吸、泌尿、生殖等系统的感染,如鼻炎、化脓性中耳炎、流行性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化脓性关节炎、急性黄疸性肝炎、肾病综合征、急性细菌性痢疾、宫颈糜烂等。
下面就介绍几则以鱼腥草为主药的简便验方:1.治疗肺脓肿:取鱼腥草30克,桔梗15克。
将上药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
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下。
2.治疗痢疾:取鱼腥草20克,山楂炭6克,蜂蜜适量。
将前两味药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调入蜂蜜。
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下。
3.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鱼腥草(鲜品)适量。
将鱼腥草捣烂后外敷患处,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可敷两次。
4.治疗习惯性便秘:取鱼腥草5~10克。
将鱼腥草用沸水浸泡10~12分钟即可。
每日一剂,代茶饮用,10天为一个疗程。
患者在治疗期间可停用其它药物。
5.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取鱼腥草150~180克,白糖30克。
将鱼腥草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
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下,可连服5~10剂。
6.治疗肾病综合征:取鱼腥草(干品)100~150克。
鱼腥草
![鱼腥草](https://img.taocdn.com/s3/m/e461ae5f4a7302768e9939ed.png)
鱼腥草目录鱼腥草的药性适宜人群食疗作用每100克鱼腥草的营养成分鱼腥草(herba houttuyniae)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
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收,洗净,阴干用或鲜用。
名见《名医别录》。
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
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拉丁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英文名】chameleon【类别】全草类【故事】唐本草说江左人好生食,我闻过揉碎的鱼腥草叶子,有刺激的鱼腥味,那真是有逐臭之夫喔。
会稽赋说凶年民断其根食之,会稽志也说越王曾采蕺于蕺山。
可能不大好吃,平常是不当蔬菜上桌的,但是什么收成都没有的时候,就只好将就吃啰。
越王不止卧薪尝胆,还亲自采集没有人要吃的菜来吃,宣示作用吧。
【别名】岑草,紫背鱼腥草,紫蕺,臭猪巢,折耳根,猪鼻拱,九节莲,重药,狗贴耳,肺形草,鱼鳞真珠草,猪姆耳,秋打尾,狗子耳,臭草,野花麦,臭菜,热草,臭质草,臭腥草,臭牡丹,臭灵丹,辣子草,奶头草,草摄,红桔朝,臭蕺【性味归经】辛,微寒。
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1.用于肺痈咳吐脓血及肺热咳嗽,痰黄而稠等。
前者,常与桔梗、芦根、冬瓜仁等同用,以加强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作用;后者,常与黄芩、贝母、桑白皮等清肺化痰止咳药同用。
本品为治肺痈之要药。
2.用于热毒疮疡,常与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同用。
内服外用均可。
3.用于热林小便涩痛,常与木通、滑石、车前子等利尿通淋药同用。
现代多用治肺脓疡,肺炎,急、慢性气管炎,尿路感染等。
鱼腥草入药,中医认为其味辛、性寒凉,能清热解毒、排痛消肿疗疮、利尿除湿、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单用或配伍复方,内服外用或民间多种食疗方法的使用均疗效确切。
折耳根历史故事
![折耳根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249e98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7.png)
折耳根历史故事
折耳根,也被称为鱼腥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说。
其中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与越王勾践有关。
勾践是春秋末年的越国国王,他带领越国人打败了吴王夫差,成为当时的英雄人物。
在这个故事中,勾践除了卧薪、尝胆之外,还包括采蕺食蕺。
据说蕺菜就是折耳根。
在越国的古都绍兴,还有一座蕺山,就是当年勾践采蕺菜的所在。
明代名医刘完素也有关于折耳根的故事。
相传他在山上采药时,突遇暴雨淋湿全身,回家后即发暴病,高热、寒颤、急性咳嗽伴浓稠痰液,用了自己的药无效。
正在为难之际,一位百发老翁路过此地,取出一些草药,叫他煎浓汁服用。
三天后,刘完素退烧退痰,咳嗽减少,肺炎也化险为夷。
这位老翁告诉他,这草叫鱼腥草,药用价值很高,有镇痛、止咳、止血、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是治疗肺疾炎症疗效显著的药物,被现代人称为“植物抗生素”。
这些故事都证明了折耳根的药用价值历史悠久,并一直被人们所珍视和使用。
神奇鱼腥草,天然消炎药(陈允斌)
![神奇鱼腥草,天然消炎药(陈允斌)](https://img.taocdn.com/s3/m/5cd7703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f.png)
神奇鱼腥草,天然消炎药(陈允斌)饮食是一种习惯,一种东西一开始你没兴趣,但是当你吃完之后,感受到它的好,就再也不能自拔了。
鱼腥草就是这样,多少人因其味道望而止步,但又有多少人,因其功效而离不开它。
总之,为了身体尝尝鱼腥草,总比吃药给自己身体添负担好吧。
十九年间胆厌尝,盘馐野味当含香。
春风又长新芽甲,好撷青青荐越王。
这是王十朋的一首《咏蕺》诗。
诗中咏的蕺菜,就是中药里的鱼腥草,南方一些地区把它叫做折耳根。
凉拌折耳根,脆嫩鲜香,一到夏天,我就开始怀念起这道风味独特的美食了。
鱼腥草,是中药名,它原来是一种野菜。
历史上,有一个人吃鱼腥草吃出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
这个人就是鼎鼎大名的越王勾践,他带领越国人打败吴王夫差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在这个故事中,勾践发奋图强的一系列事迹,除了卧薪、尝胆之外,还包括采蕺食蕺。
至今在越国的古都绍兴,还有一座蕺山,就是当年勾践采蕺菜的所在。
上面王十朋的诗,咏的正是这个典故。
看南宋人写的诗,还提到越女采蕺到市场上贩卖,且“论价不止金与玉”,可见当时江浙一带的人还很热衷于吃蕺菜。
可惜这个传统好像没有在那边保留下来,现在反而是西南地区的人吃得比较多,而且广泛种植,由野菜演变成餐桌上常见的一道蔬菜了。
在北京,偶尔也能在超市或菜市见到鱼腥草。
由于南方人爱吃,供不应求,价格还颇为昂贵呢。
它确实是好东西。
夏季餐桌上常备一盘凉拌折耳根,开胃解暑,还能保健祛病,真是一举两得。
植物抗生素,各种炎症都能消作为中药的鱼腥草,更为人所熟知。
鱼腥草是天然而又安全的抗生素,能够清热、消炎、抗病毒。
鱼腥草作为植物抗生素,最难得的是它的药性可以通达人体的上中下三焦。
上至咽炎、肺炎,下至尿道炎、*炎、肾炎,外至皮肤上的炎症和疱疹,都可以通治。
有时候,炎症发生在体内人可能意识不到,如果到医院做血液检查,有白血球升高现象,那就是发炎了。
这时候,即使搞不清楚是哪里发炎,马上用鱼腥草来调理,保证很快就能见效。
对于各种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如风热感冒、流感、泌尿系统感染、生殖系统感染等等,鱼腥草都是它们的克星。
中药美丽传说之菟丝子,鱼腥草
![中药美丽传说之菟丝子,鱼腥草](https://img.taocdn.com/s3/m/b67ff31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6.png)
中药美丽传说之菟丝子,鱼腥草
菟丝子
相传很早以前,有个养兔成癖的财主,专顾一个长工给他养兔。
并规定,死掉一只兔,得扣掉四分之一工钱。
一天,养兔的长工不慎将一只兔子的腰部打成重伤。
他把财主看到,便偷偷地将这只伤兔藏在黄豆地里。
后来,他意外的发现这只伤兔并没有死。
他把这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吩咐他定要将此事探个究竟。
那长工按照父亲的吩咐,又将一只受伤的兔子放进黄豆地里。
他跟随着伤兔仔细观察,发现伤兔很喜欢吃一种缠在豆秸上的野生黄丝藤。
不久伤兔的伤竟渐渐痊愈了。
那长工把观察到的情况告诉了父亲,父子俩断定:那黄丝藤可以治好许多腰伤的病人。
他想,黄丝藤首先治好的是兔子,其形状又如细丝,于是便将它取名为“兔丝子”。
由于黄丝藤——兔丝子是味草药,后人便在“兔”字上加上草字头,这样就成了“菟丝子”,一直沿用到现在。
人们还编了一个谜语:“澄黄丝儿草上缠,亦非金属亦非棉,能补肝肾强筋骨,此是何药猜猜看?
鱼腥草
当年,越王勾践做了吴王夫差的俘虏,勾践忍辱负重假意百般讨好夫差,方被放回越国(今绍兴)。
传说勾践回国的第一年,越国碰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无粮可吃。
为了和国人共渡难关,勾践翻山越岭终于寻找到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而且生长能力特别强,总是割了又长,生生不息。
于是,越国上下竟然靠着这小小的野菜渡过了难关。
这种野菜有鱼腥味,被勾践命名为“鱼腥草”。
折耳根的历史故事
![折耳根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df51102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68.png)
折耳根的历史故事
折耳根,又叫鱼腥草,是一种具有浓郁腥味的蔬菜。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据说,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时,因为路途遥远,粮食供应不足,士兵们只好采摘野草充饥。
有一天,诸葛亮发现士兵们吃草时,有一种叶子非常受大家欢迎,口感也非常好。
他经过调查,发现这种草就是现在的折耳根。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折耳根逐渐被人们淡忘。
直到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重视,折耳根再次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蔬菜。
现在,折耳根已经成为了中国南方地区的一道传统美食,被广泛地应用于川菜、湘菜等菜系中。
它不仅有着浓郁的口感和香味,还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
越王勾践和鱼腥草的故事
![越王勾践和鱼腥草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aa382c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c.png)
越王勾践和鱼腥草的故事鱼腥草,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也是一味著名的草药。
但是在浙江绍兴地区,鱼腥草还有一个“蕺菜”的名字,因为它不仅作药可以治病,还可以帮助人们充饥度过饥荒,历史上它还救过不少人哩。
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捉去当了俘虏,幸亏他的臣子文种东奔西走,想尽办法,才使他得以释放回国。
勾践此次重返会稽,看到国破家亡下。
,自己也受尽百般凌辱,痛定思痛,他决心重整家园,定要报此深仇大恨。
于是勾践卧薪尝胆,带领全国上下共同发愤图强,一定要使越国变得国富民强起来,这样才有强盛的国力去对付吴国。
可是,天不遂人愿,越王勾践重回国的第一年,就碰上了个大荒年,刚刚旱完了又是涝灾,弄得全国颗粒无收,老百姓连一点吃的东西都没有了。
勾践见此情形,决心与全国百姓同甘共苦,共度难关,于是他自己带头爬山越岭,到郊野山地到处去尝草根煮野菜。
如发现什么野菜什么草根是可以吃的,他就叫百姓们去挖来吃。
这样一来,勾践自己不免就尝遍了辛酸苦涩各种难吃的滋味。
有一次,勾践在王驾山上尝草根,竟然三次中毒,最后一次连脸都肿起来了。
左右的人都心疼得忍不住了,劝他:“大王,您要保重身体啊,整个越国复兴的重担,都压在大王肩上哩。
再说,吃草根、尝野菜的事,本可以叫旁人去做的。
”勾践听了摇摇头,说:“我是个无才无能的国君,把国家弄到如此破碎不堪的地步,百姓们已经受尽了辛苦,如今又碰上大灾荒,我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领头尝遍百草,这饥荒是度不过的。
度不过饥荒,用不着吴国来攻打,越国自己就会灭亡。
复兴越国的这副重担,我一人是担不起的啊。
”又说:“纵然有了我这个国君,没有了百姓,那还成个什么样的国家呢?国家也就名存实亡了。
”王驾山上正在挖野菜的百姓们听了,都很感动,大家泪落如雨,振臂齐呼万岁。
第二天,勾践又亲自爬上王驾山去挖野菜,尝草根。
突然发现一夜大雨之后,王驾山上漫山遍野都长出了一种绿茵茵的小草,小草上长着许多小花朵朵。
勾践拔起一棵来尝一尝,虽有些鱼腥味,但却不涩不苦;煮一煮,还挺好吃的。
鱼腥草的典故与功效
![鱼腥草的典故与功效](https://img.taocdn.com/s3/m/4cb25b6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4.png)
鱼腥草的典故与功效鱼腥草的典故金代名医刘完素已 60 挂零 ,并身负沉疴。
一天,刘完素上山采药,未带雨具。
突然一场暴雨, 全身湿透。
刚下山麓, 突然觉得两眼漆黑、天旋地转、全身发抖。
他挣扎着回到家。
一进家门,立即服下苇茎汤,无效;又服桔梗汤,仍然无效,通宵达旦,痛苦难忍。
家人、门生惊惶失措。
天无绝人之路。
此时,正逢草医张元素采药路过此地 ,惊闻刘完素病重,立即前往探望,并送他一种草药,说:“此药,多人试过,甚灵。
请先生服下吧!”刘完素睁眼瞥了一眼, 随即闭上眼睛,双眉紧锁。
他心里嘀咕道:“这不是‘三白草’吗? 用它来清热利水,消肿解毒尚可, 怎能治疗肺疽难症?”张元素见他有虑,一再说:“先生,不妨。
”就令门生取草药煎之。
这汤液淡红,气味甚香,沁人心脾。
闻此香味,刘完素方认定此药不是“三白草”,于是有气无力地对家人说:“将汤来。
”连服三天,竞然咳嗽陡失,脓痰大减 ,病情好转。
刘完素痊愈之后, 前往张元素家道谢, 请教。
张元素从药筐中取出一束草药,顿时满屋充满鱼腥味。
他说:“此乃蕺菜,俗称‘鱼腥草’。
它能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消疽排脓。
采后阴干, 便无鱼腥气, 前送先生者乃阴干之品也。
”此时,刘完素才恍然大悟。
发现“鱼腥草”的如此功能,当然有 800 年前张元素老先生的一份功劳!“鱼腥草”,闻之气腥,故名鱼腥草。
鱼腥草始载于《名医别录》中,其味辛,其性寒, 入肝、肺经,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痛。
历代医家主要用之于治疗肺痈、肺脓疡、肺炎、肺癌、慢性气管炎等一系列肺系疾病。
鱼腥草鱼腥草的作用与功效鱼腥草系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全草作为鱼腥草入药。
中医认为:鱼腥草性味辛、微寒。
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之功。
鱼腥草中主含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 有较强的特殊气味。
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癸酰乙醛, 为特殊气味的来源。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鱼腥草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多种体外实验方法均表明鱼腥草对多种致病性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伤寒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流感病毒及埃可病毒及真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
舌尖上的鱼腥草
![舌尖上的鱼腥草](https://img.taocdn.com/s3/m/62245eb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0.png)
舌尖上的鱼腥草“折耳根,遍坡生,我是外婆的好外孙。
我走外婆门前过,外婆请我进屋坐。
”这是一首四川的童谣,相信很多人都会哼唱,但是“折耳根”到底是什么呢?你见过“折耳根”吗?其实“折耳根”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鱼腥草,又叫蕺菜、岑草,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多生于山地、沟谷。
鱼腥草带有特殊的腥味,叶子和根茎可作为野菜食用,味道绝佳;也可入药,具有清热、祛暑、解毒的功能。
鱼腥草这一名称始载于《名医别录》。
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1.鱼腥草方言叫法鱼腥草因其叶片形状好像猪儿的鼻孔,俗名又为“猪鼻孔”,又或叶片好像猪儿一侧的耳朵,故又称呼为“侧耳根”,又像猪儿耳朵搭下又为“折耳根”,结果被写作“折尔根”、“折儿根”,比如重庆话就叫“折儿根”;南充话一般叫“折耳根”,叫“猪鼻孔”也晓得;遵义方言称之为“折二根”;贵阳话也叫“折耳根”,可入药,但在当地大多当菜吃;鱼腥草又叫“狗贴耳”,是广东梅县客家话的叫法,也有些地方叫“截儿根、猪鼻拱、蕺菜”等。
2.鱼腥草趣闻四川人有吃“凉拌折耳根”的习惯,在四川遂宁,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几个人在饭店里吃饭,有人要了一盘“凉拌折耳根”,有一个外地人第一次吃,感觉味道不佳,有独特腥味,便问同席当地朋友:“这是什么菜?:答:“趴耳朵!”“为什么叫趴耳朵?”“趴耳朵,当地俚话,惧内的意思。
吃了这个草,男人都成了灰太狼,从此恋上平底锅,头上被哐当哐当敲出寿星包。
”也有当地人说叫“猪鼻拱”。
另一个人说不是“猪鼻拱”,是“猪屁股”。
还有一个说不是“猪屁股”,是“猪耳朵”,“你看这叶子就知道了,多像,就是猪耳朵”。
方言很奇妙,植物更奇妙。
在中国,一种常见的植物,几百种称谓都完全可能。
席间还有贵州人,说这就是折耳根,就是鱼腥草。
3.鱼腥草典故蕺山,即今浙江绍兴,古为越都,是越王采食蕺菜(鱼腥草)之地。
美食佳药鱼腥草的典故_医药典故
![美食佳药鱼腥草的典故_医药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d3504976767f5acfa1c7cd7a.png)
美食佳药鱼腥草的典故_医药典故
当年越王勾践做了吴王夫差的俘虏,勾践忍辱负重假意百般讨好夫差,方被放回越国。
传说勾践回国的第一年,越国碰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无粮可吃。
为了和国人共渡难关,勾践翻山越岭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
他终于发现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而且生长能力特别强,总是割了又长,生生不息。
于是,越国上下竟然靠着这小小的野菜渡过了难关。
而当时挽救越国民众的那种野菜,因为有鱼腥味,被勾践命名为“鱼腥草”。
“鱼腥草”别名侧耳根、猪鼻孔等,“凉拌鱼腥草”是民间的一道传统佳肴。
“鱼腥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作用,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常与芦根、桔梗、瓜蒌等同用于治疗肺脓疡,痰热喘咳。
用于热毒疮疡时,可与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同用,亦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若皮肤瘙痒,蚊虫叮咬,疔疖红肿痒痛,亦可单用本品制成搽剂,外涂患处;用于膀胱湿热,小便淋漓涩痛时,常与车前子、白茅根、海金砂等同用;用于大肠湿热、泄泻痢疾时,多与黄连、黄柏、白头翁等配用,也可与山楂炭配伍,治疗
热痢。
以鱼腥草为主要成分的常用中成药制剂有鱼腥草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作用,用于肺脓疡、痰热咳嗽、白带、尿路感染、痈疖等。
又如复方鱼腥草片(由鱼腥草、黄芩、板蓝根、连翘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外感风热引起咽喉疼痛、扁桃腺炎等。
鱼腥草的传说
![鱼腥草的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6f16b8e3f8c75fbfc77db21d.png)
“鱼腥草”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在一个贫困的村子里,有对不孝夫妻时常虐待双目失明的老母亲。
一次,老人患了重病,高烧、咳嗽、咳脓血不止,夫妻俩不但赖着不给母亲治病,还怪老人装病。
邻居实在看不下去,便送来一条鱼让他们给久病不愈的母亲补补身子,夫妻俩表面上应许着,背地里却瞒着老人连鱼带汤吃了个精光。
由于怕邻居再来看母亲时自己的丑事露馅儿而影响面子,儿子便到山坡上采来了一种有鱼腥味的野菜,煮了骗母亲说是鱼汤,让母亲喝。
善良的母亲信以为真,喝了一碗又一碗,不料,病竟奇迹般地好了。
后来,这事还是传了出去,人们在纷纷谴责这对不孝夫妻的同,也知晓了这野菜的药性,也由此唤为“鱼腥草”。
历史上,鱼腥草曾作为一种救命草,拯救了许多遭受原子弹之害的广岛无辜平民。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人类战争史上第一颗原子弹,许多暂时生存下来的人都得了放射病。
在缺医少药和西医医治无效的情况下,当地居民纷纷采集鱼腥草自救。
服用者中有11人幸存,以后都健康地生活着。
这11人中距离爆炸中心最近的只有700米,最远的2500米。
有一对亲姐妹,姐姐在爆炸当天出现高热和鼻衄,3天后陷入昏迷,其母给她服用鱼腥草,此后她连服一年,身体完全康复。
而妹妹在爆炸时身体尚好,未服鱼腥草,一个月后突然出现发热、脱发、腹泻、出血等放射症,处于濒死状态,这时她开始自服鱼腥草,最终也摆脱了死神。
而那些在当地海军医院接受正规的西医**的病人,大多于发病二周后死亡。
体内有炎症可服鱼腥草清热鱼腥草,又称蕺菜、侧耳根、猪鼻孔,是一种野菜,在我国的南方是人们饭桌上常见到的菜。
历史上,有一个人吃鱼腥草吃出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
这个人就是鼎鼎大名的越王勾践,他带领越国人打败吴王夫差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在这个故事中,勾践发愤图强的一系列事迹,除了卧薪、尝胆之外,还包括采蕺食蕺。
至今在越国的古都绍兴,还有一座蕺山,就是当年勾践采蕺菜的所在。
除了作为野菜外,鱼腥草还是一种常用中药。
鱼腥草的花语及背景传说
![鱼腥草的花语及背景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67f8c53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27.png)
鱼腥草的花语及背景传说鱼腥草的花语及背景传说
鱼腥草这个名字可能会让人感到些许迷惑。
但是它却是一种美丽的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着许多果香、辑香和甜香的品种。
它们的花语和背景传说也是十分丰富有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鱼腥草的花语及背景传说。
一、鱼腥草的花语
1、成功与荣誉
鱼腥草被称作“草中之王”,象征着胜利和成功,它的美丽与成就是相伴而生的。
2、团结与信任
鱼腥草需要通过在阳光下缓缓地升起来才能打开花朵,在这个过程中,鱼腥草之间的存在和彼此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它也被视为一种象征着团结和信任的花。
3、爱情的纯洁
鱼腥草的花语也有着具体的表现,它象征着爱情的纯洁与易于理解,是一种真诚与坚持的表达。
二、鱼腥草的背景传说
1、林徽因和戴望舒的爱情故事
林徽因和戴望舒这一对知名文学情侣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的爱情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学界众多文人。
据传说,林徽因忘不掉戴望舒的信,因此很长时间都没有交任何男朋友。
后来林徽因嫁给了程蒙恬,而戴望舒一直孤独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不过,在林徽因的葬礼上,戴望舒送了她一束鱼腥草,寓意着他们之间的爱情纯洁而长久。
2、历史的沉淀
鱼腥草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其重要的地位。
据史书记载,在唐代,鱼腥草就已经被列入了中药一类,用于治疗妇女的妇科疾病。
直到今天,鱼腥草依然是广受欢迎的一种植物,不仅因为它的美丽,还因为它所代表的历史的沉淀。
总结
鱼腥草是一种充满了神秘和历史感的植物,它的美丽和花语都与爱情、成功、团结和信任密不可分。
希望本文可以为大家带来关于鱼腥草的更多了解。
饮食|越王勾践、巫医与鱼腥草
![饮食|越王勾践、巫医与鱼腥草](https://img.taocdn.com/s3/m/9e17489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f.png)
饮食|越王勾践、巫医与鱼腥草鱼腥草多生长于南方,南方、尤其中西南地区的人更偏爱网络上常年流传一个最讨厌的蔬菜名单,鱼腥草几乎都排在首位。
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鱼腥草曾在家常集中露面。
但很快有争论说,“鱼腥草含有对肾脏有害的马兜铃内酰胺”,引发轩然大波。
在更早以前,“鱼腥草煮水”还被传说为“防非典菜肴”。
此外,用于治疗痰热咳嗽的鱼腥草注射液也曾因不良反应而一度停产。
但不论如何,爱吃的人还是爱吃,不爱吃的人绝不会动一筷子。
实际上,对鱼腥草的爱好还是有地域性的。
一般来说,鱼腥草多生长于南方,南方、尤其中西南地区的人更偏爱。
如果再细看那个最讨厌的蔬菜名单:苦瓜、香菜、韭菜、胡萝卜、芹菜、茼蒿、洋葱、辣椒、葱、姜、蒜、花椒、胡椒等。
不难发现,这大部分都是带“香料”性质的食材。
通常,喜欢鱼腥草的人大概也不会拒绝其他香辛类蔬菜。
反之则否。
可见,讨厌不讨厌,除了人自然的味觉、嗅觉,更多还是文化上的原因。
其实,鱼腥草在南方地区很早就被食用,通常作为一种带巫术性质的药物。
《吴越春秋》中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故事。
大意说,吴越大战后,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俘虏,沦为阶下囚。
越王时刻心想复国,要讨好吴王。
有一次,吴王生病。
勾践正好遇见吴王如厕,粪便恶臭难当。
便找准机会,向吴王建议:“囚臣愿尝大王粪便,诊断大王的病情吉凶。
”尝完后,越王就告诉吴王,大概到三月疾病会痊愈。
又说,一般粪便顺五谷之味,“逆时气者死,顺时气者生”,吴王的粪便“味苦且楚酸”,是应春夏之气。
吴王听闻,非常高兴,便赦免越王,将他从石牢迁到宫室居住。
但是,越王尝过粪便后,就得了“口臭病”,久治不愈。
丞相范蠡就令左右随从平时服用鱼腥草,“以乱其气”。
上古巫医同源、食药同源,在《广雅·释诂》更明确地指出“医,巫也”,其中巫咸就是著名的巫医这个故事初看较难理解,因为现代医学发现,鱼腥草并没有治口臭的功效,为何左右随从服用鱼腥草就可以乱越王口臭之气呢?因此一般认为,就是鱼腥草的鱼腥味可以冲淡越王口臭。
鱼腥草的传说
![鱼腥草的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4e6d8cc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6.png)
鱼腥草的传说
佚名
【期刊名称】《医药与保健》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鱼腥草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根茎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之功效。
鱼腥草主产湖南,而又以怀化市各县最多,很多农民靠种植鱼腥草走上了致富路。
其实,吃鱼腥草是有由来的。
那是从古沅洲(即今芷江)开始流传着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总页数】0页(P)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
【相关文献】
1.鱼腥草的传说 [J],
2.鱼腥草的传说与药用 [J], 张娟; 韦原
3.关公诞生传说及其中的诞生仪礼研究——以马昌仪编选《关公传说》为传说样本[J], 查利
4.关公诞生传说及其中的诞生仪礼研究——以马昌仪编选《关公传说》为传说样本[J], 查利
5.鱼腥草的传说与药用 [J], 张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鱼腥草的花语及传说
![鱼腥草的花语及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d5f3e5c3cc22bcd126ff0c60.png)
鱼腥草的花语及传说
每一种花草,都有自己独特的花语和传说,即使鱼腥草是一位中草药,但是也不能掩盖他其实也是一种花卉的事实!下面就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鱼腥草的花语
脉动。
受这种花祝福出生的人,一生争强好胜,鲜少有平淡的人。
所以不要看鱼腥草的名字似乎非常的简单,但是他的寓意可是一点儿都不简单呢!
鱼腥草的历史
相传当年越王勾践做了吴王的俘虏,卧薪尝胆,发誓一定要使越国强大起来。
但回国的第一年就碰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无粮可吃。
勾践亲自上山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终于发现了一种。
于是,越国上下竟然靠着这小小的野菜度过了难关。
因为这种野菜有鱼腥味,便被勾践命名为鱼腥草。
鱼腥草的传说。
折耳根的历史典故
![折耳根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3a1f9db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b.png)
《折耳根的历史典故》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折耳根的历史典故。
折耳根呀,是一种很特别的植物。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地方发生了一场大灾难,很多人生病了。
这时候,有个聪明的医生发现折耳根能治病。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一直咳嗽,怎么也好不了。
医生就用折耳根给他熬了药,喝了之后,小朋友的咳嗽慢慢就好了。
还有啊,在古代打仗的时候,士兵们受伤了,没有好的药。
后来发现折耳根能帮助伤口好起来,大家可高兴啦。
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折耳根很厉害?
《折耳根的历史典故》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聊聊折耳根。
想象一下,在一个古老的村子里,大家都因为一种怪病很难受。
这时候,有位老人想起了折耳根。
他把折耳根找来,分给大家吃。
没过多久,大家的病都好了。
再比如,有个小战士在战场上受伤了,疼得厉害。
军医就用折耳根给他治疗,伤口慢慢不再流血,开始愈合。
折耳根在历史上可是帮了人们很多忙呢。
小朋友们,你们说神奇不神奇?
《折耳根的历史典故》
小朋友们,“折耳根的历史典故”还有好多好玩的呢。
比如说,有个叫小花的小朋友,她听爷爷讲古代的故事。
爷爷说,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药,但是有折耳根。
不管是头疼还是肚子疼,折耳根都能派上用场。
还有一个故事,有个地方闹饥荒,没东西吃。
人们发现折耳根能吃,就靠着它度过了艰难的日子。
折耳根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朋友们,以后看到折耳根,可别忘了它的厉害哟!。
【药食同源】鱼腥草,别录下品,言其有小毒。
![【药食同源】鱼腥草,别录下品,言其有小毒。](https://img.taocdn.com/s3/m/8d255c2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f.png)
【药食同源】鱼腥草,别录下品,言其有小毒。
鱼腥草,在药书中多称其为蕺菜,因其叶有腥气,故俗称为鱼腥草。
尽管鱼腥草的气味独特,但却不妨碍它的食用价值,这一点药书上亦有记载。
唐《新修本草》云:“蕺菜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
叶似荞麦而肥,茎紫赤色。
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
”看来,自古以来人们对鱼腥草的喜好就有着明显的地域性。
鱼腥草既作为野菜供人食用,也作为药草载于药书《名医别录》,言其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热毒痈肿、疮痔脱肛。
但同时,《名医别录》也指出鱼腥草有小毒,“多食,令人气喘”,并把它列为下品药。
多食鱼腥草,令人气喘,而且不利人脚。
陶弘景云:“俗传食蕺不利人脚,恐由闭气故也。
今小儿食之,但觉脚痛”。
孙思邈进一步解释道:“素有脚气人食之,一世不愈”。
以此看来,脚气患者,宜禁食鱼腥草。
《本草纲目》在介绍鱼腥草的功效主治时,附了几个经验方。
这些经验方无一例外的全部都是外用方,没有一个内服方。
我想这可能是基于鱼腥草“有小毒”的原因。
•背疮热肿:蕺菜捣汁涂之,留孔以泄热毒,冷即易之。
•痔疮肿痛:鱼腥草一握,煎汤熏洗,仍以草傅痔即愈。
•疔疮作痛:鱼腥草捣烂傅之。
通一二时,不可去草,痛作一二日即愈。
•小儿脱肛:鱼腥草擂如泥,先以朴消水洗过,用芭蕉叶托住药坐之,自入也。
•恶蛇虫伤: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草决明,一处杵烂,傅之甚效。
以上文字摘录于《本草纲目》,背疮、痔疮、疔疮,或肿或痛,以及脱肛、蛇虫伤的发病机理都是毒热所致。
毒热郁积于体表,久而化火、溃烂,故有疮肿、热痛;毒热内蕴肠道,里急久泻而致脱肛。
鱼腥草无论是煎汤熏洗还是捣烂外敷,都是取其清热解毒之效。
由于鱼腥草具有抗病毒的功效,所以现在也开发了许多鱼腥草的中成药,比如鱼腥草注射液、复方鱼腥草片等,但是这些药用方法和古代医家煎汤熏洗、捣烂外敷的用法已经出现了区别。
/完/抱朴言,至美中医、至朴之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腥草的典故传说_医药典故
鱼腥草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根茎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之功效。
鱼腥草主产湖南,而又以怀化市各县最多,其他下茎成为人们最爱吃的桌上佳肴。
近几年,在一些城市的商店里,还出现了真空包装的袋装鱼腥草食品。
公路边,还有人用稻田大片进行人工栽培鱼腥草,很多农民靠种植鱼腥草走上了致富路。
其实,吃鱼腥草是有个由来的。
那是从古沅洲(即今芷江)开始流传着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相传宋朝熙宁6年夏季,大雨滂沱,河水猛涨,泥沙淤塞,冲毁房屋,淹没农田,弄得沿河两岸侗民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传说雨停水退后,沿河两岸的侗民甚至牲畜大多患上了同样的一种病,整天拉稀。
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很差,没有人知道得的是什么病,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
就在这紧要关头,在白马滩侗寨(今芷江新店坪镇白马铺村)里,有一个张姓后生手持一把鱼腥草,对寨子里的人说:“这种草大概可以治这种病,大家不妨试试看吧。
”
侗民们半信半疑,想了想,反正等死也是死,那就死马当作活马医吧,试一试也无妨。
于是,侗民们就拖着病躯上山下地挖鱼腥草的根吃,果然病情见好。
消息很快传遍了沅洲各寨,所有染病之人全都因吃了鱼腥草把病治好了。
原来,姓张的后生是因为他家常用房前屋后的鱼腥草喂猪,左邻右舍的猪都病了,惟独他家的猪没有发病,全家人都甚觉奇怪。
由于他对草药也略知一二,他想:难道是吃了鱼腥草的缘故?难道鱼腥草可以清热解毒、通淋利尿?于是全家人试着挖鱼腥草吃。
果然不出三天,全家人的病情大为好转。
从此,沅洲侗民对鱼腥草特别珍爱,觉得越吃越好吃了。
吃的方法也越来越讲究,把鱼腥草在地下茎洗净切短,拌上烤香的辣椒粉、生姜、芫荽、葱蒜、味精、香料、食醋等。
就这样一直吃到今天,吃出了一种传统美味,吃出了一道药食同源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