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卫星影像数据制图技术流程
XXX地遥感影像图制图流程
![XXX地遥感影像图制图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e800a2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c.png)
XXX地遥感影像图制作流程
1、数据来源
从地理空间数据云中,在高级检索中检索XXX地的遥感影像图进行下载。
2、制图软件
遥感影像制图使用ENVI classic5.3软件,点击主菜单栏File/Open Image File打开遥感数据。
选择432的真彩色合成打开影像如下图所示。
3、制图流程
3.1在主菜单上选择File-QuickMap-NewQuikMap,打开地图视图进行专题图制作。
通过QuickMap Default窗口设置地图大小。
点击确定出现制图输出选择窗口,可以通过调整红色框的大小范围确定成图的范围。
3.2通过菜单栏的插入按钮,选择插入的图外注记类型
Main Title可以输入图名,并根据需要调整字体样式及字体大小;
Scale Bars可以田间比例尺和比例文本;
Lower Left Text可以输入文本,添加需要在图像中说明的内容;
Grid Lines 可以添加经纬度格网;
North Arrow可以添加指南针。
3.3 输出文件
点击Apply可进行成图预览,并在主菜单栏点击File/Save Image As/Image File,将成图输
出。
4、成图。
掌握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在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制图方法
![掌握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在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制图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8bd1f1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d.png)
掌握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在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制图方法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在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制图方法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航空摄影等手段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
在测绘领域中,遥感图像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遥感制图方法中,以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图数据。
本文将从遥感图像获取、预处理、分类和制图等方面,探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在测绘技术中的应用。
一、遥感图像获取遥感图像获取是遥感制图的首要步骤。
它涉及到遥感数据的选取和获取方式的选择。
在选择遥感数据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分辨率、波段、时间和空间等因素。
分辨率决定了图像的清晰度,波段则决定了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地物类型。
时间和空间分辨力度则决定了我们观察地表现象的时空变化能力。
因此,根据具体的测绘任务需求,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遥感数据。
遥感图像的获取方式主要有两种:卫星遥感和航空摄影。
卫星遥感是通过卫星对地球进行常规或特定区域的观测,获取遥感数据。
而航空摄影则是通过飞机或无人机携带遥感传感器,对地面进行高空拍摄。
卫星遥感具有广覆盖区域的特点,适用于大范围的测绘任务;而航空摄影则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活性的特点,适用于精细测绘任务。
二、遥感图像预处理遥感图像预处理是对原始遥感图像进行校正和增强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准确性。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和大气校正。
几何校正是将遥感图像的地理坐标与地球坐标系统进行一致化,以纠正图像的形变和偏差。
几何校正通常通过地面控制点来实现,利用空间物体在图像与地形模型中的对应关系,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参数估计。
这样可以使图像的位置、角度和比例关系恢复到真实的地理尺度,从而提高遥感图像的精确性。
辐射校正是将遥感图像的数字值转换成反射率或辐射亮度,以消除图像在获取过程中受到的辐射照射和大气散射的影响。
辐射校正的目的是使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获取的遥感图像具备可比性,以便进行地表特征的比较和分析。
大气校正是对遥感图像中存在的大气干扰进行去除或抑制。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测绘的步骤与流程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测绘的步骤与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16e918b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8.png)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测绘的步骤与流程遥感技术是用于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先进科技。
它通过遥感卫星的观测和数据处理,可以获得地球上的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图像和数据。
其中,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测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效益。
本文将探讨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测绘的步骤与流程,希望可以帮助读者对这一过程有更清晰的了解。
首先,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测绘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
遥感数据主要分为影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两种类型。
影像数据可以提供地表特征和目标信息,如植被覆盖、建筑物分布等;而DEM数据可以提供地形高程信息,如山地、河流等。
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要根据具体的测绘需求,考虑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以及数据的可用性等因素。
在获取到合适的遥感数据后,下一步是进行遥感图像的预处理。
预处理的主要目标是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和干扰,使得图像中的信息更加清晰和准确。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
辐射校正主要是对图像进行辐射定标,将原始数据转换成反射率或亮度温度值;大气校正是考虑到大气层的对图像的干扰进行校正,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几何校正主要是通过精确的地面控制点对齐,消除图像的几何形变。
接下来是进行遥感图像解译与分类。
解译是指对遥感图像中的地物和目标进行识别和解释的过程。
分类是根据地物和目标的特征,将图像中的像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解译与分类的目的是得到图像中地物的分布和数量信息,以供后续的测绘分析和应用。
常见的解译与分类方法包括目视解译、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
目视解译是人工目视观察图像,凭借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解译和分类;机器学习则是通过利用大量的已知标签样本,训练出适用于特定任务的分类器。
在解译与分类完成后,就可以进行测绘分析和应用了。
测绘是根据图像中的特征和分类结果,对地球表面进行测量和绘制的过程。
它可以应用于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
常见的测绘分析方法包括地形分析、变化检测和对象提取等。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测绘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测绘的基本方法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288fc2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7.png)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测绘的基本方法和流程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的技术手段,以获取地球表面特征的信息。
它广泛应用于测绘领域,可以高效、精确地获取地理信息数据,为测绘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支持。
遥感技术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利用航空摄影,通过飞机或无人机搭载相机设备对地球表面进行拍摄。
在航空摄影过程中,设备会按照事先设定的拍摄计划进行飞行,拍摄到的照片能够提供大量的地理信息。
在这些照片中,可以清晰看到地形的起伏、植被的分布以及人类活动的痕迹等。
为了准确测绘出地球表面的特征,测绘单位需要对拍摄的照片进行加工处理,例如去除畸变、镶嵌拼接等。
经过处理后,可以得到高分辨率、无歪曲的地表影像,为地理信息的提取和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航空摄影,卫星遥感也是测绘领域常用的技术手段。
卫星遥感相比于航空摄影的优势在于其广覆盖和全天候的观测能力。
卫星搭载的传感器能够连续地对地面进行观测和测量,获取大范围地理信息数据。
为了提高测绘的精度和准确性,地球表面上设有控制点,卫星可以通过控制点的识别和定位来对观测数据进行校正和调整。
将卫星遥感数据与地面控制点的信息相结合,可以得到准确度很高的地理信息数据,为测绘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流程一般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三个主要步骤。
首先是数据获取,即通过航空摄影或卫星遥感获取地理信息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定测绘区域和拍摄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设备。
数据获取完成后,就进入了数据处理阶段。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航空照片的校正和镶嵌,以及卫星遥感数据的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等。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软件等工具进行影像处理和分析。
最后,根据实际测绘需求和目标,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
例如,可以通过遥感影像进行地物分类、地形分析、资源调查等,为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
总之,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测绘的基本方法和流程是通过航空摄影和卫星遥感获取地理信息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到准确的地表特征。
遥感影像成图步骤—以ETM为例
![遥感影像成图步骤—以ETM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7d65e55bb4cf7ec4bfed072.png)
理塘-德巫断裂卫星影像地图制作(1:10万)——以ETM数据为例一、主流处理软件对比介绍ENVI,ERDAS,PCI软件功能不作具体说明,ENVI和ERDAS较为主流,各个软件各有自己的优缺点,比如ENVI中提供的数据融合方法就没有ERDAS中的多,ERDAS(破解版)中无法做DEM提取工作;ENVI的影像波段显示和数据操作较为简便,菜单功能有很多重复;PCI破解版本较低。
另外,每个软件对不同类型的卫星遥感影像可能有各自的处理模块,所以也不能绝对就以某一类软件为主,如果遇到一些问题,一类软件解决不了,可以尝试用另一类软件。
如在中科院网站下载的EOS原始卫星数据打不开,用PCI就能打开,然后转换成ENVI STANDSRD格式或者ERDAS IMAGINE格式,即可处理了。
最后,哪种能免费下载,哪种版本功能多,就用哪种吧,没的讲究。
二、数据准备(建议查看百度文库:《遥感影像的获取及处理sky》)(1)介绍(2)来源A /cs_cn//cs_cn/中科院对地中心B /EarthExplorer/ USGS网站C Ftp://马里兰大学FTP(Landsat 4-7数据存放于WRS2下,建议用360浏览器浏览,)说明:A, B注册后,方可下载。
USGS上的数据比对地中心要新一些,格式种类要多,有许多是经过正射矫正(Orthorectified)的数据,做图可以直接拿来用,另外,landsat 7在2003年以后的数据(SLC-off)由于卫星故障,有条带,虽然修复过,最好不用,具体说明见中科院对地中心数据下载网站。
C里面数据类型丰富,包括ASTER,QUICKBIRD,EOS等等,可以作为练习数据使用。
D 下载前准备:查询数据行列号(Path/Row)以下是Landsat 7 影像行列号(3)类型与格式下载的遥感影像数据分为不同的级别,Level1,Level2,Level3等。
下载的是哪一种,以文件信息或者头文件(Hdr)中的说明为主。
遥感卫星影像专题地图的制作过程
![遥感卫星影像专题地图的制作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769dccc46f1aff00bed51eab.png)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遥感卫星影像专题地图的制作过程
遥感制图:
遥感制图是指利用航空或航天遥感图像资料制作或更新地图的技术
遥感专题地图的制作过程:
(1)信息源的选择
(2)遥感图像处理1遥感图像的纠正处理:2遥感图像的增强处理
(3)遥感图像解译:对增强处理后的遥感图像,进行专题信息提取
(4)编制基础底图:①地图投影的选择:中小比例尺遥感专题制图:底图投影与影像投影一致;大比例尺遥感专题制图:高斯—克吕格投影②编图资料选择与地理基础更新③编制程序
(5)专题解译图与地理底图的复合
遥感影像地图及其编制:
遥感影像地图:
使以进过纠正并叠加了按照一定的原则选用的符号和注记的航空或卫星遥感影像直接反映地表状况的地图
遥感影像地图的制作过程:
(1)遥感影像信息的选择
(2)遥感有影响的几何纠正和影响处理(3)遥感影像镶嵌
(4)符号注记层的生成
(5)遥感地图的图面配置
(6)影像地图的制作与印制。
遥感影像制作dom流程
![遥感影像制作dom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98bad4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5.png)
遥感影像制作DOM流程一、数据收集在进行DOM制作之前,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遥感影像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于卫星遥感、航空遥感、GIS数据等。
其中,卫星遥感影像通常具有大面积覆盖、周期性采集等特点,而航空遥感影像则具有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等特点。
对于GIS数据,则可以通过地图数字化或外业测量等方式获取。
二、数据预处理收集到的遥感影像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图像融合等步骤。
其中,辐射定标是指将遥感影像的辐射亮度或反射率转换为数字高程模型(DEM)或数字正交极化(DOP)等标准格式。
大气校正则是消除大气散射等对遥感影像的影响,提高影像的质量。
图像融合则是将不同波段或不同时相的影像数据进行融合,以提高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
三、图像融合图像融合是DOM制作的关键步骤之一,其目的是将不同来源的影像数据进行融合,以提高影像的质量和分辨率。
常用的图像融合方法包括基于波段融合、基于空间域融合和基于变换域融合等。
其中,基于波段融合方法简单易行,但容易出现色彩失真等问题;基于空间域融合方法能够保留更多的细节信息,但计算量较大;基于变换域融合方法则具有较好的光谱保持性和空间一致性。
四、图像镶嵌在图像融合之后,需要进行图像镶嵌步骤,即将融合后的影像与参考影像进行匹配和拼接。
这一步骤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控制点,并进行精确的几何变换。
常用的几何变换包括平移、旋转、缩放等。
在控制点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具有明显特征的点,如道路交叉点、建筑物角点等。
通过精确的几何变换,可以保证拼接后的影像在几何形状和空间关系上与实际地物保持一致。
五、图像输出最后一步是图像输出,即将制作好的DOM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和可视化处理。
通常情况下,DOM数据可以采用GeoTIFF、JPEG等格式进行存储和传输。
在可视化处理方面,可以使用GIS软件或遥感软件进行地图制作和数据分析。
例如,可以使用ArcGIS进行地图制作和空间分析,或使用ENVI进行遥感影像解译和信息提取等。
卫星影像数据处理DOM制作流程图
![卫星影像数据处理DOM制作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0bd8c392cc22bcd126ff0c4a.png)
卫星影像数据处理DOM制作流程图主要技术流程为正射纠正、调色、镶嵌及分幅。
技术流程如图6-6:图3-41:1万调查底图制作流程图DOM制作1.基础资料检查及处理主要对影像数据、DEM、外业实测GPS控制点及其它基础资料做相应的检查和处理,为DOM制作生产提供完整的基础资料。
(1)影像数据取得影像数据后,首先要对数据源的纹理细节、光谱丰富程度、多光谱波段间匹配程度以及云雾量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
具体检查内容参见本方案“2.2.1航天影像”相关影像质量要求部分。
(2)DEM数据选用最新的1:1万或1:5万DEM。
其精度应满足GB/T1015.2-2007的有关规定。
数学基础要求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不同情况处理如下:a.若所提供的DEM数据为其他坐标系时,则将DEM数据转换到1980西安坐标系中。
b.若所提供的DEM数据为1:5万比例尺,则需做投影变换,将6度带改算为3度带。
c.若工作区跨多个投影带,则根据生产需要将DEM统一到相应的投影带中。
d.以工作区为单元进行DEM拼接,相邻分幅数字高程模型应有重叠区域,拼接后不出现裂隙现象(如图6-7,6-8),重叠区域的高程值应保持一致。
若工作区太大,可分块进行拼接,但要使各分区范围大于所包含景的范围。
e.将拼接好的DEM数据转换为遥感影像所需要的格式。
图3-5DEM拼接合格图3-6DEM拼接不合格(3)实测GPS控制点数据对所提供的外业实测GPS控制点位置的合理性、坐标的正确性进行检查。
如控制点不能满足内业生产要求,则需进行外业补测或重测。
2.正射纠正快鸟卫星遥感影像的正射纠正是指利用基础控制资料(外业GPS控制点测量成果)和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使用有理函数模型或物理模型对遥感图像进行投影差改正和地理编码。
(1)单景纠正以外业实测GPS控制点成果为基础,采用有理函数模型,结合处理后的DEM 数据对遥感影像进行正射纠正。
基本要求及处理方法如下:图3-7单景纠正控制点选取示意图a.纠正模型:有理函数模型。
遥感影像数据集制作流程
![遥感影像数据集制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9133d2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4.png)
遥感影像数据集制作流程遥感影像数据集制作流程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影像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灾害管理等领域。
遥感影像数据的特殊性,如数据量大、维度高、信息密度大等,使得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和应用变得相对困难。
为了更好地运用遥感影像数据,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集,以便进行更好的分析和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遥感影像数据集制作的整体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详细描述。
一、遥感影像数据集制作流程概述遥感影像数据集制作流程主要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标注和数据集划分等四个环节,其中数据标注是关键的环节,主要决定了数据集的质量。
下面将分别对四个环节进行详细描述。
二、数据获取数据获取是遥感影像数据集制作的第一步,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来源,获取符合研究要求的遥感影像数据。
数据获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从公共数据库下载:如卫星遥感数据分发服务(Wist)等。
2.从商业数据提供商购买:如Google Earth、DigitalGlobe等。
3.通过无人机获取:无人机可以低空航行,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适合一些小范围区域的数据采集。
4.通过设备获取:如地面接收站等设备,可以获取高质量的遥感影像数据。
在选择数据获取的方式时,需要考虑研究的目的、研究区域、数据质量、获取时间等因素。
三、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指将获取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增强处理等操作,使得数据更适合接下来的应用。
数据处理的主要流程如下:1.预处理: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去噪、辐射校正、大气校正等处理。
2.镶嵌拼接:对多个遥感影像进行拼接,构建成完整的区域。
3.影像增强: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增强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和数据的可读性,主要包括对比度增强、色彩调整、滤波等。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消除遥感影像中的干扰,同时使得数据更适合后续的应用和分析,因此对于数据质量的要求非常高。
处理后的数据应该是准确、可重现且与实际情况相符的。
遥感卫星影像数据预处理一般流程介绍
![遥感卫星影像数据预处理一般流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0a62176b84ae45c3b358cce.png)
镶嵌
当研究区超出单幅遥感图像所覆盖的范围时,通常需要将两幅或多幅图像拼接起来形 成一幅或一系列覆盖全区的较大的图像。
在进行图像的镶嵌时,需要确定一幅参考图像,参考图像将作为输出镶嵌图像的基 准,决定镶嵌图像的对比度匹配、以及输出图像的像元大小和数据类型等。镶嵌得两幅或 多幅图像选择相同或相近的成像时间,使得图像的色调保持一致。但接边色调相差太大 时,可以利用直方图均衡、色彩平滑等使得接边尽量一致,但用于变化信息提取时,相邻 图像的色调不允许平滑,避免信息变异。
1、GCP 在图像上有明显的、清晰的点位标志,如道路交叉点、河流交叉点等; 2、地面控制点上的地物不随时间而变化。
GCP 均匀分布在整幅图像内,且要有一定的数量保证,不同纠正模型对控制点个数的 需求不相同。卫星提供的辅助数据可建立严密的物理模型,该模型只需 9 个控制点即可; 对于有理多项式模型,一般每景要求不少于 30 个控制点,困难地区适当增加点位;几何 多项式模型将根据地形情况确定,它要求控制点个数多于上述几种模型,通常每景要求在 30-50 个左右,尤其对于山区应适当增加控制点。
的辐射值在不同时相遥感图像上一致,从而完成地物动态变化的遥感动态监测。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3)图像重采样 重新定位后的像元在原图像中分布是不均匀的,即输出图像像元点在输入图像中的行 列号不是或不全是正数关系。因此需要根据输出图像上的各像元在输入图像中的位置,对 原始图像按一定规则重新采样,进行亮度值的插值计算,建立新的图像矩阵。常用的内插 方法包括: 1、最邻近法是将最邻近的像元值赋予新像元。该方法的优点是输出图像仍然保持原 来的像元值,简单,处理速度快。但这种方法最大可产生半个像元的位置偏移,可能造成 输出图像中某些地物的不连贯。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测图的步骤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测图的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be6cbc4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0.png)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测图的步骤引言遥感技术是通过获取卫星或飞机等载体的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测图是遥感技术的一项重要应用,它可以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准确的地理数据。
本文将介绍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测图的具体步骤。
一、数据获取测图的第一步是获取遥感数据。
遥感数据可以来自于各个卫星或飞机平台,如美国的Landsat系列、中国的高分系列。
通过购买或获取这些数据,可以获得地表各种信息,包括地形、植被、土地覆盖等。
二、预处理得到原始的遥感数据后,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消除图像中的噪声、纠正影像几何畸变,并提高图像的质量。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
辐射校正是将原始图像的灰度值转换为地表反射率等有效信息。
在进行辐射校正时,需要考虑大气吸收、散射、太阳照射等因素。
几何校正是通过对图像进行几何变换,消除影像几何畸变,使得图像的空间尺度与地形尺度一致。
三、特征提取在预处理完成后,可以进行特征提取,即从图像中提取出我们感兴趣的地物信息。
特征提取可以利用图像的光谱、形状、纹理等特征进行。
常见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阈值分割、聚类分析和目标识别等。
阈值分割是一种基于灰度值的图像分割方法,它根据设定的阈值将图像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聚类分析是一种基于相似性的图像分割方法,它将像素聚类到不同的类别中。
目标识别是一种利用训练样本进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类器将像素分类为感兴趣的地物。
四、信息提取在特征提取后,可以通过图像分类,提取出具体的信息。
图像分类是将图像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水域、植被、建筑物等。
常见的图像分类方法包括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
监督分类是一种需要训练样本的分类方法,它根据已标记的地物样本进行分类。
非监督分类是一种无需训练样本的分类方法,它通过聚类算法将图像中的像素自动分类。
通过图像分类,可以获得每个地物的分布范围、面积、形状等信息。
五、精度评定进行测图后,需要对结果进行精度评定。
使用遥感数据进行地图制作的步骤和要点
![使用遥感数据进行地图制作的步骤和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7b435a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d.png)
使用遥感数据进行地图制作的步骤和要点地图,作为人们获取空间信息的重要工具,具备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城市规划、农业、气象、地理教育等。
而在地图制作过程中,遥感数据的使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使用遥感数据进行地图制作的步骤和要点,以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一技术。
一、数据获取在使用遥感数据进行地图制作之前,首先需要获取相应的数据源。
目前,遥感数据的获取主要靠卫星遥感、航空遥感以及地面测量等手段。
卫星遥感数据广泛应用于地图制作领域,可通过各种遥感卫星获得。
航空遥感数据通常通过航空的方式获取,包括无人机、航空摄影机等。
而地面测量则利用测绘仪器进行数据采集。
在选择数据源时,根据实际需要和研究区域特点,选择合适的数据来源至关重要。
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使用遥感数据制作地图的重要步骤之一。
在进行数据处理前,需要对获取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格式转换、地理坐标系转换等。
在此之后,可以利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清理、配准和拼接,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优化数据,使其能够更好地用于地图制作。
三、影像解译影像解译是遥感数据制作地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可以将其转换为实质性的地理信息。
在进行影像解译时,需要先了解研究区域的地物特征和图像的光谱特征,再根据光谱信息、纹理和形状等特征,对影像进行分类和识别。
常用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包括像元级解译、目视解译和基于机器学习的解译方法。
通过影像解译,可以获取到各类地物的位置、范围和属性等信息。
四、地图制作地图制作是使用遥感数据进行地图制作过程的最后一步。
在地图制作之前,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和制图目的选择适当的投影方式和比例尺。
接下来,根据影像解译的结果,将解译好的地物信息标注到地图上。
同时,还需要绘制地理要素,如河流、道路等,并加入符号、颜色等以增加地图的可读性。
地图制作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地图的比例、图例、坐标网格等元素的设置,以确保地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遥感数据处理与地图制图技术研究
![遥感数据处理与地图制图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584296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0.png)
遥感数据处理与地图制图技术研究遥感数据处理与地图制图技术是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利用遥感卫星、航空摄影以及无人机等技术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然后利用地图制图技术将处理后的数据呈现在地图上,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变化。
一、遥感数据处理技术遥感数据处理技术是遥感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它主要包括预处理、遥感图像分类、变化检测等步骤。
1. 预处理:遥感数据获取后,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例如,对图像进行辐射校正,消除光照差异所引起的影响,以确保图像质量和一致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图像几何校正,使得地面特征在图像上位置准确,以提高后续分析的可靠性。
2. 遥感图像分类:遥感图像分类是将遥感图像中的像元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不同的类别的过程。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基于像元的分类、基于对象的分类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等。
通过遥感图像分类,可以获取到不同地物在图像上的空间分布和数量信息,为后续地图制图提供基础数据。
3. 变化检测:遥感数据可以获得多时相的图像数据,通过对不同时间的遥感图像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检测到地表变化的情况。
变化检测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等领域,为城市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图制图技术地图制图技术是将遥感数据处理后的结果以图像的形式展示在地图上的过程。
它包括地图投影、地理标注、符号编码等步骤。
1. 地图投影:地球是一个三维的球体,将其展示在平面上需要进行地图投影。
地图投影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经纬度投影、等面积投影、等距离投影等。
地图投影的选择需要根据地图使用的目的和区域特点来确定。
2. 地理标注:地理标注是在地图上标注地理要素和地名的过程。
地理要素可以包括河流、山脉、城市、道路等,地名可以包括国家、省份、城市等。
地理标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地图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3. 符号编码:符号编码是将地理要素以符号的形式表示在地图上的过程。
遥感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工具介绍
![遥感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工具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617886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d.png)
遥感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工具介绍遥感数据处理是指利用卫星或其他遥感平台获得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应用的过程。
遥感数据处理的目的是从遥感影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本文将介绍遥感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和一些常用的工具。
一、遥感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1. 遥感数据获取:首先需要获取遥感影像数据,可以通过卫星、无人机等平台采集数据。
常见的遥感数据来源包括Landsat、MODIS、Sentinel等卫星影像。
数据获取后,需要将其存储在计算机或服务器上。
2. 遥感数据预处理:在进行后续处理前,需要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对影像进行辐射定标(radiometric calibration)、大气校正(atmospheric correction)、几何校正(geometric correction)等步骤。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消除遥感影像中的噪声和偏差,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
3. 影像分类:影像分类是遥感数据处理的核心环节,其目的是将遥感影像中的像素按照不同的地物类型进行划分。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基于像元(pixel-based)的分类、基于目标(object-based)的分类等。
这些方法通常使用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像元或目标的识别和分类。
4. 特征提取:在进行影像分类后,常常需要从分类结果中提取特定地物的影像特征。
特征提取可以从影像数据的光谱、纹理、形状等方面进行,以获取地物的相关信息。
常见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CA)、纹理分析、滤波等。
5. 数据融合:数据融合是将多个遥感数据源(如多个波段、多个传感器)融合起来,以获得更全面和丰富的信息。
常用的融合方法包括多波段融合、多尺度融合、多时相融合等。
数据融合可以提高数据的分辨率和准确性,从而改善地物分类和分析的结果。
6. 地物检测和变化监测:地物检测和变化监测是利用遥感数据识别和监测特定地物的空间分布和时变特征。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测绘的步骤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测绘的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e6da749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e.png)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测绘的步骤遥感技术,也被称为遥感遥视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远距离的地球表面信息的方法。
它利用航空或卫星平台上的传感器来收集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分析和解释为可视化的图像或数据。
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测绘。
下面将介绍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测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获取遥感数据使用遥感技术开始测绘的第一步是获取遥感数据。
遥感数据可以通过卫星图像、航空摄影图像或使用无人机收集的图像来获得。
这些数据提供了对地球表面特征的广泛视角,包括地形、土地覆盖和水域等。
第二步:数据预处理一旦获取到遥感数据,下一步就是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是一个必要的步骤,旨在去除传感器捕捉到的噪音或干扰,并纠正图像的几何特性。
预处理包括去噪、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等处理过程,以确保得到准确的测绘结果。
第三步:影像分类在测绘中,图像分类是将像素分为不同的类别或地物类型的过程。
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可以识别出地面上的不同特征,例如植被、水体、道路等。
这可以通过使用机器学习算法、人工智能或图像处理软件来实现。
第四步:地物提取地物提取是测绘的核心步骤之一。
在这一步骤中,地物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信息从遥感图像中提取出来。
这可以通过建立地物的边界或多边形,然后计算其面积和位置来实现。
地物提取可以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第五步:数据分析与集成一旦地物被提取出来,接下来的步骤是对提取出的地物数据进行分析和集成。
这可以包括计算地物的统计特征、评估地物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等。
数据分析与集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趋势和发展态势,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第六步:制图和呈现最后一步是将测绘结果制作成图表或图像,以便更直观地呈现。
这可以通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来实现。
制图和呈现可以以各种形式呈现,包括二维图像、三维模型、动画等。
这有助于用户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和空间关系。
总结: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测绘的步骤涵盖了数据获取、预处理、影像分类、地物提取、数据分析与集成以及制图和呈现。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卫星遥感图像处理的步骤和流程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卫星遥感图像处理的步骤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ba3bfc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3.png)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卫星遥感图像处理的步骤和流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测绘技术和卫星遥感图像处理已经成为现代地理信息系统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
在测绘技术的支持下,卫星遥感图像处理可以提供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地理信息数据,从而为国土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卫星遥感图像处理的步骤和流程。
第一步是数据获取。
在进行卫星遥感图像处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获取卫星遥感图像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国内外的卫星和地面观测站获取。
卫星遥感图像包括多光谱图像、高光谱图像和雷达图像等。
这些图像通过搭载在卫星上的传感器获取,可以提供不同波段的信息,用于研究不同地物的特征。
第二步是预处理。
卫星遥感图像在获取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和失真,因此需要进行预处理来消除这些影响因素。
预处理包括辐射定标、几何校正和大气校正等。
辐射定标是将卫星遥感图像中的数字值转换为物理量,例如辐射度或反射率。
几何校正是将图像进行几何变换,使其在地理坐标系统下具有一定的精度和一致性。
大气校正是根据大气传输模型对图像进行校正,消除大气影响。
第三步是图像分类。
图像分类是指将卫星遥感图像中的像素分配到不同的类别中,以反映地物类型和分布。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基于统计的分类、基于决策树的分类和基于神经网络的分类等。
这些方法通过对图像的光谱信息、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等进行分析,将像素分配到不同的地物类别中。
第四步是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是从卫星遥感图像中提取地物的特征信息,用于进一步分析和应用。
常用的地物特征包括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等。
光谱特征反映了地物在不同波段上的反射和辐射特性,纹理特征反映了地物的空间分布和纹理结构,形状特征反映了地物的形状和大小等。
第五步是精度评定。
精度评定是对卫星遥感图像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
评定方法包括对比分析、统计分析和验证实地调查等。
通过与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可以评估卫星遥感图像处理结果的精度,并对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支持。
测绘技术的遥感影像处理流程
![测绘技术的遥感影像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0092fc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6.png)
测绘技术的遥感影像处理流程一、引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价值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以其非接触、高效、全球性的特点,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测绘领域是遥感技术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
测绘技术的遥感影像处理流程是指通过对航空或卫星遥感影像进行一系列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图像分类等操作,提供地理空间信息与数据,以实现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本文将探讨测绘技术的遥感影像处理流程,包括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图像分类四个主要方面。
二、数据获取:选取合适的遥感影像在测绘技术的遥感影像处理流程中,数据获取是首要步骤。
航空遥感影像和卫星遥感影像是两种常见的数据来源。
在选择遥感影像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分辨率:根据测绘任务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遥感影像分辨率。
较高的分辨率能够提供更为精细的地理信息,但也对存储和计算资源有较高的要求。
2.频谱范围:不同波段的遥感影像能够提供不同的地理信息。
因此,根据测绘任务的要求,选择相应波段的遥感影像。
3.数据源和获取成本:根据测绘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数据源和获取方式。
三、数据预处理:提高遥感影像质量数据预处理是遥感影像处理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操作,提高遥感影像质量,减少噪声和失真现象。
常见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包括:1.大气校正:遥感影像在大气吸收和散射的影响下,会出现亮度偏低、颜色失真等问题。
通过大气校正操作,可以消除这些影响,提高影像的质量。
2.辐射校正:遥感影像在获取过程中,会受到地面温度、遥感器热噪声等因素的干扰。
通过辐射校正,可以去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准确还原地物的辐射信息。
3.几何校正:航空或卫星采集的遥感影像存在一定的几何畸变。
通过几何校正操作,即通过像素控制点的选定和地面控制点的测量,可以对影像进行几何形状的调整,提高影像的几何精度。
四、特征提取:从遥感影像中提取地物信息特征提取是测绘技术的遥感影像处理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从遥感影像中提取出感兴趣的地物信息。
如何进行卫星影像解译与制图
![如何进行卫星影像解译与制图](https://img.taocdn.com/s3/m/e4d8a99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d.png)
如何进行卫星影像解译与制图卫星影像解译与制图是现代地理学和遥感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遥感数据的蓬勃发展,利用卫星影像进行解译和制图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流程。
本文将从数据获取、图像处理、解译分析和制图输出等方面,分析和讨论如何高效地进行卫星影像解译与制图。
一、数据获取与预处理卫星影像作为卫星遥感数据的重要形式,通过卫星传感器获取的影像数据可以提供丰富的地球观测信息。
在进行卫星影像解译与制图之前,首先需要获取高质量的卫星影像数据。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类型的卫星影像数据可供选择,如高分辨率光学影像、雷达影像等。
根据研究或应用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卫星影像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卫星影像数据获取后,还需要进行预处理,以提高解译和制图的准确性。
预处理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
辐射定标是将原始卫星影像数据转换为物理量,如反射率或辐射亮度,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译。
大气校正是消除大气对卫星影像的影响,纠正大气散射、吸收等因素对影像数据的影响。
几何校正是将卫星影像数据与地面坐标系统对应起来,使得影像上的像素与地面上的实际位置相对应。
通过这些预处理步骤,可以提高卫星影像解译和制图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图像处理与分类在进行卫星影像解译与制图之前,需要进行图像处理和分类。
图像处理包括图像增强、滤波、变换等操作,旨在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可视化效果。
图像增强可以改善图像的对比度、亮度、色彩等属性,使得目标物体更加突出和清晰。
滤波可以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和干扰,使得图像更加平滑和清晰。
变换操作可以将图像数据转换到其他领域,如频域、时域等,便于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图像分类是指将卫星影像中的像素进行分类,以提取和分析感兴趣的地物信息。
常用的图像分类方法包括基于像元的分类和基于对象的分类。
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是将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根据其数值特征进行分类,如光谱值、纹理特征、形状特征等。
基于对象的分类方法是将图像中的像素根据空间关系进行分组,形成具有地物特征的对象,然后对这些对象进行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遥感卫星影像数据制图技术流程
1.数据准备
1.1地形图
地形图是进行遥感影像几何精纠正的坐标参照系,也是重要的基础数据,包含多种层面的非遥感信息数据。
目前常用的地形数据多为数字地图。
对于尚未有数据地图的工作区域,通常收集纸质地图,经过数据扫描,转换为数据地图。
扫描分辨率通常设置为200-400dpi。
扫描图通常存在变形,需要利用GIS软件进行几何校正,已达到制图精度要求。
对于早期或常规方法获得的成果图件,在建立数据库及系统分析前,通常也采用图形扫面方法,经系统处理,将纸质图形转换为数字图形。
1.2遥感数据源的选择
遥感数据源的选择是整个遥感制图工作中最基本和重要的工作。
遥感数据源的选择一般包括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力、时相及波段的选择。
另外在具体的工作中,数据源的选择还要综合其它非图像数据内容本身的因素来考虑,如成果图形的比例要求、精度要求、经费支持强度及遥感图像获取的难易程度等。
1.2.1遥感图像空间分辨力的选择
遥感影像空间分辨力是遥感数据源的一个重要指标,决定了遥感制图所获得的成果数据的精度和准确度。
一般各主要成图比例尺对应遥感影像空间分辨力如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目前遥感卫星可以提供从小于1米到公里级的影像空间分辨率,可以满足1:2000/3000的比例尺遥感制图精度要求,制图精度能够满足我国现行的制图精度要求。
航空遥感影像可以提供厘米级的空间分辨率,可以满足大比例尺制图要求。
目前,国内遥感制图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土地利用/土地覆盖(1:1万——1:10万),生态环境监测、城市信息化、大型工程环境监测、灾害监测、遥感找矿……
如:利用QuickBird/IKONOS进行违章用地监测、城市绿地与城市用地监测
利用eTM/SPOT进行土地利用遥感制图……
1.2.2遥感信息的时相选择
地表由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组成、时刻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
如地表的温度、水份、天气状况、人类活动等影响使得不同时间地表信息反映在遥感影像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遥感时相的选择其目的就是依据用户的需求,能够获取高质量的遥感影像。
1.2.3遥感图像的波段选择
一般遥感影像的各个波段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而不同波段的组合则可以充分利用图像的多波段信息。
波段组合总的原则是要最大反映信息量,要能从中有效地识别各种专题信息。
如利用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TM图像数据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时,一般采用4、3、2三个波段进行假彩色合成;MODIS 影像数据提供数十个波段数据,可以依据用户需求选择不同的波段组合方式。
2.图像处理
图像处理是遥感制图的基础,直接关系到遥感制图成果的精度。
包括几何纠正、辐射纠正、波段融合、影像增强、色调均衡、全景镶嵌等。
遥感图像处理流程概括如下图所示。
波段融合
3.信息提取
3.1实地调查,建立解译标志并选择训练区
解译是对遥感图像上的各种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推理和判断,最后提取出感兴趣的信息。
实地调查是遥感解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
各种地物的各种特征都以各自的形式表现在图像上。
各种地物在图像上的各种特有的表现形式称为解译标志。
解译标志的建立关系到整个解译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
实地调查和训练区的选择分为四步:(1)分析计算机合成的影像。
对计算机合成的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它资料和经验,可以初步确定可分类别及标准地块。
(2)确定考察路线。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的初步分类结果,设计考察路线。
每一种类别要保证足够数目的目的样地。
要求在考察路线上均至少有一种存在。
(3)实地野外调查。
对每一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地理位置、形状特征、颜色、面积等进行详细的描述。
对于重点的样地要拍照记录。
(4)建立解译标志。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建立土地利用类型的具体遥感解译标志。
3.2地表信息提取与遥感制图
遥感图像信息提取是遥感制图的关键。
即在系统软件平台支持下,结合建立的各类地物的影响判读标志、按照标准的技术流程和精度要求,逐一勾绘每块影像的边界界限并标志其属性。
完成遥感信息的提取与图形数据建立。
本项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
信息提取人员要有一定基础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工作积累,才能处理复杂的地表同物异谱、混合象元的综合、零星地物的取舍等问题,保证制图的精度要求。
最后进行图件的纠错、查漏、编辑等处理,生成数据库图件。
空间数据提取与采集过程与数据库建设流程概括如下图。
4.系统建设
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实现数据的管理、统计分析、数据更新以及依据用户需求而建立的专题模块。
系统的基础平台可以利用现有的商业软件平台,也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而开发,在此不做详细介绍。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的领先遥感卫星数据机构,而且是整合全球的遥感卫星数据资源,分发不同性能、技术应用上可以互补的多种卫星影像,包括光学、雷达卫星影像、历史遥感影像等各种卫星数据服务,各种专业应用目的的图像处理、解译、顾问服务以及基于卫星影像的各种解决方案等。
遥感卫星影像数据贯穿中国1960年至今的所有卫星影像数据,是中国遥感卫星数据资源最多的专业遥感卫星数据服务机构,提供多尺度、多分辨率、全覆盖的遥感卫星影像数据服务,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遥感影像数据获取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优势:
1:北京揽宇方圆国内老牌卫星数据公司,经营时间久,行业口碑相传,1800个行业用户选择的实力见证。
2:北京揽宇方圆遥感数据购买专人数据查询一对一服务,数据查询网址是卫星公司网。
3:北京揽宇方圆拥有大型正版遥感处理软件,遥感数据处理工程师有10年以上遥感处理工作经验,并有国家大型项目工作经验自主卫星数据处理软件著作权,最大限度保持遥感卫星影像处理的真实度。
4:北京揽宇方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ISO900认证的国际质量管理操作体系,无论是遥感卫星品质和遥感数据处理质量,都能得到保障。
5:影像数据官方渠道:所有的卫星数据都是卫星公司授权的原始数据,全球公众数据查询网址公开查询,影像数据质量一目了然,数据反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数据处理技术团队国标规范操作,提供的是行业优质的专业化服务。
6:签定正规合同:影像数据服务付款前,买卖双方须签订服务合同,提供合同相应的正规发票,发票国家税网可以详细查询,有增值税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两种发票类型可供选择。
以最有效的法律手段来保障您的权益。
7:对公帐号转款:合同约定的对公帐号,与合同主体名发票上面的帐号名称一致,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公司银行账户,所有交易记录均能查询,保障资金安全。
8:售后服务:完善的售后服务体制,全国热线,登陆官网客服服务同步。
技术能力说明
北京揽宇方圆拥有大型正版遥感处理软件,遥感数据处理工程师有10年以上遥感处理工作经验,并有国家大型项目工作经验自主卫星数据处理软件著作权,最大限度保持遥感卫星影像处理的真实度。
公司形象展示
信誉证书、荣誉证书、相关资质证书
卫星遥感影像技术服务ISO(9001)认证证书复印件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明文件
国家A级纳税人
卫星影像质量快速检验系统著作权登记证
历史遥感图像检验系统著作权登记证
锁眼卫星影像处理软件著作权登记证
多时空多光谱数据处理系统著作权登记证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