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课件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节人的认识从何而来(26页)
思考1:结合课本知识思考,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来源于哪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 础
思考2:所有的认识都是来自实践吗? 你是如何认识新冠病毒的?
注意区别:补充P50 来源:只有一个,实践 途径: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医生和感染者的认识 未被感染者的认识
直接经验(途径1) 间接经验(途径2)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6.创客圈里有句名言: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
C 圾。这种说法( )
A.否定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B.忽视了人类思维的创造性
C.强调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D.突出了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7.图中的画师借助哈哈镜观察创作对象,把现实中的“瘦子”画成了“胖子”。漫画 家用夸张的笔法表现了他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看法,这给我们的认识论启示是
( )A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②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③认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过程 ④认识客体显现自身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素养达标
材料:成功的疫苗是遏制大流行病毒的终极利器。但疫苗研制不是“人定胜天”的 热血故事,而是“谋事在天”的反复尝试。18世纪末,英国医生詹纳发现,挤奶女工 感染牛痘后就不会再感染天花,由此猜测牛痘可能对天花有免疫作用。他从受感染 的挤奶女工手上取得牛痘脓液,接种在一个健康男孩身上,男孩染上了温和的牛痘, 但很快恢复了健康。再给男孩接种致命剂量的天花,男孩仍很健康——世界上第一 支疫苗就此诞生,詹纳也因此被誉为“疫苗之父”。目前,人类拥有成功的疫苗仅70 余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从“制度外”进入“制度内”,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课件(32张)
【训练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了完成这一重大战略任务,我们必须 要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改革的重大论断和主要理念。这是因为( ) ①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 作用③社会意识对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有积极的推动作用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 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和变革。
11
8.在不同阶段中,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1)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即在 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 (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 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 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①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 础的发展。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解析:C [①不是本题的原因;要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改革的重大论断和主要理念,这是 因为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 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④符合题意;社会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社会 意识才有积极的指导作用,③错误。]
易错点5 混淆两大社会基本规律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第4课 (共129张PPT)
政治(R-GZ) -必修4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 1 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
政治(R-GZ) -必修4
1.知识与技能 (1)能熟记哲学上物质的定义。 (2)能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能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能掌握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地认识世界的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对话,从超越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角度,结合各 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探究世界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 (2)通过收集有关生物、地理等材料,探究人类社会是物质世 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政治(R-GZ) -必修4
政治(R-GZ) -必修4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① 中的一部 分。 2.物质的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 所反映的②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③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 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 的④ 。
政治(R-GZ) -必修4
二、全面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1.原理内容:(1)自然界是物质的。宇宙中的一切天体都是统 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生物的产生和进化也是自然界长期发 展的结果;人类是生物长期进化的产物。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从人类社会的产生来看,劳动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 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从人类社会的构成来看,构 成人类社会的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都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类社会是物质的。(3)人类思维的物 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 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高中政治第2单元 第4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2框我国的社会保障课件部编版必修2
(B)
A.社会保险、社会福利
B.社会救助、社会保险
C.社会优抚、社会保险
D.社会福利、社会救助
思维·建模
变式训练
1.2021年11月1日,《上海市慈善条例》正式施行,聚焦放大“社 区慈善”是一大亮点。条例部分内容节选如下:
第五章 社区慈善 第三十七条 本市建立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 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通过发展慈善超市、社区基金,培育社区 慈善类社会组织,开展群众性互助互济活动等形式,推动社区慈善发 展,促进基层社会治理。
(2)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 比例……各地在征收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得采取增加小微企业实际缴费负 担的做法,不得自行对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 统筹改革,继续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划转部 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社保参数的调整已成为宏观经济调控和确保 经济运行的一个手段,社保政策的变化对实体经济运行将产生巨大影 响。
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2)社会救助 ①特点:是最先形成的、__历__史__最__悠__久__的社会保障形式。 ②方式: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 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_无__偿__帮__助___。 ③目的:保障其_最__低__生__活__水__平___。 ④作用: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与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 线”。
知识点二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全覆盖: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
益。为此,要建立起___覆__盖__全__民_、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 漏洞的“安全网”。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 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课件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问题探究|
(1)宇宙的颜色逐渐发生变化,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宇宙的颜色从苍绿色逐渐过渡为现在的米黄色,还将逐渐
发生变化,是如何体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的? 提示:(1)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
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宇宙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
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
变。这说明( )
A.只有保持性质的稳定才是事物的静止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认识和改造
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特别提醒](1)规律≠联系。规律是一种联系,但是并 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
(2)规律≠规则。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废 除。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正确的、 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栏目 导引
背规律。同时,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
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
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名师解惑|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规律的概念
(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
定的联系。
(2)正确理解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和
方法论要求 运动不可分。不能离开运动谈物质,也不能离开
2025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第4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第1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x课件部编版必修4
④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
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属于意识,都是通过人脑对客观事 物的反映,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①②错误;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 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而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 认识的高级阶段,③④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正确。故选D。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①错误;习近平通过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的总结和对人民民主的思考,提出了全过程 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说明了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感 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②④符合题意;③本身的表述有 误,不能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只能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排除。 故选C。
[探究] 结合材料,阐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要求 是如何体现实践及其特点的。
提示:①实践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实践的过程受客观规律、客观 实际的制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内 涵融入生产生活。②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传承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③实践是处在一定 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需要全社会参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 展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城乡基层。④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传承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与追求。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__实__践___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 去。__认__识__本__身___不是目的,__改__造__世__界___才是认识的目的。
判断下列观点正误,并说明理由。 1.经验是不可靠的,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提示:错误。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所 以,有的经验是可靠的,并不是都需要亲身实践。 2.获得真理性认识是一切科研活动的最终目的。 提示: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共24张PPT)
8.人们可以根据条件去改变、创造规律。( 错) [矫正]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不能创造、 改变和消灭规律。 9.人类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等规律进行农业生产。( 错) [矫正] 太阳东升西落等属于现象间的联系,不是本质的联 系,故不是规律。现象表现规律,但自身不是规律。
10.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把握规律。( 错) [矫正] 把握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发挥主观能动性 并不意味着能够把握规律,因为它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重难点二 全面理解运动(5年0考) 1.运动的含义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哲学上所讲的运 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注意:哲学上讲的运动≠运动的具体形态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 同特征的概括和总结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你坐电梯时,相对于电梯,你是静止的,但你无时无刻 不在运动。你坐在山巅,望着远处的风景,风景是静止
的,但风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题中的观点( D )
①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②否认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③看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认识到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重难点三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5年2考)
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原理内容
方法论
规律是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
客观的
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一旦违 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
规律是 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 普遍的 其固有的规律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精品教学课件
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的物质性活动
主体
人
对象
客观事物
基本要素
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 和实践的手段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是统一的。实践既具有客观物 实 质性,又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 践 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区别于以往旧的实践 特 观的标志所在。夸大第一个特点否认第二个特点会 点 导致机械唯物主义,而夸大第二个特点否认第一个 之 特点会陷入唯心主义。当然,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 间 主观能动性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进行的,是历 的 史地发展着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关 统一。正是由于实践的这三个特点,才决定了实践 系 在认识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才决定了实践在社会发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P39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认识与实践认实识践的的认识的基础实实实践践践是是是认认检识识验的发认来展识源的的动真力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与实践
1 . 认 识 是 主 体 对 客 体 的 能 动 反 映 。 __感__性__认__识____ 和 __理__性__认__识____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 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包括____感__觉______、知觉 和____表__象______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 形 式 。 感 性 认 识 是 认 识 的 _初__级__阶__段_____ , 理 性 认 识 是 认 识 的 ___高__级__阶_段____,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_____深__化_____为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 ___辩__证__统_一____关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2.4《探究世界的本质》ppt课件
张三的一生
运动,一刻不停 的运动变化过程。
静止,相对静止, 几十年内他是张三, 不是李四,也不是 泥土、空气。
死亡,腐烂、分解、 化入空气泥土
核心考点突破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含义不同
记一记 背一背
(1)区别: 特点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 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 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
【动高现考象进警行示钟,因】高此考考生对统需于哲要一培学。上养运自己动的概念获取的考信查息、往解往结读信合生息活的能中力具体。如的运: (1两)由种于错唯误物论观的点相对静止观点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矛盾观点紧
密联系在一起,高考往往把它们放在一起考查,解答问题时需要有意识地
加只以联承想认。静(止2)否20认11运年浙动江-文综-以形海而水上盐度学的的动不态变平论衡考查对相对静止 的的只理前解提承,,认对溶绝入学对与生运析的出理动解过否能程认的力相统要对一求是很静高浓止度。稳-定-的相条件对,主绝义对、运动诡是辩相论对静止
B、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 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C、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 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
核心考点突破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1)人能够认识规律。
(2)人能够利用规律。
①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 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 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 ②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 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 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 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 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 为利,为人类造福。
第四课第二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PPT
第四课第二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 19)必 修1
第四课第二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 19)必 修1
2.怎样实现伟大梦想 (1)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 伟大斗争 。中国共产党要团 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 挑战 、抵御重大风险、克 服重大 阻力 、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 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2)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 党的建设 新的伟大工程。 ①原因: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已经并将继续 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
(2)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 接近 、更有信心 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中国梦的本质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 国家富强 、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 。 (2)中国梦把国家的 追求 、民族的向往、人民的 期盼 融为 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 中国人民 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 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已成为激荡在十四亿多人心中的高昂 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相互贯通 、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 的伟大工程。 (2)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 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 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 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 主心骨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 坚强领导核心 。
第四课第二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 19)必 修1
【拓展】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我们将始终不渝
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 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 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实现中国梦给世 界带来的是和平和机遇。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四课 探究认识的奥秘 课件(31张)
和发展 真理。
【对点训练】(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 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中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必先知 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作为年轻干部,当以“知之、信之、行之” 之法常修常炼、常悟常进,不断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以上要求是基于
个过程。
系、真理的特征,等 防控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等
等
等。
主干知识网络构建
探索认 识的奥 秘
(认识论)
实践
决 定
反 作 用
认识
含义 直接现实性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实践是变革
基本形式 社会的实践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特征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重大理念,明确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材料体现了
() ①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和指导 ②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 ③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
C
④感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习近平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从生动实践中总结概括出理
认识的 特点
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表现
原因
要求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 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 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 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 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 能完成。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 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 与时俱 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 进,开 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 拓创新, 维能力、生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 在实践 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 中认识 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和发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4课世界的物质性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宇宙还是一团混沌,象个很大的鸡蛋,盘古就在其中。 人的演化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即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存在。 A.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B.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反映 盘古越长越大,大约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一伸腿就感到疼痛,于是就挥起大斧,把“蛋壳”劈开。 它具有不同的现象和形态。 1)从存在看,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是物质的(本质是物质)
关 系
产
生产资料归谁占有
,
方
具
式 生产关系(客观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有
的经济关系) 相互关系
物 质
产品如何分配
性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 (从人类社会的产生看)人类社会是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人类社会的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 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世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4、19世纪中叶,当人们还未发现珠峰是最高峰的时候,
珠峰已经作为世界之巅屹立于蓝色星球上。这说明物
质( )
A.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B.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反映
C.是自然现象的共同本质 D.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自然界(自然观) 人类社会(历史观)
客观世界
人的思维(意识)(主观世界)
整个世界 (世界观)
人的演化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方法论: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尊重自然规律。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同步练习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B.世界上万事万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4课第1课时《世界的物质性》ppt课件
社会的物质性,进而否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②③④正确。
故选 B。
1.下列现象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①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②马克思主 义、邓小平理论 ③经济基础 ④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 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②④属于意识范畴,排除。
氢和氧结合成的水,原先潜藏于一些矿物中,当原始地球 变热并部分熔融时,水释放出来并随熔岩运移到地表,大部分 以蒸气状态逸散,其余部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逐渐充满 大洋。
在原始地球变热而产生分异作用的过程中,从地球内部释 放出来的气体形成了大气圈。早期地球的大气圈成分与现代不 同,正是由于紫外线辐射的能量促使原始大气成分之间发生反 应,从无机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然后发展成有机高分子物质 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再演变成细胞,生命得以开始和进行。经 过早期分异阶段,地幔固结,原始地壳和大陆发育,并形成了 大洋和大气圈。
3.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
这种观点( ) ①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属于神创
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 ③否认了人类社会的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 ④否
认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材料观点是一种有神论的观点,该观点否认了人类
正确理解物质的含义 (1)所谓“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说,无论人们是否感 受到、是否承认、是否喜欢,它都客观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即客观实在性。 (2)所谓“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就是说,物质具有可知 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它能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 于人的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使人们认识它。 3.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课件(30张)
考点二:实践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 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 变为现实的存。
2.实践活动的形式:在实践活动的有三种形式: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二是变 革社会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解析:①③正确,材料的试验表明卫星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了认识的发 展、“物理模型”是否具有真理性还有待于实践去检验;②错误,本次试验任务并没 有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实践的检验;④错误,对太阳本质和规律的认 识要通过分析等深加工才能完成。故选 B。
考点四:真理及其特征
(1)真理的涵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反映。 (2)全面理解真理的特征。
考点五: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项目
理解
原因
要求
误区
认识具有反 人们对一个事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 与时俱进, ①“直线论”:
复性
物的正确认识 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 开拓创新, 此观点认为人的
往往要经过从 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 在实践中 认识是直线式的
02
PART 02
第二部分
考点梳理
1 认识
2 实践
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 真理及其特征
5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考点一:认识
(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 同阶段。 ②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 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③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 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④二者关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 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4.1 世界的物质性 (共47张PPT)
的
世界的组成部分。
本 质 为什么
人类社会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 展的产物;是一个客观 的物质体系;有其客观 规律。
人的意识 ——是社会的产物。
2019/6/1
39
【易错点提示】 ①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自然界
客观存在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客观实在
②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哺乳类
灵长类
说一说
人类出现后,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 来没有的东西,例如转基因食品、高速 公路、铁路、桥梁、码头……
有人产生疑问,人能有意识地制造自然界中 原来没有的东西,这是否意味着自然界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呢?请谈谈你的观点。
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与 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人们利用自然物
利
英国天文学家指出,人类所能观测到的那些色彩绚丽 的壮丽星系可能只占宇宙的一小部分,宇宙中还存在大量 看不见的“影子星系”,它们基本上由暗物质构成,恒星 和星际去的含量极少甚至没有。
科学界已经发现,宇宙中约有90﹪的物质以看不见 的“暗物质”形式存在,它们在电磁波谱的各个波段都是 不可见的,普通可见星系中就有大量的暗物质。宇宙中暗 星系与普通可见星系的数量比例可能高达100:1。它们还 根据天文观测指出。一个名叫UGC10214的星系附近可能存 在着一个这样的暗星系。
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 识而客观存在着。有些存在我们可能看不见,但我们 能感觉得到,能检测得到。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概括和抽象了世界万 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的基本内容: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共12张PPT)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 性的作用。
物质的具体形式 具体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 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 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 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 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 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 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 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 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物 质
产品的分配关系
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 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 产生的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 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小结:
(一)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二)世界是物质的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世 界的真正统 一性就在于 它的物质性
注意1: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 基本内容: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的产生、 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 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 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 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提示】(1)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 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 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 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 运动,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2)相对于神舟十号飞船宇航员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相对于其 他天体宇航员处于运动状态。这说明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 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物质世界 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全面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 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
区 别
含义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 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
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提示】(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 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有其内在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 发明车辆防碰撞技术,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 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 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车辆防碰撞技术的发明,正 是人们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 件和形式利用规律的结果。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__运__动__变__化__ 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__无__条__件__的、永恒的和 __绝__对__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__特__殊__状态,静止是__有__条__件__ 的、暂时的和__相__对__的。 (3)物质世界是__绝__对__运__动__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 否认运动是__形__而__上__学__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 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__诡__辩__论__。 教材P32“探究问题2” 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 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欧 布里德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否定了相对静止,导致了相对 主义和诡辩论。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4课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4课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4课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二单元讲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寻觅社会历史的真谛和规律,探索人类认识的奥秘,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
社会历史的发展遵循什么规律?人类认识是从哪里来的?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是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生、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分两框题,本框是第二框,主要讲解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1.2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二、教材分析本框主要讲述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三目内容。
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理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2.认识到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二)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相信学习本课关于真理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科学精神】探究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有条件性,认识真理的探索过程,形成在实践中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根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设计人生规划,用实践的观点指导追求真理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