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

合集下载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夜归鹿门歌》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 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 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开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第一赶赴长安进行科举考试。 开元十六年(728年),初春,在长安作《长安早春》诗,抒 发渴望及第的心情,当年孟浩然三十九岁,然而,科举不中。同 年孟浩然与王维(701年—761年)结交,王维为孟浩然画像,两人 成为忘年之交。应进士举不第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 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张说 交谊甚笃。传说张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孟浩然惊避床 下。张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③用“惟”字突出描绘了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 周围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地来来去去的情景。
④表达了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还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下面,藏着诗人仕进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 ⑤用“还”字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夜 归 鹿 门 歌
练 提升: 比较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比较阅读 与王维《归嵩山作》异同。
山水田园诗总结·题材特征
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和田园诗。 山水诗是指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通过记游山水以表现对美不胜收的山水景物的热爱和流连,如李白 《望庐山瀑布》; 田园诗是以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 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营造出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借以表 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鹿 门
品 缘景

你喜欢哪一幅画面。请结合具体 诗句说说理由。
渡头
人声嘈杂

归归
鹿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上课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上课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感知能力,学会从景物描写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知识2. 景物描写在诗歌中的作用3. 诗歌鉴赏方法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体会2. 诗歌情感的把握3. 个性化诗歌鉴赏教学准备:1. 相关诗歌资料2. 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基本知识,包括诗歌的起源、分类、特点等。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提出问题:“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二、新课学习(15分钟)1. 老师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如《春晓》、《登鹳雀楼》等,引导学生从景物描写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景物描写在诗歌中的作用,如烘托氛围、表达情感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老师展示一首具有丰富意境的诗歌,如《夜泊牛渚怀古》。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如何营造出独特的意境,以及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

四、诗歌鉴赏实践(10分钟)1. 学生自主选取一首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2. 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大家共同讨论,交流感悟。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景物描写在诗歌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课后搜集其他诗歌,继续练习从景物描写中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知识?是否能够从景物描写中体会诗人的情感?课后是否愿意主动进行诗歌鉴赏实践?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深化理解感悟诗情教学目标:1. 深化学生对诗歌情感表达的理解,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情感世界。

2.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哲理,提升思考人生的深度。

教学重点:1. 诗歌情感的表达方式2. 学生自我情感的抒发3. 诗歌哲理的感悟教学难点:1. 诗歌深层情感的把握2. 学生个性化情感的表达3. 诗歌哲理的提炼教学准备:1. 相关诗歌情感表达的案例2. 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六、情感表达(10分钟)1. 老师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直接抒情、借景抒情等,让学生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诗歌传达自己的情感。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思路清晰)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思路清晰)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桃花雨 鲤鱼
明澈 秀丽 生机 勃勃
以清心灵妙的笔触,写出山水之美,渔家之乐。
试题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
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
涉及的主要内容
意象出意境 炼字出意境
自主学习
什么是意象?
“意”即诗人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 。 意象即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
问题归纳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 • • • • • • • 杨柳 大风 梅花 美人 杜鹃 羌笛 青鸟 白雪 长亭 长云 翠竹 神女 磁针 竹笛 鸿雁 玉壶 孤帆 寒霜 松柏 灵修 羌管 雁足 冰心 驿路 浮云 飞雪 苦雨 幽兰 菊花 国君 坚贞 寒蛩 尺素 蟋蟀 高洁 离别、游子 凄凉悲愁 高洁隐逸
意象,渲染(烘托)了凄清、冷寂的氛围(境), 寓(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法), 抒发了朝代更 替,国家破亡的愁苦与无奈之情(情)。
(解说诗句、分析意境、确认手法、情感 各1分) 描景——析境——论法(术语)——表情
反馈练习
寄全椒jiāo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食。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落叶满空山”的景象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象,品意境,悟情感。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 吟诵
意象(抓特点)
想象与联想
意境
明情
一、诗文扩写式赏析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上课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上课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品鉴、模仿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诗词的欣赏与品鉴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感受诗词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图片或一段诗词朗诵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起源、发展、分类等。

3. 诗词欣赏: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语言、形象、情感等。

4. 诗词品鉴: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修辞等,让学生学会品味诗词之美。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重要性。

1. 讲授法:讲解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和诗词欣赏的方法。

2. 示范法:选取优秀诗词进行示范性讲解,让学生感受诗词之美。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

4. 实践法:让学生模仿古代诗人,创作自己的诗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创作的诗词,考察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六、教学内容1. 诗词的节奏与韵律:让学生了解诗词的音节、节奏、韵脚等基本元素,通过朗读、吟诵等方式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2. 诗词的意象与意境:解读诗词中的意象,分析意象组合成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想象。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2. 知识讲解:讲解诗词的节奏与韵律,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3. 诗词鉴赏: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引导学生感受其节奏、韵律和意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穷的惆怅,具有哲理美 。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唐】
第二部分:(17-36)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如:
台城(唐·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 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 的鸟鸣。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 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开 头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渲染了一 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 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抒 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
比较阅读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独来去。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景——春江花月夜美景(意境美)
理——宇宙人生的哲理(哲理美) 情——游子思妇的相思(情感美)
意境优美深邃 景、理、情水乳交融
作者介绍: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 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 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 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 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 曾私邀人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 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 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 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 (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 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 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为荆州 长史,招致幕府。不久,辞归家乡。开元二十八 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 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 逝世。著有《孟浩然集》。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习“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两种诗歌鉴赏的方法,抓住意象,发挥想像,品味诗歌意境,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置身诗境1、导入新课古典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富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

那么,如何穿越时空去品味那些诗歌的意境美,从诗境中感受诗人丰富的情感呢?今天我们学习鉴赏诗歌的一种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2、明确概念置身诗境:把自己投入到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倒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

3、温故知新⑴诗歌形象: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花、草、虫、鱼等自然景物,诗歌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意象:指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形象。

意象是“意”和“象”的统一。

比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宋·贺铸《忆秦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秦观《踏莎行》三句共同的象:杜鹃(象)。

杜鹃这种意象的内涵:哀怨凄凉(意)。

⑵意境: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换言之,是由一系列意象构成的物与我、情与景、形与神、情与理相互交融、相互统一所达到的艺术境界。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意境:寂静凄清。

情感:寂静凄清的夜景,委婉含蓄地传递出诗人的孤独苦闷忧愤。

4、知识积累⑴说说下列意象什么意味?月亮——望月则怀远(唐.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杨柳——折柳表惜别(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天山——前线表建功立业(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导学案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导学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导学案《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导学案教材篇目《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单元目标1.背诵并默写相关的名言名句2.复习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理解意象和感情的关系重点难点1.复习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2.复习掌握分析古诗景情关系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积累运用】一、字音滟滟yàn霰弹xiàn汀上白沙tīng潇湘xiāoxiāng寂寥jìliáo岩扉fēi剡溪shàn郯城tán水澹澹dàn鸾回车luán訇然中开hōng吴楚东南坼chè豆蔻词工kòu垆边lú聒噪guō渌水lù谢公屐jī涕泗sì乾坤qiánkūn戎马róng荸荠bíqí戊戌wùxū纤尘xiān纤夫qiàn碣石jié扁舟piān扁平biǎn青枫浦pǔ姓蒲pú天姥山mǔ姥姥lǎo二、字形12dàndàn澹澹彰善dàn瘅恶肆无忌dàn惮dàn啖以重利3shàn剡溪shàn禅让shàn膳宿shàn嬗变4òu蔻仇kòu寇5jié碣石jié桀骜jié孑立jié羯鼓三、词语1.思考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1)蒙山巍峨挺拔,让人高山仰止(×)(2)这个小男孩正值豆蔻年华,精力旺盛(×)(3)老师一来,这两个正在打架的孩子立刻停下来,摧眉折腰(×)(4)洞庭湖江天一色的壮景是何等迷人!(√)(5)青年时代犹如春花秋月,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刻(√)2(1)乾坤日月浮(2)訇然中开(3)迷花倚石忽已暝(4)烟涛微茫信难求(5)吴楚东南坼(6)废池乔木,犹厌言兵(7)失向来之烟霞(8)岩扉松径长寂寥(9)虎鼓瑟兮鸾回车(10)云青青兮欲雨(11)列缺霹雳(12)对此欲倒东南倾(13)訇然中开(14)古来万事东流水(15)栗深林兮惊层巅3.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有何不同(1)可怜楼上月徘徊(2)应照离人妆境台(3)惟有幽人自来去(4)淳熙丙申至日(5)势拔五岳掩赤城四、名言名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五、素材集成1月夜》应用提示:历史如滔滔江河,滚滚而去,古今多少事又有多少人铭记于心?天地恢恢,古往今来一成不变的只有江水明月,人生比之,无疑是如芥子比之须弥,黄沙之于大漠,滴水之于大海既然如此,为何不放弃那些如云如烟过眼即逝的虚名利禄,为民造福,争取流芳百世呢?适用话题:永恒与瞬间2游天姥吟留别》)应用提示:回顾历史长卷,我看见那放荡而又才华横溢的李白他一生都在向往能够施展政治才华,却偏偏不肯向权贵作出半点妥协面对权贵敢让高力士脱靴、杨玉环磨墨,正是这样使他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适用话题:张扬个性与社会需要、气节3.素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登岳阳楼》)应用提示:在诗人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主宰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随着湖水波动而漂荡起落,不禁让人想到杜甫一生时刻将人民的安危和国家命运放在心上,他眼中不只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有自己,还有天下百姓适用话题:爱国、心志、人生、历史的天空4.素材: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应用提示:眼望着万里江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定了栏杆,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了适用话题:战争、爱国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思想感情(景情关系)【考点解读】该考点选材多以写景抒情诗为主,以概括诗歌中的景物特点和抒发的情感为具体的考查点试题形式则有:①从全词看,某个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2009年安徽卷)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写法上考“某一联是怎样写景的?”③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某句④全诗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等等【温馨提示】①掌握部分常用鉴赏术语;②掌握部分常见的古典意象的情感指向;③注意关键的动词和形容词【考题例析】1.(2011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登城望湖楼晚景刘敞苏轼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壮观应须好句夸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电光时掣紫金蛇(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参考答案】(1)和风细雨(2)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3)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前、雨后的壮观美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赏析时抓住诗人描写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诗歌特点,进行全面赏析2、(2011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清明①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答:(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4分)答:答案:(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2)《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注释】(1)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开(2)冢:坟墓(3)蛰:动物冬眠(4)这句诗用的是《孟子》中的一个寓言,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5)这句诗用的是春秋时的一个典故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6)是:对,正确(7)蓬蒿:“茼蒿”的俗称此指杂草【译诗】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解析】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总之,诗人生动地描绘了清明节令到来时,万物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与杜牧诗不用典故,也没有浓艳华丽的词藻,而是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淳朴的乡村风俗画,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相映成趣,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定点训练】一、基础过关1(1)云青青兮欲雨(2)青冥浩荡不见底(3)失向来之烟霞(4)可怜楼上月徘徊(5)熊咆龙吟殷岩泉(6)栗深林兮惊层巅(7)列缺霹雳,丘峦崩摧2.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对人生失意和深沉感慨的诗句是(2)表现天姥山高大的诗句是:(3)韦庄的《菩萨蛮》中表现词人矛盾情感的句子是:(4)《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之景的句子是:;描写诗人凄惨处境的句子是:(5)红颜弃轩冕,(6),阴阴夏木啭黄鹂二、阅读鉴赏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①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1)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2)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客中初夏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1)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2)这首诗一共写了哪几方面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菩萨蛮(其二)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①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②似月,皓腕凝霜雪③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注】①合:应当②垆边人:酒家女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齐安郡后池绝句杜牧菱透浮萍绿满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1)这首绝句通篇写景,景中有情运用了什么手法写景?(2)透过诗中情景我们看到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境?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谢亭送别许浑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②【注】①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成了送别歌的代称②西楼:指榭亭第二句和第四句运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三、四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第四句中“落”也有写作“在”的,你认为用哪一个词更好?请说明理由9.读下面王勃的两首诗,回答问题江亭月夜送别(其一)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江亭月夜送别(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1)王勃的这两首同题送别诗,在表情达意的写法上有何主要区别?请作简要分析(2)有人评点《江亭月夜送别(其二)》这首诗时,称赞“寒”字之妙:“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或另有见解?请简要阐释三、扩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在西域读李白夏立君①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版图的②异域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春夜宴桃花园序》)这是诗人眼中的时间和宇宙——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做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③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笑吾亦淡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传说中他曾手刃数人他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都是些游侠行径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抚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之上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之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④鲁仲连功成却拒绝平原君赏赐给他的富贵功名,因而取得了不仰视权贵,进而折服权贵的资格李白大呼要功名,要富贵,要酒,要女人,要朋友,却仍然要求权贵与他平交,不得小看他这个李白呀,他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妄想!⑤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者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这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大汗可真是大手笔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飚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⑥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10.“诗人拒绝根的存在”一句,“根”指的是什么?诗人为何拒绝根的存在?11.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请联系文章第③节,分点表述12.(1)文章第④节说“他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妄想”,为什么说是一个“妄想”?(2)文章在第⑤节中概括描绘了“昆仑山”、“骑士”和“成吉思汗的马队”等诸多形象,有什么作用?13.本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请谈谈这种结尾对你写作的启示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参考答案【积累应用】三、2.(1)象征天地、阴阳等(2)形容声音很大(3)天黑,夜晚(4)实在(5)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6)被战争破坏而未恢复的城池(7)原来(8)石门(9)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10)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11)名词“霹雳”作动词,意思是电闪雷鸣(12)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向东南(13)“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14)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向东(15)栗,使……战栗;惊,使……惊动3.(1)古,可爱今,值得怜悯(2)古,离家在外的人今,离群索居之人(3)古,隐居者今,心情郁闷,不开心的人(4)古义指冬至这一天今义指到了这一天(5)古义指超出今义,动词,抽出四、1.聒碎乡心梦不成23声45678910能摧眉折腰事权贵1112131415相似161718浦上不胜愁19【定点训练】一、基础过关1.(1)“青青”,黑沉沉的“雨”名词作动词,下雨(2)“青冥”,天空(3)“向来”,原来的(4)“可怜”,可爱(5)“殷”,象声词作动词,震响(6)“栗”,使……战栗;“惊”,使……惊动(7)名词“霹雳”作动词,电闪雷鸣)2.(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2)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3)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5)白首卧松云(6)漠漠水田飞白鹭二、阅读鉴赏3.(1)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2)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4.(1)初夏的风光;清和(清新、和暖)(2)晴景、雨景、远景、近景;表达了诗人对夏日风物的喜悦心情5.(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2)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家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6.(1)此诗颜色多彩而又协调,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反衬手法(2)在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可见其百无聊赖之情状;而相对戏水的鸳鸯,更映衬出看雨的孤独7.第二句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在青山急流间红叶满树,突出了景物的鲜艳美丽第四句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写了酒醒后西楼下满天的风雨凄冷的景物衬托出诗人凄清的情感这两句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8.(1)对月怀远、别离思聚的感情(2)①“落”字好;它给人以动感,化无形为有形,仿佛那段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使“秋思”形象化,更为生动感人②“在”字较好,明明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在谁家”,用“在”使秋思拟人化,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两种答案,言之成理皆可)9.(1)第一首用“谁见泣离群”直接抒情,表达离愁,第二首用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手法委婉(间接)表达离情(2)同意作者感到此夜江山寒,一个“寒”字写出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冷寂(此题为开放题型,可以不同意而肯定其它字眼,言之成理即可)三、10.“根”指的是故乡因为他认为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他把生命看做一场纯粹的漂泊11.(1)重侠轻儒(2)轻财重义(或重视友情)(3)藐视权贵12.(1)李白既没有取得像鲁仲连那样“不仰视权贵,进而折服权贵”的功名,也没有像鲁仲连那样拒绝功名富贵,追求世俗却不阿谀权贵这当然是一个妄想(2)这些形象都具有西域的特征,描绘这些形象是为了引出李白诗歌中“剽悍与纯粹”的西域风格特点,是为了引出李白独特的诗风对大唐诗坛的影响(可联系文章的主旨)13.文章的结尾形象生动:含蓄点明了李白独特的诗风对大唐诗坛的影响以及他在唐代诗坛上的重要位置。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吟诵 意象 想象与联想
意境 明情
概念: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 思想、情感。“象” 就是形象。“意象” 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 感情的客观物象,是 “意”和“象”的统 一。
咏雪
唐·张打油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仔细分析诗句特点,通过合理想象,抓 住诗人心态,描述一下“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怎样的景象。
基本方法
• 1:抓住诗句中的基本景点(意象)。 • 2:抓住单个景点的基本特点。 • 3:抓住整幅画面的特点,进而把握诗
的意境,理解人物的情感。 • 4:合理想象、联想,巧加串联,扩写
成文。
月亮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枫树与渔 火映衬着独自愁眠的诗人;远处山寺传来的 钟声让孤寂的诗人心烦意乱。
• 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意境,渲染了 诗人内心的“愁”------羁旅之愁
三、 方法总结
• 吟诵感悟 • 把握意象 • 发挥想象与联想 • 品味意境、揣摩诗情
小试牛刀
• 游山西村 陆 游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找出意象:
▪ 枫桥夜泊
▪ 月、乌、霜、江枫、 ▪
(唐)张继
渔火、寒山寺、钟声、 ▪ 月落乌啼霜满天,
客船。
▪ 江枫渔火对愁眠。
▪ 分析意象:通过分析修 饰性、限制性词语, 我们逐次把握意象特
▪ 故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点:
分析意象:通过分析表状态及修饰性、限制性词语, 我们逐次把握意象特点: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上课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上课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意境,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交流等方式,体验诗歌的意境美。

2. 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1. 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的节奏、韵律、形象等。

2.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情感等元素。

教学重点:1.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 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2. 运用诗歌表达个人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资料,如诗歌文本、诗人简介、诗歌鉴赏文章等。

2. 学生预习相关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分析第一首诗歌《静夜思》,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意境的感受。

四、诗歌鉴赏方法指导(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歌鉴赏方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等元素。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意境美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表现。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六、案例分析:走进诗人心灵(10分钟)1.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案例,如《登鹳雀楼》、《江南逢李龟年》等,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理解诗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表达。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的关联。

七、小组讨论:诗歌创作心得(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赏析,探讨诗歌的意境与情感表达。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八、课堂练习:以景写情(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景物,如“春天的大树”,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诗歌知识,创作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能够分析并欣赏不同诗人对同一景物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来创作自己的诗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创作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提高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情操。

(3)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诗歌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诗歌意境的理解(1)介绍诗歌意境的概念和重要性。

(2)分析一首经典的诗歌,讲解其意境的构建和表达。

(3)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并掌握诗歌意境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第二章:情感表达的方式(1)介绍情感在诗歌中的表达方式和重要性。

(2)分析一首经典的诗歌,讲解其情感的表达和传递。

(3)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并掌握情感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3. 第三章:诗人与景物的关系(1)介绍诗人与景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2)分析一首经典的诗歌,讲解诗人如何通过景物来表达情感。

(3)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并掌握诗人与景物关系的表达方式。

4. 第四章:诗歌的创作技巧(1)介绍诗歌的创作技巧和手法。

(2)分析一首经典的诗歌,讲解其创作技巧的应用。

(3)学生通过创作和分享,运用所学的创作技巧,培养自己的诗歌创作能力。

5. 第五章:诗歌的评价与欣赏(1)介绍诗歌的评价标准和欣赏方法。

(2)分析一首经典的诗歌,讲解其评价和欣赏的角度。

(3)学生通过评价和欣赏,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和分享,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春江花月夜》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春江花月夜》

单 意象:

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习 目
离别、游子: 杨柳 长亭 孤帆 凄凉悲愁: 寒霜 飞雪 苦雨 高洁隐逸: 幽兰 菊花
驿路 浮云
标 高洁: 白雪 寒梅 玉壶 冰心
·
意 国君: 美人 神女 灵修 象 思乡: 月亮 羌笛 竹笛
音信、书信:青鸟 鸿雁 尺素
单 意象:

意境就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花红柳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生机盎然
开阔东流 思人叹时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南北, 消磨多少豪杰。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艺术境界。

·
目 重点!!常见意境举例: 标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意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境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晦涩、深远
空寂、幽静、宁谧、朦胧、萧条、明快、荒凉、冷寂
·
单 元 【练习】下列诗句分别对应哪些意境? 学习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雄浑壮丽 目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①沉郁孤愁 标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③清幽明净
哲理美 (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 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情感美
谢 谢 学 习
单 元 学 习 目 标
置身诗境: 通过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 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 界。是整体的,空灵的。它突破和 超越了具体的意象启发读者产生联 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 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即 “境生象外”。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有28个字。 它生动的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游 子的悲哀,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游子看到这种景

色会有何感受?



渲染悲凉气氛,

触动游子思乡之情
苍凉、 雄浑、 莽苍、 辽阔、 高远、 壮阔、 晦涩、 深远、 空寂、 幽静、 宁谧、 朦胧、 萧条、 明快、 荒凉、 冷寂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意象之情感:
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
“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
江:清澈 月:离人很近(衬托出江水的清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 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之感。 “落日”“秋风”意境雄壮, 开阔,又体现了作者“心犹壮” 的乐观与旷达。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意象含义
④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 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 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 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 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⑤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 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 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 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⑥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 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 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 《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 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意象含义
③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 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张九龄的 《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 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 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 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 ④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 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 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 ⑤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 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 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 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 之悲。⑥冰雪。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 品格的高尚。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 性。 ⑦草木。古人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 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颈联最能表达情感的是哪 两个字?请分析。
空,已。
①空,白白地。已,已经,已然。
②当年自许为“塞上长城”是徒然的,因
为现在已经是两鬓斑白却一事无成。
③表达了岁月蹉跎(年岁已老)、壮志未
酬的悲愤之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置身意境,缘景明情
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知识短文《置身诗 境,缘景明情》.
单元学习重点 把握古典诗歌的意象, 体会和品味诗歌意境美。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 意境: 萧瑟苍凉。 情感:沦落天涯之人的孤独之感,思乡之情。
李白《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意象: 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浓郁的秋意 深切的思念。 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
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此词为被俘后押送
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南京)时所作。

问题:
试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就“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
月,宿芦花”3句诗,写一段鉴赏文字。
解答示例:

南飞的许多大雁,在秋天清冷的月色下,宿
于白茫茫的芦花中(景), 作者用了冷色调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浩瀚(想象) 烽烟——孤、直 长河——蜿蜒(想象) 落日——浑圆
例:大漠浩瀚,没有往日的风舞狂沙。在这无边的苍
茫之中,一缕边关的烽烟直上云间;长河蜿蜒,这游 动的生命之水,流过荒凉,流过孤寂,流向远方,映 着浑圆的落日,五彩的暮云,怎不让边塞孤寂的旅人 感慨万千。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
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反馈练习: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 程?长亭更短亭。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
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 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 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 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 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 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 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
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 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 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桃花雨 鲤鱼
明澈 秀丽 生机 勃勃
以清心灵妙的笔触,写出山水之美,渔家之乐。
试题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
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
炼字型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答题套路
①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 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 ③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①解释字义,或说出用法; ②展开联想描述句中景象;
③点出效果 。
(2)颔联的诗眼是什么?试分 析其表达作用。
诗眼是自和空。
①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 ②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 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 这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 ③作者寓情于景,表现了心中的感伤,为下文感 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
①山 ②水 ③柳 ④花 ⑤村
2:抓住单个景点的基本特点
①“山”的特点是“重”(层峦叠嶂)。 ②“水”的特点是“复”(曲曲折折)。
③“柳”的特点是“暗”(绿阴正“浓”)。
④“花”的特点是“明”(明艳、艳丽)。
⑤“村”的特点不明显,但从“山”“水”两
景点可推知这“村”应是“山野之村”,由此 我们可以推知这“村”应该具有“朴素”、“ 原始”的特点。
置身诗境
什么叫“置身诗境”呢? 置身诗境,就是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
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沉浸在 想象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
缘景明情
什么叫“缘景明情”呢?
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反复诵读,品味 作品中描绘的景或物或人或事,也就是抓住 表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句反复品味,体会独
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
解 题 实 践
【参考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月夜,湖水天光 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 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 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从内容上分)
,主要运用了借古抒怀的手法。
作者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
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 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象,品意境,悟情感。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 吟诵
意象(抓特点)
想象与联想
意境
明情
一、诗文扩写式赏析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仔细分析诗句特点,通过合理想象,抓住诗人心态,
4:合理想象、联想,巧加串联,扩写成文 例:青翠可掬的山层层叠叠。不远处, 飞瀑从天而降,濛濛细雨落在草木上, 草木愈见葱翠。清碧的山泉在诗人身边 迤逦而行,蜿蜒的山径已依稀难辨。诗 人正感迷惘,拐过一道山崖,前面花明 柳暗,几间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 ,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试用上面方法扩写以下诗句
3:抓住整幅画面的特点,进而把 握诗的意境,理解人物的情感。

“山重水复疑无路”一句,我们从“重 ”“复”可以推知画面应有“迷濛”之美; 从“疑无路”可知,人的心情有些“迷惘” 。而“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就有了变化, 从“暗”和“明”可以推知画面应是“明朗 ”“清新”的,人的情感里有一种“惊喜” 的因素。
二、解题格式
1、所抒感情: 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2、概括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通过什么内容(借用
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
古代诗歌内容情感主旨题的解答
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 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 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落叶满空山”,秋风萧瑟,落叶满山,杳无人 迹,这是一幅萧索而凄清的图景,诗人融情于景, 抒发了对朋友的深切的关怀之情及路径难辨,欲行 无路,无以对朋友予以慰藉的惆怅;表现了诗人自 己在“清冷”中无以遣怀的寂寞。
三、炼字意境式赏析
认知精妙词语:生动、富有表现力词语(动 词、形容词、数词、叠词、虚词等)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 甫)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不以字胜。故 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 色。”(沈德潜)
意境:境界阔大。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笼
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之声, 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秋意,这 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声寒砧都传 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
鉴赏意境关键点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歌中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 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 则景乐” (乐景也可以抒发哀情)。诗 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来说有独特感受 的景物入诗。 鉴赏诗歌,要诵读全诗,抓意
涉及的主要内容
意象出意境 炼字出意境
自主学习
什么是意象?
“意”即诗人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 。 意象即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
问题归纳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 • • • • • • • 杨柳 大风 梅花 美人 杜鹃 羌笛 青鸟 白雪 长亭 长云 翠竹 神女 磁针 竹笛 鸿雁 玉壶 孤帆 寒霜 松柏 灵修 羌管 雁足 冰心 驿路 浮云 飞雪 苦雨 幽兰 菊花 国君 坚贞 寒蛩 尺素 蟋蟀 高洁 离别、游子 凄凉悲愁 高洁隐逸
(2)主旨:作者借咏叹王昭君其人其
事,寄寓了对王昭君的深厚同情,也 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 的怅惘之情。
课堂训练
登科后 孟 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今昔对比直抒胸臆 开头两句采用了________ _ 抒情方式, 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 考中科举进士后的兴奋和得意 的思想感情。
二、品味情景式赏析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 怎样的意境?(意境有何特点?)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 题型。答题时应包括景、境、情三 个方面。三方面缺一不可。
问题归纳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 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 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 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 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情调、氛围。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出运用什么手法抒发 “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切 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 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